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a 页 WYG1455-01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九十四  馀姚黄宗羲编
  书四十八
   考古
  上徐少湖阁老书(陆楫/)
恭闻玉堂教士模范寰区将来馆阁之英尽属门墙桃
李迩者龙湖公南擢我公特奉温纶得以专教而视篆
台垣伊迩圣眷曰隆野人吁天曷胜遥祝楫无似生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b 页 WYG1455-0125b.png
见先文裕公最留心典故每论吉士之选本出祖宗深
思欲令读中秘书以备他日枢机顾问非欲其誇靡逞
奇作风流学士也今明公柄钧铸之任小子不自量偶
欲以经生之见一尘清听譬之采芹狂夫率献技于禁
园花下虽迂陋可笑而一得之诚恐亦为上林虞人所
不弃盖是选昉于永乐之甲申其后名贤硕辅多从此
出至天顺甲申科人以为奇运故吉士自西涯李文正
公而下皆出英庙之亲擢号称得人时张简肃公刘忠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a 页 WYG1455-0126a.png
宣公与焉二公每馆试辄叹曰吉士储养止此乎遂乞
补外曹意图以功业自见时李文达公为元辅嘉其志
而从之后简肃忠宣并以勋节表著为一代名臣我公
自弱冠及第储望词林楫自髫丱时见先公与公握手
论朝典意气无间不啻所谓忘年之雅而我公生平大
学问往往于国典朝章刻意考索未尝屑屑于词赋绮
靡之学今董习诸生必能以身教崇雅黜浮敦本抑末
俾得搜订百家上下千古而尤最且要者莫先于䆒述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b 页 WYG1455-0126b.png
朝章及前辈风烈以为他日敷张实用若止于某日试
一诗某日试一赋其士辈之相切劘也亦止曰某人一
诗优某人一赋优而于经史之实学典章之沿革漫不
深求则虽轩轾王杨驰骋屈宋亦不过嘲弄风云流连
风景以为粉饰太平之具何足以深副国家养士之初
意故刘文靖公尝谓学诗到李杜亦只是两个醉汉先
公外集曾载此言谓虽抑扬太过然其意则远矣文靖
经世之见其言有不可废者我公以为何如楫无似辱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a 页 WYG1455-0126c.png
公国士之遇忘形忘分盖有年矣故数敢以刍荛狂谈
谬献于清光之下犹之籧篨戚施千丑并露而父兄骨
肉怜之念之卒未尝举手而推诸沟壑倘或使闻之诸
士则恶疾在前人将掩鼻而过之矣惶恐如何惶恐如

  上季彭山师(徐渭/)
昨恭承夫子书教知解诗已至桑扈渭亦甚欲一趋侍
函丈以受面诲今且未能然愚意窃有所献大约谓先
卷一百九十四 第 3b 页 WYG1455-0126d.png
儒若文公者著释速成兼欲尽窥诸子百氏之奥是以
冰解理顺之妙固多而生吞活剥之弊亦有此正后儒
之所宜深戒者不宜驳先儒而复蹈其弊乃复为后人
弄文墨之地也解书惟有虚者活者可以吾心体度而
发明之至于有事迹而事迹已亡有典故而典故无考
则彼之注既为臆说我之训亦岂身经彼此诋讥后先
翻异辟如疑狱徒费搒掠考讯之繁终无指證归结之
日不若一切赦放尚有农桑劝课之典休养生息之政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a 页 WYG1455-0127a.png
可以与民更始者也夫子道明而意见归一才敏而决
断精果其于某氏决知其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渭所妄
意于文公者亦或夫子之所欲闻而不深弃者乎渭始
以旷荡失学已成废人夫子幸哀而收教之徒以志气
卑弱数年以来仅辨菽麦自分如此岂敢以测夫子之
深微而夫子过不弃绝有所得辄与谈论今者赐书复
有相与斟酌之语渭鄙见所到如此遂敢一僣言之然
渭之见亦非若今世人止夫子以绝不著书也姑以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4b 页 WYG1455-0127b.png
书而言亦正欲夫子涵泳其所为活者虚者而事迹已
亡典故无考彼为臆说而我亦未尝身经者则姑阙其
疑耳若谓恐臆说之足以惑天下便以数语立断案而
该之足矣不烦一一自为一说诗书无口冤直难明惟
夫子试少思而再示之以开拓渭见之所未到吕公防
海事宜谨收览其得主良慰所论赵事诚有之真可虑
也入秋酷热伏冀节劳寡思加食多睡千万千万
  奉叶龙潭邑侯论志略(郭造卿/)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a 页 WYG1455-0127c.png
嗟夫志而无文则行不远况并其事而失之尚何志为
哉邑之秩官旧未有碑即国初阔略多矣况宋元乎生
尝为补之稍易为表视志加详志选举尤舛且陋生为
考颇详于唐宋以人所渺知也因叹邑之为陋日久先
世有显者子孙至罔闻知间有妄荣先世而赝入其科
亦无能辨之者文献之失故也但其先世若此必非郑
侠者流矣至官兹土者则按往籍欲考其遗爱之迹什
不得一也且并其炳烺者而湮之呜乎甘棠犹思况其
卷一百九十四 第 5b 页 WYG1455-0127d.png
人乎今试枚举之有五六人焉在宋或为理学名儒在
元或为封疆死守竟轶之彼俎豆者何人邪古志载令
有时淇朱元庆者皆有生祠而不为传故今人莫之知
鄙生知之亦不能无疑焉以其他无所闻第巧于取名
己尔邑宋人物章章者如林栗之风节立论宋史亦多
之志为其异于朱氏削其事而加诟病何其不广也夫
道大矣何必同哉苏氏异于程朱未闻蜀不齿之也若
林仝刘仝祖之一家死宋载之史并忠义集矣志乃失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a 页 WYG1455-0128a.png
之今有指其故墟目之为叛可慨已周顽殷忠自古记
之乃尚习异域言而使忠节昭烁金石者反陷于叛逆
之科非秉志之罪邪若夫名宦卿贤二祠则又秩官人
物于此乎考镜所以褒往劝来甚盛举也顾前辈之综
覈伤严而后进之请乞太滥其滥者以俟论定严者虽
曰龂龂不无可议矣郡志载祠三人宋刘诜林槩林希
逸也希逸乃宋儒熊禾所议而诜槩又成化间名督学
周孟中所增邑祠遗之岂有祠于郡尚不足祠于邑者
卷一百九十四 第 6b 页 WYG1455-0128b.png
欤官而有功兹土当血食于千年者祥符陂宜祀郎简
天宝陂宜祀庄正柔陂水所及之地未尝无淫祠既釐
正而祀之俾后之修陂者配焉岂非祀大功于民之义
耶元镇州事陈瑞孙与妻子同死甚烈此封疆死也志
既失表之祀遂无闻则昔之守封疆者不死乃叹邑无
死难之臣也可不为沈痛哉谓宜即社学或改淫祠为
堂为寝堂以祀瑞孙寝以祀其妻女举废典而表忠懿
不亦可乎至于烈女不为朝廷所旌有司所奖者独赖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a 页 WYG1455-0128c.png
有贤人君子为之志以补旌奖之所不及而闻于后世
若志失纪则无传矣乃以陈瑞孙妻女同死王事在通
志及福宁志可考也而邑志独阙以其昭烁如此则他
之泯没者何限哉迩复有感于一二盖径江林侹夫妇
之以节孝死足以揭日月而行天当道顾喜察而过疑
之吏即沉其牍而不为之再请抵今且将十载过此谁
复知之者海口韩氏妇之沉江可谓烈矣能明其所以
死岂但烈哉其处变盖几于圣矣薛给舍廷宠之继室
卷一百九十四 第 7b 页 WYG1455-0128d.png
卫不独以节显且成其女若妇之节当其毅然捐母兄
万里间关扶榇归而面壁洴䌟絖也讵非烈丈夫所难
哉比倭难兴则化北里民林应科妻余氏永宾里士张
季临妻林氏皆以姑为所执挺身代之义不受辱赴水
死兹皆耳目睹记抵今谈之犹令人骨竦乃不获一旌
或奖于有司以慰其灵为风化劝是谁之过欤他若志
地理则当分里而图之如峡江罗先生所叙者庶几当
职可按图而理也不则产其土者尚不能达于心目况
卷一百九十四 第 8a 页 WYG1455-0129a.png
来宦者能一一而瞭然乎故必联属其原委而表其发
源如言某山而南某水属之某山而北某水属之可以
知土产可以知水利可以知险要可以知风俗按其强
弱坚瑕而治之如指掌矣倘以里图为烦亦当以乡而
别不则宜图之为四若以崇岭冈阜为图则自化北而
止若以平原坟衍为图则自化南而始盖二里中仅一
路且各旁江水为界耳自此而左一图则海坛断屿诸
山也自此而右一图则江阴断屿诸山也今志统而为
卷一百九十四 第 8b 页 WYG1455-0129b.png
一不复别为之图矣其叙山川尤不足观焉至于分野
之说郡志己为可略邑志亦剿而取之何谓也志物产
其同他方者宜不载今乃滥取成说杂记而悉其名义
益亡当矣故五榖六畜则当询之土宜鸟兽草木则当
云某土专有之或土多产则当别某土为良及种之方
孰优用之节孰宜家挟一策则烹饪之度疗治之剂售
鬻之准藏取之法毕具于目中庶志为便民之策也不
然祗文己矣邑之名山瑞岩以岩石竺以梦灵石以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9a 页 WYG1455-0129c.png
人皆知其胜惟黄蘖之胜江淹曾咏之为名僧之窟自
唐至今方废以其深阻目为鬼区尝独揽其十二峰而
恋恋之数日不归也古龙福唐二山列嶂尤多岩洞奇
石惜无物色之者海坛诸山则海上奇观且产龙马而
田粤区画之可阜国用不但如石竺诸山徒为名区也
览之而有飞渡之想矣阙而不详是耶非耶志有艺术
仙释或以小道可观用资解脱云尔然以陈平叔者国
初卓行士也溯宋之张宏图皆当卓行之科邑今志其
卷一百九十四 第 9b 页 WYG1455-0129d.png
艺也而列之方技外矣何居释氏邑自唐黄蘖开宗其
流名僧甚盛见于传灯诸录采之可三五帙足为参禅
者览焉今志失之矣江阴古多产名僧今则以僧为业
间问以乡之名僧懵然无对者亦可笑也邑志词翰仅
流民一疏耳尚有二疏载历代名臣奏议者志失采之
矣国初仅林浚四门记郑善夫祥符陂记差强人意若
梁江淹游黄蘖诗具集中今志其数句而已唐宣宗观
黄蘖瀑布元结游灵石诗见诗史三山志翁承赞林简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5-0130a.png
言王棨皆唐名流也其诗文载文粹诸传记皆足立邑
之标帜宋虽无奇亦有曾子固王安石二诗文天祥一
书刘克庄一记皆他方之良者可为邑之文绣矣邑则
林简肃奏议林希逸杂著亦多可采今悉亡之国初林
子羽为海内诗人第一而诗多不载马德华惟题蜀山
图诗为海内名流所选而志乃录其他作则其最下者
耳宋敖陶孙通衢之诗第其事足传也乃读其评诗一
萹洋洋巨丽而不知载何也他皆类此矣斯其为邑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5-0130b.png
哉则后之传信者何术焉鄙生每展之未尝不废书而
叹也幸因先比部之论著及外祖卢公云鹤之面命稍
加参订釐为玉融古史若干卷多旧志之所未备今志
未之卒业然其梗槩具是矣伏承下问敢不请裁第恐
舛谬尚多犹今之视昔故未传之同好姑以付之青山
请以异日再烦掌故何如
  开州名宦乡贤书二(潘埙/)
承教名宦乡贤之祀欲入何承矩晁以道杜宗会三公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5-0130c.png
按后山谈丛云承矩于澶渊北筑爱景台植蓼花人以
谓何六宅爱蓼花不知经始塘泊也谨考诸史宋太宗
淳化间承矩知雄州建屯田之议乃以承矩为河北屯
田制置使发河北诸州戍兵开塘泊种稻田民赖其利
曰河北诸州则澶亦在制置中矣至道二年契丹寇雄
州何承矩禦却之帝闻敌入寇之由谓承矩轻脱生事
失守禦体罢之则其知澶州当在知雄州之后观谈丛
真宗遣陈尧叟问承矩当驻江陵当驻澶州其时可考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5-0130d.png
矣今曰于澶渊经始塘泊是不忘前日屯田之馀绩而
尝修顿之非至澶而始经营观其名台曰爱景其为己
成之绩可知矣意此功德既遍于河北诸州而事迹又
始于雄州不专惠我澶民也岂澶民所得专祀而报之
者哉谈丛又云塞雁门关以备西羌塘始于何承矩事
在纪前今考雁门关在山西西羌在陜西则所谓备西
羌塘又非在澶经始塘泊之事矣其在于澶惟具劄迎
驾一事助寇公拂尧叟为可重但澶渊之议已决于朝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5-0131a.png
而帝至陈桥则幸澶之先声亦闻之久矣承矩之迎实
成寇准之意尔其为力当不在高琼上也岂得与寇准
班欲分寇准功而与之同祀哉至若晁以道乃嵩山隐
士其申戒弟子一节为朱子所取收入小学宜若可祀
者然平生经说尽为洪容斋所辟略不少贷谈经既僻
则其学问之功尚有未至气质之化尚有未纯虽当时
申戒子弟严于尊卑称谓之间亦治家之一端而朱子
因事摭实亦但取其一节岂足以槩其终身之全体耶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5-0131b.png
只此一节即欲收祀则澶州古今人物当祀者多矣此
二公姑俟再考何得其功德实在澶民者晁得其行迹
实具全体者异时入祀未晚若杜宗会谈丛中虽未备
载行事然曰自国初迄今有四令而杜公在其中则其
治行必有过人者陈师道神宗时人上溯国初止称四
令其必有所见矣今奉杜公入祀
  又(潘埙/)
仆匆匆行不及造别昨过清丰访晁以道果祀于其乡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5-0131c.png
贤祠而题其主曰宋徵士亦有名宗悫者题曰宋少保
名迥者题曰宋学士今其子孙亦蕃衍有为士为农者
但行急不暇延问不知其先果澶渊人抑古顿丘今割
𨽻清丰县也己托彼县幕求谱牒录寄再考仆初蒙王
玉溪先生举晁公为朱子小学所取为可祀并与洪容
斋辟其经说者以示仆疑其为叛经之人然而好学守
礼之功亦不可少但史脱其传无以考其为仕为隐而
名号难题因考氏族大全以道与陈叔易俱隐嵩山后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5-0131d.png
叔易出而仕以道作诗送之处士何人为说牙尽携猿
鹤到京华故山岩壑空惆怅六六峰前只一家至宣和
间乃乾坤何等时节以道亦出领郡人亦以其诗嘲之
则其出处之际亦可谓先贞而后黩者若果有救济之
功不害其与禹稷同道今史家略而不书竟亦不知其
果领何郡然既曰领郡则清丰所题恐亦非也俟得其
谱而考之而后祀之庶几无失夫仆为此举无他所以
维持风教激劝士心州官虽卑亦天子命吏乃低头拜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5-0132a.png
其民父若祖者而岂徒哉往见旧乡贤祠祗为民间公
共一家庙死则不问其何如人必奉主以入充满祠内
旁无古先坐令州官为父母者春秋代其奉祀其悖理
伤化孰甚哉今遍阅世史并考郡志得行实显著为天
下古今所共知者十六人以祀而国初四前辈亦与焉
公移往复佥谋于众本州本学皆曰贤而后决抚按群
公皆曰可而后祀固非行一人之私持一已之见而遽
然为之者宜其士林腾欢上下钦祀也而或者若有不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5-0132b.png
满焉其故何哉以为前代收之不尽则散见群书一时
失考者诚或有之固不害其次第查入以为今代取之
不备则查据郡志卓有显迹者不过四人而止纵有所
遗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固有如一二前辈原在议收
之间者纷然不理之口反为身后之玷匪荣伊辱则何
益矣百年后公论自定安知异日不有仰高山而续祀
事者乎以为变置祠宇毁其公共家庙为不近人情仆
诚不可辞其始也此心亦有不安者后于书囊中检得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1455-0132c.png
潞州乡贤议一帙谛观之乃知昔人亦有行之者而非
过也且愧择之不精议之不审为马潞州所鄙多矣潞
州旧祀乡贤三十有二人反复考订合一州六县仅取
豫让等十人而我朝仅一杜敩忠义如豫让尚为阮侍
书所疑经学如杜敩尚为杨宪佥所驳如今日所祀者
止于一州数且过半不为不多矣止据史籍所载未参
纲目所书不为不恕矣而况复有无穷之望于将来耶
仆非马潞州今太守即其人也仆不遇刘郡博今掌教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1455-0132d.png
即其人也是举亦俱蒙报可所恨诸先生其贤过于阮
侍书万万而仆不能一请教焉仆谓史籍中自有公评
从昔人之定论亦颇得来哲之同然而可以不俟请教
矣至于名宦之祀旧亦未及仆推广行之亦惟取其有
异政及功德显然在民者而报祀之其他尽职分之常
为人人所可及者固不暇缕数此辈欲祀则可祀者多
矣请观国史所载郡乘所录治行在潭公之右不得与
俎豆者何限哉仆恐名宦祠再增数楹尚不能展礼客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1455-0133a.png
窗不寐备书奉启并以潞州乡贤议封上乞赐传览此
举重乡贤当就乡贤是正倘有教言不吝远示行边不
尽拳拳
  与朱太仆书(陆容/)
昨来拜谒所谓双庙者见张许二公像与南霁云雷万
春姚訚诸像并列心已不然及至后寝又见五夫人之
像在焉心甚丑之夫海宁远之故乡故乡人重其节义
而祠之非若睢阳为诸公仗节之地可群祀也当时以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1455-0133b.png
张巡并祠号曰双庙己为谬矣而张子韶辈又益以南
雷姚三部将拟于睢阳是又重其谬者也大抵子韶之
学杂于佛氏而不纯于圣人之道其为是举固无足怪
所惜者国初正名之诏初下有司己遵诏旨革去后世
溢美之称定议为唐睢阳太守许公之庙则张中丞而
下皆在所不与可知矣使当时在位有贤令在乡有识
者应诏而正之最为合礼奈何俗吏惑于祸福安于故
常因袭至今遂使典礼之地混同村野丛祠可胜笑哉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1455-0133c.png
张汀洲作协忠录序乃云国朝赐祀如睢阳故典而以
南霁云雷万春姚訚合祭似又以祭为张许二公而设
殊不察祭文专祭许公末后以四国公配祭乃后人附
会也若系礼部颁降全文岂应所祭者止称生前位号
而配祭者反得仍其旧封而不正之耶今欲正之当一
切革去只存许公一像如或以为忠义之士天下人心
之所愿戴不忍遽废则当舁五夫人及诸鬼物之像而
水火之然后迁张中丞以下四像于后寝从其生前统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1455-0133d.png
属尊卑而位置之前殿以许公为主牌位俱题唐时官
位后代所封爵号一切革除易双庙扁以许公庙三字庶
足使人知明有礼乐幽有鬼神之义且使生斯邑入斯庙
者兴起其忠君亲上之心其有补于风教殆不浅也
  上杨邃庵书(霍韬/)
先生硕德重望天下注仰起佐圣天子所以慰荅海内
来苏之望者可尽见诸实事非如世之仕者徒抱负恳
郁才猷不及竟诸勋业者比又非如世之仕者徒负高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1455-0134a.png
位虽欲策励勋业而才力不及者比是天将以太平事业
遗先生之身而我祖宗鸿谟旧章所以奠安元元纲维万
世者殆将振举修复而莫有遗恨是韬所以耸踊喜跃而
窃幸也宋朝士夫动拥虚名动多浮议其未见用人多以
大用期之及其见用亦只如此而已尝谓宋儒学问动师
三代而致君图治之效不及汉唐汉唐宰辅虽不知学
犹能相其君以安中国宋人则高拱浮谈屈事异域竭
民产以纳岁币卒覆中夏若此者可诿之天数可徒责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1455-0134b.png
徽钦而嘉祐康定以迄元祐之诸君子可独逃责乎夫
所贵乎命世豪杰为能见兆未形以制未易测识之虞
也况于事势显白有必至之危犹瞑乎莫觉谓国有人
也可乎宋朝士夫浮议甚于战国之横议而流祸之烈
甚于晋之清谈顾未有命世大儒起而扫之今之士
夫动多掇拾其唾去之说以噍嚼之此士习所以益卑
政治所以益弛旧章所以日废民困财匮大势日有不
测之虞而当事君子莫之或省忧也先生际遇圣明言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1455-0134c.png
无不听谟无不达时几若此谅不轻易失之世传三杨
入阁极一时勋名之盛不知三杨坏我太祖之法已多
矣上下宴安苟且度日卒贻正统之乱昔李林甫死然
后禄山反明皇卒鞭林甫尸谓其酿乱也三杨肉未寒
即有土木之阨律以林甫之刑尚可辩说乎今欲图治
非痛洗三杨以后之弊而上复祖宗之旧不可也老臣
出处社稷是荷区区洁身一隅之小节则卑官下士之
事而非慕以为荣也韬褊心多病魂梦无复燕蓟之想
卷一百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1455-0134d.png
矣惟念先生必有仰赞圣明者故敢附献其狂愚旧进
三劄录贡倘可采一二亦芹人之忱也照恕狂鄙为幸
  与查近川太常书(茅坤/)
林卧既久遂成懒癖春来读岁书始知浮生己四十九
因忆解印绶五六年别兄京朝来则又八九年仆束发
来所深交如兄者能几荏苒离愁倏若羽驰如此间揽
镜对之髯虽未全白渐索矣颜亦渐黝且槁矣向之所
欲附兄辈驰驱四方数按古名贤传记所载当时功业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1455-0135a.png
辄自谓未必不相及气何盛也而今安在哉顷者候董
甥之使自京邑还得兄与施验封书大略并嗟仆日月
之如流林壑之久滞谓一切书问不当与中朝之士遂
绝非肉骨心肾之爱何以及此甚且一二知己或如汉
之人所以嘲子云者面嗔仆曰某今之贤者也彼方位
肘腋中外之士所藉以引擢者若流水若独留滞中林
者殆以世皆尚黑而我独白耳仆笑而不应而使自兄
所来辱兄口谕之亦且云云嗟乎兄爱矣而未之深思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1455-0135b.png
也仆尝读韩退之所志柳子厚墓铭痛子厚一斥不复
以其中朝之士无援之者今之人或以是罪子厚气岸
过峻故人不为援以予思之他钜人名卿以子厚不能
为脂韦滑泽遂疏而置之理固然耳独怪退之于子厚
以文章相颉颃于时其相知之谊不为不深观其所叙
子厚以柳易播其于友朋间若欲为欷歔而流涕者退
之由考功晋列卿抑尝光显于朝矣当是时退之稍肯
出气力谒公卿间如三上宰相书十之一二焉子厚未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1a 页 WYG1455-0135c.png
必穷且死于粤也退之不能援之于绾带而交之时而
顾吊之于墓草且宿之后抑过矣然而子厚以彼之材
且美使如今之市人撄千金之利者凫唼蒲伏以自媚
于当世虽无深交如退之文章之知如退之当亦未必
终摈且零落以至于此而今卒若尔者寸有所独长尺
有所独短子厚宁饮瘴于钴鉧之潭而不能遣一使于
执政者之侧宁以文章与椎髻卉服之夷相牛马而不
能奴请于二三故知如退之辈者彼亦中有所自将故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1b 页 WYG1455-0135d.png
也后之人宁能尽笑而非之耶吾故于退之所志子厚
墓未尝不欲移其所以吊子厚者而唁且诘乎退之也
然子厚在当时其所同刘梦得附王叔文辈盖已陷于
世之公议然而后世有士其文章之盛虽或不逮而平
生所从吏州郡及佩印千里之间文武将吏未尝不怜
其能而悲其罢官之无罪者假令有当世之交如退之
官不特考功显不特列卿其所他引擢天下之士踵相
接也其特嗔子厚所不能而为之耳无闻目无见乎抑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2a 页 WYG1455-0136a.png
亦怜其文章不遽在子厚下故所并声而驰者其宦业
所奋犹烱然有在世之耳目或不当终摈而萎蘙之也
将矜其愚引其不能而移其所引擢他者而为之力乎
噫仆至此亦可以投笔而自嘲矣又何必人之嘲我为
也适遣使护少弟某谒选京邑当过兄所问起居且思
有以复兄之口谕云云也不觉呕吐至此幸兄共一二
知己度仆生平之交其文章之深气力之厚有如子厚
之于退之者乎脱或过焉幸以其勿独嗔子厚者而少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2b 页 WYG1455-0136b.png
为之巽言而请也退之苟有知未必不悔恨于九原也
己何如何如
  与李县尹书(张汝弼/)
过辱提诲感仰罔既委抄铁崖传附刻史义拾遗后谨
录一本奉上及考得评史义拾遗而称木曰者乃桐庐
章木铁崖门人也然史义拾遗之称窃有疑焉观铁崖
传及墓志及大全集皆无称史义拾遗者但称史钺耳
章木评语亦云此钺之可畏可见此即史钺矣岂初尝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3a 页 WYG1455-0136c.png
名以史义拾遗而后定名为史钺乎况今所录咏史诗
别本亦称史钺盖以同一斧钺诸史中事故也意者今
版行史义拾遗当从其定名曰史钺而继以咏史诗甚
得其伦类更附铁崖传于后尤当盖铁崖之著述固多
而自以为得意者亦惟曰吾正统辩吾史钺耳今传之
所述乃正统辩之全文以之而附刻于史钺之后则一
举而尽得铁崖得意之作犹狐之腋麝之脐既得其所
贵重何必全体哉故弼窃以阁下之所指挥皆当而无
卷一百九十四 第 23b 页 WYG1455-0136d.png
疑也抚字之暇留意觚墨梓行此书俾先哲之遗文弗
泯后学之见闻益广盛德何可云喻耶恐命工已促未
及面禀故敢布区区伏冀垂察幸甚
 
 
 
 
 明文海卷一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