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455-05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二百二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序十七
   著述
  唐诗艳小序(周诗雅/)
今夫名园金谷宝砌瑶林称华瞩矣艳乃在于夕露晨
流新桐初引粉香沓杂花气披靡亦佳丽矣艳乃在于
苧萝一嚬远山一抹熊胹豹臛炙酒行车颇豪嚼矣艳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455-0520d.png
乃在于军持之中泠洞山之野馨何也艳未有不从清中
流出者能以其清新者一变汉魏六朝为律绝而古风
则仍其习排律又衍其波使不得初唐之一反汉魏六
朝之为填词已久矣斯又气运升降之微机难为俗耳
说并难为作者解也予第近取其清者而艳在其中矣
游名园对美人御盛馔都向三者之外寻讨是余清新
之所寄也知我罪我吾何知或曰古诗言准而唐诗言
艳得无盭乎嗟乎除却新机便是套本心花倏灭笔彩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455-0521a.png
何传反之吾心不相准何处再求古诗也准与艳皆以
心言即谓古之准藏艳而唐之艳投准也无二也于是
而选唐诗艳
  古诗准小序(周诗雅/)
诗何以准称也准于古唐虞三代以前立言之旨也古
无诗而有歌有谣有铭有引气厚而词简词简而景生
如山之有恒华嵩衡焉如渎之有江淮河泗焉如天之
有日月星宿焉如载籍之有十三经而书画之有鸟迹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455-0521b.png
大小翮焉浅深曲直不论致咸酸辛苦不论味青黄赤
白不论色一以真气为之渊雅停盖汉魏而下有古诗
浸浸乎开风雅之门扇娇艳之致矣且能以一字抵初
唐人之一句一句抵初唐人之数百句瑰玮磊落不潆
苛细新花骤发不留故态摸之无痕嗅之无气举我之
旷怀千古血泪丹肝读之而纸上喷出至若云雨销魂
含意未申大都有韵而不奈形容有情而不能言说者得
其一字可以回想十日得其一句随尔眉眼欲语此无
卷二百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455-0521c.png
他气至而古人之笔研心手皆灵即我之梦寐神魂毕
活也此所谓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能令古人见我
心又令我心见古人而诗准于是矣非尺尺寸寸工师
量材之说也于是而选古诗准
  宋元诗三刻序(周诗雅/)
今之言诗者首汉魏以及唐辄云其道大备至宋以后
无诗矣非无诗也格卑气弱世运使然噫此矮人观场
贵耳贱目之论也今夫三家之村尚有人焉吸月吞风
卷二百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455-0521d.png
口吐会心之语讵以煌煌有宋之代遂之作者审声按
律笔操在世之权夫宋人诗之大不满人意者因诸君
笃于讲学以致注训入之八识田中故往往以诚意正
心之谭谱入风云月露之什其气诂其色腐何怪好异
喜新辈不借言力古卑今而自文其倦翻疏较之病也
语有之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去其诂气而真者存削其
腐色而新者露其又何患焉即如坡公山谷两公苏之
奔流浩放黄之峭激严覈杂之于唐且踰晚而中盛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455-0522a.png
何渠以宋迸之若临川性即倔傲诗政不嫌于高深孤
山目无古今意宁复知有晋魏是又可以宋而少之耶
至于元则局少逊于宏远性不碍夫灵通字句突生偏
饶别响既不以宋而不采又宁可黜元于勿论哉嗟嗟
今之举口而蔑宋元者举体具宋元局相不过啜标榜
之猥语欺人耳可叹亦可怜也予因有感而点定刋之
殆有未可深言者在噫
  明诗选序(周诗雅/)
卷二百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455-0522b.png
我昭代醇厚开基泰符昭乎星日历圣文明持世天藻
烁于云霞蒸为运曰离钟诸人曰贲故夫垂缨佩緌以
及泽钓烟耕之辈无人不诗无诗不丽于运而盘薄以
出之真足接武贞元大历陋宋元于不足道虽然固不
能无初盛中晚之别焉予妄论之此非关世代也初盛
岂尽不落中晚之蹊中晚岂尽不能追初盛之躅窃以
为存乎其人其韵坦而平其神闇而深其脉静且贞此
初之徵也夫见为㳌渫而扬波则其盛也为磊落而英
卷二百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455-0522c.png
多则中矣至于幽响鸣泉而自泻寒铓烛斗而孤骞斯
末流属之总之运授于元气神气之旺衰人情以喜情
哀情之大概可解于古诗诀尽之若一时兴会之所至
作者不知迨异日赏鉴之所加阅者剔出断断无足凭
者也故从古之论诗者俱自写胸中之诗而何与人诗
即钟嵘诗品古今称绝其是非且为后世口实馀子更
复奚赘焉我明首尊高杨继推何李以至历下琅琊盟
坛狎主迄今公安竟陵偏锋自雄论者亦尝取以立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455-0522d.png
始中兴之案予正以世代转诗者也诗非转世代者也
爰搜诸公之全集以及书记之偶存翻猎几两年而得
如干首噫纰漏所不待言且首为鉴而汇为评是犹不
免矮人看场之见要以鼓吹休明借人之贲而表圣代
之离击壤而歌呜呜以相和窃敢附野人贡谣之义云

  历理发微序(朱元弼/)
往余游留都最善金陵张子近山者张子冥心内典而
卷二百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455-0523a.png
尤邃于历其术本之盖天谓天平如掌日月五星浮空
而行浑天之仪制非古也推古验今得七千二百五十
七万六千年为一元而以经世篇所纪元会运世之数
为未尽其说与台司迥异先是吴中有星川陈子讳镶
者精回回历推步春秋以来二千馀年七政交食躔离
分杪俱合谓国朝所颁大统历本授时历以至元辛已
为元迄今垂三百年其冬至先天一百三十五分当釐
正嘉靖末上书阙下下礼官议为一时台臣所齮龁寝
卷二百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455-0523b.png
不行至是余客娄东张子访余遂得与陈子游两君子
者倾盖抵掌如隔世相逢莫逆也因各出箧中帙互相
印可陈子木讷渊思少辨才所出帙积数万言若悬河
不可诘古历大都更八十馀家术皆顺天求合随时增
减行之久而不敝陈子盖契札玛鲁鼎之秘剖秒微定
中气无纤毫渗漏立万世法程斯已奇矣张子尽得其
学而明辨过之能发陈子意绪中隐奥其按羲和母子
之法阐容成宣盖之微明天平如水之真形辨日睹如
卷二百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455-0523c.png
丸之虚状此又陈子所未悉也至穷历理之玄昉诸易
有太极而以太极为象帝之自命之曰函天地之体盖
与两仪四象八卦之旨相发明且参合竺坟法报化三
身之说及道德内难等经谓无极所生帝象之生无非
随顺群生被机称性群生各具一太极与圆象之体无
阂无别反末归本在瞬息间此三圣人作易微意而张
子契之超于历家远矣昔邵尧夫评洛下闳知历法不
知历理扬子云知历法又知历理张子未之许也余谓
卷二百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455-0523d.png
陈子知历法矣若张子真可谓兼知历理者其略在陈
子历理发微赞中余不及赘
  易颂序(朱元弼/)
夫易变易也经首乾坤首六十四卦也其上下非故分
也自有此理不容易耳就卦而两之原变而引伸之易
理自具也即如卦约乾坤坎离浑身易位而反之者也
大夫妇也水火亦无妇而不相射中男女耳皆非易之
用也易之用特用其少长男女而中自在此有物之固
卷二百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455-0524a.png
然无足异者故上经用男每二卦上下易而反之至颐
而男之用穷则变为女而为颐为大过下经用女每二
卦上下易而反之至中孚而女之用穷则变而为中孚
为小过上至泽风见而水火不交下至雷山见水火交
而终以未交何也此既济未济结上坎离虽不言金木
而终始无非金木易之所以为至妙至妙者欤故上经
似经下经似纬寔一篇也上之临观下之损益卦体易
位其一徵也或谓上用先天下用后天似亦得其概而
卷二百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455-0524b.png
未深言之者也余未敢以为然也颂之所以作也
  山居日辑序(郑履准/)
夫人生贵适意富贵何为此知士之格言达人之佳论
也且百年之间如驹过隙而忧愁抑郁一半相妨风雨
疾病十常八九光阴几何而众患攻之此乐天所以发
白日之叹也仆本鄙人生于海曲幼多美疢懒业箕裘
志学之年即侍亲南游金陵览龙蟠虎踞之形势睹王
谢风流之遗踪六朝尘迹四顾凄然北觐神京见群英
卷二百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455-0524c.png
济济黼黻皇猷冠盖如云纡青拖紫而性本庸愚懒惰
无匹竟乏思齐之志所以优游岁月无所成名然复观
近倖益慕前贤朝为将相暮就诛夷或声名尚著东隅
而身首已横西市或铨衡再掌未展经纶而囹圄一幽
竟死缧绁其执戟边陲荷锄畎亩死徙废弃者不可胜
数于是目睹神惊不求闻达心耑志定决事渔樵矣庚
申仲夏随父南迁七日之间百口出京酷暑长途僮仆
多病昼畏风波夜虞寇盗始信行路之难难于上青天
卷二百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455-0524d.png
也今高堂逸豫兄弟怡怡海甸澄清不见烽烟之警雨
旸时若幸瞻禾黍之丰为尧舜之民藉父兄之荫门枕
流渠茅茨寻尺不羡茂先之一枝良田负郭租税釜钟
殊胜留侯之万户聚远楼前不啻千竿脩竹凝云池面
奚止半亩芳塘一叶扁舟无劳称贷奚童数指自足使
令禦冬足于大布粗絺可以应阳四体不勤甘旨自办
三省不疚愧怍相忘取诸宫中有伏腊蒸尝之费反之
心上无富贵利达之忧起居以时行藏自适佳辰美景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455-0525a.png
皓月清风设旨酒具山殽良朋玉立益友清谈投壶雅
歌吹笙鼓瑟或登高远眺或徐步郊园坐茂树临清泉
友鱼虾偶麋鹿忘机垂钓寓意奕棋心旷神怡陶然自
乐恍疑身在清虚境界初不自知其为尘世中人也且
门无俗客吏不征求独坐书斋悠然高卧窃比羲皇上
人而好鸟调歌于枝上蝴蝶飞扬于华胥竹韵琳琅轻
风入户睡足之馀焚香啜茗览奇秘之书探古今之奥
凡高人逸士所述所作理生治家之法养性行乐之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455-0525b.png
游观景象之美岁时风俗之盛与夫诙谐拊掌之书无
不周览心之所悦手即书之积之既久所录遂多第分
卷数名之曰山居日辑姑以存之巾笥自备遗忘不敢
献之高明以为谈柄也
  春秋伸义序(马森/)
春秋何为而作也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
后春秋作是春秋之经孔子因王迹熄而后作也诛乱
臣惧贼子以正王法孔子之意渊乎微矣孟子去孔子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455-0525c.png
未远也其私淑诸人能得孔子之心印者即其历叙往
圣见知闻知之实曰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可
以见其自许非颜曾下矣其言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
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此三言者足以破
诸传之惑矣秦汉以来言春秋者不下数十家大抵多
祖左氏公羊榖梁三家之说然公榖在七十子后诸弟
子所传闻而授之与左丘明亲见夫子自是详略不同
即左氏或疑非是丘明而为当时鲁国史官则确也国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455-0525d.png
史策书藏在太庙其简牍本末孔子非由史官何能得
见赵汸氏谓春秋一经出于史官先禀命鲁君而后得
成其事似非臆说今详三传独左氏颇具本末事实然
已不能无文胜之弊若公榖以所传闻于诸弟子杂之
已见其所病又岂但亥豕鲁鱼之讹哉至于义例之论
有求其说而不得者又托为变例以附会于夫子之经
因而后儒诸家纷然异同盖不能不背于春秋之大义
矣春秋大义尊王黜僣以律诸侯诛乱臣贼子以正人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455-0526a.png
伦者也今经首元年春王正月公羊曰加王于正者言
大一统也胡氏宗之则曰书元年者祖二帝明三王正
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创制裁自圣心不知此元年者乃
鲁隐公纪国之元年实周平王之四十九年也以诸侯
之元年冠周天子春王正月是得为夫子创制明大一
统乎否也弑隐寪氏实羽父谋诸桓也经反书薨而为
之说曰隐公见弑鲁史旧文必以寔书其曰公薨者仲
尼亲笔也古者史官以直为职不讳国恶仲尼削而不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455-0526b.png
书断自圣心谓国史一官之守春秋万世之法其用不
同此非厚诬圣人以不道者哉许世子止亲疾不尝药
而书弑楚公子围假问疾缢杀其君而书卒若非鲁史
旧文是何深刻于许止而曲护于子围耶此可以例其
馀矣陈恒弑其君孔子时已致仕犹沐浴请讨况于春
秋明百王之大法者乎此又可以仰窥圣人之心而知
其不讳不宥之必然矣盖春秋之脩皆据鲁史旧文而
笔削之并未有特笔变文以增改于其间也其曰笔者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455-0526c.png
言因之而书也其曰削者言去之而不书也若外加笔
削而又增改于其中则与孟子其文则史之言异矣其
曰天子之事者非以褒贬予夺屑屑焉于事事求详而
托为命德讨罪之权也以王者政教号令不行于天下
礼乐征伐皆自诸侯出故因鲁史之文窃取其义以正
其失而明之使知有百王之大法焉耳至谓知我罪我
云者我谓我众人也言天下后世之善恶者读春秋之
所善所恶若美我刺我者也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455-0526d.png
贼子惧惟知我罪我故惧也若如后儒之说则孟子又
自与其文则史之言若相矛盾而孔子亦必不曰窃取
以嫌于僣耳今考经所载朝聘会盟侵伐战争兼攻取
侮之类莫非列国之所谓事也编年以著代纪时日月
以叙事录列国文告以登诸简筴莫非鲁史之谓文也有
详略异同有书有不书者有彼善于此者或据事直书
而义自见或属辞比事而义因以明则孔子之所窃取
者也是故以此求之于心而不必凿之于文以此考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455-0527a.png
于事而不必泥之于经信其所可通阙其所可疑以经
證经而不屈经以伸传以传證经而不屈传以伸经则
庶几于经可以得圣人取善之心于传可以知圣人所
以取义之旨春秋大义灿然可求诸家纷说抑亦少订
矣某也卤莽之学犹在面墙未洗心滓固知寡陋不足
以上探春秋微奥而低昂乎众说也窃自登籍之后曾
两乞身卧病林间耽玩坟集掇拾诸传参考见闻辄自
纪录今历有岁月漫成篇卷名之曰春秋伸义盖取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455-0527b.png
仲淹氏论述作而曰吾于道屡伸而已之义也极知谬
妄无所逃罪或缘管蠡一得之愚以俟后之君子冀能
味醇醪于糟粕中焉耳
  元城语录序(董后亨/)
元城先生当宋哲宗朝高节闳议能令权奸胆落间关
新恩瘴疠间频死弗死晚年居亳士大夫相谓曰过南都
不见刘待制如过泗水不谒文宣王殁才二岁而高宗
南渡宋遂不支然则去就存殁先生盖宋一代安危所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455-0527c.png
系非仅仅取直名去者也而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
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
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
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心薄力
距以为寂灭之教者以故不录然周公留相召公不悦
游定夫胡康侯皆大儒亦与秦丞相善正叔岂过周公
文忠岂不及秦丞相哉先生宁至不得从召公定夫康
侯后议从末减耶至谈禅一节则先生远窜岭南时意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1455-0527d.png
非绝欲鲜营不可故稍览西来语有慨于中以外薄世
缘内完真我夫用之忠君孝亲不用之离类灭伦用之
禔躬养性非用之立教贻训正语所谓正人用邪法邪
法亦归正者奈何目为异学而令不得与韩范文富关
濂伊洛琬琰千载耶嗟乎冤矣冤矣予待罪天雄天雄
即先生故里间召故老问先生坟墓已前化为乌有问
及子孙则不知何许问及祠宇则湫隘颓废仅遗像存
耳余因低徊久之最后乃得先生所谓尽言集数卷并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1455-0528a.png
语录三卷行录一卷者受而卒业尽言集本颇善语录
辑于马大年行录辑于崔子钟为解者所坏且多鲁鱼
之误余暇乃即其解正订其误稍掇遗事附其后而列
本传于首命外黄令刻之苏文忠尝上疏神宗朝乞校
勘陆宣公奏议当是时神宗求治太锐信任非人故文
忠缘此感悟神宗神宗不用卒为临川所误酿成靖康
之祸今之时世视宋未谂何似而先生师司马君实传
陈莹中学自不妄语入或于宣公无不及其于近日士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1455-0528b.png
风人才尤对症之药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未能
至心殊向往之吁予于先生盖向往深矣
  王氏易序(孙宜/)
孙子曰世有言王弼何晏祖尚老庄卒之亡身而祸其
国者予读王弼周易注叹曰善乎弼语简而义明思近
而解切要之达阴阳之故审变化之旨识乘应之文该
爻象之妙其所述大不诡于圣贤而绝无涉乎老庄晋
魏以下勿论已程氏传最称的源乃其善者于弼取资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1455-0528c.png
焉其稍异弼者特敷衍厥辞加详婉耳夫时有古今人
材因之材有古今著述因之是故两汉之去古曹魏之
去汉俱称未远风气近厚笺解疏注之士即其聪明性
识较之后代固自弗伦继汉而唐抑亦递相崇减理在
可知故宋儒之阐明道学釐定经术由今品焉诚已超
迈逖绝者然汉唐诸子若马郑王何元凯安国颖达之
流未必咸无所得是以裨宋之全也弼易尚己往余览
何晏之奏曰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慎其所习所习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1455-0528d.png
则其身正不令而行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
览必察正象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宏也此其言又岂庄
老虚寂放浪者伦欤夫弼晏论著若此在当时后世往
往以二氏目之至谓流祸关世教罪之为离经畔道者
盖魏晋之俗大率以风流酣畅相高跌宕不检而二子
行亦未免焉斯其故必归之耳然言行殊途君子于言
也罔以人废仲尼固已云矣谓弼晏著述类其行者岂
非厚诬哉或曰兹宋儒之说程朱所尝病者夫言而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1455-0529a.png
朱也亦不足当欤孙子曰六经者大道之载而天下之
公也天下之公器则当用众之公言释之故仲尼之删
定赞修也要皆宪往圣之遗而酌前哲之善未尝不出
于已而假以自异也其言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
于我老彭后儒训释悉罕达此掠美而私长取同而弃
异槩之不揆诸道而惟以其人其时谓无足尚废之兹
何也挟其胜也夫程子之解易也其于弼之言用之几
什五六矣至其教人观易辅嗣翼之介甫三子首焉而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1455-0529b.png
朱子者述其说为训非有见于此哉或曰弼言简切明
近善矣质诸圣人之意未必审若是也嗟夫仲尼之门
游从者三千焉深于其道七十二人夫七十二人者朝
觌而夕觐面命而口传者也今考其得所师之精蕴而
言动悉不戾于厥真者几人哉仲尼尝曰回也其庶乎
后儒且谓颜子未至圣人犹是心粗夫朝觌而夕觐面
命而口示也其所得卒若此末世诸儒之生去圣人千
百载乃欲以流传之往言臆测之独见而望其悉得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1455-0529c.png
贤之秘有是乎故解释笺疏之法要之在模仿正道而
恊于大义者也夫诚能模仿正道而协于大义则虽往
意前致不必咸中而亦思过半焉诡凑曲合字轨而句泥
之斯其术不足明圣苟以增纷乱之失长穿凿之风己
尔奚益乎奚益乎故弼之注成已如所议矣乃程之解
也即曰深明易道视仲尼之的旨本趣亦岂敢谓其尽
若所述乎执此盖可以论弼云易凡六卷予往读而善
之因手录上下二经他日将刻以传焉而题曰王氏易
卷二百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1455-0529d.png
  三礼考注序(孙宜/)
昔周公制礼作乐用昭王治纪载条述于是有书今之
周礼是也六经之遭秦火斯亦与焉煨烬既馀散逸漫
漶莫可寻理汉河间献王得之乃阙冬官一篇千金弗
购刘歆氏校中秘以考工记补冬官之阙及元而临川
吴澄谓冬官特淆错司徒中他四官中未尝亡也牵合
附会出而足之自大司空小司空至司稼五十三官皆
司徒官也自职方氏至六官皆夏官也自司氏至薙氏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1455-0530a.png
五官皆秋官也又谓地官之文多在春官故今所定自
大司乐至典庸器十九官皆春官也自训方氏至诸子
四官皆夏官也而所存司徒本官惟州长至舞师十一
官云而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之职既以归冬官
矣于是自以意见补之曰掌建邦之教典继以施十有
二教以保息六养万民以本俗六安万民正月之吉布
政以乡民八纠万民岁终致事不可入司空者即仍厥
旧焉又天官以下四官亦率殽杂弗伦于是以春官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1455-0530b.png
内史外史至视祲十三官以地官之司禄一官以夏官
之司勋司士二官归天官以天官之司裘内司服至女
祝十一官以夏官之节服氏至小子六官以秋官之大
行人至朝大夫八官以地官之封人至𩟄人六官归春官
以秋官之衔枚氏至貉𨽻七官归夏官以地官之胥师
至胥四官归秋官于是周礼称成书云孙子曰六经者
圣人之书也其条理伦脊必有妙致遭秦燔燬侥倖仅
存然亦什一云尔全书既亡凑合掇辑之馀厥伦紊矣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1455-0530c.png
苟非有圣人者作则曷能是正而诠定之以复其故乎
而学士大夫浅窥偏据妄意改定即陧杌自擅谓得的
原此岂非厚诬哉此岂非厚诬哉昔孔子之定六经也
可者存之不可者去之务合于道已尔不必其皆存也
不必其迁移窜易而后定也今之学者于六经固非敢
以去取若圣人然其可从者从之不可从者仍之斯亦
用以用世也矣必曰如是如是而可则安知圣人未乱
之全书果即所定否也夫其深舛至讹固已勿论一有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1455-0530d.png
不合罪则奚辞故圣人之学守经以达变而已后世儒
者不求诸圣人之变而惟已焉师泥滞执拗斯所以胶
固一隅而莫通者也且澄意以谓冬官之文杂五官故
取五官之类者补之谓五官文互杂也各取其类补之
此诚巳辨矣然稽之于理言无定衡惟人所主义靡恒
适视我所偏是故六经之言尚己后儒苟欲穿凿附会
强断已意则周礼之书即一官一职孰不可以迁移窜
易彼此相通者也而奚独澄今所云然也夫天官冢宰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1455-0531a.png
之职内及宫壸膳羡谓有深意此固臆说虚辞无可稽
证何则闺房掖闼之祸奢靡服食之淫苟一鱼烂痈溃
未闻宰相能制之者周公圣人也其见独不斯及耶而
为之制乎故曰臆者此也不然则安知他官之形似交
错若澄今所改易谓某官类某某当以某属者非圣人
制冢宰掌钱榖涉宫阃意乎澄乃于其臆说则信服而
不能少议而他未尝有辞者删定紊乱惟厥己见此曷
故欤而况复有所难解者六经既遭秦火己书则伏生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1455-0531b.png
之口授孔氏之壁藏诗则毛公之小序大抵非厥本初
至若仪礼十七篇礼记四十九篇皆汉儒揣摩量度文
以已意假以仲尼为之先生之制盖略有见于是云要
亦不可伦次矣澄取戴记补仪礼取曲礼为之解破碎
决裂曰礼之全经尽在于是孰据乎昔杜祐之为通典
也凡祭祀郊社亦私采摭诸礼言编排秩叙以为之准
不知孔子之圣犹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其用礼惟从周恶生今而反古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1455-0531c.png
者矧夫末儒浅学取燔炽灰靡之馀文师心任见欲以
律往古而例当今不亦难哉不亦难哉或曰周礼圣人
治天下之遗法也后世制治者师焉是故苟有为是正
刋定若澄者流犹足备一王之制借以诏天下而俟来
圣不然即欲师仿行之亦莫寻厥绪矣夫澄岂得巳者
哉而予以为任法之善不如任人今后世有兴治者即
周礼殽杂弗究彼犹能推其意因其时别其类行之成
一家治否则以周公之制文武盛治之馀成康而下不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1455-0531d.png
三四传而已废矣澄独能以一已之臆合而系后人之
观听哉是故圣人之学神而通俗儒之学拘而滞惟通
也故殽可也惟拘也故必变有所不变则窒矣故必就
有所不就则泥矣是书周礼凡十七卷予尚欲取其可
以迁移谓不独如澄所易者别出之而未遑也若其训
释简而明致而不凿要不可以尽废云
  三礼纂注序(宋仪望/)
予早岁从父师问三礼同异因臆尝所辨说周礼一书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1455-0532a.png
自汉惠除挟书乃有献周官五篇其后向子歆得之遂
以考工记补冬官而不考载官名自歆后贾郑诸人争
相校雠用力愈勤而大义愈晦宋程朱大儒虽尝亟称
然未有折衷迨元临川俞氏以周礼冬官杂在五官遂
黜考工记更补之王吴丘三氏复增订焉余窃谓考工
记特记语耳诸君子莫究所属并其名缺之然则轮舆
桃冶弓车庐梓诸人果官名耶自高堂生治仪礼而诵
习者五家而戴氏又传礼记四十八篇其义多孔门诸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1455-0532b.png
人相与发明元晦幼清欲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以今
考之周公法天制礼如郊祀宗庙朝聘会同礼莫大焉
皆亡逸不可考仪礼止士庶人而王制月令明堂等篇
又杂出传记中其义舛缺弗伦后之儒者掇拾于煨烬
互为剖析而圣人微辞奥义郁而弗章闇而弗畅盖三
礼之晦久矣予后以御史在告吴人王应电避难南游
因挟所注周礼以从尝往来恩江辄相摭难上察天文
下考地舆中定官制谓周官止五篇后儒攒补非是乃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1455-0532c.png
按天文作冬官演义其用力既勤而持论甚高士大夫
争敬信之予谓诸经当汉时始出诗残书缺礼坏乐崩
非孔子删定本旨歆去汉惠又百馀年冬官亡失如山
川原师虞衡等职杂在别官明矣王子颔之予因作读
周礼说其略曰昔在文武创造方定礼乐未遑周公以
叔父位冢宰辅幼主朝群臣爰稽唐虞监于夏商乘时
竭忠更定法制故六官周礼作焉盖尝论之王者父天
母地代工宏化责在三公故首立天官冢宰居之有生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1455-0532d.png
林立教养是赖故次立地官司徒掌之四时更运天地
以成故宗伯掌春司马掌夏司寇掌秋司空掌冬六官
既立百度乃贞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于是大备此明
周官典礼非相为二也考之王制冢宰统百官制财用
故自王朝王宫王内事罔巨细职兼崇卑厥惟统握而
六卿三百六十属皆受成焉王者不私盖藏故外府内
府王府非禀于冢宰莫敢出入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故内宰主内宫正主外凡厥细琐皆得总辖焉其为虑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1455-0533a.png
远为义深冢宰之职于斯为大地者配天者也司徒掌
邦教定民数兴贤能宏敷式和厥功并焉斯地官之义
也宗伯以下各率其属宣郁导和以赞助元气虽佐理
各殊而体统流贯故观于六官六职然后知周公之圣
与周之所以王后人捃摭疑似不悉圣人精微之义辄
以已意妄加评驳是所谓遗神髓而弹皮毛也时王子
见之愿为更端未几还吴遂殁去岁冬予行部宣州会
东平守贡君安国出厥考翰林汝成甫纂注三礼示之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1455-0533b.png
仪望䌷览连日至忘寝食然后知贡君于古人微言奥
义多所发明而折衷更定决自胸臆如云以天官之卿
考五官之卿以六官之卿考六官之属事以类从官以
职别斯其义虽周公复起不能易也至于考仪礼补传
义正礼记而又更定王制诸篇以备二礼遗逸斯又其
独断也自歆向父子以还考三礼者众矣有能总挈众
论更立体要如有用我执此以往如太史公所述岂可
少哉宣守东莞陈俊雅志好古愿亟刋布之东平君乃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1455-0533c.png
走数百里索予为序嗟乎古之圣人上下一体君臣同
心其弥纶赞助如心腹手足共相营救故六官分职百
揆时叙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呜呼斯成周之盛也非
周公其孰能成之或谓贡王二子于周礼奚若予谓二
君皆能以吾之心究圣人之心者也惜也一二同异予
欲与论正者已不可复得矣虽然予又安得以是病二
君哉
  读伯夷传(徐应雷/)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1455-0533d.png
太史公列传首伯夷其所称青云之士何人也今骤读
史记者将谓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
称欤夫古之遁世者若焦先羸孙登默仲长子光瘖岂
不甚矣哉皆无家属绝人事并不废身前后名则岂有
抱奇岩穴而名湮灭者耶又将谓砥行立名者非附青
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夫砥行立名者青云之士也
其附青云之士者非青云之士也又何砥行立名之有
已矣哉盖吾未见青云之士也世人不察猥以仕宦富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1455-0534a.png
贵者当之杨用修曰青云之士谓圣贤立言传世者孔
子是也附青云伯夷颜渊是也后世谓登仕路为登青
云谬矣杨用修之言辨矣且以杨用修之言辨之不若
即以太史公言辨之也太史公固曰富贵而名湮灭不
可胜数何为砥行立名者翻附之以施于后世乎且又
不若即以颜子辨之也夫季氏鲁上卿富于周公颜子
当附李氏而益显东家丘焉足为轻重乎且又不若即
以伯夷辨之也夫齐景公有马千驷附之者且当不朽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1455-0534b.png
而何以民无得而称焉翻不若伯夷叔齐之饿哉此固
不足辨而世人开口辄以仕路为青云以仕宦富贵者
为青云之士乃至临文亦然是故余聊复辨之虽然太
史非沾沾以孔子为青云之士而伯夷颜渊附青云之
士也太史公不云乎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
后至于今五百岁余小子何敢让焉故曰圣人作而万
物睹正义曰孔子没后五百岁而已当之故作史记使
万物见睹之也得之矣彼直自任青云之士诸名在列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1455-0534c.png
传者皆附青云之士也故借孔子以自见斯其为太史公
哉虽然太史公没谁为青云之士太史公之后若李元
礼孔文举有位者也郭林宗无位者也其齿颊臧否并
俨然操华衮斧钺之权可谓青云之士哉虽然匹夫有
志必不肯附之以成名是故当自树立耳必欲附所谓
青云之士者必不能砥行立名者也是故汜毓清静自
守不畜门人彼知附青云者之非青云之士也而所谓
青云之士者必非齿颊臧否之谓也夫李元礼孔文举
卷二百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1455-0534d.png
郭林宗岂能以齿颊臧否操华衮斧钺之权三君子皆
扶树名教而青云之士也吾以为三君子又不若孙登
之默视一世而独与嵇康言然三年而始一言仲长子
光之瘖而独与王无功对酌酒欢甚其为华衮斧钺最
严其为青云之士尚奚疑今不能默且瘖又不敢齿颊
臧否而又不能撰史记则如之何夫立言不如无言而
又不能竟无言无多言耳矣
 明文海卷二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