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a 页 WYG1454-07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三   馀姚黄宗羲编
  书二十七
   议乐
  与范以载论乐书(王廷相/)
承示校定两山李氏律吕元声感谢感谢且以声音之
道下询鄙陋吁仆何足以知之虽然亦骇然有疑矣夫
古人制为五音非徒然无所本者宫本喉商本舌牙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b 页 WYG1454-0789b.png
角本舌徵本舌齿羽本唇故凡人呼而出声不论歌唱
言说必自宫而徵而商而羽而角角者气平之声音之
终者也故宫音始而浊羽音极而清落而收于角清浊
平焉此声气自然之妙非人力强而能为者今曰黄钟
宫为清越之音不知其音出喉乎出于唇乎意者闽人
无喉中之音故遂以唇舌不正之音而杜撰以定之也
不然当何所依据而变之惟其以宫为清则黄钟之管
九寸重浊而不合故有黄钟三寸九分之说呜呼其大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a 页 WYG1454-0790a.png
谬甚矣夫上古钟律之调简矣而不求备也故周礼三
宫十二律可足考击若必欲尽五音之调非加以十二
子声不可何也清之分数少也故古之编钟编磬有一
架二十四板之说盖通正声子声并击之也晋宋以来
十二律之外止加四清以补不及故作徵调终不能成
何也夫钟声之道顺而易逆而难者也故浊之役清也
常有馀清之役浊也常不足故备清调非子律不可今
曰取声不用半律是不用子律矣恐徵羽之调终不可
卷一百七十三 第 2b 页 WYG1454-0790b.png
成平公欲听清角虽师旷亦难乎其为击矣子律谓可
废乎哉夫正变二十四律则五音各五之调亦庶乎其
备必如京房六十调之说则清律极短其声焦杀亦不
成调虽有其名而无实用蔡氏不深致思亦信其说而
衍之况后学哉或曰十二律还相为宫然乎曰此亦非
六十调之说也凡调以一律为主其馀律皆比而和之
始终出入不离首律者也故曰旋相为宫言各律皆可
作首也如黄钟为主律则必以林钟为徵太簇为商南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a 页 WYG1454-0790c.png
吕为羽姑洗为角其音以次而和若以他律杂之元非
相次之管必至清浊凌犯而音调不协由是言之一律
主一调合正与子而二十四律生焉五五例之而犹缺
其一焉虽然乐之调亦足矣故自周至汉至唐至宋以
雅乐俗乐流传于世者考之大抵宫调独多而商角多
稍次之其徵羽二调止三之一而己此足以见声音之
道浊者常有馀而清者常不足京房氏所谓六十调者
论说虽美而实用则无后学不察而传衍之谬矣细读
卷一百七十三 第 3b 页 WYG1454-0790d.png
两山之论牵合傅会十居八九既不达五音之清浊又
不及作乐之节度虽言元声其实无当其律音职乐乐
器声容之考证皆长乐陈氏乐书之绪馀也传之代中
恐累执事高见不如再加详辩求海内知乐君子相与
考订焉是所祷切
  答李太常中麓书(刘绘/)
仁兄中麓去年夏五月因虞鍊师得奉雅翰喜闻动履
亨嘉著书谈玄性分内真乐无限仰高明灵粹道术宏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a 页 WYG1454-0791a.png
远平生摧颜皱眉事悬知一毫不揣也每寄来词曲弟
虽未谙律学但少随里中歌谣得之天性者颇中贯珠
高玄之妙对善讴客或辰景快意不觉放歌按拍听者
忻忭今宛洛博达之士往往称弟多能鄙事亦推及此
尝静念之得忘形高人少借微酡之力妙不可述变音
转节云璈霜条之响若神噭之也不得其人情景不应
强为一焉黯然款顿若湿鞞涩籊然由此观之乐也者
欢动流通而作也昔谢绎称永叔善俚调尹洙善谈怪
卷一百七十三 第 4b 页 WYG1454-0791b.png
一出闻者绝倒弟甚慕焉览兄诸作迩多南音当属商
意弟略转之宫徵令高者宏鬯而流尘下者清越而激
飔飘飘泠泠绝无南音嚅唲戚苦之气客皆倾耳竦肩
驻息栗臂有扶云骑凤之想蝉蜕溷浊又岂知世有圭
组轩马之耀荣也乎恨不能奏于兄侧欢更何似也悲
夫悲夫此戏论歌曲耳因忆郢人易调而寡阳春之和
钟牙发弦以定生死之感然则吾二人之交非可通以
世情也嗟叹永言讴歌哇艳咸具神理矣是以放勋察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a 页 WYG1454-0791c.png
于康衢国风采于里巷宁戚叩角以伯齐冯驩弹铗以
显薛下及秦青薛谭孙登阮籍之事可漫语乎哉两次
承手翰都称闽中王道思古之成家道思笃志沿采标
景饬轨诚不可轻尝睹刻集见其缵摹蟠搆纡折太多
虑少奔决自达之势气稍不振耳孟荀而下至刘向扬
雄韩退之欧阳永叔疏通古劲不专盘挐幽渺也弟谓
文章兴衰披靡不有雄哲充养其气如苏子所谓卒然
遇之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者文章殆难言矣弟卤
卷一百七十三 第 5b 页 WYG1454-0791d.png
进无斐然之裁何足以知奉去拙稿中有答雪咏藏书
歌二篇藏书歌弟狂念音调意趣与唐荆川当年藏书
歌颇亦相敌也嗟哉歌曲文章咸出一理也暇中详览
再惟批掷何如
  上鲁峪孟明府请文庙八佾舞书(孟思/)
窃惟宇宙间玄奥而难知浩博而难定杂沓而难议者
莫如乐焉声音与政通律卦相经纬风候相流通非至
圣上智之明莫能解故曰知之难文之中有诗有器有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a 页 WYG1454-0792a.png
人有节序有变度一事纰缪不可谓备而尽美善故曰
定之难圣人者履礼乐乐乃能制作圣人者去而后世
无圣人之德又历诸儒剿说臆见补缀搜剔残缺失次
而欲釐正而整齐莫有依据故曰议之难为后人者正
宜精思以究其理问学以博其文考索以存其物未可
轻为去取而有所定而议也矧先圣为礼乐之宗文庙
为礼乐之地又可易易议耶在昔吾浚大祀未能备轩
县之乐八佾之舞也有贤尹刘侯者乃制器备仪灿然
卷一百七十三 第 6b 页 WYG1454-0792b.png
可观用之既久器物残缺人事怠缓顷有议者乃举八
佾而删去之而独存夫声夫乐者声音之谓也声以颂
之容以彰之而后圣德可以彷佛而知故乐之中而舞
为多乐师掌六舞舞师为教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
内则十三学乐舞勺书有胤之舞衣大胥春入学释菜
合舞月令仲春上丁习舞春秋考仲子之宫始舞六羽
古人于大祭祀有备乐必有备舞非独以榆扬圣德亦
所以显仪文而风教化也然则举祀而备乐备乐而去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a 页 WYG1454-0792c.png
舞有大不可者三不成礼者二何也夫舞之废学虽久
然八佾能存则入孔庭而执事游泮宫而助祭虽未能
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亦得之八佾之形容乃尔惟舞
之不存也故虽晋世大儒以武库名者而谬以六律为
六人一列必服虔之辩傅崇之议而后知为六人也况
于后进士类又安知八佾为何物哉不可者一也素王
之庭得用八佾者亦以见后代崇圣重道万世无穷王
祀之意举而废之独拜之奠之献之而已亦何异于释
卷一百七十三 第 7b 页 WYG1454-0792d.png
老之祀百神之礼者非所以昭异典殊大祀不可者二
也周官大胥正舞位小胥巡舞盖位则酂也所以为缀
列则佾也所以为行治民劳者酂远而佾寡治民逸者
酂短而佾多故曰观舞足以知德今八佾尽去行缀泯
绝是大圣无德可舞而士类莫可观矣不可者三也议
者必以人冗而乱近于戏物敝而缺近于亵是犹见赞
导者口吃而麾去陪祀者不斋而谢绝之其残其缺不
已甚乎将孰与为祀不成礼一也夫舞之不饬而去舞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a 页 WYG1454-0793a.png
苟追蠡而遂去禹钟害金而遂去周镈石不和而去石
丝不调而去丝空庭对越而独奏夫竹匏土革与木亦
何以为乐亦何用君子而有正乐功也不成礼二也若
以徒用残缺无益感格不如勿用然则奏之者宫必可
以动君商必可以召臣角必可以为民徵必可以理事
羽必可以感物必素女之瑟可以召风雨必夔之石可
以舞百兽来凤凰瓠巴之丝可以仰六马伯牙之桐可
以出游鱼邹子之管可以变阳和生谷黍而听之者必
卷一百七十三 第 8b 页 WYG1454-0793b.png
师旷必州鸠必季札以是律之而后举乐则宇宙之乐
不数作而已宁可终行哉故乐者和也声和形和气亦
和矣仲春丁届愿如汉制召成童者而理乐以备浚邑
文物之缺使后来者知存羊之意斯正乐功也语曰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俟执事也思不通大体辄露蚩鄙上
之憙事小吏俟进止
  与康德涵修撰论乐(陆深/)
何柏斋曰今世词曲与古乐同此言有理顾曲折细微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a 页 WYG1454-0793c.png
古今须别尔何者古乐主声词所以谱其声也孔子所
删删其不合于管弦者如素绚不录是已谓之为逸诗
者非也惟声最易亡三百篇之声未及汉己亡今特传
其词耳汉乐府名新声故词难诠次新声又亡至魏晋
之词难通解而声又亡后周得江左乐工至隋唐声又
亡唐词多今律诗而声又亡宋歌诗而馀声又亡至金
元时曲子盛行今所传者南北调二声在耳谓即此是
古乐深未敢信也大抵古人审声以选字然后鍊字以
卷一百七十三 第 9b 页 WYG1454-0793d.png
摛文后世先结文字乃损益律吕以和之去元声远矣
恐非古也即今词曲论之亦有声意二端声一定而意
无穷凡声急处是欲赶板意缓处是欲合索盖有限以
度腔调丝在指拨迟速惟意若明皇迟玉笛以合霓裳
是已是故声传节拍意传义理此感通之妙古今无二
谓即此是古乐深亦未敢信也旧传黄粲章蜚等作传
奇俱合鍊锻人才意所以鼓舞人精神不倦此却与诗
之正变合不属义理宋儒所释正风变风大雅小雅是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1454-0794a.png
剩语也深行旅疲惫兼老病废忘漫浪及此何当面质
为乐愿承教
 
 
 
 
 
 
卷一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1454-0794b.png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