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1453-03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四十九     馀姚黄宗羲编
  奏疏三
  扶植纲常疏(罗伦/)
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李贤者臣窃谓李贤大臣
起复大事纲常风化之所系天下后世之所监伏读圣
策有曰朕夙夜惓惓欲正大纲举万目使人伦明于上
风俗厚于下陛下是言直可为国家扶纲常为天地立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1453-0393b.png
民极为万世开太平者也然欲正大纲莫先于明人伦
厚风俗欲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孝者天之经也地
之义也国而非此不可以为国家而非此不可以为家
人而非此不可以为人古今以来未之有易故先王制
礼子有父母之丧君命三年不过其门者所以教人孝
也古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诚以居家孝故忠可移于
君为人臣者未有不孝于亲而能忠于君者也为人君
者未有不教其臣以孝而能得其臣之忠者也昔子夏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1453-0394a.png
问三年之丧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孔子曰鲁公伯禽有
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例者吾弗知也陛下于
李贤以金革之事起复之欤则贤所未闻也以国家大
臣起复之欤则礼所未见也以故事大臣当起复欤则
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
事其君臣不暇远举请以宋事言之仁宗尝以故事起
复富弼矣弼之辞曰何必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
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其请孝宗尝以故事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1453-0394b.png
起复刘珙矣珙之辞曰身在草土之中国无门庭之寇
难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寔孝宗卒允其辞此二君
者未尝拘当代之故事以强起其臣此二臣者亦未尝
循当代之故事以苟从其君故功泽加于当时名声垂
于后世史笔书之以为盛事士夫诵之以为美谈此无
他君能教其臣以孝臣有孝可移以忠于君也自是而
后无复礼义史嵩之欲援例起复为丞相王黻起复为
执政陈宜中起复为宰相贾似道起复为平章此数君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1453-0394c.png
者未尝不以当代之故事起其臣此数臣者未尝不以
当代之故事从其君然生灵以之而困天下以之而乱
社稷以之而倾贻祸于当时遗臭于后世此无他君不
教其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以忠其君也诗曰殷监不远
在夏后之世臣愿陛下以宋为鉴使贤尽孝于君亲为
万世之大臣陛下以礼处贤为万世之大君此臣之愿
也亦贤之分也若以贤身任天下四方多虞而起复之
与则仁宗之时契丹方盛未为无虞也孝宗之时金人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1453-0394d.png
甚强未为无事也陛下必欲贤任天下之事不专门内
之私则贤身不可起口则可言宜降温诏俾如刘珙不
以一身之戚而亡天下之忧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则
必言言之则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之则必行行之则
必力则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使贤于天下之事知之
而不言言之而有隐陛下于贤之言闻之而不行行之
而不力则贤虽起复犹不起复也陛下无谓庙堂无贤
臣众庶无贤士君盂也臣水也盂圆则水圆盂方则水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1453-0395a.png
方君好諌则臣直好谀则臣佞陛下诚能于退朝之暇
清閒之燕略崇高贵重之势亲直谅博洽之士开怀延
纳降礼尊贤讲圣学之大要明君道之急务询政事之
得失察生民之利病访人才之贤否考古今之治乱诹
风俗之盛衰咨边防之缓急舍一己之见而以众人之
见为见舍一己之知而以众人之知为知顺旨之言则
察而逐之使贡谀保宠者无以自容忤旨之言则容而
受之使输忠为国者得以自尽群策毕陈众贤并用则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1453-0395b.png
贤所欲言者人亦能言之又何必违先王之礼经拘先
朝之故事损大臣之名节亏圣明之清化而后天下可
治哉朝廷举措大臣出处天下观之史笔书之清议虽
不行于朝廷天下以为何如公论虽不行于今日后世
以为何如诚不可不慎也夫贤之起复犹诿之曰负天
下之重任应先朝之故事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
典缙绅以起复为美名食稻衣锦之徒接踵庙堂据礼
守经之士寥寂无闻不知此人于天下之重何所关耶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1453-0395c.png
此事于先朝之故事何所据耶先朝自杨溥之外未闻
起复某人为某官也今起复之官何如此之多耶以其
高谋远虑足以建天下之大议耶何未见其发也以其
折冲禦侮足以定天下之大难耶何未见其能也以其
直节劲气足以励天下之士习耶何未见其有也以其
深仁厚泽足以浃天下之民心耶何未见其行也以其
忠言谠论足以裨朝政之阙失耶何未见其敢也陛下
何取于斯人而起复之哉意其平昔之计不过阿媚权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1453-0395d.png
势豫为己地及遭通丧之时则必曲为谀说上蒙天听
不曰此人办事理可夺情则曰此有故事例当起复既
遂奸计略为虚辞一见俞允欢然就位未有坚请如富
弼恳辞如刘珙者也且妇于舅姑丧亦三年孙于祖父
母礼有期服夺情于夫初无与其妻起复于父初无与
其子今或舍馆如故妻孥不动乃号于天下曰本欲终
丧朝廷不容虽三尺童子臣恐其不信也为人父者所
以望其子之报岂拟至于此哉为人子者所以报其亲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1453-0396a.png
之心岂忍至于此哉枉己未能直人忘亲者岂能忠君
望其直人而先枉己望其忠君而先忘亲陛下何取于
斯人而起复之哉何不使之全孝于家而后移忠于国
哉昔富弼有母丧韩琦言起复非盛世事而富公竟不
可夺史嵩之遭父丧太学生留之至数百人嵩之竟乞
终制今大臣起复群臣不以为议且从而为之辞所以
豫为己地也群臣起复大臣不以为非且从而成其事
亦所以豫为己地也大臣既无忌群臣复何惭群臣既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1453-0396b.png
有例大臣复何辞今之大臣固韩琦富弼之罪人今之
群臣又太学生之罪人也上下成风混然同流致有公
无起复之例私为匿服之计例在薄恩则匿服以受封
例在得官则匿服以听选例在掇科则匿服以应举例
在迁官则匿服以候选例在求贿则匿服以之任率天
下之人为无父之归臣不忍圣明之世风俗之敝纲常
之坏一至于此也夫爱亲之心孩提有之短丧之说下
愚耻言况在冠裳之列闻圣贤之道肯于其亲无三年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1453-0396c.png
之爱乎特以贪利遂至忘亲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又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陛下诚能守先王
之遗礼遵祖宗之成宪待之以礼义而不縻之以爵禄
激之以廉耻而不诱之以名位使积习之弊脱然以除
则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向虽忘其亲今则为孝子向虽
后其君今则为忠臣亦理之所必有势之所必至也特
在乎陛下转移之间何如耳天子者以孝治天下也大
臣者佐天子以孝治天下者也欲孝行于天下必先行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1453-0396d.png
于大臣臣愿陛下不惑群议断自圣衷取回内臣许令
李贤依富弼刘珙故事守制其馀已起复者悉令终丧
未起复者悉许守制脱有金革之事亦从墨衰之制任
国事于外尽心丧于内将见朝廷既正则天下自正大
臣既行则群臣自效人心天理不可泯灭谁肯甘心为
不孝之子腼颜为不忠之臣乎纲常由是而明风俗由
是而厚士心由是而纯纪纲由是而张国势由是而一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1453-0397a.png
  应诏封事疏(邹智/)
伏睹今月初十日五鼓有大星飞流起西北亘东南光
芒烛地蜿蜒如龙蛇人马辟易盖阳不能制阴之象也
臣窃惟陛下即位以来慷慨奋发恭俭勤劳摈斥宦官
黜远左道根究浮费裁抑冗员痛惩法王佛子大放珍
禽奇兽凡天下之人所欲而未得所患而未去者以次
罢行几无遗憾宜其克享天心而景星卿云昭回乎霄
汉之表今变异若此其故何哉臣反复思之无乃阴之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1453-0397b.png
当消者未消阳之当长者未长而陛下所以事天者独
有未至欤伏读明诏曰天下大小衙门政务如利所当
兴弊所当革者所在官员人等指寔条具以闻臣有以
见陛下知前日登极诏书为奸臣所误阻塞言路物论
嚣然故复下此条以自解耳夫不曰朕躬有过失朝政
有阙遗而曰利所当兴弊所当革不曰许诸人直言无
隐而曰所在官员人等指寔条具以闻陛下之所以求
言者已不广矣然欲兴天下之利当求利之所以兴欲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1453-0397c.png
革天下之弊当求弊之所以革欲正天下之衙门当自
大衙门始臣请溯流穷源为陛下陈之惟陛下虚心以
听夫内阁者天下之大衙门也利莫利于君子进弊莫
弊于小人不退小人不退欲弊之革也不可得已君子
不进欲利之兴也不可得已且如少师万安持禄怙宠
殊无厌足少保刘吉附下罔上漫无可否太子少保尹
直挟诈怀奸全无廉耻世之所谓小人也陛下留之则
君德必不能辅朝政必不能修纪纲必坏风俗必偷天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1453-0397d.png
下之贤必有所观望而不敢来天下之邪必有所盘结
而不肯去上弊社稷下弊苍生此弊所当革者也臣愿
陛下讽之再辞以全其体给之馀禄以饱其欲放之田
里以休其劳则天下之弊无不革矣至如致仕尚书王
恕矢志忠勤可任大事尚书王竑秉节刚劲可寝大奸
都御史彭韶学识醇正可决大疑世之所谓君子也陛
下用之则君德必为之开明朝政必为之清肃纪纲必
振风俗必淳天下之贤必拔茅而来天下之邪必望风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1453-0398a.png
而去上利社稷下利苍生此利所当兴者也臣愿陛下
予之安车以优其礼赐之手诏以重其行置之左右以
展其蕴则天下之利无不兴矣然君子之所以不进而
小人之所以不退岂无自哉大抵宦官之权重也汉元
帝尝任萧望之周堪矣一制于弘恭石显则不得以行
其志宋孝宗尝任陈俊卿刘珙矣一间于陈源甘升则
不得以尽其才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为犄角而
玄宗之朝政不经贾似道丁大全与董宋臣相为表里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1453-0398b.png
而理宗之国势不振君子小人进退之机未尝不在于
此曹之盛衰也臣愿陛下鉴其所既往谨其所未来大
张英断总揽天纲凡所以待宦官者一以太祖高皇帝
为法凡所以任大臣者一以太宗文皇帝为法则君子
可进小人可退而天下之治出于一矣
  齐醮进香疏(张宁/)
臣闻释道之教邃古所无下至汉唐其法寖盛然三代
君主寿考世运灵长后世衰乱相仍年祚少永佛老无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1453-0398c.png
补视昔可知夫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长幼人之大
伦自古体国立法修政建事无非为此五者而为之经
理防范耳五者顺序百度以宁是以圣人之道始于有
为而终于无为彼佛老之法不足以有为而强于无为
遂欲去君臣废夫妇一切归诸虚无寂灭假使其教尽
行则婚姻既无子嗣俱绝不过百年人类尽矣虽有事物
将谁用之历代英君谊辟有见于此非不欲深恶而痛
革之特以其颇能倡祸福轮回之空谈警动于人可以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1453-0398d.png
化导愚昧姑将存之以为治化外之一术耳非真谓其
能扶世立教延永国步而为之崇奉也恭惟皇上曩在
青宫继登大宝夙精儒学日御经筵于凡治乱之由正
邪之辨洞明深识允蹈躬行当即位之初诏天下寺观
不许藏匿无度牒僧道等项寻承睿旨不许增修寺观
乞请额名上书言事者又每以滥度叫化不便为词多
被奖纳传之将来固当永远无弊矣迩者恭遇皇太后
诞日令僧道建设斋醮此见皇上将欲表扬孝道慰悦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1453-0399a.png
圣慈无所不用其极之心也诸大臣及百职事但当和
衷助德仰赞至情上绥懿祉则心诚道得允合旧章而
礼部尚书姚夔等乃于各衙门敛会财物收办炷香约
以至期赴坛行礼为儒者自失其守业彼者乌知其非
臣虽至愚为此深惜切惟人臣之于君愿其福也则当
劝以修德善愿其寿也则当劝以去逸欲愿天心之向
顺则当相之以和保小民康济四海故曰求福不回夭
寿平格又曰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未闻有以祷祠得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1453-0399b.png
福丹药致寿假符瑞以永天命者今乃不能尽所当为
徒以瓣香尺楮列名其上宣扬于佛老之神相率而拜
曰为朝廷祈福祝寿天地鬼神山川河岳昭布森列可
厚诬如是哉昔孔子之于异端孟子之于杨墨韩愈欧
阳修诸儒之于佛老为其惑世诬民充塞仁义故词而
辟之论而排之今若此其流不止于惑与诬矣通朝之
人靡然而从仁义不止于充塞矣学圣贤之学者既不
能辟而排之又不能以正自处天下后世谓之何哉伏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1453-0399c.png
惟英宗睿皇帝当复位之初国事多虞属有足疾其时
一二大臣所见不远不察古人行祷之意故尝举行此
事盖一时臣子迫切至情事不得已然非祖宗之旧典
先帝之本心也因循至今寔意不存尚沿故习夫臣之
于君犹子之于父一指一发皆其长养一饮一食皆其
赐予若能以斋醮助国虽杀身亦所不辞岂敢自以儒
者门户为此倔强与彼相较量哉但以无益事情徒伤
大体其于经筵圣学不无略有所妨其于进讲儒臣亦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1453-0399d.png
恐难以身劝伏望皇上法古昔圣贤正常道之心监大
学衍义明道术之语乞敕礼部及文武衙门今后凡遇
庆贺日期不许仍前擅备炷香于寺观行礼庶可以扶
名教振士风全一代之治体而与三代之时并隆矣
  论圣政疏(刘健/)
窃惟天下之事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得其序则治不得
其序则乱而所不当为者弗论也夫事之重且急者不
过亲贤爱民赏功罚罪而已近时以来奏事之期日渐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1453-0400a.png
迟晚散本不及禁门已闭内外章疏动经累日甚者或
延至半年或终留不出因循积习遂以为常仰惟皇上
于声色货利无所嗜好宫禁严密臣等所不敢知但恐
佛老鬼神之事有妨圣政耳夫神之所当祭者不过天
地宗庙社稷山川及古昔圣贤而已其礼有时而不妨
于政其用有节而无害于民若佛老之教邪妄不经空
虚无益蠹政病民非所当务者也窃闻寺院宫观斋醮
无时佛书道经刋写相继甚者或累岁挂袍于千里之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1453-0400b.png
外或白昼散灯于大市之间朝野传闻无不骇异夫宠
尚僧道则亲贤之礼疏耗费钱粮则爱民之意阙以方
便为仁厚则冒功求进者得蒙滥赏以慈悲为宽容则
坏法失机者得逃重罚是当急者反缓当重者反轻凡
政之弊皆由于此孔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盖
谓当祭之鬼也而况非所当祭者乎老子亦有曰明王
在上其鬼不神盖谓邪之不能干正也而况为吾圣人
之教者乎伏愿皇上法孔子之正言原老子之初意洞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1453-0400c.png
启圣聪奋行乾健以万几为重务而速赐施行以异端
为蠹政而不劳圣虑务使纪纲大振德化旁通下结人
心上回天意寔宗社万万年无疆之庆也
  覆正祀典疏(倪岳/)
先该礼科给事中张九功题前事臣等谨详古制天子
祭天地祭宗庙祭社稷祭天下名山大川祭五祀凡载
于祀典者皆有功德垂世如祭法者所谓法施于民以
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菑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1453-0400d.png
类不在祀典故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又曰淫祀
无福而先儒亦曰帝王无妄祭无徼福又曰明于天地
之性不可惑以神怪知万物之情不可罔以非类皆谓
此也自秦以降乃多淫祠历汉至元有因有革迨至国
朝太祖高皇帝即位之三年首诏天下改正祀典列圣
相承恪遵成宪间有因所感应之事而增益祠祭或以
万寿千秋等节而修建斋醮一时行之不察后遂袭以
为例因循莫改增置益繁异端之徒转相鼓扇怪诞相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1453-0401a.png
乘矫诬殊甚夫非礼之祭非类之祷近代帝王固不能
无然绝地天之通严幽明之分在帝舜以为当务之急
盖非圣明之君卓然有见必不能深禁而痛绝之此给
事张九功之言所以深有望于今日者也伏乞圣明敬
事天地孝事宗庙严事山川百神舍此之外凡有一应
斋醮祷祠之类通行革罢不惟屏斥异端之奸亦可节
省无益之费既可允合乎圣祖以礼事神之心而亦足
致乎圣王至诚感神之妙和气恊应国祚绵长人心以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1453-0401b.png
明风俗以正其为治道诚非小补也今将查到在京各
项祭祀除太仓之神汉寿亭侯关公宋丞相文天祥俱
祀典应祭外其馀详为辨析穷加考究以正万年之祀
以解万世之惑云夫所谓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
尊者谨按传记西方有佛国曰天竺天竺有五中天竺
乃释迎所生之地后汉明帝时其法始入中国后之宗
其教者遂以释迦为师其曰三世佛者则以释迦之本
性为法身德业为报身并其真身而为三其寔本一人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1453-0401c.png
耳今乃分为三像而并列之失其旨矣唐儒韩愈有曰
三代之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中国未有佛也明
帝时始有佛法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以
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舍身施佛其后饿死
台城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
矣至于道家以老子为师其所谓三清者盖仿释氏三
身而为之尤为谬妄宋儒朱子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
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老君又非老子之报身设有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1453-0401d.png
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而老子又自为上清太上老君
盖仿释氏之失而又失之者也况庄子明言老聃之死
则聃亦人鬼耳岂可僣居昊天上帝之上哉由此观之
三清三境天尊寔无所据况躬亲祠醮倾心崇奉如宋
徽宗者可谓至矣卒之陷身北廷覆亡宗社千载可为
明戒但缘佛老异端之徒转相模仿惑世诬民历代因
之莫之有废是以递年以来凡遇万寿千秋等节奉钦
依修建吉祥好事或遇丧礼七七修建荐扬好事俱先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1453-0402a.png
期一日遣官诣大兴隆等寺祭告释迦牟尼文佛朝天
宫祭告三清三境天尊此皆因袭而行不合祀典所谓
北极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谨按象纬书有曰北极五
星在紫微垣中一名天极一名北辰其北第五星名天
枢盖极星之在紫微垣万神所宗七曜三垣二十八宿
众星所拱为天文之正中又曰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
常居也即今朝廷宫殿所在乃其象焉国朝正统初年
建紫微殿一所于大德观之东设立大帝之象每遇万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1453-0402b.png
寿圣节正旦冬至俱遣大臣一员祭告夫日月星辰并
曜于天故古有大明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之文祖
宗以来每岁南郊大祀内坛已有星辰坛合祭之礼今
乃像之如人称之为帝以极星之正祠于异端之宫稽
之祀典诚无所据所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者谨
按传记有曰凡阴气凝聚阳气在内而不得出则奋击
而为雷霆非如异端所谓龙车石斧鬼鼓火鞭怪诞之
说也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玉霄一府总司五雷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1453-0402c.png
而雷部诸神皆其所主而又托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
尊示现之日朝廷岁以是日遣官诣大德显灵宫致祭
夫风云雷雨皆阴阳之妙用鬼神之盛德祖宗以来每
岁南郊大祀外坛已有合祭之礼而八月望后山川坛
复有秋报之祭况自二月发声之后无非雷霆震奋之
日顾乃止于六月二十四日于义何取至于像设名称
礼亦无据所谓梓橦帝君者谨按图志英显王庙在剑
州即梓橦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巂人因报母仇徙居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1453-0402d.png
剑州之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玄宗西狩追封
左丞僖宗入蜀封济顺王宋咸平中改封英显又按文
昌六星在北斗魁前为天之六府道家谓上帝命梓橦
神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辅元开化文
昌司禄宏仁帝君而天下学校亦多立祠以祀之京师
旧有庙在北安门外景泰五年辟而新之敕赐文昌宫
额岁以二月初三日为帝君诞生之辰遣官致祭道家
谓梓橦以孝德忠臣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于礼为宜祠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1453-0403a.png
之京师不合祀典至于文昌之星与梓橦无干今乃合
而为一诚出傅会所谓祖师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
君者谨按传记张道陵字辅汉光武十年生于吴之天
目山善以符治病桓帝永寿元年于灵峰白日上升百
二十岁唐天宝七年册赠天师中和四年封三天扶教
大法师宋熙宁中加封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大观二
年册号正一靖应真君子孙历代相传皆有封号迨入
国朝仍令传袭正一嗣教真人之封秩正二品以正月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1453-0403b.png
十五日为祖师示现之辰遣官诣大德显灵宫告祭又
按宋邵伯温闻见录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定汉中
鲁祖陵顺帝时客蜀学道鸣鹤山中造作符书惑百姓
从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时谓之米贼陵子衡衡子鲁以
法相授受自号师君其众曰鬼卒曰祭酒大抵与黄巾
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汉宁太守镇蛮中观此则陵
本非异人而道家祖陵为天师者特因天宝诏称汉天
师而然耳今正月十五乃其生辰自宜其子孙祭于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1453-0403c.png
其家可也所谓大小青龙之神者谨按碑记昔有僧名
卢自江南来寓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岩一日二童子来
拜于前卢纳之鬻薪供奉虽寒暑无怠时久旱不雨二
童子白于卢能限雨期言讫即委身龙潭须臾化二青
龙一大一小至期果得甘雨事闻赐卢师号曰感应禅
师建寺设像立碑以纪其事又别设祠于龙潭之上春
秋遣官祭二青龙神国朝宣德中敕建大圆通寺二青
龙出现祷之有应于是加封号至今春秋二时遣顺天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1453-0403d.png
府官致祭及遇岁旱遣官祭告盖因旧传二龙能致云
雨故累朝崇奉如此然虽称二青龙其寔蛇也蛇有神
蛇其名曰蜦亦能致雨今此二蛇西山寺院处处有之
略无灵异近者京师连年水旱祈祷无应则此亦非蜦
蛇乃凡蛇耳盖妖由人兴久自衰息无足崇奉明矣昔
宋祥符中天庆观有蛇极怪异人以为龙孔道辅以手
板击其首死之其患遂息程明道为上元主簿茅山池
有小龙如蜥蜴崇奉以为神物明道捕而脯之使人不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1453-0404a.png
惑后亦不闻如何则此二蛇之怪诞正此类也所谓东
岳泰山之神者谨按图志东岳鲁之泰山今在山东济
南府泰安州山下有庙自黄帝以来封禅七十二君唐
宋元皆加神以封号曰王曰帝若祀人鬼国朝洪武三
年诏去封号称为东岳泰山之神有司春秋致祭有事
则遣臣祭告今京师朝阳门外亦有东岳庙寔自元延
祐中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买地为宫奉祀东岳天齐仁
圣帝国朝仍而不废岁以三月二十八日及万寿圣节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1453-0404b.png
遣官致祭夫岳镇海渎以其山川灵气有发生润泽之
功故历代祀之而泰山在鲁封内岁时俱有合祭之礼
前项祀典烦渎无据所谓北极佑圣真君者谨按传记
北极佑圣真君者盖真武神也真武本元武宋真宗尚
道教避圣祖讳改元为真元龟也武蛇也此本北方元
武七宿虚危星形似之故因而名后乃以元武为真君
而作龟蛇于下靖康初诏加号助顺曰佑圣助顺真武
灵应真君及考图志乃云真武为靖乐王太子也生而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1453-0404c.png
神灵长而勇猛志除邪魔遇紫虚玄君授以道秘东游
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山修鍊功成白日飞升奉上
帝命往镇北方披发跣足建皂纛玄旗统摄元武之位
此则道家傅会之说殊为诞妄再考国朝御制碑文太
祖高皇帝平定天下兵戈所向神阴祐为多及定鼎金
陵乃于鸡鸣山建庙以崇祀事载在祀典太宗文皇帝
肃靖内难以神有显相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各重
建庙宇而两京岁时春秋及京师每月朔望各遣官致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1453-0404d.png
祭武当山则命内外官员专一在彼提督列圣崇奉之
意可谓至矣宪宗纯皇帝在位常范金为像屡遣内官
陈善赍往武当山安奉盖亦不过承先志以祈神休耳
岂期陈善援引左道之人邓常恩等上则荧惑圣听糜
费内帑下则骚扰道路虐害生民且又奏请重修京师
庙宇改号灵明显佑宫日居其间引进邪术遂使香火
之地几为奸盗之区固非朝廷崇奉之本意使真武有
神亦岂其所乐闻哉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谨按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1453-0405a.png
道家之言有曰崇恩真君姓萨氏讳坚西蜀人在宋徽
宗时尝从虚靖天师张继先及王侍宸林灵素传学道
法累有灵验而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
又尝从萨真君传受符法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
思得以灵官之法显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
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
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又建一殿
崇奉二真君左曰崇恩殿右曰隆恩殿成化初年改观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1453-0405b.png
曰宫加显灵二字递年四季更换袍服三年一小焚化
十年一大焚化乂复易以新制珠玉锦绮所费不赀每
岁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现之辰皆遣官致
祭其崇奉可谓至矣今就其言议之萨真人之法因王
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而其法之所自
皆宋徽宗时林灵素辈之所传一时傅会之说浅谬如
此本无可信况近年附体降神者乃钦发充军顾珏顾
纶之父子其为鄙亵尤甚往往祷雨祈晴杳无应验则
卷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1453-0405c.png
其怪诞可知所谓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者谨按大明一
统志福州府闽县南旧有洪恩灵济宫一所祀二徐真
人即今之金阙玉阙二真人也真人五代时徐温子曰
知證封江王知谔封饶王尝提兵平福州福父老戴之
图像以祀宋赐今额又考之御制碑文云太宗文皇帝
临御之十有五年适遘疾弗豫百药罔效或有言神灵
验者祷之辄应脱然平复于是大新闽地庙宇命有司
春秋致祭岁易时衣给户洒扫又于京师立庙以祀之
卷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1453-0405d.png
加封金阙真人玉阙真人十六年又加封金阙真君玉
阙真君赐庙额曰洪恩灵济宫正统初年重新宫宇进
号金阙崇福真君玉阙隆福真君成化二十二年重加
尊号伯曰九天金阙总督魁神洪恩灵济慈惠高明上
帝仲曰九天玉阙总督罡神洪恩灵济仁惠弘静上帝
递年以来每月朔望并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
诞辰俱有祭祀遣官行礼及时食献新至今不缺四时
已有皮弁冠大红纱罗纻丝织金锦云龙朝服近又加
卷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1453-0406a.png
以平天冠明黄纱罗纻丝衣服其黄服五年一次更换
焚化红服十年一次更换焚化夫神之世系年代可考
如此本非有甚异也先年止因有功于闽庙食一方后
以保护太宗文皇帝圣躬故京师有别庙之奉但本处
既有春秋二祭而京师一年之间复有前项祭祀不无
烦渎且惟皇上帝主宰于天而兄弟并称上帝其为僣
拟可知所谓神父圣帝神母元君金阙元君玉阙元君
者谨按徐仙真录及国朝御制碑文神父神母者即二
卷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1453-0406b.png
徐真人之父母金阙玉阙元君者盖其配也宋理宗朝
封父齐王为忠武真人母白氏仁寿仙妃配许氏助顺
仁忠仙妃陶氏善助慈懿仙妃国朝永乐中加封父翊
亮真人母淑善仙妃许氏真应仙妃陶氏恭静仙妃继又
进封其父为真君成化二十二年神父加封高上神主
慈悲圣帝神母加封安宁护国恭静元君金阙妃天房
卫保节靖元君玉阙妃天房众母显祐元君每岁万寿
圣节正旦冬至俱遣官祭祀金阙玉阙元君又有诞辰
卷四十九 第 27a 页 WYG1453-0406c.png
之祭皆因二真君一时祷应之功故推及而崇奉之如
此夫神父徐温乃五代时误国之臣专权弑主殊无功
德祀以报功岂宜滥及况父母并妃并受隆名称帝称
君僣拟益甚所谓城隍之神谨按易坎卦有曰王公设
险以守其国盖谓君人者观坎之象知险不可陵也故
设为城郭沟池以守其国而保其民人传记谓其制自黄
帝始历代建国必有高城深隍上以保障宗社朝廷下
以卫捍百官万姓其所系甚重其为功不小故国朝之
卷四十九 第 27b 页 WYG1453-0406d.png
制天下府州县皆有城隍之祭京都城隍庙旧在顺天
府西南累朝皆加修葺岁以五月十一日为神之诞辰
万寿圣节各遣官致祭夫庙祀城隍之神本非人鬼安
得诞辰可谓谬妄况每岁南郊大祀坛八月山川坛俱
有合祭之礼事体已重既与天下府州县之祭不同今
又复为烦渎之祭不亦谬乎前项祭告俱合罢免谨具
覆奏伏候圣裁
 明文海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