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a 页 WYG1454-07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一    馀姚黄宗羲编
  书二十五
   议礼
  答施太守(薛应旂/)
建立书院此我公盛举也记文委及鄙人岂不欲附名不朽
哉但事须周悉虑其及远而天下正经道理决须遵行不宜
违越郡中昔有道南书院祀龟山以下诸公而一时宫室亦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b 页 WYG1454-0768b.png
甚宏壮当时虚庵陈公集诸生之有志理学者讲肄于其中
盖彬彬然兴起矣既陈公去后三十馀年日渐荒落适兵事
旋兴而有司右干戈而左礼乐遂改为兵道此其人何足追
论幸我公至乃有复建之举正区区前所谓兴废举坠也况
增设号舍旋置学田岂非经久之计哉吾郡诸生永有恃赖
此盖不必论矣但祀典诚有可议前书院废坠而龟山诸
贤功德关系吾郡者皆无以妥神有志者尚以为兴复有期
今公既大建书院而诸贤仍无所栖止然则后人将当别议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a 页 WYG1454-0768c.png
乎抑遂祀之于此乎我先师孔子之祀在士庶之家不
妨私祀若以公祀论之则自有两京国学天下府州县
学太牢少牢乐舞佾数俱有定制兹公官秩二千石即
古之大诸侯也已主一郡先师之祀矣乃复祀于此揆
之祭义则既无论而质之祭统祭法反似烦渎且七十
二子自颜曾思孟之外一无所预遂及周程张朱则于
从祀庙廷者所遗尚多也公以记文见委而鄙人属笔
之时渐觉窒碍遂深思而得其故诚阳明所谓良知之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b 页 WYG1454-0768d.png
不能昧矣书院事例在嘉靖间有行吏礼二部已著为
令近时抚按诸公偶亦未之思耳翰谕山东临清诸处
近日有建书院者若处之不甚周悉傥后有其人安知
不为前日之九华新泉诸书院耶兹鄙意管见惟欲公
仍祀道南书院诸贤则今之建立名义俱正自庙堂以
至于闾井皆无异议而法典礼制俱无违越公之令名
岂不昭垂于后哉傥赐垂允则旂虽不文即愿附名矣
恃爱直致无任惶悚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a 页 WYG1454-0769a.png
  复陈世德三年丧礼书(周祚/)
日者承语丧礼三年之故荒秽未祥兼多事不即走复
㩀告者之制丧有三年之文未尝尽三年而为之也夫子
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
丧也礼有曰父母之丧既虞卒哭蔬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
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食醢酱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是
礼又皆夫子考定比论语其次第差详盖再期则二十五月中
月郑注以为间一月与始丧之日则二十七月丧无饮
卷一百七十一 第 3b 页 WYG1454-0769b.png
酒之礼至是始饮醴酒则已非居丧时丧称三年举大数
而实二十七月也昔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夫子曰又多
乎哉踰月则其善也盖大祥而踰月则禫夫子曰以去
禫之不多而歌之非礼至禫而歌则无责矣禫之云者
淡而安也至是则已去丧或可歌不然则丧中无可歌
者也是礼所载父母之丧不踰二十七月可知也亦未
尝有贵贱之间故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后唐儒
王玄感著论以三十有六月讥诋当时张柬之破其说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a 页 WYG1454-0769c.png
则亦㩀礼之文而止于二十七月且以亲丧有终身之
痛创巨者日久痛深者愈迟何岁月而止乎但先王定
以中制使情文两备故仲由不能过制为姊服孔鲤不
能过期为母哭也当世亦以柬之不诡圣人而玄感论
遂废然所以必二十七月者则二十四月尽二年而所
馀三月已为一年自缌麻三月以倍之则九倍矣其情
亦庶几焉苟尽于三年反意极时穷于是乃有不尽之
情此孝子所以有终身之丧也非止此便以为可报其
卷一百七十一 第 4b 页 WYG1454-0769d.png
亲而无馀矣夫天道二十七月则闰生矣南轩谓天之
则也因人情合天道此圣人之所以为礼也愚也浅陋
不足知识姑即耳目以复万一惟高明博究淹思更为
指教不胜幸幸
  与陈二易论尔汝及谥法(缪一凤/)
不肖屡承训言未及答心怀如缕欲叙末由但知驰念
自炎伏以来久违笔墨如海东松厓诸兄俱阙柬便懒
僻成性回阅本领工夫真如梦醉时语惺醒都忘矣较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a 页 WYG1454-0770a.png
来心地所养未得其方故凡百作为奔逐扰噪荒乱无
实将奈之何承谕尔汝之说按尔汝对我之称二字同
语并用古人对语之辞也孟子曰人能充无受尔汝之
实朱子以为人所轻贱之称而人中心必有惭忿而不
肯受之实愚意此二字较量此其人之心有未善处而
人直以尔汝之辞倨慢之故有惭忿不平之意是以必
充其实斯无所往而不为义矣不然何尧舜孔子独不
知人有羞恶之心而固以轻贱称人乎或曰尔汝者上
卷一百七十一 第 5b 页 WYG1454-0770b.png
命下之辞也如君之命臣曰咨女羲暨和师之命弟子
曰居吾语女父之命子曰弃尔幼志若以之称上则为
轻贱倨傲矣愚窃有疑焉昔金縢之册祝非周公所作
乎一则曰惟尔元孙某二则曰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
圭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此乃周公告君
父之词也蔡九峰曰其称尔称我无异人子之在膝下
以其亲者此亦终身慕父母与不死其亲之意以见周
公之达孝也以观夫周公制礼垂范百世独忽尔汝之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a 页 WYG1454-0770c.png
辞与大抵古今称谓尚有可疑者如子之一字古者男
子之通称或曰子爵也如刘子微子之谓或曰尊称之
辞自孔子颜曾思孟之后惟周程张朱数人得以称子
其馀或名或字或谥俱不得称子如颜渊曰子在回何
敢死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固以子称师矣孔子曰二三
子孟子曰子以为泰乎子绝长者乎此非卑下之称乎
如今人多以子命后辈而不敢以称于尊长此愚之所
未解者也敢并及之以质于高明谥法之疑郑樵曰古
卷一百七十一 第 6b 页 WYG1454-0770d.png
无谥谥起于周信斯言也愚意古必有此遗法但未大
行耳周公亦仿古立法乃始作谥以为一代定制也今
考尚书尧唐帝名舜虞帝名禹夏后氏名未闻以尧舜
禹为谥也或曰尧名放勋舜名重华禹名无考矣如以
放勋重华为名尧舜禹为谥何以尧曰有鳏在下曰虞
舜舜曰俞咨禹汝平水土然则舜耕历山之时先有仁
圣盛明之谥乎禹于未平水土之先亦先有受禅成功
之谥乎尧舜之于臣不命之名而以谥命之乎按汤誓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a 页 WYG1454-0771a.png
注汤名履汤号也或曰谥蔡氏亦未知是否愚闻古者
世质虽天子不讳其名是以唐虞夏商之君俱以名称
而未尝讳也然大圣大虐天下之人亦必有称号如尧
号曰放勋言尧之功大无所不至也舜号曰重华言舜
有光华可合于尧也他如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
之八恺高辛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曰浑沌曰穷
奇曰梼杌曰饕餮皆不才子之号也故履癸之暴戾曰
桀商辛之残贼曰纣是皆当时称号之辞也如以为谥
卷一百七十一 第 7b 页 WYG1454-0771b.png
何夏之帝启太康商之太甲太庚历数世俱名而独禹
汤桀纣四君有谥乎至成周法制大备故文武成康之
后世世有谥矣若称号乃当时天下之公议未有定制
也尝考周官谥法无曰尧曰舜之名义然则尧舜禹为
谥者无乃司马迁蔡邕辈睹圣人之大德又各取古法
参以己意而释其名义也与鄙意粗浅掇拾以对不知
高见何如如有别议更赐教一番至望野史未见旧本
容会日索览幸幸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a 页 WYG1454-0771c.png
  答黄复庵(敖英/)
承来教欲以各房昭穆合祭于祠堂又欲追祭宋朝始
祖顾愚何足以知之然明分不可虚也请言其略孔子
曰吾从周从周者从当代之制也我国初之制品官之
家许仿朱子家礼祭高曾祖祢于祠堂庶人之家许祭
祖父母父母于寝续因唐县知县胡秉中之奏又许庶
人之家祭三代可谓盛典矣自是以后凡易世则改题
神主而递迁之乃若一族之内品官子庶人也仍祭三
卷一百七十一 第 8b 页 WYG1454-0771d.png
代庶人子品官也则祭四代嫡庶虽多各得如本法二
百年来寰宇同风罔越厥志近时惟江浙一二故家大
族不知朝廷之制乃纠合疏族共建祠堂远攀华胄尊
为始祖昭穆混淆罔有限制祭祀苟简不合节文悖礼
违制莫此为甚抑又考之自古人臣之家无祭始祖者
故成王赐伯禽祭始祖而圣人非之程伊川祭始祖而
朱晦庵非之余正夫有士大夫不当祭始祖之论饶双
峰以为周礼犹存也盖始祖之祭以功也若功非玄王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a 页 WYG1454-0772a.png
后稷则郊祀不可以配天虽贵为天子亦难轻议是故
汉高祖不祭始祖唐太宗不祭始祖宋太祖不祭始祖
我朝太祖高皇帝建太庙以祭德懿僖仁四祖而始祖
无庙祭也又尝见我朝亲王始封就国无祖庙之祭况
始祖乎盖诸侯不敢祭天子周制也至其身后得为考
庙至五世遂为太祖之庙由此观之然则今日臣庶之
家岂可僭始祖之祭哉虽然英于此又窃有感焉尝谓
丘文庄公家礼仪节见其于祠堂篇内既列朱子祭四
卷一百七十一 第 9b 页 WYG1454-0772b.png
世之图又列郑氏祭五世之图既以神主尚右为尊又
以神主居中为尊既以祭始祖为非又以祭始祖为是恭之
会典殊觉矛盾但不知文庄注书之意何如也英也学
植荒落言不足信见东郭念庵二兄请折衷之倘二兄
有异同之论幸毋惜示教
  复天彝问师友服制书(黄绾/)
承问师友服制昨录上鲁斋之议已悉而犹云有未明
者想必冠绖之说有未了故也今只用白深衣不须缘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a 页 WYG1454-0772c.png
边腰间加缌麻小绖头上用白幅巾加缌麻襞积冠乃
临丧时用之平居只用时常素服丧期各随情浅深自
定或缌或期或功或三年皆可也又承问师友之别盖
五伦中只有朋友字样故师亦在朋友之中又何疑焉
谓之师者以其能成已谓之友者以其能辅已此师友
之所以分也故礼云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
外又云师心丧三年如丧父而无服此师之礼所以重
于友也大率古人朋友之丧皆服缌三月此乃通制今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0b 页 WYG1454-0772d.png
因人伦不明朋友道废故朋友之丧亦久不为之服骤
然论此故不易明尚容面悉
 尝见刘先生居丧只用今麻布巾白布一幅束于其
 上即此便是首绖也
  与萧太守国材论家礼纂要书(陆粲/)
承批示家礼纂要已随条改正有可商确者数处具列
请教如左
一昏礼亲迎原注云近则迎于其家远则迎于中途来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a 页 WYG1454-0773a.png
教云中途无仪节欲补之
 右考伊川止云远则迎于其馆无中途之文朱子亦
 云令妻家近设一处或出至一处就彼往迎归行礼
 观此则既有所馆其仪节自当与在家同矣若女家
 当告祠堂则主人前期告而后以女行至馆则不必
 再告矣惟醮女之礼未知当行于家或行于馆请裁
 之
一卒哭之祔来教云考祔殷礼既练周礼卒哭孔子善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1b 页 WYG1454-0773b.png
殷而朱子从周从周者以类也程伊川有言丧须三年
而祔若卒哭而祔则二年却都无事了且礼卒哭犹存
朝夕哭若既祔则无主在寝哭于何所张横渠亦云丧
须三年后祫祭于庙遂奉祧主归夹室迁主新主皆归
庙此程张二儒皆不从卒哭而祔也文公亦尝谓横渠
此言似得礼意故于家礼告祔于卒哭而祔庙于大祥
盖两从焉虽然礼顺人情因时损益若卒哭告祔至大
祥方祔庙则相去将二年而络绎成两祔非人情矣不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a 页 WYG1454-0773c.png
如直以大祥之明日祔庙若为宗子则改主迁主祔主
同日行之亦因时损益人情简便
 右考家礼卒哭而祔其末云祝奉主各还故处注云
 纳亡者神主匣之反于灵座杨氏复亦曰司马礼家
 礼并是既祔之后主复于寝观此则虽告祔而神主
 犹未入祠堂待三年之丧毕而后迁正来教所谓告
 祔于卒哭而祔庙于大祥盖两从焉者也又按礼记
 檀弓注蓝田吕氏曰主人未除丧主未迁于新庙故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2b 页 WYG1454-0773d.png
 以其主祔藏于祖庙有祭即而祭之既除丧而后主
 迁于新庙愚意古者一世自为一庙则此礼可行今
 之祠堂四代之主皆在一处则所谓有祭即而祭之
 者窒碍而难行矣此朱子所以虽从卒哭之祔而必
 反主于寝也来教两祔之疑愚意亦同况卒哭之祔
 祝文既云适于祖考某官跻祔某官则是已告祖考
 以当祔亡者之主矣然其主乃不入祠堂而复反于
 寝祝文之意无乃虚乎此其失又不但两祔之非人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a 页 WYG1454-0774a.png
 情也窃谓程张之说可据则如来教大祥而迁祔之
 议似亦无悖于礼但家礼大祥前期一日告迁于祠
 堂改题神主厥明行事毕祝奉神主入于祠堂所谓
 厥明者即祥祭之本日也今来教欲用祥之明日而
 改主迁祔同日行之未知何据更详之
一家礼大祥注问子为母大祥及禫夫已无服其祭当
如何朱子曰今礼几筵必三年而除则小祥大祥之祭
皆夫主之小祥之后夫即除服大祥之祭夫亦须素服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3b 页 WYG1454-0774b.png
 今按此说是矣但谓几筵必三年而除施之妻丧则
 恐未安盖小祥之后夫既除服则几筵亦当彻矣虽
 子之服未除然以父为主故也请裁之
一土地之祭
 今按时制有里社土榖之祭所当遵行则土地之祭
 似为重复虽朱子大全集有之而于古礼无据恐当
 删去若乡厉之祭则是时制亦当存之俱请裁定
一吕氏乡约礼俗相交尊幼辈行造请拜揖请召速迎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a 页 WYG1454-0774c.png
之礼
 右乡约内虽已举其大纲而仪节未备愚欲删节其
 礼附于四礼之后谓之为居乡杂仪今汉书律历志
 引此语正当养之以福颜师古注之往也往就福也
 孔颖达左传正义亦云往适于福也盖古本自如此
 然今本养之以福犹曰养之以致福耳于义亦通但
 杜预注此云养威仪以致福则恐非是窃谓养是养
 所受之中盖敬慎于动作威仪之间乃所以养此中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4b 页 WYG1454-0774d.png
 耳
通书四十章义精词确一章
 通书之言固为精确但朱子谓其皆所以发明太极
 之蕴则恐未必然而愚之尤不能无疑者爱曰仁以
 下数语也如韩子原道言博爱之谓仁朱子讥之以
 为语用而遗体今周子指爱为仁何以异此朱子之
 解独谓有是五者之用而因以名其体斯言也其亦
 善于回护矣无乃未足以服韩子之心乎中也者和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a 页 WYG1454-0775a.png
 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此语亦可疑不然则和也
 之上当有阙文
天道之变尽于春夏秋冬一章
 此章似乎回护邵子然邵子之说愚实疑之其书每
 以皇帝王伯道德功力并论是恶可并也以春夏秋
 冬配易书诗春秋然仪礼周礼皆经也独无所配邪
 生生长长收收藏藏皇皇帝帝王王伯伯等语殆不
 成文理又谓扬雄太玄见天地之心老子得易之体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5b 页 WYG1454-0775b.png
 孟子得易之用此等语皆不纯正至于元会运世之
 说尤大可疑信如其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之后历
 一万馀年而人物始生以至伏羲神农未生之前凡
 历三四万年而后圣人出此三四万年之间无衣裳
 宫室无礼乐政教不知何以过日生人之类有不殄
 灭者乎自书契以来至今才三千馀年中间世道变
 迁己不知其几乃至数万年之久皆为洪荒之世有
 是理乎邵子所谓数学者如此宜二程之不愿受也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a 页 WYG1454-0775c.png
 愚谓此言非欲诋諆先儒直有疑于心而不苟从耳
  与叔皮论本生孙孺人不得称先妣书(何良俊/)
昨偶据愚见谓先孺人但当称母不当称妣敢率尔献
状于长兄大人后长兄以书示吾弟吾弟执以称妣为
是若吾弟但谓今世流俗浇竞不能尽如典礼苟可以
推崇吾母有不顾典礼而为之是可言也若必以称妣
为是则是吾弟欲推崇吾母而愚戆之子强欲下之逆
天之罪当不齿于士君子之列矣敢不以一言自明耶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6b 页 WYG1454-0775d.png
夫某之于孺人同有罔极之恩者也岂不欲极其尊称
以申狗马之报顾礼有所当独尊则有万万不得已者
耳传称妣者比于考也夫欲比称于吾考莫若正名则
吾弟于筮仕之始登科录所书曹夫人不得称嫡母先
孺人不当称生母㩀登科录所书如此则先孺人葬志
不得复称继母今何前后违戾若此耶昔子路以正名
为迂而夫子少之名之不可不正如此苟名不正而漫
欲加之尊称不知尊其母所以卑其父考之典礼则有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a 页 WYG1454-0776a.png
大谬不然者矣然墓志是他人所作或有误语录是弟
手书实可传信故愚意今日称谓但当从其始者为正
若后来所书是吾弟欲推崇先孺人之心胜遂欲掩其
实矣然实何可掩众人可掩而先府君在天之灵其可
掩乎先府君或能垂体人子迫切之情而先孺人在天
之灵其可掩乎夫人子不以其所不当得者加于其亲之
谓孝人臣不以其所不当得者加于其君之谓忠孟懿
子问孝子曰无违曰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夫定其名定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7b 页 WYG1454-0776b.png
其分一毫不敢踰越之谓礼苟位而非所据先孺人之
灵必不能一日安于地下矣先孺人不能一日安于地
下则人子何以一日自立于天地之间乎吾弟当砥砺
名行敦崇典礼必欲致身卿相他日使孺人封国夫人
秩一品皆人子之所得为独妣之一字有不得而自专
者系于考也此稍习礼者皆能知之先府君素欲讲求
典礼少有不是必不肯苟焉以自安夫吾兄弟为经生
时承先君严训实欲动法古人吾弟今日振鹭王庭当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a 页 WYG1454-0776c.png
奋迅有为之日顾师心自是琐琐欲同于庸众人之流
追思吾与吾弟自三回岁捧书入学时即携持追逐周
旋三十年当困苦厄塞时未尝不以顽兄之言为可采
岂今日得志之后顽兄举典礼相正乃咈然不以为是
必求自胜其说若天子秉制作之权当唯然莫违之势
群臣议礼发言盈庭此皆素不相信之人又安望其咈
已以从众耶方今丧事总总倘有仪文疏略其得罪于
士君子也轻独典礼一失则得罪于先府君先孺人其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8b 页 WYG1454-0776d.png
取讥于士君子也大故顽兄欲吾弟不必徇俗见饰浮
文以为先孺人之荣惟当敦实心从典礼以成先孺人
之美顽兄颓堕无状实不敢忘先府君遗训故披露所
见幸一明其可否但置之不论列可也顽兄三丧并举
过误必多亦望一一救正庶不得罪名教以沗先德以
贻吾弟之羞幸甚幸甚
  上丘琼山书(蒋冕/)
冕昔者辱游先生之门窃读先生之书见先生所辑家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a 页 WYG1454-0777a.png
礼仪节鄙心甚喜以谓文公家礼一书天下家传人诵
之矣然行之者尚少数百年后何幸得先生为之解释
使凡普天下若郡若邑若乡党在处有大德厚望者一
二人焉举行之以为倡率则此礼之行庶几遍天下矣
乎冕生湖南九郡之极地去中州特远风俗素薄婚姻
用鼓乐丧葬用浮屠责成人者无定仪祭祖考无定时
过不自料恒思欲变之而德薄才谫无足以为乡人矜
式盖尝叹风俗之弊虽未易遽变然吾身之所行则保
卷一百七十一 第 19b 页 WYG1454-0777b.png
其决不随流俗也十二而孤亦既冠矣于冠丧二礼已
不逮焉然犹未娶也至若婚祭二礼则尚或以躬行之
欤去年得告南归将娶于陈氏意以陈氏者吾郡之故
家钜姓者也而世有大德厚望之人焉其能行昏礼无
疑矣乃遣人为之一一言之而彼家之所谓大德厚望
者方且惑于流俗胶固执泥以为不可于是宛转使人
委曲开示谓之曰古礼简径何苦不可至再至三彼不
得已然后勉从亲迎之一节若夫次日而后见舅姑三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a 页 WYG1454-0777c.png
日而后见宗庙者一切不从然亲迎之期尚远至期亦
未知其果从与否也初冕之欲行此礼非独彼家以为
不可虽吾之母与夫宗族之尊长亦皆以为不可故不
忍咈亲之意而不能尽如鄙心之所喜而行之也且夫
鄙心所喜非欲立异以为高逆情以干誉也盖以古礼
日湮流俗日弊果能变流俗行古礼庶几天下人人得
见古人丰采然古人者亦人耳岂与今人异哉古人能
行之于古今人乃不能行之于今亦独何欤大抵凡人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0b 页 WYG1454-0777d.png
之情可以与之言今不可以与之言古孙昌胤嘅古冠
礼之不复独发愤行之而见讥于郑叔见笑于外廷伊
川程正公丧不用浮屠在洛亦仅有一二人家化之耳
以此见流俗之弊虽圣贤亦无如之何而圣贤所为未
必不为流俗所讥笑特赖百年论定然后见知于后世
耳然知不知亦岂吾所当挂齿牙哉吾之所为果有益
于后世而世不知美反见讥笑其责在乎人吾何与焉
使必世知美之吾然后行则吾之所以待乎已者轻而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a 页 WYG1454-0778a.png
务乎外者重矣不已狭乎伯牙鼓琴惟钟子期能知其
音子期死伯牙遂不复鼓琴呜呼向使无子期伯牙之
琴其终不一鼓邪是其待乎已者轻务乎外者重由君
子言之无足取也冕辱游先生之门窃有见于此是以
毅然欲行昏礼不复顾流俗然不忍咈亲之意卒不克
行而终焉与世浮湛俯仰为流俗之归浅闇疏陋以至
于此固无足惜所兢业者恐伤文公著书垂世之盛心
与先生辅翼文公之勤意而反见讥笑于流俗焉耳王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1b 页 WYG1454-0778b.png
臣来蒙赐教言敬以拜纳寒家自母兄以来无不欢欣
踊跃嗟乎自圣贤道否之后世之为师弟子者不为不
多然朝离书帷至夕视之已有若秦人之视越人之肥
瘠恝然不一动念焉者矧相去万里而肯不吝教诲谆
复恳切之如此哉先生之德及于冕者深矣冕之感先
生也其将何以为报邪臣今此回谨此拜复词语喋喋
上渎尊听不胜战慄之至
  答朱芝山(李默/)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a 页 WYG1454-0778c.png
顷闻尊阃老夫人仙逝良用惊悼缘新有小妾之丧未
克趋吊歉罪歉罪兹蒙下问令孙服制默未娴礼学岂敢
强对第闻之古礼父在为母服周谓至尊在不敢伸其
私尊也祖在为祖母服周义实本于此今制虽重母恩
不问父在与否均服斩衰至于祖在为祖母则明言止
服杖期尝著于大明令孝慈录大明律诸书可考也隆
杀之间皆断自圣祖纵未协于古礼臣民犹宜遵用况
准父在为母周本出于古人制义之精者乎惟唐世天
卷一百七十一 第 22b 页 WYG1454-0778d.png
后请父在为母仍服三年当时卢履冰元行冲辈已极
言其非彼于父母恩同罔极虽弃厌尊之义未为不可
若持重之服则固有间矣矧时制所存谁得而议之仰
惟我翁家学渊源考据必审如默者但知以遵尧从周
为合礼耳他未暇详订也谨因还使附复
 
 
 明文海卷一百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