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九
卷八十九 第 1a 页 WYG1454-004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八十九    馀姚黄宗羲编
  论六
  帝王官家天下论(邵宝/)
古也有志二帝官天下者也三王家天下者也曷为
谓之官也传诸贤而不传诸子也曷为谓之家也传
诸子而不传诸贤也曷不谓之子天下乎有子则世
焉无子则及焉要之不出乎家而已矣不必必归诸
卷八十九 第 1b 页 WYG1454-0043d.png
子故也官天下者公于一世而不必于一家家天下
者公于一家而不必于一身此二帝三王之道所以
为盛非后世可及也父没子继亲受之命此事之常
无庸论者乃若兄终弟及以兄道命之乎以君道命
之也君道即父道也以君道命之则弟以臣道承之
以父道命之则弟以子道承之而弟道固在其中矣
以一身具三道焉曷为为之后而不遂为之子也昭
昭穆穆有定分焉故也况为之后而子焉者为其嗣
卷八十九 第 2a 页 WYG1454-0044a.png
之绝也今也有万世之庙而有万世之祀其宗也固时
享之其祧也亦岁祫之其为有后孰大于是而必为之
子乎且君之及也必以嫡宗之继也必以支以支而及
非及也以嫡而继非继也是以宗法自诸侯别子始有
之然则礼传所谓诸侯及其太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
自出者何也明其统之尊也故宗虽不及于天子诸侯
而统不能不系之也夫是之为正统夫既后正统矣则
于所生何以不得顾也夫既后正统矣则正统在我以
卷八十九 第 2b 页 WYG1454-0044b.png
正统而复承小宗可乎然则名何为而不可易也孔子
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
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民无所措手足是故名
虽不可易而正统之尊固不可干也是故正统之祭之
庙不敢与也正统之荐之祠不敢入也无己而为之别
室侧焉而不敢并也孟子曰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况
天子之礼乎是故名当称则称之道当隆则隆之分当
严则严之礼也然则名之当称固知之矣所谓道当隆
卷八十九 第 3a 页 WYG1454-0044c.png
则隆之者何居以伯父而有祖之道者也所谓分当严
则严之者何居以伯父而有君之道者也然则何以隆
之何以严之亦曰别嫌明微于庙庭飨祀之时敦孝起
敬于宫闱省谒之际无所不用其诚而己矣
  治河论上(邵宝/)
万世言治水者必曰禹治水而不法禹可乎孟子曰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水之所以为水禹之所以为治无出
此矣河也者天下之水之大者也禹之治水其详见于
卷八十九 第 3b 页 WYG1454-0044d.png
禹贡其曰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于底柱
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
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者皆顺导之法初
无逆障之说故能成府事之功而天下称神其极至地
平天成焉由今观之其所空之地甚广所处之势甚易
所求之效甚小是故其成功也如此今之治水者其去
禹也远矣而所空之地乃狭于禹所处之势乃难于禹
所求之效乃大于禹欲其成功不亦难乎何谓所空之
卷八十九 第 4a 页 WYG1454-0045a.png
地狭于禹盖禹之导河自大伾以下分播合同随其所
之而疏之不与争利故水得其性而无冲决之患非无
冲决也彼自冲决而非吾之所得与也今夫一杯之水
举而注之地必得方丈乃能容之其势然也河自大伾
以上水之在杯者也大伾以下水之在地者也以在地
之水而欲拘束周旋如在杯之时大禹不能而况他人
乎今河南山东郡县棋布星列官亭民舍相比而居凡
禹所空以与水者今皆为吾有盖吾无容水之地而非
卷八十九 第 4b 页 WYG1454-0045b.png
水据吾之地也固宜其有冲决之患也故曰所空之地
狭于禹何谓所处之势难于禹盖尝观禹之治矣随处
施功初无窒碍亦无拘限今北有临清中有济宁南有
徐州皆转漕要路而汴省在西南又为宗藩所在左聁
右顾前瞻后望动则肘掣使水有知尚不能使之必如
吾意况水无情物也其能逶迤曲屈以济吾之事哉故
曰所处之势难于禹何谓所求之效大于禹盖禹之所
以为治去其垫溺之害而已此外无求焉今则赖之以
卷八十九 第 5a 页 WYG1454-0045c.png
漕不及汴矣又恐坏临清也不及临清矣又恐坏济宁
也不及济宁矣又恐坏徐州也使皆无坏又恐漕渠不
足于运也了是数者而后谓之治故曰所求之效大于
禹以若地处若势求若效虽使禹复生恐其难矣而或
者犹譊譊然曰某为上策某为下策某为中策则惑之
甚也然则奈何哉孟子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
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
无事也治河以无事治之则得矣
卷八十九 第 5b 页 WYG1454-0045d.png
  治河论下(邵宝/)
夫所谓治之以无事者非不欲治之也盖难于其治也
难于其治而遂不之治则其患有不可胜言者君子顾
忍坐视吾无辜之百姓受兹酷烈哉今夫人有病其势
笃且死也将求医以治之与抑亦委之于不医与委之
于不医是徒死而己矣是故谓河之不必治者待死而
委之于不医者也苟知求医矣而谓其可恃以必不死
且至千百年之寿此所谓不惟无益而又害之今之治
卷八十九 第 6a 页 WYG1454-0046a.png
河者何以异是是故亦治之以无事而己矣盖河自周
定王时北徙汉氏而下决东郡决瓠子决魏之馆陶分
屯氏决清河灵鸣犊口其变非一议者或欲疏禹之故
道或欲塞所决之口或欲分流以杀其冲决之势或欲
筑堤以障其泛溢之虞或有望气用数而谓人力强塞
未必可以应天者载考前史历历可见亦今日治河者
之所熟讲而饫闻者也虽成败得失不能无辨然譬之
医者其皆一方乎苟不问其缓急先后执一方而求病
卷八十九 第 6b 页 WYG1454-0046b.png
之愈不愈则归咎于方岂方之罪哉用方者之罪也取
古之方随其缓急先后而用之此所谓治之以  者
也故治漕渠急则张秋等坝所当先筑而疏故道塞新
决分流诸派次焉然故道若高则不必于必疏新流若
下则不必于必塞其间泛出傍溢或用疏法或用塞法
以水治水吾无容心故曰取古之方随其缓急先后而
用之此之谓也今河之为患如一人之身而具百病者
也朝轻而夕重表减而里加虽有卢扁不能使之全愈
卷八十九 第 7a 页 WYG1454-0046c.png
也故必得良医坐守其侧切脉观色听其声音察其寒
热究其病之所由起尽心力救之如前所谓取古之方
随其缓急先后而用之者幸而愈则调理如故不幸而
复发于此则改图而治之是故有求医无遣医药饵常
备攻治常施而不必其成功要于不死而己矣故曰治
之以不治今治河之大臣良医师也工与料药饵也凡
所谓疏塞分筑之类攻治之法也为今之计宜常设总
理大臣更置其属频巡视谨调护任满则代或加秩命
卷八十九 第 7b 页 WYG1454-0046d.png
使仍其职而不必其功之成备工与料而惟其所用焉
可也然大臣之任其事在朝廷疏塞分筑之类其事在
大臣而所谓工与料者则在民矣民可使之困乎故治
河非难也备工与料之为难也
  宋都汴论(李濂/)
余每见世之君子喜诵吴起在德不在险之语以为千
古名言窃谓起之言信美固不可以人废但失内外交
修之意耳何则德与险可相有而不可偏废也是故立
卷八十九 第 8a 页 WYG1454-0047a.png
国者德为本而险次之蔑德而恃险弗可也徒德而无
险亦弗可也不观诸易与周礼乎易坎之象曰天险不
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
用大矣哉周礼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山林川泽之
阻故自古帝王必依险以立国固常严乎内治之修而
亦不少弛乎外患之虑若文王邑丰武王迁镐成王宅
洛汉唐都关中皆为长治久安之画者也宋因五代之
旧而建都于汴可谓失计之甚矣夫汴平原旷野无险
卷八十九 第 8b 页 WYG1454-0047b.png
阻可守张仪谓其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固战场也郦
生说汉高帝亦曰陈留天下要限四通八达之都历习
往牒自古无建都于此者魏本都安邑苦秦侵伐不得
己东徙大梁厥后秦使王贲引河灌城王假就擒而满
城鱼鳖矣朱全忠之篡唐也居汴不过五六年耳唐庄
宗举兵伐之其祸烈于王假石敬塘因之耶律长驱少
帝被执视全忠之祸则尤烈焉宋之艺祖英武振世盖
创业之贤君也覆辙如此乃弗之鉴而袭周都汴遂贻
卷八十九 第 9a 页 WYG1454-0047c.png
子孙北狩之耻卒使中原沦为榛莽终世而不可复推
厥祸原实繇其忽远图而昧大计也尚谁咎乎末年西
幸洛阳顾瞻形胜颇有留都之意而群臣勿从太宗时
为晋王扈从力言其非便艺祖曰迁洛尚未也终当居
长安耳晋王因诵吴起在德不在险之语以致讽之艺
祖不答繇是知艺祖之知非不知汴之不可都也特阻
于众论而雄断未施懋建大命姑俟后世为之耳夫既
安于汴都当思慎固根本之地以伐外寇之谋可也矧
卷八十九 第 9b 页 WYG1454-0047d.png
燕蓟烽燧相去不远一旦边马南牧何以禦之乃曾不
是虑而君臣上下以为宴然无事故景德中契丹入寇
朝议欲为太王避狄之谋寇莱公力主亲征却之然犹
增岁币数十万庆历中又肆无厌之求富郑公以强词
折之然亦增岁币数十万靖康复入寇庙堂援故事请
和金人不许于是括京城内外金赂之弗满其欲青城
之邀仓卒无策以应而国势遂不可支矣呜呼使当时
早从艺祖之志而迁于洛夫岂有二帝蒙尘中原陆沉
卷八十九 第 10a 页 WYG1454-0048a.png
之祸哉忆在仁宗之朝范文正公时为陜西安抚使上
疏曰天有九关君有九重请修京城以壮帝居营洛阳
以备巡幸太平则居汴京水陆都会之地以便天下急
难则守洛阳山河表里之宅以保中原且关中自古兴
王之地百二天险亦宜留意仁宗深以为然而沮于余
靖之言其议遂寝范公之卓见远识与艺祖合诚非在
廷诸臣可及后虽思用其言顾事机己失噬脐无及矣
或曰国之废兴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是故天运苟在
卷八十九 第 10b 页 WYG1454-0048b.png
何地非都天运倘移何险足恃阳九遘厄厥数否塞人
欲以区区智力挽回于其间抑难矣曰天道远人事迩
何谓天道运数是也何为人事修德恤民用贤去奸凡
可以壮吾国势销患于未萌者皆是也苟不尽力于人
事而一听于天数则将坐待危亡而莫之自强矣诗曰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有天下国家者其尚懋于图治以
祈天永命慎勿惑于茫不可稽之天数哉
  族葬论上(李濂/)
卷八十九 第 11a 页 WYG1454-0048c.png
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未闻棺椁也
中古圣人始易之以棺椁檀弓曰有虞氏瓦棺夏后氏
堲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翣益弥文矣未闻合葬也季武
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子曰鲁人
之祔也合之善夫合葬矣未闻封而识之也子曰古者
墓而不坟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
封之崇四尺封识矣未闻族葬也周礼奉官冢人掌公
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
卷八十九 第 11b 页 WYG1454-0048d.png
左右盖古者王公以下皆族葬不特士庶人为然也曰
为之图谓方其未死也豫图其地之形势及丘垄之处
谨而藏之后有死者按图以葬也曰先王之墓居中以
昭穆为左右谓以迁徙造茔者为始祖也如文王居丰
葬于毕是文王为造茔者宜居中穴次以武王为昭居
左成王为穆居右康王为昭居左昭王为穆居右至平
王东迁则又为洛阳之始祖矣嗣王亦然抑此论古者
国君之葬制云尔未及士庶人也墓大夫掌凡邦墓之
卷八十九 第 12a 页 WYG1454-0049a.png
地域而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次掌
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曰掌其禁令戒不相侵也曰正
其位次俾序昭穆也曰掌其度数谓差其丘封之度与
其树数也此士庶人之族葬以君为之画地以葬非民
自为地也故曰圣人父母万民生则富之教之死则葬
之此王泽所以入人之深沦骨而浃髓者也夫族葬之
制见之周官者如此孰废之曰秦废之秦用商鞅废井
田开阡陌先王族葬之制由是大坏兼以形家之术兴
卷八十九 第 12b 页 WYG1454-0049b.png
野师盲巫又倡为吉凶祸福之说世人私心累之故喜
闻而乐从于是世自为墓以觊利泽或有一易再易三
四易远去父母之兆而不复省视者矣呜呼流俗之可
恶邪说害之也君子有维持世道之责以辟邪说正人
心为己任盍求古人族葬之制而行之以为斯世斯民
之表乎
  族葬论下(李濂/)
人有言曰宗法废而天下无亲族自封建之制不行而
卷八十九 第 13a 页 WYG1454-0049c.png
大小宗之法不立是故人之于族也散无统纪不相联
属由是亲者疏疏者为途人固有阅数岁而不相见者
矣维持世道之君子思挽末俗而反之厚将何所庸力
乎有一焉固人人之所得为也吾闻族葬之法载诸周
官苟能宪古准今参酌而行之当岁时拜扫之际亲疏
毕至同展谒于墓所序暌阔相慰劳而水木本源之念
油然以生庶几合族之道乎迩者改卜苏村之阡弗揣
凉薄乃讲求古人合葬之法欲使子孙世守之不废盖
卷八十九 第 13b 页 WYG1454-0049d.png
尝遍考先正诸家之法而独有取于赵季明氏之图其
制曰族葬之法以造茔者为始祖子不别嫡庶孙不敢
即于父皆以齿列昭穆尊尊也曾元而下左右祔以其
班也妻继室无所出合祔于夫崇正体也妾从祔母以
子贵也降女君明贵贱也(按韩魏公葬所生母胡氏/其柩退嫡夫人之穴尺许)
夫同封示系一人也其出与改嫁虽宗子之母不合葬
义绝也男子长殇及殇己娶皆居成人之位有父之道
也中下之殇葬祖后示未成人也序不以齿不期夭也
卷八十九 第 14a 页 WYG1454-0050a.png
男女异位法阴阳也(男葬祖北之东/女葬祖北之西)祖北不墓避其正
也葬后者皆南首恶其趾之向尊也嫁女还家以殇处
之如在室也(本伊川/葬说)妾无子犹陪葬以恩终也(葬女/殇后)
明斯论平正周密足以补周官之未备族葬者宜以是
为式矣又曰葬亲而不祔其祖与祔而不以其伦者均
之视死者为不物噫嘻为人之子孙而视祖考为不物
其违禽兽不远矣濂著是篇而藏之祠堂副在谱牒期
后世有行者子孙不至大愚必从吾志
卷八十九 第 14b 页 WYG1454-0050b.png
  花木记论(林大春/)
予自归山之后往往于荒山落寞之境见有奇花异草
而无名称者甚众及至修辑县志旁搜花木得其有名
称者亦不下数十种多为中土之所希睹因忆琼山丘
公尝作野花亭记悼其地花卉之不幸予潮与琼同极
南陬花木大率相类然琼之花虽产幽遐犹得丘公以
为之记固不幸中之幸也予地之产其奇瑰幽香长托
林莽杂处荆榛己难悉数至得其名称亦未能一一表
卷八十九 第 15a 页 WYG1454-0050c.png
见于世使不详考而志之匪惟以不得跻于上苑为恨
抑且有愧于琼多矣故特悲而志焉
  五德之运如何(华钥/)
帝王顺时以修政而或者以天运符之天下始有异说
矣夫天有五行分时递运以成万化而帝王之政则随
时修饰以新万民是以定历律改正朔易服色必取诸
五行以备一代之章采仪度而相生相胜之说不与焉
后人妄以谶纬配合至欲援生克之运以符生降之几
卷八十九 第 15b 页 WYG1454-0050d.png
呜呼有德则兴无德则亡此世道升降之几也彼五行
之一德孰与天命人心之向背其不经亦甚矣五德之
论古不经见自邹衍倡为终始相胜之说而张苍贾谊
公孙宏倪宽司马迁之徒则本其说而附益之自刘向
父子反其说为相生之论而荀悦班固崔昌徐铉胡宿
之徒则本其论而推明之言相胜谓帝王易运皆后之
胜前商以金而克夏之木周以火而克商之金秦以水
而克周之火汉以土而克秦之水或谓汉以水而克秦
卷八十九 第 16a 页 WYG1454-0051a.png
之火各欲从所胜也言相生谓五运以子承母伏羲首
出于震以木德王而炎帝以火承木黄帝以土承火少
皞以金承土颛顼以水承金帝喾以木承水唐尧以火
承土虞舜以土承火皆世更一德而生生相承至夏后
氏以金殷人以水周人以木虽代更一德而亦生生相
承汉之从火以承周也唐之从土以承汉也庄宗中兴
唐祚则土运未绝也一传而晋以金再传而汉以木又
传而周以水又传而宋以火中谓秦本西戎馀分闰位
卷八十九 第 16b 页 WYG1454-0051b.png
自魏至隋皆非正统求以合所生也呜呼谓相胜之说
出于秦之意则可出帝王之意则不可彼帝王之公天
下也揖逊征诛皆无心顺理以通其治于未穷而何有
于计较之私且秦急于法天下受其毒汉善反之又岂
较胜哉然相生之说出而相胜之说微矣但相生之说
方惑世而未己也夫帝王之继天理物也黜篡窃以宗
正统略偏安而绍历数人则为之耳岂天运之自然哉
盖世不常治而运无停机当末汉祚绝而李唐未兴有
卷八十九 第 17a 页 WYG1454-0051c.png
天下者自魏而隋也今皆略而不序其时独无所运耶
五行之运一息若不继则天道坏矣或者又曰斩蛇著
符得天统也水患多应非人为也火主商丘又明验也
呜呼此正晦翁所谓大德之符有适合者耳求其说而
不得君子弗论也审如其说则夏有青龙之瑞胡为而
尚金殷有银山之祥胡为而尚水周有白鱼之兆胡为
而尚木其说穷矣设谓以人承天而运数不绝则可验
于五三之世而不可验于秦隋之间设谓以天应人而
卷八十九 第 17b 页 WYG1454-0051d.png
符瑞可徵则仅见于汉唐宋之初兴而无所考于帝王
之递盛求其说而不得信乎其说穷矣大抵辟衍之说
者向也而启向之说者衍也衍之说也出乎私向之说
也流于诞尝考诸家语老聃曰古之易代而改号者取
法五行五行更主终始相生亦象其义孔子曰五行用
事先起于木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则
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夫家语多汉儒所附会而不足
信味其语意亦五者自为之尚耳初未符于天命也要
卷八十九 第 18a 页 WYG1454-0052a.png
之王者之欲定所尚也特以一代之典章文物不可阙
而欲治历明时更制立度以新天下之耳目焉耳夫何
与于天运之生克也哉愚故曰帝王顺时以修政也
 
 
 
 
 
卷八十九 第 18b 页 WYG1454-0052b.png
 
 
 
 
 
 
 
 明文海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