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四
卷七十四 第 1a 页 WYG1453-06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七十四     馀姚黄宗羲编
  议一
 孔子庙堂议(宋濂/)
世之言礼者咸取法于孔子然则为庙以祀之其可不
稽于古之礼乎不以古之礼祀孔子是亵祀也亵祀不
敬不敬则无福奈何今之人与古异也古者将祭主人
朝服即位于阼阶东西面祝告利成主人立于阼阶西
卷七十四 第 1b 页 WYG1453-0688b.png
面尸出入主人降立于阼阶东西面此皆主人之正位
也卒祝盥于洗升自西阶主人盥升自阼阶祝先入
南面主人从户内西面祝酌奠主人西面再拜稽首皆
为几筵之在西也尸升筵主人西面立于户内拜妥尸
尸酢主人主人西面奠爵拜皆为尸之在西也汉晋春
秋所载章帝元和二年幸鲁祀孔子帝升庙西面再拜
开元礼亦谓先圣东向先师南向三献官皆西向是犹
未失古之意也今袭开元二十七年之制迁神于南向
卷七十四 第 2a 页 WYG1453-0689a.png
而行礼者北面则非神道尚右之义矣古者造木主以
栖神天子诸侯之庙皆有主卿大夫士虽无之大夫束
帛以依神士结茅为菆无有像设之事开元礼亦谓设
先圣神座于堂上西楹间设先师神座于先圣神座东
北席皆以莞则尚扫地而祭也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搏
土而肖像焉则失神而明之之义矣古者灌用鬯臭郁
合鬯臭阴达于渊泉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
稷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膻芗盖求神于阴
卷七十四 第 2b 页 WYG1453-0689b.png
阳也今用熏芗代之庸非简乎古者朝觐会同与凡郊
庙祭飨之事皆设庭燎司烜共之火师监之其数则天
子百公五十馀三十以为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今以
秉炬当之庸非渎乎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
为乐祖祭于瞽宗之谓先师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
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必释奠
于先圣先师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谓国无先圣先
师则所释奠者当与邻国合若唐虞有夔伯夷周有周
卷七十四 第 3a 页 WYG1453-0689c.png
公鲁有孔子则自奠之不合也当是时学者各自祭其
先师非其师弗学也非其学弗祭也学校既废天下莫
知所师孔子集群圣之大成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寔传
孔子之道尊之以为先圣先师而通祀于天下固宜其
馀当各及其邦之先贤虽七十二子之祀亦当罢去而
于国学设之庶几弗悖礼意开元礼国学祀先圣孔子
以颜子等七十二贤配诸州但以先师颜子配今也杂
寘而妄列甚至荀况之言性恶扬雄之事王莽王弼之
卷七十四 第 3b 页 WYG1453-0689d.png
宗庄老贾逵之忽细行杜预之建短丧马融之党附势
家亦厕其中吾不知其为何说也古者立学专以明人
伦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
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今一切置
而不讲颜回曾参孔伋子也配享堂上颜路曾点孔鲤
父也列祀庑间张载则二程之表叔也乃坐其下淳祜
初张居程上后因国子监集讲再定张遂居程下颠倒
彝伦莫此为甚吾又不知其何说也古者士之见师以
卷七十四 第 4a 页 WYG1453-0690a.png
菜为贽故始入学者必释菜以礼其先师其学官四时
之祭乃皆释奠今专用春秋亦非释奠有学无师而释
菜无乐是二者之重轻系乎乐之有无也今则袭用魏
汉津所制大晟之乐乃先儒所谓乱世之音者也其可
乎哉古者释奠释菜名义虽存其仪注皆不可知唐开
元礼彷佛仪礼馈食篇节文为详所谓三献各于献后
饮福即尸阼主人主妇及宾之义也今惮其烦唯初献
者得行之其可乎哉鸣呼学校者理之所自出犹河渎
卷七十四 第 4b 页 WYG1453-0690b.png
之宗瀛海也犹山岳之祖昆崙也今乃舛谬若是则其
他可知矣礼固非士庶人所敢议有人心者孰能默默
以自安乎虽然此姑言其略耳若夫庙制之非宜冕服
之无章器用则杂乎雅俗升降则昧乎左右如此类甚
多虽更仆不可尽也或者曰子之言信辨矣建安熊氏
欲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各以
次而列焉皋陶伊尹太公望周公暨稷契夷传说箕子
皆可与享于先王天子公卿所宜师式也当以此秩祀
卷七十四 第 5a 页 WYG1453-0690c.png
天子之学若孔子寔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通祀则自
天子下达矣苟如其言则道统益尊三皇不汩于医师
太公不辱于武夫也不识可乎昔周有天下立四代之
学其所谓先圣者虞庠则舜夏学则以禹殷学则以汤
东胶则以文王复各取当时左右四圣成其德业者为
之先师以配享焉此固天子立学之法也奚为而不可

  孔子庙庭从祀议(王祎/)
卷七十四 第 5b 页 WYG1453-0690d.png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
十二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
明至许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
圣人之道者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
范宁等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
祐元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
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
卷七十四 第 6a 页 WYG1453-0691a.png
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谓
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四人而犹
阙者一人董仲舒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人
孔颖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淹
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
者一人吴澄是也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邪说盛行
异端并起历秦至汉诸儒继作然完经翼传局于颛门
之学而于圣人之道莫或有闻惟董仲舒于其间号称
卷七十四 第 6b 页 WYG1453-0691b.png
醇儒其学博通诸经于春秋之义尤精所以告其君者
如天人性命仁义礼乐以及勉强遵行正谊明道之论
皆他儒之所不能道至其告时君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以隆孔子之教使道术有统异端息灭民到于今赖之
则所以尊崇圣学其功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言性
恶扬雄之事新莽犹获从祀而仲舒顾在所不取何也
秦火之后圣经阙逸汉儒收拾散亡各为笺传而偏学
异说各自名家晋宋以来为说滋蔓去圣既远莫可考
卷七十四 第 7a 页 WYG1453-0691c.png
證学者茫昧不知所归唐初孔颖达受诏撰定诸经之
疏号曰正义自是以来著为定论凡不本于正义者谓
之异端诚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也是其所以传注
圣经者较之马融郑康成辈功无所与逊且何休注公
羊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害道已甚然在
祀列胡独至于颖达而遗之也圣人之道或著之事功
或载之文章用虽不同而寔则一致三代以下人才莫
盛于宋东都其间慨然以圣人之道为巳任而著之行
卷七十四 第 7b 页 WYG1453-0691d.png
事者范仲淹而己其言以为士当先天下之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虽伊尹之任无以尚之况当其时天下学术
未知所宗尚而仲淹首以中庸授张载以为道学之倡
盖其为学本乎六经而其议论无不主于仁义虽勋业
之就未䆒其志而事功所及光明正大实与司马光相
上下自圣道不行世儒徒知章句以为事而孰知圣人
经世之志固不专在是也欧阳修与仲淹同时实倡明
圣贤之学而著之文章其易春秋诸说诗本义等书发
卷七十四 第 8a 页 WYG1453-0692a.png
挥经学为精至其欲删诸经正义谶纬之说一归于正
尤有功于圣道其为言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所以羽
翼六经而载之于万世至于本论等篇比之韩愈之原
道夫复何愧而世之浅者每目之为文人夫文以载道
道因文而乃著虽经天纬地者亦谓之文而顾可少之
哉然则如范仲淹之立功欧阳修之立名皆可谓有功
于圣人之道者韩愈司马光既列从祀则此二人固决
在所当取者也自周敦颐接圣贤千载不传之绪而程
卷七十四 第 8b 页 WYG1453-0692b.png
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朱熹有作五经四子
皆有传注论定之统宗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氏之传
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真德秀魏了翁并作力以
尊崇朱学为巳任而圣贤之学乃复明真氏所著有大
学衍义读书记魏氏所著有九经要义大抵皆黜异端
崇正理质诸圣人而不谬其于圣人之道可谓有功而
足以缵朱氏所传之绪矣是则此二人者固又当继朱
氏而列于从祀者也及元兴许衡起于北方尊用朱氏
卷七十四 第 9a 页 WYG1453-0692c.png
之学以教人既有以任斯道之重而其时吴澄起于南
方能有见于前儒之所未及孝经大学中庸易诗书春
秋礼皆有传注檃括古今诸儒之说而折衷之其于礼
经尤多所删正凡以补朱氏之未备而其真修实践盖
无非圣贤正大之学则其人又可谓有功圣人之道固
宜与许衡同列于从祀而不可以或遗也按祀法有功
于圣道则祀之是七人者其有功于圣人之道如此而
从祀阙焉此甚不可蒐累代之旷典昭万世之公议举
卷七十四 第 9b 页 WYG1453-0692d.png
而明之固在于今日矣又按圣孙孔伋故列孔鲤之下
而曾参亦在曾晰后咸淳三年始升配享于颜孟为四
侑东坐而西向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
尊卑舛逆莫此为甚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而先自废
乱何以诏后世借曰曾子子思以传道为重然子必当
为父屈昔鲁祀僖公跻之闵公之上传者谓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以为逆祀今孔氏曾氏父子之失序非逆祀
乎是故曾参孔伋今当降居于曾晰孔鲤之下又司马
卷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1453-0693a.png
光于程颢程颐为先进张载于二程为表叔而位次皆
在下其先后次序亦不可不明咸淳之定从祀徒依朱
子六赞以周二程邵张司马为序而不知朱子之赞特
以形容六君子道德之盛初未尝定其先后之次胡可
遂据以为准乎是故司马光张载今当升居于程颢程
颐之上若夫荀况杨雄何休王弼之徒有不当与于从
祀者兹又未敢以遽数也嗟乎天下之礼有似缓而寔
急似轻而寔重者以其有关于名教也公议所在孰得
卷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1453-0693b.png
而废之况乎礼文之事自儒者出则于有功圣道之人
礼所宜与祀而未称于礼者固不得置之而不之议也
是用疏其为名教所系而公议之不可废者列之如右
庶几议礼之君子有所采择云
  孔子庙堂续议(祝允明/)
孔子庙堂历代礼文大率不相辽阔至于本朝崇隆尤
至其中或应调酌以趣大中宋学士濂王忠文公祎咸
有说焉今日仪章出入宋王议未及者间有毫末蒙朴
卷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1453-0693c.png
窃自疑焉因私妄条著云曩者宪宗皇帝推重道之心
加祀享礼乐同于天子此其越度古昔哲王远矣愚窃
以为凡为祀享所以报功功有隆卑而其身之品级不
可易报者底于其身之极尊焉止矣孔子之功侔配天
地然其位惟臣而己夫臣功虽并天地未闻人君事以
天地礼也孔子之报极诸臣道可矣非欲杀之无其地
焉且孔子之功正人伦也君臣之分可迁则人伦不正
孔子又奚功哉今使孔子偃然受天子礼乐孔子安乎
卷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1453-0693d.png
愚窃虑其不安假令安焉则必不叹季孙之僣佾三子
之歌雍也先朝褒赠穷于王爵王本非臣爵后世以冠
五等则王固臣之莫加者耳孔子虽圣臣爵或受越此
则非人类所敢闻矣异时儒臣累请增加帝号天子明
圣竟格其议此则天地之至公也今第格其爵而还用
其礼乐是令孔子明以臣子冒行君上事也百官居服
等第稍僣犹无逃于国家宪令矧孔子曾不如今百官
之知礼乎故愚谓三数年来之祭孔子计应朝服旁立
卷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1453-0694a.png
而无敢当矣夫父子人伦始也今颜子曾子子思并坐
堂上无繇点也伯鱼悉列庑下此不几于倒置耶昔者
之论尝谓孔庙之祀出于朝廷乃王者事礼因道统而
起通为天下后世施报不暇计私伦焉矫之者谓道统
不过明伦王事不可偏废故又有别室祀叔梁纥以颜
曾子思三父配者此其说虽佳然究之为未明顺愚窃
以为直应引三子以归厥考之下何不可也又孟子之
传固得其真要其私淑徒也曷若权其体势侪之冉闵
卷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1453-0694b.png
数子间乎又礼乐之用不可偏废今礼之节文甚己精
密乐之声容恐未至当愚窃谓宜特令学子颛刻习乐
间暇无缺考校之顷兼用升降务俾礼备乐和无可间
然如患未获师承难猝举作或令诸生邻寄太常习其
声容必求合乎古雅通熟者归授其党而首通者科目
收焉则亦不患其不工也又近时郡县或有上援朝廷
祀典用黄冠为乐舞生此又不然学者学夫礼乐也素
昔所诵孔子之文何文学道何道顾报祀之顷委之人
卷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1453-0694c.png
乎借曰未易习则曷为不习乃忍北面而立以观异
类之举措耶黄冠者今之所谓异端虽未知孔子视
为何如要为党昌言排之者矣宁有暇时则极力以
排有用则暂假而不麾者今使孔子以明道黜邪受
报而更令异道称邪之人为报具哉此又末节愈不
通者也嗟夫圣人之道中正而己有生蒙被教泽孰
罔报忱顾翻有病焉则未免更为罪乎故愚恐久而
有建白者辄申诸鄙陋词旨迫局将幸以来荐绅先
卷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1453-0694d.png
生之教焉
  毁文庙塑像议(马一龙/)
文庙塑像自汉以降有之衮冕圭玉拟王者而其貌则
不肖也天子师事孔子上追千载之志议除先朝渎封
而祀之以先师之礼焉羽用六笾豆各十遵祖制不敢
踰亦不敢抑诏国都及天下郡县悉毁像作木主孔子
之徒以国家遗圣晦道莫之削也人而说之嗷嗷然有
司奉诏进群彦而咨之或曰先师也不可毁也过诸室
卷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1453-0695a.png
而蔽之称旨或曰神所依冯也久矣不忍毁也葬之于
寝阴合法或曰礼乐自天子出违礼不敬慢命不职且
召尤焉其速毁之遵制龙闻而错之曰礼祧主无寝与
墓则葬之道路之间是主也非像也谓之真孔子欤蔽
之壁落之内是囚之也故囚则毁圣毁圣者无师且神
不可间也谋不可遂也间则不享遂则不周速之者弃
圣而虞者也弃圣无礼之三者岂朝廷尊祀先师之意
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卷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1453-0695b.png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加亦不隆削何可得乎天子聪明
齐圣以为楚子僣王春秋夺之季孙八佾论语讥之巳
则无位而受享焉非圣人志也是故去王号省备物杀
礼乐以成其志而师事之隆加于昔也毁像谓其弗肖
也弗肖何像焉故毁之其毁之也必先作主木卜而刋
之释菜以求谬合也盖不先立主以行释菜遽而毁之
则神有所不据事有所不安故曰弃圣而无礼矣虽然
像毁矣王去矣礼杀矣天子而弗躬于太学焉子孙之
卷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1453-0695c.png
禄不加焉其言之不显其道之不行其学之不讲若之
何其不削耶故在太学视天子在郡国州县若曲阜视
列爵其礼以是为差而孔子如太极随物物而物之其
大小丰啬厚薄所赋不同而全体之具于是物者仁者
见之而为仁智者见之而为智无物不然随在皆足也
否则槩以六羽十豆笾是尚跻孔子以公侯之爵而死
享之孔子不义僣王能受虚公哉若曰裔公也公祀之
则惟在曲阜太学则有天子焉郡国州县则有列大夫
卷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1453-0695d.png
焉尊不可降卑不可亢是紊之也
  启圣祠先后祭议(马一龙/)
礼以义起事以理定今有司于岁时祀大成文宣朝廷
推圣人之心举古昔未有之典又于文庙别立祠祀启
圣公正先贤先儒后于其子者位为是祠配从王庙制
出自上裁而荐飨未分先后祭必同日主祭必同官若
谓文宣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帝王之师后学之宗致斋
肃戒首事灌降礼毕乃推其所尊而后以祭文宣者祭
卷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1453-0696a.png
启圣窃恐圣人盛德至孝使其虚据几筵于待食之父
而巳则燕然受大烹之养神必不安况子虽齐圣不先
父食传有明文但崇德报功祭法所尚尽举其礼于启
圣祠而斋戒诚敬之意不得致精一于文庙难免诚意
既散寖以懈怠之弊至如遣官分祭在启圣祠或稍先
焉又两庙呼唱趋拜乐节奏止纷然哗矣虽执事者之
心疑贰观听无复精一之思纵地远隔越不能相逮而
分献官亦难以长佐为差某欲推文宣之心合古传之
卷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1453-0696b.png
语然须于文庙整肃班次主分并诸执事就位伐鼓鸣
钟乐悬而不作主祭者由位出次礼生导入启圣祠行
如分献仪僦而退乃即先在文庙位庭燎倍明礼乐备
举祭如常此庶几以义起以理定者也神人之心或其
两得之乎惟执事裁之缘命撰祠石刻内及是礼故有
是议
  庙祀议(毛纪/)
时有建议庙祀之礼者下礼官覆议曰祧庙者按古者
卷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1453-0696c.png
天子七庙亲尽则祧祖功宗德百世不祧周文武有
功当宗故别立庙谓之世室合为九庙汉庙七室
共堂唐宋为九室我太祖高皇帝肇修典礼立德
懿熙仁四祖庙后更定九庙同殿异室即今之制
弘治初集议祧礼尊德祖为始祖懿祖而下以次
祧迁后宪庙孝庙升祔奉祧懿熙二祖武庙升祔
奉祧仁祖俱藏主于太庙寝殿之后曰祧庙折礼
衷礼文允合古意若如周制立七庙与二世室左昭
卷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1453-0696d.png
右穆昭之祧者藏于武之夹室穆之祧者藏于文之
夹室但其规制位列世尚异宜如庙主东向穆主北
向今可行乎度数仪文繁缛莫究如西酌牺象东酌
罍尊今可用乎是皆所以序昭穆之伦顺阴阳之义乃
礼之精者此而不讲是徒文而遗其本矣大抵礼因
时世人情而为之节文者也泥古者可以鉴矣曰禘
祫者天子宗庙之祭五年一禘禘其祖之所自出周
礼所谓肆献祼是也三年一祫合食于太祖之庙周礼
卷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1453-0697a.png
所谓馈食是也并春祠夏礿秋尝冬烝凡六享然禘祫
之祭历代废举不时合禘祫之外每岁时享于四孟及
季冬行国朝一岁五享同于太庙仪文且载诸司职掌
而无禘袷之制盖我德祖庙讳犹未之著以上寔无可
推之亲亦以后世封建废谱牒亡而禘之祭遂废而不
举耳惟于岁暮之祭奉祧主于太庙同享是即大祫之
礼也盖天道三月一小变而为一时未及三月而又祭
则为数而烦己过三月而不祭则为疏怠今一时一祭
卷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1453-0697b.png
诚合乎天道不疏不数得礼之中矣曰特享者周礼四
时之祭春则特祭各于其庙所谓犆杓是也夏秋冬则
合享同于太庙所谓祫禘祫尝祫烝是也合享于太庙
所以尊其始祖特祭于其庙所以各伸其尊我太祖初
建四庙盖尝行之其后改建庙制故四时之祭皆合享
于太庙而特祭不行议者多谓太祖宜于孟春之享特
祭于其室以当南向之祀然必各为一庙然后可以行
之但九庙行礼仪节甚繁先儒谓一日而历七庙则日
卷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1453-0697c.png
固不足而强有力者亦莫善其事矣若日享一庙前祭
视牲后祭又绎则弥月之间亦莫既其事矣况于九庙
乎盖天子以奉宗庙为孝若不得自致其如在之诚则
于承祧践阼之意宁无歉乎然窃思之庙制固难轻议
而特享之礼议所当讲惟我德祖实为始祖所自出之
帝可比周之后稷宜藏其主于别庙居中一室而懿熙
仁三祖列于左右遇夫祫太庙奉以南面至我太祖受
命创业寔为有功之祖所谓始祖也可比文武百世不
卷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1453-0697d.png
祧他日太庙四时之祭太祖宜正南向之祀庶足以伸
崇德报功之典而惬天下万世之公论矣曰出主者礼
合享于太庙有出主之仪国初庙享亦尝行之其后止
出各庙衮冕亦古人设其裳衣衣冠出游之意也若欲
出主必须如礼主祭者捧之或遣亲臣代捧犹之可也
至于诸后神主则将何人代捧乎然古礼直祭于室祝
祭于祊所以求神之所在况今郊社配天奉先殿及陵
寝皆设神位是岂虚设哉盖神无乎不在有其诚则有
卷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1453-0698a.png
其神而必曰木主非迂则泥也曰祔食者古者庙享皆
以功臣配食盘庚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
之是也所谓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亦从祖而毁固礼
之所有然今太庙配享东设亲王四坛西设功臣四坛
中山诸臣无容议矣其寿春以下诸王似皆祔食揆之
于礼亦宜从祖罢享但配享与祔食不同安知寿春诸
王非有功当祀者乎恐未可以殇与无后论也况天子
之宗庙岂有殇与无后者祔食之礼乎仰惟我太祖圣
卷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1453-0698b.png
德御极制作大备其于宗庙祭享之礼参稽前代之载
籍博采儒臣之论议斟酌损益断自圣心足以垂诸万
世而不可易者经所谓有其举之莫之敢废有其废之
莫之敢举者寔礼家之律令也可以破千古聚讼者之
惑矣
 
 
 明文海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