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五十四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a 页 WYG1457-01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三百五十四   馀姚黄宗羲编
  记二十八
   游览
  重游石室记(李承箕/)
大崖周遭皆山山阴可二十馀步有石室焉东西北阙
上窍如立瓮引风气通日色夏洌而冬温可布席有馀
非神坚志定者不可居又非爱便捷喜左右趍走承奉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b 页 WYG1457-0111b.png
挽华绂坐重裀以尘埃面为香粉据高堂大室势能使
存者亡杀者生富贵者贫贱忧戚翕聚者发散而薰灼
者之所欲居也而使其勉强于一时其心巳驰逐于彼
虎豹鹿豕孰能闲之以衣冠视之以干羽而听之以管
籥之乐哉往年予读书大崖每因时一游焉高林低薄
无行人路望山而行遇石而憩俯泉而饮倚杖而歌或
寄之于长吟或寄之于游观或寄之于偃仰或寄之于
徙倚随其所适嗒然于山水之外从予游者立卿弟也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a 页 WYG1457-0112a.png
今年子卿弟读书大崖而立卿成进士请告而归顾予
以未老得閒举武无尘累者时春暮矣又相与一游焉
向之高者巳为人之栋低者已为人之薪左右前后旁
通多歧路惟巉岩老石煖云氤氲予之坐㾗犹若在也
徽州程氏实山人孙氏亮皆载酒助予兄弟之游而其
从閒取适之义皆可记也
  厓门吊古记(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舟次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b 页 WYG1457-0112b.png
东亭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
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
者以行夜二鼓乘汐出港口前后数十舸齐发风静波
平予卧舟中不知其为泛海也天未明抵岸予急起盥
栉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濛濛未辨登岸肩舆由
松径萦纡而进典祠者率其子恩平庠生迎于道左问
之勤王义士伍隆起七世孙也予以松间且去祠伊迩
戒毋喝道少顷至祠下舍舆步入先诣全节次诣大忠
卷三百五十四 第 3a 页 WYG1457-0112c.png
达观二祠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大忠则创于故方
伯陶公自强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
祀同时死节诸臣东庑又特设伍隆起配享之位全节
则创于今佥司徐公朝文特祀慈元杨太后其额与祭
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
间从西上直至山椒转顾后山苍翠亭嵷如扆环视左
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当建祠处隆然突起稍前
又突出一阜朝北如拱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
卷三百五十四 第 3b 页 WYG1457-0112d.png
叠秀丽如画无巉岩嵚穿之态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
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
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遂从东下寻慈元殿旧址去今
所创祠可百步许已鞠为榛莽复谒国母坟坟在旧殿
之南稍东牡蛎为垣半己就颓国母即杨太后也夫志
不载杨太后葬处而端宗陵寝见于志者已漫不可寻
今国母有坟岿然独存其好事者为之抑中原遗民悯
后之节收其遗骸或具衣冠瘗之以示哀思欤时微雨
卷三百五十四 第 4a 页 WYG1457-0113a.png
霏霏驰还具服行礼始就位天色晴朗三献既毕日已
正中县官请随祭大忠予谓祭吉礼非日昃所宜行乃约戊
申日五鼓即事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上下渔
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䀌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
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观巨石如
屏前二石如人立顶趾皆巨中约如腰状屏石有刻已
磨灭不可读云在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
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与张
卷三百五十四 第 4b 页 WYG1457-0113b.png
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
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然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
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
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磨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
哉典祠者又云昔有磨刀石自海门飞来至今尚在予
令觅之潮没不可得乃返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
室播迁之时杨后非正位中宫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
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
卷三百五十四 第 5a 页 WYG1457-0113c.png
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
景慕不容己巳也祠有田三顷馀乃知县丁积割废寺
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
年无捕获功近稍不逞者密诱他盗来掠其村然犹畏
不敢肆天既薄莫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
成寐未五鼓即起与大忠之祭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
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遂回舟由故道
过昨所观奇石值潮落趾出牡蛎栖其四旁男妇持器
卷三百五十四 第 5b 页 WYG1457-0113d.png
状如斧长二寸许争敲取之又有荷锄掘取蚌蛤于泥
中者鹭从旁争啄其馀无惊惧态无何入港舟行至蚬
冈漫书是行所见与所论议者作厓山记行录似朝文
为予易题曰厓门吊古记
  游皖山记(李元阳/)
皖山在潜山县世传汉以皖为南岳其麓有汉祠坛嘉
靖戊戌夏匡庐山前与陈内翰后冈别渡江漫游遥见
三峰插天遂问路至皖岳之下登麓五里投三祖寺宿
卷三百五十四 第 6a 页 WYG1457-0114a.png
平旦谒殿礼塔因避雨塔腹僧曰每岁夏仲有龙水洗
塔今尚未也予疑其言以为有雨则洗奚必龙乎殆僧
神其说耳顷之忽雷电交作予欲趋塔腹避雨僧遽挽
袖曰不可观此景象当是龙来也雨顿翻盆予愀然立
廊下候之则见大水从塔腹而出镗鞳之声如江涛然
顷之顿止验其流注之地皆雀蝠馀秽起视塔腹纤尘
不存矣尝闻浮屠所在神龙诃护信哉既晴由寺后入
石涧观黄山谷题石中之迹僧曰往年潦涨一涧怪石
卷三百五十四 第 6b 页 WYG1457-0114b.png
俱被沙埋独石牛岿然岂有神乎徵诸士人皆曰不诬
遂升高履危仰望三天柱令人悚然起敬中峰之顶其
平如盘自度不能至乃呼曾至者问之有一樵者来曰
盘上有异物十数朱发人面长喙而肉翅如画雷公之
状晴天仰卧顶盘如人晒腹樵者遇之雷雹随至故其
顶莫得而登云予方坐酌钱塘邵公经济适来盖赴城
都守取道于此公有雅怀闻予在山因迂途相寻遂握
手更酌秉烛联诗明日有士人数辈来因道古迹始末
卷三百五十四 第 7a 页 WYG1457-0114c.png
予曰三祖得道之士圣者也山谷才节之士贤者也其
身在当时寂寥偃蹇而百世之下匪直人师尊之鬼神
亦护之彼汉襌坛壝鞠为灌莽想当时千乘万骑杂遝
山麓如飞鸟一过耳然则人世之足恃者果安在哉
  后湖记(谢杰/)
湖汉以前未之闻吴赤乌四年凿青溪泄后湖水宝鼎
二年开城北渠引后湖水入新宫厥名姑著寻更练湖
晋元帝肄舟师于此名北湖宋文帝元嘉中名习武湖
卷三百五十四 第 7b 页 WYG1457-0114d.png
后二年黑龙见改玄武湖立庙祠焉孝武大明中大阅
水军号昆明池或明饮马塘齐梁以来仍名玄武齐永
明二年车驾幸湖梁太清中侯景引湖水灌台城陈后
主燕群臣于湖阅武赋诗唐置放生池宋建青溪阁至
熙宁八年王安石请废湖为田赵善湘因之增收后湖
田租元大德下钟山乡开后湖河道自后惟有一池馀
皆菑畬之所至国朝复开为湖贮黄册其中在京城直
北太平门外周迥四十里其上名山大川掩映如画正
卷三百五十四 第 8a 页 WYG1457-0115a.png
东曰钟山下有太平堤堤设水洞俗称莲花洞中有小
闸以时启闭蓄泄湖水北有秣陵尉蒋子文庙子文存
日自言骨青当为神后逐盗死于钟山土人怜而祠之
代著灵响正南曰覆舟山象形也一名真武山时有渡
杯僧不知姓氏常乘木杯渡水往来不测死葬此山山
之南为乐游苑为台城城在中阜侧据高林下东环平
冈西控石城北带玄武南拥秦淮青溪梁武帝居之西
南有鸡鸣山宋雷次宗齐竟陵王子良开馆录书之所
卷三百五十四 第 8b 页 WYG1457-0115b.png
今建十庙山有寺寺有宝公塔宝公为齐梁间神僧宝
志孝陵玄宫实据其穴因迁之灵谷而祠有像于鸡鸣
葬以金棺银椁志趺坐其中不僵也为一比丘营二堵
窣亦殊典哉正西有卢龙山本名狮子山晋元帝渡江
以比北之卢龙故名高皇帝曾此督开平王破伪汉南
为石头城其山曰马鞍曰四望北为湖头塔其山曰直
渎曰大壮观曰幕府即石灰山开平伏兵处晋王导开
府其上大壮本观名陈宣帝所营帝幸观大阅武命任
卷三百五十四 第 9a 页 WYG1457-0115c.png
忠阵于湖后并以名其山外有坡山梅花水西北为大
江沿江诸山竞献秀丽增湖之胜焉湖有五洲相向中
隔十字河疑宋所开洲有郭璞墓璞忤王敦意为所害
世皆以为墓在荆山识者疑其非今云在湖中差近之
又刘宋于湖得甄邯墓初张永开湖遇古冢冢外一铜
斗有柄文帝以访朝士著作郎何承天曰此名新岁斗
三公亡则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王莽时江左惟甄
邯为大司徒必邯墓无疑启冢果复得一斗石铭曰大
卷三百五十四 第 9b 页 WYG1457-0115d.png
司徒甄邯之墓若承天者可谓博物君子矣西北曰旧
洲今为黄册库西南曰新洲上有大墩即郭璞墓弘治
十五年始建库贮册其上言新者别于旧也前抱一洲
正德七年移厨房于此不令炀近二洲也东洲二号荒
洲未建库也近西小洲号别岛视诸洲为胜西南之水
独深而澄所谓黑龙潭洪武间册贮其中者省直共五
万三千三百九十三本弘治间共六万七千四百六十
八本嘉靖间共六万五千八百五十九本洪武得户一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7-0116a.png
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得口六千五十四万五
千八百一十二弘治得户九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四
十八得口六千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嘉靖
得户九百九十七万二千二百二十得口六千二百五
十三万一百九十五田土洪武时计八百八十万四千
六百二十三顷六十八亩弘治时计四百二十九万二
千三百一十顷七十五亩嘉靖时计四百三十六万五
百六十二顷六十亩此国家全盛之民数事产也考之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7-0116b.png
往牍若西汉自高祖迄平帝约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
千馀约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馀约田八百二十
七万五百三十六顷馀东汉自光武迄桓帝约户千六
百七万九百馀约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馀约田
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馀晋平吴之后天下一
统户仅一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馀口仅千一百一十
六万三千八百六十馀隋混一之后户凡八百九十万
七千馀田凡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馀顷户未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7-0116c.png
及两汉而田远过之唐自太宗至玄宗户凡九百六万
九千一百五十馀田凡一千四百三十万三千八百六
十二顷馀宋元丰间田凡四百六十一万六千五百五
十六顷馀大观初主客户共二千九十一万有奇虽以
禹平水土周公致太平其时人口止千三百数十万上
下地之定垦者亦止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顷是夏周
迄今上下三千载间户之多莫过于宋之大观及二千
馀万口之多莫过于嘉靖及六千二百馀万田之多莫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7-0116d.png
过于隋及五千五百馀万所可讶者晋武去东汉无百
年户顿减什之九唐去隋无百年田顿减五之四弘治
去洪武亦堇堇百馀年田顿减什之伍晋武犹曰大乱
之后唐号太平隋虽富而田在天地间止有此数不应
顿增至此非唐之减乃隋之增有可疑者宋区宇甚狭
而户及二千万皆所未解若国初田八百馀万顷今遽
止四百馀万顷非顿加少或豪强兼并侵没之故耳夫
国家以武取天下初年户口之盛犹如此视晋之顿减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7-0117a.png
什九者奚翅天渊乃知三国战争其民涂炭曹操攻徐
州所过鸡犬不留八十万众下江南归者无几则他又
可知已祖宗之有天下真神武不杀至仁而无敌也哉
兹湖迹之大略可考者于戏湖于六季为阅武乐游之
所无日不干戈而歌舞一入皇明遂成禁地堤之北湖
之东复三法司建焉缙绅非公事无敢一寓目其间矧
于冶游儿五洲宛在水中央有同蓬莱方丈惟省臣台
臣部臣五日更直宿湖者抵其所人视之且如登瀛洲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7-0117b.png
而吾白云曹执法廷尉诸寮日循堤入署者所在湖山
亦辄供吟眺春而碧萼朱英相错如绣夏而菱荷旖旎
十里飘香秋而卿月流光玻瓈千顷冬而瑶华玉笋倒
影凌波虽无水嬉红妆之可娱绰有真水真山之可玩
亦仕路一清况也淑问之暇不揣为之辞庶明吾吏之
非俗云
  游浯溪记(桑悦/)
予至衡山即以家口浮湘而上自以肩舆山行登回雁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7-0117c.png
峰上下熊罴岭以发千古之奇既至祁阳邑之诸士子
来访告予曰浯溪山灵侯先生久矣不可不一往久阴
忽天开日晴予易古衣冠与诸士子步至溪浒以舟乱
流而渡溪有巨石插渊高六十馀丈崷崒可爱次山定
居之趾南崖壁立中通大道崖嵌镜石阔二尺许长减
四之一以水清之莹如墨玉近景毕照磨崖碑勒于崖
之西北字画完好欧阳永叔与王恽云碑打残缺其完
好者永之再勒今则不知其几勒矣颜元之名则不刋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7-0117d.png
也崖北勒宋中兴颂赵不息撰赵公硕书名不甚传石
勒古今名人诗录可成数帙不能悉记予匆匆游览毕
众翼予上浯台凌绝顶观窊尊尊可容酒数斗亦人为
凿成循山而东为颜元书院西建浯亭浯溪环绕其下
僧寺面溪地颇开旷或云即次山故宅予游览既倦坐
僧寺中堂诸士子设殽核酒数行予揖诸士子而告之
曰浯溪素无名以次山名之而显且自古名贤所过之
地则专其地之名如贾长沙柳柳州之类离乱不能争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7-0118a.png
劫数莫能坏一代生贤不能数人而多弗究其用名山
大川必有主宰之者夫乃阴杌之使其流落奔走因藉
其言以传名于后世是山川之神默窃世用贤之柄而
不自知也推而至于以万世为士者谓非天欲用之以
代言设教于无极者乎有为之朝神不灵有道之世天
在下是以贤无不用而世底雍熙也时无与乎已学不
由乎人诸士子其勉乎哉脩德以建功明道以立言使
浯溪为濂洛以引洙泗之流亦吾儒分内事也其可不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7-0118b.png
加之意耶同游者乡进士曾鼐叔和庠友邓溥文瀚李
纪大伦杨时熙永和刘廷珊朝贵程干廷干王溥汝霖
蒋晖启旸李昕景曙文凤天瑞卢益龄天厚谭翔汝凤
蒋冔首阳理宜牵联书其名字以诏无穷亦以使后之
人可指其名稽其所成以寓景仰庶兹游为不负也盍
相与勉之弘治六年十月八日
  九真山记(董榖/)
山在汉沔其最著者曰大别盖禹迹所及嶓源所穷纪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1457-0118c.png
于虞书人皆知之余之初授汉阳也仰之与龙门砥柱
等以为其必有异者也既见之乃平冈横亘江汉之浒
犹堵然余每过焉必心羡之曰是犹及见菲衣恶食之
盛德步武于云根水涯茫乎数千年矣既而侍御朱别
山授余郡志考之又有所谓九真山者寔维一郡之镇
去县百里能作云雨祷辄应余曰安得一往其间乎是
年入夏不雨亩田告灾民以雩事白爰吉蠲斋宿以五
月既望乙丑有事于九真舟行暮抵蔡店乘月明肩舆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1457-0118d.png
登陆行过半从者戒虎乃益鸣金吹角持炬报呼以进
又二十馀里至麓夜色微茫树影参错攀援扶掖良久
至绝顶得古祠焉即九仙之殿如郡志所载云者鸡且
鸣假寐以旦俯首四顾群峰罗立乃进典祠之老询之
曰此为龙衣山此为朝冠山此为走马山此为黄鹰山
此为陈湖山此为稽功山此为崇阳山此为同山皆瘦
削若雕刻蜿蜒如蛇龙远若趋拱近若侍卫而九真巍
然居所安而受之盖体有崇卑则势因俯仰可以观物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1457-0119a.png
理得人情矣薄暮祀竣乃下山倒舁之仆夫顺行余得
逆观危崖长壑万卉盛长草木之气纷馥著人左右皆
成一色殆类蔚蓝之天自空而降碧霞之宫从地而涌
峦光欲滴应接不暇又良久乃即平地行三里许始出
山焉鸿荒之初余不识真宰之意使汉水泛滥经乎九
真之下或九真突屹立乎溪水之上则有夏之后金简
玉文之书未必不告成于兹山之颠与岣嵝同垂无疑
矣乃今如是泯没千古兹余是之憾也岂九真之灵不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1457-0119b.png
欲炫露自甘寂寞之乡抑神禹之偶遗不以汉决于此
将大块赋形出于无意妍媸好恶自生于人心而水土
者不与也是皆未可知也昔九华晦于汉知于唐雁荡
晦于唐知于宋又安知九真山也不知于今乎是又未
可知者也三彦士皆曰信因以为九真山记
  土桥溪记(熊过/)
由葛家铺益北三分里之一折而东降岭绝田则谢氏
务农堂由堂稍北转而益东并山行少折西下则土桥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1457-0119c.png
溪在焉溪首受土桥田间诸水其源可望见而指也钟
祥曾侯至富顺之明年为嘉靖丁已岁计得啇算无十
徵为火祥司空须材亟民困省山之役弃其庐舍相扇
而逃曾侯为之猷念阻于异议侯忧之戚既乃得请于
抚台民得憩焉侯心始宁佥事谢君谋饮侯相慰劳曰
是先忧而后乐也以十一月朔出拱极门达堂所堂上
为三筵西下丞卜君学官博士殷君为侯翼下为六筵
分两曹皆东向过位北第一次北一筵佥事黄君又最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7b 页 WYG1457-0119d.png
北刑部郎中谢君南一筵户部员外王君次行人范君
主人居其最南献酬既毕就溪饮焉拥土上源敛其旁
流刳三木黑外而朱中皆为标徽中受杯焉夹岸而坐
注而浮之舟倏而泊惟其所值录酒者举以灌夕阳满
川映为红流踪谈所及情感各异田烛具举举酒相属
过述无俗念以诵之于是充然自适各得其本真夫士
先志官先事由来尚矣然资深逢源者亦多术焉游习
以时劳逸以节所以广譬而喻志者讵岂异哉古语曰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1457-0120a.png
圣人化世其解在水故下令欲如流水之源学者亦必
成章乃达也然予所闻郦氏枝水盖千二百五十二予
行天下且半曲溪回涧索络荒远僻碍鲜能自通者岂
上世浚畎距川之教废不讲耶经所不载如土桥溪至
双桥不半舍入中水东趋盖朝夕耳辄能达于江由此
言之学有顿渐政有久近亦在所资而世莫知省耶有
隐君子言此去六七年所俗亦淳朴士多知学学多通
志志多大政吾诚指其言悟于水因因以乐水之同情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8b 页 WYG1457-0120b.png
先卜之也侯属为记欲际其成而观焉者盖侯志也因
遂歌系焉溯彼北风鸿鸣嗷嗷岂不惮远眷此乐郊民
既劳止恤彼简书我是用康侯心匪舒退食自公无以
写忧因是谢人驾言出游自堂徂溪洽比孔时汎舟流
觞昏以为期百尔君子鉴于兹水坎坎荐至匪源伊委
流之既远潦或污之迨有清源援归于墟常德习事古
先民是师
  太华山记(李攀龙/)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1457-0120c.png
经曰太华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盖指
华中削成而四方者尔四方之外宫之尽华山也自县
南十里入谷逶迤上二十里抵大霤中霤中一峡裁容
人左右穿受不满足穿受手如决吻人上出如自井中
者千尺曰千尺峡北不至十步复得一峡百尺人上出
如前峡曰百尺峡则东南行崖往往如覆敦出人穿其
穹中行穹中穿如仄轮牙也厓绝为桥者二所东北径
云台峰东南得大阪可千尺人从其罅中蹑衔上阪穷
卷三百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1457-0120d.png
为栈五步顾见罅中如一耦之畎新发诸耜矣罅中穿
如峡中峡中衔如罅中峡中之繘垂罅中之繘倚皆自
汲也栈北得厓径丈人仄行于穿手在决吻中左右代
相受踵二分垂在外足已茹则齧膝也足已吐是以趾
任身也北不至十步厓乃东折得路尺许于厓剡中入
并厓南行耳如属垣者二里剡穷复西出厓上行则积
穿三丈有厓从北来踆此厓上复高三丈自踆首南行
厓如前剡中属耳甐耳矣三里而近为苍龙岭岭广尺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1457-0121a.png
有咫长五百丈厓东西深数千仞人莫敢睨视是郦生
所称搦领须骑行者矣虽今得拾级行哉足欲置之置
先尝一足于级上置也然后更置一足其所置足犹若
置入石中者犹人人不自顾匍匐进也级穷得厓踆焉
高二丈一隅西北出人从其隅上南一里得厓又尽磝
不可以穿繘自汲也是皆所谓悬度矣不至百步西北
冒大石出厓下西南上二里得松林五树称五将军厓
上者不见稍厓下者不见本从县中望见松如树菼也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1457-0121b.png
西一里有大石如百斛囷不知何来客于此横道而处
踰之为穿径二十所西南百步得巨灵掌在削成东北
方壁上不尽壁五丈许人不得至掌二丈许掌形覆其
牳北引如三寻之戟从县中望见掌即五指参差出壁
上也又西百步诣削成四方上矣西南望削成四方中
东北望所从上削成道前从东北隅出二十里是錞于
云台峰犹杓之在斗矣削成上四方顾其中污也上宫
在污中西北玉井在上宫前五尺许水出于其上潜于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1457-0121c.png
其下东北淫大坎中凡二十八所北注壁下壁下注道
中一穴北出水从上幂之也四壁之穴各在一抟上宫
东南上三里许得明星玉女祠含神雾称明星玉女持
玉浆乃祠在大石上大石长十丈许祠前辄拆拆下有
穴穴有石如马折南五丈坎如盆者五所如臼者一所
水方澹澹也下从祠东南峡中行二里得池二所大如
轮东南行三里望见卫叔卿之博台在别颠为埒不尽
厓尺中如砥可坐十人厓南北繘纚纚也欲度者先握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1457-0121d.png
繘自悬厓中乃蹠厓自汰令就繘不得繘还蹠厓自汰
得而后释所自悬繘也此即秦昭王使人施钩梯处也
西南上三里许得一峡如括曰天门门西出为栈而铜
柱狭不能尺长二十丈栈穷穿井下三丈窍旁出复西
行为栈而铜柱一池在石室中不可涸也天门旁有
台如叔卿之台南望三公山三峰如食前之豆是白帝
之所觞百神也从上望壁下大溪溪肆无景即日中窈
窈尔久之一山出其末若镞矢顷即失之矣是为南峰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1457-0122a.png
南峰前出南壁上东峰出东南隅壁上西峰出西北隅
从下望之五千仞一壁矣攀龙曰余既达削成四方中
不复知天不可升矣余夫善载腐肉朽骨者乎及俯三
峰望中原见黄河从塞外来下窥大壑精气之所出入
又未尝不爽然自失也
  登尧峰记(刘凤/)
记云尧岭者记尧时水所至也其高踰千仞盖洪水汩
原东南下卑其势必滔垫古有所识也予尝三至乃昭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2b 页 WYG1457-0122b.png
阳岁冬日自沪渎水行二十里折从一小岭曰夏隩迤
而登径石仄若刃屩不能数十武即刿选足所任乃置
如此百寻抵石横道若囷积出五寻藓被之其阙有树
榆缘撞上至其半蹠石断复揽株枸足乃得驻若释循
坂则滑而堕伛偻若□齸行仅进至巅复牵枳择石罅
徐下阽尤视升倍至稍夷草生茸茸坐而坠者再寻有
涧从西南来巨石嶙陙交积若水阞之激势雷转而实
枯䂩磳离置又若累棋砾碎且䃗不知其几何时矣下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1457-0122c.png
视窅深上犹不见其极并磝碻跻桥足曲踊隃磊隗又
踦踞沙中屡蹶乃绝涧去崖如覆钟甬长不及围下有
隧倨句转穿其篆间石若旋虫窦之不可圜之阻无不
陨也入隙中若霤仰视苍黑黝不睹躤地无耜广若布
𣏾而密传人乃举足踰前扑坠石猝不可踆旁忽决若
口呿然得栈广可尺如畎新伐转从之且拒岩突搌不
能直拓之危度股摇不禁矣历栈可百武遂旷且夷如
环涂容二辙少憩磐石望所涉迷不复辨本非行道强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1457-0122d.png
与客进遇拾薪者怪何以达也已遵涂至岩曰斜坪石
如板构深壑平视准焉可十丈所前望则洼者为太湖
摧者倚者偃者嶕㟹者为湖上诸山其在近则矗如帐
列如牙节或伏而兴或拱而立其间陇亩错焉盖踰险
阸而得旷夷是遁甲开山图所云沙土之堛云阳之墟
可以长生可以隐居者非耶彼得至焉者神廪魄悸孰
敢睨视矣顾能庐是间哉又进崖巏㟽不崷崱而龃
龉则甚般躄从其隅不百寻又得一坪曰少坪视斜坪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1457-0123a.png
加狭焉而高出之所见如之加阖显湖始半出至是愈
茫茫沉沉浩溔矣或云是可以望月之出河图纬象云
邠之隘上为扶桑日所升宣陆之阻上为吴泉月所登
于此夕焉山静阒下视荡无止观当有异特气厉高噤
不任纳其爽凄日昳之景亦且自快去之可二里所有
台岠空岋立至者必巨縻缒而升孰汲之哉时道茀未
除跋履既竭兴犹能一取焉上穹阪隃十寻坼裂如幅
于其坼中拾级上又转而南至院周垒以石被其岨蜿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4b 页 WYG1457-0123b.png
蜒而长树连抱者云杪者拱者杙者樠液者中材者千
章院传自唐名免水近裒墓得断碣乃鑴萧梁年及唐
人诗夫隳燬虽在荒僻非有害于物于人无与也而菑
仍焉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是非所及矣昔者有轩清
辉东之斋与西隐者犹之砾䃱磹烬矣遗□与众草荒
曀沼曰碧玉则澄澄湛焉纵广不足五寻中污也如釜
旁盖如簦笠仰焉水淫之虽甚浅遇暵不涸树羃焉窨
若室宇瑶碧瑟以栗则玉之在璞矣井尤寒沁而甘题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1457-0123c.png
以宝云渫自宋泉可甲乙天下四抟以巨石瀹之久不
曀饪松偃盖者失向所指院下石甐紩波文若水浸渍
㾗焉礛入之岂琢砻为崖侧陁陊螔蝓杂蠃蚌迹隐隐若
洪水方滥岸翼之引可十寻是岂异说哉峰在院左者
妙高云常衣之霁乃彻崖剡行者耳属恐抵之仄相贯
探前测后目上则与磷谋下则与坠谋馀二十丈许左
入不数武有穴窈窈尔投以石鞫然下有穿人或从穿
入内崆笼多怪石穴穿不可达又旁穿诘屈出不复从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5b 页 WYG1457-0123d.png
故所下视中如硠磕有声前复罄拆踰一窦石栈欹偏
置之而里则拨尔而触置之而外则兀尔不安去之百
武有岩深三筵而上穹然乳下垂若出其瓜睅其目作
其鳞奋骧欲从风雨玃其縿纚覆者荔属成羽簿汩越
幽隩决荡沉气又舍而前则回障铁倚势陵崇岚曀缨
带之林壑振荡锸畜礼植冬无散阳夏无燀炎柽柳松
㮨生其阴麓峣崅则□雚萑艻槱燎资焉五里达于涂
山犹覆原上有峰上横置石支以三足如釜鬲去之者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6a 页 WYG1457-0124a.png
则石妇闯焉东岭曰鸭蹠如铃甋缀之蹍皆碎黝若墨
鸟迹所不及也夫传所称高山广川大薮也地道之彻
于上民神之所依而生之良材者也其记尧水事诚诞
则院何以名且洪荒之迹湮不复睹巅曷以有蜗蜱穴
焉是尤骇视者且山者彻也岩者严也气严而彻是殆
蒸化百物不可名状者也余观于天下兹山特小尔然
于吴差显奠壤东南震泽为巨壑出其前光屑常阴阴
震于怪物登之四望云雾不知所自出怃然若与精气
卷三百五十四 第 26b 页 WYG1457-0124b.png
接而山川者薄为风雨矣
 
 
 
 
 
 
 明文海卷三百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