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六
卷五十六 第 1a 页 WYG1453-04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五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奏疏十
  劾张桂诸臣疏(陆粲/)
臣谨按大学士张璁桂萼皆以凶险之资乖僻之学悖
傲大不敬无人臣礼即此已不容于圣明之世矣臣愚
以为君之御臣有功固不可不赏有罪亦不可不诛璁
萼区区之功已叨厚赏则其有罪独得无诛乎是在陛
卷五十六 第 1b 页 WYG1453-0495b.png
下断之而已然张璁虽狠愎自用执拗多移顾其术犹
疏为害犹浅桂萼外若宽迂中实深刻其忮忍之毒发
于心如蝮蛇猛兽犯者必死以此较彼则萼之奸尤甚
臣姑举数端言之尚书王琼奸贪险恶在正德年间交
结权奸浊乱海内罪不容诛自萼等用事琼令伊女婿
家人潜在京城日夜钻刺所赂遗萼等数至钜万萼连
章力荐璁在内阁从中主之琼遂得起用乃为之言曰
使功不如使过琼虽有过才不可弃也果若斯言是小
卷五十六 第 2a 页 WYG1453-0495c.png
人之有才者皆纵恶而无罪共工驩兜不见诛于舜矣
引用凶人为国生患岂大臣以人事君之义哉昌化邵
杰本邵氏养子争袭伯爵时尚书胡世宁乃邵氏亲邻
而杰之主母昌化伯夫人为邵门妇数十年皆明知其
来历萼受杰之赂力为主张竟得承袭使奴𨽻小人滥
膺封爵勋戚世胄与之同列辱国甚矣萼素厚医官李
梦鹤假托进书夤缘授职与之所居相邻内开便门以
通往来并序班桂林及萼之管家吴从周者人呼为念
卷五十六 第 2b 页 WYG1453-0495d.png
一官尤被听信三人专一说事过赃道路之人皆知之
萼又引乡人周时望为文选郎中通同卖选凡好官好
地方皆其乡里以关节得之萼则容嬖妾纳贿迨事发
销假银而退还时望则纵悍妻受赃临去官犹以受金
而反目时望倚恃萼势肆无忌惮且如南京太仆少卿
已经议裁革欲为己地仍复朦胧具缺即此一事其他
欺罔可推自知公论不容乃托养病而去若使斯人幸
免奸臣何所惩戒陛下试令吏部查其在任时大选急
卷五十六 第 3a 页 WYG1453-0496a.png
选过官员有无私厚乡里其外官推升者比对历年抚
按守巡考语及各官年资浅深该升与否奸弊自见矣
且吏部为六曹首文选又诸司首从来皆择清谨有名
者为之今周时望既去代之者胡森并主事杨麒王激
三人皆辅臣之乡里亲戚也铨选要地尽用私人升黜
予夺惟其所欲每要职有缺外人窃议谓必江西人与
浙人得之既而果然久之亦习惯不以怪矣先因霍韬
建言已议准京堂及外官有缺各部属相兼推用自萼
卷五十六 第 3b 页 WYG1453-0496b.png
在部如戴时宗姜清以即中径升少卿丁汝夔以员外
郎径升副使萧璆以主事径升佥事他部亦有此比乎
故违明旨用市私恩不但不畏人言亦不畏陛下矣官
爵者以待天下贤材偏徇至此岂不可为痛愤萼典选
仅逾年所为奸弊不可胜计引用乡曲故旧如原任工
部尚书今致仕刘麟其中表之亲也偏躁自用狂谲不
情外示矫激以要流俗之名内为交关以满奸雄之橐
虽已罢官犹为漏网礼部侍郎严嵩其子之师也始典
卷五十六 第 4a 页 WYG1453-0496c.png
成均因拨历而甚招物议寻迁卿贰遂感恩而益固私
交佥都御史李如圭由按察使而转而径入内台依阿
有迹南京太仆少卿夏尚朴由知府期月而遂亚卿寺
情状可窥礼部员外郎张敔通律历而假以结知怀金
钱而为人请托御史戴金承望风旨论劾大臣公为谀
辞形诸奏牍甘心鹰犬之流大坏宪臣之体此皆萼之
死党相与比周为奸者其他如礼部尚书李时柔和善
逢狡猾多智布腹心于群邪始进之日固党援于二凶
卷五十六 第 4b 页 WYG1453-0496d.png
当路而躐取清华负乘可耻倚官势以虐害乡里奏讦
屡闻右谕德彭泽因罢黜而夤缘改秩致金壶夜馈之
谣怀汲引而依托权门玷玉堂清贵之选此皆阴厚于
璁而阳附于萼者謟佞之辈相师成风人心士习坏败
极矣萼等威势既大党与又多天下畏之重足屏息前
此莫敢公言其非者天启宸衷觉悟其奸彼自知罪大
恶极无地可容强颜班行希望恩贷不亟去之臣恐凶
人之性不移怙终之恶益甚目前决无宁静之日将来
卷五十六 第 5a 页 WYG1453-0497a.png
必为社稷之忧伏望皇上奋乾刚将璁萼等速加诛窜
以谢天下仍将其心腹如周时望李梦鹤桂林吴从周
等孥送法司明正其罪及诸阿䛕谄倖之徒重加惩治
以为人臣附下罔上之戒庶几公道昭明人心痛快天
变可消民怨可弭贤材之进用有阶海宇之清平可望
足副皇上惓惓图治之盛心矣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进礼记集注奏藁(华钥/)
原任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臣华钥谨奏为仰遵首诏
卷五十六 第 5b 页 WYG1453-0497b.png
请正礼经以崇圣学事臣闻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
用为急礼乐非由外铄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礼之存和者乐之达礼乐本非
二物也所谓同归亦归宿于吾心而已今之易诗书春
秋所以发明夫礼乐之理礼记所以发明夫礼乐之文
文者品节文章器象度数之谓也学者非徒学夫品节
文章器象度数而已也将以致其中和之实而无事多
言为也礼记一书精粗杂载多为仪礼之传周未秦汉
卷五十六 第 6a 页 WYG1453-0497c.png
诸儒之说不无附会其间其不纯为先王之典无疑也
然舍是则先王之典无稽矣故其为书自不可废而考
据训解亦不可阙顾读者择而执之何如耳若汉郑玄
注多所自得宋大儒朱熹谓其文简意足或数字同一
训或一字兼数用实深取之间尝附以纬学或于要义
未精唐孔颖达又随玄所注段为之疏独考析于仪文
度数之详而其辞益繁盖纯驳斑如也是后训解虽多
宜无出此我朝洪武三年首诏天下开科取士示以所
卷五十六 第 6b 页 WYG1453-0497d.png
习经书礼记则本古注疏此我皇祖圣学高明千古独
得之见也时非不欲删繁复古以成圣经亦草创鼎建
未暇及耳今国家造士有礼记大全考其凡例则以陈
氏集说为宗诸家之说有互相发明及足其未备者分
注于下不合者不取是以海内之所传习独宋末陈浩
所为集说而已夫礼记既非纯为先王之典初学但音
义章句一明足矣浩乃遂段敷演成说合之无虑数万
言较诸古文或正文讹谬而乱真或简段破碎而无绪
卷五十六 第 7a 页 WYG1453-0498a.png
或训解猥陋而失旨习者既困于篇帙之多又倍其精
力于集说之繁而卒茫无归宿之地所谓约之以礼者
其固若是乎哉臣尝潜心是书专宗古注随其玩味之
所得辄手录以自识及读宋元诸儒之书有互相发者
撮其要义入之一切纬说支词不得混采时日既久积
累成编然读书不多知识有限恒窃歉焉恭惟皇帝陛
下龙飞御极以来礼文之盛并隆于古真千载一时也
而海内之习是书者犹抱芜说而未悟造士兴贤者心
卷五十六 第 7b 页 WYG1453-0498b.png
知之而未敢适从臣窃愿言焉每困职务在公未敢出
位言事迩以家居悉心旧学爰取所录重加校订章分
句析要在音义可晓大旨易明而已至于章下馀说亦
多迎取记者之意点掇提省庶乎知所归宿云尔篇依
旧次分卷卷凡四十有四名曰礼记集注是敢缮写正
本一部副本一部装袭进呈伏望陛下俯察微忠少垂
乙览倘以臣言不谬特命馆阁儒臣取礼记古注疏逐
一编摩或备臣集注雠校得失以为草创万一之资务
卷五十六 第 8a 页 WYG1453-0498c.png
在博采众长折衷至理仰承首诏之订谟表章先王之
遗典更望陛下亶神智之高明任考文之大柄就礼记
各篇中删削繁衍裁成正经班布学官实于千万世圣
学渊源有光矣臣不胜战兢祈恳之至谨具奏闻伏候
敕旨
  请慎选左右停止斋醮疏(蒋冕/)
臣某等谨题为慎选左右速停斋醮以光圣德事窃惟
人君一身天下根本欲令出入起居事事尽善惟在左
卷五十六 第 8b 页 WYG1453-0498d.png
右前后皆用正人日闻正言日行正道则奸佞之徒不
须斥逐自然远去异端邪妄之说何从而生臣等先于
正德十六年四月初间已尝具启请于昭圣慈寿皇太
后乞命司礼监官将尚冠尚衣等四执事及膳房茶房
殿内答应掌宫侍卫牌子等项人员逐一豫选老成重
厚慎密小心之人以侍陛下任使其曾经先朝随侍坏
事人员并不许滥与即蒙懿旨施行暨陛下登极之初
臣等又尝极言异端邪说渎经乱伦伤风败俗亟宜痛
卷五十六 第 9a 页 WYG1453-0499a.png
绝又条奏慎始修德十二事写成牌额悬置殿壁其一
事谓一应斋醮禳祷必须豫绝其端不可轻信不意近
来不时修设斋醮宠用僧道等过于寻常远近传闻莫
不惊骇推原其故皆因先年坏事之人各名下掌家管
家等项人员计引番汉僧道人等巧言诳惑以致陛下
不察误蒙信用各该名下人员从来坏事非止一端至
于今日犹以斋醮一事试探圣心夫斋醮之事乃异端
邪说诳惑时俗假此名目以为衣食之计佛家三宝道
卷五十六 第 9b 页 WYG1453-0499b.png
家三清名虽不同其实同一虚诞诬罔之说圣王之所
必禁在昔梁武帝宋徽宗崇信尊奉无所不至一则饿
死台城一则累系金人庙社丘墟生灵涂炭求福未得
反以召祸史册所载其迹甚明若使二君当时左右随
侍皆得正人何至受祸如此哉二君且未暇详论只如
近日刘瑾建玄明宫钱宁建石经山祠张雄建大慧寺
张锐建寿昌寺于经建碧云寺张忠建隆恩宫费金银
不计其数其心本欲求福也然皆身被诛窜家底败亡
卷五十六 第 10a 页 WYG1453-0499c.png
略不蒙佛与天尊之庇佑由此观之则其不足信也明
矣奈何谗邪小人公肆昡惑不遵祖宗法度不畏天下
议论至使宫闱之内修建斋醮万乘之尊亲莅坛场上惑
宸聪下诳愚俗以为福田可种利益可求灾患可除祥
瑞可致不知近来远近亢旱风霾灾变彼何不诵一经
念一咒以消弭之乎南北直𨽻山东河南流贼焚劫杀
戮彼何不驱神兵役鬼将以扫平之乎陛下试以此验
之则其无益有损不待辨矣况陛下亲莅坛场行香拜
卷五十六 第 10b 页 WYG1453-0499d.png
箓亦甚劳矣何不移之以御讲筵修设斋醮耗费钱粮
亦以多矣何不移之以济穷困盖正道异端不容并立
心既系于彼则必不系于此邪说既入则圣贤之经训
自疏播之天下传之后世其为陛下圣德之累不小非
止亏损圣治耗蠹民财而已臣等职在辅导陈善闭邪
培养君德分所当然第以积诚未至言虽谆谆未蒙嘉
纳今不得已扬言于廷以为不如是则不足以耸动天
听以故不避干冒率尔上尘伏望圣明函纳臣等所言
卷五十六 第 11a 页 WYG1453-0500a.png
特命司礼监官将前项有名蛊惑诱引人员逐一查出
先将首恶从重究治其馀夤缘阿附者尽数斥逐不使
仍前随侍再命礼部查访在外寺观同恶相济表里售
奸僧道一体治罪又命光禄寺备查近来每次斋醮取
用过米面蔬果等数又命内库查报各该人员赏过衬
施银两等物各开数进呈查究追夺以杜冒滥更乞大
施乾断于凡无益斋醮一切停免惟日以敬天法祖修
德保身为先务则圣治益隆圣寿自延圣德愈光所以
卷五十六 第 11b 页 WYG1453-0500b.png
绵国祚于千万年无疆者端有在于是矣臣等不胜忠
恳仰望之至
  题覆进乐律疏(王健/)
题为进乐律效愚忠以图补报事祠祭清吏司案呈奏
本部送礼科抄出太常寺典簿厅典簿李文察奏闻等
因奉圣旨礼部看了来说钦此钦遵抄出送司案呈到
部臣等窃惟古者圣王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其治辨者其
礼具其功大者其乐备故礼乐者所以整齐上下谐和
卷五十六 第 12a 页 WYG1453-0500c.png
民物见天地之情通鬼神之德治道所急不容偏废者
也昔我太祖高皇帝之既定鼎也首命儒臣修大明集
礼而乐附焉其见于圣论有曰治天下之道礼乐二者
而已若通于礼而不通于乐非所以淑人心而出治道
达于乐而不达于礼非所以振纲纪而立大中必礼乐
并行而后治化醇一此以见全智独禀超然远览观昭
旷之道察化理之原其所以昭示将来何盛哉夫昔人
谓礼乐百年而后兴识者尚窃迟之以为不忠不恕之
卷五十六 第 12b 页 WYG1453-0500d.png
论况今圣代重熙累洽垂二百年则夫礼乐之兴其不
在兹乎洪惟我皇上绍统御极执中葆和德泽洋溢施
乎方外延及群生治功隆赫伦制全尽祀天地禋日月
礼先农享宗庙诸凡礼制巍然焕然斯已昭一代之大
典垂万古之宏规而庙乐犹有未备者则经之不传而
教之不崇所谓心达者求知而无师知之者欲教而无
徒故兴之为尤难也盖尝庄诵御制圜丘乐章天机流
动道妙呈露仰窥圣心之于乐有神会焉数年以来德
卷五十六 第 13a 页 WYG1453-0501a.png
化涵育风声感召一二臣工稍稍能言其义尝有奏请
古乐以裨盛典者矣又有请复古乐以裨圣政者矣然
而其说犹略今太常寺典簿文察奏前因进古乐筌蹄
青宫乐调等书即所撰述较为详密臣等看得其书生
黄钟述有补解者以取声也大司乐六变八变九变有
推明者以和调也文武行列有分属者以定舞也箫管
钟镛之属有诸虞青宫之乐兼仿虞周而用之皆据经
考传贯穿载籍法有得于往古论不诡于前贤庶几哉
卷五十六 第 13b 页 WYG1453-0501b.png
能用心之勤而闻乐之教矣但中间大报一节欲移于
冬至后九日使缘是改历则享祀受贺不容以失序均
之未见其可而其他亦或有泥而未融偏而未举盖以
乐之义既为难知而气之候亦未易考固不得以一二
之谬而并废之也所据前项奏进等书请下太常寺等
衙门取其用宜于世者选能歌舞童幼肄习每季终赴
本部按试以别勤惰臣等又查得嘉靖十七年六月间
先该本官奏进乐记补说补注等书该本部题奉钦依
卷五十六 第 14a 页 WYG1453-0501c.png
委本官恊同恊律郎昝议金司乐王重卿陈文铎等官
教习待声律和谐候气应验奏进另议擢用近该臣等
面试粗已可观兼此撰述详密亦见职业之修合无候
命下之日本部移咨吏部并查年资应否擢用施行外
仍委照前教习使之益殚心力益弘职业则所以考定
中声章宣和气当更有进于此者而礼乐并隆此其会
也再照本官条陈九事以发挥书中未尽其意虽未必
尽当类如前议要之义在尊君志在华国相应一并议
卷五十六 第 14b 页 WYG1453-0501d.png
处谨具前件分别可否上请伏乞圣裁缘系进乐律效
愚忠以图补报及奉钦依礼部看了来说事理未敢擅
便谨题请旨计闻
一曰博稽古乐以兼众善臣考周礼所载周家之礼乐
兼用乎前代之制如舞云门以祀天神兼用乎黄帝之
乐也舞咸池以祭地祗兼用乎尧之乐也舞大夏以祭
山川兼用乎禹之乐也舞大濩以享先妣兼用乎汤之
乐也盖乐各有所宜而兼用之乃能全盛故曰周监于
卷五十六 第 15a 页 WYG1453-0502a.png
二代郁郁乎文哉臣伏读太祖高皇帝谕礼臣曰近代
乐流已久究之甚难卿等宜究心于此庶几可以复古
人之意是知太祖高皇帝当时拳拳以复古乐为急而
未及也今臣于昭代圣乐之外编撰古乐筌蹄九卷以
备皇上兼用之盛伏望圣明采择则或损或益于二帝
三皇之乐皆兼其大成矣前件看得周礼载周家之礼
乐兼用前代之制大明集礼尝述之乐篇矣本官所称
盖出于此非无所据依而漫云也但本朝祭天地社稷
卷五十六 第 15b 页 WYG1453-0502b.png
宗庙制定雅乐用之几二百年殆难遽变夫五帝不相
沿乐孔子亦曰乐则韶舞未闻必兼前代也乐之用不
必兼不必于不兼惟其善美焉已矣合候命下行令本
官与本寺官通知音乐者议处如必兼八代为全盛即
督令乐童等另行演习如或不然姑与仍旧但务精熟
以候应用
二曰备全律吕以正乐器臣伏读太祖高皇帝谕礼臣
曰古之律吕恊天地自然之气后世之律吕出人为智
卷五十六 第 16a 页 WYG1453-0502c.png
巧之私大哉圣谕深得乎轩辕氏制律吕之本意故令
恊律郎冷谦定合声为黄钟宫四声为太簇商一声为
姑洗角尺声为林钟徵工声为南吕羽臣听之与管子
之所谓宫如牛鸣窖中商如离群羊角如雉登木以鸣
疾以清徵如负猪豕觉而骇羽如鸣鸟在树者吻合而
无间矣不待飞灰积黍而天地之气自恊惜当时礼臣
未能扩充圣祖五音之妙以成六律六吕之管故钟县
磬县虽有十六而七音之外闲置不用皆因律吕不全
卷五十六 第 16b 页 WYG1453-0502d.png
七音之外无以正之也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
能正五音况非师旷舍律吕其何以正五音耶臣今依
太祖高皇帝所定合声为律吕之原声约为九寸广三
分由是损益相生以成律吕之正管者十二又倍九为
十八倍三为六以为律吕倍数之管者亦十二合正管
与倍管而对吹之其声中和纯粹可用以正五音以和
钟鼓以制笙箫实太祖高皇帝所定全声非臣之愚所
敢妄作伏望皇上敕下太常寺收贮凡有遇制八音用
卷五十六 第 17a 页 WYG1453-0503a.png
以和之则乐器之音皆得其正矣前件看得钟悬磬悬
虽有十六而七音之外间置不用皆因律吕不全无以
正之斯弊之来已久自秦而下旋宫不用历代所存黄
钟之宫一调而已十二律中惟用七声其馀五调谓之
哑钟唐太宗时祖孝孙张文收周世宗时王朴一再尝
正之在悬之器才无亚者自后因循旋复坏缺今官能
依太祖高皇帝命冷谦所定合声为正管伍管而对吹
之使全声之盛复见明时似为有见合候命下行令太
卷五十六 第 17b 页 WYG1453-0503b.png
常寺官收贮凡有遇制八音取以和之不得视为虚器
不见实用
三曰攒奏五音以备育德臣考虞舜命夔典乐教冑子
则知东宫不可以无乐也东宫之乐与郊庙朝廷之乐
小有不同不可不辨而用之也盖大君至尊乐以黄钟
为主皇太子次尊乐以太簇为主取黄钟十二律之父
而太簇为黄钟之长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
为事羽为物有君斯有臣有臣斯有民有民斯有事有
卷五十六 第 18a 页 WYG1453-0503c.png
事斯有物故大君之乐全用宫徵商羽角以著统官分
职治民理事备物之义也宫僚之官皆统于大君而不
敢专民则未治事则未兴物则未用故乐惟用本宫而
商角徵羽之宫皆隐集于本宫之内有其音而未底其
宫所以尚德浑然在中而未发以为他日功业之本也
臣已备解在古乐筌蹄第一卷中颇为明白而可据矣
臣本此理此数编撰三卷名为皇明青宫乐调以备东
宫之育德伏望皇上采而用之则直温中和之教日闻
卷五十六 第 18b 页 WYG1453-0503d.png
忠孝聪明之德日成而我皇上之盛德大业悠久无疆
与天地而同流矣前件看得有虞教胄子之乐曰律和
声又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未闻主于太簇
者也大君之乐以黄钟为主皇太子之乐以太簇为主
斯言也始自本官发之然而缘察正音遂明大礼虽不
必出于古人似亦为有见矣但考之国朝之制朝会宴
享皆用大乐而今者所进青宫乐调则雅乐也夫至尊
次尊虽当有辨而大乐雅乐岂应有殊臣等窃以谓乐
卷五十六 第 19a 页 WYG1453-0504a.png
无分于大之与雅使词正曲淡而节疏大乃所以为雅
矣此我朝所以酌古今之宜而成一代制作也昔子贡
称古之德音有曰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夫既至尊
次尊有辨则已得制乐之本即以大乐行之无不可者
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其斯之谓欤合候命下行
委教坊演习备用
四曰预调琴瑟以足八音夫乐之有八音犹天地之有
八风也缺一风天地无以成其化则知缺一音不能成
卷五十六 第 19b 页 WYG1453-0504b.png
乐也明矣况琴瑟声清以合人声故曰琴瑟虚器而少
鼓虽鼓而少得其声之正盖因琴瑟久贮内器临祭而
后领出其弦有朽多不可调瑟柱或因临鼓而仆故鼓
琴瑟者不求其声之正惟不绝仆以免罪耳夫弦绝柱
仆偶然失礼失之小者也琴瑟失音恃为故习失之大
者也岂可以其小而犯其大者乎伏望皇上命各坛今
后近祭之期预择其弦之精致新美者而蚤调之庶临
时可免弦绝柱仆之患偶或有之亦略恕其罪而不尽
卷五十六 第 20a 页 WYG1453-0504c.png
究则司琴瑟者乃可尽其能而于丝属为备音矣前件
看得琴有大琴中琴小琴七弦琴瑟有大瑟中瑟小瑟
次小瑟大明集礼载之已备盖皆堂上之乐取其声之
轻清与人声相比本官所引琴瑟以咏是也周汉相承
歌者在堂不设钟鼓宫架在庭不设琴瑟亦犹有虞之
遗制也而八音之不可无琴瑟旧矣故我朝尚之比年
贮久而弦腐而柱仆而但求免罪不复求声之正其弊
盖常相因本官习见既久故言之详悉其用心亦谓勤
卷五十六 第 20b 页 WYG1453-0504d.png
矣合候命下行令神乐观今后各坛近祭之期务要精
择新弦预先调习如有仍前因循以致误事者听本部
参究
五曰备正钟磬以节五音夫钟磬所以节五音之上下
犹兵家之金鼓所以示进退之方者也今各坛钟磬其
音多不正盖因始铸取者不明用之日久渐变其初则
钟磬不足以节五音惟凭歌工以为高下其不合于律
吕者盖亦多矣且我朝旧制钟鼓各县十六夫既县之
卷五十六 第 21a 页 WYG1453-0505a.png
则当均用之矣今虽有十六之数而取字之音惟七馀
皆虚设而无字无音何以备大成之乐乎恐非旧制意
也伏望皇上若遇再造郊庙钟磬悉当用律吕之管和
之以全旧制十六之音则器备而调正矣前件看得大
明集礼载钟之属有八磬之属有三本官此论本为编
钟编磬而发盖小钟大磬编而县之其数十六各应律
吕郑康成所谓十六枚同在一簴谓之堵者也其始未
尝不欲均用而徒为虚设也特乐工因循遂致取字之
卷五十六 第 21b 页 WYG1453-0505b.png
音惟七馀皆无字无音诚非备乐但既未均用则始铸
之时取音明否尚不可知今遽难议铸即今议铸铸者
之能亦遽难便得胜前始铸人也然本官亦曰若遇再
造则固自迟疑之矣合假命下始令督率演习均用十
六之数如果不应律吕另行奏请定夺
六曰考复排箫以助箫籧夫排箫旧制十二管自长而
渐短以应十二律所以助乎箫籧之音者也盖箫籧各
六窍中含十二音是一窍兼二音兼音之中恐其难正
卷五十六 第 22a 页 WYG1453-0505c.png
故以排箫助之取排箫与箫籧皆竹为之故以竹助竹
其音可正近年本寺前任卿张鹗不知旧制之音取排
箫而更造之状如山峰吹之全不成音所谓可观而不
可用有同儿戏今当悉除其制复如国初之旧亦以律
吕之管和之排箫十二管之音皆正而箫籧乃有助也
前件看得排箫即大明集礼所载䇾箫盖所以助箫笛
虽十二管而有正倍之数以应十二律正倍之声即郭
璞所称二十四管无底而善应者也臣管尝验视太常
卷五十六 第 22b 页 WYG1453-0505d.png
寺旧藏者其制小本新造者其制大尔雅曰大箫谓之
䇾小者谓之筊则旧藏者已讹为筊而非䇾矣况新造
者取而吹之其音果有可听似合古䇾箫之制合候命
下令该寺今后作乐用此以助箫笛其旧藏既不成音
置勿用
七曰致重埙篪以存质素夫埙篪二音最浊而最细与
笙箫并奏则压于笙箫而难闻因其难闻故吹之者多
不求其音之正惟执虚器具数而已耳殊不知难闻之
卷五十六 第 23a 页 WYG1453-0506a.png
中有真闻焉最浊最细之音有至大至妙之理寓焉盖
箫籧得之而厚重古人以为质素之音夫音有质素而
后有华美犹绘画之事后于素工忠信之人而后可以
学礼也音虽浊细其取义之大有如是然则作乐者宁
可不致意于斯二者乎伏望皇上敕演乐之官今后演
乐须演小成先钟磬次埙篪次琴瑟次箫籧排笙次笙
镛次舞前后合大成而通演则小大毕举八音各尽其
妙而乐之道成矣前件看得大明集礼载埙篪各有大
卷五十六 第 23b 页 WYG1453-0506b.png
小考之揭土为埙作竹为篪其声相应故诗称伯氏吹
埙仲氏吹篪又称如埙如篪而周官笙诗并掌而教之
也本官谓音虽浊细其取义大此正合乐记以埙篪为
德音之音之说但记云圣人作为埙篪然后钟磬以和
故释者以为埙篪唱德音于始钟磬和德音于终而此
云先钟磬次埙篪盖一指制乐之意一指作乐之宜非
有不同而埙篪之当重愈可见矣合候命下行演乐官
今后演乐如本官议
卷五十六 第 24a 页 WYG1453-0506c.png
八曰崇乐教以兴乐学臣按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治建国之乐政而合国之子弟教焉是时乐德乐语
乐舞学有师承而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之奥下达
闾巷是以治出于一而礼乐之教大行于世今之教者
以诗书为重而礼犹习行之间知其义至于乐则绝无
师受律尺短长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有知其说者诚
有如宋儒朱熹所言者矣我太祖高皇帝定鼎之初首
以礼乐为急特开礼乐二局徵天下耆儒宿学分局讲
卷五十六 第 24b 页 WYG1453-0506d.png
究其意甚盛也今可师其意于国学特设一斋或于礼
部另立一局如古人所谓经义治事者先徵天下通晓
之儒以主其教次令郡县举荐其质之通敏学之究心
者以补弟子员学成而后官之如遇大比之年乐生许
其入试果能精通乐经量定中试数名庶士有所劝乐
得其道则乐经与礼经并盛乐化与礼化齐隆唐虞雍
熙之治复见于今日矣伏望皇上表章乐经使不混于
礼乐之中是乐一经久废于前朝者至我朝而后大明
卷五十六 第 25a 页 WYG1453-0507a.png
岂非千古之一快哉前件看得本官讲国学特设一斋
礼部另立一局先徵天下通晓之士以主其教无非欲
兴复古乐但往年亦曾钦命荐举至今未闻有的然知
乐者可以应诏夫主教既无其人乃汎及郡县以求补
弟子员又何益哉圣明德化感召固自有如后夔者出
以鸣一代之盛区区汉以下邕勖逸照不足前称然此
恐非一斋一局所可得也而又云如遇大比之年乐生
许其入试是广倖进之门而开旁通之路必自此始且
卷五十六 第 25b 页 WYG1453-0507b.png
比年所称冒籍固皆易诗书春秋礼经学之士也经一
也在五经禁之在一经引之亦太轻重不均矣合候命
下行令加意演习所谓斋局似难更设
九曰纂乐书以广乐传臣按汉书礼乐志曰六经之道
同归礼乐之用为急则知乐之有经旧矣三代以降是
书不传今所见惟戴记中之乐记及周礼所存如大司
乐之数章耳自汉及宋儒者各有著述如司马迁之律
术蔡元定之律吕新书朱熹之通解钟律虽未必尽合
卷五十六 第 26a 页 WYG1453-0507c.png
古之经然亦可缘是以求原以臣愚意欲将数书乞命
史官类成一书至于我朝所用郊庙乐音乐章亦仿大
明集礼之书编为全帙庶几学者得见千古之全与我
昭代制作之盛顾不韪与前件看得经所以载道也如
其道存即数语或附见已自为足用不待重牍累帙又
不待另立一书虞书教冑子之词戴记之乐记周礼大
司乐之数章是乐之经义也夫今世不传者元声耳而
使重牍累帙另立一经又何补元声之亡者昔宋建中
卷五十六 第 26b 页 WYG1453-0507d.png
靖国间陈旸著乐书二百卷载乐之道颇为详备乂不
特司马迁有律术蔡元定有律吕新书朱熹有通解钟
律也且史官既非通知音乐一旦命类成乐书亦不过
重写翻刻前数书耳于是之传何与至所谓郊庙乐音
乐章则既载之大明集礼固我朝礼乐全书也而曰仿
大明集礼之书编全帙误矣合候命下寝其所议
  还宫疏(王同祖/)
奏为仰祈圣明乘运法天体元居正以隆圣治以安圣
卷五十六 第 27a 页 WYG1453-0508a.png
躬事臣闻王者乘运而兴必体乾元以更化法天而动
必建皇极以居中此隆古之道也何以谓之体元臣闻
元者善之长也乾道之始也皇上临御九有二十一年
于兹圣德神功丕冒海宇无以加矣然适当三七之会
故一旦变生榻寝自非圣德格天天心眷圣何以转危
为安若此哉是以我太祖高皇帝于祖训一书惓惓以
警戒为言良有以也我皇上受兹眷佑是今日维新之
会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之谓也臣愿皇上乘乾
卷五十六 第 27b 页 WYG1453-0508b.png
元之运一切推恩布德赦过宥罪覃及万方与天下更
始是臣所谓体元以隆圣治也何以谓之居正臣闻天
象有紫微垣乃中宫北极之谓也故王者法天必居中
而驭外我太祖高皇帝祖训曰乾清宫者朕之正寝也
其垂训之意大矣臣伏见皇上近岁恒居西苑臣以为
西苑僻在一隅宫墙浅隘岂万乘临御之所近者致变
可为寒心臣愿皇上入居乾清宫书曰皇建其有极敛
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此之谓也是臣所谓居正以安
卷五十六 第 28a 页 WYG1453-0508c.png
圣躬也臣惟皇上圣神御极天人恊徵微臣管窥何能
为益但臣近观时变心实惊惶一念之忠不能自己伏
惟圣明俯赐鉴纳如臣言可采乞敕下礼部详议可否
取自上裁臣愚不胜幸甚
  辟雍纪事(王同祖/)
嘉靖壬寅十月朔国子监司业王公与祭酒张公同至
西苑道经皇上所居万寿宫因见宫墙浅隘门禁疏简
官员人等往来出入无常公意惕然以为目今边塞骚
卷五十六 第 28b 页 WYG1453-0508d.png
动多有奸人潜住京师且宫门逼近西安门市井烦嚣
一旦窃发祸不可测大臣数年以来无一人敢劝回宫
者台谏亦不敢言是月二十一日忽有御寝大变圣上
几危获安尔后大臣台谏但疏入慰安庆贺而已司业
公因竭忠发愤草奏未上犹俟有言之者至十二月十
五日以后竟无敢言之人公遂以死自誓以体元居正
二事委曲讽谏冀移上心十九日拜叩左顺门上疏二
十日一更时司礼臣奏上御览二十一日早公席藁待
卷五十六 第 29a 页 WYG1453-0509a.png
罪朝房是日已刻有旨宣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
大学士翟銮严嵩申时至西苑诸臣皆入戌时下御劄
密封谕四臣劄云兹召卿等以王同祖之说似可难行
则不如传位改元至正之义夫我皇曾祖考蒙尘改元
是有景泰一代朕昨遇害小同只是传位为当庶朕得
以仰承仁爱于安生矣夫彼之所言可取曰三七之变
夫此时气数不古若非至圣大贤不可当也宜熟思焉
顷之召四臣入万寿宫面谕上曰王同祖所言他主意
卷五十六 第 29b 页 WYG1453-0509b.png
只是要劝我还宫这是他纳忠他又先说改元是要歆
动我还宫这也是他忠我只是传位东宫好四臣叩头
皆云东宫幼冲岂可传位上曰别人不敢言此事他却
进言有所恃严公曰他是一介儒臣有何所恃上曰数
年前在山陵上李时夏言曾面荐他是真儒朕答曰古
有周程张朱是真儒今日复见真儒矣上又曰改元之
事如何内一公曰似乎变乱上曰我朝天顺改元亦是
又曰他既有本如何不在我遇变之后就言今巳帮著
卷五十六 第 30a 页 WYG1453-0509c.png
年如何逼著我要行又言萼璁当时议大礼只是杨廷
和不与他做主以致激成许多事又曰他似急于功名
他从容些那一样官没有他做四臣皆唯上曰今不可
不处治他恐后面还有人说我四臣出至无逸殿直房
内阁臣票拟云国朝原无再改元之制王同祖辄行奏
扰好生狂妄都察院参看了来说二十二日命下都察
院参题二十五日进二十六日五更上览过发内阁票
有旨宣四臣戌时至西苑四臣先至东阁上有密劄谕
卷五十六 第 30b 页 WYG1453-0509d.png
四臣盖因礼部题请正月初一日食不及分不该救护
请上减礼御殿三老复进票票拟都察院本王同祖妄
议改元倡邪惑众本当拿问姑从宽降二级调外任封
入须臾至西苑上又降劄盛怒四臣如何不回答御劄
四臣请罪上又降御劄言乾清宫不祥如何要我还宫
四臣兢兢战惧待命至四鼓方遣出不得见面二十七
日申时又发下改票曰且拟为民不许起用是日一更
奏览二十八日留中不下二十九日辰刻命下三十日
卷五十六 第 31a 页 WYG1453-0510a.png
早谢恩司业公初进时自分必死不意圣上深知其忠
曲从宽宥放归田里优游山林古人所谓吉人天相良
有以也窃因著其颠末如此
  治安疏(海瑞/)
臣闻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
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
称其任是故为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
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
卷五十六 第 31b 页 WYG1453-0510b.png
䛕曲从致使灾祸隔塞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过为计
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
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决趋
舍矣乎非通论也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
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汉贾谊陈政事于文
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安
且治者非愚则䛕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卷五十六 第 32a 页 WYG1453-0510c.png
文帝性仁颇柔慈恕恭俭能有近民之美优游退逊尚
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槩以安且治当之愚也
不究其才所不能槩以政之安且治颂之䛕也陛下自
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
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励精光武之大度唐太
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
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刬除积弊焕然与天
下更始举其大槩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辨分除圣贤
卷五十六 第 32b 页 WYG1453-0510d.png
土木之像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
推及所生天下忻忻然以大有所为仰之识者谓辅相
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
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不尽人之财
情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
民多康阜三代之后皆称为贤君焉陛下则锐精未久
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一意
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兴修土木二
卷五十六 第 33a 页 WYG1453-0511a.png
十馀年不视朝纲法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节滥矣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
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
天下吏贪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
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烦增万方则效陛下破
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馀年来天下极矣天下因即
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
用也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颂焉
卷五十六 第 33b 页 WYG1453-0511b.png
然严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
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轻量陛下久矣内外臣
工之所知也知之而讳语诗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
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以归正诸臣责也夫圣
人岂绝无过举哉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
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之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
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
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都俞吁咈之
卷五十六 第 34a 页 WYG1453-0511c.png
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䛕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
有后言以从陛下昩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
如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家者内外臣工
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
玄修是陛下之心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也而
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念重得一官多以
欺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
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
卷五十六 第 34b 页 WYG1453-0511d.png
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已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挠乱政
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意
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已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
当之形迹臆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释诸
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
长劳今日之谓也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
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
辞关于臣君道之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陛下之误
卷五十六 第 35a 页 WYG1453-0512a.png
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
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
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
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
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
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为天赐仙桃药
丸怪妄尤甚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
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九
卷五十六 第 35b 页 WYG1453-0512b.png
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以泄此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
道而显之圣人藉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
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祐山
孙奭谏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
工捣以成者也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天赐
之者有手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
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
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
卷五十六 第 36a 页 WYG1453-0512c.png
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夫
人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
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
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即近观
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守
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日
首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
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前而
卷五十六 第 36b 页 WYG1453-0512d.png
已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未
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
违苟举故事洁已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
之未见其人焉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
然乎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违也而责之以效忠付
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误是股肱
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有臣如仪
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陛下诚知
卷五十六 第 37a 页 WYG1453-0513a.png
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与不安治与
不治由之翻然悟悔日视正朝辅宰九卿侍从言官讲
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道君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
文武之域使其臣亦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
陶伊傅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内之宦官
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
无事而官者亦多矣上之内厨内库下之户工部诸厂
段绢粮料珠宝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
卷五十六 第 37b 页 WYG1453-0513b.png
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
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京师之一金田野之
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馀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而
陛下何不为之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
未行之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
法而自以为是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
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充召募驱缁黄游食使
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
卷五十六 第 38a 页 WYG1453-0513c.png
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
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必世之仁博厚高明
悠远之业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
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
刬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为之节
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
分其任诸抚按科道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其大
纲稽治要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人如天运于上
卷五十六 第 38b 页 WYG1453-0513d.png
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恭已无为之道也天地万物为
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浃薰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
自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道
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此理之
所有可旋至而立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
举理之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
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其
可乎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
卷五十六 第 39a 页 WYG1453-0514a.png
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䛕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
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
惓惓为陛下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治与不治
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庙幸甚天下
幸甚臣无任战慄恐惧之至
 
 
 
卷五十六 第 39b 页 WYG1453-0514b.png
 
 
 
 
 
 
 
 明文海卷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