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 第 1a 页 WYG1455-03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二百十    馀姚黄宗羲编
  序一
  小四书序(朱升/)
上章困敦愚赴紫阳书会与朋友商确为齐生定读书
次序首蛟峰蒙求凡将者急就之传也名物者小学之
先也次勿斋字训性理学问天人之道治教之原也次
陈先生历代蒙求使知古今朝代之略次黄成性之学
卷二百十 第 1b 页 WYG1455-0315b.png
提要使知传统事迹之详此四书者四字成言童幼所
便精熟融会宇宙在胸中矣然后循序乎六经之学归
趣乎孔孟之教究极乎濂洛之说休日则事笔札而考
苍雅馀力则记名数而诵诗文庶几入门适道有序有
条本末兼备终始相成者矣夫读书不可无注解然注
解与本文相离学者若不能以意相附则非徒无益而
适滋其惑故愚于诸经书往往与之旁注使学者但读
本文而览其旁注一过则了然无繁复之劳也今此小
卷二百十 第 2a 页 WYG1455-0316a.png
四书者语约而事意多故旁注不足则又表注于阑上
使教者有所据依而学者易于记忆此区区之至意也
既脱稿刻之斋会题曰小四书以别晦庵四书云
  刑统赋解序(朱升/)
魏文侯师李悝者法经六篇曰盗法曰贼法曰囚法曰
捕法曰杂法曰具法卫鞅受之以相秦改法为律汉相
萧何增户兴厩三篇为九章之律叔孙通益所不及为
十八篇武帝作见纵监临部主之法魏命陈群等增损
卷二百十 第 2b 页 WYG1455-0316b.png
汉制为十八篇晋命贾充等增损汉魏为二十篇南北
两朝沿革不一唐因隋制令房玄龄等斟酌损益为十
二篇高宗永徽中长孙无忌等复增疏义名例第一魏
因汉旧改其律为刑名第一晋贾充等于刑名中分为
法例律宋齐梁及后魏因之北齐并刑名法例为名例
后周复为刑名隋因北齐复为名例唐因之卫禁第二
秦汉及魏未有此名贾充等酌汉魏之律随事增损创
制此篇名宫禁律宋至北齐以关𦂳律附之更名禁卫
卷二百十 第 3a 页 WYG1455-0316c.png
隋开皇改为卫禁唐因之职制第三起自晋名违制律
隋开皇改为职制唐因之户婚第四汉承魏秦之后创
加户律北齐以婚事附之名婚户律隋以户在婚前改
为户婚唐因之厩库第五汉制九章创加厩事晋以牧
事合之名厩牧律隋开皇以库事附之更名厩库唐因
之擅兴第六汉制兴律魏以擅事附之名为擅兴贼盗
第七李悝法经有贼法盗法自秦汉至后魏皆名盗律
贼律北齐合为贼盗律隋唐因之斗讼第八自秦至晋
卷二百十 第 3b 页 WYG1455-0316d.png
未有此名后魏分前魏系讯律为斗律至北齐以讼事
附之名斗讼律后世因之诈伪第九魏分贼盗为之历
代因之杂律第十李悝法经有杂法后世祖袭为杂律
捕亡十一李悝法经有捕法后魏更名捕亡迄唐因之
断狱十二起自曹魏分李悝法经囚法而出此篇后世
因之以上唐律十二篇周世宗时诏详定之号大周刑
统二十二卷宋太祖朝窦仪等修定刑统为三十卷至
时律学博士傅林取其纲要撰刑统赋后世注解此赋
卷二百十 第 4a 页 WYG1455-0317a.png
虽多或赘或略未免疏谬今订定之至元后三年岁在
丁丑二月上浣新安朱升题
  墨庄率意录序(朱升/)
墨庄主人朱升平日事师交友读书听语下至里巷山
野樵渔妇女一言一事于人有补者莫不谨服而博取
之既又虞积之多时之久聪明退而忘之也遂笔录之
其为录也不起藁不择词不先经后史不外子内儒得
于尊者不敢攘其说闻于贱者不敢匿其名不务简古
卷二百十 第 4b 页 WYG1455-0317b.png
他日可以删不厌烦碎他日可以考故名其录曰率意
是录也下及庖馔工巧之琐末高人所不屑观上及道
德性命之绪馀俗士所不得与下于我者既不敢预此
上于我者又不屑此则是录也直以率吾意而已虽然
知我意者以为备遗忘不知者曰腐儒之陋也人之所
通摈也至治二年龙集壬戌三月望日序
  类选五言小诗序(朱升/)
玄黓摄提格夏暑异甚仆居山阁目益昏不得遍读素
卷二百十 第 5a 页 WYG1455-0317c.png
习乃取五言四句古诗迄于晚唐得三百馀首类推之
以授群童为类凡三十有八一曰直致诗以此为忌而
亦以此为难序情写景而无事乎排比纽捻盘摺组绘
之工所谓净洗脚面而斗好者也二曰情义伦纪者民
之彝也三曰工致诗老所独继响寡闻焉四曰清新则
亦不易得者也自是而下曰高远曰富丽曰艳冶曰凄
凉曰衰暮由所接不同曰旷远曰豪放曰俊逸曰清润
曰沉着则又系乎其人矣边塞也宫闺也客旅也发乎
卷二百十 第 5b 页 WYG1455-0317d.png
其情有非常者是以离别悲愁思乡感旧之作出焉至
于怀想寄赠则尽乎人慨叹消遣则尽乎已讽谏而不
讦颂美而不谀嘲戏而不谑皆所谓民之性而先王之
泽者此外有怀古咏史之吟景物风土之述时事之纪
与夫乐府之旧章风人之古体或有设为问答者或以
一句两句之佳而传者以至女流灵异之作亦附见焉
先儒谓人声之精者为言言之精者为文而又有曰文
之精者为诗夫自三百篇之后变而为词赋又变而为
卷二百十 第 6a 页 WYG1455-0318a.png
歌行长律流衍极矣则五言绝句者诗之尤精者乎才
多者敛束于此固汗血千里之折旋蚁封也始学者之
从事于此非江源之滥觞乎乡先生曹公教人下笔之
初以字少语直为事其言曰直说则意易见字少则病
不多仆编小诗以直致之体先之实本乎此夫泉之始
达直流而已其出渐远众流合焉矶而激风而波盛大
流行而千态万状非泉之固欲如是也始学者识之枫
林病叟朱升题于齐明阁
卷二百十 第 6b 页 WYG1455-0318b.png
  读货殖传(赵汸/)
货殖传当与平准书参看平准书是讥人臣横敛以佐
人主之欲货殖传是讥人主好货使四方皆变其旧俗
趋利书首言汉兴接秦之弊高祖重本抑末轻徭薄赋
故文景之世国家无事百姓给足府库充实人人自爱
而重犯法后面序武帝事节节与前相反至赞论始推
唐虞三代以来而举战国秦皇功利之祸为證则武帝
不能法祖宗之仁厚而蹈始皇之覆辙不待讥议而可
卷二百十 第 7a 页 WYG1455-0318c.png
见学者先读此赞而后读其书使先后相承则太史公
之意瞭然矣若货殖传乃书之注脚而未有察其意者
盖传中所谓当世贤人即书中所斥不轨逐利之民也
传中所序陶朱公白圭辈妙于治生即书中三人言利
事析秋毫之比也传言鄙人牧长穷乡寡妇礼抗万乘
名显天下宣曲任氏以田畜高而人主重之即书中言
卜式以家财助县官天子尊显之以风百姓意尤著矣
盖见始皇武帝皆以好大喜功国用不足而后眷眷于
卷二百十 第 7b 页 WYG1455-0318d.png
此等人也传中历举四方百货所出行贾所在甚详即
书中置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利贵卖贱买所以天子
无算之用皆出于此传中言千乘之侯尚犹患贫即书
中屡言税赋竭县官大空是也传中言廊庙岩穴军士
任侠攻剽女姬游间吏士等皆为财利所以深诮当世
好货之俗无贵贱也末言富者必以奇胜而乂历数奸
事恶业贱行辱处之能致富即书中所谓不益赋而天
下用饶亦此类矣循此传之意深陋为天下国家者不
卷二百十 第 8a 页 WYG1455-0319a.png
当下行商贾之事盖是当时亲睹言利之人误国害民
如封禅书中所谓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云者故言之深
切至此后人但谓子长陷于刑法无财可赎故发愤作
货殖传岂为知太史哉虽然迁之言亦激矣予独谓其
书明白谆复如是千百年来读者犹未能深悉其意况
夫六艺之古远渊奥而传注家自谓尽得经旨可乎
  题罗鄂州小集目录后(赵汸/)
右乡先达宋朝奉郎权发遣鄂州军州事罗公文五卷
卷二百十 第 8b 页 WYG1455-0319b.png
权通判鄂州军州事临江刘公清之所编次公与刘公
同官于鄂公既卒官刘公因以是编刻置郡斋于公平
生所著不能十一故题曰小集其藏于家者馀五十卷
不幸一再传而中绝遂俱亡矣惟新安志尔雅翼二书
吾郡尝刻诸梓此小集者郡人亦尝再刻之故家有其
书兵火后板本既弗存三书皆不易得矣汸避地还藏
书多散失求小集于友人又得乡先生陈公栎所传本
而正其疑谬顾二家本皆前缺篇目乃为录如上宋南
卷二百十 第 9a 页 WYG1455-0319c.png
渡后士大夫经术政理无愧东都惟文辞若与世俱降
者虽能言之士参立角出各名一家高文大册照耀先
后而庆历元祐之风轨邈不可追矣公之为学自三代
制作名物帝王经世之迹古今治忽之变下逮草木虫
鱼之隐赜博考精思靡不淹贯起欧阳王曾氏上接秦
汉求其合作而斟酌剂量之故其为文质厚中正而节
度谨严本人伦该物理关世教而未有无所为而为者
使天假之年恢廓光大见诸设施议论风旨自本朝而
卷二百十 第 9b 页 WYG1455-0319d.png
达天下则韩欧诸子所以弥纶昭代者赫然复见于当
时夫岂至于散落仅存如今所传而已然则刘公既深
哀之而朱子每见其文辄推让之比闻其即世而叹惜
之者其不以斯欤公早岁尝以荫授京官矣考满归即
请祠既第进士得县矣复请祠越五载乃起倅赣州既
满归又七年乃得郡其于进退取舍之际如此志之所
存何可量也而天固啬之则当世君子所以重为公惜
者岂惟以其文哉虽然公之于文则有道矣公尝论儒
卷二百十 第 10a 页 WYG1455-0320a.png
者之学去已之私以尽其所受之分以施于上下亲疏
之际前圣有作大经大法皆具今之学者亦求合于彼
而已其有不合者积思以通之汰去浮游散越之念而
日就亲切忽不自知其合矣呜呼昔之以文名家者盖
未及此也以公学于古人而反求诸已者类得其要如
此于文辞其有不合乎读公之文者试以此言思之公
讳愿字端良号存斋刘公字子澄后鄂州卒一百八十
一年甲午岁十一月日南至赵汸书
卷二百十 第 10b 页 WYG1455-0320b.png
  跋谢翱冬青树引后(赵汸/)
予为儿童时尝见文字一篇记嘉木扬喇勒智发宋陵将
建塔钱塘旧大内越中有义士夜募诸少年别求遗骸
尽易其所暴露者后虽取去与牛马骨杂瘗塔中意非
真龙所蜕矣其义士与作传人皆不著名氏自马相而
下题其后者十数公亦隐其名所叙述却甚详且言是
夕事几觉有踰垣折足者然予后游钱塘问于父老乃
无人能言其事或云是塔凡三经雷震最后乃焚其金
卷二百十 第 11a 页 WYG1455-0320c.png
裹浮图央之若瓠壶者使皆无名氏遗骼何以能动天
如此予无以应之张孟兼所注谢皋羽为唐珏玉潜作
冬青树引盖是暗记此事向所闻义士者岂即珏耶然
注中或言是玉修竹又何人也此大奇事非季布剧孟
之徒不能办数十年间岂无族人子孙能言其事者乎
孟兼更博访好事君子傥得其实宜详注谢诗以传傥
能一过越中访问南山陲求得植冬青故处封域而表
揭之且记其事于郡乘又一大奇事也毋徒曰疑以传
卷二百十 第 11b 页 WYG1455-0320d.png
疑而已
  跋东坡尺牍后(赵汸/)
宋礼部尚书赠太师东坡苏公忠义贯日月名声塞宇
宙盖千载一人也妙龄登高科思以文学经济如贾太
傅陆宣公中岁偃蹇不偶留心佛乘交友禅伯如白乐
天柳子厚晚节播迁岭海遂欲阴学长年超然遐举如
安期生梅子真此公平生学术三变见于手笔书疏者
具有本末也若夫文章妙天下特其馀事传周易尚书
卷二百十 第 12a 页 WYG1455-0321a.png
解论语亦博洽之及耳要非志气所存然公尝有曰胶
西多古君子使盖公直往来其间轼何足以见之与答
陆子厚书所论黄高人之意适同噫内圣外王之道不
明而豪杰之士不能忘情于方外者如此然则世人所
求于公者殆其秕糠土苴耳至正己丑秋过倪氏黟川
寓居敬书此于其所观东坡尺牍后
  书所编李文公集篇目后(赵汸/)
李文公集十有八卷凡四百篇江浙行省参政赵郡苏
卷二百十 第 12b 页 WYG1455-0321b.png
公所藏本某既从公传写复总其篇目于上始汸见欧
阳公论文每称韩李其读幽怀赋恨不得与之同时上
下其议论而老泉苏公亦谓李文其味黯然以深其光
油然以幽自是每欲求其集观之不可得所得者文苑
英华中数篇而已既又见豫章黄公谓皇祖实录文如
女有正色又子朱子论复性书虽病灭情之旨出于释
氏而亦善其有如此思虑益以不睹全集为憾至是乃
请于公而得之甚慰也公名翱字习之中进士第元和
卷二百十 第 13a 页 WYG1455-0321c.png
间为史馆脩撰疏言既以武功定海内当革弊事复高
祖太宗旧制用文德兴太平不然恐大功之后逸欲易
生因条上正本六事宪宗不能用后迁礼部郎中面折
宰相李逄吉过失移病去雅好推毂贤士韩文公尝书
与之云于贤者汲汲惟公与不材尔其复书以为韩公
虽好士惟有文章兼附已者无所爱惜或不能然则不
肯荐拔与已不同又尝以书责裴晋公居相位道不行
忍耻内愧不能引退其于师友及知已厚者骨鲠无讳
卷二百十 第 13b 页 WYG1455-0321d.png
忌如此则视逄吉辈何所惮而唐史乃言由不得显仕
怫郁无所发面斥逄吉既斥之又自惧而去其言牴牾
非事实甚明昔人谓韩公于学莫如文章于德莫如好
直而习之文行庶几似焉则以韩谥名而韩李并称可
无愧矣参政公将刻梓以广其传于学者故汸窃著其
为人大略且非排史氏之妄以明欧阳公为知言云
  八咏楼诗纪序(宋濂/)
八咏楼在婺之城上西南隅其建立也实昉于武康沈
卷二百十 第 14a 页 WYG1455-0322a.png
休文齐隆昌初休文以吏部郎出守是邦刑清讼简号
称无事既创楼名之曰玄畅复为诗八咏以写其山川
景物之情宋至道中冯伉来知州事以为永明之体实
本于休文而祖于徐庾心尤笃好之勒其辞于石置之
楼下且更玄畅为八咏期以传示于无穷于是荐绅之
家相继有作舂容乎长篇铿锵乎短韵粉版玄书光溢
于四壁矣好事者尝辑为一编锲诸文梓兵燹之馀漫
弗复存南峰杨尊师窃病之乃与其徒胡君玄范旁搜
卷二百十 第 14b 页 WYG1455-0322b.png
远采笔以成书上自休文下迄近代凡有所作粗及于
楼者靡有所遗濂颇读而疑之休文固知名之士其在
齐梁之间立朝大节不能无所憾夫不能无所憾则人
将弃之奈何其诗独传于今也岂解佩被褐果有慕君
恋阙之意欤抑高才博洽名亚董迁或可以惊世而骇
俗欤濂之愚皆不足以知之意者婺为礼义之邦士君
子世惇诗书心存忠信往往勇于自治而不暇责人稍
有寸善扬之惟恐不亟况休文尝为民上者欤古所谓
卷二百十 第 15a 页 WYG1455-0322c.png
居是邦不非其大夫者独吾婺之为然欤然而休文至
今近九百载来守婺者不知其几人泯泯而无闻者固
多矣三尺童子过斯楼之下者亦能指曰是休文之遗
迹也此无他诚以葩藻之辞好者既众故传之者久耳
浮文艳句有识者之所不道尚能烜著震耀之若此则
夫道明德立其言足以系世教之重轻者又将何如欤
学道之士益思有以自勖焉可也纪中赋凡若干首古
诗若干首绝句若干首分为三卷卷后各有其竹素有
卷二百十 第 15b 页 WYG1455-0322d.png
续得者辄补入焉南峰名道可字某南峰其号恂恂有
贤行望而知为好古之士今主领宝婺观事观与楼盖
联峙云
  水经序(王祎/)
水经汉桑钦所作艺文志缺弗录而隋经籍志有两水
经一本三卷郭璞注一本四十卷郦善长注善长道元
字也然皆不著撰人氏名旧唐志乃云郭璞作宋崇文
总目亦不言撰人为谁但云郦注四十卷亡其五至新
卷二百十 第 16a 页 WYG1455-0323a.png
唐志始谓桑钦作又言一云郭璞作盖疑之也按前汉
书儒林传古文尚书涂恽授河南桑钦君长晁氏读书
志谓钦成帝时人也今以其书考之济水过寿张即前
汉寿良县光武所更名又东北过临济即狄县安帝所
更名菏水过湖陆即湖陵县章帝所更名汾水过永安
即彘县顺帝所更名则其书非出成帝时若顺帝以后
人所为矣又其书言武侯垒又云魏兴安阳县注谓武
侯所居魏分汉中立魏兴郡又云江水东径永安宫南
卷二百十 第 16b 页 WYG1455-0323b.png
则昭烈托孤于武侯之地也又其言北县名多曹氏时
置南县名多孙氏时置是又若三国以后人所为也又
云改信都从长乐则晋太康五年也又河水北薄骨律
镇城注云赫连果城则后魏所置也此其书又若晋后
魏人所为也意者钦本成帝时人实为此书及郭郦二
氏为传注咸附益之而璞晋人道元后魏人也是故山
海经禹益所记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之名本草神
农所述也而有豫章朱厓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
卷二百十 第 17a 页 WYG1455-0323c.png
翊之称尔雅作于周公而云张仲孝友苍颉篇造于李
斯而云汉兼天下要皆后人所附益非复其本文然则
水经为钦作无疑盖久而经传相淆而钦之本文亡矣
本文虽亡可不谓为钦所作哉通典谓郭注多疏略迂
怪而已不传今郦注四十卷固完而旧本往往失于迁
就有错简金蔡正甫氏尝作补正三卷而亦不传今唯
郦注旧本犹行而已夫天地之间唯水为多故水者地
之脉络也大川相间小川相属而凡郡县州道瓜列棋
卷二百十 第 17b 页 WYG1455-0323d.png
布皆因水以别焉地理之书始于禹贡而禹贡之分九
州必主山川以定经界诚以山川之形绵亘无易州县
之设更革不常故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不能移也梁
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不能迁也此禹贡所以为万
世不易之书也后世史家主于州县以为书州县更革
其书亦遂以废而不传以彼之易于不传则水经之书
其果得而废之与大抵此书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有
七江河在焉而郦氏注引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其源
卷二百十 第 18a 页 WYG1455-0324a.png
委之吐纳沿路之所经缠络枝烦条贯类皆搜渠访渎
靡或漏遗总其槩而揽之天下可运于掌矣故自禹贡
以后此书最为近古而不可废岂亦所谓万世不易者
欤顾世之为地理学者莫不即迩而昧远就简而惮烦
而卒亦纷纭而无所据桑氏之学废不复讲久矣不亦
惑哉故予因为序论以致予意抑予之力岂能重其书
览者考其迹求其故而观其会通必有能识其要者
  风水问答序(胡翰/)
卷二百十 第 18b 页 WYG1455-0324b.png
乌伤朱君彦修故文懿先生之高第弟子也少读书从
先生游最久尝有志当世充赋有司不合退而学医犹
幸其濡沬及人也著书数万言曰格致论人多传之而
君之医遂名海右又以阴阳家多忌讳不知稽诸古也
复著书数千言曰风水问答书成示予双溪之上推其
用心可谓至矣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天
确然在上其文著矣地隤然在下其理微矣著者观之
微者察之知乎此者知乎幽明之故非圣人孰与焉而
卷二百十 第 19a 页 WYG1455-0324c.png
汉魏以来言地理者往往溺于形法之末则既失矣至
其为书若宅经葬经之属又多秘而亡逸不传则失之
愈远矣朱君力辩之以为人之生也合宗族以居为宫
室以处审曲面势得则吉不得则凶其理较然及其死
也祖宗之神上参于天举而葬者枯骨耳积岁之久骨
已朽矣安知祸福于人贵贱于人寿夭于人哉故葬不
择地而居必度室据往事以明方今出入诗书之间固
儒者之言也昔者先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土宜之法
卷二百十 第 19b 页 WYG1455-0324d.png
用之以相民宅土圭之法用之以求地中皆为都邑宫
室设也而冢人墓大夫之职公墓以昭穆邦墓以族葬
借欲择之其兆域禁令孰得而犯之以是知君之言为
得也惜其书不见于二百年之前绍兴山陵改卜之议
晦庵朱子以忠贾祸夫以一世豪杰之才千古圣贤之
学萃乎其人观于天下之义理多矣而笃惟蔡元定之
说是信者果何也哉吾邦自何文定公得朱子之学于
勉斋四传而为文懿君受业先生之门计其平日之所
卷二百十 第 20a 页 WYG1455-0325a.png
讨论亦尝有及于斯乎不然则是书成于先生未易箦
之日必能是正其说传信于人而顾使翰得而读之岂
知言哉且翰先人之葬今十年矣襄事之初匍匐将命
而不暇择尝惕然于先儒土厚水深之言于是得君之
书欣然如获拱璧昔里有余祯者以是术游江湖间邵
庵虞公深敬信之其著书曰地理十准虞公称其有得
于管辂王吉之传力诋曾杨之非而不悟指蒙非辂所
作则与翰同一惑也书之于篇朱君其幸终有以教之
卷二百十 第 20b 页 WYG1455-0325b.png
  古乐府诗类编序(王祎/)
太原郭茂倩裒次乐府诗一百卷余采其可传者更定
为集若干卷复论之曰周衰礼乐崩坏而乐为尤甚自
制氏为时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意则天
下之知者鲜矣况先王之声音度数不止其所谓铿锵
鼓舞其人固不能尽纪也以是言之岂不难哉若声诗
者古之乐章也雅郑得失存乎其辞辨其辞而意可见
非若声音度数之难知而国家之制作民俗之歌谣诗
卷二百十 第 21a 页 WYG1455-0325c.png
人之讽咏至于后世遂无复雅颂之音虽用之郊庙朝
廷被之乡人邦国者犹世俗之乐耳独何欤盖诗之为
用犹史也史言一代之事直而无隐诗系一代之政婉
而成章辞义不同由世而异中古之盛政善民安化成
俗美人情舒而不迫风气淳而不散其言庄以简和以
平用而不匮广而不宣直而有曲体顺成而和动是谓
德音及其衰也列国之言各殊俭者多啬强者多悍淫
乱者忘反忧深者思蹙其或好乐而无主因敝而思治
卷二百十 第 21b 页 WYG1455-0325d.png
亦随其俗之所尚政之所本人情风气之所感故古诗
之体有美有刺有正有变圣人并存而不废唯所以用
之郊庙朝廷非清庙我将之颂不得奏于升歌宗祀非
鹿鸣四牡大明文王之雅不得陈于会朝燕享内之为
闺门外之为乡党非关雎麟趾则鹊巢驺虞之风情深
而文明气盛而化神故可以感鬼神和上下美教化移
风俗今茂倩之所次有是哉以其所谓郊祀安世黄门
鼓吹铙歌横吹相和琴操杂曲考之汉辞质而近古其
卷二百十 第 22a 页 WYG1455-0326a.png
降也为魏魏辞温厚而益趋于文其降也为晋晋之东
其辞丽遂变而为南北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边声而隋
唐受之故唐初之辞婉丽详整其中宏伟精奇其末纤
巧而不振虽人竭其才家尚其学追琢襞积曾不能希
列国之风而况欲反于雅颂之正滋不易矣是以郊庙
祭祀则非有祖宗之美事盛德告成功之实会朝燕享
君臣之间则非有斋庄和悦之意以发先王之德尽群
下之情哇声俚曲若秦楚之讴巴渝之舞凉伊之按莫
卷二百十 第 22b 页 WYG1455-0326b.png
不杂出以为中国朝廷之用慆心盈耳不复知其为教
化风俗之蠹夫民不幸不见先王之礼乐考其声诗盖
有足言者然以唐虞之盛不能无憾吾于此见其风气
之淳人情之泰政治俗尚之美皆非古矣其治乱得失
是非邪正虽去之千数百载不待其言之著而今皆可
见者则诗之为用岂不犹史之事哉故合而论之以寓
吾去取之意将望于后之作者焉
  郁离子序(徐一夔/)
卷二百十 第 23a 页 WYG1455-0326c.png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
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
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
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
时其君不以天下系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
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
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
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
卷二百十 第 23b 页 WYG1455-0326d.png
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
作也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
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
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
正已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
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
之迹大槩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
疑辩博奇瑰工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
卷二百十 第 24a 页 WYG1455-0327a.png
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
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
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
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
者哉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
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
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
丹书铁篆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维楚
卷二百十 第 24b 页 WYG1455-0327b.png
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
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
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
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
言哉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邸出是书以
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
仲璟惧其散佚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
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第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
卷二百十 第 25a 页 WYG1455-0327c.png
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括苍人若其言行之详
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六书本义序(徐一夔/)
古者六书之法皆掌于官成周保氏之职以六书教国
子而书之设以同文为盛故又有外史掌达书名行人
掌论书名汉循其法太史试学童讽书九千字者得为
史吏民上书字有不正者则纠率之其掌于官可知已
夫书非曲艺也大而二帝三王周公孔子之道次而古
卷二百十 第 25b 页 WYG1455-0327d.png
今成败得失之迹九流百氏杂家之说又次而官牍家
乘钱谷狱讼米盐碎务之记注莫不有赖于书盖不容
于一日废者也而所书之法六曰象形曰指事曰谐声
曰会意曰假借曰转注其为法也有子母相生之类形
声清浊之别五方言语之异用之者易流于讹舛自夫
官失其守大夫士务趋简便以指事为象形者有之以
会意为指事者有之至有以转注为假借会意为转注
其失滋甚于是六书之义不明而义理之精微有失其
卷二百十 第 26a 页 WYG1455-0328a.png
本真者已越人赵君撝谦深以为病取许叔重而下诸
家论著之书考其得失推子母之相生俾各归其类正
五方之言语律以四声而以子母相生之例统之为凡
例以总其纲为图说以括其要分为十类著为十二篇
釐为三百六十部于是六书之义明而六书之用无讹
舛之患矣嗟乎大夫士之于六书譬之麻缕丝絮莫不
以为衣也而或不知其出于莳育稻粱鱼肉莫不以为
食也而或不知其出于佃牧习而不察此固人情之大
卷二百十 第 26b 页 WYG1455-0328b.png
较伪谦非有官守如古者外史行人之所掌而能用力
于众人所略之地何其用心之专也哉撝谦系出宋宗
室志悫而守恬其学邃于经术诸子百氏莫不记览著
为文辞抑扬反覆能沛然尽其所欲言而不畔于道观
其所著六书论可见已至于六书本义则尤其尽心者
也方国家较正韵谱徵至京师稍试其所学擢中京国
子监典簿旋以疾引退遂克毕力于此书书成徵余序
之虽然余固习而不察者也安能发其蕴以撝谦请之
卷二百十 第 27a 页 WYG1455-0328c.png
力始著其用心之专云尔
  古诗选唐序(苏伯衡/)
诗之有风雅颂赋比兴也犹乐之有八音六律六吕也
八音六律六吕乐之具也风雅颂赋比兴诗之具也是
故乐工之作乐也以六律六吕而定八音诗人之作诗
也以赋比兴而该风雅颂但诗人作诗之初因事而发
于言不若乐工作乐之初先事而为之制焉耳呜呼韶
箫也大夏也大武也以至于秦魏齐诸国其乐之作也
卷二百十 第 27b 页 WYG1455-0328d.png
陈之以八音和之以律吕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未尝
同也商也周也鲁也以至于弼鄘卫诸国其诗之作也
经之以风雅颂纬之以赋比兴未尝不同也而其音则
未尝同也乐之有治有忽不系八音六律六吕而系世
变诗音之有正有变系风雅颂赋比兴而不系世变哉
夫惟诗之音系乎世变也是以大小雅十三国风出于
文武成康之时者则谓之正雅正风出于夷王以下者
则谓之变雅变风风雅变而为骚些骚些变而为乐府
卷二百十 第 28a 页 WYG1455-0329a.png
为选为律愈变而愈下不论其世而论其体裁可乎李
唐有天下三百馀年其世盖屡变矣有盛唐焉有中唐
焉有晚唐焉晚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中唐之诗也中
唐之诗其体裁非不犹盛唐之诗也然盛唐之诗其音
岂中唐之诗可同日语哉中唐之诗其音岂晚唐之诗
可同日语哉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
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申之
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
卷二百十 第 28b 页 WYG1455-0329b.png
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
禦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
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诗观之晚不及中中
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
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
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
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
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同一道也不审音
卷二百十 第 29a 页 WYG1455-0329c.png
不足以知乐不审音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
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平阳
林敬伯蚤岁谓文靖之序深有概乎其衷及游国学质
诸博士贝廷琚刘子宪而知唐音去取出其嗜好也其
主蒙阴县簿暇日乃更选焉非有风雅骚此之遗韵者
不取也得七百六首随其世次釐为六卷以所选皆五
七言古诗故目为古诗选唐敬伯之言曰窃闻诗缘情
而作者也其部则有风雅颂其义则有赋比兴其言或
卷二百十 第 29b 页 WYG1455-0329d.png
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其篇或长或短初曷尝拘拘于
其间哉又曷尝曰我为风为雅为颂也因事而作出于
国人者则曰风出于朝廷者则曰雅用之宗庙郊社者
则曰颂又曷尝曰我为赋为比为兴也成章之后直陈
其事则曰赋取彼譬此则曰比托物起意则曰兴如斯
而已矣奈何律诗出而声律对偶章句拘拘之甚也诗
之所以为诗者至是尽废矣故后世之诗不失古意惟
有古诗而今于唐诗亦惟选古律以下则置之而况唐
卷二百十 第 30a 页 WYG1455-0330a.png
之诗近古而尤浑噩莫若李太白杜子美至于韩退之
虽材高欲自成家然其吐辞暗与古合者可胜道哉而
唐音乃皆不之录今则不敢不录焉余伟其论之确识
之夐而选之精也是以备著之呜呼此诗选胜于唐音
甚远使文靖复生而见之宁不快于其意必有以发挥
敬伯之用心者矣惜乎九原莫作顾使余序其篇端也
  六经师律序(吴沉/)
呜呼兵者国之大事也圣人之所罕言而不敢轻用者
卷二百十 第 30b 页 WYG1455-0330b.png
也古之时文武为一途士之途未尝不知兵也后世析
文武为二途而兵之学寡矣有能言者下之人不以为
狂则上之人必以为讳幸四方之无虞宜无事乎此也
苟或有警将求若人而用之不亦迟乎古之兵谋战策
多矣历代以来散亡略尽今之存而显著者七书而已
七书者司马法六韬孙子吴子尉缭子三略唐太宗李
卫公问对也前代尝以之颁布武学令天下诵习之谓
之武经世之谈兵者尊之仰之真犹儒者之于六经也
卷二百十 第 31a 页 WYG1455-0330c.png
夫行师不法圣人则是为暴曾谓彼七书而可以为万
世不刋之典乎何当时之袭陋而不悟也以七书考之
三略尉缭子已有可疑汉志杂家尉缭子二十九篇兵
形势家乂有三十一篇今书有二十三篇则不知果其
本真否三略三卷经籍志云下邳神人所撰其亦信然
乎若太公六韬与李卫公问对则灼然依托者也其为
古书而可信者司马法及孙吴乎太史公称司马法闳
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究其义汉时存者百五十五
卷二百十 第 31b 页 WYG1455-0330d.png
篇班固入之于礼今之存者仅五篇而已盖昔者齐威
王使其大夫追论古司马兵法附以先齐大夫田穰苴之
说号曰司马穰苴兵法五篇之传其穰苴之遗乎然亦
非齐之全书矣吁先王之兵制尽在古司马而今不可
得见矣宜孙吴之岿然而独高也班固志艺文时兵家
者流总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而孙子冠其首观夫十
三篇之书备奇正用机权量彼度已先计后战变化开
阖其用不穷亦深妙矣哉虽然谓武之书为秦汉兵学之
卷二百十 第 32a 页 WYG1455-0331a.png
祖则可谓三代之兵学亦若此则不可圣人之兵昭文
德而威不轨者也所以生人也非杀人也禦乱也非为
乱也尚义也非尚诈也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吾恐其非
圣人意也世道日贬民论日卑论将帅则以勇壮击刺
为贤能语行阵则以奇谲设伏为巧妙若曰我将动之
以仁义行之以礼让虽三尺之童亦指以为迂阔而不
切矣昔者荀卿子之非孙吴有曰彼孙吴也尚势利而
商变诈者也又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
卷二百十 第 32b 页 WYG1455-0331b.png
武卒不可以值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
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伊吕之将子
孙有国与商周并孙吴之徒皆身戮于前而国灭亡于
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说可谓当哉至扬子云亦复
不喜孙吴而曰不有司马法乎子云之不喜孙吴其意
美矣然不知子云当时所见司马法乃古之书耶抑穰
苴所述之遗耶圣人于师中之事虽未尝一一悉言而
其宏纲大用则岂不可得而窥哉盖兵之始作也非圣
卷二百十 第 33a 页 WYG1455-0331c.png
人之私意也天地之所造设圣人观法之而已掌之有
其官定之有其制教之有其时备之有其素歌诗以劳
之誓戒以齐之上顺乎天下应乎人廓然大公至正之
心炳然神武不杀之德岂孙吴之所可得而测识哉间
尝不自揆度以易诗书礼论孟诸经其言其义有涉于
师征者辑录而类聚之定为五篇一曰兵象二曰兵用
三曰兵礼四曰兵诗五曰兵训总而题之曰六经师律
窃取子朱子仪礼集传师田篇之意而不自知其不可
卷二百十 第 33b 页 WYG1455-0331d.png
也若乃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诸侯之强大僣侈兵
法军制俱非先王之旧曰侵曰伐曰围曰入曰追曰击
曰袭曰取曰败曰灭圣人不厌其书于简册者诚诛黩
武之罪以示万世之防学者当自其全经而讲焉不得
而尽录也至于夹谷之会则以吾夫子之文德武备于
是可见故特取之以系于兵用之篇呜呼有国家者于
平居暇豫之日能谨夫修齐治平之道兵无由而作矣
如其万一犹当按圣人之遗经法圣人之运量岂不足
卷二百十 第 34a 页 WYG1455-0332a.png
处天下之大事平天下之大艰而又奚假于孙吴乎此
是篇之所以一本于经而不容附以他书之说也天下
之事固有以新奇而为世所好者亦有以陈常而为世
所厌者有人于此曰我善为孙吴则必肃然听之矣如
曰六经之中未尝无兵法存焉则必哗然难之矣习俗
之移人至此乎方当四方合一文治聿兴之时草茅之
士得以馀力及此极知牵缀圣人之经犯非所当言之
戒其罪无所逃之然有备可以无患考古所以制今世
卷二百十 第 34b 页 WYG1455-0332b.png
之君子当有采焉
  读战国策(方孝孺/)
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孔子之作春秋伤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春秋之法复委地于战国之世乎呜
呼朝觐会同之礼不修于天子之庭礼乐征伐之柄或
轻易于诸侯之雄君臣上下之纪隳而篡弑争夺之事
起此孔子之所甚痛也然其时天下诸侯犹知以尊周
为义狼攫狐顾而不敢肆其无厌之欲盖道之在人心
卷二百十 第 35a 页 WYG1455-0332c.png
者尚有未泯耳及乎战国则不然诸侯或遣一介之使
而让周或兴师临之而徵其鼎或责王入朝一旦而遂
灭其宗庙其所由来者久矣功利炽而仁义销矣游说
行而廉耻衰矣谲诈盛而忠厚之风息矣观乎十二国
之所载繁辞瑰辩烂然盈目及求其指意非谋以夺人
之国则以摇人之位非间人之骨肉则皆眩惑人之事
或大言倨礼以激之或佯疑曲问以入之或卑声屈体
以冀其哀或正貌诈心以钓其名或揣其志而施其计
卷二百十 第 35b 页 WYG1455-0332d.png
非不博且富也欲一简之合乎道而不可得岂惟不合
乎道欲一简如左氏所传公卿大夫之言亦不可得矣
先王之遗泽馀化漫尽而国家继之以亡岂不哀哉然
其待士之礼犹有存者故得以广听兼知匡扶其国久
而后俱并于秦至秦之始皇则自任其智弃天下之士
而不用燔三代之言而不法巍然独伸其尊以为可恃
而其危乱不旋踵而即见于是战国之遗法复委地矣
悲夫
卷二百十 第 36a 页 WYG1455-0333a.png
  读吕氏春秋(方孝孺/)
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凡百六十篇吕不韦为秦
相时使其宾客所著者也太史公以为不韦徙蜀乃作
吕览夫不韦以见疑去国岁馀即饮酖死何有宾客何
暇著书哉史又称不韦书成悬之咸阳市置千金其上
有易一字者辄与之不韦已徙蜀安得悬书于咸阳由
此而言必为相时所著太史公之言误也不韦以大贾
乘势市奇货致富贵而行不谨其功业无足道者特以
卷二百十 第 36b 页 WYG1455-0333b.png
宾客之书显其名于后世况乎人君任贤以致治者乎
然其书诚有足取者其节丧安死篇讥厚葬之弊其勿
躬篇言人君之要在任人用民篇言刑罚不如德礼达
郁公职篇皆尽君人之道切中始皇之病其后秦卒以
是数者偾败亡国非知几之士岂足以为之哉第其时
去圣人稍远论道德皆本黄老书出于诸人之所传闻
事多舛谬如以桑谷共生为成汤以鲁庄与颜阖论为
与齐桓伐鲁鲁请比关内侯皆非其事而其时竟无敢
卷二百十 第 37a 页 WYG1455-0333c.png
易一字者岂畏不韦势而然耶然予独有感焉世之谓
严酷者必曰秦法而为相者乃广致宾客以著书书皆
诋訾时君为俗主至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若是者皆
后世之所甚讳而秦不以罪呜呼然则秦法犹宽也
 
 
 
 
卷二百十 第 37b 页 WYG1455-0333d.png
 
 
 
 
 
 
 
 明文海卷二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