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三 第 1a 页 WYG1454-02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十三    馀姚黄宗羲编
  辨四
  孔子诛少正卯辨上(陆瑞家/)
孔子为鲁司寇诛乱政大夫少正卯予尝疑其事既而
深维焉果可疑也盖昔季康子之问政欲杀无道以就
有道孔子亲折之曰子为政焉用杀岂有已为政未满
旬日而即诛一大夫耶孟子曰今有王者作焉将比今
卷一百十三 第 1b 页 WYG1454-0275b.png
之诸侯而诛之乎抑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孔子王者
之师也斟酌礼乐和其阴阳不教而杀斯为虐矣岂王
政乎舜去四凶也以四凶罪恶贯盈神人共愤所谓求
其生而不得死者与我俱无憾也然尧在位数十年而
不行诛必待舜而后诛圣人为政杀非所先也明矣尧
数十年而不诛四凶曾谓孔子七日而诛正卯乎纵欲
诛之抑何骤也圣人如天地于人何所不容宰予之欲
短丧也切责之而已冉求为季氏聚敛使门人鸣鼓攻
卷一百十三 第 2a 页 WYG1454-0275c.png
之而已重绝人也他如互乡南子之类犹未尝无惜焉
其欲人自迁于善至广也正卯既为鲁之闻人则亦非
不可以教诲怀者何至遂绝其迁善之路而使之首身
异处时至春秋大夫之乱政者比比皆是在鲁则有僣
八佾之季氏以雍彻之三家囚主君之阳货此则奸雄
之尤者圣人为司寇正刑明弼一正父母之邦则当自
奸雄之尤者始矣尤者尚缓而不诛诛者可疑而不缓
两观之鬼不亦有辞于孔氏哉陈恒弑其君告于朝而
卷一百十三 第 2b 页 WYG1454-0275d.png
请讨圣人固未尝废杀也然一请于君再请于相君相
从则上请于天王也必矣今正卯未有弑君之恶不告
而诛又不啻专杀大夫矣五伯不为而谓圣人为之乎
凡此皆涉于无理固可疑而不可信大抵家语左传国
策诸书文虽足取而实出刑名浮誇者之所以自托故
如子贡之辨宰予之死皆妄诞而不据盖欲毁孔氏者
为也不则视圣人过高以为圣人政事必有风驰电扫
骇人耳目故附会其事以眩惑后来耳予之为文于古
卷一百十三 第 3a 页 WYG1454-0276a.png
寓言之类亦尝稽取证引然大抵藉之发理道箴世疾
非决其实有此事也吁孙武列阵而美人枭穰苴行师
而庄贾戮兵家惩一警百不得不尔然实李绩欲仗婿
立威之习也圣人之兵如时雨有征无战况政乎况孔
子乎然则正卯之诛盖断无其事而不必疑也
  孔子诛少正卯辨下(陆瑞家/)
或曰诛卯之事既涉诬妄然则兹言曷始乎古台子曰
殆始于荀况也不则亦况之类言之也朱元晦亦尝疑
卷一百十三 第 3b 页 WYG1454-0276b.png
此以为不载于论语不道于孟子虽以左氏春秋内外
传之诬且誇而犹不言独荀况言之愚谓况忍人也刑
名之学也斯言始于况殆无疑也况惟以此为倡李斯
事秦故必以杀为先而还自杀欤然则圣人废杀矣古
台子曰刑亦兵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虞戮四凶周诛
管蔡孔明涕泣而斩谡非能废杀不好杀耳且尧之所
以不诛四凶者子知之乎尧非不鉴也尧于共工则曰
象恭滔天于鲧则曰方命圮族岂不鉴哉特以恶未大
卷一百十三 第 4a 页 WYG1454-0276c.png
著故不遽加以刑耳或亦冀其有改也今据家语荀书
所载正卯之恶则亦未著之类矣况行僻而坚记丑而
博罪实未至于可杀何为而遽杀之乎当是之时吾见
三桓之弱鲁矣未闻正卯之夺君也此其刑政缓急之
间一庸吏能辨之况吾夫子乎或谓权臣窃权以乱国
其害小正卯伪学以惑人其害大然则春秋孔子之刑
书也诛大夫乱国者耶诛大夫惑人者耶譬诸医不治
心腹之疾而急理皮肤之间圣人之治殆不若是之迂
卷一百十三 第 4b 页 WYG1454-0276d.png
也武王圣人也以征诛得天下犹曰武未尽善孔氏殷
人也殷汤以放伐得天下而至德犹不称焉圣人之不
喜杀也一至于此曾谓身为司寇而遂滥杀于七日之
间乎彼其他日论治而曰善人百年去杀用我期年而
可以此例之纵使正卯有可杀之罪亦当俟于期月之
后待于三年之馀况实疑似未著之人乎吁吾恐喜杀
者之藉口于圣人也又惧夫妄杀者之见欺于荀况也
虽然在正卯则摈之在三桓则法之若神宗之误用荆
卷一百十三 第 5a 页 WYG1454-0277a.png
舒李固之失贼不讨是畏噎而并废夫食又孔子之所
甚惜也
  徐君墓辨(邵宝/)
徐君墓在襄城北二十里墓前有树相传为季札挂剑
之处名曰灵树按史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
札剑口勿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
君已死于是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徐即书所
谓徐戎诗所谓徐方其地在今泗州季札自吴适鲁乃
卷一百十三 第 5b 页 WYG1454-0277b.png
其所经之道是故过徐君焉襄城非徐地安得徐君而
有是墓耶树之灵否不论也且季札适鲁观乐之后遂
使齐去使于郑去郑适卫自卫如晋未闻其道于襄奚
从而挂剑哉或谓古者诸侯有邦交之礼然则徐君适
郑而卒于是亦不可知也独不观乎史称季札还至徐
徐君死则其死在徐也明矣其曰解剑系于冢树则其
冢在徐也亦明矣于是过于是吊奚不可知而必为之
曲说乎予读一统志泗州城北则有徐君冢云或曰襄
卷一百十三 第 6a 页 WYG1454-0277c.png
又有徐君故误称之
  医辨三首(李濂/)
   嘉靖已酉夏六月余避暑于城南墅客有造访
   者留酌林木之阴偶谈及医事数条间有溺于
   旧说之非者余剧论以辟之客既去豚子曰请
   盍识之以破积疑余怃然曰六经注疏承伪袭
   缪者亦多矣宁独是哉聊漫录之俟质止于有
   道者
卷一百十三 第 6b 页 WYG1454-0277d.png
李子曰虚心察理乃读书之要法而杜撰穿凿辄自立
说以骋已见最学者所深戒余尝读素问至移精变气
篇黄帝问曰予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
已注曰移谓移易变谓变改皆使邪不胜正精神复强
而内守也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移精变气无假毒
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此说本无可疑而全元起
以祝由为南方神是误以祝由为祝融其谬固不待辨
近世陈定宇栎乃引书泰誓篇祝降时丧以解之而训
卷一百十三 第 7a 页 WYG1454-0278a.png
祝为断以为转移自已之精神变改其所感受阴阳风
雨晦明之六气而断绝其受病之由则其病自巳与下
文岐伯荅辞意不相贯予不敢从也按韵书祝诅也与
咒同书曰否则厥口诅祝是也窃窥素问本意盖言上
古之人处恬澹之世嗜欲寡少邪不能深入凡厥疾患
感受轻微不必毒药针石故可移精变气祝由而已观
岐伯荅辞可见定宇乃谓诅祝实素问之大禁而引拘
于鬼神不可与言至德为说殊不思拘于鬼神不可与
卷一百十三 第 7b 页 WYG1454-0278b.png
言至德谓志意邪而好祈祷者言也非是之谓也周官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音/刮)杀之齐(才/细)
(反/)曰祝者即此祝由也夫医之用祝尚矣而疡尤宜祝
南史载薛伯宗善徙痈疽有公孙泰者患背痈伯宗
以气封之徙置斋前柳树上明旦痈消树为之痿损即
其遗法孰谓天下无是理耶唐王焘氏著外台秘要一
书而符水咒禁咸在焉朱丹溪亦曰外台秘要有禁咒
一科乃移精变气之小术未尝谓其无是理也定宇独
卷一百十三 第 8a 页 WYG1454-0278c.png
不之信而著论非之亦几于强辨矣善读书者何事于
杜撰穿凿辄自立说以骋已意为哉杜元凯曰优而柔
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
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学者果能玩味斯
言则虚心察理之方思过半矣
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凡邦之有疾病者则使医分治
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注曰全愈也谓
卷一百十三 第 8b 页 WYG1454-0278d.png
每岁之终总考其所治愈不愈之状而制其禄以为五
等之差必十无一失始为最耳李子曰此解经者之误
也且人之受病有浅深故治疗有难易乃若偶尔违和
感触轻𦕈虽初学医之士一二剂可愈也假使医缓遇
晋景公疾者三四人扁鹊遇如齐桓侯疾者三四人太
仓公遇如曹山跗疾者三四人皆弗能使之生然则三
子者果下医乎或曰十全为上非为十人皆愈也言诊
视之顷即知其孰可治孰不可治远则期岁近则期月
卷一百十三 第 9a 页 WYG1454-0279a.png
又近则期日十人之安危死生无不中者故以为上而
食禄独厚盖优之也李子此说得之
曲礼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言君子用药之当审也盖
以其父祖子孙传习既久术以累叶而精脉以诊多而
验药以历试而效故抱疾者倚之以为命度不至于有
误也周官司徒以世事教能者意亦如此世儒不达厥
旨乃为之解曰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
者一曰雷公针灸二曰神农三曰素女脉诀脉诀以察
卷一百十三 第 9b 页 WYG1454-0279b.png
理本草以辨药针灸以祛疾非是三者不足以言医故
记礼者云然李子曰为此说者何其好奇之甚而果于
立异也博雅如宋景濂亦从而喜谈之甚矣读书察理
之难也虽然斯言也亦道其常恶可泥此以为择医之
准乎且古之名医如扁鹊太仓公张仲景华元化姚僧
坦许智藏诸子皆自我始业未闻其先世有精医者神
功异迹流传不泯又何必于三世哉即论近代如刘河
间张洁古张子和李明之朱彦修辈皆非世医也著述
卷一百十三 第 10a 页 WYG1454-0279c.png
满家而并著显名于天下今之学医者咸师宗之如学
者之于濂洛关闽然恶在其为世医也是故三世之说
君子不泥焉
  济池灵石辨(李濂/)
河北之济源县盖有济渎庙云庙中有二池世所传济
源池是也予游济池徘徊池上见庙之里门有石碣一
刻记云大汉通容元年甲辰大旱有怀州河内县人李
继安为商泛湖至君山庙祷祀忽见一朱衣人持书一
卷一百十三 第 10b 页 WYG1454-0279d.png
封付继安命寄至济源县西北三里许有龙池焉池前
有石一块击之必有人应其形差异第勿惊畏此书乃
玉帝敕济渎之神行雨者继安如其言以书叩石其事
果验末云大宋开宝六年四月廿日再书此记不著撰
者姓氏予遍考史册两汉蜀汉五代汉并无以通容纪
元者乃知后人妄为此记以欺愚瞽而又缪塑继安像
于庙门像前寘大石一块方三四尺以为即昔所击之
石大可笑也且其事窃仿柳毅传传书洞庭君之事但
卷一百十三 第 11a 页 WYG1454-0280a.png
改击橘树为击石耳抑岂知柳毅传书之事亦好奇者
为之而非理之所有者乎嗟乎正学不行邪说竞作神
仙鬼怪一切不经之谈镵石刻书假托传播格物穷埋
之君子固弗为之惑而庸夫俗子或从而信之是不可
以不辨嘉靖乙巳春三月夷门老人李濂书于济池之
天庆宫
  顾命辨(周复俊/)
苏氏云成王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礼与曰非礼也谓
卷一百十三 第 11b 页 WYG1454-0280b.png
之变礼可乎曰不可礼变于不得已嫂非溺终不可以
援也予曰礼孰为重君为重亲为重天下次之成王顾
命传于康王君命也亲命也以天下基业之大畀于后
人而明述文武之大下及经远保世之格言谆谆切戒
于弥留之顷其命顾不重欤岂直一嫂之溺已乎而何
可以丧服受也夫亲有三年之爱则子有三年之丧而
服之必三年者所以明其为子而尽乎子道非曰服在
子而有所加于亲也苏氏又云礼将冠子未及期日而
卷一百十三 第 12a 页 WYG1454-0280c.png
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冠吉礼也犹可以丧
服行之受顾命见群侯独不可以丧服乎噫甚哉苏氏
之懵于礼也冠者亲正子道于始顾命者子受亲命于
终其大小轻重固自区别也故子之冠而或有齐衰大
功之丧亲曰是可以丧服行之乎故子冠而以丧服者
临之以亲命也顾命则子之受于亲而可以丧服承之
乎苏氏云晋平公既丧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君使
叔向辞之曰大夫之事毕矣而又命孤其以嘉服见则
卷一百十三 第 12b 页 WYG1454-0280d.png
丧礼未毕其以丧服见是重受命也曰此又苏氏之懵
也国有君丧而列国之大夫皆往吊诸大夫皆宾也宾
不可以加诸君父故叔向之辞礼也要之诸大夫之见
可以已者也可已而已之故曰礼也康公于群公之见
其可已乎今顾命之礼康王既以嘉服见群臣而受乘
黄玉帛之币者所以明其为嗣君而以冕服受先王之
顾命者所以明其为臣子而受君亲之命不可轻也当
是时召公毕公洎在廷之臣其于行礼之际亦议之熟
卷一百十三 第 13a 页 WYG1454-0281a.png
矣孰谓其失礼乎藉使失礼孔子删书当先削之矣既
而群公皆听命相揖趋出王即释冕反丧服三代以上
嗣君受顾命之礼委曲详密仅见此篇自是而后惟见
新君即位之文而未闻先考临终之命故其礼邈焉而
莫讲耳
  礼辨(周复俊/)
或曰妇有七去非圣人之言也夫淫也妒也不孝也多
言也盗也天下之恶德也妇而有焉去之宜也不幸而
卷一百十三 第 13b 页 WYG1454-0281b.png
恶疾而无子夫岂其所欲哉为夫者值妇有此安于义
命存之可也而去焉无乃不仁乎予不其然子言之身
也者亲之枝也是身非吾之身亲之身也祖考以来之
身也重莫加焉今妇有恶疾如风癞且将延及吾身而
迁染于子孙祸莫大焉于此坐视而不为之处是岂知
爱其身者乎不爱其身是不敬其亲也不孝孰甚焉孟
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斯言至矣乃今不悯其无子
而若将远之此必有妒心者也已不宜子而妒焉则必
卷一百十三 第 14a 页 WYG1454-0281c.png
至于无后矣此圣贤所深绝者也假令自歉于生子而
推其妾媵俾得侍接于夫肃肃宵征抱衾与裯有小星
之风乐色以进于君而已不淫有关雎之行则其夫尊
之敬之没身不衰矣而何忍薄之乎夫疾者六极之一
虽人情所不堪而亦非圣人所恶今疾云恶疾必非恒
疾之比而可不远之乎夫孝以似续为先宗祧为上以
恶疾而累吾身且及子若孙非独忘亲且忘厥祖矣仁
孝者不为也而况于绝其后乎多言尚去而况于斯二
卷一百十三 第 14b 页 WYG1454-0281d.png
者乃更无更张之术乎通于此者可以知古人立言之
意矣
  周礼辨(周复俊/)
周礼有冢人之官凡祭于墓为尸则祭墓之礼周公已
创立之矣张南轩云古不墓祭非略也知鬼神之情状
不可以墓祭也神主在庙墓以藏体魄而祭之于义何
居其言非也吾乡先达陆文量先生有言为主之木与
吾亲平昔神魂素不相干特以礼制所在人心属焉故
卷一百十三 第 15a 页 WYG1454-0282a.png
凡有事荐祭惟主是尊是亲而况亲之体魄乃神魂之
所依载安知委魄之后神魂不犹依于此乎盖魄有定
在而魂无不之古人之祭或求诸阳或求诸阴或求诸
阴阳之间不敢必也故以墓祭为非礼者泥古忘亲者
也行之无害也予谓陆先生之言达于礼矣今代清明
扫墓天下士庶皆通行之而从厚者或于十月朔亦率
其家人展墓焉此即古人雨露霜雪之思也顾时祭不
独于庙而今此必于墓者以吾亲体魄所栖一岁之间
卷一百十三 第 15b 页 WYG1454-0282b.png
两瞻望焉非数而烦也斯礼也其以义起者乎
  熠耀辨(徐思曾/)
诗豳风东山之篇曰熠耀宵行毛传曰熠耀燐也燐萤
火也崔豹古今注亦云又曰一名耀夜腐草为之今以
其说质诸月令良然王氏本草曰萤火一名夜光一名
熠耀则熠耀之为萤自汉以来则然矣孔颖达曰宵行
夜飞也至朱子传诗始以宵行为虫而以熠耀为明不
定貌盖本陆玑飞而有光之说及以下章熠耀其羽例
卷一百十三 第 16a 页 WYG1454-0282c.png
之亦皆可通故今学诗者宗之然非所以施于他诗也
张华励志诗曰熠耀宵流刘良注曰熠耀萤也刘履曰
流飞行也是即毛孔说耳吾有取焉或者非之嗟夫古
人作诗各有所指执励志以解东山则东山之旨戾而
致误执朱传以释励志则励志之旨晦而不明故解经
之法在乎随文会意不可执一论也且虫有名宵行者
矣未闻有名宵流者也而欲强同之可乎夫宵流既非
虫名熠耀又非萤火则励志之所指者果何物乎古人
卷一百十三 第 16b 页 WYG1454-0282d.png
治经必守其师之说故毛不可以为韩韩不可以为郑
为公羊者必雠乎左氏为左氏者必诋乎榖梁安知茂
先当时之学不为毛诗乎矧朱传之出在茂先后八百
馀年彼其时但知有毛说耳不能逆探朱说以求合即
使当时已有如朱说者而茂先或不暇考未可知也潘
安仁秋兴赋有曰熠耀灿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夫
熠耀蟋蟀相对而言则以熠耀为萤晋人亦不一矣
  诗韵辨(张弼/)
卷一百十三 第 17a 页 WYG1454-0283a.png
韵书始于江左弊于因袭虽有觉者力莫能正我朝始
刋定洪武正韵一洗千载之陋诚万世之幸也唯诗家
犹泥唐韵曰凡古诗之流可用正韵近体律诗惟用唐
韵问其所以则曰律诗自唐始故也苟依正韵则曰落
韵特遵今之制耳乐其宽耳试叩以唐韵冬东青清之
属何以异虞模麻遮之属何以同则曰自有五声七音
轻清重浊于其间也噫是因袭而不察浅陋而无见口
耳相承臆度妄语殊不知江左制韵正坐不知七音之
卷一百十三 第 17b 页 WYG1454-0283b.png
当辨直据一方之所习故失立韵之本原也何轻清重
浊之分耶借曰唐诗用唐韵则骚词用楚韵古选用汉
韵耶唐韵袭类谱而作故梁韵也何唐诗而用梁韵耶
唐韵至宋已加通并非唐之旧则宋韵矣又何唐诗而
用宋韵耶正韵惟取谐协固宽也唐韵之聱牙者亦得
而押岂窄耶且作者何计宽窄也谓遵今之制者非苟
同也据天下之公辟江左之偏也观学士宋景濂所序
慎重精密之至凡诗皆合宜用正韵且不待辨矣犹虑
卷一百十三 第 18a 页 WYG1454-0283c.png
诗家习观阴氏韵府群玉又以正韵定之则凡诗之不
宜用唐韵又可识矣何浅陋者之因袭未复于正又倡
传妄说使高明者亦不得由于正也或曰李杜苏黄诸
家者用唐韵人不知病盖唐宋之世病在韵作者弗病
也况虽在唐宋不依唐韵者亦多矣泥者不知唯取谐
协则傅会其说曰漏底韵出入韵犹韵书上平下平不
知由编帙重大而分乃曰音有上腭下腭之异也上本
始于东终于山不知偶分及此乃曰日出于东没于山
卷一百十三 第 18b 页 WYG1454-0283d.png
之意也浅陋类此不足一笑泥者反以正韵为失宁免
笑乎或曰朱子订诗书之序破千载之陋使唐韵当易
何无言之及也曰宋以赋取士通并唐韵朱子不当制
作之任其容变乎使朱子生于今日尚泥唐韵乎必不
然也高明者自当有见
  四明辨并诗(戴洵/)
予观道书谓四明丹山赤水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灵
仙一都会也山顶有石开四窗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卷一百十三 第 19a 页 WYG1454-0284a.png
四明予自少小时甚奇羡焉万历癸酉春至仗锡寺求
所谓四窗者不可得或由道傍竖一方石高丈许刻曰
四明山心者是也或曰别有巨石中空可入四边透明
然去寺尚二十里道险不可往予信之遂归然意常悔
之至今万历庚寅巳十八年矣复至仗锡九月九日决
意往寻从西南下峻岭至谷底大愈溪复上危冈逾绝
顶者四五乃至其处而石在山半绝陡峻无路可下乃
解脱衣履呼三四土人牵挽寸寸行始得到则石壁面
卷一百十三 第 19b 页 WYG1454-0284b.png
南开一口可高四五尺俯偻而入仅足坐十许人口上
下相连者三因谓不连处为匆耳予行天下见如此者
甚多何足云通日月星辰之光而以为奇也及归过佛
岩下见一石高数丈刻曰四匆此亦道傍竖石类耳予
思四明之义乃此石虚冒其名察其寔不然盖寺在半
里许一峰绝高予尝再登之见数百里群峰以千百可
指而数东西南北无蔽遮又此峰最中四面山环绕如
内城外又层层环绕如外郭予尝登泰山虽极高然独
卷一百十三 第 20a 页 WYG1454-0284c.png
北去甚长其东南西皆无山直下一望至山麓尽矣故
独此山可称为四明正以四望通彻如一故也若曰通
日月星辰之光凡石洞皆然何独于此山云尔哉予怪
好奇者徒欲观四窗而以身试不测之险又怪此峰去
寺甚近而不知登览使四明之真体面不露也故特为
著辩以告后来者毋尚险远而遗近易且知四明之义
在山而不在一石窗也系之以诗曰
 四明古洞天回环五百里仗锡宅其心群山此纲纪
卷一百十三 第 20b 页 WYG1454-0284d.png
 左峰最孤绝四顾烂张绮山尖千万点一一可指取
 所以称四明义正如此耳彼谓石有窗乃在西南厎
 匪惟幽且偏亦复险而鄙倘欲往寻之步步学缘蚁
 失足千仞溪援手何及矣寄语后来人好为辨兹理
 忽迩而骛遐达观良足耻
 
 
 明文海卷一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