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五十六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a 页 WYG1457-01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三百五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记三十
   游览
  游峨眉山记(胡直/)
予以乙丑仲春之念六日晨发峨眉县西城从了宝楼
陟华严寺过楚狂接舆隐处漱玉液泉徘徊怀之西上
为中峰牛心二寺为双飞桥双飞者以二水从山巅悬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b 页 WYG1457-0136b.png
溜百千丈始合流于谷底震荡林木间声轰如也南为
后牛心寺为孙仙洞寺僧出视孙思邈丹灶药炉制甚
古西为白水寺寺后群峰林林若笋然是夜宿寺阁诘
朝卸去车从乘小篮舆上顶心坡坡渐峭行若蹑壁众
戒下窥余下窥自若也又上为九岭冈长老坪猢孙梯
咸斗绝又上至峰名初欢喜雪皑皑封崖壑猿鸟尽绝
以为至矣巳而历蛇到退至梅子坡最险雪益塞道不
能以舆乃与从者鱼贯缒牵一丁伛偻互管而上一休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a 页 WYG1457-0137a.png
一升仰视峰腰咸雪白一色绝顶苍郁髣髴倒出汉表
虽自顾疲殆而神从景王不羽欲飞乂上至雷动坪坪
上巨木凡几千章皆金铁干被绿发苔杂冰雪磔格声
琤琤然中通一径可七八尺许左右深陷倒视窈黑云
雾茫沆相逐不知几千百丈也相传雷雨居其下一闻
人语鼓吹声则雷大作过者毛骨洒然非人世矣岂所
谓倒景非耶又上为八十四盘险踰前北上至峰名大
欢喜路始平入天门石石双峙如门历七天桥抵光相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b 页 WYG1457-0137b.png
寺寺殿皆铁瓦是为绝顶环顾白云滉瀁若身在混沌
视天脚反在下有二鸟名佛见及异鼠咸就人取食若
相识然僧告予曰时暮矣明晨请睹光相予宿至晨起
稍霁众跃曰光必现矣比予跂崖巅阴雾渐塞靡所睹
见有儒者曰是必不见彼下有放光石当其云蒸日丽
与石相摩荡为之光光不为异余曰唯唯有禅者曰是
大不然此光出时一切见者于彼光中各见已像甲不
睹乙乙不睹甲若此光者出于云日则当如水中镜中
卷三百五十六 第 3a 页 WYG1457-0137c.png
彼此互见乃知是异余曰唯唯于是峨眉曹尹进曰某
去年侍访院王公守巡杨王二公咸值光现各睹厥相
果不互见人誉其所常见而毁其所不常见姑不远见
即此蜀地若火井油泉皆所自徵若皆以常见毁之岂
不诬哉子思子曰及其至也虽圣人有不知欧阳子曰
圣人治其所可知置其所不可知者是谓之中道余亦
曰唯唯至午有驿骑促余归下至梅子坡雨如注行者
艰倍前日竟不得睹所谓光相佛灯及雪山瓦屋之奇
卷三百五十六 第 3b 页 WYG1457-0137d.png
下逮黑水龙门咸莫到焉至双飞桥有僧楚山潜奥洞
十年忽自牛心山后披荆莽间猿行出逆余讯曰山巅
睹光相乎余告以登陟危阻未有睹楚山冁然笑曰公
岂以未陟峨眉为安乎彼未尝安也以未睹光相为少
乎此未尝少也余又曰唯唯既还雅久之有峨眉马鞍
山僧某者自山五百里踵雅稽首乞余纪游予悯其勤
为书大略贻之
  桃柳记(吴鼎/)
卷三百五十六 第 4a 页 WYG1457-0138a.png
宋苏子瞻守杭日既浚西湖筑堤堤树杨柳世称苏堤
柳更四百馀载剪伐衰耗可知巳今上之十一年侯官
王君为钱塘令循行故堤叹曰仁侯之迹也而湮废至
此乎间课民补树柳若干桃居其半君过之喜曰是不
足想见东坡公风教耶君既入民部他日荐绅大夫士
女过之喜曰是不足想见龙江君风教耶好事者写为
王堤桃柳裒诸赋咏识去思云往余从君观堤上余请
君数所树籍而藏诸掌故禁后母樵伐君笑不应今春
卷三百五十六 第 4b 页 WYG1457-0138b.png
余过之属桃柳盛布而我君温恭盛德不复可从凄然
感旧顿令人思封植嘉树以母忘遗泽邑中父老子弟
孰不如我而奚俟禁制之哉又安知后之人不续树以
绍君美如君之续树绍苏公者耶诗云我躬不阅遑恤
我后言君子患其身无以示民毋忧身后变置其法也
昔者君不我应有以夫有以夫君去之明年为嘉靖十
六年其夏五月已卯朔故民吴鼎记
  许泉亭记(许相卿/)
卷三百五十六 第 5a 页 WYG1457-0138c.png
许泉故郭公泉也石门山人更为之名浙山水胜天下
泉值江回谷邃处涓涓出倾厓嵌窦中俗远境绝为尤
胜山人过而乐之亭其右卓锡焉已而喟然叹曰有天
地则有兹山有兹山则有兹泉临兹泉挹且玩者前公
而往后公而来可十百数耶公专而名之者何尚其志不二
于物而托之泉泉由以传然则非公名泉泉以公名尔
天地之间名可以荣利可以富珍丽之物把玩之可以
怡情交乎吾前日纷如也世固尝毕力营之忘死趋之
卷三百五十六 第 5b 页 WYG1457-0138d.png
志溺分渝造物者莫之许而有也或有之弗久或久之
得咎犹无许耳况名以传耶秀自分槁寂沦放世无可
挠吾志者兹泉洌寒孤迥委藏于奥阻荒閒之区用可
资于世莫便于用也秀适遭之泠然而㪺沸然而瀹畅
然而饮嗒焉乐以终老人莫吾竞造物者莫吾禁也公
去我来泉将不许我乎故更之曰许泉持以告予予怃
然莞尔曰有是哉山人以正德十有四年八月九日亭
予以嘉靖元年正月三日记
卷三百五十六 第 6a 页 WYG1457-0139a.png
  颜溪记(吴鼎/)
杭故洲也东塘西堰而中城焉所谓左江右湖者也湖
清甚无巨鱼宴嬉之舟岁费千金然以其丽也非特杭
人日噪焉天下知名久矣东濒江淤壤数十里每潮汐
之候虽大旱土倏津润用是宜农圃蔬蓏尤良谚曰东
菜西水明非他方所及然以其朴也若颜溪者非特不
远闻杭人亦罕造焉出艮山门迤东七里为颜溪或云
颜氏尝主之故名或云颜盐也溪经斥卤若沙田云尔
卷三百五十六 第 6b 页 WYG1457-0139b.png
溪稍南即沙田东北指赭山赭山海门也潮汐出焉今
司寇胡公别业溪上依水竹结庐面田筑场不垣不斲
胄子子忠未入成均时恒游息焉乐之自号颜溪主人
是溪之味不甘于西湖莹彻乂不如湖载粪壤鸣桔槔
饮牛浴蚕不雅于画舫金罍而鼓吹也黄茅苦笋榛莽
弥岸非若苏堤之柳(阙二/字)之荷蓬户草堂话桑麻忧雨旸督
稼观穫而听耕田之歌又非若漱玉泉汲龙井聆水乐
绀宇在前云楼映后而放鹤观鱼其间也沿濯斯溪皆
卷三百五十六 第 7a 页 WYG1457-0139c.png
黧面涂足之夫乡音刺刺不入耳岂如湖上丽人簧言
玉貌而罗绮金珠者乎之数者明知其不如而避彼择
此盖佚则淫劳则好善其择之审矣于是见司寇公恭
俭之风子忠保家令德胥可为法记之
  表泰山之巅碑记(万恭/)
隆庆壬申春黄河泛溢输道梗湮天子忧皇命恭若曰
汝其治水踰夏河成灌输悉尽天子怿豫命恭若曰汝
其东封于是臣恭以八月禋泰山报成绩也余乃历巉
卷三百五十六 第 7b 页 WYG1457-0139d.png
岩踰险绝抚秦碑登日观已乃陟山巅谒天宫忽缁衣
蹁跹目瞪足践招余言曰是泰山巅石也余异之视其
上室如锢也视其下砌如砥也而恶知夫泰山之巅而
又恶知夫泰山之巅之石余喟然叹曰夫泰山擅四岳
之尊而兹巅石又擅泰山之尊乃从而屋之乂从而夷
之又从而践履之令尊贵不扬废灵异不表见余过也
亟命济倅王之纲撤太清宫徙于后方命之曰第掘地
而出巅毋刓方毋毁圆毋斲天成返泰山之真已矣倅
卷三百五十六 第 8a 页 WYG1457-0140a.png
乃撤土岭出之巅石博十有一尺厚十四尺有奇耸三
尺戴活石焉东博二尺五寸厚一尺三寸西慱一尺八
寸长八尺有五寸夫约泰山而束之巅已奇甚矣乂摩
顶而戴之石斯上界之绝颅青帝之玄冠也余倚活石
览观万里俯仰八荒远睐则扶桑之日曜其东昆崙之
风吹其西近眺则秦碣石若正笏丛石如群圭而齐鲁
诸阜圆者似金直者似木曲者似水锐者似火方者似
土枕青阳之绛阙俯元君之幽宫而六极之大观备矣
卷三百五十六 第 8b 页 WYG1457-0140b.png
彼巅石不表见几千万年矣今出之始返泰山之真而
全其尊后来览观者尚毋刓毋毁毋斲其天成务万世
令返其真而全其尊以毋得罪于泰山之神其缁衣蹁
跹意乎余问缁衣何许人何所受而告余默而不答噫
我知之矣盖缁衣受之碧霞碧霞受之泰君泰君受之
上清上清受之元始元始受之寥冥之祖
  阅外城记(王樵/)
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同内外守备参赞部
卷三百五十六 第 9a 页 WYG1457-0140c.png
臣阅外城予以摄工部事出太平门尚书徐公以摄兵
部事出神策门予以五鼓尽至观音门官厅俄而守备
邢太监泰宁陈侯相继至既而尚书徐公至黎明循垣
内东行垣皆国初蒸土所筑极坚厚上以蜈蚣木出檐
覆之以瓦岁久土有剥落木瓦有颓坏则修之至今垂
三百年外郭周百八十里包罗山谷诚前代所未有也
北面一带因山为险据江为守自观音门而东绕钟山
之后而左皆冈阜不断在东北曰姚坊门又南曰仙鹤
卷三百五十六 第 9b 页 WYG1457-0140d.png
门乂南曰麒麟门地势渐平钟山侧看成峰横看成岭
摄山后峙青龙左绕石城右踞天印为案于此行颇得
其形势之的而知我圣祖于金陵定鼎于钟山卜吉以
为万年之藏圣鉴高远非寻常可窥也是日由南出者
为恊同守备刘监丞定西蒋侯起凤台门又东曰夹冈
门又东曰上方门又东曰高桥门南北两路同会于沧
波门有官厅曰阅城会所内外守备兵工二部堂序坐
饭毕予与徐公入朝阳门道中审见钟山蜿蜒扶舆众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0a 页 WYG1457-0141a.png
山环拱南面空阔秦淮流于前大江绕于后沿江诸山
乂皆遥为金陵拱护其面势与寻常所见不同盖从高
而下始得之也归至工部与四司官议修城事颇言修
内城易修外城难内城纵有崩坏旧砖多存用砖灰补
修新旧即成一片势自坚久外城原以土筑土有剥落
用土坯帮砌不久即坏后易以砖土外帮砖虽可暂支
一时而砖土原不相入寻亦崩坏若欲永久不坏须如
北京外城一如砖城之法里虽用土筑外则用砖实砌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0b 页 WYG1457-0141b.png
非帮砌之比故得坚久但北京外城止南三门一面南
京外城则连亘辽阔其功实难周书毕命曰申画郊畿
慎固封守周礼大司徒乃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
树之有掌固司险掌疆封人之官掌修城郭沟池树渠
之固颁其士庶及其众庶之守郭即今之外城所谓沟
池树渠之固恐大略如今边墙之制有墙以限隔有墩
台以瞭望拒守有渠以环之有树以固之墙之比城易
修而亦足以为守比城易修者以用土筑而不用砖也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1a 页 WYG1457-0141c.png
欲其足以为守须备前所云四者而后可以经久则在
当事者以意损益而已
  阅内城记(王樵/)
是月二十五日阅内城内外四守备兵工两部堂会于
通济门黎明登城如前分阅刘监丞蒋定西由西历聚
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江门定淮门仪凤门予等由东
历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钟阜门而会
于净海寺寺在城外据狮子山趾狮子山在城内即国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1b 页 WYG1457-0141d.png
初建阅江楼处是日颇尽金陵大观盖内外远近毕见
也通济之外秦淮之池雉堞不甚高径不甚阔仅容两
马俯视甚峻而基实弘阔瓴甋两面厚可丈馀而附墉
之土则长坂天成阔十馀丈虽不设台亦无虑也至正
阳门下舆而过旭日初上朝烟未消南望郊坛北望大
内如在图画自朝阳门而北则钟山在外隆广山在内
城贯二山之间包山而过孝陵中松柏参天溪谷逶迤
历历可数隆广山盖钟山之足陇石崔嵬亦多古木有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2a 页 WYG1457-0142a.png
巡山官军跪迎山上道中见松柏枝干多作虬龙之势
皮似鳞甲在动植二物中恐亦得气之相类者欤城随
山势此处独高历级而上东北折处为孝陵后门自此
而西至太平门城皆在冈陇之上太平门居隆广覆舟
二山之间门外长堤数里为三法司面城临湖而在钟
山之趾玄武湖在覆舟山之后城亦包山而过自此至
鸡笼山冈陇不断城皆因山而临湖湖逼山趾城与湖
相逶迤盖至鸡笼山之尽城不复西别筑城下循湖而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2b 页 WYG1457-0142b.png
北为神策金川二门盖至此始为城之极北处也城降
于鸡笼之后者一等有便门历级而下自此玄武湖之
曲折始得尽见新旧册库在湖之中此处最深湖连亘
太平神策二门之间环湖村落栉比土田畦垄方整宛
如棋枰自此而西则大江迤逦而东绕出帝都之后逆
江而上皆山也江山之险实天造地设传曰天险不可
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设险亦因
乎地险汴为四战之地所以不可都也金陵以江为险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3a 页 WYG1457-0142c.png
人之所知而用险之道人或未尽知六代南宋虽偏安
即其保守一隅能却敌而制胜如周瑜王导谢安韩世
忠虞允文者亦有用之之道矣自金川北绕狮子山于
内雉堞东西相向亦建二门曰钟阜仪凤金陵在春秋
时本吴地越句践灭吴筑城于长千里俗呼越台楚置
金陵邑于石头金陵有城邑自此始秦始皇以望气者
之言凿方山断长垄以泄王气其河源二一出句容华
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埭自通济水门入都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3b 页 WYG1457-0142d.png
城南经武定镇淮饮虹三桥西出三山水门治石城以
达于江乃今所名秦淮者也东汉末以秣陵地封孙策
为吴侯至弟权据有江东筑石头城因山为险扼江为
守即今石城门一带尚其遗趾也改秣陵为建业建安
十三年移丹阳郡治建业遂徙都焉都城在淮水北五
里据覆舟山西倚石头以为重后带玄武湖以为固前
栅秦淮以为阻今详审其地实得面势之正南五里至
淮水有大航门宫之后有苑城晋所谓台城即此也赤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4a 页 WYG1457-0143a.png
乌四年东凿渠名青溪自城北堑泄玄武湖水九曲西
南入秦淮今仅存一曲而己金陵建都实自吴始其故
迹大略具于此矣
  海岱记(王樵/)
予年十三四时从先君官东莱尝一至海上泰山虽未
登道中先君每指示之初不甚了了及过鲁境东方空
旷远愈分明后读杜诗乃知所谓齐鲁青未了者为简
而尽也嘉靖庚申待罪按察乂得奉遗轨寻旧游至以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4b 页 WYG1457-0143b.png
六月诸僚间相邀泛舟大明湖芙蕖盛开舟行翠盖间
自谓身在水仙之国渚沚间时有村落忘在城市一日
遂放舟出水门至华不注山而止城北古木苍然清溪
印月一时幽兴言不能状窃谓钱塘西湖不足以过也
华不注为历下主山诸山环伏此独孤秀山以远而妍
此山纯石不树而黛色可挹远近皆妍趵突泉今为午
道数因送客至焉乔白岩尝因游此而起寻源王屋之
兴盖王屋山至高而险流水发源其顶入太乙池而伏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5a 页 WYG1457-0143c.png
九十里复见为东西两源所谓东流为泲者也俗传泲
源能出物以应人之求然率于三四月间盖春夏之交
泉脉腾沸而泲尤劲疾物随沸而上故馀时即否无他
神异也再出为趵突泉曾子固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
湾者而见之于此正与泲源事同然子固谓岱北齐东
南诸谷之水汇于黑水柏厓之湾至于渴马厓下泊然
而止潜流地中北至历城之西复出为趵突泉而不明
言其为泲水然历下发地皆泉实皆泲所过也潴为大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5b 页 WYG1457-0143d.png
明湖注为泺水分为大小清河皆泲水也唐李贤谓泲
自郑以东贯德曹郓济青以入于海然则人称绝于王
莽时非真绝也山东苦沟洫之政不脩储泄无法故旱
潦无备可耕之处往往弃为蒿莱岁一不登民辄流移
须朝廷加意责成监司守令有以为之处而后可东三
府差胜于西三府然总不如河南也山东人人习武虽
五尺童子亦能射有能脩太公管仲之政他日未必不
李抱真雄视诸方也临清南北襟喉山东巡抚宜建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6a 页 WYG1457-0144a.png
台于此以镇之设险以守国道宜然已至审饥之法须
编入村落沿门唤集给票注簿示有期日使按期而来
不并聚一日然后依次给散则里老吏胥不得作弊而
穷民得沾实惠庚申年山东饥巡抚奏准发粟赈贷予
以此法行之又设粥于宁阳亲往监视同僚多谓其过
予谓晦翁在浙东单车却导从穷檐之下无不到故民
隐无不知今犹患不能如此岂过耶景王之国道出山
东舟大小千艘用夫二万馀用七道民壮皇筏夫沿河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6b 页 WYG1457-0144b.png
接递夫犹不足量派里县乡夫予虑其扰则命乡夫且
缓派忆昔为行人出使时见夫役有一程接代不至便
哓哓有言及与雇钱则连行数程不称困乏因知沿河
雇募便可取足白于巡抚请尽罢乡夫巡抚初未以为
然及闻前路乡夫被王舟人逼索剥夺有投水溺死者
缢者逃者盖乡夫颇有衣装乂蠢懦故舟人得肆虐乃
如予前议彼沿河人皆积猾衣缕盖形不足腰裹三升
棋炒钱十数文舟人无所索王舟自平原至沙河二千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7a 页 WYG1457-0144c.png
里一用雇募费省而人便半月而出境有司可委托者
多为同僚所占不欲与之争剩下典史驿丞素署下考
者予因呼而用之至则激之曰汝等自新之机在今日
皆叩首愿自效盖王府人役非此辈不能与之言有以
塞之使之安靖而过不受扰足矣临清知州为王府人
围逼至欲自戕王舟夜过某闸束燎不续致问巡抚巡
按安在孟知县至于被锁此可见矣汶水自古东北入
海以智力导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卫实创自元人而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7b 页 WYG1457-0144d.png
成于我朝二百馀年岁漕四百万石按期而至南北三
千馀里官私一航阅月可达物货相输有无相济故漕
河国家之津脉有不通当求所以通之之策若欲舍此
而彼求纵曰可济犹非至计况必不可成如近日胶莱
之议乎凡为漕河之患有二曰泉流之微也曰黄河之
决也泉流之微起于泉政之失也凡系泉流所在疏导
以时沿河水匮闸堰储泄有法尺寸之水尽为漕用故
以一汶之流济千里之运而未尝不足后七十二泉闻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8a 页 WYG1457-0145a.png
多湮塞储泄之法悉不如前此可诿曰问诸水滨哉至
于黄河决而南北皆有害决而南则徐沛淮扬受其冲
而祖陵尤可虞此莫大之患而人犹狃目前之安卒无
善后之策决而北方忧其害漕而又忧至于废漕者缪
说也余阙固云人言黄河北恐会通之漕废吾谓黄河
北而会通之漕不废何则漕以汶而不资于河也此言
可谓尽之然河势若此而冲入会通则闸座皆废幸而
通流则舟行闸面一日数程暂若快意不幸而横决有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8b 页 WYG1457-0145b.png
决有塞至于断流舟楫不通而水匮闸堰素费工力者
皆为所坏修复甚难此则害漕为势所不免故人言引
黄河以济漕河未尝不可导之使北何也天地之有四
渎犹人身血脉之有大经络渎者独入于海也今河淮
并行河夺淮之道至于泛滥犹人身血紊经络此岂可
谓天地之常也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下
流少缓上流必淤是以海口积成大沙以河淮并行淮
道隘小去不迅疾之故也今海口之沙不可去上流纵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9a 页 WYG1457-0145c.png
筑堤防约拦水势安能永久无事欲永久无事惟有纵
之使北而已或曰河淮并行几年于兹矣非不欲使之
北不可北也吾谓不然所谓不可北者若谓利害有不
可则吾前既言之害漕之害孰与祖陵之重智者尚当
权其重轻况河虽北而漕可无害尚有策乎若谓河性
不可使北则尤不通于理不达于河势矣汉时河有徙
次止在北方去禹故道未尝相远汉武帝元光中河决
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武帝亲临决河公卿负
卷三百五十六 第 19b 页 WYG1457-0145d.png
薪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防而导河北行二渠复
禹旧迹而梁楚之地无水灾平帝时大司空掾王横言
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徙完平处
使经西山足东北入海是前代定论固惟以复禹旧迹
使东北入海为是矣迨后世不能如武帝远见决意瓠
子之塞所以多河患孟子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后世
失其道而南岂河不可使北哉或言禹九河故道在今
沧瀛景德之境密迩神京奈何引河患使近哉吾谓两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0a 页 WYG1457-0146a.png
京俱为根本重地以祖陵言则南之害迫而难缓议以
地势言则北之害犹赊而可预图况太行西绕黄河又
来朝拱京东钤钥益固岂不有助于神京之壮反谓延
患使近哉夫黄河治则不难于修复漕河漕河复则不
必复言海运今胶河之议虽罢海运之险尚未有极言
其不便而止其议者丘文庄公海外人故专言海运之
利彼所谓计损失之少者岁到之米数而不知海中漂
溺之事无日不有太仓但责岁到之数无亏而不问其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0b 页 WYG1457-0146b.png
他有司预有损失之虞安能无倍赢之输而舟卒民力
元人视为痛痒不知者安尝一一报之官而书之史乎
以近日徐沛间黄水泛涨之时犹有漂失乃改冬底起
运以避此而况海中乎长运之军岁无休息复驱之海
情将不堪势又及民兵民俱困矣借曰募其愿者宁有
几也故闸河必不可弃海运必不可行闸河惟通故南
北货物交输官私船只绎络两岸人民辏集两京津脉
相通所以为国家全盛气象若行海运则闸河必以无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1a 页 WYG1457-0146c.png
用而废闸河以无用而废则南北货物官私船舟宁能
如前日之通行乎两岸人民必以无业而去宁复如前
日之辏集乎自此浸成萧条岂国家全盛之气象乎或
又言兼行海运非欲废漕河也漕河或有迟阻此不至
而彼至且因以习知海道不亦可乎此乂计之左者也
闻太仓已有数年之储漕河或乂迟阻自有转般之法
可行何事而兼行海运幸冀于此不至而彼至乎况自
经倭乱以来人心日坏盗贼之变在陆地犹难尽防海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1b 页 WYG1457-0146d.png
中之事尤不可预料吾恐自此生事而习知海道之人
欲为寇备而先以启寇元人之鉴固未远也胶莱河者
源出高密县南自胶州分流北至莱州府海仓入海风
帆一日夜抵胶入胶河至海仓入海风帆二日夜抵天
津通计海洋之中不过六百里耳元人疏浚欲以避东
海数千里之险以末运兵梗而止入我朝士大夫以海
运有风波之虞漕河或有意外之阻多言可开此以为
馈送别道而朝廷未曾试其利害万历中用尚书刘公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2a 页 WYG1457-0147a.png
应节之言试而难成乃罢自是胶莱之议息矣因记于
此谚谓此河为铜帮铁底难于开浚又难于通津旧议
所以为通津之策者有二一曰两头海潮一曰中路泉
泺今勘河高而海下势本难通又南潮止及陈村闸距
海口二十里北潮止及杨家圈距海口六十里遇风迅
潮疾或至朱铺亭口不可为常且潮水倏忽长落运舟
宁无守候耽延况潮之所及有限乎此通潮不足恃也
泉泺之说初谓沿海郡县凡流泉湖泺皆可如漕河引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2b 页 WYG1457-0147b.png
泉之法以时疏之赖以为胶河之济一曰沽河源出黄
县一曰张鲁河源出高密铁橛山众水所聚名曰都泊
即公孙弘牧豕处周百馀里中隐二三十泉可济分水
岭之艰一曰淮河水势极大冬夏常流亦名淮河谚曰
胶翁淮母无媒不偶此三者实胶莱河之命脉也今勘
前项河泺最下之地为秋潦所归十月以后日渐消耗
至春月泉脉微细适粮运涌到之时虽置匮建闸终不
能使之源源而来此引河不足恃也乘潮引河皆无足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3a 页 WYG1457-0147c.png
恃又况濒海之地上多积沙下多碙石沙在海中者潮
水涌进沙必随之而入沙在地中者畚锸所及沙必随
之而出土可荡尽沙则下沈非挑除所能绝亦非堰闸
所能障也至于碙石人谓锥不能入此乂难于挖沙矣
庚申冬与参政林君登泰山初十馀里皆高冈至回马
岭始峻拔车马不可上坐板舆用伏机可转数人扛之
二人挽之前者见后人顶后者见前人履底而坐者常
平计三百四十一盘四千三百七十四磴初望高峰刺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3b 页 WYG1457-0147d.png
天有白云缥缈其间以为绝顶及到天关又在踝下下
瞰神悚至顶尚十里也时当雪后初晴千山之巅犹白
下视一气混茫上下一色恍如身坐水晶宫因咏南轩
张先生之诗曰人立千峰秋色里月生沧海暮云边噫
大哉游乎日观峰五夜见日出唐人言交州望南极才
高二十馀度八月望海中望老人星下列星灿然明大
者甚众乃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者也人以平地见日
出而疑日观之事正犹未到交州者不见南极下星尔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4a 页 WYG1457-0148a.png
林君问予孟子小天下之说予曰泰山特起东方青徐
兖豫适旋其趾人目力有穷使有神人立此俯眺八荒
则恒华嵩霍直相拱揖耳太行如几河江如带皆历历
在指顾间林君笑而不语乂问天下之山无高于五岳
者乎予曰以泰山观之陟而始知其高入而始知其深
奇峰峭壁乃隐乎回岩复岫之中其势之来者远而郁
盘者厚是以为诸山长雄臣仆后先而子孙环拥匪以
其高也意五岳皆然不然五岳之外有他山尊者矣予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4b 页 WYG1457-0148b.png
因乂论古者山川之祀坛而不屋今乃人其形宇其地
又元君纵是仙灵不知于泰山何与使岳神反若失位
皆不合祀典所当釐正秦汉之君以不遇风雨得上封
成礼为天之殊贶而今齐民杂糅亵渎已甚亦所当禁
欲行而未暇也自至山东欲恭谒阙里而非职事所经
不得特至明年春始得至焉当别为记寻以谢病归不
复补兹为阙事矣
  登招宝记(沈恺/)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5a 页 WYG1457-0148c.png
余吏明州三年至三登招宝招宝临大海四望浩渺与
天无际海中诸岛隐隐如凫鸥拍浪时时飞耸欲堕日
本琉球诸番异域遐眺亦历历可指数诚天地一奇观
也兴极偕二三同志登最高峰顶坐石岩酒酣耳热仰
天叹曰其有凭虚欲仙乘风云而下来者乎乃泻酒石
上歌紫芝曲欲起黄公与之游而不可得兴尽而返盖
恺吏兹土民安其拙且承平日久民不知兵戎伍蚤起
日持名籍至卫门报喏归则偃卧无他事傍海居民亦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5b 页 WYG1457-0148d.png
往往牧鸡豚放叶舟取鱼虾入山采松桧为薪或挟弓
矢猎狐兔为乐山中六七十翁煦煦如小儿状竟不知
边境为何如事乃今有不尽然者边檄报漳民通番舶
取息币时肆摽掠忧时者至募民为兵乃帅其人昼夜
警日出鼓钲日入燎煇至振铎巡鼜植棘树墉坎山谷
以守人情汹汹海邦驿骚若朝不谋夕时天久不雨俄
而云密欲雨风飒飒四起往余见海上人道招宝山顶望
日出海云生树石岩屋听风雨迥异人世客有好事者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6a 页 WYG1457-0149a.png
劝之一登曰盍往观乎余曰山海宛然昨也余非前日
之意况矣夫国家恩养军士若骄子然若有缓急卒不
得其死力其捍患禦难往往出于市井网罟之民果何
为邪果何为邪余为唏嘘久之乃望洋而歌曰海水洋
洋兮天为茫茫我心忧伤兮曷为其亡
 
 
 
卷三百五十六 第 26b 页 WYG1457-0149b.png
 
 
 
 
 
 
 
 明文海卷三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