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a 页 WYG1454-06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六十四   馀姚黄宗羲编
  书十八
   讲学
  答胡庐山督学(赵贞吉/)
相思甚苦不数奉书问者以公关防之地且烦于酬答
耳向陈蒙山取道内江已闻公有欲去之意及接读翰
教始知二公皆为伊人所动欲录诸生讲后劄记颇近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b 页 WYG1454-0693b.png
似者以奉览久而未就故令答迟迟也顷孙淮海见教
公去意已闻两台则志已决矣奈何奈何深恨援留苦
劝之不早不力也抱歉抱歉如何来谕云道通天地万
物无古今人我诚然诚然但云欲卷而藏之以已立处
未充不能了天地万物也斯言似有未莹彻处耳愚意
谓当云已力未充故时有滞执处时有碍塞处于此但
假渐习薰修久之不息徐徐当彻去矣即彻处谓之先
天而天弗违即未彻谓之后天而奉天时也作如是功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a 页 WYG1454-0694a.png
者日用间种种色色刹刹尘尘皆在此大圆镜智中卷
舒自在不见有出入往来之相陵夺换转之境矣故曰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也岂可以为沾带
难于解脱耶又渠云欲于后天中干先天事此妄作分
别语以骇人听耳且此大圆镜智即不落有无之窍也
更欲求何窍耶中庸曰天命之谓性言其不假人为无
善无不善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也指其率性而不假人为之处也周子曰和也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b 页 WYG1454-0694b.png
者中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指其已发即未发之体
也老子观窍与观妙同出同玄之旨与此同也佛氏不
思善不思恶见本来面目之义与此同也岂可以中庸
之言谓堕于情缘难免生死耶公所引情顺万事而无
情者即圆觉经随顺觉性之谓也于此了了则世法与
出世法一齐彻去无馀矣岂可非之谓于有无中取辨
耶吾观渠书中觊望有待之多自负张皇之甚轻侮前
训以表已能堕于业罪而不自觉嗟嗟云水瓢笠之中
卷一百六十四 第 3a 页 WYG1454-0694c.png
何为作乞墦登垄之态耶宜见笑于大方之家矣姑置
勿论鄙见再为公诵之且公谓之了天地万物古今人
我者愚意度之当如李异人合论谓自他不隔一毫端
始终不离于当念云尔如公云责任之重有不容已欲
为已任又立处未充则不免于揽厌之病矣何则天地
万物古今与我一体也而欲取为已任则二之矣是揽
之累也谓迎之也我与天地万物古今一用也而患已
立未充则二之矣是厌之累也谓将之也均之非谓随
卷一百六十四 第 3b 页 WYG1454-0694d.png
顺觉性也且随顺觉性之句有三焉其一函盖乾坤句
周容遍摄之谓也其二截断众流句独一无侣之谓也
其三随波逐浪句即随顺觉性之谓也三句一义也一
义三句也夫能周容遍摄则一体矣能独一无侣则一
用矣能随顺觉性则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一如矣
夫学至于体用一如则达乎大觉圆顿之门矣古人不
贵践履只贵眼明若能于此具眼历落分明虽于日用
之中官私之事情有滞执处念有碍塞处一归于习气
卷一百六十四 第 4a 页 WYG1454-0695a.png
之累渐资薰脩方便而彻之耳如是则青城峨眉之中
即衡山庐阜之境也衣冠师表之地即御风云游之处
也逸莫逸于与众同知也劳莫劳于违众独栖也古歌
云如今休去便休去非谓休官休世休事也谓休其不
了之心也又云若觅了时无了时不了之心在官去官
任事谢事俱不了也惟智者当下了即当下休矣当下
休即当下彻矣虽然其至尔力也其中尔巧也闻公昔
学射于唐荆川矣自今观之巧其可学乎然荆川之讲
卷一百六十四 第 4b 页 WYG1454-0695b.png
射法皆巧也当其初巧不在我而在荆川之言故曰不
可学至其久而力充矣力充则巧至矣然后荆川之巧
始在我虽谓荆川教我巧亦可矣聊以发公笑惟拨冗
赐答望望
  与赵浚谷中丞书(赵贞吉/)
慕公踰二十年仅为赵州风雪道上倚马数语既已不
堪其渴思矣别后复踰一纪始得连榻信宿于泾源之
上为慰如何然而中心欲讲说并其蹑蹻登临之兴非
卷一百六十四 第 5a 页 WYG1454-0695c.png
信宿可能尽也竟以此际别去若恝然者鄙人识浅实
有顾后之防耳惟公能鉴之公以其为怯耶顷领顺庆
人赍到华翰并佳集书旨皆戒仆之留意禅宗者夫仆
之为禅自弱冠以来矣敢欺人哉公试观仆之行事立
身于名教有悖谬者乎则禅之不足以害人明矣仆盖
以身证之非世儒徒以口说诤论比也吾性中所谓虚
灵不昧乃统指性而言非仅指知觉之用也夫具众理
应万事非浑然之心不足以当之即所谓天命明德
卷一百六十四 第 5b 页 WYG1454-0695d.png
也故至虚而有至灵者即程子所谓静中有物者也
可谓虚非性乎但可言心不可以言性也公常以此意
攘袂谈说于海内之人矣背去则鲜不以公为狂也而
仆则向风赏音知公壮志有兼济天下之气故愿一见
公如渴如饥今仆亦欲以明智定力破此一身伐性阴
贼虽不能彻底一澄照睿圣聪明如古至人而庄孟以
下欲庶几也向来尝以此意微露于公前而公遂疑之
仆何不幸而不遇公之赏音哉夫古之君子得志则兼
卷一百六十四 第 6a 页 WYG1454-0696a.png
爱天下不得志则康济一身耳且一身亦不小也是天
地之心也阴阳之会也鬼神之交也五行之秀气也未
有不被此根尘识念所坏者今自顾其身与凡夫等而
欲造神圣之业岂不难哉公幸勿因忌其名遂不求其
实也且宋儒拘拘而举业之士乂不足以语于尽性之
门彼若肆其胸臆出不逊则予将奈之何故尝自托于
不省以免其喋喋唯于公之前则不敢复逊也夫公之
戒仆意甚厚谓仆之才似可备世任使者若向空寂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6b 页 WYG1454-0696b.png
途则灰其有为之志窳堕散弃不可鞭策而损于名教
故可惜也顷京师有友人亦以此意相责仆欲发挥此
道其说甚长顷刻未易倾倒今第与公约倘圣主异时
任用公以廓清斯世仆虽老犹能为公执殳惟所用之
功成便当角中东道视去荣利若脱屣耳有一不如兹
言公然后食之阶下亦无怼焉此书若逢罗达夫可出
之以致鬨堂不必示他人以启争端
  复广西督学王敬所书(赵贞吉/)
卷一百六十四 第 7a 页 WYG1454-0696c.png
自祁阳领翰谕于是仆病且两月矣是日始取道永州
入粤期以趋侍台严以受戒束顾先获捧华章以重羁
旅虽身在粪土而荣如云锦之被体也惟先生才器夙
成不烦磨琢以驾于时劲翮高骞俯观万类衮衮馀子
无足当意顾劣如仆乃枉拳拳往在随行通籍虽数仰
南州之誉未一纳西阶之刺至奉使无状弃之远裔辱
当时而羞列士进无容身之哲退乏立名之业徒具华
发而令妻孥颠露道左已身以禦魑魅受世之訾诟未
卷一百六十四 第 7b 页 WYG1454-0696d.png
已若此可谓劣矣昨飞雄岭中瘴止存皮骨耳孱妻弱
子相向而泣是时可谓狼狈智勇俱困之际矣乃以宿
无先容之资而君子眷然顾之盖投手而置之全安之
域破世俗之拘挛而陋炎凉之锢习虽仆亦不知斯爱
之所从也若此者岂非意气相期属于豪杰非众人所
同者哉嗟乎此事虽不足以尽门下之特达在仆则感
激重矣奚翅仆哉虽使鲁连高蹈太白不羁犹当折体
酬恩亹亹报知已也何则易感者戚结之情难忘者无
卷一百六十四 第 8a 页 WYG1454-0697a.png
媒之惠故也自患难衰病以来血气顿改神志亦弱诵
习章句无一存记闻欲解其持牍之役以修鼓箧之业
则旦夕惴惴惧为舆土龙而施雨恐驱策不前以伤门
下之明自祁移永仅百里即精神昏蔽困顿数日犹未
招复嗟嗟复安所藉以自效耶所以抚躬俛俛以思仰
答惕中而无时休也俟至全依医调摄稍定嗣布蒯菅
请裁狂叟耳
  其二
卷一百六十四 第 8b 页 WYG1454-0697b.png
承示高文读之芒寒正色其指同于王伯安氏其文丰
容峻整班孟坚荀仲豫之流也至其中所称士变岂不益
可慨哉杨墨佛老纵横诸家姑勿论论其后所称者世
之士为毅为节为才术为事功诸种种其于性皆远矣
其为途何多也夫在孔氏之门才之异者其总为品也
有三其弃不与者一狂也狷也中行也此三人者孔子
之所与语也乡愿者孔子自谓不愿使入门是直弃不
与者也今掩然媚世之侣似少肆而人不知觉矣乎忠
卷一百六十四 第 9a 页 WYG1454-0697c.png
孝之道日薄而天常人纪识者忧其负荷之难也辩言
泽貌忮中强啄以鼓于世而便其私图纷纷何时已乎
安得孔子之所欲与语者不少槩见而弃不与者乃累
生于世乎欲与共反经敦彝之学率性依中之旨其谁
为归乎宜分之忧之也夫古之君子以道之不明已之
罪也人之不动已之过也宜公之不能恝然也然而流
风浩浩人怀其心欲变今之术与习而大同之其何始
乎不曰大人者正已而物正矣乎其义渊深其任最重
卷一百六十四 第 9b 页 WYG1454-0697d.png
者乎夫吾之身天下之人之一人也一人唱之百人和
之其类安得不众乎若是则庶民安得不兴邪慝安得
不变乎夫君子者众人之表也其所则而效焉者也以
言唱之以言和之而言有枝叶以行唱之以行和之而
行有枝叶公欲变今之习俗而大同之必使天下之行
有枝叶而后可也今天下以言唱多矣而风靡然日下
何也公其知之矣一洗小儒之学非公其谁望哉仆流
离疾病之中幸遇高贤接引故强为转语如此非有知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4-0698a.png

  其三(赵贞吉/)
领来谕示以真之训其说曰苟其意真矣虽从入之途
稍异彼顾无害于圣人之中道虽万举千差吾犹信之
而况其不至于差乎确哉其言之矣非公仁为已任担
荷之重谁能的然为斯语哉夫真未易言也黜妄而后
归真公谓狂狷皆有生意而愿者之根芽则焦烂不复
入土此最真伪之别也至以讼事喻尤切于三人者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4-0698b.png
情仆亦䌷绎为数喻以酬来教可乎夫黜妄者如蕉之
喻真种者如莲之喻伪作者如姚黄之喻今夫剥蕉身
者无蕉然不有蕉之根乎故黜妄者重重汰之则根本
露而真体见矣莲生淤泥而无所染非君子履世行已
之则乎然莲之为花非啻扬采质已耳为蓬为壳为仁
仁之中复为薏焉则又一莲矣此天机最真之处也君
子力学履世而自得有似于此夫姚黄非不美观与莲
奚以异然其烂然露者徒以供王孙俄顷之玩则委诸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4-0698c.png
泥沙耳竟何成哉今之论者欲胥率其徒同出一途则
千万一喙而真妄茫然无别遂令剽窃缘饰之俦得窠
臼其中此不剥蕉之故也夫观蕉之外非不蒿然大也
而不知中实无有今持此术以履于世则剽窃缘饰之
情亦易以见盖利害得失毁誉几微之际而肝胆尽章
矣此其不能如莲之洁也明矣公谓斯人得志则益足
以驱市人夥而从之非仆谓之俄顷把玩之际乎而不
实之心虚浮之质徒惭负神明而幻其生平宝山空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4-0698d.png
可慨也哉故君子之学必若薏之为莲而后谓真得夫
如此则可以隐可以显可以默可以训可以接前人之
绪可以开后人之智可以格物经世而行教化天下之
善行美名皆归焉而不得辞自与世作则而世自戴之
若尊亲焉虽没世而不能已此谓之至善大人之学非
耶以其始之真故也仆方有志于此而未之力学闻公
高论不自禁持缕缕如此然辞未达意为之歉然语云
心之精微口不能宣殆谓是哉先生其何以教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4-0699a.png
  其四
二月初至家六月有量移之报忽临粤使乂枉尺书及
所编定朱文幸甚幸甚仆昔在馆中椟蓄此书每读之
未尝不惜我晦翁之不啬于言而勇于争论也或曰不
直则道不明然则翁直也非争也答曰嗟乎是殆难与
人言也往予读荀卿之讥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
未尝不骇也及探道日久心稍有知回视孟子之禽兽
杨墨则窃谓持论之过严矣夫二子之学要有所本也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4-0699b.png
墨子本于禹杨子本于黄帝老子二子皆当世高贤其
学本以救世至其徒之失真则非二子之罪也遽极其
讨伐而拟诸禽兽焉非不深䆒先王之学术亦各有在
之过乎谓之略法者以言不深考云耳夫孟子法孔子
者尝谓孔子自生民以来未之有则于孔子之前上圣
至人诚亦有所不暇考乃荀氏之言亦未为过至谓不
知其统则虽予亦不以荀言为然矣何则统者道之宗
也言之所由出也立言而无其宗如瞽在途触处成窒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4-0699c.png
岂宜以论孟氏也孟氏之宗持志养气是也是孟氏之
三昧也义即子思之中和也夫晦翁法孔孟法尧舜尧
之授舜曰执中而子思训中谓喜怒哀乐之未发翁则
以为人自婴儿以及老死无一息非已发其未发者特
未尝发耳其非子思之旨明矣至其末年乃叹师门尝
以为教顾已狃于训诂文义而未及求至老年尚起望
洋之叹不知翁之将姑为是谦退耶抑所造实若此耳
夫使翁之所造实如此则翁所法孔子之统者何在夫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4-0699d.png
晋鄙之未遇魏公子也犹三军之主也及公子一旦夺
符而鄙休矣故三军从符而不从将者也夫千圣之统
一符也千古之圣贤人一公子也千古智愚之心灵一
三军也翁之统一诸子者不能合符孔氏则虽评骘之
工说弹之尽椎击之便剥剔之精但服其口而不能服
其心后之人尤依望诸子有搴旗击空之能而不遽去
也嗟乎是殆难与人言也盖孔子既没大义已乖而微
言将绝于是纷纷好饮食而勘廉耻以诗书发冢者塞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4-0700a.png
路矣故荀卿斥之为贱而庄生欲齐物论也夫物论者
谓人各是其是而非其非故曰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如
众窍之号而各据其翏翏刁刁以相争于靡然之途者
也夫庄子之雅意欲息诸子之争论以相忘于道术之
中云耳顾虽程邵大儒亦不之察乃去其论字直以庄
生为欲齐物如孟子称物之不齐之物乃曰庄生欲齐
物而物终不可齐嗟乎文义尚未知解况肯会其意乎
后之善谈道术若庄生又莫过太史公也太史公尝论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4-0700b.png
六家指要矣曰吾于道家取其长焉耳吾于儒家取其
长焉耳吾于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皆取其长焉已耳
其短者吾将弃之已耳所贵于折群言之衷者不当若
此乎今观晦翁之书其所评骘千古说弹百家椎击名
士剥剔群言不遗馀力矣有曰吾于某而取其某长者
乎有曰古之学术有在于是者某闻其风而兴者乎各
以其术鸣而同于一吹目为天籁者乎或曰晦翁自任
之重故辟邪距诐不得不严本孟子也乌得以庄生史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1454-0700c.png
谈之论道术比予曰嗟乎此所谓殆难与人言者矣且
学术之历古今譬之有国者三代以前如玉帛俱会之
日通天下之物济天下之用而不必以地限也孟荀以
后如加关讥焉稍察阻矣至宋南北之儒殆遏籴曲防
独守溪域而不令相往来矣陈公甫尝叹宋儒之太严
惟其严也是成其陋者也夫物不通方则国穷学不通
方则见陋且诸子如董杨以下苏陆以上姑不论翁法
程张矣而不信程张尊杨谢矣而力辟杨谢凡诸灵觉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1454-0700d.png
明悟通解妙达之论尽以委于禅目为异端而惧其一
言之污也顾自处于日看案上六经论孟及程氏文字
于一切事物理会以为极致至太极无极阴阳仁义动
静神化之训必破碎支离之为善稍涉易简疏畅则动
色不忍言恐堕异端矣夫如此学道乌得不陋昔项氏
父子起江东以其尊号与楚心刘伯升兄弟起南阳以
尊号与更始皆谓授人以柄而后争则久已出其下矣
晦翁之论以为辟禅而不知其实尊禅矣夫均一人也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1454-0701a.png
其始可以学禅亦可以学儒也谓灵觉明妙禅者所有
而儒者所无何耶非灵觉明妙则滞窒昏愚岂谓儒者
必滞窒昏愚而后为正学耶子思曰惟天下聪明睿知
足以有临大传曰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是岂尘
埃浊物昏沉钻故纸而已耶虽然翁固未易测也予尝考
其世设处翁之地而论翁之心其拒禅甚力恶苏尤深
诋陆太露其意亦略可观矣盖南渡之后高孝二帝极
爱苏氏文章所谓家藏苏氏之书人讲眉山之学也二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1454-0701b.png
帝又皆好禅故皆内禅以毕其功予尝见佛照禅师奏
对录而知朱仲晦之不遇孝宗决矣况于光宁之朝耶
翁忠孝天性刚奋有馀欲复二帝之雠而无一旅之托
其文章议论至于国势安危之几君子小人升降之际
则芒寒正色恢拓奇崛使人凛凛听之不倦视其讲学
训解如出二手诚有以激之也陆氏之异则出不相下
所谓明其为贼乃可服之意耳夫仆往之读朱子大全
之日其论如此乂欲以暇日披览抉摘取其合者为一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1454-0701c.png
编别为一书以表白诸子凡经朱氏掊击者明其学之
各有宗也附于庄氏道术篇之后以继邹鲁缙绅之论
以关涉颇大力未必得遽为而止也今读公所抄若有
意焉故肆发其狂愚不知有合于公之意否便中幸一
批教焉夫我辈之于斯世出诸老之后以论学知言为
任者也又遇良友乌得不尽勿外其狂而疏绝是幸适
抱采薪之忧词不发越不得达此衷曲冀鉴其略云耳
  答大理寺李中溪书(赵贞吉/)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1454-0701d.png
会短别长不见公已三十年矣士夫与释子游士谈公
行事不知其几千百俱彷佛耳未若南都遇贞所冯公
见公手翰深说道妙知遇异人又得真悟故自度度人
亹亹不竭如此其说如探物怀中不假搜索又如食蜜
中边皆甜赞叹奇特终岁不尽以遭大忧与贞所别今
二年矣忽枉手札又领所著心性图说可谓奇特中奇
特元圣秘密大事因缘满口道之倾囊出之惟恐人人
之未及知何其慈悲之大也且宗门中自少林单传以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1454-0702a.png
来皆言语道断一路不知何事六祖下南阳忠公出一
清源道者有许多圆相宗旨付与仰山而西方神僧与
小释迦相见亦以圆相相示故五家宗门独沩仰一𣲖
入门便打圆相其说至数传遂绝矣尝推原其自岂非
伊家三点卐字轮相先佛一脉之流传乎五代时陈图
南不知何处传有太极图而濂溪得之著为说以传于
世故道家者流如白玉蟾李和清纸舟冲素辈皆画圆
相以为鼎器而文始经性心情识意诸说实相符契与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1454-0702b.png
禅宗虽不无一线之隔而源流传播信秘藏之未尝绝
响也观公所著真遇异人而得真悟无疑矣第援孔颜
乐处以为首楞严定此自生诤端也白沙云千古圣贤
如过影何必援以为重耶得无有美名之慕乎愿先生
自信自悟不必求世之知我而欲普度众生亦非意识
著述所能办也如何如何近日友人问仆以心性之别
仆答之曰心如水如镜性是其涵光之处心又如剑性
是其利断处故圣凡同居世而不同生同没世而不同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1454-0702c.png
死也似与先生之论颇合如何去人倚马促书不能万
一又久荒笔墨不能自书俱希鉴亮便风乞再赐教当
竭其愚今聊发其端耳
  与聂双江司马书(赵贞吉/)
驰神公所者几二十年矣然未尝修问通殷勤左右此
足明仆之不敏也乃过蒙不弃以为可教前年领训言
示以乾乾免咎之旨盖读之犁然有当于心惕然有警
于中无何即及于罪谴诚服先生之先觉矣兹仆之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1454-0702d.png
譬之盲子被发号走以救邻火出门跬步即入坎窞诚
足耻矣过者弃去不复顾视独有长者见盲子哀其以
救火故不惜千金之药大赐盲子令其复明此长者之
恩宁有既乎嗟嗟仆往事念之诚可愧耻若此盲子三
年来亲识旧游无复一字相问乃乂过蒙长者不弃绝
犹以为可教两度寄问今领后番周二守所赍到诚欲
仆之心复明也已视此长者怜彼盲子恩不百倍耶三
年谪宦瘴疠疾病不啻其心苦耳乃其不肖之身亦已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1454-0703a.png
敝矣然未尝敢以一字闻于亲识旧游亦士之体当尔
非以为名高也兹则不敢自外于左右者诚又服先生
之先觉作人长厚慈义之重矣嗟嗟仆生二十年方知
学道初以苫次三年见哀而不伤之体后复闭户习静
久之虽未凝寂而正念不失又三数年可自娱乐稍以
家贫故出求仕遂荏苒名妄粗狂暴害十六年始及于
祸三年中悔艾念此则魂魄动而病亦作矣乃其初念
旋以暗浊嗟嗟仆之行履二十五年之间又若彼田舍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1454-0703b.png
郎之积少赀以自殖忽出大都羡其巨丽归以少赀往
日南朔北朝夕驰骛赀尽穷归无所于托栖惶在道复
念少赀有如隔世乂若梦中今先生之怜仆堕盲子之
困而不知由仆动狂贾之妄念始乂如此乃昨读所惠
三书惊叹奇作入一悟之门抉百氏之髓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依此脩行可以出世可以经世无复疑阻矣仆
悔艾离索之中得此如前贫田舍郎依戴长者宝车图营
复少赀虽为客作常得沾丐喜庆无既如此虽欲拘小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1454-0703c.png
谅自外于门下得乎恭惟有道应期以解世纷吾君得
忠靖之臣公卿获直谅之助士大夫有持论依归之地
顾仆怀犬马之心者其于国祯宁不恋企他日稍得慰
倚闾返初服倘不即先朝露当手写是宝书藏之眉山
中以谂千古以报知巳未由瞻接肆此缅缕惟赖庇覆
愆罪不以示人万万
  寄洗少汾书(赵贞吉/)
别久矣尚忆兄向在都下坐敝舍中论白沙诗法英特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1454-0703d.png
爽拔人犹在目昨寓胄监广南诸生携示兄所论辩不
觉喜敬造诣之深修为之实虽从此坐陈子钓台称湛
门宗嫡谁得禦之健羡健羡弟以粗浮之过至劳恩谴
入粤以来每翘思君子翼之寡过山川修阻惄如见之
近以学不得力猛自省改翻思向者少壮入仕之初天
心初复光景稍露始入静安之门颇轻诸累之系当斯
时也祇宜退步知非检过畜德以俟实得而根力轻微
不自禁持嘐嘐多言自蹈浅薄遂生一念欲速之心乃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1454-0704a.png
有凌跨古人旁睨一世之祟令入心腑而诸障种种因
之窃入复樵舂绹汲与祟作家而祟益得志矣蔽以屑
末之云令不见眉睫之过塞以芥豆之黈令不闻雷霆
之声祟之能如此昨涉忧患始悟道力轻微又牵疾病
血气顿减而祟之情状遂尽露矣何则古人刚柔彰微
之论不震不动安身知本之说身心澄契无一吻合乃
知昔者光景虚浮强阳气耳乌在其为学哉兄之高明
敏达百倍于弟而师友发明日新月炼学问过患似易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1454-0704b.png
察识矣然前所称祟者每瞰高明之家而藏于膏肓之
地遇为所蔽者譬如中魔之人自为护魔之说人孰得
而指之耶故不可不精察母若弟之久为所弄而叹自
觉之之晚可也
  复欧阳柏庵掌科(海瑞/)
承谕圣人无近功速化今日行之明日见效皆伯者诈
术之私而已此说似矣实非孔子言必世后仁至三十
年迟矣然为鲁司寇男女别途豚羔不饰价子贡谓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1454-0704c.png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又未有若此速
者是则何为圣人即此道法即此至诚恻怛之心为之
可以见效于数十年之后亦可以收效于俄顷之前必
世后仁之中自有绥来动和之妙不言其速而自无不
速犹之男耕女织数月而后得衣食迟矣然自此以后
陈陈相因有馀粟有馀布无速无迟而不得徒以其初
言法制未备圣人亦必有以处之非坐而待至数月也
纵商贾佣功场圃夫脚嗣往兴来莫非王道亦莫非孔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1454-0704d.png
门事业今人每鄙书生迂腐无用勇猛能操切吏书仕
宦盛气于世正以书生知王道之迟不知王道之速也
假如于今贼临城临村破灭呼吸乃曰候我去做务农
讲武之法来其可乎医家急则治其标治标亦医家正
道而非旁门邪术也治标与绥来动和作用不同姑就
速化一端言之富国强兵陋为伯术儒者不屑圣人不
富国强兵耶什一而彻田猎讲武富国强兵天下之于
圣人莫是过也谓圣人言义不言利兵非得已天下宁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1454-0705a.png
有这等痴圣人死地圣人耶自谓我为天德为王道一
谋画一施行大大小小求之而不可得说为矣而又不
见其出手为之苟且因循日挨一日止是以一件有待
不可速做藉口答人此天下所以厌儒人迂腐无用而
尊孙吴管晏也伯以速道误天下儒以迟道误天下其
害一而已矣诈术犹可支持目前腐儒目前日久俱无
用之世主乐就功利厌仁义之谈厌腐儒也无所倚仗
不得不然也今日有真圣人出焉远过孙吴千百世主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1454-0705b.png
无不乐之乐之非真知德义可尊而贵也乐其远在孙
吴之上富国强兵见目前也许鲁斋谓学以养生为本
或者以为不知道讥之借口养生为富积计则谬矣朝
闻道夕死可矣天下之人死矣亡矣而后可以闻道耶
赐不受命货殖颜子庶乎屡空未闻颜子听其饿死不
为生道计也儒者迂远而阔于事情无所用之有贼临
城行冠礼者有一筹不展抱守忠义俯首就戮者圣人
原无此等道理原无此等忠义也吕祖谦谓莫速于圣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1454-0705c.png
人莫迟于申韩莫利于圣人莫钝于申韩此道此意知
道君子自可得之于其速不于其迟伯道也为其迟亦
为其速王道也天德也公区区之说不免毫釐之差谬以
千里敬布所见求正非敢为辩也
  与王伯安先生书(吾谨/)
往岁获见执事于杭城款领道论深觉洒然自得以为
执事德器温粹言议精密今世之君子论道义者无如
执事惜再往欲竟其绪言而执事行矣怅然而归至今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1454-0705d.png
且以为恨谨少时嗜释老之术索其书读之竟日不厌
悦其清虚高广之论见其同而不察其所以异灰心死
形几至无救自知夫体用一原之学而僻侧固陋之习
已渐埽矣恐厌酣糟粕之馀或未能尽涤其渣沥时时
发言犹不免踵故习执事于其每言而疵之曰此禅家
语谨亦安敢自文也哉然以为认虚灵之识而昧天理
之真淫于虚寂之教而终身不知返者则实非谨之所
甘为也执事述程子之意谓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孟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1454-0706a.png
子所谓性善是继之者非本然之性也是诚足以破释
氏知觉是性之说而吾儒天理自然之妙有不容辩议
而明者但谨之所谓虚灵不昧乃指统性情之心而言
而非指虚灵之识也夫具众理应万事非浑然之心不
足以当之即所谓天命明德也故至虚而有至灵者存
即程子所谓静中有物者也可谓虚非性乎合虚与气
有性之名释氏徒取其气之知觉运动以名夫本然之
性而程子所谓性乃太虚之名也谨之所谓虚灵是性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1454-0706b.png
亦取张子之合虚与气者而言也苟以虚灵不昧辄为
释氏知觉之说则谨之所未及知也若又以虚灵不昧
为但可以言心不可以言性则朱子固以是训明德矣
明德可谓非性乎况心可以兼性故程子以未发之心
为性虚灵不昧固不可谓之已发也幸执事为谨剖之
窃谓世之欲排释老者大率当如欧阳氏所谓修其本
以胜之不宜呫呫动喙与之角胜负也周濂溪无多言
说读其书者亦足以知邪正之辨至程子始别之然亦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1454-0706c.png
云不若从迹上看故攻其迹则犹可屈之为城下之盟
及朱子乃谓其源头已与吾儒有别夫辨其源则彼固
有说以扺我矣此朱子不及程子处且杨氏所谓其恸
其喜中固自若而引庄周出怒不怒之言以明之其形
容圣人之心似亦不为害理朱子以为诚如其说则是
圣人当喜怒哀乐之时此心漠然同于木石而姑外示
如此之形凡所云为皆不复出于中心之诚矣此尤可
疑也夫程子固曰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矣盖谓随物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1454-0706d.png
应之如水镜之照物因物而见水镜固漠然无所动也
今以圣人当喜怒之时犹不免动其心以应物无乃异
于明镜止水之义乎若以漠然不动为不出于中心之
诚窃乂以为不然夫浑然在中即天道之诚因其可喜
怒而喜怒之特其心不逐之而动耳尚安得谓之不诚
乎况程子答苏季明之东亦曰以事言之则有时而不
中以道言之则何时而不中喜怒哀乐之迹所谓事也
而圣人之心浑然全体即所谓道也若徒见其事有时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1454-0707a.png
而不中遂谓其心之应事亦随之而有所偏倚无乃异
乎此其所谓离于释老者何耶若杨氏所谓颜子虽夭
而有不亡者存朱子疵之是矣其言曰若曰天命之性
则是古今圣愚公共之物而非颜子所能专若曰气散
而精神魂魄犹有存者则是物而不化之意犹有滞于
冥漠之间尤非所以语颜子也是所谓任消息屈伸之
往来而廓然与化为徒其高于释老之守灵爽知觉者
奚止一等然而人心不死之说与夫圆融无际之语尚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1454-0707b.png
不免掇其绪馀几何足以服其心而使之帖然不敢辩
是非哉夫圣人不得已而有言言之多非圣人意也后
之儒者往往得已而不已故时有出入之弊徒足以起
争端耳往尝观横渠之言曰道德性命是常在不死之
物也已身则死此则常在窃笑以为立言正不当如此
孔子未尝无言不过曰穷理尽性至命而已今欲攻释
氏而立为此论不几于助之乎谨亦诚知夫圣贤立法
之严卫道之至时时犹不免异端袭击溃围之弊况敢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1454-0707c.png
身自蹈之以滋天下后世之扰乎徒以为不必与之多
辩明吾儒体用一源显微一致之妙笃于力行以自致
于高明则勍敌可不攻而破矣执事以为何如由敬而
静由静而虚虚则性矣此谨之思自力者也不知尚有
堕空颠仆之患否幸示教焉若精微之论非面䆒不可
兹且未及覼缕惟执事心察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1454-0707d.png
 
 
 
 
 
 
 
 明文海卷一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