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a 页 WYG1454-07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二    馀姚黄宗羲编
  书二十六
   议礼
  与萧子雍书(霍韬/)
黎训导行草次付上陋议生也自知背时违众且犯宋
人不韪之罪固尝缄口以俟世之君子讲订焉既而举
朝士大夫皆极力争辩谓上既富有天下必不得复有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b 页 WYG1454-0779b.png
父母然后可生窃痛之曰使我不有父母然后与我官爵
我宁不有官爵而不肯舍父母也孰谓父子天性诸君子
独与人殊也是故不得已著陋议已而毛先生下教复误
以为人后者为之子为出诸礼经生乃据仪礼礼记与之
考订论辩然后颇觉其误而伊川之言则莫辩其果出于
伊川否也或洛党假伊川之说以求胜欧曾亦未可知也
今则知富有天下者不得有父母之为非矣故我皇上称
兴献王曰本生父惟考孝宗之失则讳护而不肯改生窃
卷一百七十二 第 2a 页 WYG1454-0779c.png
议之曰本生父之词可用之手敕也祀事祝词亦曰本生
父之云也乎若祝曰皇考则于孝宗不亦有两考之嫌也
乎是故不得已上陋疏今诸君子复哓然共争皇字之增
减生窃议之曰俾我皇上得正父子之名以不绝天性之
恩则姑缓尊之典以安其亲之分礼之正也今不能守礼
极论惟争一字之增减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
徐云尔不亦可惜乎盖诸君子始也谓皇上宜为孝宗嗣
别择崇仁王为兴献王嗣亦犹哀帝为成帝嗣别以孝王
卷一百七十二 第 2b 页 WYG1454-0779d.png
子为定陶嗣也今皇上帝后其父母亦犹哀帝追帝后其
父母也是误皇上以非礼之失全袭汉帝之非谁之尤乃
上自内阁下至谏垣至百执事各嗷一说以著直諌之节
惟皇上孤立独蒙拒谏之名生窃谓宋之濮议主之者宰
辅也议之者学士也争之者谏臣也是故英宗得恭已以
听不失为盛德之君韩欧犹得直任其事以甘心奸邪
之斥所谓善则归君过则归已古道犹有存也今则大
小臣工俱著直谏之誉惟皇王独蒙拒諌之名则今日
卷一百七十二 第 3a 页 WYG1454-0780a.png
宰相欲如韩欧之奸邪不可得也皇上虽欲如英宗之
恭已亦不可得也世变不犹可慨惜也乎是故不得已
著或问凡此皆一已浅见谅不足以示百世垂无穷方
自首悔而执事奖借太过吾恐人亦谓执事为邪说中
人也何如何如近日南畿诸君子亦各具疏以共扬直
气可羡也惜乎不能端本极论亦惟一字之竞无补于
人伦天理之是非也且其说有所谓春秋之义有所谓
考礼据经不知诸君所读者何春秋所据者何典礼而
卷一百七十二 第 3b 页 WYG1454-0780b.png
云尔也今之利禄昏心者谓有天下必不得有父母生
且不暇与辩独惜伯固黄先生为世间人侍御方先生
志道林年兄家学渊源亦深弗考也亦徒云云也或者
不谅诸君之心直断之曰王凤柄国上书者专攻后宫
王莽柄国颂功德者四十八万七千人自今观之岂四
十八万众洎诸贤良则尽丧心也乎宁忤天子以有直
名勿忤权臣以触奇祸古今人心岂相异也呜呼此岂
诸贤之情也哉又谓秦王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谏而死
卷一百七十二 第 4a 页 WYG1454-0780c.png
者二十七人茅焦继之危言厉气感悟秦王由今观之
则二十七人之死谏茅焦之善谏是非何如也永乐间
迁都北京举朝之士争言不便至斩萧仪然后定自昔
视之太宗真拒谏也由今观之是非何如也习见蒙人
豪杰不免况于庸人俗士以口舌取官爵如茅焦二十
七人辈又乌足责其知父子夫妇兄弟之伦也呜呼岂
诸贤忠且智亦犹夫茅焦二十七人者之忠智也乎是
未可知也不然则春秋之义礼记仪礼之说想讲之熟
卷一百七十二 第 4b 页 WYG1454-0780d.png
矣而犹不知为人后者为之子之说之非乎如其不知
也而道听杜撰是自欺也如其有知也而犹曰礼云礼
云形诸奏牍是敢于欺君也自欺以欺君岂诸贤之心
哉或者道丧千载世昧正途前辈君子或不得不任其
咎也故稽古如君实不识光武祖元帝之非吾朝博学
如刘定之亦模棱蝉噪其后况蔽于伊川有无莫辨之
说以踵千古之谬则诸君偶醉谬丛而发一寱亦其宜
也不然其亦跃出千古而更一深思也乎诸君生不敢
卷一百七十二 第 5a 页 WYG1454-0781a.png
与辨黄方林三先生俱世所谓贤者生不敢不请教古
之君子合异为同必更相诘难然后可非曰唯唯诺诺
便谓之同也执事幸为转申此悃于三先生俾高明尚
牖教我以不终底于迷谬则我执事之赐惠也
  与朱贰守论称谓书(霍韬/)
家人回谓执事怪生于拜帖不书治生而书侍生疑若
傲慢不敬者此盖执事未谅生之心而区区之情亦有
未彻于执事故也生于衣冠士类未尝敢慢况于当路
卷一百七十二 第 5b 页 WYG1454-0781b.png
君子乃敢傲慢之乎且傲凶德也君子不加诸身况敢
加诸人乎况敢加诸当路君子乎执事宜谅区区之心
矣生于拜帖惟巡抚则称晚生或称职方主事若巡按
两司列位则称侍生于江老先生则称门生同年则称
年生未尝有称治生者是岂傲慢列位君子鄙见盖以
近世謟渎成风士气卑陋势之所在则望风拜尘心有
所求则俛首丧魄下以此事上上以此责下上下交相
凌謟而士风丧矣夫天下之治乱系士风士风沦丧望
卷一百七十二 第 6a 页 WYG1454-0781c.png
天下之治可以复古不亦难乎故不自揣力量之不足
窃欲以诸君子共敦古道云尔不称治生故称侍生礼
也非敢慢也夫治之云者驭而驯伏之云也可以施诸
百姓而不可以加诸士夫侍之云者交相敬事之云也
可以施之同俦而不可加诸降等生与列位执事同为
帝室公臣可以交相敬而不可以交相驭也故称侍生
礼也非敢慢也或云士夫于父母衙门称治生例也生
谓古者封建法行故列国各君其土士夫生其土壤虽
卷一百七十二 第 6b 页 WYG1454-0781d.png
圣如孔子亦敬其国之侯伯如父母礼也今则封建变
而郡县侯伯变而守令舆图万万里有齿有发有血有
毛共仰皇极孰敢有二故我皇上天下父母也天下臣
庶共宗共戴孰敢有二若乡邦士夫又称乡邦之守令
为父母是天下有二也非别嫌明微之道也晚唐之季
节度使拥兵专地贡赋不入裨将悍卒知有镇将而已
不知有唐室也尔时豪杰生于域中虽欲勿谓节度使
为父母不可得也今天下一统全盛非唐季比也若吾
卷一百七十二 第 7a 页 WYG1454-0782a.png
辈衣冠士类而又私相为父母以涉二尊之嫌是乃所
不敢也非敢慢也且谓之治者我得而服属之者也谓
之侍者我得而交游之者也执事为政设遇孔子有得
人之问则将以所得服属者而对乎抑将以所得交游
者而对乎孟子曰齐人莫如我敬王盖以古道敬齐王
也生自谓不敢慢当路盖以古道相敦非所以为慢也
若执事便道昼锦遇乡邦守令亦以是礼处之是乃执
事所以敬当路士夫相遇一以礼而不苟岂复有辟之
卷一百七十二 第 7b 页 WYG1454-0782b.png
干也乎此实士夫居乡之达礼也非一人之私也昔者
生之在部也见百官谒吏部则曲躬鼠拱投刺用摺帖
见科道则屏气生每喻之曰官爵之与死生孰轻重焉
虽死犹不可如是况于保官爵又语吏部之相厚者曰
若辈受人躬曲奔走受人非礼謟媚皆非人也若能居
千年吏部乎岂可偶握热柄遂使人尽丧良心也当时
虽有嫉生之言者亦有谓生言是者凡若此者生岂傲
慢吏部亦欲以古道相期也执事心古而行淳正生所
卷一百七十二 第 8a 页 WYG1454-0782c.png
欲与偕行古道者敢布其腹心惟高明察焉无以为慢
兼告贵寅列位先生勿讶生为慢极荷极荷
  答霍尚书书(田汝成/)
来谕以为乡士大夫与抚按藩臬府县交际往来率当
由中门不当走傍门趋偏阶若小吏之见上官者仰见
执事之操履端严言论和诤方今风俗披靡势利反覆
上下之交率唯唯诺诺以相誇谀谁能抗节秉礼自珍
其身以违忤当路者走尝傍观而窃叹之微执事无所
卷一百七十二 第 8b 页 WYG1454-0782d.png
于闻微走亦不足以谅执事之志三代之时国有定土
民有定君士大夫出而仕于其乡父兄宗族混然闾里
非若今之时弃坟墓远桑梓去父母之疆也当其时固有
为之连帅卒正方伯者然相见之礼无闻焉鹿鸣伐木
之诗略见梗概称其士之贤者曰我之嘉宾也而乡三
物之典亦曰宾兴夫宾之言尊也宾之者尊之也故礼
宾至门主人三辞明不敢先屈也宾称挚主人三辞明
不敢当养也尊之亦已至矣而何敢简其礼以屈其身
卷一百七十二 第 9a 页 WYG1454-0783a.png
故古之君子亦莫不自重其身以立节于世非其君不
仕非其大夫不见闻有往聘矣未闻有来见也闻有求
而不至者未闻有不求而先之也故虽有南面之贵千
乘之富士之所以交者礼而已矣晋平公之于亥唐也
不谓之入不敢入宓子贱之治单父也父事者三人兄
事者五人至如监门浆博之徒苟有以自衒亦得以布
韦骄贵公子之门秦汉而下虽复靡荡然丞相公孙弘
开东阁以延名人郑庄为大司农戒门下客至无贵贱
卷一百七十二 第 9b 页 WYG1454-0783b.png
无留执宾主礼何进为大将军设几杖以待郑玄迹其
一二犹有三代之遗风当是时所以尊贤者何所不至
而敢简其礼以屈其身夫尊贤之礼莫重者宾升阶之
礼以西为上夫既曰宾之矣又何靳焉故古者出入大
门拂枨臬而已非如今之有三门也升降从两阶而已
非如今之有中道也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明不敢君
其室也中道之制殆起于秦汉之交所以尊君而抑臣
者而公府之建亦遂因之犹言专道而行莫敢敌礼也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0a 页 WYG1454-0783c.png
故专道之制以之临下则可以之尊贤则不可古之尊
西阶也亦犹今之尊中道也古不靳西阶以尊贤今何
靳中道以简士也故苟以其人之可尊也而宾之岂惟
三公九卿虽布衣之士吾犹为执鞭焉苟其人不待上
之尊而屈身以求见也则彼固失己矣又何足与议礼
昔者子游之论澹台灭明也曰非公事未尝至室也古
之室今之公廨也古之所谓公事饮射读法之类也今
之所谓公事则请寄而已矣使澹台灭明以请寄见子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0b 页 WYG1454-0783d.png
游固已谢绝之矣今之君子昧于尊贤之义而其交也
率以名分为重轻故相见之礼颇皆疏略不讲闻执事
之论固已惊心而骇目矣然执事之论以为尊贤之典
则可槩以语市道之交则未可执古西阶之制以例今
中道则可即以士大夫请寄者皆得由中道则未可何
也以尊贤之义有未明也然谦厚者集福之基骄盈者
趋祸之府故诗曰惟桑与梓必忝敬止而石庆入里门
必下车则今之士大夫走傍门趋偏阶亦未为失礼也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1a 页 WYG1454-0784a.png
走学术浅薄不能测义理精微以定权则方将与诸生
商确仪度著为一编以附士相见之末简先此布指尚
容质疑
  答同志问族谱书(冯从吾/)
承问族谱仆至寡劣何以复命虽然窃奉教于君子矣
敢无说而处于此夫族之有谱犹国之史尚矣第史之
为道备载善恶用昭劝戒要之以义为主谱之为道扬
善隐恶有劝无惩要之以恩为主不可一概论也乃今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1b 页 WYG1454-0784b.png
之作谱者则不然纵笔讦发略无顾忌自以为不虚美
不隐恶自负曰直人亦从而直之居然史迁复出矣不
知其直正有不在此者惟是家世寒微不讳可也事行
细小不忌可也有可称则传无可称则阙可也微显阐
幽㩀事实录不至溢美可也则此便是直又何必纵笔
讦发略无顾忌而后为直哉无论族谱即郡邑修志其
载善恶昭劝戒此固毫发不可讳者尚且于职官一类
但寓褒贬于三十年之前于三十年之后者则阙之一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2a 页 WYG1454-0784c.png
则有自已曾相与之嫌恐是非涉于爱憎一则公论必
久而后定故姑以俟之异日夫修志且然况修谱者可
轻肆褒贬乎李献吉谓子孙而不录其先人是悖乱之
行也若录其先人而又讦其过是为悖乱孰甚焉古人
不又云乎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何极今
之作谱者虽似过讦不过一时讲究未明误以讦为直
耳犹属无心倘后世子孙一有小嫌不能捐释借此族
谱泄彼忿心则是以古人敦仁广孝之书为后人报复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2b 页 WYG1454-0784d.png
恩雠之具也又谁为之作俑哉纲常风化关系不小奈
何不慎之于始而犹沾沾以讦为直也呜呼不虚美不
隐恶此在作史则可若谱不但不虚美则可耳礼讳尊
亲不隐可乎哉先是作者誇其门阀多失于虚美近日
作者惩其虚美又失于扬恶虚美则以恩掩义固不可
扬恶则以义伤恩尤不可此作谱之所以难也鄙见如
斯惟足下教之幸甚
  答庙灾仪注二书(熊过/)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3a 页 WYG1454-0785a.png
宗庙灾惊惧之心率土所同矧在僚服自有官人肃给之义
若不肖乃又以司存昨承示逖称古初欲使人心警畏以开
惩创之端读之恍然如有失倘藉宗儒足为条贯传诸来学
亦不朽之盛事也一昨大禘届期执事观变欲因废而不举
此与不肖原拟悬合过愚以为祭固以庙存也庙火矣虽接
祭有所不能又安论杀不杀哉然孔子乃谓牲至而不杀则
废今以情理揆之其文当是后人所纂入盖原文以日食太
庙火疑为当祭本无可疑夫庙火固不可预期而日食则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3b 页 WYG1454-0785b.png
畴人子弟皆知之不待巧算也司历何在奈何不以告而
行祭曾子奈何以为问而孔子之答又若迂缓何哉夫诸
侯旅见天子与诸侯相见尚以太庙火不得终礼况被灾
之地势近剥肤救焚不暇尚何论杀不杀哉礼曰人有焚
其先人之室则三日哭故新宫火亦三日哭公榖以为礼
独胡子以主人未入也嫌涕无从出是则哭藏主之庙胡
子亦以为当礼也然不肖亦有所疑按僖二十年西宫灾
西宫者何公羊子曰鲁公称世室群公称宫今详仲子桓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4a 页 WYG1454-0785c.png
宫武宫炀宫之例则宫当为庙其言不妄故榖梁子曰
西宫西者何宣公之庙然其灾也不闻哭经亦无讥哀
三年桓僖宫灾时南宫敬叔懿伯文伯之徒皆孔氏从游
之旧而敬叔者从孔子适周问礼之人也止命周人出
御书不闻以哭为请孔子在陈闻之亦不讥其哭何哉
盖成三年所称新宫者以祀宣公父庙也是时言亮闇
初阕而遇天灾故感而哭之以致哀异于馀庙此非予
之私言释例所言皦如也彼其发义揆情视公榖二家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4b 页 WYG1454-0785d.png
不更精详乎哀三年桓僖之灾传者以为亲尽而庙不
毁则当时之不哭其所缘起或是酌情为之苟燬于谅
闇之后与夫次之远者皆本不哭檀弓之言恐是附会
春秋而不察当时事情耶凡礼记附春秋如诸侯不生
名之类尚多不独此条也今此所陈止是国君处变之时
来教云哭位当是在都宫之外是以臣工处变言之放
今时哀哭临之义上下一体取义至精也但国哀国灾
礼当少别而从天子救太庙之火者孔子止云不以方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5a 页 WYG1454-0786a.png
色与兵不言及哭泣莅位不知于此当何㩀乎想君既
不哭故臣不独哭孔子遂不著其礼乎来教又曰服虽
无考然衰服则已重青服则已轻乌帽冠带缟服其可
也但晋太兴二年国子祭酒杜夷修墓云春秋新宫之灾
哭而不服博士江渊议墓毁以为毁不应比庙灾而不
行服又梁天监元年礼官何修之议萧子晋传重改葬
之服亦曰可依新宫火灾三日哭不服而已则是虽继
体承祧者亦不服也况臣子不过重服者乎昔晦庵朱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5b 页 WYG1454-0786b.png
子谓六朝礼乐最精观此三贤之言是圣人原不可制
哭庙之服今之修首令典往往青衣从事是不为轻也
过西南之人闇于远览执事先觉博综坟典过欲执经
从周久矣愿因下风得闻馀论幸甚
  答童宫谕庙灾仪注第二书(熊过/)
昨奉书已旋于坛所省读华牍宏博渊深开导备至得
所未闻加于提耳之教矣过何幸何幸当时士人共仰
折衷转相传诵几失原本数日方得遂未裁答今尚有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6a 页 WYG1454-0786c.png
疑者愿终惠教它时有闻不敢忘所师资来教辞引燕
泉阳明所酬对欲以定世之疑不肖非敢别出臆度也
顾以古人尊祖之义视敬天常少诎故祀天地则越绋
而行事不敢以卑者之事而忘尊者之礼也其敢以卑
者之祭而忘尊者之变乎即使失世职如左氏所言则
当是之时谪见乎天祖宗神灵固己震叠为子孙者正
当体祖宗之意以灾为告而废之所谓先王克谨天戒
臣人克有常宪者也而以接祭为言是忘天而昵祖圣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6b 页 WYG1454-0786d.png
人致辨于天神人鬼之际者果如此否乎西宫之言公
羊杜氏之说此亦常求三传之异同而粗习其读但今
之称宫者多指庙为言惟传乃有小异尔雅曰宫谓之
室室谓之宫则西宫者为之小寝别宫如公羊杜氏亦
可也例之火踰公宫之说亦可也其如春秋之所称宫
者皆以庙言何哉春秋经凡居室皆不称宫故王姬之
馆人居也称馆不称宫谓凡室皆可称宫经无是法也
西宫书于经者也以经之例观之是不可证其为庙乎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7a 页 WYG1454-0787a.png
此不独春秋耳诗定之方中作于楚宫郑笺曰居室也
又如采蘋公侯之宫毛氏曰宫庙也豳上入执宫功所
谓营居室宗庙为先故称宫功也至鲁颂閟宫之地亦
是鲁人安灵之所是宫之必为庙而室之不得以淆其
辞古人正名百物未尝假借后世乃通之耳桓僖公宫
灾来教云亲尽而不毁者杜征南之说也季氏出于桓
立于僖以是为悦而不毁故孔子言之康侯之说也然
成公六年尝立武宫定公元年尝立炀宫矣是三公者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7b 页 WYG1454-0787b.png
皆春秋以前之君也其亲尽当毁视之桓尤甚孔子言
当毁何不及武炀而何言僖乎桓僖之不毁诚以季氏
当时武炀之立又谁主之乎则征南康侯之二说愚皆
有不达矣来教又谓即哭矣亦例不得书今将以何为
例而知其不当书乎春秋之法其有事如哭庙而不书
者乎假使实有其事经以例不书矣而传亦遂泯其迹
者乎是大可疑也新宫之哭胡子独弃诸家之说而又
为辞曰于迁主其言无㩀杜郑之徒以为当哭夫杜郑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8a 页 WYG1454-0787c.png
注疏也皆定于颖达诸儒之手过特有所从违非敢弃
经而信传也其谓哭庙而当礼者以其情则知矣而终
若无㩀世之言哭庙者往往以梁山为例盖梁山之崩
左氏国语两皆载之左氏止以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
币史辞为言独国语有国三日哭之语先正常谓国语
者左氏删定之弃馀信斯言也将从左氏而不哭乎将
从国语而哭乎将从其所删定者乎亦将不计其所弃
馀而从之乎今以西宫桓僖之不哭而定之所谓情则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8b 页 WYG1454-0787d.png
同而终若无㩀者不将近之乎礼曰人有焚其先人之
室则三日哭信如公羊杜氏遂以西宫为小寝则固不
得为庙矣亦岂不为先人之室乎为先人之室矣而经
不书哭传无有文者亦岂例不得书乎将实无其礼乎
至于易服之仪不肖当时㩀旧闻为言及后思之犹有
所未尽缘周官司服有大灾素服之文康成乃云素服
缟冠素服也来教云易服深得礼意不肖初所不及也
但云欲略如居丧之仪当乌帽角带缟衣遍考古丧服无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9a 页 WYG1454-0788a.png
缟衣者盖丧则必衰故斩齐衰之外锡衰细衰皆衰也
无缟衣以处丧者礼除成丧用朝服朝服者缁衣素裳
非素衣也诗素冠之二章曰庶见素衣康成㩀礼之丧
服之无素衣也遂转衣为裳以求合之吕伯恭讥其牵
合矣然则缟衣似非居丧之服也司服有云其齐服有
玄端素端变服言端者自袂言之大夫以上侈袂故也
然则素者乃是斋居将有所祷诸上下之通服也不得
言为丧服吴白纻歌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
卷一百七十二 第 19b 页 WYG1454-0788b.png
作巾此虽不足以明礼然亦可见素是古人常服今周
密癸辛杂志程大昌演繁露及刘绩霏雪录皆同斯志
其言恐是不谬乃知杜夷等不服者谓不丧服非不素
服其义自精确耳过欲如来教自大夫以上定为缟冠
素侈袂服自五品以下其袂止可比之元士等定为缟
冠素端祭毕则已不知可不可也或侈袂不便则上下
通服素团领耳执事高贤宇内宗仰又有发蒙之意不
肖所陈必不以为渎而不告也恃爱多言恐惧恐惧过
卷一百七十二 第 20a 页 WYG1454-0788c.png
顿首顿首
 
 
 
 
 
 
 
卷一百七十二 第 20b 页 WYG1454-0788d.png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