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1454-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八十四     馀妣黄宗羲编
  论一
  井牧论(胡翰/)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万民故天下之利圣人不私诸已
亦不以私于人井田之制是也井田者仁政之首也井
田不复仁政不行天下之民始敝敝矣其后二百三十
有二年而汉始有名田之议犹古之遗意也又其后六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1454-0001b.png
百有三年而元魏始有均田之法犹古之遗制也先王
之遗制遗意由秦以来仅一二见又皆行之不远天下
之民益敝敝矣为政者南面以子万姓一夫之饥犹己
饥之一夫之寒犹己寒之孰无是心也而讫莫之拯焉
方汉承秦苛虐之后民新脱去汤火未遑苏息高帝因
而抚之逮及文景之世国家晏安无事宗戚大臣凭藉
贵高之势争取美田宅以为子孙利益郡邑富商大贾
周流天下赀累钜万治生产畜牧膏壤十倍上儗封君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1454-0002a.png
编户之氓无立锥之地则卑下之为役为仆不暇顾其
身贫富不均势所驯致也故董仲舒言于孝武以古井
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抑兼并名田者
占田也占田有限是富者不得过制也其后师丹孔光
之徒因之令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年而犯者没
入之议者以三十顷之田周三十夫之地也一夫占之
过矣晋石苞令民男女二人占田百亩丁男女有差有
国食禄者有差或十顷或五十顷兼以品荫其亲属自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1454-0002b.png
启奸端矣民无恒产不能制之专事要求之间不劳民
骇众坐获井田之利此吾所未喻也殆不过为兼并之
闲耳非有资于畎亩细民能无不足之患也故名田虽
有古之遗意不若均田之善李安世在魏太和中其得
君非令哲之主也其得民非归马牧牛之时也以魏国
之大独能均其土地审其经术差露田别世业魏人赖
之力业相称北齐后周因而不变隋又因之唐有天下
遂定为口分永业之制而取以租庸调之法口分即露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1454-0002c.png
田也露田夫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而率倍之口分八十
亩而不倍惟岁易之田倍之永业即世业也夫家受而
不还皆二十亩所以课莳桑麻也民有多寡乡有宽狭
田有盈缩狭乡之民受田半之为工商者不给而在宽
乡者给之亦半也老疾寡妻妾给之三十亩四十亩虽
不耕不可无养也当户者益之二十亩虽已有田不可
不优也以此均天下之田贫不得粥富不得兼犹惧不
能守吾法而乃听民粥永业以葬粥口分以迁是以小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1454-0002d.png
不足而大乱法也何救于弊振穷恤贫民获保息周典
也何惜而不为之粥而加罚永徽之禁抑末耳议者如
宋刘敞又以魏齐周隋享国日浅兵革不息土旷人稀
其田足以给其众民获其实唐承平日久丁口滋多官
无閒田给受民不复获其实徒为具文不知隋唐之盛
丁口相若耳开皇十二年发使均天下之田狭乡一夫
仅二十亩隋之给受何加于唐也唐虽承平日久贞观
开元之盛其人户犹不及隋何至其田具文无实也敞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1454-0003a.png
言过矣但狭乡之民多而田不盈永业之田粥而民不
固如陆贽所谓时弊者执驯致也时弊则法亦弊故均
田虽有古之遗制不若井田之善周制九夫为井井有
沟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有洫四甸为县四
县为都都有浍地方百里是为一同治都鄙者以之夫
间有遂遂有径十夫有沟沟有畛百夫有洫洫有涂千
夫有浍浍有道万夫有川川有路万夫之地三十二里
治乡遂者以之孟轲氏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1454-0003b.png
赋盖二法并行遂人匠人多寡异数而内外相经纬焉
王畿之内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六乡六遂居之
六遂之馀地为甸地距国中二百里即公邑之田天子
使吏治之者也甸地之外为稍地距国中三百里大夫
所食之采地也稍地之外为县地即小都之田距国中
四百里卿及王子弟之疏者所食之采地也县地之外
为畺地即大都之地距国中五百里公及王子弟之亲
者所食之采地也此王畿之制井田常居十之六其不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1454-0003c.png
为井者四郊甸地耳其曰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则出地
贡者亦三三相任如井田之法八家树艺一夫税入于
公孟轲氏所谓皆什一者是也乡遂之地菜五十亩或
百亩二百亩而都鄙之田或不易或一易再易是亦名
异而实同也地有肥硗为之井者必有牧以济之所谓
菜与易者则皆牧也故小司徒曰井牧其田野井者其
正也牧者其变也井地均不必牧也井地不均必牧以
均之也由是达于天下虽有山林川泽不可以开方制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1454-0003d.png
者以井牧授之以贡助取之诸侯之国可按而定也楚
人东南之要服也蔿掩为司马度山林鸠泽薮辨京陵
表淳卤数畺潦规堰潴町原防牧隰毕井衍沃量九土
之入脩千乘之赋况中国之地无山林泽薮之阻无淳
卤畺潦之患原隰衍沃举目千里夏后氏用之以为贡
商人用之以为助而周人兼用之以制畿甸经邦国其
法可考者往往存于周官之书其不合者以孟轲氏为
之权衡岂不较然也哉故尝以为井田之法行有十便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1454-0004a.png
民有恒产不事末作知重本一也同井并耕劳逸巧拙
不相负齐民力二也奉生送死有无相赡通货财三也
货财不匮富者无以取赢绝兼并四也取以什一天下
之中正吏无横敛五也比其丘甸革车长毂于是乎出
有事以足军实六也一同之间万沟百洫又有川浍戎
马不得驰突无边患七也畎浍之水涝则疏之旱乾则
引以溉注少凶荒八也少壮皆土著奸伪不容善心易
生以其暇日习诗书俎豆养老息物成礼俗九也远近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1454-0004b.png
共贯各安其居乐其业尊君亲上长子孙其中不烦刑
罚而成政教十也一举而十者具矣何惮而不为乎其
谓不可为者盖亦有二焉丘甸县都其间万井为沟洫
者又万计包原隰而为之穷天下之力倾天下之财非
数十年之久不克溃于成也非大有为之君不能致其
决也此不可者一也中古以降淳厚之俗薄浇伪之风
炽恭俭之化衰功利之习胜经久之虑少侥倖之弊多
以限田抑富强犹有挠之者况使尽弃其私家之产乎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1454-0004c.png
以均田授农民犹有不能周之者又况生齿滋众之时
乎怨归于上奸兴于下此不可为者二也以余论之二
者何足厄吾事乎古者步百为亩汉人益以二百四十
为亩北齐又益之以三百六十为亩今所用者汉亩步
也今之五十亩古之百亩也汉提封田万万顷惟邑居
道路山林川泽不可垦馀三千二百二十九万顷皆可
垦元始初遣司农劝课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
十顷是时天下之民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户以田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1454-0004d.png
均之计户得田六十七亩古之百四十亩也家获百四
十亩耕之未为不给也加之简稽则工商禄食之可损
者又不知其几也虽唐盛时永徽民户不过三百八十
万至开元七百八十六万亦不汉过也以天下之田给
天下之民徵之汉唐则后世宁有不足之患乎田无不
足之患则取诸臣以与民天下皆知吾君之不私也天
下有如卜式者且将先吾民而为之孰不响应于下也
秦长城之役袤延万里堑山堙谷暴兵三十万而阿房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1454-0005a.png
之作督用徒刑者又七十馀万郡邑之民发谪徙边者
又岁不休息不德甚矣天下怨诽未闻有一人违者况
下令如流水之源固民心之所欲也王政之所本也今
先取一乡之田井之其制定其事便其民悦然后行之
一郡取一郡之田井之其制定其事便其民悦然后行
之天下天下之制定事便而民悦也亦何异于乡郡乎
是天下之田可井也事不劳者不永逸欲长治久安而
不于此图之亦苟矣唐太宗尝读周官之书至体国经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1454-0005b.png
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慨然叹曰不井田不封建不足
以法三代之治人君负有为之才操可致之埶其时又
非难也封建议而不行井田知而不复君子盖深为唐
惜之吾闻春气至则草木生秋气至则草木落生与落
必有使之者矣物莫知之也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
之者不至物无可为上之人审其所以使故物莫不为
用管商之法孰与先王之制天下皆知其非民利也而
齐秦举国听之其故又可知也以先王之制使若管商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1454-0005c.png
者为之以纪人事经地利吾知天下之田可限也可均
也亦可井也此无他善操其所使而己矣忠信之道赏
罚之柄上之所以使也
  慎习(胡翰/)
天下之埶穷则变由治而趋乱者其变易虽一憸人坏
之而有馀由乱而趋治者其变难虽合天下之智力为
之而不足由秦以来天下之变数矣议者莫不慨然欲
迢复先王之旧历汉唐千数百年而卒循乎秦人之敝者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1454-0005d.png
此岂其势难而力不足哉荀卿子曰法后王一天下制
度又曰法贰后王谓之不雅盖卿有以启之也自卿之
论兴其徒李斯用之以相秦凡可以变古者莫不假秦
之柄奋其恣睢之心而为之虽商鞅之刻薄不若是之
烈也鞅废井田止秦之土地改法令止秦之人民而斯
也尊主为皇帝举天下以为郡县举天下不复有井田
夷其城郭销其兵刃人主之势孤立于上而怨起于下
计无所出益倒行而逆施之燔诗书以涂民之耳目黜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4-0006a.png
儒术以灭天下之口说所守者律令也所师者刀笔吏
也其变既极其习既成秦亡而汉承之圣王之继乱世
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崇教化而兴起之此其几也陈经
立纪以为万世法程此又一几也高帝以宽仁定天下
规模宏远矣然未尝有一于此其后贾谊言之于文帝
董仲舒言之于武帝皆不能用又其后王吉言之而宣
帝亦恬不以为意观高帝命叔孙博士之言令度吾所
能行为之天下事孰非人主所能者奈何帝之自画如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4-0006b.png
此而群臣不足佐之创业之君后昆所取法由是而文帝
有卑之无甚高之喻宣帝有汉家自有制度之语当更
化而不更化当改制而不改制一切缘秦之故杂伯以
为治逮于中兴光武以吏事责公卿显宗以耳目为明
察文法密而职任违督责过而恩意少虽从事儒雅投
戈讲艺临雍拜老有缉熙揖让之风未能尽更化改制
之实也故朱浮言罢斥之扰于前陈宠建轻刑之议于
后建初之政所以济永平之失也之数君者在当时号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4-0006c.png
为贤主且去古未远而因陋就简未尝取先王之法一
试为之为之而不效舍之可也不为而舍之乌知其不
可乎盖其溺于所习者久矣辟之戎人生于戎蛮人生
于蛮少长所濡染者皆其类也中国之礼义未尝接焉
虽知其美不能使之一朝去其旧习之俗此岂其性殊
习固使之耳古今之相去何以异此有能善变其习者
果孰禦之魏晋之衰天下之乱极矣元魏起代北其先
土托后跋之裔也其人民被旃控弦之属也与汉不侔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4-0006d.png
矣宜未易以礼法理也而孝文迁都洛邑挈其人民而
居之均田别里崇祀建学国人莫不有忤心焉独排众
议而咨之王肃李安世之流释干橹而事弦歌去朴野
而事诗书王通氏曰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岂不
信乎及隋之衰天下又大乱而唐承之太宗却封伦之
对从魏徵之劝贞观之初力行仁义其为化也得矣制
官以六典制兵以府卫制民以均田制赋以租庸调其
为制也备矣行之数岁家给人足行旅不赍粮外户不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4-0007a.png
待闭方制四边之外太平之效可谓盛矣故宋儒以为
由文武之治千有馀岁而有太宗之为君方之于汉其
宽仁孰与高帝其玄默孰与文帝其所以致此者由其
不惑于后世之论能自拔于秦汉之习也向使孝文无
卓然之见必为之志虽得中国终于败坏而止耳使太
宗有躬行之实名世之佐举唐之治又岂殷周之不若
乎故俗之不淳不患也刑之不措不患也功之不遂不
患也而患无必为之志躬行之实持之者未久也惟圣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4-0007b.png
为能尽伦惟王为能尽制三代之兴其王皆圣人也其
所以为天下者莫不本诸天理要诸人心大法之则大
治小法之则小治苟以为远而莫之法也其道固存其
意犹可识也春秋讥变法而大复古圣人岂好为异哉
惧后世不知有先王之法故假笔削力争之然犹惧不
胜况顺而下之是犹决江河而放之陆势必胥溺而已
耳故余不责斯之不师古而深悼况之法后王由其有
以启之也君子度已以绳接人用枻夫与世迁从而偃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4-0007c.png
仰者战国之遗习也卿之意不过如此学术不醇而遂
以毒天下太史公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已而俗变相
类议卑而易行也天下有能知其近而相类者为不可
法也卑而易行者为不可行也则秦人之敝去矣非圣
人其孰能之
  物初论(朱右/)
或问天地果有初乎曰有人物果有初乎曰有然则有
初必有终曰恶乎无方噫气之大息也混混沌沌冲漠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4-0007d.png
无始一气既复阴阳遂判清浊以分高下以形非天地
之初乎于时万象森罗已具有初而迹未形也天地一
阴阳而已人物固囿于阴阳以生者也阳生有六是谓
之乾阴生有六是谓之坤阳生子中极于午中乾道立
矣阴生午中极于子中坤道成矣乾坤者万物之父母
也当一阳初复二阳既临阳在地中草木生焉故草木
之本皆居下而末反居上阳在下也三阳既交四阳渐
壮鳞介群生羽虫次之故鱼鳖身横飞鸟两足而昂首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4-0008a.png
阳未足也五阳健而决膏脂生焉故兽形近人至于六
阳既全乾道始备人斯立矣故人首居上足固在下得
天地之全气以生者也阳以生之阴以成之自午至子
为六阴成物之气故能全乾坤之德者为圣人圣人得
天地之全气而尽性践形者也讵非人物之初乎然则
曷为终曰生长敛藏一岁之终滋育消灭一物之终非
吾所谓终也若夫生物屏息天地无有斯为终矣曰终
当奈何曰有终必有初作物初论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4-0008b.png
  分野论(苏伯衡/)
分野之说其传也远而周礼春秋传始详焉春官保章
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左氏内传曰参为晋星商主大火外传曰岁星所在则
我有周之分野也此分野之说见于周礼春秋传然也
至汉地理志言分野乃始详密谓秦为东井舆鬼之分
野魏为觜觿参之分野周为柳七星张韩为角亢氐赵
为昴毕燕为尾箕齐为危虚鲁为奎娄宋为房心卫为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1454-0008c.png
营室东璧楚为轸翼吴为斗越为牵牛婺女而郑康成
则谓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分可言者
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元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
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
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观乎左氏谓荧惑守
心宋景禳其咎实沈为祟晋侯受其殃郑氏谓分野之
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以为象则验灾祥于星土其
法盖古有之不可诬也然而吴越之地南而星纪则在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1454-0008d.png
丑齐之地东而元枵则在子晋之地亦东而降娄则在
戌东西南北往往相反而不相配是则诚为可疑者杜
预等注既莫能详而郑氏则谓中国之封域于星则有
分焉其书亡矣夫有其书而既亡此后人所以求其说
而不得自汉以下星官史家参之以度数毫分缕析各
极其至而十二次分野相配之理卒莫有明言之者嗟
乎夫岂不以不足言而不言之欤唐天文志浮图一行
皆以河汉为言固己疏远及贾公彦辈乃援古昔受封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1454-0009a.png
之日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以为證若然则三代之
分野皆当不同而列国所属亦必有同焉者矣尝试论
之分野视分星古不谓地也地有彼此之不齐而分野
在天则一定而不易以彼此不齐之地必欲求配于在
天十二次整然之分野其说之难通也固宜盖天有三
垣紫微太微天市是也紫微太微皆将相辅佐之位而
天市下垣则列国星宿之所在其星东西二十有二宋
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韩楚梁巴蜀秦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1454-0009b.png
周郑晋河间河中曰分野者指列宿所属之分而言也
郑氏所谓星土者星所主土是也其国在此而星则在
彼彼此若不相配而其为象未尝不相属非地之在北
者其分野在天亦居北地之在南者其分野在天亦居
南也列国之在天下彼此从衡之不齐犹犬牙然而欲
以其地之不齐者求合乎在天分野之整然者彼此之
不相配无足怪者甚者至以天之北极为天之首其体
及背故有吴北鲁东之差其惑甚矣易不云乎在天成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1454-0009c.png
象在地成形水火木金土其形在地者也而天有其五
星焉所谓象者岂惟五星哉凡物莫不皆然矣故夫齐
吴燕宋韩楚周秦魏赵诸国之地地之形也而其星在
天象之谓也地有是形则天有是星天有是星则有是
名曰齐吴燕宋韩楚周秦魏赵列国者非后世有是名
而举以为分野之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徵诸东海南海
九河河间河中巴蜀中山在天皆为列星而东海南海
九河河间河中非国中山巴蜀非若诸国之显也故曰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1454-0009d.png
地有是形则天有是星而分野者指列星所属之分而
言也或曰若然则十二次之说将无所徵欤曰十有二
次所以验天运之度数日躔之次舍此盖古法而历家
之所取證者也因其度数次舍之所在而妖祥见焉则
其所属之地从亦可徵矣抑分野之说岂专系于是哉
  兵礼(吴沉/)
愚读周官之书未尝不叹夫圣人之于兵政何其详也
盖兵之设久矣唐虞之前不见于经而唐虞之际则士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1454-0010a.png
师之官实掌之士刑官也兵者刑之大者也古人所谓
大刑用甲兵是也尚书所言寇贼奸宄此岂象刑之所
能尽服哉兵藏于田赋徒众主于司徒军师领于秩宗
虞则马政之司而共工则军械之所出也故兵虽无专
官而事初未尝废焉吁九官之兵刑合为一而六典之
兵刑分为二亦可以观世道之变矣且六官之制周公
之所定也九伐之法既专委大司马矣而五官之属亦
互相参领太宰统众职即百揆之无不总也宗伯即秩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WYG1454-0010b.png
宗而司空即共工也司寇虽不主兵而军刑涖戮则其
任焉平居虽各司其司以听上之命有事则各职其职
以趋上之令官非虚设而法非文具圣人之经制纤悉
如此哉且兵者将使之以杀人者也圣人不取之于浮
閒凶暴之徒而必取之于勤苦稼穑之农夫使其为农
之日不知有兵之害而为兵之日不敢忘农之劳用之
则驱之于戎行不用则归之于田里岂有后世招聚之
害供馈之费乎此则立法之最善者也然天下之事不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WYG1454-0010c.png
习则废不祥之器岂可以常施于日用之间乎无故而
习兵是习杀人也故圣人又为之蒐狩之制因祭而田
因田而阅申之以战陈部曲之法诏之以坐作进退之
节以天子之尊而遂取禽兽草莽之野不以为烦也不
特此也干戈之舞射御之方盖自成童以及于壮其教
未尝一日而废也至于弓剑之献矛戟之进亦必谨其
仪焉圣人之虑以为平时授受之不谨则当夫仓卒必
有不善于用者矣王朝邦国之中朝祭宾享之日上以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WYG1454-0010d.png
射而择士下以射而贡士以考德行以观威武是以当
是之时公卿大夫以及士庶其所以为禦侮克敌之备
无不能焉他日用之民皆良兵而吏皆良将也呜乎弓
矢斧钺人情之所畏也田狩宴享人情之所悦也先王
以饰怒之具而为饰喜之仪寓至险于顺动而伏天下
之所畏于君臣之所共悦此则其微意之所在也使天
下之人而皆从容于礼让之域焉固圣人之所大愿也
不幸而用之将以除残去暴而圣人之心亦必欲行之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WYG1454-0011a.png
以道杀人之中而有礼焉非古之聪明神武者何足以
与此乎惜夫有虞之礼不可得见而成周之制度可考
者仅若是而己先王之礼既废不能讲宜天下后世之
争驰于变诈之末而不自觉也岂不可哀也哉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WYG1454-0011b.png
 
 
 
 
 
 
 
 明文海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