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九
卷七十九 第 1a 页 WYG1453-07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七十九     馀姚黄宗羲编
  议六
  治河理漕杂议(黄绾/)
予尝陈理漕洽河之策圣明已俞而行之既而二三公
各以意见求胜当事者观势为趋向遂止不行至今五
六年间漕河日塞黄河益患夫漕河之塞已甚但黄河
源流盛大一时不见淤塞之迹人皆玩之以为无事殊
卷七十九 第 1b 页 WYG1453-0736b.png
不知彭城皆山吕梁三洪寔皆山峡形势易阻兼之黄
河多泥为塞尤甚日塞日高一旦黄流不流则漕河自
清河口至济宁几千馀里皆为平陆当此之时将为开
浚则为费无纪民力寔有不堪将欲坐视国赋命脉系
于漕舟一岁不至京师告急为今计之将何卒善夫物
必有本害必有端今但知黄河为患而不知其所以患
漕河为利而不知其所以利虽有神禹亦无如之何且
黄河为患不甚于三代之前而甚于秦汉之后何哉盖
卷七十九 第 2a 页 WYG1453-0737a.png
三代行井田之制井田之间必有沟洫沟洫之水必引
源泉以足之故泾渭漆沮伊洛瀍涧衡漳恒卫澧汭荣
桓汾沈皆分于雍豫梁冀平野沟洫之间则水之入河
者少水小则河势自弱故黄河冲决之患不在三代之
前自商鞅开阡陌李悝尽地力井田既废则沟洫俱废
故泾渭伊洛诸水皆归于河水之入河者众水众则河
势自盛故黄河冲决之患特甚于秦汉之后况自秦汉
已来通渠开漕皆在河南高原之上以致黄河不复由
卷七十九 第 2b 页 WYG1453-0737b.png
河间地中之故道遂失禹迹润下之性犹以盘盂盛水
置诸几案几案略摇则水溢堂陛乃其所也然又不求
其故惟筑堤防以捍之是故堤防稍决则瞬息之顷数
千里之内室庐漂荡黔黎皆为鱼鳖且堤坊之费岁无
休息生灵垫溺百年凡几自秦汉迄今为害可胜言哉
今欲息数千年之巨患以成当今之急务因地势高下
之可见沟渠陂沼旧迹之或存即其源泉略加疏引堤
防之工使之各归其处则黄河之势自弱然后导之北
卷七十九 第 3a 页 WYG1453-0737c.png
流复禹旧迹使行地中以顺其性则冲决之患自销生
民之害可除且今天下之土北方肥厚寔过江南惟水
失潴蓄土皆枯燥故生植稀疏反有不及昔唐虞三代
之时江南诸路皆未入版图军国常赋之需稻梁重穋
之产皆北方自足若使水利复兴则生植必多财赋之
充又奚假于江南哉且今北方盗贼纵横亦由无水之
故使沟洫足以限隔则驱逐不难一举而数利并兴亦
何惮而不为也人皆未之思耳今日漕河源出山东山
卷七十九 第 3b 页 WYG1453-0737d.png
东之水已足漕用但失潴蓄之方故潦则漂荡以伤农
旱则枯涸以病漕何哉盖钜野为东国之浸乃沇济钟
聚之区亦山东诸泉潴蓄之所今之漕河因元之旧置
诸济宁高原之上南北分下常如高屋建瓴只赖诸闸
节缩仅足浮舟设或一旦少有风尘诸闸不守则漕河
已绝为虑可胜言哉今欲为国家经久无穷之计及舒
目前漕河淤塞之急惟有蓄水一策庶几为力易成缓
急足济且南旺昭阳安山诸湖皆居漕河之上旧称水
卷七十九 第 4a 页 WYG1453-0738a.png
匮今堤防俱废或开浚非宜反为黄河所塞积水甚少
宁阳为诸泉出没之所寔漕河之源今不为之陂障潴
蓄但以其流导归一沟至于分水入于漕河南北奔流
日夕不息故沟水仅见一线陂障常忧枯竭失今不图
一日漕河尽塞虽加畚锸亿万金粟山委将何措手而
可以飞舟京师莫若及今预将南旺昭阳安山诸湖堤
防脩筑完固及择宁阳至漕河之间可为陂障之所高
为堤防使山东诸泉之水尽归于湖乃于湖堤筑闸泄
卷七十九 第 4b 页 WYG1453-0738b.png
其馀水入于分水沟中俾入漕河则陂障常溢而漕河
不忧其竭矣又求钜野旧迹究其当时积水之故必有
堤防之所因其旧迹为之疏筑迁其居民使居原野之
上则钜野可复或又忧其不足则西南诸泉亦可导入
因其涵浸之盛分流南北测其地形高下略为闸座为
之节缩以为漕河经久之计此寔国家万年之福不但
足救淤塞而已又可以省每岁闸座堤防夫役之费则
诸州民力之舒亦有不可胜言者矣
卷七十九 第 5a 页 WYG1453-0738c.png
  漕河议(万恭/)
夫唐虞不言漕三代不苦漕盖天子诸侯分土而治天
子以王畿养诸侯以国中养则亦分土而食而诸侯特
脩贡以明臣节而已焉用漕即禹疏九河特以去中国
之害而非以资漕运之利也且唐虞有夏皆都冀州商
都河南周都关中即诸侯之贡唐虞夏商自黄河而至
周自渭河而至舟楫之制特以脩王会之利而非以避
漕运之害也又焉用漕盖秦有事于泰山碣石则云帆
卷七十九 第 5b 页 WYG1453-0738d.png
沧海而海运始兴唐有事于河朔汴洛则粳稻东吴而
河运始利若宋人都汴则江湖之粟自江入淮吴浙之
粟自浙入淮而皆会于河以直达于汴京师仰给东南
而饷道甚便漕未苦也元人都燕则始以河运顾黄河
卫河不贯通也中飞挽数百里曰陆运继之海运又继
之会通河之运又继以贾鲁河之运然陆运费海运险
河运阻漕甚苦也而元始困以毙矣天祐国家洪武初
都金陵江南之粟万艘集于龙江是建瓴之便也永乐
卷七十九 第 6a 页 WYG1453-0739a.png
初都金台江南之粟千艘浮于东海苦漂流之患也永
乐九年宋礼始治会通河坝戴村逆汶水之患而西注
于南旺以其七分合卫河北流入于天津之海以其三
分合黄河南流入于安东之海而北道大利矣伟哉宋
康惠之绩乎其北道万世之计乎永乐十年陈瑄大治
淮扬漕堤高宝脩范蠡之业导天盱之流而东注于太
湖以其五闸北流淮安而注之河以其三闸南流仪真
而注之江而南道大利矣伟哉陈忠襄之绩乎其南道
卷七十九 第 6b 页 WYG1453-0739b.png
万世之计乎顾南道二百年无恙也唯北道河漕闸漕
不通条贯耳夫春夏之交黄河安流而闸漕告涸是春
夏之交运则利于河不利于闸也夏秋之交闸漕通流
而黄河大溢是夏秋之交运则利于闸不利于河也隆
庆中天子特允万司马建早运之策创瓜洲之闸江南
七千艘俱以二月过淮三月过洪遂闸天妃以便入河
之捷径又塞草湾以束云梯之专流而南道始利又滩
坎河以助开河之涸泉又改九月大挑南旺便来夏之
卷七十九 第 7a 页 WYG1453-0739c.png
运舟又加浚泰山五百泉以广旺之恊济乘春夏之交
发湖山之藏而北道始利建千万世之长策变二百年
之旧图因风之南北而为运期乘闸河之未冻而南还
盖祖宗以来漕运于隆庆万历之交独盛矣是国家获
黄河之利无黄河之害小有淤决第疏之塞之令不败
运不大伤农足矣则黄河何负于国哉好事者顾欲从
海运而弃黄河此丘文庄之议也夫文庄但计漂溺之
米而不计漂溺之人嗟乎伤人乎不问马仁人之言也
卷七十九 第 7b 页 WYG1453-0739d.png
曾是而海道可行乎开泇河此翁中丞之议也夫赤独
蟃蛤诸湖之巨浸不可堤而良城侯湾之顽石不可开
嗟乎损有限之民财填无穷之巨壑仁人之言也曾是
而泇河可通乎凿胶河而弃闸河此刘司空之议也夫
海潮之淖沙日浚日淤而百里之石骨愈凿愈坚嗟乎
竭民事河无故料民智者之言也曾是而胶河可通乎
夫黄河非可弃之水也万一泇河可通黄河终不可不
治也闸河非可弃之路也万一胶河可通闸河终不可
卷七十九 第 8a 页 WYG1453-0740a.png
不治也国家财利几何每年事黄河又事闸河又事胶
河又事泇河夫一长城之役足以毙秦一贾鲁之役足
以踣元乃今四役并兴上下疲命胡不引秦元之事观
之也宋臣有言天下未有有利而无害者唯择其利多
而害少者为之夫利多而害少者祖宗之河运是也有
大害而无微利者海运胶河泇河分河之议是也司国
者其取衷焉
  治漕河议(何洛文/)
卷七十九 第 8b 页 WYG1453-0740b.png
迩者河决徐沛淤塞漕河百数十里运道告阻特命大
臣往督理其事愚谓今国家财赋悉仰给东南而一资
之于河运是漕运者诚咽喉之地不可使一日不通者
也然使漕运不假于黄河则亦易防其塞而今运道之
塞者寔河流致之也故今之计其急务在开运道而其
本源在治河自永乐九年宋尚书礼开复会通河故道
引汶水使出南旺四分南流以接徐沛六分北流以达
临清徐沛以上汶水小恒患于乾涸徐沛以下河水大
卷七十九 第 9a 页 WYG1453-0740c.png
恒患于壅淤方河水之平也则由溜沟小浮桥诸处接
济漕河以下达于仪真及河水之决也则其害亦殷于
接济之处故今西水涨漫径冲鲁村阎村沽头金沟口
以及境山茶城诸处及水去沙存而徐沛之运道遂淤
此当急挑浚以通运舟者也然溜沟以上河水不及其
为刀也易溜沟以下河水尚泛其为力也难此在相其
浅深缓急以施之耳挑浚之后更访先年房村故事筑
为长堤以捍水势漕河之可为者如是而已若夫河水
卷七十九 第 9b 页 WYG1453-0740d.png
不能更保其不决则运道不能更保其不淤此可不深
求其故而为一劳永逸之计乎夫以数千里之黄河加
夏秋之霖潦建瓴而下乃仅以开封兰阳以南之涡与
徐沛百数里之堤拘而委之于海其不至于横流溃决
者寔万一之幸也故自古言治河者曰分则势小合则
势大又曰不与水争地昔大禹治水之后无河患者数
百年以大伾而下酾为二渠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入于
渤海盖河流分而其势自平也自宋以后渐决而东南
卷七十九 第 10a 页 WYG1453-0741a.png
以入于淮然因决而分亦得以杀其势故河自经汴以
来南分者二道焉东南分者一道焉东分者新旧五道
焉况元人虽排河入淮东北入海故道亦久已湮废是
所谓合则势大而河身又狭不能纳不得不泛滥横溢
是以丰沛徐州之间漫为巨浸不特漕渠壅塞而桑麻
菽粟之场悉为波浪鱼鳖之窟矣可胜叹哉为今之计
有二策焉疏其枝流开其故道而已盖欲得上流之不
决必先使下流之疏通国家诚不惜弃地动民命深达
卷七十九 第 10b 页 WYG1453-0741b.png
大计之臣沿河流相地势于其下流迤东之地择其便
利淤下之处条为数河以分水势又于所条支河之旁
地堪种艺者依江南法创为圩田多作水门引水以资
灌溉分疏之后水势自然消减此一策也又古之黄河
自孟津至怀庆东江入海今卫河自卫辉东北至天津
入海犹黄河也而沁水自经荆口分流一道六十里通
卫河近年始塞是河因沁可以通卫也况今河流旧身
多有存者诚相其形便引水注于卫河使南北分流则
卷七十九 第 11a 页 WYG1453-0741c.png
其势益平使漕河永无淤塞之患此又一策也或曰多
开枝河是无故捐数百里膏腴之地其间怀民庐舍田
园坟墓不止一处将如之何殊不知自开封南至凤阳
每岁河水渰没中原膏腴之田何止数十万顷今纵于
迤东之地开为数河所费近海斥卤之地不过数万顷
而已利害果孰为多哉或又曰河决东南有山限隔祸
犹小也决而东北平原广野无所障隔浸灌之虞可不
虑乎夫若使水力专于东北诚有可虑者今不过旁出
卷七十九 第 11b 页 WYG1453-0741d.png
支分以复故道当不至于汹涌汎滥且漕河上流之涸
又可赖是以济未为失计也盖黄河治则漕河亦治黄
河不治则随修随坏而迄无成功故为万世计不顾一
时为天下计不拘一方为万民计不恤一人陆贽所谓
小损以致大益暂薄以成永厚者也司国计者其长计
熟虑之哉
  河议(黄永玄/)
为水患方殷群形贵审谨酌淮黄最便事宜以图万全以
卷七十九 第 12a 页 WYG1453-0742a.png
利久远事伏睹凤泗祖陵乃国家万亿斯年凝命发祥
之地神祗效灵山河永奠者也奈何迩年以来黄淮夹
涌汤沐沦胥波及陵寝皇上因台臣之奏赫然震怒特
简科臣行视薄海内外见者闻者莫不震惊职官守介
于邻封衣袽同于职内窃自徐沛以南凤泗以东淮扬
以北究水灾所起之因及漕渠掣肘之弊私心窃计以
为今日之计与其见事于杀淮则不若先事于分黄与
其分黄于既合淮之下则不若分黄于未合淮之上与
卷七十九 第 12b 页 WYG1453-0742b.png
其暂分而使之复合则不若永分而听其自去与其仅
分其支流则又不若全分大河而使之各入于海至论
分黄于未合之地则又不必就其远且难者而当就其
近且易者庶几内不病陵外不病漕而中不病役何也
方今咎淮之壅者曰清口之淤也由高堰之筑然非其
所以壅也其所以壅则黄也盖惟黄之壅淮而不能时
泄则清口不得不淤恐黄之蹑淮而闯入高宝则高堰
不得不筑淮既上束于高堰下扼于清口而退潴于旴
卷七十九 第 13a 页 WYG1453-0742c.png
泗之间则二陵受灾又安得不剧也故黄水未分则所
以壅淮者犹在高堰其可遽卸乎清口其可遽辟乎周
桥虽开其遂能有济乎惟黄流既分而淮无龃龉则此
三役者然后可次第举行以理淮未尽之壅辟此先杀
淮不若先分黄也然分黄于合淮之后则二渎相持逆
壅之势如故虽少有所杀而终无救于清口之淤况分
之小则新行之水力微而所分之道淤分之大则正河
之水微而故道亦淤即自数年以来王鲍诸口何尝不
卷七十九 第 13b 页 WYG1453-0742d.png
留以泄伏秋暴之水而卒无减于泗上之游波也此分
在下者不若分在上也又黄既分则中流必断断而远
则其开浚难而通漕亦难断而近则其开浚易而通漕
亦易故分在远者又不若分在近也且今海口已垫矣
下流已壅矣黄与淮有不会会必淤矣脱也上分之而
下复合之则数十里之间所去几何杀于上者能保其
不淤于下乎移腓股之疾而为胫踵之疡吾不知其可
也此暂分必不若永分之利也至支河之分议以减会
卷七十九 第 14a 页 WYG1453-0743a.png
淮之半若曰是可杀黄尔尚欲持其强半以为漕利也
不知黄河势不两行支通则干淤干通则支淤湍[泳-永+旱]叵
测之洪流能必其就我约束半为我用而半不为我厉
乎窃以为正河可夺新渠穿而岁漕不患其难达此支
分又不若全分之便也今欲分全黄于未合淮之上而
择其地之近且易者则崔镇旧决口在桃源之下固已
甚远即近议黄家嘴分河入海之地诚已得之但尚在
三千里之外犹恐去淮尚远他日断流难浚漕役俱淹
卷七十九 第 14b 页 WYG1453-0743b.png
或当别就近处如向所议开腰铺之地清黄尚未交接
距淮近止十里计无便于此者独向所议者欲分之于
腰铺而复合之于草湾我则欲如今议竟导之自渔沟
金城由连河灌口以别入于海向所议者欲仅分其三
分之一我则欲回全河尽令北注而遂断其东流然后
举清口以下清淮故道全以让淮而更辟门限之沙大
遂其建瓴之势则全淮水力自盛清水自能刷沙不过
旬日之间清口之空洞可几凤泗之洪涛立杀矣此陵
卷七十九 第 15a 页 WYG1453-0743c.png
便也黄与淮既分则自清口上至腰铺十里之间河流
乍断则当从旧河河身之中穿一漕渠还平江之旧以
通饟道或遂临黄口创两石闸谨钥启闭以却泥沙不
过浃旬之间淮扬徐沛之帆樯仍还旧观矣此漕便也
陵便矣漕便矣至疏导下流经营海口之役亦非甚难
但当前期详议尔私计之自腰铺至海口约百八十里
而遥其间经行之地淤而浅涩者什之一假道于诸湖
者什之三旧决新冲卑洼衍隰之地什之六其在浅涩
卷七十九 第 15b 页 WYG1453-0743d.png
则宜浚之稍深俾水足以由可也其在卑衍之场诸湖
之畔则宜宽设堤岸稍加约拦俾水足以检可也至海
口则又宜就其径而宽者辟为经流就其迂而狭者条
为支𣲖俾水足以滔滔大去可也大约堤繇之费什居
其四浚瀹之费什居其六总之多不出向所议腰铺支
河之费而可令全黄北徙独淮东下祖陵既登于爽垲
运道复置于安澜其措施最捷其垂利甚远岂不一举
而收万全之效暂劳而获永逸之休乎职故以为最便之
卷七十九 第 16a 页 WYG1453-0744a.png
策无踰于此者虽然此其梗概大都尔中间节目条贯
之繁施为缓急之次甲乙异同之见期会调度之宜一
时议中未及详尽者复为逐一设难解酬款具如左是
虽不敢望裨谌谋野之获亦或禦灾捍患之一筹尔
难曰方今陵患燃眉圣天子宵衣南顾觊泄此而朝食
也故议者务导淮几效旦夕倘舍淮而务黄则需时旷
日其何救于近灾
酬曰淮非不可导也第导于黄流既分之后无论寻丈
卷七十九 第 16b 页 WYG1453-0744b.png
即尺寸皆足为淮利若导于黄流未分之前无论尺寸
即寻丈不足为淮损故欲导淮自必当以分黄为首务
焉何也黄与淮消长无定时而强弱有定数方黄之发
也其势居淮之十虽以全淮敌之而不足洎淮之发也
其势居黄之三即以弱黄障之而有馀惟至冬春水涸
黄落归槽而后清口以内潴蓄之淮流乃稍稍乘黄东
下然所泄者特伏秋以来新涨之浮波尔浮波虽去其
旧水向相平停者仍不得出也他日秋水时至强黄灌
卷七十九 第 17a 页 WYG1453-0744c.png
淮其腾涌洋溢之状将复如故矣自来议者徒睹夫黄
水消落之时因谓淮有可泄之势而遂议辟清口议开
周桥甚则议撤高堰猥曰是可以尽宣凤泗久积之阏
可以亟收祖陵旦夕之效矣不知祸生有基议先探本
泗水之积非积于水落顺下之时乘隘而不得出也乃
积于水发相持之际中停而不得下也今欲祛积水则
当祛其壅之者尔矣祛其壅之者则有分黄尔矣倘不
先分黄而汲汲为泄淮之计无论高宝上下湖腹之易
卷七十九 第 17b 页 WYG1453-0744d.png
饱也尾闾之难达也漕堤之崩齧而下邑之潢池也即
令泗水尽消陵麓尽露若可侥倖于目前之安者然能
保来岁之黄流不复发乎能保其发而不复为淮壅乎
又能保其壅而吾别有以制之乎夫黄不能无发发不
能无壅壅而必无术以制之也则吾恐减之尺寸者必
且益之寻丈矣消之旬月者必且复之旦夕矣被毒淮
扬而无救于凤泗虚糜钜万而无益于丝毫夫然后返
而求为分黄之计则亦噬脐无及已
卷七十九 第 18a 页 WYG1453-0745a.png
难曰黄之合淮自宋熙宁间始迄今五百馀年向未闻
为淮壅也壅淮自今日始将执事者其有遗虑乎何独
诿罪于黄也且岁漕四百万石灌输京师又因所为利
子大夫其何轻议焉
酬曰然诚有利如子说者顾均之合淮而正派与支派异
也上流与下流乂异也此今昔之利害所由悬绝也何
也按淮与黄初皆独入于海故称渎焉自隋大业间引
河由汴泗达淮周显德间浚汴口导河达淮皆上流也
卷七十九 第 18b 页 WYG1453-0745b.png
宋兴国间河由彭城入淮熙宁间由南清河入淮则支
派尔金元季由涡河入淮亦上流也国初河决原武由
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则正派又上流矣嗣后或由孙
家渡或由赵皮塞皆从陈颍亳寿怀远等处入淮皆上
流正派其由小浮桥经徐邳自清河县北合淮者此虽
下流亦支派尔至嘉靖中年塞涡河口截野鸡冈则正
派皆归孙继口历徐邳桃清入淮而涓滴不及于上流
矣已而从清河县南合淮下流且夺淮入海之路矣夫
卷七十九 第 19a 页 WYG1453-0745c.png
以黄正派合淮上流则淮挟黄而强其势如悬瀑而下
海也易此陈亳颍寿之黄非惟不足以碍淮而适足为
淮助也以黄支派合淮下流则黄力分而弱其势如附
枝而下海也亦易此清河县北之黄虽非有助于淮而
亦不足为淮碍也以黄全派合淮下流则势如交衢如
对垒而清不敌黄主不胜客其下海也寔难此清河县
南之黄非惟无助于淮而适足以为淮碍矣况隆庆末
年黄决崔镇而北淮决高堰而南清口填淤海口几成
卷七十九 第 19b 页 WYG1453-0745d.png
平陆后虽两河筑合运道复通而海口河身十不能恢
复其三四故下流日滞日壅日深泗陵水患遂至此极
也若两河初决时当事者第听黄之自去由崔镇北入
于海而徐辟清口故道逼淮使入云梯另穿一支渠以
接运道斯非上策乎乃计不出此而必欲北逼黄南逼
淮以幸两河之合也语云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良可惜
矣今若欲仍导黄从颍寿会淮于上流势既不能亦复
不敢即嘉靖末年尝议穿孙家渡由露西华以入荆山
卷七十九 第 20a 页 WYG1453-0746a.png
议开赵皮寨由涡河蒙城以达临淮时亦随议随罢有
其废之莫或举之而坐受其困可乎将淮欲徙而避之
得乎故议必分黄北去而令淮自复其故则虽不必复
合上流之正派而自可以纾下流辐辏之狂澜矣说者
猥以国家利黄灌输未可轻议不知黄之寔为漕而不
为漕利也势不得避而姑假道焉是明知其为不速之
客而姑假以为入幕之宾尔孰知引盗入室养虎贻患
始于入幕者卒于操戈乎故我以为漕可别通而分黄
卷七十九 第 20b 页 WYG1453-0746b.png
最便
难曰分黄非难而所以为分黄之地者寔难今以数百
年东注之黄一旦欲凿空而改之北去闻者骇焉子大
夫将何途之从而致之海也
酬曰此正职所欲前期详议者也盖凡水盛则欲其有
所游荡而不迫故腹贵容也凡水平则又欲其循轨而
趋故喉贵通也凡水下流则欲其纵而易泄故尾闾贵
广也腹不容则溃喉不通则噎尾闾不广则惧其骤焉
卷七十九 第 21a 页 WYG1453-0746c.png
而大漫也故吾今日为分黄之地则欲以河壖海口方
二百里捐以予河上自缘沟下薄海口跨南北两涟河
间中包金传大诸湖旁引五港大小诸川河所必侵者
随其便宜因高陴下稍列陂障以为洚洞容纳之区又
自腰铺渔沟陈溪金城旧涟河两淮之间河所必经者
宣之涤之或稍左右之约水直趋灌口盖此口较他口
故阔当益浚之以定入海之经流又灌口迄东为莞渎
五丈河口又东为白蚬板浦口乂东为新坝东涟河口
卷七十九 第 21b 页 WYG1453-0746d.png
诸尾闾可泄者悉为之疏导以定入海之支派庶伏秋
泛涨之时黄流涌盛则吾以其经流出以其支派分之
而复以陂泽旷衍休息之迨秋迅过期黄水消落则吾
第以其经流出之盖既不与河争地致有溃溢之虞乂
必由地中行使有归墟之便所称前事而为之计者备
在斯也再稽禹之治河凿三门酾二渠播九河不惜数
百里地多为之途以达于海诚谓其源远流长未易顿
杀焉尔今纵不能驱黄直北以还九河及碣石之故道
卷七十九 第 22a 页 WYG1453-0747a.png
亦宜略仿此意讲求于可酾可播之间倘亦九河之三
四乎
难曰分黄之役估费不赀以老黄河之八十馀里也而
费九十万以訾家营之四十馀里也而费五十万即以
腰铺之省约也而费亦三十六万有奇且亦旋议而旋
罢也今自河口以抵下流海口不啻百八十里而遥所
费亦当称是国家财力将安给乎
酬曰在兵法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盖天下事
卷七十九 第 22b 页 WYG1453-0747b.png
因之则易强之寔难彼夫攻坚击瑕拙速巧久或至于
师老财匮迄无成功者则未闻因为利也今黄河奔腾
万里而来其势本自欲北下而吾徒以藉之故强之使
东强之使上及数逄其害事不可为则求为老黄河之
说焉为訾家营之说焉最后为腰铺之说焉此其利害
难易之间远近分合之故盖已权之甚审计之甚详矣
然方避其害而复欲强资其利旋分于上而又欲强合
于下总之夺河之所必趋以强就我之絷缚焉尔夫既
卷七十九 第 23a 页 WYG1453-0747c.png
欲夺河之所必趋则必为堕崇堙卑筑垣居水涓滴不
容外泄而栅落之费不赀夫既欲强就我之絷缚则必
为凿河深川曲防股引尺寸在所不遗而畚锸之费亦
不赀讵直不赀强之合而不必其遂合也能为合而不
能必合之不淤也用不赀之费而不必其费之有益也
故议者虽建为必然之画而其心尚怀不必然之虑以
致旋议旋罢旋行旋止竟成作舍之谋其故可知也虽
然当其时阽危未甚则难于舍已成之津济而谋未剧
卷七十九 第 23b 页 WYG1453-0747d.png
之怀襄尔乃今水患已极矣吾所议者又不徒强之而
已黄不欲东而欲北吾因之使北黄不欲上而欲下吾
因之使下黄不欲迫而欲宽吾因之使宽旧决冲深之
处水足以行者则因为利导望海以趋而不必曲为穿
凿也诸湖霪漭之乡水足以容者则因为陂泽稍加约
拦而不必强为阸塞也毛家沟以至腰铺河口填阏之
地水微有涩者则因加疏浚使利通行而不必创为河
形也此其方隅远迩平陂参差不无就浅就深增高继
卷七十九 第 24a 页 WYG1453-0748a.png
长之费然要之上不及老河之估次不及訾营之估下
亦不必踰腰铺三十六万之数何也强之之功难因之
之势易也昔者伐楚之役李信以二十万败而王剪以
六十万胜是二十万败衄之费为已多而六十万胜兵
之费为已少故君子曰惜财省费之说非所用于变故
不获已之时识其大矣矧又费之省乎且国家上为祖
宗窀竁计下为地方生灵计中为足馈饷便输将计仅
仅数十万缗夫复何惮哉
卷七十九 第 24b 页 WYG1453-0748b.png
难曰议者云海口淤沙必藉黄淮并流冲涤若两河分
道水力益微海口不虞更塞乎
酬曰不然夫淮初未尝有沙也其有沙者黄也海口初
未尝塞也致其塞者亦黄也今曰涤沙将借淮以涤之
乎抑借黄以涤之乎如借淮以涤沙孰若分黄而使无
沙之可涤若借黄以涤沙则吾恐旧沙未除而新沙继
至所涤者有限而所继者无穷矣即二十年两河筑舍
以来何尝不曰藉其冲涤之力乃今海套日增口沙之
卷七十九 第 25a 页 WYG1453-0748c.png
积壅如故也此已事之明鉴也今若分黄使北分淮使
东则清口以上黄河自有之沙黄自挟之而北去清口
以下故黄淤垫之沙淮亦挟之而东去两河各得其职
而不相奸是一快也海口客沙止有此数而黄不得援
之则沙易穷以有限失援之沙而刷以长淮之力则沙
尤易穷是二快也淮会泗沂东入于海自禹时已然初
非有藉于黄也今挈数千百年之故道而还之于淮清
日来而浊日去主日胜而客日消是三快也夫沙日消
卷七十九 第 25b 页 WYG1453-0748d.png
则流日驶流益驶则沙益行纵淮入海之势将十倍于
今矣又向以两河而共一淮之经渎则其势常壅其水
不得急下今以一淮而纵两河之故道则其势必迅其
水必无滞留倒峡奔澌一泻千里又且百倍是四快也
两渎分四快具而尚忧海口之塞乎不待智者而蘧然
悟确然信矣
难曰即今时已入秋新运伊迩若为分河浚渠之役谓
妨运何
卷七十九 第 26a 页 WYG1453-0749a.png
酬曰然乃独不闻乎更事者忌于后时应猝者用于宿
戒国家万艘飞挽燕往雁归在涖漕之臣廪廪循环岁
事尚虞不给即空回未几而新运又将告急矣此而欲
兴大役诚见为难然我所谓分河浚渠计非曰断流停
运为浩瀚难竟之功而有妨于国计也又非曰久需时
日夺过洪入闸之期而有妨于程限也盖分黄之役全
在下流凡畚锸之功栅落之具当正河未改旧河未断
之时皆可以先期集事至穿凿之役大约从黄南至淮
卷七十九 第 26b 页 WYG1453-0749b.png
北半勾半折远不能十里广不及十寻深不过二丈物
土计方亦不过以三万人为一月之役而建闸甃石之
务又可鳞集而并为之作者若伺漕之隙而为之其于
运乎何妨
难曰决黄浚渠岁漕无恙则吾既得闻其说矣然两河
合襟王气攸系形家之言遂不足信与
酬曰唯唯否否天子以四海家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不似诸侯仅有四封以至庶人仅有环堵据形家之
卷七十九 第 27a 页 WYG1453-0749c.png
言曰千尺为形百尺为势形势之地是为福地此其徼
籍能几何者今黄河从几万里来淮河从几千里来是
但可以尺寸计哉且当后周显德间黄与淮尚风马牛
不相及也而世宗望荆涂二山已占知濠州有王者气
迄今五百馀年毓秀钟灵而诞生我圣祖则初何籍于
黄淮之合与不合耶乃议者动以合襟之说阻挠大计
亦惑甚矣故某以为不若大为分决使黄下于清河之
北淮下于清河之南联络百里之中相望并趋于大海
卷七十九 第 27b 页 WYG1453-0749d.png
则本之异也以万万里末之同也以万万顷岂不全首
全尾彼此均称乎又极西北之水黄河挟之从华岳而
来极西南之水江汉挟之从衡岳而来暨沁泲从恒岳
而来泗沂从岱岳而来淮挟中条之水从嵩岳而来五
岳四渎之精神若期若赴有同轨毕至之风焉而又大
海洪涛环拥于其下洋洋乎浩浩乎斯宇宙间一大走
集而庆源福祉孰能测其深且长者此亦神效其灵天
祚其盛彼浅夫小术乌足语此
卷七十九 第 28a 页 WYG1453-0750a.png
难曰果如子大夫之计分黄让淮泗水不足平矣然而
周桥可弗开而高宝以下金湾芒稻泾河庙湾之议将
遂可废乎
酬曰此何可废也第议者意在泄淮而我则意在泄湖
议者专为泗陵而我则兼为民生运道同行异情而先
后缓急之序有不可紊者盖今之有事于高宝诸湖者
曰开金湾达芒稻而注之江也曰浚泾河子婴沟等处
会庙湾而注之海也此不过为今日周桥地尔以江海
卷七十九 第 28b 页 WYG1453-0750b.png
为高宝之害则已尔不知引淮而之湖也恒易导湖而
之江海也恒难况两河之势觕抵相持进退维谷淮有
不得而自便者故我以为议周桥高宝者不当在今日
黄淮未分之时而当在他日黄淮既分之后我之所以
为高宝下流计者则又不但求消泗水未尽之馀沥而
寔欲大涸诸湖久蓄之洪流何也初高宝诸湖原系淮
扬二郡民间膏壤其地形西高而东下自隋大业间凿
渠通道至国朝陈平江又修复之筑堤障水遂成漕渠
卷七十九 第 29a 页 WYG1453-0750c.png
以渐汇为巨浸是高宝原非湖也堤之为湖也无堤是
无湖矣迩年以来黄淮逆壅浊沙内灌湖身因日以高
盖不啻丈许矣已而湖日垫岸日增汜光白马之间堤
齐树杪矣今民田仰视水平又不啻丈馀少亦五六尺
矣夫以几千万顷之洪涛全恃一线之堤以为之屏障
下薪揵石劳费无已时而且日有叵测之患甚非计也
故谓宜乘黄淮既分之后即当汲仍为高宝计多方讲
求设法疏导或从金湾湾头沙坝达芒稻白塔瓜仪以
卷七十九 第 29b 页 WYG1453-0750d.png
入于江或从泾河子婴沟淳家湾东达牛湾北达射阳
等处以入于海其他建闸改坝穿港瀹口之务一切先
期荒度程役奏功于是伺转漕之隙大放诸湖积水听
其东注勿以涸运为虞第使湖腹洞然一空即将淮扬
一带河身大加挑浚务在复其老底庶河深岸高水落
地露不惟向来鱼鳖之乡可转为桑麻之境而堤防巩
固运道安澜不必更事修葺而所省水衡金钱岁无算
矣况湖腹既虚容纳有地而泗淮之暴涨易消洪涛尽
卷七十九 第 30a 页 WYG1453-0751a.png
落羡溢无虞而下邑之民田可艺祖陵运道民产民生
岂不一举而三利乎职故曰议高宝于黄淮既分之后
则尤其最便者
  经始泇河议(黄承玄/)
为议浚泇河以济运便民事窃照泇河之议盖已有年
前经翁傅二总河先后具题再遣科臣行视率以工难
费钜旋议寝至万历二十年舒总河复议开韩庄渠二
十馀里以泄吕孟诸湖之水下达泇河盖虽微引其端
卷七十九 第 30b 页 WYG1453-0751b.png
而犹未竟其绪也复因黄河南徙运道告艰复经科臣
具题勘然亦以费逾百万工力难施竟成筑舍之议近
该职亲诣韩庄泇口一带踏勘熟察地形遍观水势周
咨荒度尽得此河源委前有可因之绩后无难竟之功
然后乃知人言不足尽凭而百闻不如一见也盖先议
者谓性义葛墟二岭地势高悬沙礓难凿今原开韩庄
新渠业已避高就下水见通流第展挑深浚便可行漕
且近发徭夫挑浚已十完七八矣议者谓梁城等处地
卷七十九 第 31a 页 WYG1453-0751c.png
方伏石难以施工今勘自侯家湾至梁城水底伏石仅
二百馀丈先年试凿已去其半今若再去一层而于梁
城之下建闸节蓄则水可盈漕自无妨碍又议者谓诸
湖联络难以筑堤不便牵挽今议自黄泥湾之下就湖
旁寔地开渠直达宿迁而韩庄以上则或从旁开浚或
就浅筑堤亦绝非难事也又议者谓工程重大非百万
之费不可以成功今据估浚河凿石建闸筑堤一切之
费不过二十六万金若止役徭夫从容从事以三岁毕
卷七十九 第 31b 页 WYG1453-0751d.png
工则可省费二十万两即其他犒赏料价之费总计亦
不过六七万金耳夫使其工果难其费果钜固不可妄
兴大役以希难必之功若事有可为费不甚大亦何可
坐失事机以废前人之绩故职今日谓此河断断可成
不宜再计数十年道旁不决之谋若有待于今日也泥
此河一成岂直可以预备不虞其他利便有不可殚述
者盖旧河自夏镇以至宿迁计地四百里而新河自夏
镇至宿迁仅二百五十里此旧河可省两日之程其便
卷七十九 第 32a 页 WYG1453-0752a.png
一也旧河借河行运而河性不常去来靡定其去也不
免有艰涩之虞其来也不免有漂流之患必不能分河
两行久而无弊也况镇口上下地形陡峻水不能留故
时病浅涩若令新河一衣带水直达宿迁更无波涛之
险其便二也李家口以下地高水涩议者至欲复留城
旧河以水浸堤倾淤泥难浚不果若新河既成湖水自
涸即留城旧河亦可修复新河自有薛永泇沂诸湖之
水可引灌漕不必全资汶泗其正河强半之水仍可听
卷七十九 第 32b 页 WYG1453-0752b.png
入留城旧河出镇口盖新河专行重运其贡鲜官民船
只及回空粮船则听从其便两河并行其便三也微吕
连汪周柳落马诸湖共计地一万五千馀顷皆民间膏
腴也缘镇口灌淤及武河沂河直河三口并塞所受薛
永泇沂诸水不得时泄故泛滥成湖今新河既成两堤
夹峙则束水归漕自无泛溢沮洳将尽化为良田久困
之民可以大苏其便四也徐邳东鄙多盐徒峄县多荒
地盖缘人稀地广生计无聊故转徙失业耳今新河既
卷七十九 第 33a 页 WYG1453-0752c.png
通则民有生意安分复业者自多榛莽之郊变乐土其
便五也新河之工为费既不甚钜而既成之后所应添
设官夫及一切岁修之费计亦不过万金即将耗出湖
地召民佃种照例徵租一岁所入供一岁之用宽然有
馀其便六也职知之甚真计之甚悉翻前人数十年不
决之案创国家亿万载永赖之图所用止于徭夫可以
随便调发所费不过七八万两省直额徵岁修之费可
以随便动支要以三年为期勿以欲速见效事蕲于集
卷七十九 第 33b 页 WYG1453-0752d.png
不必先自铺张功蕲于成不必尽自己出务使河成而
国不费功完而人不知此今日所当计而力行者也伏
乞再行细估一面兴工一面具揭报部俟功有次第然
后题知庶不苦于虑始之难矣
 
 
 
 明文海卷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