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六 第 1a 页 WYG1455-03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二百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序七
   著述
  山西碑刻目略序(李濂/)
夫山西尧舜禹之故都也秦汉以来碑刻繁于天下乃
嘉靖癸未秋余赴官晋阳窃自念曰兹行也必得纵观
古金石之文如图志之所载者比入绛州而绛帖及东
卷二百十六 第 1b 页 WYG1455-0399b.png
库本亡矣至介休谒郭有道之墓而蔡邕之𨽻碑亡矣
渡荥河访后土之祠而汉武之秋风辞碣亡矣上党泐
冯勍之碑榆次失荀藐之刻顾所存者皆宋金元近代
之物可观览者绝少而汉魏两晋诸名刻无一存者然
则坚珉玄石果足恃耶昔欧阳永叔集古之遗刻谓物
之终敝虽金石不能自久其感慨咨嗟之意溢于言表
君子当知所以自立者矣余按部所见悉辑录其目以
备考订仍各疏其槩于本刻之下而题之曰山西碑刻
卷二百十六 第 2a 页 WYG1455-0400a.png
目略贻我同志聊资博识云尔呜呼好古君子岂无先
得我心之同然者乎嘉靖乙酉冬十一月朔日浚义李
濂川父书于雁门行台
  河南碑刻目略序(李濂/)
余少读欧阳公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洪适𨽻释郑樵
金石略窃爱其纪载三代秦汉以来金石遗文甚夥濂
虽间见一二恨不获遍阅其真迹而为之一快云或难
之曰古人之文方册具载之矣何必睹其真迹而后快
卷二百十六 第 2b 页 WYG1455-0400b.png
于心乎曰渔仲盖尝言之矣方册者古人之言辞款识
者古人之面貌以后学企慕古人之心使得亲见其面
而闻其言何患不与之俱化耶洙泗三千皆为贤哲而
后世罕闻焉由弗得亲见圣人之仪型尔金石质坚可
垂永久以兹稽古庶不失真是故观晋人之笔法可想
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之字画可坐得唐人之典则博
雅好古之士舍是其何以哉抑古人之真迹传世有久
与不久者视石之坚脆而已矣今天下之石惟齐鲁为
卷二百十六 第 3a 页 WYG1455-0400c.png
最坚故秦汉以来碑刻仅存于世者莫盛于山东如泰
山孔林济宁州之所存者可考也其次莫若河南而河
南古碑之最善者莫如酸枣荡阴受禅尊号诸碑耳濂
闻见隘狭未能尽见天下古刻以偿夙愿繄古里河南
实古中原之地其间丰碑巨碣残章断画幸存于风雨
剥蚀之馀樵牧毁伤之后者尚有之矣盖尝访造其下
摹拓而归墨本瑰奇照映几席每一展玩心志豁然始
信渔仲所谓见古人面貌之说良不我诬也复念深山
卷二百十六 第 3b 页 WYG1455-0400d.png
穷谷之中土壤埋没荆棘隐翳未见于世者不敢谓无
也然则余之斯录讵能尽河南境内之所有而无遗乎
姑㨿所见裒辑成编且各缀以数语效颦欧赵萃玉河
嵩聊以为一方碑刻目略俟后有所得则续录于左焉
是为序
  夏周正辨疑会通序(李濂/)
濂闻之师曰春秋昭明如日月简易如天地垂训命辞
直书无隐顾世之学者每求之于深奥而圣人笔削之
卷二百十六 第 4a 页 WYG1455-0401a.png
旨荒矣按春秋隐公元年首书曰春王正月左传曰王
周正月谓建子之月也伊川程子乃为之说曰周正月
非春也假天时以立义耳夫以程子之贤岂懵于此盖
泥于论语行夏之时之一言今夫论语者圣人论道之
书也春秋者鲁国纪事之史也其为书固不同而可以
例观耶胡文定作春秋传乃曰以夏时冠周月龟山之
在当时已不能无疑答书辨驳冀其改正而文定卒未
之从此所以启后儒纷纷之议也自是而后众论蜂起
卷二百十六 第 4b 页 WYG1455-0401b.png
或以为改月不改时或以为时月皆不改或以为时月
皆改甲可乙否各持坚白不相下于是春王正月之旨
遂为千古不决之疑矣呜呼生今之世而反古之道仲
尼以为灾及其身矧春秋之作将以诛僭乱尊周室正
一王之大法乃首改周之正朔其何以服乱臣贼子之
心而使之悚然以惧耶斯理甚明无可疑者今不复深
思熟讲以穷至当之归而固执意见之偏辄欲尽废众
说曷若姑守阙疑之训虚心研究以徐求其得失之为
卷二百十六 第 5a 页 WYG1455-0401c.png
善乎属者嘉靖丁酉北畿乡试主司尝以此为策问而
力主叶时戴良周洪谟之说刋刻程文贻讥当世逾三
科丙午南畿乡试主司鉴北畿之误复以此为策问大
意谓孔子周人也尝曰吾从周苟无其位而改周之正朔
其何以训天下哉试录一出海内有识之士咸是之孰
谓人心无真见天下无公论哉濂屏处山林日长无事
凡六经疑义窃尝究心而于春王正月之旨尤数数焉
乃参考群言就正有道反覆思绎久之有得爰辑旧闻釐
卷二百十六 第 5b 页 WYG1455-0401d.png
为四卷题之曰夏周正辨疑会通其前二卷所载虽于
经旨有乖聊复存之欲使学者先览庸知其误后二卷
所载庶几弗悖经旨谨备录之以为读春秋者之指南
所谓昭明如日月简易如天地者始晓然于天下而莫
之能惑亦古今之大快事也区区自惟寡陋夫何所知
讵敢仰测圣笔之万一博稽众论漫尔折衷如曰不然
请俟来哲
  汴京遗迹志序(李濂/)
卷二百十六 第 6a 页 WYG1455-0402a.png
余未第时读书吹台尝辑宋艺祖而下九帝起庚申至
丁未凡一百六十有七年之事为汴宋春秋垂完而辍
既叨甲科遂服官政固无暇及此丙戌免归始得肆力
纂述乃于箧笥中检寻故稿散逸罔存于是追忆旧闻
著汴京遗迹志二十馀卷冠之序曰粤惟秦汉以来天
子建都之地曰关中曰洛阳曰建业曰汴梁曰临安其
间遗迹往事非藉图籍以传则迹与代湮事随人灭陵
谷变易城阙丘墟虽都人遗老有不能道其遗址之所
卷二百十六 第 6b 页 WYG1455-0402b.png
在者矣然则图籍之在寰宇岂可少哉今关中有三辅
黄图吕伋公长安图记程文简公雍录葛稚川关中记
洛阳有杨佺期洛阳图韦述西京记李格非洛阳名园
记王正伦洛阳类事建业有史正志建康志朱舜庸建
康续志陈鲁南金陵图考临安有武林旧事周淙临安
志李心传朝野杂记皆行于世学士大夫一展阅间故
都遗迹宛聚目前不必履壤观风讯宫问沼蹑荒台瞩
废殿而感时怀古之情自不容己于卧游之顷矣独吾
卷二百十六 第 7a 页 WYG1455-0402c.png
汴自五代以迄于宋久为帝都而纪载之书无闻焉幸
微有孟元老梦华录一帙芜秽猥琐无足观者余丱角
时闻先生长者咸称宋敏求东京记王权夷门记颇为
明悉而未之见间尝遍叩城中藏书之家暨海内博雅
之士皆亡有也丙午之夏余避暑于南坰别墅幽居寡
营神虑澹爽乃稍亲笔研创辑汴京遗迹志成所愧闻
见褊陋蒐罗疏略檃括靡周诠次无法讵敢曰与吕汲
公程文简诸君子之编并行于世哉聊亦摭故实备考
卷二百十六 第 7b 页 WYG1455-0402d.png
索舒慨惋资谭噱补乡国之阙文消山林之长日而已
乃若区区删订取舍之意备见凡例所谓一代兴衰治
乱之故亦略寓于其中读是编者当自得之
  事类赋序(李濂/)
宋博士渤海吴淑著事类赋百篇奉诏而为之注蒐罗
百家贯穿古今可谓博洽也已余览是书未尝不嘉其
考覈之精叙述之美而三叹其用心之劳也虽然余窃
有论焉载述日多世鲜自得之学以得之之易也七十
卷二百十六 第 8a 页 WYG1455-0403a.png
子之徒目不见载籍而斐然成章以得之之难也古之
人有老而后见完本论语聘上国而始见诗之风雅颂
适鲁而始见易象春秋其得之之难如此故其潜心覃
思强探力索一旦豁然贯通则为自得之学矣近代雕
印实繁汗牛充栋故学者彻悟寡而剽窃多训愈明而
功愈懈如道德性命之说则有陈北溪字义程若庸字
训而真西山读书记为尤精如车冕器服之辨则有朱
晦庵仪礼经传通解杨复三礼图而陈祥道礼书为尤
卷二百十六 第 8b 页 WYG1455-0403b.png
备如草木鸟兽虫鱼之类则有司马公名苑陆农师埤
雅而罗鄂州尔雅翼为尤悉是故古之人有终身不能
通者今开卷了然而可晓然无体验精察之功其于此
心之自得何如也吴氏此书聚博为约最便近学且檃
括成赋谐以音韵诚类书之优者也展而阅之亦穷理
格物之一助惜乎赋体皆徘匪古之轨盖遵当时取士
之制云尔开封守南宫白侯刻寘郡斋请余序之余僭
书所见于卷端如此甲午冬十一月朔嵩渚李濂书
卷二百十六 第 9a 页 WYG1455-0403c.png
  救荒本草序(李濂/)
淮南子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本
草兴焉陶隐居徐之才陈藏器日华子唐慎微之徒代
有演述皆为疗病也嗣后孟诜有食疗本草陈士良有
食性本草皆因饮馔以调摄人非为救荒也救荒本草
二卷乃永乐间周藩集录而刻之者今亡其板濂家食
时访求善本自汴携来晋台按察使石冈蔡公见而嘉
之以告于巡抚都御史蒙斋毕公公曰是有裨荒政者
卷二百十六 第 9b 页 WYG1455-0403d.png
乃下令刋布属濂序之按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
万民五曰舍禁夫舍禁者谓舍其虞泽之厉禁纵民采
取以济饥也若沿江濒湖诸郡邑皆有鱼虾螺蚬菱芡
茭藻之饶饥者犹有赖焉齐梁秦晋之墟平原坦野弥
望千里一遇大侵而鹄形鸠面之殍枕藉道路吁可悲
已后汉永兴二年诏令郡国种芜菁以助食然五方之
风气异宜而物产之形质异状名汇既繁真赝难别使
不图列而详说之鲜有不以虺床当蘼芜荠苨乱人参
卷二百十六 第 10a 页 WYG1455-0404a.png
者其弊至于杀人此救荒本草之所以作也是书有图
说图以肖其形说以著其用首言产生之壤同异之名
次言寒热之性甘苦之味终言淘浸烹煮蒸晒调和之
法草木野菜凡四百一十四种见旧本草者一百三十
八种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云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
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
功于生民大矣昔李文靖为相每奏对常以四方水旱
为言范文正为江淮宣抚使见民以野草煮食即奏而
卷二百十六 第 10b 页 WYG1455-0404b.png
献之毕蔡二公刋布之盛心其类是也夫
  六朝诗序(沈恺/)
叙曰诗以微言风谕缘之性情三百篇尚矣风逸而不
荡雅丽而有则颂简而统要义例不同体裁自别汉之
苏李因心师古独超玄乘故其为诗辞质而腴兴近而
远虽慷慨激烈犹有三百篇之遗魏则直举胸臆閒旷
清适虽存之隐冥而风神犹振晋缘情述景机秘大露
且缛靡未刋而格致渐衰下逮六朝去古寖远风流日
卷二百十六 第 11a 页 WYG1455-0404c.png
下倡为声律靡靡然同风盖偶丽排巧之习胜而温柔
和厚之体微矣大雅君子若在所弃而犹取焉者何夫
作非神解诗以感兴攻尚各殊好赏互异亦其势也故
骚者古之变选者骚之变律乂选之变其习愈胜其变
愈奇今夫论诗者往往祖尚唐人片辞只句流布海内
争起濯磨屏弃前好至白首吟哦务追并轨其容声音
响稍落凡调不类唐语辄为废诗弃去弗录嗟乎唐固
足尚矣然缘裔穷宗要有所自溯流达支岂无本源故
卷二百十六 第 11b 页 WYG1455-0404d.png
唐律者后人之轨范也而六朝者尤唐之所自出也直
以六朝用文以掩质故始茁而未全唐人由质以成文
故体备而并美唐太宗虽以英发盖世一时赓倡穷靡
极丽要之不出隋陈之习而凡其猎秘搜奇洋洋可听
者齐梁人又皆先为之矣衍而极于少陵太白风格体
裁曲尽其变而诗至是彬彬然盛矣毋亦六朝者乃武
德之先驱开元天宝之滥觞乎楚人有欲知海者不即
指海示之曰黄河砥柱此海之源也溢而云梦荡而震
卷二百十六 第 12a 页 WYG1455-0405a.png
泽虽其洪涛巨流变怪百出则固黄河砥柱之支也知
唐诗之为盛不知唐之所自出殆泛云梦震泽而忘其
为黄河砥柱者矣恶乎可哉长谷徐子素善诗悟汉精
秘契魏本宗而犹属意斯集者夫岂漫有所及也将以
备天下之大观因以章唐律固有所祖云
  书国风郑卫篇后(薛应旂/)
季子观周乐为之歌卫郑皆曰美哉且谓康叔武公之
德如是郑虽讥其细亦不及于淫也及春秋列国大夫
卷二百十六 第 12b 页 WYG1455-0405b.png
会盟多赋郑卫诗以见志使皆淫词岂肯引以自况夫
子虽谓郑声淫亦未必淫奔之淫说者㨿此遂以风雨
鸡鸣丘中有麻木瓜采葛扶苏子衿之类悉改序说恐
非夫子删述本指序说固未必尽是然汉时去春秋尚
近经师传授犹有影响至宋则愈远矣此皆未敢尽信
者也虽然诗亦稽实待虚之作未必专指一人一事而
言必如孔孟说诗乃为得之如素以为绚忧心悄悄之
类今皆可见下此则韩婴外传虽未尽能以意逆志而
卷二百十六 第 13a 页 WYG1455-0405c.png
变动不居犹有古之遗焉吾思学者读经但当以尔雅
辨释字义屏去训诂虚心潜玩当有得矣
  皇明百家诗序(薛应旂/)
昔人谓文章关乎气运而声音与政相通岂不信然哉
乃若诗以言志固文章之英华而声音之橐籥也先王
陈之以观风诸侯贡之以献俗实以寓庆让黜陟之典
而扶世立教之义盖莫大焉使其末艺细故而无益于
理乱则古昔盛时之君相方设官立政体国经野之不
卷二百十六 第 13b 页 WYG1455-0405d.png
遑何乃为此不急之务耶周室东迁政教号令不及于
天下行人不采风乐官不达雅而各国卿大夫交邻聘
问犹以微言相感揖让之间必称诗以谕志盖以别贤
不肖而盛衰隆替亦将于是乎徵焉春秋之后聘问歌
咏不列于侯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闾巷之辞无复
上达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
风亦可以观风验俗而知厚薄延至晋魏六朝多缓弱
绮靡之词没风谕兴感之义唐人以诗取士作者辈出
卷二百十六 第 14a 页 WYG1455-0406a.png
风流习尚大雅日漓而艺林词客顾皆极口推尚模拟
诵法尝自以为不及盖七八百年于兹无有异议直谓
宋人无诗元以来虽学唐总不能得其肯綮此其言若
出一口而于身心性情世教民彝关系与否置弗论也
呜呼亦甚乎其惑且诞也久矣吾友是堂俞君谢宪长
家居杜门温绎旧所读书间乃尽索我明诸名人诗汇
次成编凡数百家家为删定缀以小序题曰皇明百家
诗以彰昭代人文之盛刻成属余序之余谓俞君平生
卷二百十六 第 14b 页 WYG1455-0406b.png
规为经略欲有为于时而弗克究其志以归掩目渊潜
于世若无涉凡所以维持世风警切时事者有不能以
但巳也其为是者盖自附于古人陈诗采风之义而岂
为骚人墨士立赤帜哉夫苟取其所编而遍观之则我
明自开国以至于今气随运复文与时迁而人品士类
污隆高下一讽咏之间可以知其大都矣秉陶钧以斡
旋元化一匡皇极者将不有徵于是耶余故历述诗之
为教以明俞君之所以集是编者匪直艺焉而已也
卷二百十六 第 15a 页 WYG1455-0406c.png
  六朝诗集序(薛应旂/)
今天下论诗者谓不关理论理者多病诗一及六朝不
遑究观而袭闻传听已槩拟其侈靡矣呜呼诗本性情
衰正污隆理无不在不有独见率同耳食未可与论诗
可与论理也乎哉故曰商赐始可与言诗也或谓六朝
诗恶得与三百篇比不知先民所询圣人所择狂夫采
薪咸为陈列故仲尼归卫而正季札聘鲁而观盖未尝
遗乎列国之风也齐梁间人士独非闾巷歌谣弃妻思
卷二百十六 第 15b 页 WYG1455-0406d.png
妇类耶昔王通氏圣之修者也其所续诗今不槩见然
观其称士衡之文以及灵运之傲休文之冶鲍照江淹
之急以怨吴筠孔圭之怪以怒谢庄王融之纤碎徐陵
庾信之夸诞孝绰兄弟之淫湘东诸王之繁谢眺之捷
江总之虚颜延之王俭任昉之约以则是其所续者大
都皆夫人之诗耳四名五志意义所系岂微乎哉然则
斯集也固不特汉魏之馀波初唐之滥觞也矧夫诸侯
不贡诗行人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而列代
卷二百十六 第 16a 页 WYG1455-0407a.png
之风泯焉久矣论世以徵化者于斯可勿之观耶
  苑洛先生志乐序(杨继盛/)
世之谈经学者必称六经然五经各有专业而乐则灭
绝无传论治法者必对举礼乐然议礼者于天然不易
之外犹深求立异可喜之说至于乐则废弃不讲全德
之微风俗之弊恒必由之良可悲夫然律吕与天地相
为终始方其隐而未彰也天既生哲人以作之则于其
既晦也天忍任其湮没已乎阐明之责盖必有所寄者
卷二百十六 第 16b 页 WYG1455-0407b.png
先生自做秀才时便抱古乐散亡之忧当其岁试藩司
闻诸督学虎谷王公云律吕之学今虽失传然作之者
既出于吾人则在人亦无不可知之理特未有好古者
究心焉耳先生于是惕然省悟退而博极群书凡涉于
乐者无不参考其好之之专虽发疽寻愈不知也既而
得其说矣于是有直解之作然作用之实未之悉也自
是苦心精思或脱悟于载籍之旧或神会于心得之精
或见是于群非之中若天有以启其衷者终而观其深
卷二百十六 第 17a 页 WYG1455-0407c.png
矣于是有志乐之作曰志云者先生自谦之辞也非徒
志而已也是故律生声钟生律马迁著之矣而律经声
纬之递变体十用九之明示则未之及也围九分积八
百一十分班固著之矣而管圆分方旋宫环转乘除规
圆之图则未之及也六十调八十四声蔡子著之矣而
起调则例及正变全半子倍之交用调均首末长短相
生之互见则未之及也六变八变九变之用周礼载之
矣而以黄钟祀天神以蕤宾祀地祗以太簇享人鬼一
卷二百十六 第 17b 页 WYG1455-0407d.png
造化之自然以黄钟一均之备布之于朝廷宫闱实古
今之绝唱则又有出乎周礼之外者也宏纲细目一节
万变信手拈来触处皆合乐之为道尽于是矣志云乎
哉其于先儒世儒之图论备录不遗者是固先生与善
之心然亦欲学者考见得失焉耳方其始刻之日九鹤
飞舞先生之庭者久之识者以为是书感通所至观仰
秣出听之说则鹤之来舞也固宜而其得乐之正也此
非其明验矣乎昔人谓黄帝制律吕与伏羲画卦大禹
卷二百十六 第 18a 页 WYG1455-0408a.png
叙畴同功然卦畴得程朱数子而始著律吕得先生是
书而始明则其功当不在数子下岂曰小补云乎呜呼
太和在成化宇宙间故先生所由生太和在弘治宇宙
间故是书所由始太和在嘉靖宇宙间故是书所由成
则其作诚不偶然也后之有志于乐者苟能讲求而举
行之则太和将在万世之宇宙而先生之功至是为益
大矣然不苦心以求之何以知是书之正不得其说而
精之乂何以知盛之言不为阿私也哉噫盛不敏虽学
卷二百十六 第 18b 页 WYG1455-0408b.png
之而未能也讲求之责深有望于同志君子云
  水利全书序(周祚/)
嘉靖甲午佥宪西蜀朱君子和按水利两浙顾昔失常
典民不可守俾各郡列利害总其纲纪成一家之言名
水利全书余读而序之绍兴海水北跨数百里害之大
者也古者立国居民疆理为上川泽为下四海之水常
弱中国之土浮焉是天地之统会经理之攸宜也故四
海祀常尊受璧沉祭出于川泽绍兴东海支流也东望
卷二百十六 第 19a 页 WYG1455-0408c.png
扶桑南瞻溟渤其所抵极埒焉民庐舍聚落肥淤之田
横亘属县亦数百里去海岸不百步堤防溃决湛溺立
见俟退排水泽而后居之民不堪矣大率堤防治否水
害之深系也其治之法与治河异河水行地中海水出
城外大禹治天下之水不及海也司马迁河渠一书止
于河患是无治之也往五六十岁海水从渔浦入阡陌
中经百里包白马诸山后入于海民虽为陂障膏腴决
裂矣前太守谋塞之鱼鳖之地桑麻相望其利百倍民
卷二百十六 第 19b 页 WYG1455-0408d.png
今食之无穷已也夫海水善下引而归之土中不几相
漂乎贾让治河之说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
口彼之所为儿口此则所为牛后矣治海而不塞日见
其难矣缮完堤防劳费无已虽圣人作用罔能越是图
书较明彰彰可睹也若夫陂塘江湖民逐水草转而衣
食之则在所简焉汉书云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
枕大江是会稽即今绍兴也余尝登禹陵之山而深有
慨焉神禹治水毕功于会稽夫难者先之易者后之圣
卷二百十六 第 20a 页 WYG1455-0409a.png
人行事本末之序也观其会百王朝万国曷尝他务哉
则会稽之水其略可知矣朱君不遗巨细俾皆书之其
知今昔之异宜不忘于隆盛也耶
  重刻文选序(田汝成/)
周衰先王仁义礼乐之教其实不布于治功而其华散
于文墨缙绅之流操觚引翰者各以有所得恢张绪馀
垂声艺苑盖起自嬴秦盛于汉魏袭于六朝靡漫极矣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
卷二百十六 第 20b 页 WYG1455-0409b.png
小者先进识者摭其实后进识者猎其华吾因是而知
先王教泽涵濡波及后世者至深远也梁太子萧统监
抚之馀招徕才彦玄览前载芟秽披珍存什一于千百
分门萃类为书三十卷题曰文选自唐以来文章者家
视为标准鸿儒硕学罔不取材可谓总七代之英灵流
万古之膏馥矣宋时学者不解文铨妄加参驳谓统拙
文陋识去取违宜若董仲舒之对制刘向之叙战国策
王羲之之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閒情则遗而不录相如
卷二百十六 第 21a 页 WYG1455-0409c.png
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叙玉树菁葱则槩收
之而不辨其谬以此谯统暴瑕掩瑜不原作述之旨统
不云乎若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者今之所撰抑
又略诸盖能文固先于立意而立意者未必专于为文
故议关国是事载史官虽董贾之言亦所不采若体属
词章思归藻翰即扬雄符命乂何择焉大抵选例崇葩
华而略简澹执规觚而齐体裁是以考辞按部璨若连
珠大篇短章咸归秾郁诗如渊明文如兰亭非不皎然
卷二百十六 第 21b 页 WYG1455-0409d.png
清逸也第使掇入集中揆之诸家览非一色矣若夫閒
情一赋明为白璧微瑕盖处士兴寄冲寂不当学步艳
词劝百讽一自舛平生若以渊明之故槩奖为佳是宝
夏氏之璜而忘其考也上林甘泉宗工杰构乃直以片
谬致捐是憎蚁鼻之缺而弃纯钩也况统集众见以取
裁可否于甲乙者必且审矣而一以谯统不亦固哉迩
来更有文选增定广文选诸篇自附于统弥缝其阙而
匡救其谬殆为末学肤受不知而作较之宋儒抑又甚
卷二百十六 第 22a 页 WYG1455-0410a.png
焉故愚尝谓文选一书譬之园林也怪石蟠松奇花异
卉以延赏适而已楩楠豫章非所植也乂譬则散乐焉
吴趋楚舞擪管弹丝以娱眺听而已而一唱三叹以雅
以南非所陈也述作之旨机轴存焉执是而求群疑可
释矣唐时李善始为笺释吕延祚病其未备乃集吕延
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重加疏解后人并善注
而传之名曰六臣注凡六十卷盖皆奏进于玄宗者故
称臣焉钱塘洪君子美得宋刋本重锓梓校雠精致逾
卷二百十六 第 22b 页 WYG1455-0410b.png
于他刻且子美之文雅有足称者予为叙其首简而并
著所以解笑于统者以平章选例云
 先夫子曰田汝成字叔禾钱唐人广西参议所著炎
 徼纪闻人称其有司马之致然以文成之抚为处置
 失宜岂必如韩雍之斩刈如犬豕乃为得乎(私记叔/禾嘉靖)
 (丙戌进士西湖游/览志亦叔禾所著)
  西湖游览志序(田汝成/)
海上之士往往谈蓬莱三岛之胜恍惚渺茫莫可踪迹
卷二百十六 第 23a 页 WYG1455-0410c.png
岂若西湖重青浅碧抱丽城闉陆走水浮咸可涉览况
帝都之馀藻饰华富即海上之士所称珠宫贝阙琪树
琼花当不过此宜乎胜甲寰中声闻遐服也然海内名
山率皆有志而西湖独无讵非阙典曩岁五岳山人黄
勉之尝谓余曰西湖无志犹西子不写照霓裳不按谱也
子盍图之时予敬诺而五六年前宦游无暇迨乎宅忧
除服聊寓目焉风景不殊良朋就世言犹在耳负约已
长因念古人踰祥援琴将以舒其菀结闻篴作赋用以
卷二百十六 第 23b 页 WYG1455-0410d.png
感于幽冥予不敏窃比山水于笙歌拟呫哔以酬诺一
物二义爰契我心于是䌷集见闻再證履讨辑撰此书
叙列山川附以胜迹揭纲统目为卷者二十有四题曰
西湖游览志裁剪之遗兼收并蓄分门汇种为卷者二
十有六题曰西湖游览志馀客有病予此书多述游冶
之事歌舞之谈导欲宣奢非以长化也予则以为志者
史家之一体也史不实录则观者何稽焉故太华终南
守国者恃为金汤之固武夷雁荡栖真者隐为解化之
卷二百十六 第 24a 页 WYG1455-0411a.png
区岳麓鹅湖讲学者辟为都授之所西湖三者无一居
焉而欲讳游冶之事歌舞之谈假借雄观祗益浮伪尔
史家不为也客又病予此书名系西湖而傍及城市覈
实不符予则以为西湖者南北两山之秀液也南北两
山者西湖之护沙也滋灵酿淑条贯同之若非探本山
川因原别委则西湖之全体不章故旁及城市正以为
摹写西湖也学使文谷孔公尝览而嘉之曰殆郡史也
美刺并陈欲为锓传而以忧去侍御纪山曹公亦欲锓
卷二百十六 第 24b 页 WYG1455-0411b.png
传而复以忧去至是侍御剑泉鄢公按部两浙政肃风清
博雅崇文垂情艺苑布宪之暇访及此书览而嘉之谓
郡守严公曰是诚郡史可以传矣严公敬诺属贰守丘
公综理之而民部秋轩薛公水部洪宇王公咸榷税于
杭闻兹盛举亦捐赀焉未浃四旬勒梓已竟窃愧才绵
识昧笔削无方符篆詅痴虚上官之雅意楮宜覆瓿贻
大方之哂言若肯苴其阙略弼其讹谬裒为别集被我
宠光是大愿也
卷二百十六 第 25a 页 WYG1455-0411c.png
 
 
 
 
 
 
 
 
卷二百十六 第 25b 页 WYG1455-0411d.png
 
 
 
 
 
 
 
 明文海卷二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