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a 页 WYG1454-053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四十七   馀姚黄宗羲编
  书一
   经学
  答徐大年书(赵汸/)
郑村良遇后每恨相见之晚簪盍孔艰慨思晤言惟重
瞻系当卧疾敝乡时适有郑氏便人匆匆不能具书急
取黄先生行状封寄左右凡书所欲言者何以加此不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b 页 WYG1454-0535d.png
作书非有意也庚子春夏留星源山中友朋自歙至者
言尝见足下所寄书而忘却取来自是凡属数辈求之
至今年春乃始得见三复不能去手庄生曰逃空谷者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于稽经考礼如面论者乎幸
甚幸甚郑康成三禘五帝六天纬书之说岂特足下疑
之自王肃以来莫不疑之而近代如陈陆叶林诸公其
攻击亦不遗馀力矣窃尝究观诸名家论著于经旨似
犹有未尽者于礼意似犹有弗类者此先生所以不能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a 页 WYG1454-0536a.png
已于言也虽然去古远矣岂易言哉汸尝叹王子雍有
高才好著书又与典午氏为婚姻势望赫然苟非高明
博洽真有据依安能议其所短而孙仲然独取圣證论
驳而释之其所辨證必有可观陈史既复不作志其书
复不传千载而下无所镜考可惜哉是以先生行状中
凡诸经疑义皆略存梗概良以此也其于历代聚讼之
说虽千百一二而本源制作悉已包涵惧观者忽而弗
思尔今足下乃能反求经传具示所疑岂非区区所望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b 页 WYG1454-0536b.png
于同志者乎幸甚幸甚扬子云曰众言淆乱折诸圣礼
家异同之说其来远矣苟不反求于经将安所折衷乎
谨按周礼述旧闻以答来贶足下其察焉经曰祀天曰
祀天神曰祀昊天上帝曰禋祀昊天上帝曰旅上帝曰
大旅上帝曰享上帝曰类上帝曰类造上帝曰祀五帝
曰禋祀五帝皆因官属职掌器物司存言之然其间尊
卑远近亲疏隆杀异同分合有序有伦圣经简奥无费
辞非后世文字比也盖典瑞言祀天旅上帝祀地旅四望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a 页 WYG1454-0536c.png
旅四望别言既非祀地则旅上帝别言非祀天明矣
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亦以上帝对四望
言而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始以五
帝对四望言帝即上帝明矣旅者会而祭之之名上帝
非一帝也犹四望非一方矣大宗伯礼天地四方皆有
牲币各仿其器之色而诗曰来方禋祀以其骍牡四方
之神即五帝也故曰禋祀而得与天地通称六器日月
星辰四望不与焉大宗伯以禋祀实柴槱燎祀神之在
卷一百四十七 第 3b 页 WYG1454-0536d.png
天者以血祭霾沉副辜祀神之在地者禋者升烟以祭
之名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玉帛燎而升烟以报阳也自
非天神之尊者不得言禋祀明矣大司乐祀四望祭山
川各有乐而五帝乐无文以其皆天神同六变之乐也
又岂但与昊天上帝同禋祀同祭服而已哉虽然五帝
之非人帝可无疑矣其总言上帝与专言祀天者岂无
别乎其祭曰旅曰享曰类曰类造其事曰天子将出曰
帅旬曰国有大故以及曰祈谷与大司乐冬日至祀天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a 页 WYG1454-0537a.png
神于圜丘夏日至祭地祇于方泽孔子谓之大郊者其
于尊卑远近亲疏隆杀之节亦辨而详矣若来书所谓
天与帝为一惟兼言分言有异则经中神号祭名礼物
徒异同而已矣先王制为一代大典岂为是辞费以来
后世之纷纷乎大宗伯礼四方主作六玉言小宗伯兆
五帝主建神位言足下谓大小各从其类决五帝为人
帝非经旨也夫五行之神为五帝而太皞之属配焉亦
云帝此孔子问诸老聃而告季康子者也公羊子曰自
卷一百四十七 第 4b 页 WYG1454-0537b.png
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此郊之所以尚
配也今将迎气于郊而废其所配者主其配者太皞以
降虽有功德亦人鬼也人鬼岂能司天时而布五气者
乎陈祥道杨复斋之言曰天有五行四时则有五帝帝
者气之主也果以五人帝为五帝则人帝之前其无司
四时者乎朱子又谓凡说上帝者总昊天上帝与五帝
言之意与陈氏同诸公虽不主康成至此亦不能异也
足下岂弗考乎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a 页 WYG1454-0537c.png
握此天神人鬼之别也国语曰郊禘之牛角茧栗谓郊
为禘而牲无异文此所谓禘非人鬼之祭矣又曰凡禘
郊祖宗报五者国之祀典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三辰五
行而别不言祭天地则常昭注禘为圜丘不诬也祭法
以禘郊祖宗对举言之与国语同则四者皆大祭而事
体相似可知其四代配食之帝一以先后为次则四大
祭者轻重必有差矣王氏谓禘者宗庙之殷祭而郊为
圜丘祀天以其序言则先庙而后郊庙言人鬼而郊不
卷一百四十七 第 5b 页 WYG1454-0537d.png
及天神以其实言是重祖以配天而轻所自出之帝惟
庙享也又谓祖宗乃二庙不迁之名是禘郊以祭言祖
宗以庙言也太庙之不迁又非世室比颛顼之于夏契
之于商其庙视周文武世室亦可同伦乎二世室一曰
祖一曰宗可乎此毋论礼意如何古人制言有序名物
以类必不如是之舛驳弗伦也六天之神阴主化育著
为星象下应人事北辰中居御极而五帝随天运转以
散精布气于四时与开辟之初五天之精感为帝王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a 页 WYG1454-0538a.png
祖皆非有得于化原有见于古初者信不足以及之然
中垣太微昭布森列不可诬也况周人立閟宫以祭姜
嫄大司乐享先妣序于先祖之上则南郊祀感生帝何
必异乎纬书焚于隋河图洛书至宋始大显使无陈邵
二公亦妖妄之类耳学者初不见全书往往望风诋排
先生尝谓恐尚有如图书蓍策之数在其中可谓恶而
知其善者矣孙仲然远矣安得起陈林诸君子而质之
然先生论宗庙之禘与郑氏三禘亦不苟同行状中可
卷一百四十七 第 6b 页 WYG1454-0538b.png
见其谓成王以殷礼祀周公因诗言白牡以辨明堂位
之诬也足下乃取何休氏周公生有王礼之云诬斯甚
矣鲁郊非礼春秋所书非一端但非成王赐之耳其谓
鲁禘文王于周庙者因鲁有文王庙而辨于周公庙禘
文王之僣也喾无庙主藏于稷庙也鲁既有文王庙安
可虚而不祭但为藏主之所乎明堂位又考典不至矣
上言祀帝于郊配以后稷下言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自车服旌旗以至乐舞庙饰皆天子也而独不敢言上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a 页 WYG1454-0538c.png
及文王吾家伯循欲推王礼以说鲁禘其论起于唐末
而不兼群庙之说子程子苏子由陈祥道诸公皆无取
焉足下谓之古今通论可乎向来尝感杨信斋讥郑康
成读祭法不熟杜佑读大传不熟杜氏主康成而兼存
王肃未知读书生熟如何然康成所得有在祭法外者
虽信斋未可忽也王肃亲注家语而自废五天帝之说
苟无卓然之见读书虽熟犹不足恃而况不熟者乎学
乎后世而傲视古人如此每为读仪礼通解君子惜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7b 页 WYG1454-0538d.png
此先生教人所以贵乎致思也足下如有意斯事则圣
经贤传与诸名家成书历代史志具在区区废忘久矣
何足辱下问乎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内外传之说注脚已
具右方六经补注为人借去一时无他本可奉寄当俟
后便图然此书颇难看汸游江湖间尝出以示人鲜有
好者金华黄公与夏先生尤不悦以其多引而不发也
其论五经大旨皆已檃括入行状颇以平日耳闻缀而
辑之庶几将来君子得以考观其尚有能成先生之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a 页 WYG1454-0539a.png
者乎自遭乱离此事姑置而又以蚤衰久病虽尝窃有
撰录未能脱藁其尚克广先生之学使有传乎虽然所
谓学足以明圣人之心志在以六经明晦为已任者先
生所望于当世君子学者而未见其人也惟足下勉之
则所以大肆其力于遗经者必有上达日新之功非俗
学所敢知矣书辞已繁不复他及又未知何时可达左
右临楮驰神不宣
  与宋景濂(赵汸/)
卷一百四十七 第 8b 页 WYG1454-0539b.png
初夏已热伏惟讲授优暇尊候动止多福前月中承王
总制处传至所与陶伯仁书捧领忻怿汸今春准拟一
访陶公屡伤风寒腠理不实恐途中又增外證累其本
病一向畏怯竟未曾往谨藏袭尊翰以为后期也春秋
属辞锓梓近毕工敬奉一部求校正前辈文字板行后
刋修者多矣幸勿谓已刻之书而吝于指摭也不肖自
少即患体羸心弱拙于记且不耐劳说是书每举一例
必干涉全经全传而近年以来阨于疾病既倦检阅尤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a 页 WYG1454-0539c.png
惮思索是以因循岁月未能脱藁所望于乡先生以校
正之助者有二人汪德辅妙年以此经发解尝著胡传
纂疏出入五十馀家老于春秋者也朱允升素留意经
学且尝同见黄先生得其著书大意亦尝集诸家为春
秋传近者汪公学者抄属辞诸小序去乃略无所可否
比相见索观尽数叶寘书笑云义例交错易使人昏盖
平日不作如此讨论也朱先生初见旧作集传序文即
云春秋之说定于此矣然辞从主人及日月之法始皆
卷一百四十七 第 9b 页 WYG1454-0539d.png
未能信后见属辞乃手抄一部点抹甚精脱误处亦时
窜定然而所虑者明经之士未必人人吻合如此公则
不但无可否而已也是以深有望于先生焉其纂述大
意别幅求教印可一言弁于书首虽荷不拒然必详赐
考證视其书果足以酬其意志然后可以着笔或有未
是且容證定耳昔止斋作后传自谓身后之书今汸乃
亲见刻梓盖有其说刘道源通鉴外纪成时病眼病疮
不寐不食因思李弘基用心过苦积年疾病而药石不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1454-0540a.png
继卢升之手足挛废著五悲而沉颍水述其说篇末以
自哀今仆寝瘵与昔人同而负债则异何则黄先生壮
年合得郡文学辄弃去之一家饥寒不恤而自任以经
学复古之功于六经多自得之说而书未及成小子之
幼也父兄亦以科第期之既而自知孱弱如此定非应
世之具甫冠则舍时文如九江继以多病故血气当刚
而反弱摧颓疲薾食少心烦未尝有一日之欢惟于春
秋疑义忽有所悟则胸中暂若豁然而已今者谢天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1454-0540b.png
灵幸成其书而衰瘁益甚万一散逸不传则是师生两
世虚用苦心徒废人事方来学者以之为戒无复有坚
困穷而尽力于遗经者矣先生其尚鉴之刘公伯温先
生不敢别拜书恐烦省鉴得一言同赐是正幸甚王庸
道还过敝县知子充有书而山中鲜人出入不曾得候
领书却奉字然意不此殊矣曷胜有罪不宣
  通刘仲愚先生启(郑真/)
伏以一乡高月旦之评式尊仪范三传著春秋之学肃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1454-0540c.png
就师模仰造丈函俯陈尺牍切惟诸侯之行事见诸鲁
史之旧文正次王王次春纲常为正事系时时系日凡
例滋多道上合于唐虞赞不待于游夏粤自汉晋之降
及至唐宋以来群儒狐疑诸说角立据事直书者胶于
一见随文立义者弊至多端充栋汗牛党枯护朽非躬
受圣人之训孰能知作者之心眷我四明思皇多士楼
宣献序止斋之传高祭酒为国子之师困学名书深宁
撮其要趣日抄有注东发缉以成编程先生接赵太社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1454-0540d.png
之源流袁内翰备高舜元之答问盖以发明其旨匪徒
专事夫言厥今明经用以取士巧于新说晦庵尝指其
文妖泥彼陈言元凯空成夫传癖仰止前修永远孰为
后进依归论规矩之方圆必资良匠称权衡之轻重盍
同此心非就有道而正焉终亦无闻其已矣伏惟先生
属辞比事微显阐幽谨人事于三馀审天时于五始正
其谊明其道大明笔削之公褒有善录有功克审劝惩
之正尝论晋楚终始以见春秋盛衰蜚王国之声名登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1454-0541a.png
虎榜掌天门之教位正皋比既勇退以来归遂从容而
息偃发蒙蔀击待问钟撞谓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谁其
学者而二百四十馀年所载吾将语之文通得啖赵之
微安国踵洛伊之𣲖门深夜雪席上春风伏念某久剔
蠹编深嗟麟获饥贫所迫仅为糊口之图疾病相攻尽
废传心之典顾私衷之欲奋谅习气以难除仰瞻道德
之光足遂声容之睹小子成章狂简不知所裁长者大
度宽容庶几予进所愿扫门而授业固当敷衽以陈辞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1454-0541b.png
致南丰之瓣香嘅云其晚传和凝之衣钵请继自今属
当阳和幸调节适早正儒台之擢以承翰苑之荣倾向
之私敷宣罔既
  答梁孟敬书(刘永之/)
仆自屏居山谷绝罕人事乃得留心于经籍而独学之
寡陋讲贯之无徒日乃以所为春秋本旨序呈之左右
冀有以警策而正诸及奉还示大获所望词累数百言
若将有取于愚瞽之作而教以其所弗逮者谨受赐矣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1454-0541c.png
然蒙固之见有未尽暴白而明谕之旨有不可不复者
敢略布之以终大贶焉执事之言曰诸如或日或不日
称爵称人名之字之王之称天与否诸侯之列序与否
大夫之登名与否皆因史之旧非圣人之意之所存三
传之要诸说之凿朱子之驳之为善又曰信公谷之过
求褒贬之详未免蹈先儒之谬此胡康侯之失也凡此
所论度越老生宿师万万弗疑又曰夫子言知我惟春
秋罪我惟春秋知之者知其明王者之法也罪之者罪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1454-0541d.png
其彰乱逆之迹也夫春秋之为春秋明王法彰乱逆诚
圣人之旨也然谓因鲁史之文而笔之传之其小有乖
讹则修之完之使观者有所劝沮而王法由诸而明乱
逆由诸而彰则可也若谓损益乎鲁史而明之彰之则
弗可也夫圣人者岂尽异于人哉其德则圣人也其不
幸而不得其位则犹夫人之子也时无明王谁其宗予
待之者曰季孟之间则犹夫人之臣也而所事之君则
荒君也其君之卿大夫则僣室也以犹夫人之臣子而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1454-0542a.png
立乎荒君僣室之朝而私损益其国之信史而明王法
而彰乱逆无乃弗可乎夫今之与古远矣而其理弗异
也设使有一孔子生乎今之世立乎今之朝非君之命
与其职守而取今之国史而损益焉予夺焉褒讥焉而
公示之人其乃不为僇民者鲜矣圣人对阳货则谨诺
之过宋而微服焉居其邦不非其大夫其自称曰述而
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乎哉盖方是时
各国之史亦莫不有人焉其立辞亦莫不有法焉赵穿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1454-0542b.png
之弑逆也而书曰赵盾弑其君则晋史之良也崔杼之
弑逆也太史死者三人而卒书曰崔杼弑其君则齐史
之良也之二国者有二良焉而况于鲁有周公之遗制
与秉礼之臣者乎是故法之谨严莫过于鲁史其属辞
比事可以为训莫过于鲁史具当世之治乱盛衰可以
上接乎诗书之迹莫过乎鲁史是以圣人有取焉谨录
而传焉以寓其伤周之志焉其知者曰是不得已焉耳
其不知者曰是匹夫也而暴其君大夫之恶于天下后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1454-0542c.png
世故曰知我者将在是罪我者将在是亦圣人之谦辞
云耳夫岂曰改周制寓王法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
之权之谓哉仆故曰谓因乎鲁史而笔之传之而王法
由诸而明乱逆由诸而彰可也谓损益乎鲁史而明之
彰之则弗可也言之重辞之复必有大美恶焉此先儒
之说也执事取之故曰首止之会盟葵丘之会盟皆再
书焉是美之大而详其辞也稷之会曰成宋乱刘单以
王猛居于皇尹氏立子朝而先之以王室乱皆复言焉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1454-0542d.png
是恶之大而详其辞也抑尝考之盖史策之实录而其
纪载之体异焉耳其凡有五有据其事之离合而书之
者有重其终而录其始者有重其始而录其终者有承
赴告之辞而书之者有非承赴告之辞闻而知之而书
之者此五者其凡也而皆所以纪实也或会而盟盟而同
日是会之与盟合而为一事矣或会而盟盟而异日是
会之与盟离而为二事矣合而一事则同书离而二事
则异书固当然也夫首止之与葵丘也皆夏之会而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1454-0543a.png
之盟是离而为二事矣故再书焉此据其事之离合而
书之者也践土之会美矣而盟不异书同日也平丘之
会无美矣而盟则异书异日也皆实之纪也非美之大
而详其辞也将书其取鼎也于稷之会则始之以成宋
乱此重其终而录其始也既书曰宋灾伯姬卒也于澶
渊之会则终之以宋灾故此重其始而录其终也会未
有言其故者于之二者而言之特以明其所重也他如
书实来则先言州公如曹书齐侯伐北燕则遂书及齐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1454-0543b.png
平皆是物也子朝之乱叔鞅至自京师而言之未知其
孰是焉故曰王室乱此非承赴告之辞闻而知之而书
之者也刘单以王猛居于皇则来告矣敬王居翟泉而
尹氏立子朝则来告矣此承赴告之辞而书之者也他
如程子之传例有曰将卑师少例书人此承赴告者也
不知将师名氏多寡亦书人此闻而知之者也皆实之
纪也非恶之而详其辞也曰言之重辞之复必有大美
恶者焉先儒之过也且夫其名也著乎简策其迹也昭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1454-0543c.png
乎万世不必言之重也而皆知夫首止之为美矣不必
辞之复也而皆知夫稷之为恶矣故曰因乎鲁史而笔
之传之而王法由诸而明乱逆由诸而彰也程子曰春
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
宜者为难知也夫所谓炳如易见则然矣其曰隐微而
难知果何谓哉圣人将昭大辨于万世顾乃有隐微难
知之义是未免蹈前儒之失也杜预曰言高则旨远辞
约则义微程子韪之则所谓隐微者犹是矣然则易之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1454-0543d.png
彖系将非圣人之制作乎论语之答问将非圣人之言
词乎何彼之平易显白而此微隐难喻仆之愚不敢以
为然也虽然程子之传有舍乎褒贬予夺而立言者则
非先儒之所及也若胡康侯之学术正矣其议论辨而
严矣其失则承乎先儒而甚之者也朱子尝曰有程子
之易又曰可自为一书谓虽言理之精而非经之本旨
也若胡氏之春秋其自为一书焉可也夫时有远近则
史有详略史有详略则辞有同异此甚易晓也若自文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1454-0544a.png
以上日食有不书日者文以下悉书日焉自文以前君
行八十书至者十七文以后君行九十书至者六十四
是也执事所谓随时而观经此诚善也而公羊子曰所
见异词所闻异词所传闻异词何休曰所见之世思其君
父尤厚故多微词焉所闻之世思王父少杀故讳亦少
杀焉所传闻之世思高曾又少杀故弗之讳焉甚乎其
陋矣陈傅良曰隐桓庄闵一书法也僖文宣成一书法
也昭襄定哀一书法也夫不曰史之有详略而曰圣人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1454-0544b.png
随其时而异其书焉其贤于公羊者几希大较说者之
失有三尊经之过也信传之笃也不以诗书视春秋也
其尊之也过则曰圣人之作也其信之也笃则曰其必
有所受也其视之异乎诗书也则曰此见诸行事也此
刑书也夫以为圣人之作而传者有所受则宜其求之
益详而傅会之益凿也以为见诸行事以为刑书则宜
其言之益刻而煅鍊之益深也以为美则强求诸辞曰
此予也此褒也圣人之微辞也或曰圣人之变文也一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1454-0544c.png
说弗通焉又为一说以护之一论少窒焉又为一论以
饰之使圣人者若后世之法吏深文而巧诋蔑乎宽厚
之意此其失非细故也今仆之愚曰其文则鲁史其义
则彰善而瘅恶冀述而传于后则以删诗定书赞易同
其狂僭而为传也则直释其义其善者曰如是而善其
恶者曰如是而恶无褒讥予夺之说其区别凡例则主
程子其纲领大意则主朱子其三传则主左氏以杜预
说而时覈其缪妄其诸家则无适主取其合者去其弗
卷一百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1454-0544d.png
合者如是而已窃以谓使圣人因乎鲁史焉则愚之说
固已得矣使圣人而自作焉亦当据事而直笔之必不
如先儒之云则愚之说亦蔑甚乖剌焉其自信者如此
然犹以其考之也未浃洽焉其讲之也未贯通焉姑优
柔之而姑反覆之宽之以岁月而后可就也日序之言
不足以尽意而明谕之勤恳不敢不复而辞不可殚也
辄言其大都如此于戏舍执事其亦曷言之而曷听之
乎超卓之识特达之见尚克示之幸甚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1454-0545a.png
 
 
 
 
 
 
 
 
卷一百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1454-0545b.png
 
 
 
 
 
 
 
 明文海卷一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