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六十八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a 页 WYG1457-02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三百六十八   馀姚黄宗羲编
  记四十二
   祠庙
  茶陵州乡贤祠记(桑悦/)
人以人名其出群者随其所在而名为巷之人则曰叔
于田巷无居人人止一二失之则国空虚得之则天下
充实故曰不可谓秦无人又曰朝廷有人或甲有人乙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b 页 WYG1457-0268b.png
用之则举其国名故曰楚有材晋实用之是故某地有
贤不可以人名之乃名其所自出此乡贤之名所以立
也夫士君子之生其贤有大小拟之以邑以郡以国以
天下随其所能包而归之名贤于其郡邑则总以乡名
故止称有国士有天下士茶陵长沙郡之属邑宋有谭
世绩为校书郎时蔡京专政媚事者秩多骤迁世绩泊
如也宦者梁师成宠幸有与世绩邻者致意绩绩谢绝
之六年乃授司门员外郎靖康元年为礼部侍郎金斡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a 页 WYG1457-0269a.png
里雅布入寇犯京师京畿提刑秦元集保甲三万请先出
屯自当一面世绩谓宜遣元以所统分直国门使声势
相属则敌不敢逼仆射孙傅深然其计而不能用京师
寻陷二年张邦昌僭位世绩自敌营归邦昌命权学士
印世绩坚卧不起邦昌知不可夺乃止绍兴初追赠延
康殿学士封端洁公元有李祈字一初涉猎五经元统
壬申发解汉人殿元任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脩国史
转迁两浙儒学提举与时背驰隐永新山中国初欲起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b 页 WYG1457-0269b.png
之坚卧不就以疾终国朝有刘如孙字三吾至正丁亥
乙榜授靖州路永平县儒学教谕洪武十五年特授春
坊左赞善历官学士同知制诰参定国朝仪礼命作大
诰三篇后序宸翰褒奖御笔宝藏至今祈与孙俱有诗
文行世是三人者在当时皆可谓之国士庶几天下士
在千古止可谓郡邑之士故总谓之乡贤东浙俞君荩
臣字廷臣由进士为御史左迁是邑令乃作乡贤祠以
祀之俞后邑改为州吉之安成刘君时让发身科甲擢
卷三百六十八 第 3a 页 WYG1457-0269c.png
宪职与俞同数以言事忤内贵谪为岳之澧州节判当
道借寇摄州章顾瞻是祠碑尚未刻以为欠事乃求予
言用垂永久呜呼自靖康以至于今五百有馀岁茶陵
之人群群而生逐逐而死者何可数计可指而名者曰
三人然则千古为士于郡邑以乡贤名亦岂易得耶邵
子曰有一人之人以至什百千万亿兆人之人予谓亦
有一时之人以至百千万亿年人之人是皆不可以形
论也就以茶陵三人而论之其骨已朽民到于今思慕
卷三百六十八 第 3b 页 WYG1457-0269d.png
之景仰之峙以之为四仙流以之为八水恒若接于心
目者若然其人果真亡而与鸟兽草木同澌灭者伦哉
州之大夫士睹是祠之立宜惕然于心曰不俎豆其间
非夫凡所脩为建立俱不为一身一时之计则州之人
为益增矣俞刘二君所以望于州人者有不在是者与
使天下郡邑各增其人以治天下之事尚何天下之不
治耶虽然虞周之时贤才之汇用为具臣汎职者皆非
后世之人所易及然可指而名者曰五人曰十人大贤
卷三百六十八 第 4a 页 WYG1457-0270a.png
亦参其间然则真贤之生从古为难天地气化愈薄后
世生贤愈寡间有一二生之于世所关系于天下国家
甚重世之人尊用而安全之当何如也或高下悬绝而
不之知或知之而不能用甚至沮抑之摧折之使不能
宣天地之所欲言成天地之所欲为伤其一身而疮兼
天下害其一时而痛逮一世其人能自立于不朽者终
不可以磨灭吾又悲三代以后能人于千古者多不能
人之于一时也世不贵天之所珍则天亦厌生贤以实
卷三百六十八 第 4b 页 WYG1457-0270b.png
世天人相感之际任世道责者吁可畏也亦可忧也自
人其身不计于人吾党之士尚其勖诸
  昔贤祠记(邵宝/)
昭勇王公既葬之一月其子太学生尚絅即其墓之侧
而为庐焉礼也何为有昔贤之祠也于是某掘地筑坦
得断碑之半焉盖宋李常州昌宗之志郡志称其文出
王荆公公之集固载其全某读而叹曰此昔之贤人也
葬于是者盖五六百年其兆既不可识不可以复封吾
卷三百六十八 第 5a 页 WYG1457-0270c.png
则何以为心哉于是乎有祠之图既又慨然以思曰兹
山故号芳茂今名曰横实以晋曹将军横者葬于是之
故横于史传无考其在当时非有重望何至以其名名
山久而不易今也祠李而能遗曹乎地官主事段子辛
闻而赞焉曰夫祠也固以义起也合之其可也遂成之
祠为二主左曰晋将军曹公右曰宋朝奉郎守国子博
士知常州李公春秋有墓事祀土神后则具俎豆以享
某既自为序复介其友钱景旻来请记于余余顷尝为
卷三百六十八 第 5b 页 WYG1457-0270d.png
王氏记斯阡也于兹山也悉矣使兹石也先是而出予
固当牵联书之况义以起祠有如今之举者君子谓某
于是乎厚虽欲勿书乌得而勿书石得于正德庚辰十
二月越明年辛巳二月祠成上于庐若干步石刻嵌于
祠壁又别用石刻其全文以伺谒而尚论焉者
  宋太学生追赠秘阁修撰少阳先生陈公祠记(邵/宝)
天下之势重在敌国者时有之矣其始也势必重在小
人小人启敌国外患也然人知重在敌而欲反之也难
卷三百六十八 第 6a 页 WYG1457-0271a.png
不知重在小人而欲反之也尤难重在敌国而欲反之当
其时以战斗死者殆不可胜数也重在小人而欲反之当
其时亦必有以谏诤死者战斗死者天下哀之犹可言也
谏诤死者天下哀之不可言也此宋太学生追赠秘阁脩
撰少阳先生陈公之死所以至于今数百馀年而痛闵伤
悼之不已庙之貌之尸之祝之而犹以为未足者也宋之
乱自熙丰以来其所由来者远矣至于靖康之时则金源
日盛内逼京师敌国之重于是乎极所谓极重不可反者
卷三百六十八 第 6b 页 WYG1457-0271b.png
其此之谓乎而中朝六贼者实为之地重在小人则轻在
君子重在敌国则轻在中国天下之势如此谁与反者于
是有识有力足以当其任者李忠定公纲一人而巳使能
专任焉而诛斥六贼则天下之势尚有可反焉者而二三
宰执内忌外慑与六贼者表里经营不曰割地以和则曰
迁都以避苟遂其私而忠定宏才雄略直道正气乍用遽
罢秘撰公发天下之危言当天下之大难六书渊圣三书
建炎屡遭挫抑愈益奋厉卒之汪黄二奸党结蒙蔽曲矫
卷三百六十八 第 7a 页 WYG1457-0271c.png
密呼身死其手比之朝衣东市之惨殆有加焉而天下之
士去矣盖反天下之势者在识与力识在我而力不在我
亦独且奈何哉呜呼少阳其可伤也巳是以天下之人闻
其死者莫不扼腕流涕而有百身莫赎之叹高宗闻于临
安愕然惊悟既赠官推荫车驾道公乡特赠钱五十万绍
兴初追赠今官仍与恩泽赐田十顷呜呼人心之公固出
于秉彝之初君心之明又复于蛊惑之后以是观之若公
之尽忠为国虽天下祀之可也而况其乡哉润之丹阳
卷三百六十八 第 7b 页 WYG1457-0271d.png
公乡也祠焉礼也抑吾以为祠之者之意不惟风忠义
以起懦而巳其欲弭敌国外患之衅于封疆戎好之间
也夫其欲严君子小人之辨于进退任用之际也夫其
欲察奸邪蒙矫之迹于仓卒变故之时也夫上诰下诏
一举数得其为教也大矣深矣盖正德已卯监察御史
召南叶君巡我江南诸郡以江西之警往来视师江上
道出丹阳问公之故慨然以瞻谒无祠为缺且见近地
有圆通庵者茂林据胜遂命有司改而建焉时知县武
卷三百六十八 第 8a 页 WYG1457-0272a.png
康朱侯方既以忧去金坛知县南充任侯佃承檄来摄
不越月而规制以完继而内江赵侯章至从而成之君
子谓之善祠祠成且考叶君还朝赵侯亦以忧去越三
年今知县上蔡张侯惟恕踵焉而增贲之赵侯起复复
任秀水叶君在台谓其便也遂命以记属之于某某钦
企秘撰公之忠义久矣且重叶君之属于是乎记祠在
县西北隅前为石岸以临运河大建绰褉榜曰宋陈少
阳先生之祠楼门三间入门为碑亭左右各一中为堂
卷三百六十八 第 8b 页 WYG1457-0272b.png
三间二厦像公其中前为露台玄金铸黄汪跪伏之像
左右庑各十间左曰希贤右曰尚友后为楼五间曰有
归取公自赞语也其下以李嘉仲像配公扁曰交情表
赎死之义焉斋居三间在左守庐六间在右公之族裔
居之有三丹亭义见叶君所题诗盖赵尹状云
  重修蘧伯玉祠记(穆文熙/)
蒲之南计十里许有蘧伯玉冢冢前有祠人谓之蘧公
祠云祠有像有廊庑春秋有犯盖其来也旧矣而摧挫
卷三百六十八 第 9a 页 WYG1457-0272c.png
于风雨剥落于鸟鼠久之祠像倾圮廊庑荒废靡芜盈
阶苔榛被径牧人樵竖时或跳啸其间靡知所以惮礼
之而搢绅学士则咸用慨叹焉而苦于勿能葺之也某
年属某丞于蒲往谒其祠而因以过余因谓余曰兹祠
乃卫之所谓贤人君子者也可荒秽不饬如此哉吾第
为君脩之于是乃捐俸乃计工乃抡材乃具插畚躬往
督之自某时及某时仅越某时而祠像之倾圮者整廊
庑之荒废者饬蘼芜剪苔榛辟风雨除鸟鼠去嵬如奕
卷三百六十八 第 9b 页 WYG1457-0272d.png
如而牧人樵竖无不望之而惊且走者祠于是乎改观
矣凡既备君又作室其隅扁曰习静乃复招余而问曰
君子祠其人则当知其行事之迹顾伯玉之迹吾之所
未解者有三事焉是必有意义存其间而不可以远近
测者也子卫人也必详之矣盍为我解之夫以伯玉之
在卫职列大夫不为不崇而卫之国事宜未可脱然不
加意也然方孙林父之逐君逆节之萌也及宁喜以父
命复欲返之者招乱之道也而伯玉俱未见其固止之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0a 页 WYG1457-0273a.png
皆从近关而出食禄于人者可如此乎余应之曰卫之
有孙宁如鲁之有三家齐之有崔杼权有所归也凌逼
之势其所由来非一日也大夫恶得而止之也而其俱
由近关而出者远害之道正孔子之所谓无道卷而怀
之之谓也曰伯玉之贤史䲡尝荐之矣虽以南子妇人
犹知之然一无所见其施为而无裨于卫之存亡何也
曰知之而弗用也知之而弗用虽孔子且无如鲁何矣
矧伯玉乎曰若然则伯玉竟无功于卫矣乃食卫之报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0b 页 WYG1457-0273b.png
于今者何也曰玉在山珠在渊虽未剖而见用而石润
泽媚当自莫掩故伯玉在卫虽终于不试而卫有伯玉
足为卫重善乎季札之言曰卫有君子未足患也兹可
以观伯玉之大有功于卫矣曰荐贤为国者大夫之责
也伯玉固身其责者也然孔子以大圣人之德而问陈
于卫绝粮于陈岂伯玉之未有所荐欤抑荐之而有所
不行欤然以子晰濮上之遇而激于托色托言之数语
即能引伍胥鼢黄之奔走以悟楚子俾之立返子晰委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1a 页 WYG1457-0273c.png
以政柄则其荐又何行于楚也曰伯玉之于孔子恶得
而不荐之顾其说有行有不行者此楚之所以成伯而
卫之所以奚而不丧也于伯玉奚尤哉于是某君揖余
而言曰君果详于伯玉哉吾今而后知所以学为伯玉
也因命余纪其事而并述其问答之辞如左
  城隍庙石栏记(张治道/)
嘉靖乙酉城隍庙修前后殿及两庑并石栏成本庙都
纪党明理暨住持党宗源道士张宗良辈以余尝习举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1b 页 WYG1457-0273d.png
业于此而明理宗源又与余有方外之交走余为记且
以启后之继而欲有所增修之如今日者余曰兹功亦
大矣财力将焉出而考若此其急也明理曰殿庑取常
储之积而为之石栏乃乡民张锦辈捐财而助成者也
余即以此而呼锦曰有是哉余尝观城中祀典应祀之
神及他非祀典之神而能祸福人者非一庙人之尊崇
敬信而弗敢有二焉者无过城隍庙焉重捐以备储厚
施以济费岂非神之威力在人能察善恶而人之尊崇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2a 页 WYG1457-0274a.png
者若将有默运于其间而奔走敬信之不暇是故有由
然矣近观庙制虽日侈而人之尊仰敬信殆不如昔日
之诚捐财济费之人日趋于啬且薄殆不如昔日之厚
岂非以神之威灵日泯而祸福日差耶故今灾沴频见
司民事者惟身家是图过绳以残其生疴法以掠其所
有其馀奸盗化乱之人败伦干义之徒增见迭出而神
之灾害殃咎略不少施其威灵若此是故宜民之狎且
慢而昔日之敬信厚施者弗闻焉锦曰不然神之灵不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2b 页 WYG1457-0274b.png
灵由于人之敬不敬人之敬不敬系于心之诚不诚不
诚而弗灵者有矣未有诚而弗灵者也故曰敬鬼神而
远之又曰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锦一细民也
尝有所祷于神必斋戒择日沐浴悔过而后进谒则神
之祸福休咎虽毫发而应咎如响况非锦而有爵位司
民事者苟能洁巳以彰闻端行以养誉则水旱灾沴将
无求而不获无欲而不答祸福昭格乌有所谓差忒者
耶百姓之崇敬乌有所谓日入于薄且啬者耶石栏费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3a 页 WYG1457-0274c.png
银若干皆锦与弟镗暨咸宁高鼐所出又何有官法逼
之而然耶余曰然神之不灵当责诸今日之司民事者
而己今以明理之请意遂及此其兴功之岁月木石之
多寡与乡民之姓名易具诸石阴
  原鲁先生祠堂记(瞿景淳/)
原鲁先生者苏之昆山人也先生生元末天下兵起学
士大夫争窜山泽亡弃故业先生独抱坟籍隐居海上
诵读不辍学者称为原鲁先生弘治中先生所居乡分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3b 页 WYG1457-0274d.png
𨽻太仓故祀太仓州学迨先生四世孙封给谏海隐公
徙长洲复立专祠于郡城故复迎先生主妥新祠扁曰
濂洛遗儒云太史氏曰余尝观古今人物虽公卿侍从
以功业著者亦相望于世而儒之醇者则旷世不数见
岂非儒之难其人哉孔孟之后数千年而得周子河洛
二程复羽翼之斯道始明说者谓有以接孟氏之传迄
今复数百年接濂洛之传者考亭朱子之外不多见道
在人心不容终亡元末乃得原鲁先生余窃有感焉方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4a 页 WYG1457-0275a.png
高皇帝膺大宝一新文命招选儒硕共定朝章先生尝
一至京师访所延儒生复遁迹海滨不应有司贡举尝
闻之故老先生读书必正冠服终日端坐更寒暑无惰
容所凭几两肱迹入木寸许其观经史多所笺释不泥
成说今所著述不可复见盖散逸多矣嘉靖初年诏录
所在野史有司从故老言乃举祀州学后郡守金公城
复斥吴县卧佛寺东隙地建专祠盖以风励来学且使
先生子孙家吴城者得便瞻谒云给谏君考论世德每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4b 页 WYG1457-0275b.png
恨于文籍之无徵然先生去今馀二百年故老称笃学
好礼者犹必曰原鲁先生则先生之所养可想也余尝
病汉初去古未远先王之教犹未息汉之儒者乃仅得
张良叔孙通其人岂秦人坑焚之后世果无真儒抑有
之而深藏不出焉言论风旨不概闻于后也乃今以原
鲁先生推之世固有默会道真不求人知者矣先生殆
其一也谓朱子之后濂洛之学不传是斯道有灭息之
时而重诬吾人也可乎哉今给諌君复讲学不怠顾多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5a 页 WYG1457-0275c.png
君子斯道重有赖矣先生讳愚封给諌海隐公讳启明
海隐公惇厚博雅亦祀郡学今祔先生祠给谏君名存
仁堂成于某年月日行吴县给帖蠲差者督粮参政馀
姚翁公大立云
  文山先生画像记(罗洪先/)
吾于人有愿见而不可得有欲避而不但己斯二者生
于吾心咸莫知所自来谓非天与吾者耶方其愿见而
不得也不特闻其容貌足以想其为人幸得至其乡井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5b 页 WYG1457-0275d.png
睹其手迹之馀亦将歆嘅悲喜有如相接平生矣又况
为乡之先哲心所甚慕而(阙/) 者一旦得其容貌之似
其于心何如哉余生文山先生之乡相后二百馀年访
其居已为故墟父老相传有寄陈赤岸帖摹本与墨书
绝类捧读不能释手尝夜梦先生投刺往来窃以自奇
每道经螺山祠辄登堂四拜虽衣冠塑像未知与生存
肖否然低徊其下恨执鞭门下无从也嘉靖癸卯冬泰
和王生有训持先生画像来布巾素衣丰神朗逸如史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6a 页 WYG1457-0276a.png
所称烱目丰下若或见之呜呼岂非大幸哉方先生少
时豪宕雄放彼固一时也多事以来自奉贬损虽流离
困顿不改故常有道者然与今观其容貌与其所服将
致政之日缓步田野与将空坑之后混迹行旅与将脱
顺州之厄而北渡失真州之援而东奔与抑被执海上
悲歌慷慨从容市中问南向与呜呼均是人也丹渥魁
杰者何限使人慕而愿见见而足以盛者有几而在吾
之乡得遂愿见者独先生耳古人有言死而不亡呜呼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6b 页 WYG1457-0276b.png
是岂容貌之谓哉人之惜身固惟恐其亡也然而不知
惜此何也有训以其先人尝宝是像求之十馀年而后
得方问学于余求所以自立者故于其别敬记以归之
  峡江练公祠记(罗洪先/)
余往读金川玉屑集不胜慨慕练公之为然未详其生
何地也嘉靖癸丑登玉笋九仙台道经废穴土人告以
练氏先垄徘徊久之不遽信巳而入永兴禅刹老僧自
述坐累往往以练氏没田言且曰由此南上三里许濒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7a 页 WYG1457-0276c.png
江有地曰三洲即其故居又南一舍至玉峡峡分为县
公实今峡人也闻之戄然乃令前𨗳至则荒烟衰草中
门堂阶垣遗迹隐隐阶右数冢则赦归之人姓名犹可
历指遂与赵生子良不觉恸哭流涕近邻黄氏长幼聚
观者亦皆相向洒泣因道其家世甚悉练本淦东东山
人至伯尚迁三洲是生公比及第复居淦城洪熙改元
赦其家尽复故业于是东山三洲仍归练而以城居畀
陈婿诸黄所言如此练故与黎黄刘三氏著闻黄邻练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7b 页 WYG1457-0276d.png
且世姻受祸独惨其土疆犬牙相入不怨厉已乃洒泣
吐所未闻呜呼此岂有所利而为之乎始钱守琦因峡
请祠公凤凰山巅淦之人士哗曰公淦人也何与于峡
至为书诟詈之峡不为变当是时故老凋丧惜未有以
三洲告者三洲𨽻淦则淦祀𨽻峡则峡祀淦与峡皆公
故乡何择焉陈乔名系庐陵临有俎豆六一产于吉水
庙食恩江神不可度知其在彼乎在此乎祭于庙绎于
祊两地交至自古巳然淦人乂何疑于峡也余独念淦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8a 页 WYG1457-0277a.png
之争者譬之家宝他攘是惧以公在淦则淦重也峡之
争者譬之宗庙执事为荣以公在峡则峡重也夫能为
淦与峡重者止一死耳夫人孰无死公独以死重淦与
峡何哉忠于所事知其不得不然而又能即其心之所
安故也故知公不得不死之心则知淦与峡不得不祀
之心推今日不得不祀之心可以几前日不得不死之
心此不得不死与不得不祀之心公不能要之淦与峡
之人淦与峡之人亦不能私于公峡之争也淦固有言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8b 页 WYG1457-0277b.png
矣不谓吾可以巳也而必祀之其心盖曰彼在淦者何
与于我哉虽蒙诟詈无避也公之难也人固有辞矣不
谓吾可以已也而必死之其心盖曰彼在人者何与于
我哉虽戮妻孥无避也夫是谓之自靖自靖焉者自尽
其心而后能安也夫仁人心也尽乎心则求仁得仁此
夷齐所以见贤于夫子也夷齐饿而商不亡百世以下
闻者莫不兴起宜峡在所必争矣呜呼淦之祀公得所
重矣独不思吾身亦有当重者乎峡之祀公得所安矣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9a 页 WYG1457-0277c.png
独不思吾心犹有当安者乎夫心之不得不然不独临
难有之自言动食息以至纲常伦理日与吾遇者不知
凡几而未能有即所安如峡之争祀者亦又何哉即使
安之亦倏忽转移之间耳岂足比于公之一死也哉不
是之辨而徒慨慕于公以为重其亦末矣钱之祠曰自
靖故事惮登陟率请主祀之行署通判何公坚行县病
其非礼始议改迁而知县王君陈策濮君桂相继成之
濮移置山腹制颇湫隘何复捐俸辟其麓并仓址与故
卷三百六十八 第 19b 页 WYG1457-0277d.png
刹地广之下为求仁书院峻磴纡径直联之祠朗豁弘
深祀有常度乃亭其巅曰高山仰止延眺其上三洲烟
草尽入指顾呜呼公无身与家矣岂计夫人之祀与祀
之去三洲远与近哉然近三洲不之祀固益无以慰峡
人之心也因记其役备论之告后之慨慕于公者
  修天妃宫记(王慎中/)
所谓神者果有物哉焄蒿肸蚃飞扬浮游昭明在上充
塞击触于四旁非无物也危困之所吁号疾札之所请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0a 页 WYG1457-0278a.png
祷忽然有接于人其精爽翕霍而状象彷佛莫不神之
以为有是物焉拯危困为安乐化疾札为生全而崇事
报享之仪由之焉起呜呼此民之所以为不可使知也
其有接乎彼者固其吁号迫切之专请祷诚信之笃自
为其神感于其心忽然有动乎耳目而以为有物焉则
过矣方其专且笃也其人之所自为与或为其父母兄
弟妻子惟其所为者之存乎心而他不存焉昔日之所
胶扰抹铩滑挠其神者一旦蔼然不存乎心而神为之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0b 页 WYG1457-0278b.png
告岂有异物哉然世之人固举谓之为有物矣于是抟
土斲木为其形容宠之名号原本氏族广衍景迹以附
是物而穹堂奥室大庭高闳以居之患其不称也刲羊
椎牛沉玉瘗帛为其飨侑伐鼓撞钟祓巫粉史为其歌
舞奔走竭蹶天下之人惟神之归呜呼斯民之不可使
知其亦久矣故先王为之著其教善其报事之文使之
鼓舞而不倦以勿陷于淫谄诞罔之邪盖始之所以有
神者本生于其人之诚而教之既设则人莫不归是神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1a 页 WYG1457-0278c.png
也而后能勉于为诚使其崇事之严报享之盛一出于
忠利惮畏之本心则去非远罪无即于凶亹亹趋往以
赴畴祉惠迪之会若有为之掖𨗳闭止是莫不起于斯
人之所自为而由于归是神之所为勉则土木形容亦
聪明正直之所凭而何邪之有泉州有天妃宫其来已
久海上尤神之故宫于吴越闽广之间尤多成祖文皇
帝时尝遣内臣赍大赉译赐岛外诸蛮随以重兵便宜
讨其不庭蛮酋詟悚受赐奉束约使节所指遂穷日𩨸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1b 页 WYG1457-0278d.png
之域神最有光怪灵变使者奉之谨故泉州之宫内使
张谦修建也阅岁积坏前廊后室圮而为墟惟门堂存
耳而棁剥榱倾攴朽楹茨颓垣以禦风雨殆不蔽也其
不至于毁无几矣报享不虔民咸知病之神独见梦于
邑人徐槩乃以民之病告以神意民乐率钱以佐役堂
宇聿新殿寝崇成顾役钜费繁率钱猥微门廊独不能
兴也郡侯童南衡公始捐俸以充其费免民率钱俄顷
之间高门将将廊序有列而宫完矣郡民欢喜忭叫争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2a 页 WYG1457-0279a.png
走睇瞻愿记其事则相与谋因徐槩来请于余余谓极
治之国其神不灵盖政之所以得民者为之兴便布利
除禳患害民不祈而得其所欲不禳而违其所恶吁号
请祷之诚无所用之而乌有冀于神然先王犹存其教
所谓鼓之舞之使之不倦顺其不可使知之情而诱之
于勿邪焉耳侯为郡既久灾疠不生寇贼销逃遗四境
以安乐生全之福神将无以为灵则斯宫之完修殆予
所谓存其教诱之勿邪之义与斯义也固非民之所知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2b 页 WYG1457-0279b.png
不可不著以告后之为政者故记之如此
  常熟县二烈祠记(唐顺之/)
昔人论女子从一于夫比于臣从一于君之义自古奸
人篡窃而其故臣不幸以才见籍录于斯之时彼有弃
瑕用雠之图而我有佯合观衅之便苟其党有可携事
有可济则逞于一击以诛雠而复国若王司徒之于卓
段司农之于泚此其势逆而其事之难以必者也彼有
弃瑕用雠之图而我坚委质策名之谊宁死而不二其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3a 页 WYG1457-0279c.png
心宁死而不二其君若豫让王蠋之说此其势顺而其
事之可以必者也二者其所处不同而其要于自尽则
一也是故生也而无迂身于侥倖之嫌死也而无自经
于无济之愧女子之于夫则亦有然者矣尝读史所载
孙翊妻之事而壮之当二凶贪于翊妻之色而杀翊也
妻既见窘逼于是藏机匿哀佯许二凶以婚而缓其期
阴结故将为援须二凶以婚入而遂刃之雪不共天之
愤于闺闼杯酒之间斯亦可快矣若夫二烈之事则异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3b 页 WYG1457-0279d.png
于是其夫以羁旅浮寄江壖非有可以豫藉之势环而
指者皆凶人之党也非有肘腋可结之援方张岛之诬
其夫以盗而沉之于江岛遂欲室其妇而岛之党欲室
其女于是妇与其女仓惺阖门自刃以死呜呼可谓烈
矣虽然二人者岂不欲手揕雠人之胸如孙妻之为以
报夫与父哉而势有不能也则一死而其事办矣故尝
合孙妻与二烈之事论之苟机有可乘而速忿以必死
则杀身而无益苟事无可济而濡忍以有俟则危逼而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4a 页 WYG1457-0280a.png
近辱此亦其所处不同而其要于自尽则一也二烈死
时凶党裒其尸而焚之其事秘无人能发之者后数年
巡按陈君蕙诇得其事岛与其党始伏辜此盖足以见
节义之气有时而必伸淫凶之诛有时而必不能逭者
欤二烈者固不必手揕雠人之胸而后为快矣事既白
于是知县罗君鸿为之立祠以祀扁之曰二烈而无锡
安君如石请余为之记呜呼此义行不特所以劝节其
亦深所以惧凶也欤是有关于世教大矣烈妇某姓其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4b 页 WYG1457-0280b.png
夫某姓而逸其名相传自通州而徙常熟之某镇也
  重修瓜州镇龙祠记(唐顺之/)
龙之祠不秩于三代之典记礼者谓之四灵盖以为鳞
虫之灵者耳其祠始见于封禅书朝那龙湫今天下大
水之滨无处不有龙祠宋之儒者论大河之治以为不
宜祀龙曰是天地之功也龙何力之有然余窃以为未
尽也夫天地无为而百物之肖像于其间者莫不各致
其能以效其功而天地未尝与之争功然而百物之功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5a 页 WYG1457-0280c.png
孰非天地之功也至于昔人之制为祀典也凡有功于
天地之间者不问细大莫不群然秩而祀之以致其报
而未尝疑于与天地分功然而所以报百物之功亦孰
非所以报天地之功也吾观于蜡而见古人通乎鬼神
之情而悉于幽明之故矣夫生成百榖以粒民孰非天
地之功若是则古人为之禋为之祠以报之可矣至于
大索鬼神而蜡焉者何为也其蜡也先农先啬庸与坊
焉可矣而至于迎猫迎虎而昆虫亦登焉者何为也惟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5b 页 WYG1457-0280d.png
天地之生成百榖虽一猫虎昆虫亦使之尽其能于食
鼠食豕之间而无遗利焉于此见天地之功为甚大人
欲报天地之功而无由则虽猫虎之效一能于天地者
亦秩之祀而无遗灵焉于此见人之所以报天地之功
者为甚深凡百物之灵固莫不肖气于阴阳五行而龙得
阴阳五行之气之精故其变化尤灵猫虎未尝无功于
田而谓龙尽无功于水乎祀猫祀虎未尝疑于与天地
分功而独疑于龙乎且夫天地之间大者不自擅其大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6a 页 WYG1457-0281a.png
而寄于小小者各务致其小以归于大其为力也大者
常逸而小者常劳其功之成也小者易以为德而其大
者常不可名故耕凿之民不知帝力之何有而至于一
社之长一邑之令则人煦煦然而向之死则为之尸祝
而俎豆之此岂可谓忘大君之功德而颛颛于一社长
一邑令之为报哉然则龙何疑焉而不祭于古也曰彼
百物之祭古矣又安知古之不祭龙耶古有豢龙氏豢
龙氏之于龙安知其非如伊耆氏之于蜡实掌其祭者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6b 页 WYG1457-0281b.png
耶所谓豢龙者其无乃羞饮食以祀龙之谓而好怪者
遂以豢龙为畜龙也欤龙乎可畜其亦非所以为龙矣
古今大水凡四而河与江为最河移徙溃决不常而江
独为安流意必有宰乎其间者而龙之奔走以效其灵
也亦不可谓无瓜州据江之冲则其建祠以祀龙也亦
宜祠不知所始岁久圮坏嘉靖癸卯奉化王侯杏始为
扬州府同知署府事乃斥赎金之馀脩之而使道士某
来请记王侯儒者也其为是举也必有以通乎鬼神之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7a 页 WYG1457-0281c.png
情而悉于幽明之故矣余惧后世之人泥于旧说而以
为非经之祀也为之著论如此使龙其安且食于此而
无惭焉且使读者其亦无以余为语怪也
 
 
 
 
 
卷三百六十八 第 27b 页 WYG1457-0281d.png
 
 
 
 
 
 
 
 明文海卷三百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