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卷七十七 第 1a 页 WYG1453-07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七十七     馀姚黄宗羲编
  议四
  均粮议(钱薇/)
或问古哲王疆理天下则壤成赋九州析为九等于是
禹贡载上中下三壤而区分之是粮虽哲王莫能议均
从古然矣予曰子何以天下例一乡一邑也夏书定赋
九等别九州也今大江以南全浙以东皆属扬州扬之
卷七十七 第 1b 页 WYG1453-0714b.png
赋下上盖指通州不闻更有九等也我嘉一郡耳丽以
七邑特扬一区之地赋同上下可知是粮之均在古则
然矣或曰地力不齐如山木数年而仅拱把荡苇百亩
而收锱铢高昂之阜多雨乃收霪淀之乡遇旱反获物
之不齐物之情也必欲均之无乃名美而实左乎予曰
是何因瑕弃瑜者也夫地力不齐如周官一易再易之
田是也今吾邑之田高下肥瘠大略相当无田不耕无
耕不稔故穰则皆穰歉则皆歉其收有多寡系农之勤
卷七十七 第 2a 页 WYG1453-0715a.png
惰是不可以肥瘠论吾邑田也况不均之害不在田亦
不在山与荡而在官民麦之三等何也官田之粮一亩
之输有至五斗者民田则五升至八升而止麦地则三
升至五升而止故贸易之际买者利粮之轻宁多价以
推粮卖者利价之重宁存粮以增价于是改官为民改
民为麦此积荒之粮所由起也又区书乘机为奸甲户
有荒粮而乙丁或绝惟贿是视将甲粮推于乙户甲户
暗减乙户暗增而荒粮愈夥此积荒之粮之再变也至
卷七十七 第 2b 页 WYG1453-0715b.png
于狡猾之徒与弊为市一遇官府与民洒派存粮利民
之贿冒认图粮故装已户辗转告豁官府一时难于辨
究乡民愚讷不能分诉弱者含冤屈抑巧者明认暗飞
此积荒之粮之三变也夫粮三变而害乃滋甚矣今欲
去斯害无他妙巧也止宜于官民麦田三则而均之何
可援山荡寡收之例而混阻哉然其间亦有册籍名为
山荡而业家实得水田者乃区书旋干之积弊但此弊
少则此害轻况太察者民无所容非若官民麦地之三
卷七十七 第 3a 页 WYG1453-0715c.png
则丛积隐害上眩有司而难察下累贫户之倍输也且
官民麦田其耕同其获同其凶丰又同则粮之所出亦
奚可不同乃固为是纷纭莫诘之弊哉或曰官民麦田
非私名也乃国家等则有此昔已定制而今辄更无乃
不可乎予曰此正所以尊制也夫制岂非累朝斟酌时
宜而勒为定典以便民乎洪武初令官田起科亩五升
三合五勺民田亩三升三合五勺七年诏苏松嘉湖等
府田如每亩起科七斗五升者减半十三年又令七斗
卷七十七 第 3b 页 WYG1453-0715d.png
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
者减十之一是洪武间已变通初年之制矣宣德四年
诏各处官田每亩粮一斗至四斗者减十之二四斗一
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此在宣德间又变通洪武
之制矣正统元年令浙江等处官田每亩粮四斗一升
至一石以上者减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以上至四斗
者减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斗此在正统又
变通宣德之制矣由此观之官田之粮当以后定为准
卷七十七 第 4a 页 WYG1453-0716a.png
正统之诏今所宜遵是官田之粮多不过二斗七升轻
则止于一斗今吾邑官田尚有四五斗者岂当时奉行
诸臣不能体列圣减赋恤民之意行之五邑耶又弘治
二年令应天上元等县官田粮每石减耗二斗五升民
田每亩劝出米二升此在弘治又变通正统以前之制矣
夫减官田粮之多量增民田粮之少得损益宜民之道
即今日均粮意也独惜当时掌计之臣不能将顺德美
遍行东南乃止行之一处耳今之议均正默体累朝减
卷七十七 第 4b 页 WYG1453-0716b.png
赋至意推广孝皇裒多益寡之洪仁也故均粮正尊国
制也或曰田一也而分官民何居予曰尝读大诰以宋
元入官田我朝籍没之田宋元丰间毕仲游计处两浙
官田九百六十四顷绍兴十二年以户产有契书不上
占基簿者没官淳熙三年刘邦翰等奏湖北荆南兵役
地荒以请佃之田入官后李椿年阿秦桧意以水乡秋
收后妄废田官修陂塘塍埂亦为官田是皆言利之臣
损下益上之为也入国朝凡叛窃乱常谲伪诈逆剪平
卷七十七 第 5a 页 WYG1453-0716c.png
以后尽没其田此官田所从来也今当太平全盛之日
中兴纯德之治岂肯存南宋利臣富国之计况国初罪
人历年几二百子孙殚尽宁无一体休息之意哉或曰
诚若所言均粮是矣说者谓平湖之四则不若湖州之
一则何如予曰是易见耳所谓四则者仅补偏救弊之
方然田既存乎四则粮亦分为四等富贫贸易之际得
藉手投隙改重为轻改民为麦是往弊仍在也若湖之
合官民麦地为一是奸狡不得减多为少愚蒙不致冒
卷七十七 第 5b 页 WYG1453-0716d.png
少为多虽五尺之童亦可拥鱼鳞之圳而享土膏之利
诚萧曹画一之政龚黄坐啸之资而尧舜垂裳之理也
或曰粮则均矣黄册亦可均乎予曰恶是何言哉册所
以纪田也凡差徭轻重因乎册者也则所以实徵也凡官
民麦地载之则者也今黄册照则收田某户田若干原
额无改所以存制也寔徵照田派纳三则归一则不分
多寡所以祛弊也若并黄册均之乱之道也十年大造
后册承前册而欲均之是今乱之也况黄册国制也非
卷七十七 第 6a 页 WYG1453-0717a.png
启奏不得辄更是故决于理理因于时时协其宜
一本可以万殊而殊途要于同归今也究民俗之
利病痛宿蠹之奚穷探搜剔之要源塞奸宄之深
窦遵明圣之屡诏决便计之咸宜则粮之则不可
不以时均均之此其时矣
  一条鞭法议(徐凤来/)
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内夏税秋粮存留起运
额若干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额若干通为一
卷七十七 第 6b 页 WYG1453-0717b.png
条总徵而均支之也盖其法不轮甲徵收通一县
丁粮均派之而下其帖于民备载十岁中所应纳
之数于帖而每岁分为六限纳之官其起运输解
给募皆官府自支拨也大都轮甲则递年十甲充
一岁之役条鞭则合一邑之丁粮充一年之役也
轮甲则十年一差出之骤且多民易困条鞭令每
年出办所出少民易输分给诸役钱主之于官而
承募人役不得复取嬴于民民如限输钱讫可无
卷七十七 第 7a 页 WYG1453-0717c.png
复追呼之扰矣夫十年而输一两固不若一年输
一钱之轻且易也且人安目前孰能岁积一钱以
待十岁后之用哉况均徭法通州县徭银数不得
减而各甲丁粮多寡势不能皆齐如丁粮多则其
年派数加轻丁粮少则其年派数加重固已不均
而所当之差有编银一两而止纳一两者有加二
加三加四五六者有赔四五倍七八倍者甚且相
至什伯则名为均徭实不均之大者今合民间加
卷七十七 第 7b 页 WYG1453-0717d.png
纳之银俱入于官正派之数均轻重通苦乐于一
县十甲之中役人不损直徭户不苦难即如金银
库子已革定名于徭编之旧照司府吏纳银为募
人工食费止令巡守不与支收其支收委之吏毫末
禀承于官则需索者不得行而诛求之横自戢又以时
得代不久若查盘吏有身家不得窃库银而逃至
仓中斗级于旧有募充亲充彼徭户亲充偿所耗
固当乃募人看守其折耗亦徭户自偿彼守而此
卷七十七 第 8a 页 WYG1453-0718a.png
偿之适教之使盗也今募吏充之岁加脚费而折
耗责之势不敢自盗又年终更换无岁久浥烂之
忧尤甚便也诸递运夫马俱官吏支应势不得多
取即用之不敢滥大概徵附秋粮不杂出名目吏
无所措手人知帖载每岁并输可省粮长收头诸
费利固不可胜计矣是法也通计里甲均徭驿传
民兵合用银派之名四差皆视户丁粮为差次议
者以为通十里以编不分年则丁粮均法当优免
卷七十七 第 8b 页 WYG1453-0718b.png
者不能分数户以几倖则冒滥消覈实数以编银
则赔累息合银力二差并公私诸费则名目简富
人不坐官役人不坐名则觊觎寝官给银于募人
而募人不得反覆折勒则市猾屈去头户贴户
之派则贫富平粮有多寡役无轻重毋需花分毋
为诡寄则册籍清便民利国信无善于此者盖始
于都御史周如斗创议继之以刘光济奏可以行
之于江西而通行于天下所当世世守之者也
卷七十七 第 9a 页 WYG1453-0718c.png
  泉货议(王祎/)
天下之物以至无用而权至有用者泉货是也谓之泉
者言其形谓之货者言其用其制先有铜钱后有楮币
铜钱之制自五帝三王下更历代莫之有改其为法最
古而楮币之制所谓关会交钞者又所以权钱而行金
宋之末造也之二物者握之非有补于暖也食之非有
补于饱也而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命之
曰衡有国家者恒赖以为生民之大命而不能以一日
卷七十七 第 9b 页 WYG1453-0718d.png
废一日或废则国家之命几乎息矣故曰以至无用而
权至有用者泉货是也国朝因时制宜袭近代之法一
切用钞而钱尽废不用自中统至元钞之行且一百年
中更至大虽尝改法然旋亦即复旧乃自顷岁以中统
交钞重其贯陌与至元宝钞相等并行京师复铸至正
新钱使配异代旧钱与二钞兼用其意殆将合古而达
今而不知适以起天下人心之疑夫中统本轻至元本
重二钱并行则民必取重而弃轻钞乃虚文钱乃寔器
卷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1453-0719a.png
钱钞兼用则民必舍虚而取寔故自变法以来民间或
争用中统或纯用至元好恶不常以及近时又皆纯不
用二钞而惟钱之是用而又京师鼓铸寻废所铸钱流
市不甚广于是民间所用者悉异代之旧钱矣嗟乎二
钞者国家之所用而民则以为弃物而弗之用旧钱者
国家未尝专以为用而民争相宝爱而用之是天下之
民反操国家之柄而国家之命已下制于民泉货之弊
莫此时为甚矣诏旨屡饬禁令愈严民顽然相视而弗
卷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1453-0719b.png
之恤而上之人亦坐视其法之弊举无策以救之民情
所至如水就下势之趋向不可复遏是故善为天下者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以为利上之人何故而不为今
外宰相得承制行事亦既审察民情即浙江省府治鼓
铸累月之间国用颇赖以资给则其为效固有不可诬
者然其为铸乃当十大钱止用于杭城而不足以行远
间有流布诸路者民亦易视之弗信泉货之弊自若也
愚窃以为今日钞法宜姑置弗问而钱法当在所速讲
卷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1453-0719c.png
钱法之议有二一曰广开鼓铸二曰罢铸大钱考之史
传汉郡国皆得鼓铸而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唐
亦即出铜所在置监天下垆九十有九宋铸钱总二十
六监而诸路所铸其数多寡各有差其法皆为不可废
贾谊所谓事有召福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
之势者此谓不可使人私铸尔非谓官不当广铸夫钱
便于贸易而铜不便于转输转输不便故即其所出而
鼓铸贸易相便故随其所在而流布此势之必然而国
卷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1453-0719d.png
朝至大中亦置江淮等六监此可见鼓铸之开当广矣
自周景王楚庄王欲铸大钱其臣即以为非汉之赤仄
以一当五王莽之大钱五十蜀之直百后周之当千唐
之乾元后唐之永通宋之熙宁皆为当十大抵一时苟
且之为张商英言当十钱自唐以来为害甚明盖大钱
质轻而利重利重故盗铸者多质轻故宝爱者少小钱
费厚而利均费厚故盗铸者少利均故贸易者平此亦
势之必然故历代大钱皆旋踵而废而至大大钱今亦
卷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1453-0720a.png
存者无几此可见大钱之铸当罢矣由是言之鼓铸不
可不开而监之置不可不广大钱不可不罢而小钱之
铸不可不多为今之计无踰此者且今江浙地大物众
省府鼓铸固必仍旧其浙东西江东闽中诸路宜各斟
酌所在分置监局或一州二州置一垆而凡所铸钱必
以汉五铢唐开元金大定宋大观及今至正小钱为则
其大钱更不复铸夫鼓铸广则造钱多而人易致小钱
多则称物均而人知贵易致则其用不匮知贵则其行
卷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1453-0720b.png
可久推而放之其法将遍诸天下而准固不特浙江一
省而已至于权铜有禁尤当加严宜如唐制佛像以铅
锡土木为之惟鉴磬钉环钮得用铜馀皆禁绝又民间
所有铜皆得入官官为鼓铸除工本之费更取其三而
以七归于民而又鼓铸之际关防严密制作精致定其
轻重而有度平其出纳而有常如是则今日之钱始可
流于地上而异代之钱将不销而自废矣于是国家之命
得以伸于民民生由之而可遂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莫
卷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1453-0720c.png
此为便匡今之弊以复古之道为计宜无踰于此者上
之人岂亦不是之思诚思之顾胡为而不急于行也抑
尝因是复有其说古者三币珠玉为上黄金为中白金
为下后世或为二币秦制黄金以鉴为名即铜钱是也
今诚使官民公私并得铸黄金白金为钱随其质之高
下轻重而定价之贵贱多寡使与铜钱母子相权而行
当亦无不可者且今公私贸易苦于铜钱重不可致远
率皆挟用二金藉使有司不明立之制而使之用公私
卷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1453-0720d.png
之间有不以之为用者乎是则用黄金白金为钱与铜
钱并行亦所谓因其所利而利之者也或者顾谓废钱
而用钞寔祖宗之成宪而于术数之说为有符今唯用
钱无乃稽之典章验之图谶有相乖违者乎是不然天
下之法虽圣人不能使之久而无弊及其弊也固未尝
无法以救之变而通之存乎人焉耳而可泥于拘挛之
见偏于寻常之论哉记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夫弛而
不张张而不弛要皆非先王之所以为天下者弛之张
卷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1453-0721a.png
之与时宜之斯为善矣嗟乎当今时事之急可言者众
矣然孰有急于泉货者故述斯议庶上之人得采择焉
  疏通钱法议(高克正/)
自成周制九府圜法权子母而行之嗣功龟贝而钱之
用盖重历代已来行之不废制亦代更焉其轻重利病
可得而言要以天下之利权不可使操于下而其利源
不可使壅于上上令之而下不行行矣而以儇巧溷之
上为是惩而止是利权自下操也下过上欲令下之行
卷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1453-0721b.png
也而上固不行行矣而且有所奇赢以抑之下不见利
而且望上是利源自上壅也上亦过于乎钱者宝于金
利于刀而取法于泉夫泉出不穷而注无方财币欲其
行如流水与民相灌输上而下下而复上亡少阏塞而
乃称便也国家钱法上林三官职之今上酌古制诏天
下省直开局鼓铸以赡国用亡何而私钱公行制钱为
厉虽悬重辟以绳之犹不能止也龃龉不已遂成废格
若然废之是使盗铸者擅其权而官为作止也非国体
卷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1453-0721c.png
矣然犹有可诿者曰饶今天下用诎矣计岁所入仅百
一十三万八千有奇而岁出不翅倍之主计者廪廪焉
忧不足则有仰屋叹耳夫钱者天地间不涸之源不竭
之府先王制之以利民伯主藉之以强国而今自弃之
此所谓舛也谈者曰钱之制必权其重轻轻则费一而
利三之民且殽什为他巧而与上争其利即欲禁之必
作重而行使肉好轮厚后民无所牟利而盗铸自息然
而用之之利不足以当铸之之费也若之何夫王人以
卷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1453-0721d.png
四海为家费百万以铸百万则民已得二百万之用矣
费千万以铸千万则民已得二千万之用矣积钱渐广
民用渐舒此谁非官之财乎其铸之也业已不爱铜不
惜工导利以予之下矣然而复不行者夫有所操之也
豪强右族不顾上之文网而阴以私钱易之司市者明
知其奸而弗敢诘也驵驓又从而倚之力能敛钱而使
之贵又能散钱而使贱贱徵贵贵徵贱愚民睹听靡常
疑駴日生始既以私铸行而欲避其赝继乃以避私铸
卷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1453-0722a.png
而并弃其真钱法之蠹大率由此夫上实自有法而下
骳之患岂独在钱哉此不有一大创之不可者顾是犹
易弭也一精悍之吏足制其命矣然而复不行者夫有
所壅之也今制朝廷之贡赋官府之锾赎关市之榷税
盐铁之存留俱以镪毋以钱为其轻微而输将易达也
若是则钱之行也丰于出而啬于入藩封之禄食百僚
之俸薪军兴之市赏戚畹之赉锡又以钱不便故辄罢
不行其所为督之必行罪其不行者夫皆其贫无力者
卷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1453-0722b.png
也若是则钱之行也严于下而宽于上夫上自贱之而
求其贵上自塞之而求其通势必不能得之于下矣试
以两者相提而用金用其六钱用其四如循环然所出
之涂亡不开也所入之涂亡不广也所不便者于贱不
必信也所便者于贵不必诎也夫既明示以钱之当于
用矣而用之寔自上始民其谁不趋焉行之数年而钱
法尚壅者未之前闻也虽然天下事法屡变人亦屡变
以法而授之人不若得人而听其法矧钱法之行原非
卷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1453-0722c.png
细故而内责之二局外听之有司事权不一法何由行
请下廷臣议两郡以水衡主之郡国添设臬使一员耑
督鼓铸令与民相灌输上而下下而复上一以便宜从
事而毋以文法绳之救时之算宜无出此昔尝闻刘晏
陈恕杜镐辈曾以重臣领钱使彼所谓心计臣能以利
权通造化学士家故弃置不道乃今知其裨于寔用也
令今得数子者为度支使何忧钱法哉至于足国裕民
尚有至计则庙堂之上在而何以佐末议焉
卷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1453-0722d.png
 
 
 
 
 
 
 
 明文海卷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