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存复斋文集卷之二
元征东儒学提举雎水朱德润泽民著
曾孙夏重编
赐进士湖广按察使东吴项璁彦辉校正
玉京路承天寺藏经阁记
维至静可以感至动至寡可以合至多至无可以召
至有此物理之自然而人有未之觉者故佛氏居深
山穷谷而土木其形骸鸢乌其饮食初无求于人也
而人见其土木形骸而鸢乌饮食也于是有结庐而
舍之者捐衣而衣之者馌食而食之者由是至静至
寡至无皆转而为至动至多至有而人不觉焉方其
元征东儒学提举雎水朱德润泽民著
曾孙夏重编
赐进士湖广按察使东吴项璁彦辉校正
玉京路承天寺藏经阁记
维至静可以感至动至寡可以合至多至无可以召
至有此物理之自然而人有未之觉者故佛氏居深
山穷谷而土木其形骸鸢乌其饮食初无求于人也
而人见其土木形骸而鸢乌饮食也于是有结庐而
舍之者捐衣而衣之者馌食而食之者由是至静至
寡至无皆转而为至动至多至有而人不觉焉方其
卷二 第 1b 页
深居静默自寡言至于无言一佛氏也自一言至于
万言亦一佛氏也何哉人见其人之趋慕之来之多
也始以利益扣之佛不以利益自靳而随问即答如
国王如长者如居士如比丘者皆云集而问答愈
其辞愈多乃至演为五千四十八卷也其书自汉
以来由西域而播于中国由中国而播于东土则
三韩之人建阁以藏其经者是也所以奉其教者比
中州为尤盛又非特结庐捐衣馌食也至治三年高
丽玉京大承天护国禅寺因其佛殿之西芟荆筑垣
构木运甓役不计工用不计直栋梁翚飞金碧炫耀
为藏经阁者大小共十有三间自屋楹而下列为轮
万言亦一佛氏也何哉人见其人之趋慕之来之多
也始以利益扣之佛不以利益自靳而随问即答如
国王如长者如居士如比丘者皆云集而问答愈
其辞愈多乃至演为五千四十八卷也其书自汉
以来由西域而播于中国由中国而播于东土则
三韩之人建阁以藏其经者是也所以奉其教者比
中州为尤盛又非特结庐捐衣馌食也至治三年高
丽玉京大承天护国禅寺因其佛殿之西芟荆筑垣
构木运甓役不计工用不计直栋梁翚飞金碧炫耀
为藏经阁者大小共十有三间自屋楹而下列为轮
卷二 第 2a 页
轴而栖匦于其间藏经至三藏焉噫予闻之佛尝以
性命之宗䆒生灭法自有言至于无言自不以言至
于不以无言则五千四十八卷之多为有言耶为无
言耶为不以言耶为不以无言耶以藏经阁之宏且
丽也为妙装严则生而有相者耶抑灭而无相者耶
然有无生灭之道人能觉之而不为有无生灭之迷
者抑有其人焉抑无其人焉秦定二年春三韩比丘
善谨来求予文以记其阁成予欲无文而善谨求之
至恳之切故不能无文而以至静至寡至无为佛氏
之功用以无言无相为性命生灭之理书于藏经阁
下善谨归而刻诸石睢水朱德润记
性命之宗䆒生灭法自有言至于无言自不以言至
于不以无言则五千四十八卷之多为有言耶为无
言耶为不以言耶为不以无言耶以藏经阁之宏且
丽也为妙装严则生而有相者耶抑灭而无相者耶
然有无生灭之道人能觉之而不为有无生灭之迷
者抑有其人焉抑无其人焉秦定二年春三韩比丘
善谨来求予文以记其阁成予欲无文而善谨求之
至恳之切故不能无文而以至静至寡至无为佛氏
之功用以无言无相为性命生灭之理书于藏经阁
下善谨归而刻诸石睢水朱德润记
卷二 第 2b 页
凝香亭记
大元一海内列郡县梯航万里咸以驿递传达且建
候馆馈饷相望于道以待使客敬上命也始苏驿递
南接行省北抵大江东南贡赋并两浙闽海之供悉
繇兹道是以送往迎来岁无虚日大德间郡府葺其
旧馆适民役告劳工弗克固距今二十载风雨摧圯
无完客所元统三年秋太守张俟正议顾以宾馆春
秋所严盍缮完之而虑民力弗给乃为倡首并率诸
僚佐捐俸以备工费虽一木一石一磗一甃躬自指
画故工役相资材物就聚民不劳而事集自秋踰冬
凡四阅月而馆成乃于其北筑亭为使客休息之所
大元一海内列郡县梯航万里咸以驿递传达且建
候馆馈饷相望于道以待使客敬上命也始苏驿递
南接行省北抵大江东南贡赋并两浙闽海之供悉
繇兹道是以送往迎来岁无虚日大德间郡府葺其
旧馆适民役告劳工弗克固距今二十载风雨摧圯
无完客所元统三年秋太守张俟正议顾以宾馆春
秋所严盍缮完之而虑民力弗给乃为倡首并率诸
僚佐捐俸以备工费虽一木一石一磗一甃躬自指
画故工役相资材物就聚民不劳而事集自秋踰冬
凡四阅月而馆成乃于其北筑亭为使客休息之所
卷二 第 3a 页
仍得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孛术鲁公题其扁曰凝香
用唐刺史韦应物诗意也亭之傍㘽花植竹曲阑回
槛萦带左右墙垣高峙窗牖翚明当为浙西驿馆之
胜盖昔人所谓凝香者刺史之燕寝也今太守则躬
处卑隘以昔人所云者为宾所焉太守故佐命功臣
济宁张侯之孙也听政之暇与民休息今寔以天子
之使命惟重迎劳惟谨是营斯亭夫使客解鞍停桡
登高望远赡泰伯之旧墟访馆娃之遗迹来游于斯
息于斯饮食于斯则凡暮至晨往者宁无预惜之心
乎太守既俾仆记其亭之作矣仍为之歌曰
吴山垒垒江水㳽㳽作亭于馆太伯之里太守燕喜
用唐刺史韦应物诗意也亭之傍㘽花植竹曲阑回
槛萦带左右墙垣高峙窗牖翚明当为浙西驿馆之
胜盖昔人所谓凝香者刺史之燕寝也今太守则躬
处卑隘以昔人所云者为宾所焉太守故佐命功臣
济宁张侯之孙也听政之暇与民休息今寔以天子
之使命惟重迎劳惟谨是营斯亭夫使客解鞍停桡
登高望远赡泰伯之旧墟访馆娃之遗迹来游于斯
息于斯饮食于斯则凡暮至晨往者宁无预惜之心
乎太守既俾仆记其亭之作矣仍为之歌曰
吴山垒垒江水㳽㳽作亭于馆太伯之里太守燕喜
卷二 第 3b 页
执斝奠洗饯天子使石湖𥻘𥻘横山峋峋惟此使客
执辔侁侁如公子扎万国是宾或贡厥篚汎汎杨舟
来观于亭载歌载游谓此太守宾礼孔脩经之营之
教之食之匪教弗劝匪食弗滋百尔来使视此铭诗
石鱼亭记
至正元年冬理问和侯九思治地于杭西湖之集庆
山土岗面阳石老泉清杉松桧柽交樛于上苍藤碧
藓蔓联于下工役之始铫锸既举钁深九尺许得石
焉状如鱼昂头掉尾有跃禹门鼓北𬈑之态土工不
敢私有而进于侯侯曰吾方凿池置鱼而石鱼出岂
其徵耶于是镵石畚土疏泉潴水置石鱼于其中仍
执辔侁侁如公子扎万国是宾或贡厥篚汎汎杨舟
来观于亭载歌载游谓此太守宾礼孔脩经之营之
教之食之匪教弗劝匪食弗滋百尔来使视此铭诗
石鱼亭记
至正元年冬理问和侯九思治地于杭西湖之集庆
山土岗面阳石老泉清杉松桧柽交樛于上苍藤碧
藓蔓联于下工役之始铫锸既举钁深九尺许得石
焉状如鱼昂头掉尾有跃禹门鼓北𬈑之态土工不
敢私有而进于侯侯曰吾方凿池置鱼而石鱼出岂
其徵耶于是镵石畚土疏泉潴水置石鱼于其中仍
卷二 第 4a 页
结亭其上环以竹木轩窗丹漆磗瓦苍黝尝与客游
于斯亭觞咏在前鸣声往来四山围绕云雾滃郁
石鱼于泉湫是可乐焉虽然鱼介鳞之水族
为鲲鼓浪成雷喷沬为雨乘长风一跃万里
池圆沼之能畜也今移形山石毋乃昜其性乎噫
知之矣侯少勤敏及官理官廉约有为方骎骎进用
而辄以来山钓水为事兹石之出岂非湖山之灵托
形象于变化以遗吾子乎何哉狎于情者情其志安
于小者忘其大此君子所以寓意而不留意也欤若
丙穴之嘉鱼浮阳之鯈䱁亦丽于罶烹于校人而巳
曷若是石不堕钩饵不为腥腐有飞腾变化之象九
于斯亭觞咏在前鸣声往来四山围绕云雾滃郁
石鱼于泉湫是可乐焉虽然鱼介鳞之水族
为鲲鼓浪成雷喷沬为雨乘长风一跃万里
池圆沼之能畜也今移形山石毋乃昜其性乎噫
知之矣侯少勤敏及官理官廉约有为方骎骎进用
而辄以来山钓水为事兹石之出岂非湖山之灵托
形象于变化以遗吾子乎何哉狎于情者情其志安
于小者忘其大此君子所以寓意而不留意也欤若
丙穴之嘉鱼浮阳之鯈䱁亦丽于罶烹于校人而巳
曷若是石不堕钩饵不为腥腐有飞腾变化之象九
卷二 第 4b 页
思观于兹而思其托风云于高远者则他日之所就
又岂非石鱼之感厉耶书以为记
鲁斋书院三先生祠堂记
于乎道之大明也繇徽国朱文公生于东南道之复
明也繇魏国许文正公生于中原盖女公殁十年而许
公生二公之学相距四十三年而传相去数千里外
而合一旦得时行道以济斯世岂非天乎初文正公
以其学讲授于魏郡壬寅岁始诣苏门因左丞姚公得
程朱之书于江汉赵先生遂一变旧习精思默契䔍
志力行为时儒宗中统初元以窦大史荐应诏入见
至元七年拜中书左丞八年授国子祭酒讲授国学
又岂非石鱼之感厉耶书以为记
鲁斋书院三先生祠堂记
于乎道之大明也繇徽国朱文公生于东南道之复
明也繇魏国许文正公生于中原盖女公殁十年而许
公生二公之学相距四十三年而传相去数千里外
而合一旦得时行道以济斯世岂非天乎初文正公
以其学讲授于魏郡壬寅岁始诣苏门因左丞姚公得
程朱之书于江汉赵先生遂一变旧习精思默契䔍
志力行为时儒宗中统初元以窦大史荐应诏入见
至元七年拜中书左丞八年授国子祭酒讲授国学
卷二 第 5a 页
其后弟子继司鼎铉四方学者咸知宗朱氏之学其
于赞治之功岂小补哉至正二年天台陈君仁本以
文正之学播于海隅即庆元府治之东搆祠塑像列
于学官将以春秋专祀于公而又以姚赵二公合食
于堂终岁设教养士然而廪饩供张尚未完也三年
踰浙右泛二江游金陵以需成于台端可不谓有志
之士乎今陈君得请将还乃作歌诗使归以祀公歌
曰滔滔海湄岩岩宫祠冬夏薰贲然来思昔公在
朝佐圣济时阐教燕魏入矩出规江汉之浒公学之
绪姚窦交游程朱传注始时国生质朴而武今文以
嬉周旋拜舞相业将略公之薰渍邦范国纪公之能
于赞治之功岂小补哉至正二年天台陈君仁本以
文正之学播于海隅即庆元府治之东搆祠塑像列
于学官将以春秋专祀于公而又以姚赵二公合食
于堂终岁设教养士然而廪饩供张尚未完也三年
踰浙右泛二江游金陵以需成于台端可不谓有志
之士乎今陈君得请将还乃作歌诗使归以祀公歌
曰滔滔海湄岩岩宫祠冬夏薰贲然来思昔公在
朝佐圣济时阐教燕魏入矩出规江汉之浒公学之
绪姚窦交游程朱传注始时国生质朴而武今文以
嬉周旋拜舞相业将略公之薰渍邦范国纪公之能
卷二 第 5b 页
卷二 第 5b 页
若拙而阴符亦谓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此盖所谓古
今善处世者矣刘大本居淮之阳暇日葺茅茨堵垣
墙筑室为隐居计仍以拙庵自号且能谨于事物之
接此岂非善处斯世者乎予于是而有感焉嗟夫圣
人脩身立教凡所以处纲常而不惑者纳之于中而
巳母使过焉母不及焉即父子而父子之道亲即君
臣而君臣之义定即寒暑而寒暑之岁功成即穷达
而穷达之天理得凡所以虚灵应物而不穷者若持
权衡然不失其正而巳又岂以伏藏之道存乎心哉
苟伏智焉藏巧焉则事物之接而触吾心之是非得
失者不得以直道遇之也夫岂真诚之谓乎夫岂用
今善处世者矣刘大本居淮之阳暇日葺茅茨堵垣
墙筑室为隐居计仍以拙庵自号且能谨于事物之
接此岂非善处斯世者乎予于是而有感焉嗟夫圣
人脩身立教凡所以处纲常而不惑者纳之于中而
巳母使过焉母不及焉即父子而父子之道亲即君
臣而君臣之义定即寒暑而寒暑之岁功成即穷达
而穷达之天理得凡所以虚灵应物而不穷者若持
权衡然不失其正而巳又岂以伏藏之道存乎心哉
苟伏智焉藏巧焉则事物之接而触吾心之是非得
失者不得以直道遇之也夫岂真诚之谓乎夫岂用
卷二 第 6a 页
拙之谓乎虽然人固有质而不文杫而不巧者则亦
勉之于彬彬君子之道而巳昜曰君子所居而安者
昜之序也盖得其序则安矣刘君以拙名其庵慕古
人之志欲行古人之道居是庵也其必有择焉书以
为记
卞将军新庙记
至正二年 月■日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许有孚言故晋尚书令忠贞公卞壸之茔庙在集庆
路大元兴永寿宫之南偏岁久祠宇不治考晋史载
公之忠二子之孝昭如日星后世仰慕而使行道之
人过其故祠顾瞻咨嗟有不能释然于怀者若无以
勉之于彬彬君子之道而巳昜曰君子所居而安者
昜之序也盖得其序则安矣刘君以拙名其庵慕古
人之志欲行古人之道居是庵也其必有择焉书以
为记
卞将军新庙记
至正二年 月■日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
许有孚言故晋尚书令忠贞公卞壸之茔庙在集庆
路大元兴永寿宫之南偏岁久祠宇不治考晋史载
公之忠二子之孝昭如日星后世仰慕而使行道之
人过其故祠顾瞻咨嗟有不能释然于怀者若无以
卷二 第 6b 页
兴葺其废对植其高则将何以表章其风烈而惩劝
后世者哉矧今圣朝追崇古忠贤之祀典有司礼文
具在其可弛诸繇是台臣咸是其言俾集庆守臣请
于江浙行省得官出缗钱计一万五千而更新之仍
移文永寿宫主者虚白先生陈宝琳总督其事有司
相地度材命工计直择以 是年月 日构始至正
四年■月庙成先是延祐之初宝琳之祖嵇公欲脩
之而弗果至治间官葺之而弗固今虚白先生自始
督工及终经营轮奂之美无遗锱铢故工不费而完
好庙当通衢东西植两坊题曰忠孝前建三门缭以
周垣夹以两庑术道森严庙室中起以奉忠贞公之
后世者哉矧今圣朝追崇古忠贤之祀典有司礼文
具在其可弛诸繇是台臣咸是其言俾集庆守臣请
于江浙行省得官出缗钱计一万五千而更新之仍
移文永寿宫主者虚白先生陈宝琳总督其事有司
相地度材命工计直择以 是年月 日构始至正
四年■月庙成先是延祐之初宝琳之祖嵇公欲脩
之而弗果至治间官葺之而弗固今虚白先生自始
督工及终经营轮奂之美无遗锱铢故工不费而完
好庙当通衢东西植两坊题曰忠孝前建三门缭以
周垣夹以两庑术道森严庙室中起以奉忠贞公之
卷二 第 7a 页
像而以刘将军超钟侍中雅配享公之二子聄旴侑
食后崇寝室则裴夫人主之官宇宏丽轩窗翚明足
以耸观听而发遐思昭神灵于既往启忠孝于方来
于国家勉励臣子之意岂不伟欤初忠贞公在晋室
廉洁切直不肯苟同时好时则慕王澄谢鲲之放达
公厉色曰悖礼伤教罪莫大焉尝观东晋之衰敦叛
于前玄僣于后岂非礼教废而然哉盖公之明若蓍
龟衡鉴不待苏峻之祻而先知矣独惜王庾诸公不
能听纳其说悲夫自公之殁后六百馀年南唐建忠
贞亭徐锴为识又百馀年宋叶龙图清臣刻石表墓
又五十年曾文昭肇记其祠堂又十五年胡忠简铨
食后崇寝室则裴夫人主之官宇宏丽轩窗翚明足
以耸观听而发遐思昭神灵于既往启忠孝于方来
于国家勉励臣子之意岂不伟欤初忠贞公在晋室
廉洁切直不肯苟同时好时则慕王澄谢鲲之放达
公厉色曰悖礼伤教罪莫大焉尝观东晋之衰敦叛
于前玄僣于后岂非礼教废而然哉盖公之明若蓍
龟衡鉴不待苏峻之祻而先知矣独惜王庾诸公不
能听纳其说悲夫自公之殁后六百馀年南唐建忠
贞亭徐锴为识又百馀年宋叶龙图清臣刻石表墓
又五十年曾文昭肇记其祠堂又十五年胡忠简铨
卷二 第 7b 页
复记其庙世代之移而诸君子之题志叠见于前后
则亦岂无意于当时也哉大江以南金陵为东南之
要领行台为诸司之仪度其忠臣孝子之出于今日
来瞻斯庙闻其风而作兴者则亦岂无望于耳目之
臣哉仆既述御史许公兴坠举废之善而又以嘉其褒
往劝来之美为文以记之矣仍作迎送神之辞于左
使歌以执笾豆庶冀声气之达于神明而获孚感则
又可以佑民物而介繁祉也然则有国有家者非忠
孝其何立乎掌庙事陈虚白先生凡岁时致祭晨昏
启阖香火之严祗奉惟谨且将求卞氏之后以永其
传焉御史台官及有司执事者之劳并载诸石其歌
则亦岂无意于当时也哉大江以南金陵为东南之
要领行台为诸司之仪度其忠臣孝子之出于今日
来瞻斯庙闻其风而作兴者则亦岂无望于耳目之
臣哉仆既述御史许公兴坠举废之善而又以嘉其褒
往劝来之美为文以记之矣仍作迎送神之辞于左
使歌以执笾豆庶冀声气之达于神明而获孚感则
又可以佑民物而介繁祉也然则有国有家者非忠
孝其何立乎掌庙事陈虚白先生凡岁时致祭晨昏
启阖香火之严祗奉惟谨且将求卞氏之后以永其
传焉御史台官及有司执事者之劳并载诸石其歌
卷二 第 8a 页
辞曰夏屋兮丹楹荪壁兮兰房组罗帷兮玉瑱爇芳
馨兮盈堂肇禋事兮孔明骏奔走兮跄跄列鼎鼒兮
毛炰胾羹陈俎尊兮殽蔬桂浆神来歆兮 阳阳神
上升兮云茫茫钟山崔嵬兮江水央央锡纯嘏兮佑
我忠良风两时兮丰年穰穰福生民兮寿而康
成庆堂记
人事之可庆者孰为可庆今夫居高官享厚禄子孙
盈堂是可庆矣曰未也美材艺多名誉功高于时泽
下于民是可庆矣曰未也家千金食列鼎便嬖足使
令是可庆矣曰未也得时行事赏罚由己于俊畏服
各承其意是可庆矣曰未也然则孰可庆曰有庆焉
馨兮盈堂肇禋事兮孔明骏奔走兮跄跄列鼎鼒兮
毛炰胾羹陈俎尊兮殽蔬桂浆神来歆兮 阳阳神
上升兮云茫茫钟山崔嵬兮江水央央锡纯嘏兮佑
我忠良风两时兮丰年穰穰福生民兮寿而康
成庆堂记
人事之可庆者孰为可庆今夫居高官享厚禄子孙
盈堂是可庆矣曰未也美材艺多名誉功高于时泽
下于民是可庆矣曰未也家千金食列鼎便嬖足使
令是可庆矣曰未也得时行事赏罚由己于俊畏服
各承其意是可庆矣曰未也然则孰可庆曰有庆焉
卷二 第 8b 页
非是之谓也晏子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
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
礼之善物也是可庆焉人莫之能也王君彦诚昆仲
五人有宅一区居海津之原奉其八十之毋愉色婉
容克尽子道雍雍怡怡伯倡季和庭无间言以故人
称其孝里有穷乏则力 之多所不较岁常以南方
漕舟集于其处漕人去家万里遇有不给则假之以
济其急以故乡服其义盖其父善甫殁二十有五年
矣尝以敦睦为家范而诸子克遵遗训兹非所谓可
庆者乎嗟夫今人处富贵之地父母在堂伯仲成列
有不能恊于家者矣而王君守其家法内则以亲外
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
礼之善物也是可庆焉人莫之能也王君彦诚昆仲
五人有宅一区居海津之原奉其八十之毋愉色婉
容克尽子道雍雍怡怡伯倡季和庭无间言以故人
称其孝里有穷乏则力 之多所不较岁常以南方
漕舟集于其处漕人去家万里遇有不给则假之以
济其急以故乡服其义盖其父善甫殁二十有五年
矣尝以敦睦为家范而诸子克遵遗训兹非所谓可
庆者乎嗟夫今人处富贵之地父母在堂伯仲成列
有不能恊于家者矣而王君守其家法内则以亲外
卷二 第 9a 页
则以义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盘唯恐失坠此非所谓
成庆者乎虽然余间之二惠竞爽未足多也必若曾
子之色养闵子之友爱其可法焉长王君名聚字彦
诚次名荣字彦忠英字彦敬福字彦德彬字彦文远
求余文记其堂扁曰成庆且为之铭曰海津之阳骈
如通都䔍此王君克孝有模怡怡家庭礼顺色愉子
孝其毋妇听其姑乡称其惠漕德其周嘉言式从善
行肯脩堂庑周匣先训■谋成此美庆后昆是遒
游江阴三山记
余尝游名山未尝不藁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
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
成庆者乎虽然余间之二惠竞爽未足多也必若曾
子之色养闵子之友爱其可法焉长王君名聚字彦
诚次名荣字彦忠英字彦敬福字彦德彬字彦文远
求余文记其堂扁曰成庆且为之铭曰海津之阳骈
如通都䔍此王君克孝有模怡怡家庭礼顺色愉子
孝其毋妇听其姑乡称其惠漕德其周嘉言式从善
行肯脩堂庑周匣先训■谋成此美庆后昆是遒
游江阴三山记
余尝游名山未尝不藁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
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
卷二 第 9b 页
嘉通守余公德 约为京口之行余公递舟行速仆
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
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馀里至青
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
丈馀河流湾曲若蛇蜿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
仲直州尹夜宿杜桥岸下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
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
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荅舟
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两山
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
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
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
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馀里至青
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
丈馀河流湾曲若蛇蜿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
仲直州尹夜宿杜桥岸下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
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
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荅舟
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两山
之间浦溆萦带北通江口地名石堰既而舟转岸曲
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
卷二 第 10a 页
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
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乌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
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 焉其山皆不甚高峻而
松篁苍翠石磴丹垩或頍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
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
豁水港渐宽诟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
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溙市桥而泊焉嗟
夫一元之气融结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
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
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迨不
过是惜不得与德汇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乌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
太平丰稔之象若古朱陈 焉其山皆不甚高峻而
松篁苍翠石磴丹垩或頍然如屋或顽然如虎洼然
而湫林然而壁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
豁水港渐宽诟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
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溙市桥而泊焉嗟
夫一元之气融结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
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
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迨不
过是惜不得与德汇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卷二 第 10b 页
且舟中傲㐳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
听竹轩记
造化之理动静鸣寂互为循环方其戛然有声者动
也寂然无声者静也然戛然而鸣者静之复也寂然
而感者动之机也是以人之聪发乎耳而后戛然之
鸣入于听物之声生于激而后寂然之感通于
哉声之戛然而调调之刁刁者无形之气也然其所
以调调而刀刀者激于有形之物也番阳余君太易
筑室于京口乾元宫之傍舍种竹环绕朝听而戛戛
焉莫听而戛戛焉甚以为得声之自然者故扁曰听
竹轩予于是感于君之托于物而听也因试听之则
听竹轩记
造化之理动静鸣寂互为循环方其戛然有声者动
也寂然无声者静也然戛然而鸣者静之复也寂然
而感者动之机也是以人之聪发乎耳而后戛然之
鸣入于听物之声生于激而后寂然之感通于
哉声之戛然而调调之刁刁者无形之气也然其所
以调调而刀刀者激于有形之物也番阳余君太易
筑室于京口乾元宫之傍舍种竹环绕朝听而戛戛
焉莫听而戛戛焉甚以为得声之自然者故扁曰听
竹轩予于是感于君之托于物而听也因试听之则
卷二 第 11a 页
竹声托于风者也风声托于竹者也而风与竹又托
于人之耳然后听竹之声与听竹之名有所托者轩
也由是知形声之相托动静之相感天地人物皆然
而况于草木乎余君然予言书以为记
云龙山石佛寺记
徐州之西十里有云龙山焉山之麓有寺寺之岩有
石屋屋高可三丈许其中有石佛像突然而起可二
丈许东西北垣皆因其崖石镵为小佛可千像许土
人相传宋武帝微时常憩宿于此有云龙旋绕故因
以名焉武帝 贵州人皆来罗拜屋下焚香而祝愿
之岁以为常至梁天监中有僧来 居其屋遂神其说
于人之耳然后听竹之声与听竹之名有所托者轩
也由是知形声之相托动静之相感天地人物皆然
而况于草木乎余君然予言书以为记
云龙山石佛寺记
徐州之西十里有云龙山焉山之麓有寺寺之岩有
石屋屋高可三丈许其中有石佛像突然而起可二
丈许东西北垣皆因其崖石镵为小佛可千像许土
人相传宋武帝微时常憩宿于此有云龙旋绕故因
以名焉武帝 贵州人皆来罗拜屋下焚香而祝愿
之岁以为常至梁天监中有僧来 居其屋遂神其说
卷二 第 11b 页
为装严之像此石佛之所由镵也自而后历陈隋唐
五代宋日增月累以至于佛之多而寺之所由建也
至今州人有祈愿者犹僦工凿像以为因果延祐间
寺僧妙果积瓜华之供于是殿宏其材檐缉其 此
寺之所由新也至治元年夏德润自京师还过徐遂
登而观焉东望则彭门之偏黄楼故基西望则项羽
所筑戏马台也北望则九里山长坂大河界其中南
望则峄阳泗滨萦带左右山川如昔而人移物换久
矣予观石佛之兴于梁末而钟灵聚祀于兹境者讵
知非前代英雄之遣烈乎世代旋移成坏毁灭之相
寻而石佛晏然如故则又讵知非佛氏之愿力坚久
五代宋日增月累以至于佛之多而寺之所由建也
至今州人有祈愿者犹僦工凿像以为因果延祐间
寺僧妙果积瓜华之供于是殿宏其材檐缉其 此
寺之所由新也至治元年夏德润自京师还过徐遂
登而观焉东望则彭门之偏黄楼故基西望则项羽
所筑戏马台也北望则九里山长坂大河界其中南
望则峄阳泗滨萦带左右山川如昔而人移物换久
矣予观石佛之兴于梁末而钟灵聚祀于兹境者讵
知非前代英雄之遣烈乎世代旋移成坏毁灭之相
寻而石佛晏然如故则又讵知非佛氏之愿力坚久
卷二 第 12a 页
者乎日既仄德润将归妙果求予书而志于石是岁
四月六日朱德润记
灵壁石记
品物流形于开辟之初而一元之气钟赋于精英粹
美者非特一木一石也灵壁石产于泗水之滨质坚
理密形秀色润上世常以之为罄则五音相宣律吕
调畅其浑然天成如岩如壑者则又昔人之所贵焉
至正六年秋客有从汴来者以十二峰见遗其泽如
髹漆音如金玉大峰巍然中耸若尊者居之而后两
峰若护卫之又旁两峰若辅翼之右一峰拔出若宾
对之下两小峰若随侍之左列四峰若趋迎之中悬
四月六日朱德润记
灵壁石记
品物流形于开辟之初而一元之气钟赋于精英粹
美者非特一木一石也灵壁石产于泗水之滨质坚
理密形秀色润上世常以之为罄则五音相宣律吕
调畅其浑然天成如岩如壑者则又昔人之所贵焉
至正六年秋客有从汴来者以十二峰见遗其泽如
髹漆音如金玉大峰巍然中耸若尊者居之而后两
峰若护卫之又旁两峰若辅翼之右一峰拔出若宾
对之下两小峰若随侍之左列四峰若趋迎之中悬
卷二 第 12b 页
一窍则若洞天异境可望可即又中界一谷则若下
通回溪可濯可湘背负以沙则融液凝缀之初璞也
其玄光玉质粹然如可亲俨然如可敬则又形容所
不能尽者岂非精英粹美之石乎予于是置之座隅
于宾朋谈笑之顷饮食读书之暇皆得抚之挹之亲
之玩之虽彭蠡之落星平泉之醒酒自谓无过是矣
嗟夫世道之移君子之精英粹美而可亲者则又因
毁誉以疑其行材名以来其忌而凡可以狎而玩者
小人是巳又岂若兹石之美似君子哉虽然吾㑪之
同游或能以爱君子之心如爱石久而愈敬则又非
世道之能移者矣书以为记
通回溪可濯可湘背负以沙则融液凝缀之初璞也
其玄光玉质粹然如可亲俨然如可敬则又形容所
不能尽者岂非精英粹美之石乎予于是置之座隅
于宾朋谈笑之顷饮食读书之暇皆得抚之挹之亲
之玩之虽彭蠡之落星平泉之醒酒自谓无过是矣
嗟夫世道之移君子之精英粹美而可亲者则又因
毁誉以疑其行材名以来其忌而凡可以狎而玩者
小人是巳又岂若兹石之美似君子哉虽然吾㑪之
同游或能以爱君子之心如爱石久而愈敬则又非
世道之能移者矣书以为记
卷二 第 13a 页
游灵岩天平山记
吴郡之西为湖东为江独灵岩天平为山之胜境予
昔陪宋尚书诚夫来游距今十有七年矣其山峦林
麓陂池之美盖尝粗记而未能再览其详也至正巳
丑春莫判簿顾君定之毗陵潘子仪曹德文约予为
山行于是买舟携具于城西之枫桥入过雁港先抵
吴安山下即乘肩与行二三里至观音山有寒泉二
字镵于卧石字皆方丈馀又行抵北山抚蟠松还宿
衍福精舍明日复就肩与由吴安山左度天平岭瞻
文正范公故祠乔木森茂异石林立转过野桥村店
山回涧曲樵歌牧唱相与应答以翠微空旷之间里
吴郡之西为湖东为江独灵岩天平为山之胜境予
昔陪宋尚书诚夫来游距今十有七年矣其山峦林
麓陂池之美盖尝粗记而未能再览其详也至正巳
丑春莫判簿顾君定之毗陵潘子仪曹德文约予为
山行于是买舟携具于城西之枫桥入过雁港先抵
吴安山下即乘肩与行二三里至观音山有寒泉二
字镵于卧石字皆方丈馀又行抵北山抚蟠松还宿
衍福精舍明日复就肩与由吴安山左度天平岭瞻
文正范公故祠乔木森茂异石林立转过野桥村店
山回涧曲樵歌牧唱相与应答以翠微空旷之间里
卷二 第 13b 页
人所谓鸡经山虎子谷者突然乎其左琴台巘羊肠
岭者兀然乎其右迤值上坡陁经荦确曰劝音峰曰
猿愁岭皆陟险攀缘而上直抵灵岩山永祚塔寺后
回望诸山皆在其下菜畦麦陇苍黄相间入寺观八
角井步响屧廊陟香径登琴台予足力倦距两亲而
止回抚偃松倚盘石坐涵空阁南望三山环抱即太
湖之洞庭山色苍茫湖光镜净瞰飞鸢于木杪睇云
帆于天际于是临前轩濯浣花池寺僧揖予于小亭
而憩焉询昔游之记则巳刻于五至堂矣众客举酒
相属倘佯久之皆步出前三门有亭翼然则陆象先
之所曾游息也故刻象先二字于扁即由山径寻所谓
岭者兀然乎其右迤值上坡陁经荦确曰劝音峰曰
猿愁岭皆陟险攀缘而上直抵灵岩山永祚塔寺后
回望诸山皆在其下菜畦麦陇苍黄相间入寺观八
角井步响屧廊陟香径登琴台予足力倦距两亲而
止回抚偃松倚盘石坐涵空阁南望三山环抱即太
湖之洞庭山色苍茫湖光镜净瞰飞鸢于木杪睇云
帆于天际于是临前轩濯浣花池寺僧揖予于小亭
而憩焉询昔游之记则巳刻于五至堂矣众客举酒
相属倘佯久之皆步出前三门有亭翼然则陆象先
之所曾游息也故刻象先二字于扁即由山径寻所谓
卷二 第 14a 页
西施洞则古佛石像在焉遂缘山而下路两傍松杉
阴翳苍藤如虬蜿鸟声关关游人交䠱真一时之佳
致也乃环山而归复抵天平之白云寺入拜范公祠
下出则日色巳晡烟光黯淡诸峰如人立如戟插如
笔卓如拱如揖如迎如送皆天造之巧也仆谓定之
曰人生聚散之踪来不可期去不可追矧岁月奔驰
一俛一仰悉为陈迩物是而人非者有矣今则天和
日晴川朗山秀心开而目明意适而情畅有朋㑪足
以倡和酒肴足以献酬讵知非它日之观美乎则斯
游也不可以不记至正九年三月廿二日朱德润记
舒啸台记
阴翳苍藤如虬蜿鸟声关关游人交䠱真一时之佳
致也乃环山而归复抵天平之白云寺入拜范公祠
下出则日色巳晡烟光黯淡诸峰如人立如戟插如
笔卓如拱如揖如迎如送皆天造之巧也仆谓定之
曰人生聚散之踪来不可期去不可追矧岁月奔驰
一俛一仰悉为陈迩物是而人非者有矣今则天和
日晴川朗山秀心开而目明意适而情畅有朋㑪足
以倡和酒肴足以献酬讵知非它日之观美乎则斯
游也不可以不记至正九年三月廿二日朱德润记
舒啸台记
卷二 第 14b 页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者此至公之心也故君子居庙
堂之时思尧舜其君而皞皞其民者或未达宁无耿
耿于中乎处山林之时思尧舜其君而皞皞其民者
固未达则亦宁无耿耿于中乎参知政事苏公伯脩
居真定古城之东其先世隐居读书之地也至正六
年秋公以奉使事毕去归其乡尝凭高览远若有感
于怀者于是因高为台筑土为固结拦于周构屋其
上 年 月 日台成因采晋处士陶元亮归来辞
中语扁名曰舒啸焉或曰舒啸者宣其悒郁之气也
公仕于朝登馆阁历省台典机要出则奉使宣抚廉
察郡县参佐行省可谓荣且显矣其何以舒啸其悒
堂之时思尧舜其君而皞皞其民者或未达宁无耿
耿于中乎处山林之时思尧舜其君而皞皞其民者
固未达则亦宁无耿耿于中乎参知政事苏公伯脩
居真定古城之东其先世隐居读书之地也至正六
年秋公以奉使事毕去归其乡尝凭高览远若有感
于怀者于是因高为台筑土为固结拦于周构屋其
上 年 月 日台成因采晋处士陶元亮归来辞
中语扁名曰舒啸焉或曰舒啸者宣其悒郁之气也
公仕于朝登馆阁历省台典机要出则奉使宣抚廉
察郡县参佐行省可谓荣且显矣其何以舒啸其悒
卷二 第 15a 页
郁者哉噫是未知公者欤夫公以儒者学业措之政
事其立朝也乘绅正笏嘉谋谠论而思所以致君泽
民者有其道矣时或不得尽行其志则其耿耿于中
者宁不思登台而舒啸乎其在外也建节行部宣化
镇俗而思所以致君泽民者有其道矣时或不得尽
行其志则其耿耿于中者宁不思登台而舒啸乎然
则台之筑公之志也公之居古赵地也南望则滹沱
之河滋水东注西望则廉颇李牧之故墟也山川如
昔而草木之荣悴于春秋者曾不知其几也而名迹
之相传或有不满于当时者矣今公之登斯台也以
忠君爱物之心不忘于一舒一啸之顷尚将拔贤材
事其立朝也乘绅正笏嘉谋谠论而思所以致君泽
民者有其道矣时或不得尽行其志则其耿耿于中
者宁不思登台而舒啸乎其在外也建节行部宣化
镇俗而思所以致君泽民者有其道矣时或不得尽
行其志则其耿耿于中者宁不思登台而舒啸乎然
则台之筑公之志也公之居古赵地也南望则滹沱
之河滋水东注西望则廉颇李牧之故墟也山川如
昔而草木之荣悴于春秋者曾不知其几也而名迹
之相传或有不满于当时者矣今公之登斯台也以
忠君爱物之心不忘于一舒一啸之顷尚将拔贤材
卷二 第 15b 页
而利于国求善治而施于民树名节于来今垂声光
于不朽则斯台之色与实也将与宇宙相传于无穷
矣岂特廉李之云哉公之心盖曰忧天下之忧者将
巳为已任乐天下之乐者以为吾君吾民之乐而不
自以为乐焉此台之所由筑而舒啸之所以名欤因
书以为记至正巳丑岁八月四日睢水朱德润记
于不朽则斯台之色与实也将与宇宙相传于无穷
矣岂特廉李之云哉公之心盖曰忧天下之忧者将
巳为已任乐天下之乐者以为吾君吾民之乐而不
自以为乐焉此台之所由筑而舒啸之所以名欤因
书以为记至正巳丑岁八月四日睢水朱德润记
卷二 第 16a 页
存复斋文集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