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四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a 页 WYG1456-00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二百六十四   馀姚黄宗羲编
  序五十五
   诗集
  喻邦相浪游稿序(邓以赞/)
喻邦相有楚之谪里之人骇之余解以其变化之说其
说曰是夫浑而判与望而晦与是夫鲲之为鹏与山蚯
之为百合与将夫鹰之为鹯鹯之为布榖久复为鹰与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b 页 WYG1456-0092b.png
故夫前者不可以执而后者不可以异也闻者不解邦
相归语之目击而笑予益之曰火而倏冰与昔击毂今
张罗与其易黄鹄而鸡鹜与化荃蕙而萧艾与邦相正
色曰何言也然独愀然抱孤臣之思迟回于仕止予乃
告之曰圣天子在宥乌用是操心哉子行矣夫迁客之
自引也曰贤于人逐之耳夫爱君者不孑于自好信心
者不棘于明人故擎跽曲拳人之所为我亦为之不以
为忍辱也纡怀帝阍不忘欲返不以为希进也藉芳心
卷二百六十四 第 2a 页 WYG1456-0092c.png
之莫揆卒以放逐则还璧以去不以为不知几也其于
世岂数数耶行矣邦相旧潜于诗予尝戏曰佳名窃屈
清署等杜安委也荆楚者两人之迹在焉案牍暇馀漉
酒攸往不可以会其馀爽流风耶于是笑而出二稿读
之一醉坠一浪游其言深切而有馀思已庶几作者斯
所谓穷而益工与虽然或溺焉非吾所知也神解者无
所不解讵以妍拙滑和耶闻并刻于楚述此为引
  池亭倡和序(罗洪先/)
卷二百六十四 第 2b 页 WYG1456-0092d.png
唐以诗取士故其诗犹今之经义人皆习之其精神所
极可以动物而遗世考其名于时者各有师承或结社
相招互相切劘以求长益至国初吴人犹有聘社师开
诗榜者余以是知天下之事未有为而莫倡美焉而莫
之和盖自三代以来学校之设所以相观而善者其说
已然独诗也哉今世虽俗污习下至于奔走利欲亦莫
不有朋比附合之人然后足以通其寲隙深其机阱而
人莫可夺独诗也哉方其朋比附合之初亦非必保其
卷二百六十四 第 3a 页 WYG1456-0093a.png
心之无他而遽责其谋之皆善也及其智虑渐周意气渐
协始有不容暂离者今世独利欲为然耳求之于诗已有
所不暇又况三代之学校哉使今世有一人焉即所为诗
求如吴人之用意虽非绝艺然视今世之朋比附合固有
间矣使乂即是以求三代之学校所以相观而善者以或
庶几于万一纵未速成其用意岂不尤胜哉然窃观今世
讲仁义服道德者虽其党与甚多每不取信于人不若利
欲之毕效岂独验于彼不验于此欤亦岂无倡之者欤抑
卷二百六十四 第 3b 页 WYG1456-0093b.png
有其人而人之逆诈与求备者之过欤南湖刘子某早
以病废好为诗与之游者数人更数年而意不懈尝见
其池亭倡和集录而知余言亦验也呜呼刘子独验于
诗耳不有进于诗者耶刘子纵未暇余犹将俟其人而
况今世有是人也呜呼余独幸刘子之犹验于诗也
  吴越诗引(任瀚/)
楚严子自以风节意气才华可凌驾一世而沉沦播迁
与时不偶以为大戚予退居江上而读其诗盖尝语诸
卷二百六十四 第 4a 页 WYG1456-0093c.png
其人曰诗太上能为风其次为厉其次不能为风与厉
子之来戚也其亡乃是为厉乎弘治间人尚惜才洛阳
李献吉有诗名入朝遇强戚畹当避路献吉不受回稍
而龋其齿径跃马去自草奏言状时昭圣闻奏泣请于
内椒房贵人犄角于外孝庙勉为下廷议置狱宰相执
奏白梦阳少年有才诚狂侠不省事理然不当为外戚
置法为天下笑繇是得从末减予友高子业献吉门人
言其事津津有味嗟乎使献吉在且得罪如是众方群
卷二百六十四 第 4b 页 WYG1456-0093d.png
起而搆陷之不醳矣岂望生还耶往时严子以能事傲
忽人得谤予在宫坊盖闻而哀之实不谓其能声诗穷
变极态贾祸如此也今来为郡诗益苦名闻日益高其
去将为台察諌议在天子左右陈说利害树休光无穷
则又不当以不遇为诗之罪不可则退而处梅池草堂
聚里中少年讲论心学明先王之道成就良子弟为国
家用亦当不废为诗又不可则买舟潇湘洞庭之间鸣
琴采药鬯怀养德以此自老使后世读吴粤之诗而思
卷二百六十四 第 5a 页 WYG1456-0094a.png
其人以为不可及将与桐江高士并称为大小严岂不
壮哉若徒以诗名代而无泽于道即能奔走汉魏而称
雄于李唐诸大家之前知笃行君子不以为得也
  秣陵集序(余孟麟/)
余束发与黎中秘游盖习岭南欧先生桢伯诗是时桢
伯逡诸生耳顾以称诗闻后余偕计上公车桢伯以明
经推择入燕习其人因益习其诗也亡何余以不售太
常去桢伯亦随牒之广陵之汝南不闻问者数年所矣
卷二百六十四 第 5b 页 WYG1456-0094b.png
又后余持橐金马门而桢伯以慈恤再起迁国博又迁
廷评日从都市交驩是时桢伯诗益工名亦日益起郁
然海内宗匠矣又后余谒告南归桢伯又迁工部尚书
郎而南则相与讲艺秣陵洒洒无间也会桢伯倦游且
移疏乞休新安吴孟伯次其秣陵诸诗刻焉徵余言揭
诸首简余述所以雅游于桢伯者如此而并为之叙曰
夫秣陵据有江山之胜不啻崤渑河华明兴为高皇帝
故都则商亳周镐遐躅攸存负壮游而称历览者往往
卷二百六十四 第 6a 页 WYG1456-0094c.png
结辙于道况当綦隆之际履好文之朝荐绅先生得以
优游省闼枕籍图书作者响臻彬彬乎盛矣桢伯学务
博综而诗尤专诣一时秉椠名家多所跂附今观其集
睇景纾怀即事导兴或于宫庭庐卫而登纪录或于仙
台梵宇而述宴游或以访古而寄慨或以停御而眷心
或占缀于酬知或湛恩于掩阁清裁骏发牍映篇流所
为瑰其志而肆其端者盖得江山之胜非鲜矣古今闻
人有经游题品者后咸引之为重即以桢伯诗贻诸将
卷二百六十四 第 6b 页 WYG1456-0094d.png
来其不为秣陵重哉昔唐杜工部子美游骋长安而杜
陵韦曲诸篇直与川原草木争胜千载而下犹然颂之
桢伯与子美同擅才名同称工部同以游骋倡和篇章
为都邑增重然子美遭天宝之乱转徙于剑南崎岖以
从行在何其不偶也今天子登乂右贤而桢伯回翔禁
署播雅颂之元声以襄润鸿业视子美所遇殆过之矣
抑余乂闻世之谭诗者类谓吴下以色泽胜中原以风
骨胜其沿习使然也桢伯崛起百粤而业寖闳盖兼有
卷二百六十四 第 7a 页 WYG1456-0095a.png
其胜能以粤之诗与吴之诗中原之诗三分鼎立斯亦
豪哉则微独为秣陵重亦为粤重也夫秣陵重粤重而
桢伯之诗益重矣
  居黔漫草序(吴国伦/)
袁山黎君实氏故善说诗寻以诗起家三仕为文学官
最后乃得稍迁中都天长令往在旴江尝介一使走千
馀里问诗于余盖托之乎知音不待面也予感其意草
一诗报之垂十年不相闻问矣顷又自天长命一使来
卷二百六十四 第 7b 页 WYG1456-0095b.png
请序其居黔草启而视之则皆寓清平时诸作也清平
故黔夷地自我高帝辟而造之为衣冠之国弦诵之乡
者二百馀年而犹陋居黔何其在先朝王伯安先生寓
龙场尝以何陋名轩君实岂亦有所感乎因忆予二十
年前尝奉简书视黔中学遍历所部诸山川名胜盖有
穆骏所不及周而汉节蜀师所不尽下者心窃自壮焉
至欲吐一词张之则其景未易敌且尝三过清平与故
人孙山甫王幼明把酒称诗累日夜不倦至于今香炉
卷二百六十四 第 8a 页 WYG1456-0095c.png
金凤诸峰色霏霏几案间未忘不图君实武予旧游而
能以诗敌予所不敌起予哉盖君实自少守家学有其
父风又多大人长者之游为能抗志古者兼通六艺诗
多唐人近体而即无一语不唐乃其思亲怀旧述旅悲
时类多输写性灵依傍伦理神情所会才美赴之庶几
有风人之旨焉又不为唐体所狃予又闻秦楚燕赵之
歌也异转而皆乐寄象鞮译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予观
君实居黔而不陋矣所为诗且与槃瓠之芦笙牂牁之
卷二百六十四 第 8b 页 WYG1456-0095d.png
土鼓金齿之弦筑迭相响应即清角如旷吹律如衍无
以易其悲乐之情予手而诵之黔山川又若驱而至前
也谓君实不起予哉今君实由文学官而涉百里长去
偏国而适通都其涂渐坦而其志渐舒采诗观乐以待
宣布中和有馀地矣其毋一日忘居黔意哉
  江长洲鹊巢诗序(徐显卿/)
江使君莅吾长洲三载政成有鹊来巢其堂鷇焉或曰
将使君躬太上所繇俾民无讼将使君达而断事无淹
卷二百六十四 第 9a 页 WYG1456-0096a.png
晷并能令讼庭空无人禽鸟斯至乎太史氏曰唯唯否
否斯谀辞哉民之不可驯久矣使君虽甚盛德不能俾
一旦无讼长洲最繁剧簿领殷凑使君随手辄尽辄复
填委虽使君才奈长洲何必不能令讼庭顿空吾谓鹊
之来巢其难政在吏人攒立𨽻卒呵拥民以事至者杂
跪听命榜笞谴呵喧嚣之日多而鹊恬然巢其堂宇飞
伏饮哺自得则使君岂弟之德神明之政繁而能整喧
而能寂与万物无迕其所感格者深乎汉代循良之瑞
卷二百六十四 第 9b 页 WYG1456-0096b.png
非不曰神雀凤凰然未闻有傍守令朝夕束带视事而
巢者使君自此树名世之烈彼忠孝侯何足道哉吴中
学士大夫以逮山泽之癯莫不侈诸歌咏不佞虽避地
阳羡未及接使君颜色而我梓里父老子弟沭使君之
泽不佞悉使君钜细故因余婿刘铣感使君教植以是
编请序颂美无饰云
  王承父后吴越游诗集序(王世懋/)
唐以前诗道未广至唐以诗进士而士之娴于文辞者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6-0096c.png
争业诗则诗在廊庙不在山林终唐三百年所称山林
游士工于诗者孟浩然方干辈不数人耳我国家右经
术士亡由诗进者放旷畸世之人乃始为诗自娱宜其
权在山林而世不乏响然弘正以前风气未开振骚创
雅实始李何其人又皆以进士显而其间稍稍建旗鼓
菰芦中能与相角者一孙太初山人而已山人于诗可
称具体未见其止嗣是而后駪駪辈出六朝尔雅则俞
仲蔚氏标其宗盛唐沨沨则谢茂秦氏专其律亦犹孟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6-0096d.png
襄阳河汉梧桐为五言之长城也盖至于今而登进之
门日艰谭艺之家日广褒衣古冠肩摩踵接皆自称游
则诗道益杂而多端而猥鄙呕哕之夫时窜名其中以
奸吏议至使县官下逐客之令其为山林辱甚矣王子
曰予于王承父氏握手称石交愿为之序盖不独以其
诗云承父少豪于酒不喜为章句学与胡原荆陈贞甫
顾益卿为刎颈交已复交王元驭范伯祯最后与余兄
弟相得方益卿吏越则有前吴越游贞甫吏楚则有潇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6-0097a.png
湘游原荆贞甫死承父时有山阳之恸元驭拜相益卿
中丞辽左承父绝不往干晚得疾瘉遂不复纵饮时泛
轻舠往来吴越间其游不能绝远而自喜为诗豪益甚
县令今侍御徐公闻而重之固要与见已为捐月俸二
十金刻其近稿曰后吴越游时人两贤之则今之游士
所为勤造请而不得者也承父于诸家声律靡所不工
而尤长于七言歌行顷刻数千百言如荆卿相泣樊舞
阳裂眦灌将军骂坐又如陈思王初见邯郸子叔傅粉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6-0097b.png
胡舞说俳优数千言后整衣冠陈王道之言可喜可愕
种种变幻真能以牛溲马浡为药饵喜笑怒骂为文章
李何以还于斯为盛盖标其专诣则太初让精综其全
文则俞谢逊兼抑亦可谓诗文之豪矣世懋间语承父
今山林道衰所见唯有足下愿终自爱承父重感余言
尝慷慨谓余曰君无忧叔承矣人为君家兄弟所重即
欲为不好不可得矣君无忧叔承矣其襟趣真率如此
余谓承父不游大人而游丘壑不以人游而以天游然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6-0097c.png
则是区区吴越者何足尽我承父游也余为此序要使
后之君子诵其诗者知隆万间有不辱山林士如王承
父而徐令君之好士亦缘是不没云
  吴淞诗委序(莫如忠/)
松故吴越区奥江湖阻深环以瀛海中含扶舆清淑之
气钟于人文宜有鸿钜龙骧英隽蜂出振金石鸣大雅
而应阶平者猗与盛已粤稽邃古自陆平原兄弟开其
源顾侍郎顾著作张步兵诸贤扬其波迄于皇明启祚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6-0097d.png
列圣右文海内诗道益广时则高杨张徐四子崛起后
先其所撰造几贞观开元之逸响诗未亡也而近世谈
艺之士乃独称李崆峒何大复二大家为国朝风始前
无古人至曰广长数千里上下数千年诗得何与李其
见慕如此岂不以二子诗律之工见谓一洗胜国以来
之纰漏而远追哲轨于杜少陵氏视三百篇指义特近
哉余第溯自草昧最初如袁御史景文先生者抱孤贞
于海滨归卧之日志穷骚雅力挽颓靡诗非杜少陵弗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6-0098a.png
道然乃得其髓不独咀其华领其神不独标其格读在
野集即寥寥断简令人有一唱三叹之思焉尝试以战
喻何李则斩将搴旗之功而发踪指示者繇景文始胡
谓前无古人也顾景文方事韬晦不为名高以故一时
显号且不列于高杨张徐间矧何李之炎炎者有不为
掩且绌耶自古称立名之士于遇幸不幸时有之者固
是今海内学士皆知道景文而于松尤著何则景文松
产也松自有景文而其后若钱子思复陆子宅之曹子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6-0098b.png
又玄辈斌斌嗣兴为之羽翼松遂以文献称雄江南因
斯以言松岂俭士而士生何负于时第莫为表章则有
以湮泯终者余为此惧故尝检之郡乘采之风谣凡昔
贤托咏苟片言合作思尽搜括以传与郡人士共之而
学惭博雅鉴乏取裁几成废阁近从友人所偶睹一编
案头则先余而有是志者为欣赏久之因录以归考證
其讹益所未备或诗与名氏并存或名氏存而诗逸或
名氏与诗俱佳而时论未许或生异乡闾而流寓吾土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6-0098c.png
殁而葬焉者咸列有差总得百数什家分为四卷将梓
之而题曰松吴诗委志所自也嗟夫合浦之渊悬黎是
萃邓林之野材木从生今松人士以掞天摛藻之技相
高人擅灵蛇者十室而九即五尺童子工为咿哦有缓
颊盱衡语必先诗而志千秋者松岂材木悬黎之薮而
士之邓林合浦也与哉孔子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及于杞宋悼文献之不足士无论识其大者如欲讨诗
委于乡而因文献之徵以藉多贤之助则览斯帙也可
卷二百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6-0098d.png
以怃然有兴矣
 
 
 
 
 
 
 明文海卷二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