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 第 1a 页 WYG1455-06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二百四十   馀姚黄宗羲编
  序三十一
   文集
  改斋文集序(邹守益/)
改斋文集吾友王宜学之遗文也吾获友于改斋见其
学凡三改改而日进于道故其文亦三改改而日几于
道始宜学从朴斋大夫宦学南都习闻文端公世业
卷二百四十 第 1b 页 WYG1455-0646b.png
博闻强记以豪爽自许所与游率四方英俊稠人广座
轩然指切是非成败莫能撄其锋至面折人过恶颈发
赤弗止既而悔曰柔克之戒古有良方若蕴内热复投
以刚剂将入于狂因以改名其斋自是敛华为实约辩
以讷择直谅而后交求信国文公遗像出入奉以偕行
及自翰林谪三河驿怡然就道舟过泷水为巨石所破
缘石趺坐浩歌以自适家人惊求之闻歌声乃舣以济
然时或被酒谯骂露其旧习复自悔曰病根未拔稍懈
卷二百四十 第 2a 页 WYG1455-0647a.png
将复萌益务鞭辟近里查滓而消融之既讲学虔州深
求致知格物之要复寓书烟霞洞以辨所谓动静两忘
者弗明弗措其后被召入史馆步无妄趋目无妄视同
馆迓其至曰观白生来矣盖靳之也而改斋持不变尝
曰深潜纯一之味予恒愧此四时使得永年以充其学
其进于道也孰能禦之夫学所以治心也心所以宣言
也言也者心之声而可伪乎故观改斋之言始也闳而
肆中也悫而介终也温厚舒徐而有典则信乎不可伪
卷二百四十 第 2b 页 WYG1455-0647b.png
为也凫氏之为钟一也而其制异则其声随之是故钟
之厚也其声石薄也其声播侈也其声柞弇也其声郁
长甬也其声震夫是之谓诚中形外之学改斋没无子
文颇散逸其子婿刘敬署泰兴教事始蒐辑之凡为诗
三卷文六卷语录一卷两崖朱柱史子礼延而询之曰
嘻吾知己也乃与义城黄子忠议刻之以传往岁两崖
之试礼闱也文颇不谐时好议将黜之改力荐之曰是
卷也不蹈袭而充然自得必奇士也遂入式两崖宦业
卷二百四十 第 3a 页 WYG1455-0647c.png
日章彻果收改斋知人之明夫言以知人在改斋子验
之矣后之君子读斯集而求之当必有以知吾改斋子

  朱氏寄翁遗文序(黄省曾/)
昔元之季吴中耆旧曰朱生应辰氏德闳而家单
履清而时浊耕靡负郭之垄爨有飞尘之甑当时
姑胥之俗以奢翊相雄生也高蹇伐轮肮脏灌园
耻与金钱为友分及张氏开土旌弓广罗束帛丘
卷二百四十 第 3b 页 WYG1455-0647d.png
壑庶宜从禄矣生也瞻言百里恐为苕华固成踰
凿之遁入于国初荐庸可饱然麋鹿便旷鲲鹏乐
远乃竟甘心皓首于无遇故自沸羹之年暨于放
马十有七载西侨东僦山依涧止岁无宁栖尝三
复人生如寄之咏又嘅其身之毕老于寄也自命
寄翁兴文志怀使人读之怆然以伤如临凄风而
坐萧林也虽然生寄死归圣贤莫度苟知寓形之
皆旅也则凡所逢富贫适也贵贱分也聃殇齐也
卷二百四十 第 4a 页 WYG1455-0648a.png
悲欢梦也举不足以挠乎天扃无所往而非得其
贪人虺儒鹪鼠劳劳晨攘夕攫刃图噬夺损物盈
已迨泉壤而方息殊不知人各有涯卒亦不踰其
枝腹之量亦谓深愚也矣自今观之吴之都宇峨
宫甲观金铺云构自夫差至于近代固所谓霸业
之雄图东南之巨丽也而今问其残壤旧干烟销
影绝则不能寄片迹于故墟之上而朱生一卷之
撰乃得灿传于儒翰之苑是知荣华之果如蜉蝣
卷二百四十 第 4b 页 WYG1455-0648b.png
而道德之常为帡幪也然则昏冥刍豢之子臭腐
之躯何庸拱之以雕堂而蝇狗之才安得享之以
王侯乎徒为狼籍造化而渎逆鬼神积衅取亡其
灾弗逭是故哲人君子不亟亟于富贵不戚戚于
贫贱其道高其识远故履冰于当年尚志于终身
寓心腑于天日托声名于寰宇垂文章于万年处
箪陋而无忧也予故拾其遗文而并寄之于后之
贤者尔
卷二百四十 第 5a 页 WYG1455-0648c.png
  王临川集后集(陈九川/)
邑侯应君云鸑刻荆国集成余适东探禹穴窥石梁雁
荡而归属序其后呜呼是文献之所存也夙志系焉虽
不敏其何敢辞惟公文章发于经术雄伟精深长雄一
代然其未尝刻意殆亦天授视昌黎所志子厚者远矣
乃顾寥落不得与欧苏诸集并流天下抚虽公桑梓之
区而亦无梓焉岂非世儒疵公相业横议不明使然邪
夫公之相业明道象山之论公矣精矣或疑明道不非
卷二百四十 第 5b 页 WYG1455-0648d.png
新法而訾陆党焉此与儿童之见何异然窃尝怪之公
以间世之英气魄盖世负伊周之志宗孔孟之学其不
迩声色不殖货利难进易退之介固己信于天下遇大
有为之君而师行先王之法意虽其条理弛张或未尽
善彼其志盖昭然可睹也然而新法一行群议鼎沸一
时攻许成风至诋为奸邪其故何哉圣道绝而学术裂
也夫圣人是非之准也春秋贤卿大夫其见称于孔子
者不少矣而独多管仲之功曰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卷二百四十 第 6a 页 WYG1455-0649a.png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及其摄相未几而诛乱政大夫勤师
郈费岂群情之所趋哉彼亦睿圣独见治乱之原耳况
夷狄之逼中国岂鲁三都比邪乃有洞见乱原以先王
之道匡天下而不为管仲者非夫子之所深与哉自道
丧千有馀年非实得其坠绪如濂溪明道者固难优于
春秋贤卿大夫至其束私见而挛故习虽贤者不免焉
则是非之谬于圣人久矣何者见有所囿则蔽于睹远
意有所诧则乐于党同其势然也昔充国平羌之策裴
卷二百四十 第 6b 页 WYG1455-0649b.png
度伐蔡之议此特一事耳自其成而观之虽庸人无疑
也而其始举朝异之况夫取天下之弊法而更张之者
哉宋之中叶国势寖弱民志不振东西交侵辽夏为急
犹之痈疽并发于肩臂而神力俱疲咸以其无甚作楚
因谓之安公既洞见天下之势逆知抢攘之祸而独深
忧之故每启昭陵以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而拳拳以
晋武梁武趍过目前为戒盖欲早为之所也其相裕陵
以更化盖将通壅滞实脏腑而攻溃之洗疮痍而登之
卷二百四十 第 7a 页 WYG1455-0649c.png
泰和也诸贤为国或齐公之见怪其作用而乘客气胜
心以逞者又复攘臂其间讦以为直不逊为勇天子之
所恶也而世以为贤甚撄人心挟天变以要其上不几
于乱政者哉元祐尽罢新法则虽幽厉之政宜可反而
中兴复文武之竟土矣乃顾因循坐致靖康之祸卒使
中国疲于战斗一如公所忧者果孰执其咎而顾横加
詈议是尚为有是非之心乎使继相者有若明道以大
公之学善其后则于公有光矣岂至沦胥以败哉当时
卷二百四十 第 7b 页 WYG1455-0649d.png
问相之对博举而不一及明道者亦以其素不排公故
耳虽然公自谓用志精则知人明乃亦不知荐以自代
何也一时英望之去岂公素心公意为天下忍之欲俟
法行还之与乐成耳知者行之仁者守之明道已不可
其说而公不从卒昭后悔非亦有所蔽与公谓未有不
得先王之道而能行先王之法者是也其忧斯民之左
衽不以身家二其志岂非自任以至诚恻怛得先王之
道乎而不知其激于群言果于行法者已不免意必偏
卷二百四十 第 8a 页 WYG1455-0650a.png
党之私其心之于哀矜而有所忿懥矣乌能得其正而
不辟哉是公之所以为蔽不精于圣贤之过也于诸贤
何独尤哉至其洞见幽远图患于未形虽圣人不易也
其后忠定因水灾而忧事变盖公之馀明也而天下服
其忠知钦高相之不下裕陵之倚公者以此然其禦击
恢复诸策亦卒夺于谗议而几危其身况公图之于未
形乎于乎有宋兵革之祸极矣使公不能制之于未乱
之前而忠定不能救之于既变之后则横议之流祸也
卷二百四十 第 8b 页 WYG1455-0650b.png
夫学术不明使下无公论上无信史蔽人心而夺国是
卒亡宋于元岂独使公负重毁于后世哉此余所以重
为千古发慨而不能己也若夫新法之未始皆不善也
介庵子序之详至后世亦多祖而用之故余略焉特取
其大而隐者著之耳昔陈申公述郑亚之言以序李集
谓其蕴开物致君之才居丞弼上公之位建靖难平戎
之策垂经天纬地之文公虽未尽得先王之道也将不
优于斯语乎善读公集者当自得之矣应侯宁波人公
卷二百四十 第 9a 页 WYG1455-0650c.png
尝令鄞邑称循吏而庙食焉民至今神之其法施于民
也侯习闻之故梓其集于吾临川云
  龙冈摘稿序(何迁/)
庐陵龙冈贺君蚤岁以学自成其言类可传而贺君志
念逡逡视若未至年踰耋日皇皇焉不以勤倦也故其
稿多弃不收其子少龙君惧其逸也乃稍稍裒次之顷
至楚授予是编属为序往予至南中南中士人比数道
术辄诵其师故所持蹈盖皭然名德君子焉贺君初令
卷二百四十 第 9b 页 WYG1455-0650d.png
某邑耻以职近时名改为此官教且行寻即弃去士人
故思之而少龙君之官南中也又适与予同至予因得
尽其家学窃慨然心慕之比予祇役江西问讯道术江
西士人又辄以贺君闻予以是知贺君既悉乃今又得
于其言尽焉夫道之可见必于言行贺君之学予繇言
行焉以观有谓矣圣人之学先夲在行业言非所尚也
然其言废则其学不著而学如圣人未有不善言德行
者夫万古不息之谓心万物必照之谓知灵晰圆神不
卷二百四十 第 10a 页 WYG1455-0651a.png
虑无不烛孔门所谓良知也言语行业烛中之隙明耳
悟其不息之体而致其必烛之几由是见于言行虽圣
人不能易此贺君之所以学欤致知之旨发于孔门近
时阳明先生指其义独析阳明之学要于心悟而取撰
于致知将以探言行所夲辟夫滞见闻而习度数者之
非而究其知出于自然亦以信其所不息而扩其所必
烛彼舍言行而别求一心与夫外功力而任夲体皆非
其旨也而一时从游之士得于乍闻骤见而出其真切
卷二百四十 第 10b 页 WYG1455-0651b.png
愿学之志以践其所明逮今有成类在大江以西尽其
故时提戈论学处也嗣后一传百讹渐移其旧其最守
其师说不必当于心次则峙立门户以竞于世其流也
师心即圣不假学力内驰见于玄莫而外逃失于躬行
又其甚漭荡剿说委身诪张侈然博硕盖不殊于圣科
假令诐淫之徒生同其时犹将辞而拒之而后生不察
遂谓言行不必根心而圣人之学不足达于用由是继
之以畔嗟乎使致知之旨而出于是虽圣人不能以𨗳
卷二百四十 第 11a 页 WYG1455-0651c.png
天下而何阳明之说之忧也夫良知曰致盖必举其灵
晰圆神出于自然者恍然澄定于廓清凝聚之馀而日
见其参立于前非有所涉于讲说意象之末而后养以
长裕渐以销融使其精微中庸皆将毕于竭才以几浑
合如是则所谓心悟者非百倍其功不可入而至于长
裕销融固未尝忘所有事夫庖丁游刃官知止而神欲
行而齐扁得心应手老于斲轮不能舍去此岂无假于
学哉无假于学者未尝知学者也夫或滥觞焉以病于
卷二百四十 第 11b 页 WYG1455-0651d.png
学说者谓晚宋支离之弊基于说之详夫使由今之谈
而不反而归其疑于指之析于责虽谬抑或有由也当
是时贺君崛起其间固大江以西人也未及由其门而
致知之意独深契焉因与从游诸子下上切劘不苟以
同而卒以自得古称闻而知之其道不废于贺君何间
哉贺君是编所载文变化峻深不可涯涘诗律严意远
绎其趋和平郁纡大校取裁古人发以独契非徒言者
贺君之于学窍于知止汰于寡欲而极于致虚盖信天
卷二百四十 第 12a 页 WYG1455-0652a.png
则之必良而诣之必至则夫言必可传而行足则宜非
流辈所能有也是编出先生之学既可考见且使孔门
夲指益明而后来者之疑熄予固谓阳明而后是编不
可少于世岂过哉予庸虚读是编知其必传于予言可
无俟乃其明孔门夲指免于后来者之疑则予所愿闻
也故详著其义而序之甲子中秋日
  唐一庵先生集序(何迁/)
圣人以道命学而语道之言则略焉而不敢尽其志念
卷二百四十 第 12b 页 WYG1455-0652b.png
所存抑何深远也学必有术圣人详说之而略于道然
中立而跃如道未尝不在焉乃语道而或至于尽则求
道于见而遗其心固自圣人命之矣圣人有所命复有
所不敢尽故性命之旨学者必悟以心而不得求见于
言其或邪说横行大义侵蚀当是时性命之旨不明则
其害不熄圣人盖忧之而后有举而授诸其言者而道
因以不蚀今绎其旨夲天载以著人彝极于幽深者归
于精实固非玄莫谬悠议于无形者也然由载藉以观
卷二百四十 第 13a 页 WYG1455-0652c.png
苦后世所称微辞奥义亦不可数数睹焉夫以圣人为
道而有言而卒略于此斯其所存可以深长思也已古
者圣人有言莫备于孔子亦莫备于论语一书其间命
学不于诗书则于执礼不于文行则于忠信门人所谓
雅言皆其所以为教也而性与天道则不得闻惟所自
撰易系中庸其以辟邪说而闲大义不能不一言焉而
易系不列雅言中庸既具至子思而后出其亦罕矣圣
人以其雅言命学而学之所夲则言之必罕以此互见
卷二百四十 第 13b 页 WYG1455-0652d.png
并行于世将使驰见遗心不得为学者病兹所以为圣
人之言欤孔子而后由孟子至宋周子程子杨墨佛老
之忧甚于乱贼其忧大则其语愈详易系中庸之旨发
之殆尽虽于其时则然而罕言之意亦未尝不戚戚焉
我朝海南浙东大儒崛起先后发明救人心于闻见其
忧深而语详视宋二子又过之而性与天道之蕴由是
途人后生习闻其说盖去圣人既远而六经宗夲不至
侵蚀要非知言者不能然使未见遗心之害加于周程
卷二百四十 第 14a 页 WYG1455-0653a.png
之后则亦知言者之忧也某不学于道无所窥窃谓言
不可为典要惟其时而已将蚀而无撰其蔽閟既明而
复赘其蔽支假令海浙之间由今之习固将易术而语
矣故性命之旨可以自悟不可以渎人可与能者期于
从而不可与未得其门者益其见学者以是求其庶乎
归安一庵唐君继浙东而有言者也其学深诣其教直
讨真心其为言宏邃而切礼元剩语景行馆论三一测
诸编一时学子莫不愿闻之往年与予遇于白下寻策
卷二百四十 第 14b 页 WYG1455-0653b.png
海事去予思以所尝槩于心请焉未能也踰数年予再
至白下唐君函诸编属之序顾予昔有所槩既无由一
印可虽欲有言焉亦未能也今年走书吉阳山中责序
益亟复得其门人所述语录读之予乃喟然起曰微哉
唐君忧不在斯乎乃其言无前诸编则忧于道者不直
无后一编则忧于学者不达不以其罕言掩其所雅言
唐君之谓哉夫予所欲请君既先发之则取诸印可以
为诸编覆予恶得无言然君之学以悟几道者也造益
卷二百四十 第 15a 页 WYG1455-0653c.png
精则言益粹苕霅之间予尚有请焉其必有进我者而
斯言盖其质矣乙丑夏日
  重刻蠛蠓集引(穆文熙/)
吾郡卢山人者以诗文雄一世而当其时则人少有能
重之者今没去二十馀载而所撰蠛蠓集始出崌崃张
公手自校雠之刻之太仓署中集传至吾郡见者以为
琬琰奇珍转相抄录殆若平子赋出而纸价为高者矣
余邑窦侯雅好诗文因谋于余将重刻以应求者且计
卷二百四十 第 15b 页 WYG1455-0653d.png
省价于笔楮之费者当什倍也乃刻之两月而完窦侯
欲纪其重刻之意复属余为序余惟山人诗祖六朝文
赋法秦汉评之者已有定价而其人豪宕不羁捍当世
之文网自罹大辟几濒于死故其诗文多成于三木金
索之间见于自叙又如此俱不必述也独感夫昔人之
言曰诗文必穷而后工乃今于山人复见之故史称丘
明失目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不韦迁蜀遂作吕览诗三百篇大抵皆诗人发愤
卷二百四十 第 16a 页 WYG1455-0654a.png
之所作则山人之集可以观矣岂独于人物亦有之松
柏必生于岩涧之间遍历冰雪之惨而后木理之坚不
等于群材宝剑不埋于狱中啮蚀于数千年之尘土则
亦无以冲斗气而发光华也向使山人以职务萦其身
或安居无事日徜徉于沙麓衡伾之间则虽未必无所
撰述以成一家之言然必不能如斯集之工也阅山人
之集者可以哀其志矣崌崃公乂述山人游太学归痛
哭于申考功之第谒太学为空旷无人有孤于国家养
卷二百四十 第 16b 页 WYG1455-0654b.png
士之意且饮且泣涕酒并吞而醉赋紫骝马篇累累数
百言有飞黄万里之思又其待讯滑台公延入坐之旁
则却立抗礼引越石父对晏子之辞以对命茶则唯唯
再四徒以臂运视其手械乃尚未脱公为大惭即此两
事则山人超轶之见磊落之怀出尘埃远甚故宜其发
为文词渊深闳肆力追古人即颠扑备至而略不涉寒
酸语也兹又可以壮山人矣
  刻张太常文集序(穆文熙/)
卷二百四十 第 17a 页 WYG1455-0654c.png
穆子曰余读张太常集至大礼诸疏而知君臣之感悟
盖有数焉其君之贤圣与否说之恳切与否莫与也昔
者毛焦解衣进谏则秦帝立悟左师以赵后爱子不如
爱女而长安君遂出质焉此其听言者乃暴戾恣睢之
主与夫闺阁柔脆之女流耳而二臣之解衣危论爱女
微辞又非甚有绝人之见者也然俱能感动其心翻然
从之则二臣者亦幸而会逢其适而巴耳独非数与太
常公在世宗时为礼垣都谏夫以世宗英资睿断超轶
卷二百四十 第 17b 页 WYG1455-0654d.png
今古岂秦帝赵后之所敢望而公之议大礼也则持正
论排众吻开陈引谕累篇至千万言其引汉宣帝光武
宋濮园之议极为详悉至于雷震奋发贬斥相继箠笞
满前见者沮丧而公持说益坚其气益壮愿以其身试
之鼎镬斧锧而无所震慑则其谏说之恳奚啻为毛焦
左师而己乎卒之无所挽回而瞿塘之戍遂谪焉此亦
岂非其数与今其大礼诸疏俱在集中览之则见气扬
彩飞志畅文尽笔吐星汉之华而词有秋霜之烈令人
卷二百四十 第 18a 页 WYG1455-0655a.png
勃勃然发上指冠而足以想见公之生气其他所论奏
亦多忧深虑远批逆鳞而为人所不敢道者使公而能
尽其议论焉则汲长孺魏郑公之忠鲠岂足多哉然而
竟无如数何矣善乎太史公有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
不如遇合殆公之谓乎说者乃谓公大礼之疏既不行
于当时即传之何益焉余又以为大臣进谏于君要在
据吾所见以尽吾心焉耳而说之行与不行亦勿计也
譬之医然医之因病投剂起人于尪羸者良医也其法
卷二百四十 第 18b 页 WYG1455-0655b.png
信可传也然秦越人者则始而谓桓侯之疾在腠理继
而在血脉而桓不悟终则望之而走而桓卒以毙焉此
其于桓侯曾未有投剂之力起死之功也然而秦越人
之名则从兹益起而其所著方尽医家人人宗之何也
诚谓其所言之中而病之愈与不愈则系于用与不用
者耳如此则又何疑于公之疏乎公之说虽不行所幸
有公之疏在焉使后世议礼之家举而行之则虽谓为
秦越人之方书亦可也故宋臣苏轼吕希哲等进读陆
卷二百四十 第 19a 页 WYG1455-0655c.png
宣公劄子云人臣之纳忠譬如医家之用药药虽进于
医手方多传于古人知斯言者乃可以知公疏矣公又
有诗文二卷其在瞿塘者居多文宏深典丽得欧曾体
诗尔雅冲澹酷似韦苏州而闻捷诸篇又与少陵洗兵
行谕诸将同调槩其旨则皆江湖恋主惓惓不忘君之
意也可与诸疏并观矣刻成而系以赠官所以表公之
忠谏终得显于今日而亦未为不遇云
  东崖文集序(陈琛/)
卷二百四十 第 19b 页 WYG1455-0655d.png
物之美者不可以见知于人松柏生于山林千寻百围
美之至也其或工师者知之必斫以大斧挽以万牛而
材之于丛台阿房长乐未央之中俾之顶重负大撑东
支西与瓦砾土石争勋较久孰若老于无闻得以啸风
饮露而全其天者之为安且乐哉传曰君子疾没世而
名不称焉夫名不朽器也造物者之所靳固有求之而
不能得者矣然而秦汉以来士之畏名外播而故为韬
晦掩抑以逃之者亦何限如黄宪管宁孙登辈之在当
卷二百四十 第 20a 页 WYG1455-0656a.png
时收闭声响若愚若讷绝不闻有片句只字之流落人
间是岂不足于文者哉彼盖亦虑夫文一传则名不可
掩而穹爵重禄之欲以饵我而使我酣溺劳苦者必与
名俱集而偕来也不然则贤者之必有文章犹名山大
川之必兴云雨随珠和璞之必露光辉也安能枯槁寂
寥以自混于田夫野叟间哉括苍东崖潘先生匡善掌
教吾泉宦职中之最逸者也泉之诸生求得其平日所
为诗与文凡若干汇集而梓行之余得纵观熟读因仰
卷二百四十 第 20b 页 WYG1455-0656b.png
而叹曰美哉集也夲不厚而用不利者能有此乎必载
其令名而四驰之天下吾惧东崖之不得终逸也夺其
所素逸而与之以劳东崖乐乎哉虽然有道者心常逸
处逸固逸也处劳亦未尝不逸也盖无入而不自得焉
乃若恶劳而惟逸之耽畏名之我累而故欲逃之此皆
贤者过之之为而谓中庸之士为之乎东崖贤者也吾
恐其贤之流于过故书此为之防焉
  三五刘先生洞藁序(邓元锡/)
卷二百四十 第 21a 页 WYG1455-0656c.png
元锡次刘三五公诸所为洞藁盖屡复而叹也曰王夫
子见之矣始公逮事王夫子也王夫子时开府虔学徒
日远近至语心质学者众矣公负笈冒风雪造焉王夫
子一见异之语诸学徒曰是子享予清福者今读公诗
次其所为之若洞语绎其志严察其辞惧约其行俭质
其操廉慄慄乎惧泥滓之污得毫毛入其心昭昭乎志
揭日月而行之也严险阻之几故辞危而惧窒易从之
欲故行节而俭秉不磷之坚故操贞而一于物也蜕故
卷二百四十 第 21b 页 WYG1455-0656d.png
寓言也远于道也进故指言者深读之者如采薇首阳
茹芝商谷服菖阳九节而聆幽泉之活活也污者可以
澡其行顽者可以改其操易者可以肃其辞懦者可以
立其志怀忠敬慈孝之素者读之不知涕泗之无从下
也记有之曰清明在躬传有之曰风之者远若斯藁者
义兼之矣夫柔木兴温恭之咏蟋蟀谨太康之防伐檀
歌食力之勤洋泌畅乐饥之怀固诗之所以教也或曰
公于诗文也亦意之乎今之言道者易其辞而可矣其
卷二百四十 第 22a 页 WYG1455-0657a.png
意之何也曰理精者旨远气浑者辞朴心平者音舒道
要者语约诚易其辞而可则典训雅颂爻彖文言果如
今之人言否耶是故公近体诸作盖犹有蹊径存焉古
箴铭诗则商敦周罍古润黯积矣今洞语则上尊黄目
清明中通矣固雅俗同和所以异也曰首阳圣之清也
而隘隘何圣也曰难言哉难言哉同尘而和光德者一
之混者污焉公乐善如已出语人善将推而进之也惟
惧其不昭曰遗世之行达人尚之公其达也夫吁不志
卷二百四十 第 22b 页 WYG1455-0657b.png
荡者驰而识达者旷耶乃远游天问之篇凌云子虚之
赋其辨矣公于天尝至笃其官芒砀也称循吏焉嗟夫
盖太上有中行者作焉吾未之逮也若公者可谓靖矣
可谓靖矣
邓元锡曰余西游安成历青原白鹭之丘宿南山梅源兴
遐思焉既得见诸缙绅先生及采里俗童稚耳语也数数
称侍御公之为人及陟三峰闻所谓云霞洞者栖焉接款
语连日夜盖心诚厌服之公于生亦戚戚乎相然信以心
卷二百四十 第 23a 页 WYG1455-0657c.png
也己属校其诗文凡六日而竟凡若干卷复为之题其端
如此
  二妙集序(万士和/)
天地与人一精神也天地不言而人代之言传天地之精
神者人传人之精神者言言有条理脉络谓之文韵其文
而中于音响谓之诗诗者文之变其条理脉络传精神于
不朽一也精神在内不可不同文词在外不必尽同虽其
不同而条理脉络不失分毫乃所以为同也自有文字以
卷二百四十 第 23b 页 WYG1455-0657d.png
来凡专门名家未尝一一摹拟古人岂徒不摹拟而已乃
曰汲汲乎陈言之务去曰文章最忌随人后其于古人已
言辟之刍狗弗陈也然而文之条理脉络高古典雅视古
人如出一辙良以精神作用千变万化不可捉摸灵光发
露照曜古今盖其机神矣不得于此者虽依凭假借之工
然而终不近也造化之生人面目毛发无一相似其生草
木也枝枝叶叶千态万状然不害其同刻画以像人剪䌽
以为花其有同乎否也诗自三百篇后变为离骚又变为
卷二百四十 第 24a 页 WYG1455-0658a.png
五言古选其体不一而纵横变化条理脉络未之有改故
载其精神以传唐人承六朝风云月露之习变而为律其
中卓绝自得者固不乏人然浸淫花柳流连景致于自家
性情渐不干涉故其义浅其体方观者不待终篇而命词
遣意可以揣而知矣独老杜出读书万卷下笔有神变化
不测词格高古足以轶汉魏而追骚雅后之谈诗者不此
之求犹凭藉于花柳光景之间而曰此唐句也甚者倡为
诗有别趣而非关理之说夫天地间不过一理理益邃则
卷二百四十 第 24b 页 WYG1455-0658b.png
趣益深若不关理则精神既少意味索然趣何从生说者
谬妄如是而世踵焉惑矣吾师荆川先生学贯天人博及
今古早岁入翰林时其诗文犹事摹拟及其投闲林下二
十馀年收摄精神涵濡停蓄道器融液是虽无意为诗而
神通圣解超玄入妙不烦绳墨追步作者尝曰诗文俱有
丹头又曰作诗文者要得圆机又曰学者须先辨雅俗一
入俗语最不可转但得丹头圆机在手则不患其不雅不
然虽极力依仿愈近愈差终不免委靡而俗又曰文字俱
卷二百四十 第 25a 页 WYG1455-0658c.png
有一脉相传韩欧苏曾辈之传班马山谷荆公辈之传老
杜真亲受业弟子如禅家之正法眼印證不差余时进曰
所谓丹头者精神也圆机者精神之用也一脉相传者传
其精神骨髓也先生首肯之曰精神骨髓固同须知其词
语古雅亦无分毫差却乃为尽之余因谓天地间只有一
精神充满仙佛之徒全挟此誇世虽一技一艺如解牛斲
轮非此则不奇绝下至妖狐山鬼能作怪幻者亦是盗此
一隙灵光簸弄不然则泯泯焉尔先生曰得之矣先生尝
卷二百四十 第 25b 页 WYG1455-0658d.png
选汉魏以来古选歌行绝句律诗各若干首龙溪王氏名
之曰二妙集盖用白沙语谓其理法俱妙然要之无二也
集成而世无好者余尝过武林遇上虞徐龙川子曰盍刻
之以广其传余曰如人之不好何徐子曰虽然姑刻之先
生于七言律绝㨂选尤严余因刻此一种并增入先生所
作分十二卷而识昔所闻以题其首每卷复以鄙见缀一
转语于后使世之观者反诸性情之正以求其所以自得
且一扫谈诗者之障碍庶几古雅复见于今矣若曰刻画
卷二百四十 第 26a 页 WYG1455-0659a.png
为人剪䌽为花以为自得非余之敢知也
  宋方文语引(薛应旂/)
古之以文名家者多矣其论文之语载于类书者更仆不
能悉数我明启运文教聿兴潜溪宋公实擅其宗而逊志
方公乃其高第弟子故一时文章方轨并驾号称独盛迈
古作者自是迄今二百年来名能文者无虑什百余尝究
而观之唯阳明王公会文切理庶几近之其他断未有如
二公者迩或高自标致竞相誇诩侪类云滃议论风生俯
卷二百四十 第 26b 页 WYG1455-0659b.png
视国朝前辈皆所不屑动曰左国史汉庄骚苏李曹刘摩
其篇章转折长短舒抑而肖其音声于唇吻之间又或诘
曲钩棘聱牙咋舌而不能句读不啻优孟抵掌于叔敖东
妇效颦于西子祗献笑增丑曷能类之就使逼真亦何益
于理道也奈何清才英质之士转相仿效而文体日坏余
窃悯焉盖文也者以时而论关气运之盛衰以人而论关
心术之邪正此岂细故也哉余不暇远引特采宋方二公
论文之语表而出之学者倘降心展玩而有得焉庶旋复
卷二百四十 第 27a 页 WYG1455-0659c.png
我国初文教之旧而陋习少革矣无徒逐时好趋末尚而
鄙之曰昔之人无闻知也
  遵岩文粹序(薛应旂/)
遵岩王子文集近多刻本龙冈施君谓其卷帙浩繁乃约
而刻之题曰遵岩文粹问序于薛子薛子追惟遵岩少持
颖异总丱举进士高第人固己奇之既而荆川唐子与之
遇于京师相见大悦谓其文类南丰曾子固亟称于人士
前自是遵岩之名日闻四方乞言者屦集户外而文遂传
卷二百四十 第 27b 页 WYG1455-0659d.png
播海内矣夫我明一代之文实自宋潜溪方逊志倡之二
公精诣绝识根极理要其为文度越前古不啻商彝周鼎
匪直一代之冠冕而已迨至弘德间习尚旋流识趣日溺
于是李献吉何仲默各以文自负一时人士鲜有定见亦
遂翁然归之何之言犹或近于理道李则动曰史汉史汉
一涉于六经诸儒之言辄斥为头巾酸饀目不一瞬也夫
史汉诚文矣而六经诸儒之言则文之至者舍六经诸儒
不学而唯学马迁班固文类史汉亦末技焉耳何关于理
卷二百四十 第 28a 页 WYG1455-0660a.png
道何益于政教哉迩数年来其识日益炽摹拟者日益众
而文日益陋矣乃思荆川子往称遵岩之文类于固者岂
直以子固之文为极致哉盖以昔人谓子固文章本原六
经要之非诬而遵岩高才殊质岂不能凌跨西京掩迹东
都其文乃独与子固相类者盖不溺于习尚不逐于时好
而卓有定见于道也几矣唯是以唐子亟称之也所谓可
与知者道也循是以入而国初文运之盛可绍复矣龙冈
君之刻是也无乃亦唐子之意也乎余固乐为之序
卷二百四十 第 28b 页 WYG1455-0660b.png
  临川王氏文粹序(徐师曾/)
古今以文章名家者其学术才能高出于世世亦共推
让焉而识者论之则曰彼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者而已
夫惟中之所藏有邪正故言之所发有醇疵至于其言
之或畅而不阏或郁而不宣则才之有工拙也工于文
者立意命辞咸有法度故有开閤抑扬纵横起伏浅深
奇正曲折反覆之变凡以道其中之所欲言而非苦人
以不可入之法也世之知其法者既鲜或知矣而未能
卷二百四十 第 29a 页 WYG1455-0660c.png
入则夫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杰然自名其家者岂易
得哉三代盛时教隆俗美人才众多上自学士大夫下
至农夫猎竖旁及妇人女子矢口吐辞莫不夲乎学术
通乎道德中乎法度而人人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诗书
所称不可尚矣周衰教失道术不明士各以其所见为
学故其发为文章类多疵驳之言然读其文者犹能因
其言之疵而知其学之蔽则意虽去古而于所谓能道
其中之所欲言者固未尝异也由汉迄今乃有离夲真
卷二百四十 第 29b 页 WYG1455-0660d.png
之实而掠藻饰之辞假艰深之言以文浅易之意者世
之人徒见其组织缋绣怪奇瑰丽以为无异于古文而
不知其背畔剽窃古意澌以尽矣千馀年间工文章者
仅数家若汉之贾谊董仲舒司马迁刘向唐之韩愈柳
宗元宋之欧阳修苏轼父子曾巩王安石是已数家之
文或蔽而不醇或醇而不该然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
免于剽窃文饰之弊则一也宋之四家并生于世互相
推奖独苏氏父子与王公不合遂诋其文以为今日文
卷二百四十 第 30a 页 WYG1455-0661a.png
字之衰其源出于王氏噫其亦过矣今世尊欧苏者甚
众而于曾氏之文鲜有好者近日知言之士始能崇尚
而表章之然后其书盛行至若王公之文虽与曾氏并
传而好者尤鲜岂因其相业与夫苏氏之论而遂废其
言与余以谓公之相业虽多訾议然其盛遇思奋欲行
其学以致主于三代之隆而不自知其任用之偏其志
斯以奇矣视世之㚹婀怙宠浮沉逐利靡然无所建立
而足以阴乱天下者大有间矣及论其文又皆疏鬯剀
卷二百四十 第 30b 页 WYG1455-0661b.png
切纡徐委备夲乎已之学术而疵驳之病亦不以自掩
焉信乎能道其中之所欲言而揆之古文其不合者寡
矣顾可以其人而废之邪余不自量辄撰其尤工者得
六十七篇付之梓人以自附于表章曾集之后使人知
宋四大家之文譬若门奥而因以识作者之法度庶几
有好之者嘉靖庚申二月丁未姑苏徐师曾序
 
 明文海卷二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