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二十三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a 页 WYG1456-05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三百二十三   馀姚黄宗羲编
  序一百十四
   方外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并诗/) (刘基/)
有浮屠氏踵门而求见予方以事出不得见明日复来
问其乡则世为括人与予为同州故其心尤惓惓焉将
归求言以赠其行夫浮屠以离世绝俗为教父母兄弟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b 页 WYG1456-0560b.png
且不得为其亲也而独惓惓于乡人焉何哉今之人同
里巷以居而有不相接者及其遇于他方不啻如见骨
肉所适愈远则其情愈切是乃人心之所同非待乎矫
揉勉强为也浮屠氏割慈忍爱以为高宜殊乎人而师
独不然是盖有见于道者也则其为浮屠也岂果惑于
其术之说而为之哉世治不古为民者日困农疲于耕
而终日不饱其食工疲于作而终身不休息士不识于
时而累累无所即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敛之无厌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a 页 WYG1456-0561a.png
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求全躯而苟安舍是其何之乎
若师者其迹于是而心则有所寓乎余既重其敏慧又
嘉其敦乡人之谊故为之言且继以诗师名复祖别灯
其号也诗曰
閒居寡尘务遂与懒惰亲扣门报有客喜见同里人相
知岂必素乡语情自真北风吹大江寒水波龙鳞话别
一何速令我生苦辛故山到何时溪梅照新春亲朋或
见问为道长清贫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b 页 WYG1456-0561b.png
  照玄上人诗集序(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
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
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
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
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
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
卷三百二十三 第 3a 页 WYG1456-0561c.png
以诗闻于杭之人矣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
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
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
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于是夸毗戚施之徒悉以
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
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
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
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
卷三百二十三 第 3b 页 WYG1456-0561d.png
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悯悯怓怓此倡彼和
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
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呜呼有伯乐而后
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
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
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
故为序其端焉
  书刘禹畴行孝传后(刘基/)
卷三百二十三 第 4a 页 WYG1456-0562a.png
世之所谓浮屠者果何道而能使人信奉之若是哉人
情莫不好安乐而恶忧患故惴之必于其所恒惧诱之
必于其所恒愿然后不待驱而自赴浮屠设为祸福之
说其亦巧于致人与夫四海之众林林也而无不为其
所致何哉彼固非止惑愚昧而己也人情无不爱其亲
亲殁矣哀痛之情未寘而谓冥冥之中欲加以罪孰不
惕然而动于其心哉间有疑焉则群咻之若目见其死
者拘于囹圄受箠挞而望救者故中材之人莫不波驰
卷三百二十三 第 4b 页 WYG1456-0562b.png
而蚁附虽有笃行守道之亲则亦文致其罪以告哀于
土偶木俑之前彼固自以为孝而不知其为大不孝岂
不哀哉且彼谓戕物者必偿其死故有牛马羊豕蛇虺
之狱谓天下之蠢动者举不可杀也今夫虎豹鹰鹯搏
击蜚走以食日不知其几何而独无罪也哉人之杀物
有狱矣虎豹食人而无狱何其重禽兽而轻人也彼又
谓妇人之育子者必有大罪故儿女子尤笃信其说以
致恩于母我不知司是狱者谁欤人各有母将舍其母
卷三百二十三 第 5a 页 WYG1456-0562c.png
而狱人之母欤将并其母而狱之欤狱其母不孝舍其
母而狱人之母不公不孝不公俱不可以令二者必居
其一焉将见群起而攻之矣虽有狱谁与治之宰天地
者帝也彼则谓有佛焉至论佛之所为呴呴妪妪若老
妇然有呼而求救不论是非虽穷凶极恶无不引手援
之使有罪者弗恒刑是以情破法也夫法出于帝而佛
破之是自获罪于天也吾知其无是事也昭昭矣以刘
子之贤其不为所惑无足怪者吾独悲夫天下之为刘
卷三百二十三 第 5b 页 WYG1456-0562d.png
子者不多也故又为之言以悟夫知爱其亲而不知道

  送乘大车住持乾明禅寺序(王缙/)
佛法之初入中国本出于一其后去古而源远遂析为
三曰教曰禅曰律教学之盛有南山之宗有瑜珈之宗
有慈恩之宗有天台之宗有贤首之宗禅学之盛则有
临济沩仰云门法眼曹洞诸宗律学则有会正之宗资
持之宗其𣲖既分于是互相矛盾禅则讥教之滞于名
卷三百二十三 第 6a 页 WYG1456-0563a.png
相教则讥禅之溺于空寂至于律学虽为禅教之所共
持而趋向取舍亦各不同为其学者师异旨殊各立门
户不相出入有若楚瘠之视秦肥邈乎其枘凿之不合
也呜呼世之圆顶方袍者何限孰能会于一而归其本
哉余居京师既久一日大车乘上人相过于桥门觌其
容冲冲焉聆其语荦荦焉与之谈其道确乎其有源也
沛乎其知所委也询其所自出则晦堂进禅师之上首
而余里中子也其至金陵为善世首座宗门诸老皆爱
卷三百二十三 第 6b 页 WYG1456-0563b.png
而与进之近膺丛林荐剡而捧檄出住西安乾明禅寺
将行求言以为别余自束发志慕家学即潜心于圣贤
之道刓精竭思鞠明究曛以至于颠发种种而不得其
涯涘尚何能知佛法之阃域哉然念大车年方壮而志
锐譬犹平地任载之器其轮圆其箱方其杼泽其辕輗
轴毂之材既良而马牛服驾之力又盛使去偏蹊曲径
而由乎九通八达之衢虽千里不难到也顾在大车力
行何如耳吾冀大车励其鞭辟儆策之志而环辙于二
卷三百二十三 第 7a 页 WYG1456-0563c.png
乘三𣲖之间然后合众说而底一会殊途以同归俟他
日倦游而返方当举吾儒之说以告之盖有所待也大
车行矣余日望之
  送浮屠景晔序(方孝孺/)
周公孔子之道衰而异端出稍盛之后其说尤炽人趋
而信之最深久而遂同称于孔子曰儒释世主恶其然
欲斥之者有矣然既扑而愈焰既灭而复兴恶者之五
六不胜喜者之千百延至于今塔庙多于儒宫僧徒半
卷三百二十三 第 7b 页 WYG1456-0563d.png
于黎庶西域之书与经籍并用吾尝求其故以为杨墨
名法之流其说与释氏虽殊其违圣人之道则一然皆
不数传辄不复续释氏更千载而不废独何哉盖杨墨
名法浅而易知不足以动人释氏之术其深若足以知
死生之变其幽若可以运祸福之权惟其深也故过于
智者悦焉惟其幽也故昏愚之氓咸畏而谨事之而其
徒又多能苦身勚行固执而不为外物所移饰儒言以
自文援名士以自助故其根本滋固柯条蔓延缠乎海
卷三百二十三 第 8a 页 WYG1456-0564a.png
内无怪其与孔子同称也然孔子之道犹天然岂以其
同称而损哉有一善可取孔子且犹进之圣人之容物
固如是也况释氏设教一本乎善能充其说虽不足用
于世而使其身不为邪僻不犹愈于愚而妄行者乎故
儒之于释纵不能使归之于正姑容之恕之诱之以道
传之以文然后可使慕入焉四明景晔年甚少从乌伤
龙门海公为弟子性慕儒学颇至其来京师而将还也
海公属予有以告之余非释氏徒固无所告也然晔师
卷三百二十三 第 8b 页 WYG1456-0564b.png
之居乌伤视土田之沃室庐之稠市廛之富亦以为盛
矣人告之以京师为尤盛而观之然后知其不诬也夫
人学于释氏己久骤而语之以儒道之大不犹昔之疑
京师者乎在乎造之而己晔师其归而求焉苟有得于吾
之言则去孔子周公之道不远矣
  送怡上人序(张宁/)
自佛法入中国历汉唐宋元及我皇明上下千馀年根
株既深枝蔓益衍排之者虽屡而归之者愈众造之者
卷三百二十三 第 9a 页 WYG1456-0564c.png
甚鲜而求之者愈力其为教高固难能也如此彼归而
求之者固宜与之盘旋其不归而求者乃亦与之游不
舍则释氏接于人者必有可爱将不以其道而得之其
所居清雅可憩也其言语和悦可听也其行止愿悫可
近也其往来无子男婢御若礼之有内外其交际无矛
盾剑佩若小人之以势利是可爱者也是不归而求者
之所以与游也邑有大刹曰天宁古称多闻僧有号印
庵者始继其旧而增修之寺益崇显今年冬所司以其
卷三百二十三 第 9b 页 WYG1456-0564d.png
徒怡庵主之所与游者徵文以贺予尝读韩子之送文
畅者矣又尝读柳子之送文畅者矣韩子告之以道也
柳子赠之以文也文固道之显也若柳子则不归不求
而与之游者也怡庵当入座之暇徐取二儒书观之则
知诸君所与游之意而吾所以赠子者亦在是矣若夫
秘密圆通有可以警觉冥途者自有不立文字者知之
吾固弗能道也
  丛林一览序(杨守阵/)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1456-0565a.png
局一隅而欲览四方之奇胜攻一术而欲交九围之俊
英此在门墙者犹罕也况在四裔者可得而麾之欤客
部郎中孙君廷兰素与余友善一日谓曰吾蜀浮屠子
珙号璧溪貌枯松而心皎月行玉雪也兹以荐来京师
拜命为松潘纲副既获睹神畿天阙之壮伟退而谒诸
硕儒髦士拾其珠咳玉唾于行卷中自以为庆而其中
犹未厌也行将去燕适齐溯九江而南访金精于虎丘
睇小朵于天竺芦浮鲸波拜神现于小白华山下然后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1456-0565b.png
转金陵出荆楚而归在在必求儒林之作以实其卷而
于兹题其卷曰丛林一览祈先生言弁之嗟乎蜀之山
水名天下而学浮屠者自以其术百家莫能先也珙生
于蜀而驰万里以览四方学于浮屠而能内交吾儒博
求其言议此与夫安瓮天而矜坎井者何其异哉昔者
司马子长足迹半天下则以壮其文辞陈良北游中国
则以学周公仲尼之道珙其有是哉请有以语之尔未
出蜀时意蜀之山川至矣今览之岳镇海渎则向之所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1456-0565c.png
见者何如也周孔之道岂直若海岳而己哉闻而慕之
不若目睹而足蹈之也珙其以是推之倘有志于吾道
也请更日而竟其说
  赠禅老清上人授僧录左觉义序(庄昶/)
释清上人以相术居京师京师之人欲求知所谓富贵
穷达者未尝不之上人相也而上人之相亦辄应以故
上人之善相名满天下虽余之騃鲁退处深山穷谷无
所事于此者亦知上人之善相人也和阳尚廷臣曰上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1456-0565d.png
人岂特能相人哉上人自祝发居京师四十年衣未尝
识华食未尝识饱顾尝闭阁静坐胁不及席足不及户
外寻尺之地以求佛之道所谓明心见性者亘五六十
年不倦寂寞苦空无所不至人皆谓上人与富贵人交
可以富贵自处而乃如是何也岂所谓恶逸而好烦者
哉上人曰不然农执耒耜出粟以供赋工作货器以供
国家用兵执干戈以卫社稷皆亦人耳吾亦何以异于
人哉吾得世之所谓淡修者去其劳而取其逸盖亦幸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1456-0566a.png
也苟于吾业有未能精吾道有未能勤夫岂不愧于彼
哉上人以为道虽勤而其心则又甚公以恕非若他之
学佛者胶固而不通也故每语其徒曰道一也天下之
为道者曰老曰释曰儒儒者常非释老而释老二氏又
常自以为是不少屈每与之相抗相诋訾自不相容此
不知何也吾尝读儒者之书有曰无极而太极与吾之
所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者似矣读书不如静坐与吾
之所谓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见性成佛者似矣毋意毋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1456-0566b.png
必毋固毋我与吾之所谓真空色相事事无碍者似矣
夫既似矣然又有所谓似是而非一毫千里者岂将儒
者之说谬哉不然必有所见也人之道惟其中以为是
而已吾之道果是也吾则以为是而从吾之道吾之道
果非也吾则以为非而从儒之道非从吾与儒也从道
也吾知从道而己夫庸知其吾与儒哉苟曰吾业专矣
吾道勤矣而执之者非所以为道也至于与王公贵人
交也则亦不徒与之贫贱富贵其面目而已而若今之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1456-0566c.png
某廉某忠某贪某佞某君子某小人上人又未尝不洞
见其肺肝也上人岂特能相人哉余曰古之人谓静能
照物而上人所以能若是者有静以为之主也使或不
然而上人之相僧繇之画也高闲怀素之草书也夫岂
所谓道哉而今也谓上人为僧繇高闲怀素者吾不信
也上人今年以高行得领天下僧录左觉义事廷臣与
上人为方外交偕其戚曹某者求言以赠夫一觉义岂
足以轻重上人哉释之道尝以天地万物为空而视吾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1456-0566d.png
身为假借而吾亦不敢以是重烦上人听也而乃述廷
臣之语余者如此且质诸上人尝有是言否哉遂为之

  赠礼师序(徐渭/)
昌黎之文余夙诵好之至其论道则稍疵及攻佛又攻
其粗者也余观其送文畅者谓畅欲闻浮屠之说当就
其师而问之不当从吾徒而请从吾徒而请乃羡吾君
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而然耳此岂足以攻佛哉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1456-0567a.png
大约佛之精有学佛者所不知而吾儒知之吾儒之粗
有吾儒自不能全而学佛者反全之者夫所谓君臣父
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非吾儒之粗者耶不然将学佛
者始祝发而髡之以为绝父子蔑君臣矣既畜发而冠
之拥笄垂珥忽焉长儿女干禄而饕将无所不至谓足
以全父子而完君臣践文物而履事为之盛耶某师自
幼去俗为僧大善寺中腊若干年衣衣食饭付应以给
初无事于禅讲盖所谓不求佛之精者而心行直平绝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1456-0567b.png
去势利祖其祖而父其父子其子而孙其孙真若俗之
伦理然盖所谓得吾儒之粗者未可以其髡而少之也
计腊若干今总之得六十某月日其生也其徒名浩者
与余夙为诗酒交来乞余言以寿余惟佛氏论心诸所
證悟即寿命相者悉扫抹之而其告波斯匿王又引见
恒河性以觉之云此身变灭之后乃有不变不灭者存
此皆彼教中精微之旨师既无所事事矣而何庸于吾
说至吾儒之粗若所谓君臣父子云者则师既以事事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1456-0567c.png
矣而又何庸于吾说哉于是合掌作礼而持偈以颂之
云尔
  赠无尽上人(丘云霄/)
丘子讲学于云山僧舍浮屠氏无尽者年六十其徒请
言以纪其寿丘子许之时相与游者不悦曰孔墨楹立
而道幢判宣父以攻子轲以辩彝训聿彰开我后人今
夫子之与之言也言而上之溃其坊言而下之弃其忠
无乃不可乎丘子曰咈子蔽于时哉昔者周德衰而左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1456-0567d.png
道炽将以瞆眊于天下孔孟忧之其攻而辩之也恐恐
然弗缜弗严是惧故历越千载吾道丕明赖厥弼也肆
惟我祖爰敷文德抵于海隅明体而视之礼书式而视
之规俾服膺于佛老者成执从于礼乐祀祭朝庆之辰
俾得缔瞻君臣上下幽明之节化久而孚故今问释于
释释曰不知问老于老老曰不知则今之谓释者守其
冠服宗其称谓焉耳其服征输税奔走王政致爱馈亲
执丧三年皆相忘乎尧舜之习辟之鳞泳于水而忘于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1456-0568a.png
水也君子曰归斯受之矧入之久而顾欲言以出之邪
且无尽慧而能谨敬贤如弗及慕礼如调饥珍文如护
贝毖行如执盈其必深探吾道之中正直画于其教而
潜以赴之矣吾将与其进也而奚病二三子喜曰夙闻
末世之教有三知圣人之化继一尔因述以赠无尽无
尽笑曰丘能爱人
  送廖道士序(刘绘/)
吾登太和山睹其奇秀崄巇历代所建瑶城金屋层台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1456-0568b.png
列观不可尽述花木水石交映夐然仙都非人世也及
观羽客清流往来于云居芝室笙箫钟磬之音发于松
峰桂殿之间乃知天之所产灵域而人物居列必欲其
相宜若首分布而可错然故金城玉塞虎将拥旄建宏
勋也王城帝都文士鸣珂飞华声也游闲公子连车骑
于五陵雄商健贾驰帆樯于江汉各从所奔尔今观异
境所居非有云裳鹤驭之士绝坌守素不于地灵有负
哉若吾所与廖虚白者则又翩翩云壤之外者矣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1456-0568c.png
  送浮屠性嘉序(王屿/)
金陵之山其最秀拔者曰钟山浮屠氏之庐之据有兹
山之胜者曰灵谷寺寺住僧焕师用章三衢人其为人
持律严其言有文其心泊焉无所累乂其徒之杰然者
也予往在南京尝与游焉为别且三年矣每思之不置
今年夏其徒曰性嘉本初者来游毗陵寓天宁寺首谒
予道其师所以不忘于予者寺有楼曰尘外楼在茂林
修竹间本初居之虽盛暑中有萧飒意间出小并寺问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1456-0568d.png
剑井祯应观太平寺水壁即杨万里尝称其绝妙一时
者登君山憩浮远堂堂在光孝寺瞰江凭阑四顾千里
一瞩历嵩山访胶山寺僧延坐一室有峰当户焦千之
刻诗其上其半插云雾中隐隐可辨识者仅得云拥秀
峰来户外三数语尔过华藏褒忠寺上云海亭亭前临
太湖一槛之外波涛汹汹望七十二峰近可揽取如盘
盂中物因诵僧法尚诗其卒章云明日慧山曾有约又
携茶鼎汲清泠遂去寻陆子品第二泉饮之自是舣舟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1456-0569a.png
罨画溪披荆棘行二十里至善卷洞与寺僧戒航秉燧
深入穷天然精巧处出就航语留止信宿遄归过予言
曰性嘉既饱玩名郡山水且得诸搢绅诗甚富诗皆指
阅历处为题视之囊中独少公一言幸不鄙而赐之言
持归以见吾师信不虚此行矣世尝称吾儒者之与浮
屠氏游常不于其迹而于其人必其人有道其所爱慕
而服习者多与吾儒者事同吾是以略其异而取其同
而与之游如唐文畅宋闻复之流求之于今则本初其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1456-0569b.png
人也本初工书作诗间亦有奇语如闻复喜文词有行
必请诸搢绅以咏歌其志如文畅是宜其得此于人之
多也苏长公不云轮扁斲轮痀瘘承蜩苟可以发其智
巧则神而明之物皆有可寓者矧文词之正诗书之雅
乎本初幸以予斯言归告而师毋徒曰华严法界尽属
籧庐而己也
  保安寺建养老堂疏引(高攀龙/)
昔者圣王之养老也杖乡杖国异其典祝哽祝噎隆其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1456-0569c.png
文所以尊高年者至周且备以故老耆以寿终而有引
养引恬之效自王政不行于天下天下之民自生迄死
不能有恃而无恐于是乎幼而无养老而无归者皆遁
入于二氏以苟安其身今浮屠氏之徒遍天下能得其
空虚寂灭之道者百千万人不可见一二而入焉者三
时课诵一日清修特资以为养而己昔韩昌黎有曰人
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者
有养也则庶乎其可也夫曰鳏寡孤独者有养也是矣
卷三百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1456-0569d.png
而未尽也自十六授田六十归田之政废而民无恒产
无恒产则仰事俯育无其资岂惟鳏寡孤独云尔哉无
钖有保安寺在邑之南郭西方僧徒过于此者多驻锡
焉寺僧某欲建养老堂以处其老且病者欲余为引其
疏余既悲夫养老之典不行而鸠形鹄状白首无归者
得保馀年于浮屠氏而复怃然曰乾吾父也坤吾母也
以天地视之皆人也以老者言之皆养也以浮屠之兼
爱而有与仁民之道并行不悖者是宜亟与之而亟劝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1456-0570a.png
之且劝四方之贤者以吾儒仁民之心知天下无告者
推恩必自养老始亟助而成之古之圣人曰一夫不获
时余之辜吾侪当曰一夫而获亦予之幸斯可谓仁之
方也己
  华藏寺重修佛像引(高攀龙/)
华藏为宋张俊赐葬之地寺为俊建也俊佐桧贼杀岳
武穆王千古而下仁人志士争欲斩尸扬灰犹恐为大
地之秽今俊墓巳在荒烟败草中为野狐牧羝之穴而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1456-0570b.png
寺尚存寺之存非为俊也为地胜也湖山浩渺之致禅
房花竹之幽选胜者所必之故寺屡圮而复修寺之修
非为俊也为地胜也寺僧某修寺既竣役募都人士整
三宝之像而欲余为引语余谓夫湖山依寺寺依佛像
信当修而因为大众说佛佛者觉也桧乎俊乎一何觉
乎佛之空教也桧乎俊乎千古臭秽佛能空乎知不能
空千古之臭秽则当自觉其是非之本心
  送閒寂上人序(王慎中/)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1456-0570c.png
佛氏见距于儒非以其好广大宫室珍美服食聚不耕
之身而为放恣如近世所名学佛之徒也殚力于性地
会精于心源谓之高大微眇而毫发千里之间此所以
为吾儒距者也近世名徒于佛者何如哉惟其宫室服
食之知而猥下惰窳无复小慧他能以为放恣矣士之
各儒者犹睢睢盱盱词费气盛以距佛为功是佛之得
距于儒既非其所以取距而儒之力距乎佛尤失其所
以为距矣不亦谬而可笑哉其间固有屏绝声色禁耳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1456-0570d.png
目之邪淡节臭味裁口腹之欲约身劳体以自苦刻居
无寻丈之安而行有山跋谷涉之勤属属然奉其教之
所谓戒者以求别于其徒士者且以为世所难得交礼
而多誉之彼亦以此自贤沾然内胜谓足以抗吾道而
存其教如吾所见漳州开元閒寂上人智海殆庶几其
人矣佛之为言固存于其经以大小分教乘而明圣贤
之差别则守戒不失蹈人之所极难犹不足语于下乘
之数盖自东土所传离祖而为宗者未可望其门墙视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1456-0571a.png
彼迦叶以下二十七人一镫之照西土相续如其经所
称云者又未知羊牛之车相去如何耳充吾儒之所距
则摩揭掩室片词具泯之旨乃足以深攻细折而与之
较同异于毫发之间如上人所守非独其教之末亦吾
道之所不足致距也上人于佛氏之经该诵而精讲良
亦勤且博矣其言固在苟求之而思思之而得究其所
至将必有以抗吾道而特存吾方距之不暇而暇与之
游哉上人勉之然吾亦惧夫所以自为者不至他日复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1456-0571b.png
见上人无所操以为息邪放淫之本力不足以有距而
卒为上人之道所抗也吾与上人交当勉之
  送第上人谒大士序(唐顺之/)
自三十二相至于种种恒河沙相谓之曰皆观音大士
焉可也遍微尘国土谓之曰皆补陀焉可也昔诸菩萨
未见多宝佛时多宝佛乃在宝净国诸菩萨既见多宝
佛时多宝佛即不离娑婆世界多宝佛无在无不在而
人有见不见耳由此言之求观音大士者不必补陀求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1456-0571c.png
补陀者不必海然而大士见身独补陀为著而为其徒
者往往必跨海以求而后得焉何也吾闻佛家之说以
尘劳为苦海以解脱为彼岸非离苦海不能到彼岸如
非跨海不能见补陀或者大士假此以度世而其徒又
假此以自度也第之意其出于此乎然则世岂真有补
陀者耶其亦化城火聚之寓言耳补陀之事其诞与信
无足深究吾特有激于第之行也以补陀之𦕈然大洋
之外绝不见踪影至使其徒莫不翕然醉心焉不惮惊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1456-0571d.png
波之险飓母蛟鱼之毒冀一至焉而后为快盖其信之
笃而趋之果如此今儒者学于孔氏孔氏之宫岿然可
目量而趾援也其醉心焉与冀一至焉而后为快者何
其少欤呜呼孔氏之与佛不待较而知也然彼能奔走
人于穷海不可踪影之境而此不能奔走人于可以目
量趾援之间彼不惮措身于蛟鱼之窟而此画地于坦
坦之途是何诡之易溺而正之难归耶岂吾儒言义利
乃不如佛氏言死生足以关斯人而键之耶藉令第始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1456-0572a.png
者不为彼而为此其能必至于孔氏之宫如今之必至
补陀见大士否耶谚曰崔翼不能伏鹄卵吾才薄不能
炽吾儒以泥第之行而回其辕于孔氏也第兹行过山
阴见吾友王君汝中者其必有以语第矣
  读释氏论(罗洪先/)
考亭作释氏论谓释经皆出唐人手取庄列书推衍而
成引宋景文所撰李蔚传为證比考其传有云鞮译差
殊不可研诘华人之谲诞者又攘庄周列禦寇之说佐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1456-0572b.png
其高层累架腾直出其表以言上不可加为胜妄相夸
胁而倡其风其意不过述当时士大夫崇信假饰太过
而已非尽以其华人之所改窜与某人之为某经历历
可据如治讼之赃伏然似亦未为确论也尝读楞严出
房融受笔今房融文字可考有能独出己见如经中所
言否融不足言自庄列来更相摸写剿说者何限独未
有一文一论与释氏抗衡抑又何也故谓华人于诸经
典言句有所增损则可谓代立议论则不可释氏何足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1456-0572c.png
相庇不知言无以知人考亭百世之师也而于言岂苟
哉书以质之知者
 
 
 
 
 
 
卷三百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1456-0572d.png
 
 
 
 
 
 
 
 明文海卷三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