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存复斋文集卷之一
    元征东儒学提举雎水朱德润泽民著
              曾孙夏重编
   赐进士湖广按察使东吴项璁彦辉校正

  延祐六年冬德润以太尉沈王见知徵入京师
  道经淮安得端石砚作砚铭曰
美哉兹砚平而不砥方而不器涵文之英蓄文之粹
滋文之力养文之气是谓笔墨之淬砺
  心远堂铭为张清夫提学作
人之虚灵秉彝好德一理万殊帷心之则心远地偏
卷一 第 1b 页
静德之履不远伊迩繄心知止太湖之壖松溪竹轩
君子构堂孰迫而喧远兮无垠六合俱春心与 忘
张公其人
  止斋铭为无亨之御史作
惟士之志北南西东匪动则贞悔吝吉凶是以君子
或息而止四方一室知止所履止孝惟子止敬惟臣
匪止弗安匪安弗臻渤海之原斋居拳拳服膺至善
止哉勿迁
  古鼎铭(并序)
至治二年春集贤学士䫙哥识律得古鼎寘堂中且
谂朱德润曰斯鼎形范岿兀文镂朴雅其三代之制
卷一 第 2a 页
欤德润曰昔后王君公列鼎 作有由自昜姓
迭兴君或命之臣亦作之列食于家岂特廊庙今学
士公温亮淳厚质直有容惧叔向之谗铭儆考甫之
三命寅畏小心承家之光乃寊斯鼎思古所作坚不
变质文不饰华公则郊之惟古是式匪玩其物前人
作之公寔用之曷究先代请曰公鼎庶几似之铭曰
范金作器虚中央三足负峙奇耦张黄耳玉铉昭文
章革故鼎新止吉祥饕餮戒味卑膏梁镌镂象形俾
勿忘昔公先王平炎方丰功茂德佐世皇伟哉斯鼎
今在堂对扬休命釐尔章式僣祖考祀孔明请和盐
梅续馨香
卷一 第 2b 页
  寿乐堂铭(并序)
至元十二年王师下江南时吕公浩叟以故宋命出
使军前持节见淮安忠武王抗辞不屈明年南邦混
一宋臣悉朝于京师公与焉朝廷授公嘉议大夫淮
东宣慰使仍赐金符玉带宠慰其行公拜命以疾辞
职归卧吴中二十六年而卒初即虎丘之阴构堂扁
曰寿乐且曰人生百年自古贤愚之士同归丘陇其
不朽者惟名义耳吾幸际天朝得完首领以殁将何
望乎于是以馀资丰酒肴延亲旧披图玩史以乐其
天年大德间公殁葬其地今公之孙涛求余写其堂
之景且徵铭焉德润以先大父淮西之役于公为世
卷一 第 3a 页
契而涛又与德润游乃作铭诗诵公之万一云岩岩
高堂翳其松篁山川萦纡厚公之藏公昔抗辞受
不欺南服既定来朝京师宏矣大元覆天洪庥劝孝
移忠寘公列侯锡以衮裳玉带金符顺天受命归休
于吴中堂有侐燕寝孔硕来我友朋乐我亲戚不夷
不惠繄公之德子孙千亿来世其泽
  太守眺侯除运使铭
公田膴膴八百其亩侯之来吴民思其抚侯之去吴
民食思饫乡土异宜与众听之勿信小言小言或欺
为政在官赋役在民敛之劳之高下俾均俟之运司
邦境则邻凡此牧养孰非吾人匪严弗威匪宽弗安
卷一 第 3b 页
宽以字良威以戢奸失此其中莅事则艰凡百有政
古式是观
  教授𠫇铭
汉之校官今郡文学典教泮宫横经师幄吴邦之风
思鲁一变律已以先庶则人劝言慎行脩乃式乃矜
勉兹古训庶列槐阴
  道传图铭为柳待制作
粤稽先天孰玄孰黄人文既辟图画乃彰继善成性
由阴与阳维彼先觉纯一惟诚行在天下言在六经
如愚惟颜一唯惟曾何庄之辞土苴绪馀奚荀之辨
指礼为儒瞻复日月云何其躅高山景行庶几在目
卷一 第 4a 页
  同初铭为同同待制作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礼制有定其象可模念彼厥初
同此一善太和坱圠庶汇万变山川草木发生于春
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魏伯礼濂源亭铭
汉中之丘濂源之泛左盻终南右环沔水有美一人
结亭其址竹树纷披烟霞绮靡宇宙中和襟怀粹美
濂以溥施源以知始书盈架牍酒在罍洗山回亭
君子所履
  武夷山铭
元气孕物武夷秀伟石结群象云行雨施玉女峰高
卷一 第 4b 页
苍屏隐翠有祠者屋徽国所祀学究千载道济斯世
念者濂洛有开群蒙不有朱子学传孰 剖纤悉
理穷孰通九曲回溪山高水深明月当户清风在林
溥博渊泉以慰我心
  江浙行■右丞岳石木公提调海漕政绩碑铭
至正四年春上命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右丞岳石木
公总督漕事于矣遵旧制也于时岳公既来漕府长
佐宾属咸在公曰海运国之重务官有定制事有常
程尔皆能职矣又将奚言然而上既付予以纲领其
敢不夙夜在公敬承乃事汝惟昔勤于官用选在兹
漕有良规汝择其长来告予其从之有惬于心不顺
卷一 第 5a 页
乎民予其除之众咸曰嘉言若兹敢不听从公既视
事㑭召甲户之俟官给直为脩樯缆顾梢碇之费者
即预期卑之使从容完葺毋迫期苟且其春夏漕官
督运夫里粮装载巡视舟楫比岁例探筹投钩益严
至若铢斛之量仓贮有登升聚斗之费运舟有水蒸
日曝之亏漕府以是与诸郡岁常抵梧公使各验所
损量得其平初公至吴有司馆榖一皆弗受及抵昆
山次舍见供张重帟庖膳丰美愕然曰此非民力所
致乎郤之弗顾所属化之悉从简约岁两运卜吉每
先期祀
天妃于郡城昆山路漕庙所官属具集公帅执事斋
卷一 第 5b 页
祓宿庙下周视涤濯隋衅逆牲奉币享神之旦五鼓
乐既奏公率掾属漕府官以下恪虔致祷拜兴肃然
冈敢怠哗由是两运既发海无惊涛舟行如履坦涂
于乎自海道通而东南之漕运日益若京官廪禄朔
方军储燕民足食咸仰于兹五十年间太仓之粟红
腐可谓盛矣然往年漕期或狞波沸腾变异百出而
公是行也政平事简粮艘具达于直沽盖所谓天神
祐其诚漕府赞其美有司惮其严民庶乐其惠又能
慎终如始则其休绩可不勒诸金石以永其传乎公
自初筮仕部郎官历首台幕职尚书兵刑部集贤学
士两台治书淮西廉使参政湖广留守上都行宣政
卷一 第 6a 页
使凡二十一迁而升江浙右丞则公之素行不有伟
度长材以获知于朝廷者其何能若是乎是年漕粮
为石二百六十四万馀舟为载一千四百有奇夏五
月漕事毕公还于省吴之属司邦之民人怀德不巳
乃俾德润为文记其事且为诗以歌之曰
东南漕运岁集海邦官贳其直力役其氓府长有属
惟时俊厖国有常度孰总其章帝首臣㑭提其纲
惟此岳公克画其良如机运轴一转百翔漕夫既来
仰给相望公则先期付币葺航江左列郡廪贮其粮
漕舟往载官吏具张俾各投钩毋辞远方铢斛之较
俾平其量次舍重帟公辞弗当有司奉宴公谢弗遑
卷一 第 6b 页
岁次天妃牲牢我将式转其诚斋祓稽䫙焚币于庭
齐酒芬芳神顾来歆锡祉禳禳饮福燕喜鼓钟喤喤
始时运夫贪官之偿嬉笑出没习水登樯或繁其役
啸歌徬徨今欣而讴如履土彊曰公惠我保我家庆
曰公福我于艘苇航公诚之故神庇我昌厥明启舟
公饯于艎樯乌北指鸾旗央央公曰漕官勉尔是行
国有大顺毋惮海洋南风送帆海波不扬天妃效灵
百示助祥相此漕役既达于京京有储积民以乂康
怀来之思歌矢弗忘刻诸坚珉以示久长
  贺夫人阮氏铭诗
淑慎和柔是谓妇德慈义惠训是谓毋仪惟此仪德
卷一 第 7a 页
夫人有之式媲其良子孙蕃滋浙江东来云山披披
改卜是宜我作铭诗孰以比德诜诜螽斯
  肃政铭为赵宗吉宪佥作
维天有理淮民有彝淳风既斲礼义乃亏爰立王度
教之治之群牧星罗臬司是规维此分宪百司纲维
明以烛远聪以察微民曰赵公来抚我羸疲癃无告
赵公是咨庶政有缺赵公是裨奸暴作慝赵公弭之
民瘼孰恤赵公去之惠此南国民将歌之
  知止堂铭
人生而静动乃其机行必知止履则弗危锐焉退速
定乃神怡安而能虑止故弗移事物既接众情交攻
卷一 第 7b 页
不有知止孰究始终猗欤冯公克践其实搆堂揭扁
进退惟式左图右书玉昆金友出则奉公入则善守
高堂巍巍谁其冯师曾思心传其迨庶几
  淳雅斋铭为杜尧臣作
元气絪缊万物化淳人惟至灵心德曰仁中含太和
雅素合真含哺鼓腹林林而群有赫帝治陶匏结绳
礼物始备元酒大羹孰为犠尊下散其朴孰为丹漆
不素而斲民浇俗漓世竞抵欺朴素不复言淳行违
繄我杜氏世德之美淳以性天雅以正始仕优则学
力致其勉质之素之匪石弗转
  高德基太守善政铭诗
卷一 第 8a 页
大江东南甲郡惟吴国赋岁夥民生亦劬三农食力
终岁艰食不有贤守孰恤其瘠亦有戚里官寺陪租
民浚其膏里胥助输商税榷酤百役具将不有贤守
孰宽其偿维此高侯仿汉名杜善缉其民以永令誉
  金坛县尉𠫇屏铭诗
金坛之圻宰邑所治高君作尉来抚癃疲先令后罚
听之信之弗使饥寒廉耻是亏凡此莅政克念在兹
岂惟尉邑作郡庶几
  四言铭诗送高文海秀才游京师
惟士之生桑孤蓬矢志在四方动则以礼俊矣文海
有严父师幼学壮行惟此其时京师之阳河水泱泱
卷一 第 8b 页
送子行迈观国之光京师之邑多士云集愿子择游
谦以受益烜赫贵势勿䛕以趋华侈宴乐勿慕以愉
徐行弗颠慎言靡侮矢诗不谖歌以赠子
  资善大夫中政院使买公世德之碑铭
皇元混一区宇际天所覆冈不臣服于阒尤先效顺
时则有若不花刺氏以佃巧手艺入附徙置和林又
迁于西京朝廷设局院官曹以领之今资善大夫中
政院使买述丁之曾祖洪城公寔在焉公讳马合麻
以天文之学获知于朝不属局院领中统初亲王阿
里子哥叛公与其子撒的迷失随官军相事有功诏
赐名马白金至元十七年国家建洪城屯卫授公百
卷一 第 9a 页
夫长及洪城公病䔍呼诸子谓曰吾自内附以来心
怀忠报未竟所怀汝曹勉之命长子撒的迷失居京
师充禁役次子哈散袭百夫长季子乌马儿蚤卒撒
的迷失即今资善公之祖也至顺中以资善公贵赠
咸阳郡公生一子讳阿合麻即资善公之父也亦以
子贵赠咸阳郡公年卅二早卒夫人阿鲁温氏生二
子长即资善公次曰间间仕止集贤院经历一女适
翰林待制轧哈麻咸阳公殁后夫人守义不移哈散
䓁尝有阋墙之侮夫人辩甚直朝端怜之白成宗皇
帝得玺书护其家且敕其子执经太学后亦以资善
公贵封咸阳郡夫人初资善公以李叔固丞相奏从
卷一 第 9b 页
大都丞相入宿卫至大中授尚服院长史再授利用
监大使京畿运粮提举河间运判集贤经历俱有能
声盖咸阳郡夫人尝训以事上忠律已廉抚民仁以
致公之显贵焉学士杨公德方作锡类堂记以褒之
泰定二年公拜南台监察御史即言出使官三品以
下止给驿饷一名以苏民力天历初拜内台监察御
史言为人臣不可侥倖蒙古翰林院官曹数请玺书
护持乞追还官不得再请又言官买民物不许减其
常直京城耆老旧设五十名近五门南城续增设一
百名皆富商托此庇役乞止仍旧朝廷皆从之至顺
初出为山南廉访副使至则首平民役俾置文簿编
卷一 第 10a 页
次以十年周转甲者先之乙者次之时岁饯公劝率
富人并移官镪赈济疾病者命医视之至春遣复乡
土再迁户部侍郎言岁和织素段止宜改织平绫省
官费三万五千定又以造钞局民贫人给绵布一疋
迄今行之是年朝廷以公材干皆毋氏之训旌表曰
贞节之门后太夫人寿至八十公再升左司郎中至
正元年拜户部尚书言为国当节费养民乞停不急
之务及造钞局再迁河东宪副中书请复公为长尚
书加授中奉大夫公以两京供需烦民官给钞本卑
之居庸北洪赞地及狼山土墓煼米店民病远汲公
首捐巳俸二千五百缗复请于官得给钱凿井居民
卷一 第 10b 页
便之翰林揭公曼硕尝铭其井三年升中书参议诏
赐云龙金带四年转宣徽同知旋授资善大夫中政
院使至正七年国家以军储之重起公为海道万户
府达鲁花赤公至之日斟酌权宜尽转输之道九年
又起公为江西䓁处茶运使将行矣使谓德润曰吾
家世忠孝尽瘁事国则以于阗之丘陇未有以彰厥
祖考者子盍为我纪其实而铭之于乎古者有功铭
于太常世其任子今不花刺氏来归王庭效 夷险
止于屯卫长独资善公以毋氏之化尧勤政治为时
名卿岂不愇欤而德润托知于公者素矣义不敢辞
乃书其祖代且顾公益励前脩以永世德焉铭曰
卷一 第 11a 页
惟不花刺氏来为王臣咸以巧艺或织或纹曾祖有
觉通天文学不坠艺伦平叛有作宿卫之伍寔为公
祖尽瘁小心靡有蹇迕父氏蚤世贤毋守义训子孝
忠俾学而仕公既显贵允釐庶政列于名臣锡赉有
庆惟忠为臣惟孝为子尚勤我公终世其美
  君子堂铭
苞蘖之卉拱把之木岂若尚氏堂高树竹君子虚心
卑以自牧君子厉操节以自勖载歌卫诗惟彼淇澳
挹此岁寒温其如玉
  诗美丁诚之经历书满之归
欲絷者驹伊人之乘食彼埸苗怀此惠政岂无甫田
卷一 第 11b 页
力民代食千仓既盈十亩惟役服箱有牛荷耒有农
农岁艰食积者如墉焉得赋均同隰同畛莫匪王土
分惠其贫
 衢州白太守善政铭诗
猗欤白侯牧伯之良善缉其民底于乐康初衢之人
困于赋役税者倍偿劳者弗恤民饥而号无隙可逃
侯曰均役母重其徭䓁甲之殊验力以敷遏强抚弱
养老慈孤民教而劝吏勤以詟居者乐生逋者复业
帝曰守臣惠利我民宠锡其章来帛来臻柯山苍苍
善政远扬我作颂诗俾民勿忘
  栎寿斋铭
卷一 第 12a 页
龟灵而燋雉文而翳材为身累也岂惟木与人小年
非菌大年非椿栎之寿也食吾真
  自警铭并示方山弟
人生百年今其巳半难得者亲扶持患难富贵贪贱
莫非运君子脩身克巳安分俭以处家勤以治生
勿酗于酒母肆其情勿逢人短毋矜自能出言虑后
窒欲防萌勿以毁怒母以誉欢毁或造言誉乃佞端
屯蹇忧戚庸玉汝成敢告吾弟兼以自铭
  楚山图铭为兀颜子中宪佥作
六书之教二曰象形刻诸鼎彝揭之旂旌用昭宪度
以节礼刑去古既远风嚣淳漓政繁法夥民情愈欺
卷一 第 12b 页
侯伯邦守宇养或亏爰陈臬司俾绳其违我兀大夫
忠厚而威绣衣换节佥宪南陲令肃政成百度惟清
作此好图以代勒铭
  府判铭为冯进道作
府判贰郡古曰郡丞方题别驾车列屏星姚崇佐杨
政条简肃元忠检洛豪权惮伏桐川之阳灵山苍苍
佐治通守宣化府堂冯君莅政廉直不欺惟古是则
姚魏其师
  李加讷左丞祀海神铭
维诚感神维忠报国祀神祈民穆然弗渎公昔在朝
缙绅属目及副宪政来惠南服祷祀海神下补坤轴
卷一 第 13a 页
长驱蛟鱼民获安居有怀令德颂声载涂吴山岧峣
浙水萦纡民歌公功与石弗渝
  石几铭
端溪之石质坚理密琢为直几可凭可拭朝竞日惕
弗教怠惰日省吾过凭几而坐毁誉相寻荣辱危机
登高自卑损者益之日省吾私凭几而思
  寿域铭为吴思可左丞赋
大哉寿域仁基义垣东序养老西郊尚贤政教之泽
洽于人心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建有极宰臣燮理
五气斯顺四序时履雍容吴公荷帝之锡五福具来
好是懿德式训忠孝贻谋子孙愿崇令闻佐国佑民
卷一 第 13b 页
冈陵之寿松椿之年戬榖永昌如此颂言
  雪屏图铭为秦元之治书作
天地布气阴阳潜几为丰为瑞六出霏霏山川耸玉
草木成琪乃卜有年乃歌卫诗四时顺序休徵攸宜
曷特雨露膏之沐之譬彼风雷亭之毒之君子设教
万夫是依爱之养之诲之励之肃若瑞雪降当其时
勖此秦公庶几似之
  生生堂后铭为豫章胡伯雨赋
天地成化仁心生物万变一理维诚无息五行殊功
二气实体动静互根那有终始元者善长生生相续
继善成性中和位育仰彼先觉有开我蒙图书之作
卷一 第 14a 页
万世永功
  周凌云思亲图铭
孩提爱亲天性之衷爰失怙恃所思无穷问之前人
曷弃其族今田复完食祀嗣续思亲之里云水亶亶
思亲之子克世其美中田有庐贻谋有书太史善志
以永厥图
  萱寿堂铭
大椿之年比黄耇乔松之龄宜尔后岂若孙孝子搆
堂孔阜班其彩衣进其醇酒如萱之忘忧以祈寿毋
  希蘧斋铭为李一初提举作
秉彝好德惟心所从过勿惮改乃恊厥中贤哉卫蘧
卷一 第 14b 页
克己实践进德之功老而不倦希之者谁曰惟李子
寡过未能式念在此湘南之壖有斋隆然茂以草木
郁乎山川居焉有图学焉有书希蘧真积俾复厥初
  太守师侯碑阴铭
贤哉师侯弗猛弗欺抑彼残暴抚兹癃疲民怀其德
久若渴饥颂声载石如师侯治后来太守视此作碑
存复斋文集卷之一
卷一 第 1a 页
  附录
朱宜人吉氏墓碣铭
   奉训大夫秘书少监蜀虞集撰文
   中议大夫秘书太监康里巙书丹
   中奉大夫岭北湖南道肃政廉访使邓文原
    篆题
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朱德润常为集言其母吉宜人
之孝也祖母施夫人甚爱之至元甲午十二月吉宜
人将就馆而施夫人疾病叹曰吾妇至孝天且赐之
佳子吾必及见之既而疾且亟治后事其大父卜地
阳抱山之原使穿圹以为藏施夫人曰异哉吾梦衣
卷一 第 1b 页
冠伟丈夫来告云勿夺吾宅吾且为夫人孙既而役
者治地深五尺许得石焉刻曰太守陆君绩之墓别
有刻石在傍曰此石烂人来换石果断矣其祖命亟
掩之而更卜兆施夫人又梦伟衣冠者复来曰感夫
人盛德真得为夫人孙矣德润生其大父字之曰顺
孙而施夫人没人以为孝感所致吉宜人不惟妇道
成于家也而又好施大德丙午之饥吴民多以子女
易食者吉宜人闻其邻之有此也脱簪珥易以归而
食之者数人及岁熟其人亦稍成大悉以归其父母女
子择善良嫁之吉宜人又以其家之素从兵也尝恐
其子不事儒学则常诲之曰惟朱氏睢阳五老兵部
卷一 第 2a 页
公之后门户不轻矣非学其何以自立乎今德润起
家为提学使者稍足以慰宜人之志延祐丁巳之三
月宜人没而不及见今十有一年矣悲夫因又请曰
大人亦知德润之于先生有一日之从也命德润曰
盍图尔毋之不朽者乎敢以铭请吉宜人睢阳人其
大父处仁故宋淮西兵马提督官其父受始家于吴
而宜人归廷玉氏子四人德润德宁德𢡟德玄女
人铭曰
 积善在门有子孔文不延其躬以待吉逢吁嗟乎
 幽宫
  今僶俛依
卷一 第 2b 页
  伯生先生命抄录一过硕并请
  先生书之庶永传也
           巙敬告
  泽民提学足下
有元儒学提举朱府君墓志铭
   资政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鄱阳
   周伯琦撰并书篆
君讳德润字泽民朱姓其先睢阳人九世祖贯宋朝
议大夫兵部郎中寿八十馀与杜祁公䓁为睢阳五
老会有诗传于世赠司农少卿子孙因官江南遂著
籍子吴焉司农之五世宋太学录大有学录生宋秘
卷一 第 3a 页
书省检阅文字应得秘书生琼仕国朝为长洲县儒
学教谕娶吉氏君之父母也君身长八尺秀异绝人
读书一过辄能记每以诗文自喜善书扎尤工画山
水人物有古作者风天得也当延祐之末年廿五游
京师吴兴赵文敏公子昂荐之附马太尉沈王以闻
仁宗皇帝召见玉德殿命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
诰兼国史院编脩官明年正旦日食越三日受朝君
从沈王再见上注视久之廿一日宫车晏驾三月英
宗嗣位会沈王以忤中贡人斥外太皇太后命驰芗
于鄞之天童寺君遂与偕表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
提举又明年二月大雪上猎柳林驻寿安山以近臣
卷一 第 3b 页
言召见君献雪猎赋累万馀言奇之国家用浮屠法
集善书者以金泥写梵书有旨命君综其事盖旌其
能书也及成而英庙陟配矣君语其友曰吾挟吾能
事两朝而弗偶是宰物者不吾与也其归饮三江水
食吴门莼乎旦日买舟而南是时中朝贤公卿若康
里文献公子山蜀郡虞文靖公伯生四明袁文清公
伯长辈无不留之而君弗听也既归社门屏处
经籍增益学业不求闻达垂三十年声誉弥著至正
十一年汝汴弗靖蔓及江淮郡县多失守明年江浙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三旦八统兵东征起君为江浙
行中书省照磨官实参军谋君慨然曰四方震扰若
卷一 第 4a 页
此忍坐视乎遂出应进言于平章曰民不识兵将
百年矣变生不虞宜以安集为念凡掷兵来附者皆
平民胁从诖误者请一切贷之庶克有济平章韪之
三军用命出杭之凤口而湖而广德所指风靡不再
月而杭定郡二州三县九镇一者君之谋居多湖守
一子被害诸将欲歼其党君力争之止诛其渠初遣
裨将韩邦彦取广德或言邦彦世戍其地父兄子弟
党寇未便平章属君觇之君谕以大义其人沥酒誓
无他心还具白其情乃行遂下广德出其父而杀其
兄弟焉江东人至今道其事既而君以选摄守长兴
至州则市无一人乃郊召父老告之以其故仍印号
卷一 第 4b 页
给其民以识别于寇且曰汝所怖者官军尔佩此则
官军不汝犯于是氓庶麇至未竟月籍户得万四千
八百九十九居一载代者至稚耋涕泣遮留之不得
因以病免归其后浙省两试乡贡士皆尝聘君不起
至正十五年岁次乙巳六月十七日微疾终于正寝
享年七十有二七月辛酉葬吴县阳抱山之先茔次
配于氏先君卒子男四长曰元吉蚤亡次复吉逢吉
蒙吉女一适陈复亨亦蚤世孙男二曰孝孙曰关关
初君之大母施夫人疾亟其大父秘书君卜竁于阳
山之原施夫人夜梦一衣冠伟丈夫告云勿夺吾宅
吾且为夫人孙明日役者凿地深可五尺得小石碑
卷一 第 5a 页
刻曰太守陆君绩之墓旁有小石刻曰此石烂人来
换石果断矣秘书君随命掩之而更卜焉施夫人复
梦伟衣冠者曰载感盛德吾真得为夫人孙矣是夜
君生人以为厚德所致具见于蜀虞公所撰吉宜人
墓志君性果孝事亲先意承志其父尝疾君忧惧钵
心一夕鬓班白手治饮膳医药必尝而后进居丧以
哀戚闻君固贫守义室如悬罄处之𥙿如游咏文艺
有干辄应人服其精平生述作有存复斋集十卷予
始识之吴兴公坐上及持节中外便道必会最后分
省于吴日久娄与君剧论古今成败若守备施设之
要如导江河如陈蓍龟习而有徵于是益叹君有用
卷一 第 5b 页
 世之学而不见用于时也惜㦲复吉能世其家具状
 泣请曰先子将属纩犹张目自言其出处之槩且曰
 汝必为我求吾侍御公之文以图不朽则九原无憾
 矣予与君交将五十年知君者莫我若也永诀之托
 哀哉铭曰
  惟圣有言不试故艺懿兹朱君材良气厉受知两
  朝宠遇荐被飞不尽翰隐然名世间出遗馀凋瘵
  以济或晦或显一质以义索居食贫有介其植彼
 哉灶膰孰愚孰智陆守在汉践履卓异曰孝曰贞
  君亦何愧去之千年清淑复萃旁薄两间屈信一
  气曰予不信视此伟器勒铭墓门慰君之志
卷一 第 6a 页
  赠朱泽民序
睢阳朱泽民青年甫二十而俊气溢发一以古人为
师诗师谪仙笔扎师逸少画则规矩出入李昭道父
子之间吾留吴门一日过邓静春所寓之屏泽民时
为座中小异客俄出其长松怪石大轴二自言前二
三年手所湿绡也又三日以其新作一小幅见贻山
平水远亹亹逼近前辈遂约静春过其庐泽民欣然
以次第展其寒具不涴之藏佳俗识真者少不足复
怪独恨泽民生书生家嗜古之习甚深而古人格力
是中不可多得使居通都冠盖之会长𥚑曳履走朱
卷一 第 6b 页
门大第得悉窥古人之大全大小李将军不足多也
阖闾城故是大郡然大年小景片■缺裂有月落乌
啼江枫渔火之寒夜而无烟销日出一声欸乃之潇
湘有香径弩台玉钗金镞之荒凉而无荆州鹤泽呼
鹰射雁之感慨有包山洞庭满林霜橘之点染而无
离骚清绝沣兰沅芷之才情纵复云岩眠松平地偃
蹇裁一干两干而止使泽民移其极目千里之远
薄游八百里之松林岂但浓鬣老髯千霜万雪之遒
劲浩荡胸次彼牛羊低草天苍苍野茫茫之画卷于
此提勒一盻固自潇洒日月也予老矣因泽民好尚
卷一 第 7a 页
清致乃叙吾所见以激发之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
待泽民寓家吴下能以吾言小作参请此别三日巳
非吴下阿蒙矣况李将军乎书以为序
      海粟老人冯子振叙
泽民之八世祖兵部公睢阳五老之一也渡江后子
孙侨居吴中清风素范相仍不坠而泽民兼善于画
尝出游京师公卿贵人咸加礼遇驸马都尉沈阳王
尤爱重之奏辟提举征东儒学不就而归益杜门读
书而大肆于诗文今年秋予以久直词林窃禄无补
乞身而退蒙恩召还假馆姑苏驿泽民不鄙过予遗
卷一 第 7b 页
以古文一帙曰存复斋集者几为赋若干骚二十铭二
十有七记十有一序九计其他所撰著宜不止此富
哉言乎盖昔之善画者不必工于诗工于诗矣又不
必皆以文名于世故虽郑虔以画书诗号称三绝而
文不与焉荀卿子谓艺 者不两能泽民之多能
匪直今人之所难求之古人固不易得也顾予方迫
于使命匆匆就道未暇三复而为之品题姑志其岁
月于篇末以寓赞羡之私云尔
至正九年秋闰七月十五日金华黄溍书
卷一 第 8a 页
  仲子复吉字仲阳少颖悟书无不读善属文尤
  邃于诗元由科目授湖州路学录
  国初为翰林典籍
 太祖皇帝命廷臣编制律令学士危太朴素重公荐
   公与其事擢工部照磨调汉阳经历以事谪戍
   西夏
  庆王 闻其名召入侍
  左右讨论经史讲贯性理之学无何有
  诏边戍慎选贤才边将以公应召
  王曰仲阳之道德文学吾欲以为依归今其行也
   俾吾失所师堕所学矣因请为府僚
卷一 第 8b 页
 上允其请除伴读升纪善有董贾之风焉公在西夏
   家传睢阳五老图至公巳三百馀年恐流落殊
   方间关万里携归嘱付其弟户科给事中吉藏
   之今图在吉所号 有集传于世年七十六
   岁二子圭业儒精医次璠孙铎授丘县儒学教
   谕(出家乘)
   季子字季宁洪武中以才德荐除户科给事中
   时粮长稽违勘合皆坐死公悯之上言勘合虽
   违而税粮巳足罪宜减死
  诏可其奏悉宥之有胡蓝逆党诛戮殆尽犹有滥
   及善良者公率诸给事奏其冤妄翌旦
卷一 第 9a 页
 钦谕廷臣深加奖美自是告者遂息有织文绮衣
  之赐转中书舍人除翰林侍书升湖广按察司
  佥事鞠疑狱伸冤滞
太宗文皇帝登极复中书舍人奉
 敕题
高庙神主眷赏特厚年八十一而终公清脩苦节嗜
 学好文居常则谨守礼度居官则谨奉职业尝
  诵朱子猛省味腴之句与人交不尽欢以竭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至若
  亲友负租抵罪则鬻书以赴其急馆人去难遗
  粟则覆藏以待其还其为侍书也
卷一 第 9b 页
 制诏之传于四方
 书扎之
 赐于勋旧多公书之出入
 禁闼殆将十年忠诚慎恪始终一致可谓细行不
  遗全德无颇之士者矣所著有三畏斋稿子定
  安泰安阳信县儒学教谕永安(出昆/山志)
附录终
卷一 第 10a 页
卷一 第 11a 页
卷一 第 12a 页
卷一 第 13a 页
卷一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