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四十三
         临川危素编次 番昜刘耳校正
 世谱
  马氏世谱
马氏之先出西域聂思脱里贵族始来中国者和禄罙思生而
英迈有识量慨然以功业自期尝纵观山川形势而乐临洮土
壤之礼厚辽主道宗咸雍间奉大珠九以进道宗欲官之辞不
就但请临洮之地以畜牧许之遂家临洮之狄道和禄罙思生
帖穆尔越歌以军功累官马步军指挥使为政廉平而有威望
人不敢斥其名惟称之曰马元帅因以为氏帖穆尔越歌生伯
索麻也里束年十四而辽亡失 母所在为金兵所掠迁之辽
东久乃放还居静州之天山沥血求父母不得遂隐居不出业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耕稼畜牧赀累钜万好施与结交贤士大夫金主熙宗闻其名
数遣使徵之辞曰古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吾不逮事亲何
颜事君乎终不起伯索麻也里束生习礼吉思一名庆祥字瑞
宁性纯悫儿时侍亲侧如成人饮食必后长者既壮姿貌魁杰
以志气自负善骑射而知书凡诸国语言文字靡所不通豪杰
之士多乐从之游食客常数十人或劝之仕辄应之曰幸有以
具甘旨夫复何求况昆弟皆蚤世我出孰与为养乎父有疾粥
药必亲尝衣不解带疾不可为而殁哀恸几绝庐于墓侧三年
母亡执丧亦如之闻者皆曰䔍孝君子也金主章宗时卫绍王
在藩邸召见礼宾之所陈备边理民十馀事皆军国之要务悉
奏行焉泰和中以六科中选试尚书省译史卫绍王嗣位始通
问于我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太祖皇帝信使之副难其人卫绍王曰习礼吉思忠信而多智
且善于辞令往必无辱及入见 上爱其谈辩而观其器宇
不凡称叹久之因赐名曰也而添图古捏汉言能士也暨再使
因留不遣使人风之曰尔国危在旦夕若属将为虏留此则可
以长保富贵荅曰国之兴亡系政善恶不系势之强弱我国无
乱政尔何以知之贪利则不仁避害则不义背君则不忠出使
而不报则不信诚拘留不返当以死自誓反道失身虽生何益
留之三旬知不可夺乃厚礼而归之
太祖思其贤遣内臣乙里只持国书徵岁币且招之使来卫绍
王欲遣之力辞贞祐末挈家从金主宣宗南迁汴上再遣乙里
只谕旨曰宁无岁币必得斯人宣宗幸和议之成强遣之涕泣
而言曰臣身犹草芥不足惜也苟利于国虽死不恨但以人资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敌岂谋国之道哉遂辍不行寻擢开封府判官内城之役加昭
勇大将军充应办使不优而事集以劳迁凤翔府兵马都总管
判官至则㪯贤才脩军政兴利除害境内称治而嘉禾秀麦瓜
莲同蒂之瑞并见民既苏息乃立学以教之四方流寓之士多
归焉元光二年秋谍报大军将攻凤翔行台命清野以俟主帅
素与之不恊乃减其从骑行三舍而与大军前锋遇于浍水战
不利且战且却将及城伏兵遮其归路矢尽援绝人殊死战大
军围之数重诱之曰我国闻公贤屡召不至今亟是转祸为
福之机也不听乃射其马使不能行觊卒降之又不听而下马
持短兵接战将突围而出围益密遂见执令军士彀弓持满环
向而胁之曰不降死矣又不听彀者毕发夫集其身如猬骂不
绝口而死是岁冬十一月二十二日也麾下士不降而死者数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十人事闻宣宗命词臣王鹗草制赠辅国上将军恒州刺史谥
忠悯敕凤翔普门寺之东立庙赐额曰褒忠事见金史宣宗
本纪新史本纪虽不载而详见于忠义传金亡时其公族近臣
之家皆羁于汴之青城
太宗皇帝闻其忠义遣内臣撒吉思不花持黄旗抚问其家得
其三子俾入觐于和林
宪宗皇帝嘉之使备宿卫中统元年丞相线真内侍蒙速速引

世祖皇帝于白马甸上谕旨曰此也而添图古捏之子乃父忠
于主朕今官其子安有不尽力如其父乎三子曰三达曰天民
曰月忽难一名贞字正臣三达性倜傥多谋略累有战功终于
中书左司郎中三子天下闾灭都失刺约实谋并居天山天民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山东诸路榷盐使从伐宋以功佩金苻为太平江州䓁路达鲁
花赤二子奥刺罕杨子县达鲁花赤保禄赐魁伟沈毅语言辨
给尝为湘阴州达鲁花赤单骑往说左江反者悉降迁同知南
安路总𬋩府事其文学政事有传存焉奥刺罕子阙里奚斯昜
县达鲁花赤保禄赐子世德以国子生擢进士第今由监察御
史迁中书省捡校官阙里奚斯子祖仁国子生灵壁县主簿月
忽难历事
太宗
宪宗
世祖三朝终于礼部尚书有传在国史兹故弗序月忽难十一
子世忠常平仓转运使世昌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赠吏部尚
书世敬通州达鲁花赤斡沙纳世靖皆不仕世禄中山府织染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提举失吉绛州判官世荣瑞州路总管世臣大都平准库提领
馀三人皆早卒世昌四子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赠河南行
中书省参知政事莭入道于王屋山礼下沙场盐司令赠淅东
道宣慰司都事渊赠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世敬子开在
京仓某官世靖子岳难兰溪州达鲁花赤世禄三子失里哈河
南行中书省左右司都事继祖大都宣课提举也里哈不仕失
吉子雅古世荣子必胡南同知兴国路总𬋩府事祝饶富池茶
监润七子祖常进士第一人卒官御史中丞仕最显其行能劳
烈后之秉史笔者当为立传兹亦弗序祖义翰林国史院编脩
官祖烈汝宁府知事天 祖孝祖常同年进士今为某官祖信
某场某官祖谦国子进士昭功万户府知事祖恭国子生礼四
子祖中某副使祖周乡贡进士广西廉访司知事祖善进士河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东宣慰司经历祖良渊三子祖元乡贡进士市舶某提举祖某
某路儒学教授叔清开子某失里哈二子某祖宪国子进士吴
县达鲁花赤也里哈子苏刺哈枣阳县主簿雅古四子某某某
某祝饶子某祖仁子伯嘉讷祖常二子武子奎章阁学士院典
签文子秘书监著作郎祖义子献子国子进士含山县达鲁花
赤祖烈子惠子高邮府知事祖中子帖木尔乡贡进士祖周子
明安沓尔某税使开孙犹子乡贡进士
史官黄溍曰古之淂姓者或以国或以官或以王父字所取非
一马氏自狄道而天山则以官为氏者也昔临川王安石为许
氏世谱起唐虞历两汉至三国而其传绪始显马氏之有姓迨
今仅二百馀年故予为其世谱可得而详焉然予观许氏有唐
睢阳守远伏莭死难与恒州府君事正相类而临川论盛德必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百世祀独上推于伯夷而叹其后世忠孝之良不得与夔皋罴
虎之徒俱出而驰焉呜呼远之不得与夔皋罴虎并驰所遭之
时异也恒州府君名闻 上国数见罗致诚使知历数之有
归而审于去就翊扶兴运纪功太常视夔皋罴虎尚何歉乎庸
备论之以著于篇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家传
  太傅文安忠宪王家传
王讳柏铁木尔其先出于西域哈儿鲁氏世居海牙里高祖讳
塔不台当
太祖皇帝龙兴之初首率其族属从本部主阿尔思兰可汗来
觐于斡艰怯鲁怜之地 上抚慰之甚至命统本族军从卓
赤察合䚟两太子掠汉地下桓昌诸州及丰胜云内大同等城
既班师而陈其劳绩赏赉弥渥遂从
太祖亲征大败金兵于野狐岭取宣德等城追掩金兵直抵居
庸关功最诸将被 旨以本族军由河西陇右入关䧒所过布
宣威德禁止杀掠众皆悦服还师河南复被 旨西征至延安
殁于军曾祖讳阿达台从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宪宗伐宗攻钓鱼山而殁祖讳质理华台备宿卫于
太祖第二斡耳朵忽兰皇后位下
世祖皇帝建都城立宫阙以勋臣子孙俾掌门卫克称其职有
子二人长曰秃忽赤次即王之考讳曲枢幼失怙恃既长性沈
静悃愊而无华事
𥙿宗未及用遂为
徽仁𥙿圣皇后宫臣以谨厚称
仁宗生七日选入侍于宫中而左右拥翼之其后从
仁宗侍 母后之怀孟之云中备殚其劳
武宗知其忠降手书奖谕赐以宫人王氏寻佐
仁宗平内难迎
武宗即皇帝位尊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母后为皇太后立
仁宗为皇太子论功拜平章政事行大司农领詹事院事未几
除太子詹事平章军国重事进太子太保领典医监事
仁宗嗣位拜太保录军国重事集贤大学士大司农领大医院
崇祥院翰林国史院典瑞监提调回回汉人司天台事阶自荣
禄大夫再迁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应国公任太保者十
有八年小心慎密諰諰然以爱君忧国为心
仁宗特命推恩于其三代于是王之高祖赠崇仁迪庆功臣太
保仪同三司柱国追封祁连王谥庄穆曾祖讳纯诚懋德功臣
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祁连王谥康懿祖赠推诚保
德辅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祁连王谥忠靖
高祖妣伯颜忽都曾祖妣伯牙真祖妣穆忽理并追封祁连王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夫人仍敕集贤大学士郭松年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勒铭于

仁宗尝驻跸和义门外指故大司徒阿失帖木儿之墓顾左右
曰朕尝学蒙古文字于司徒于心不忘曲枢之功朕所嘉尚其
为治寿藏邻于司徒之兆以表朕志辞不获命即日相地发官
帑为仞竁穴植华表列翁仲如式薨遂窆焉妣曰顺国夫人撒
法里有子二人长伯都次即王母夫人方娠梦羽衣神人授以
大珠煜煜走掌中亟纳于怀悸而遂悟王生有异质警敏绝人
至元二十二年王甫四岁从太保事
仁宗每侍宴未尝有童心日进膳羞必先主而后巳尊卑之分
肃如也比长寡言笑威重不挠为同列所敬惮
仁宗春秋日富倚为腹心大德九年从之怀孟寻之云中负羁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绁属櫜鞬冒雨雪凌险阻衣不解带胁不沾席自夜达旦未尝
辄去左右太保持大体以总纲维王则奋智略以应机变两宫
恃以为安十一年
仁宗在怀孟闻国恤而内难将作夜幸王寓舍密与之谋王对
曰此事间不容发正名举义实在今日必先人有夺人之心可
也遂决策北行质明王从太保简车徒环甲胄整部伍扈两宫
倍道疾驱既至京师直入禁中都人以为自天而下王父子与
一二大臣佐
仁宗扫除奸凶廓清宫阙
武宗之入正大统王之功居多六月授王正议大夫怀孟路总
管府达鲁花赤兼管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重潜邸也寻赐以
黄金为两二百五十白金为两五百中统钞三万贯留为太子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府正
仁宗谕之曰凡东宫骑从兵器环卫庶政汝悉统之有请有赐
可否惟汝乃以上闻违有常宪王职宫禁正已以律人同僚微
有所徇即面折之不少贷胥吏慑服内外凛然
仁宗念其公忠闻陕西廉访使郭公某有贤女实
顺宗皇帝妃郭氏之兄子幼从姑氏长于宫中克有淑德遣近
侍传 旨于妃之子 皇兄魏王以为王夫人至大二年王侍
仁宗至五台山还京师十月拜中奉大夫陜西等处行尚书省
参知政事以陜西重镇且东宫汤沐邑也诏谕行省凡川陜工
民二总管府官属工技牧圉等事柏铁木尔悉总之仍赐玺书
五给六乘传凡事得以便宜施行有所奏启则驰上之王视事
未期而境内大治三年十二月召除正奉大夫太子家今凡周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御帑藏委积工艺隶籍东宫其出纳进退惟王是决母
 赐玺书如前王率职惟谨王之还自陕西也言致治之道
 人为先臣在陕西见老儒郭松年有文章议论任风宪有能
声今家居三十年矣其次若同宽甫贾文器侯伯正辈学问政
事皆有可采谨具姓名以闻上嘉纳即遣使驿召至阙拜松年
为太子谕德寻升集贤大学士以宽甫为太子赞善文器伯正
并国子博士后皆有名于时詹事院臣请立左右卫王諌曰兄
为天子弟居东宫令中书受枢密军民之政莫大于是今复立
卫自岐而二必启嫌隙惟熟虑之
仁宗默然称善者再事遂寝闻者叹服焉
仁宗尝命宫臣理龙舟游太液池供张巳具王諌曰主上方励
精为治奈何以此为乐乎万一荡漾疏虞如社稷何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仁宗嘉其言而止 皇太后闻之大喜厚赉以旌其直至大
四年二月
仁宗即皇帝位拜王资德大夫大都留守兼少府监寻擢侍御
史固辞 上不允谕之曰振纪纲达耳目惟卿是赖其勿辞
王乃拜命即日以台评劾右丞相铁木迭儿素乏人望贪墨败
官 上可其奏而 皇太后不直之王扣头陈
世祖旧训所以彰善瘅恶之意卒罢之王偶盥手有执帨在侧
者王问汝何官曰殿中侍御史王笑曰殿中与侍御执帨可乎
其人愧恧不敢复出于是纪纲大提百司悚然先是议罢僧道
官王力赞之僧道来谒者皆拒不纳 上将以暮春之月幸
香山寺王諌曰麦秀方滋千乘万骑徒御杂遝不无蹂践农民
何望愿陛下端拱穆清进大臣论治道以康四海不犹愈徼福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于浮屠乎 上遂不往有伶人奏乐忤旨命诛之王諌曰法
者天下之平也奏乐有忤而寘重典罪大于是者将何以处之
乎乃命杖遣之八月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脩国史十一
月群臣列侍于嘉禧殿 上谓王曰汝未龀事朕至今馀三
十年朕躬之安皆汝之力朕事之集皆汝之谋弼朕无隐汝忠
莫并汝劳莫多汝心汝绩惟朕知之其以
睿宗皇帝孙镇远王也不 之女名失烈门者配汝以称朕意
王再拜辞不允又命有司赐以甲第珠冠宝带黄金千两白金
万两中统钞十万贯寻降金虎符加大都留守兼少府监武卫
亲军都指挥使有指掌环卫官及禁廷庶政凡有所敷奏者必
先关白于王然后以闻王旦暮上侧服食既御即以赐之眷遇
虽隆王兢兢自持不矜不肆正色立朝未尝阿䛕以为容悦蒙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蔽以遂其私由是出入禁闼者无敢不慎 上尝宴文德殿
甚欢近侍乘醉请尚方衣带王奏曰 圣主一日万几宴乐
宜有节今亵御之臣不能諌止复乘间侥倖锡予不忠甚矣乞
追还已赐之物以待有功 上改容谢之一日 上坐便
殿问王曰求贤取士何法为上王对曰今以季劳用人何由得
才右有科举之法 先朝尝欲举行而未果今宜以时述
祖训以开贤路 上以为然即命中书议行之皇庆元年十
一月进阶荣禄大夫二年二月兼大都屯田事十二月拜陕西
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寻复留为大都留守兼职如故延祐
三年五月拜中书乎章政事仍领前所兼职王首言帝王大德
睦族为先亲属诸王远戍边境为国屏翰廪饩匪颁虽有彝典
愿陛下间遣使赐之对衣法酒以劳问焉 上嘉叹久之即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遣使分持衣酒以赐有 旨令中书赐近侍以中统钞为贯
五百馀万王奏曰有功固不可不赏然自陛下登大宝以来尝
颁赉矣况府库之实皆出于民以有限之物供无穷之用民将
奚堪惟陛下仰思 祖宗创业之艰难以保民为务 上从
之而止王奏回回不速儿麻氏僻在西陬未沾圣化其俗兄弟
自为婚姻败常乱伦莫此为甚乞严禁以正人伦厚风俗制可
其奏下有司著为令某年正且会朝 上命尽以内外进献
之物赐王辞曰臣以微才叨居政府大惧无以称塞兹又加以
重赉何以克堪愿以所赐之物悉与四怯薛番直司门者以旌
其劳 上嘉其廉而众怀其惠留守岁往还上京例张盛宴
为费不訾王一切奏罢之集贤大学士大慈都以其弟入见献
水獭毡一 上命赐中统钞伍伯绽王諌曰一毡之微酬以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重赐四方来贡何以继乎 上笑而却之某年时巡上京欲
以初秋回銮王諌曰
世祖往还岁有定制矧今禾稼在野乘舆所经民将废业愿陛
下法旧制以惠斯民幸甚 上然之遂改以八月有 旨以
王长子完者笃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脩国史王辞曰臣父
子无分寸劳沗窃非据况翰林地亲职重当用名儒宿望臣男
完者笃年仅弱冠臣在中书未能佐陛下任贤使能而先录用
其子何以训百官乎 上曰朕业已命之矣差长当别加任
使卿勿多辞完者笃虽拜命王终不敢令其视事王尝侍立于
便殿有弄臣用言戏之 上微哂王正容而进曰臣身居廓
庙岂嬖倖之所敢戏臣受侮非所恤第恐贻笑天下耳
上亟命左右拉其人出之四年八月 上谕王曰昔我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太祖皇帝肇造区夏大建宗室以为蕃屏剖符裂土锡以王爵
所以培养元气敦叙彝伦也近闻其子孙嗣袭多不以序得非
翰林臣僚职其事者以私乱法乎朕念之久矣今命汝掌翰林
以釐正之遂拜学士承旨进阶银青荣禄大夫兼职如故王稽
图列别本支序定如旧制国族大服 上闻之喜曰朕固知
非此人不能办也中书左丞相哈散与王同侍 上于宝慈
殿哈散奏乃者财用空虚并由赏赉之橐请自今一切母与王
曰赏有功罚有罪国之大柄若皆不与功何以劝但辨之当审
不可滥耳 上然之六年八月加领章佩监事十一月加提
调崇祥院事冬至日 上坐文德殿太史进授时历王执历
指至元纪年曰
世祖混一区宇开太平无疆之基在位三十馀年政治之盛真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后世福次指大德纪年曰
成宗初政清明中遘末疾遂不复振次指至大纪元曰
武宗锐意中兴惜乎天不假年次指皇庆纪元至是年曰今八
年矣 上曰延祐之治如何王怀历对曰治否在后人议耳
上曰卿意深矣君臣当共勉之七年正月
仁宗崩王哀恸几绝伏倚庐昼夜临阅四十馀日未尝少间
英宗遣近侍慰之曰卿悲痛极矣纵不顾身独不念朕乎朕之
倚卿尤甚于
先帝也命送归于里第日遣问焉
英宗践祚之明日御大明殿大臣贵戚皆列侍 诏王而谕之
曰 先帝尝嘱卿于朕曰柏铁木尔自幼事我终始于一捐
躯尽瘁无有能先之者我非斯人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汝其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母忘吾志言犹在耳朕不忍道兹用扬于大廷俾众知之遂以
所服珍珠七宝顶帽及御衣赐之曰 先帝以卿付朕卿不
负 先帝肯负朕耶凡朝政之得失其直言母隐王受命感
泣 对曰臣不朕事 先帝幸无六谴今 陛下上继
先志曲垂眷注臣敢不竭犬马之力臣窃以为圣君之初政左
右前后宜去邪任贤使聪明四达天下之幸也上曰然四月复
除银青荣禄大夫大都留守兼职如故王自是奋发尽言无所
回挠而群小有不堪者矣因搆诬言浸润日甚
英宗始不之信后乃惑之待遇益疏王不为变 上亦寻悔
曰久不见柏铁穆尔矣在廷忠厚老成之士未尝有言其非者
殆群小之言蛊我耶朕不逮 先帝之明远矣复召见厚礼
之命仍掌环卫王见言既不用而妒宠者尚众遂退隐于云山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之北
英宗崩 晋王入践大位泰定元年召王复为留守王以疾
辞三年六月二十九日薨于上都西门里第年四十有五有旨
赙以中统钞二千锭给驿护送还大都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
城西宛平县先茔之次王伟䫉美髯自结发至强仕终始于一
不为利诱不为威汤不好货殖不贪禄位公不避怨私售恩圣
眷虽隆未尝自溢知无不言言必以正初
明宗之西行也兴圣诸臣定谋禁中王默言于
仁宗曰兄弟揖让古所罕见既尽美于前矣今议传次倘先兄
而后巳庶全 圣德于以正前人之绪绝他日之虞惟陛下
察之时虽不用其言而朝野服其鲠直暨
明宗入辞王复奏留燕饯而后行道涂委积百尔所须皆为之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豫备
明宗问诸左右知王所为大驾南还中道询其子孙追念不置
有宗王久镇北边以疑以召至京师王奏皇属至亲且有功何
可以无稽之言而废之 上悟寻遣还镇又有以异姓王行
枢密院事者或告其桔克军饷 上怒将置诸法王奏国初
其人父子数立大功今在边陲驭军有法远人畏之奈何自撤
藩屏 上即命释之后遣其子赍重宝为谢王斥去不与语
初作西宫卒徒服役者数千人廪食不继有一卒至宫闱丐食
以阑入为卫士所执 上命王讯之王奏曰卒虽可罪而实
以饥故情有可矜乃贳其罪并馀卒悉放还营仍著令役者以
岁更而给其衣粮宿卫阍人按籍轮直而官无廪给王为奏增
冬衣日饩自是免于饥寒之舌相率绘王像而祠焉故平章政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事赵公世延为中执法时尝与劾右丞相铁木迭儿会
英宗在谅闇中复出据相位遂起大狱以事报复赵公以王力
救而免王未尝与人言及王薨赵公致莫甚哀人始知之其知
国体识时务陈善闭邪为世所称道者如此至于谋猷之大筹
策之良左右密勿则有非众人所得而闻矣观夫皇庆延祐之
治则君臣一体明良际会王平昔所以格君之心者可知也太
保之属疾也王治汤药时寝兴不少懈及疾不可为治丧尤谨
族人欲守本俗王不可曰罔极之恩既以无报今居乎中国独
不可行先王之礼乎不然是不以礼待吾亲也躬衰绖居倚庐
哭桶以莭荐奠以时后居内忧亦如之遂世守为家范则王所
以尽为人子之道者可知也不亦忠孝两全矣乎盖王天性超
迈德量恢弘故其所守所行有不待强学而自与古人暗合者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宜乎光辅 累朝 有世禄克著令名于当时也且我朝大
统几倾而复正者皆
仁宗之力一二肇谋 事之臣与王之功岂在攻城野战建事
立功者之下乎王次男蛮子以才行历官华要绰有能声彻闻
朝著
今上皇帝追念其先烈始诏中书议王父子恤典同日五制并
下王之考太保应国公赠推忠翊运保宁一德功臣太师开府
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广阳王谥忠惠妣顺国夫人追封广阳
王夫人王赠宣忠济美恊诚正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
柱国追封文安王谥忠宪王妻鲁国夫人追封文安王夫人齐
国太夫人封文安王夫人
太皇太后亦命翰林学士欧阳玄赞王画像至正元年上复特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敕玄制为王神道碑铭俾翰林学士承旨巙巙中书左丞许有
壬书篆以赐其家于是距王之薨已十有六年矣君子是以知
王父子积累也厚有以昌其祚胤至于事久论定而天道之昭
昭有不可掩遏者矣忠惠王之兄秃忽赤未任而卒后以子贵
赠纯诚保德济美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安成
王谥忠简先是庄穆王从
太祖攻居庸关有功遂以所统哈儿鲁军世守居庸之北口
仁宗特命升其万户府为隆镇卫降银章金虎符以忠惠王为
都指挥使忠惠王以身居保傅力辞乃以忠简王之子众家为
指挥而世袭其职王之兄伯都由翰林学士三迁遥授中书平
章政事擢侍御史寻拜中书参知政事进右丞没赠克勤智义
佐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追封赵国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公谥安肃王初娶唐兀氏奴伦某达鲁花赤伯家奴之女由鲁
国夫人追封父安王夫人者也再娶郭氏
仁宗命以为配由齐国太夫人特封父安王夫人者也守节教
子人称其贤三娶镇远王之女失烈门亦
仁宗所命前卒子男三人长完者笃唐兀氏夫人出由翰林直
学士亚中大夫迁秘书卿次道童王故所娶高丽氏子今右藏
库提点次蛮子郭太夫人出今为资德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
省右丞温恭明敏好学笃行事母以孝闻居官以廉称娶乃蛮
氏奴罕卒继高昌氏答儿麻失里并封范阳郡夫人女三人长
哈秃纳适镇远王之子斡失帖木儿卒次金刚奴适崇福司少
卿答儿麻失礼次 宝适卫王宽彻班孙男四人惟王有传在
太史氏然所书皆关于 国家之大事而微言细行有不胜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书者且藏于秘宇阅者有禁今仿昔人家传之法采辑行状神
道碑撰次如右庶几百世之下有所鉴观而思济其美焉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梅孝子传
梅孝子者名应发居吴郡阊门市中不由学问而知人之行莫
大于孝行之必尽其诚盖天性然也母有疾医不能疗则剔股
肉以食之疾良已它日母又有疾危甚更求良医投以药皆弗
效莫知所为乃露立北面稽首以名香然顶灼臂叩天乞减已
年以益母寿是夕天将雨阴云四合俄剨焉而开若启半扉尽
见北斗之六星惟一星及辅星不见顷之云复合而天深黑及
还至母所则母已拥衾坐床上言有衣白衣者六人以水来灌
洒遂霍然而苏不觉疾之去体也诘旦母平复如常时今年已
八十馀身愈康强四方士大夫多为诗美其事蜀郡虞公为之
序云
金华黄溍曰曾子固氏有言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
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以
予所闻梅氏子事谈者诚近于过夫欲使中人以下观过知仁
耻躬不逮则载而传之曷可已哉
  黄节妇传
节妇蔡氏者鄞黄君天骥妻也黄君之先闽人六世祖龟年宋
高宗时为殿中侍御史论罢右仆射秦桧累迁给事中及桧再
相遂以贬去隐于鄞其后子孙多为美官至黄君乃弗仕节妇
年十八归黄君明年有子曰传孙甫晬黄君死又明年其舅亦
死节妇屏华采服艰勤以奉其姑以保其孤予三十馀年犹一
日家既𥙿而姑已老子亦能自树立所与为师友多显者由是
知名得察举补儒学官节妇之名亦因以著闻有司上其事于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中书用例旌表所居及其里门曰孝节云
金华黄溍曰予读诗至柏舟未尝不叹古女妇之贤传于今者
少也共姜之名由诗以显得孔子而诗益传女妇之以义自守
独共姜邪世无孔子若蔡氏者非尊官要人为之引重恶能彰
彰如此闾巷之人砥行立名堙灭而不称者可胜道哉可胜道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四十三尾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金华黄先生行状
先生讳溍字晋卿姓黄氏黄为婺名族至宋太史公庭坚族望
尤著太史之从父昉生景圭俱来浦江景圭生琳娶忠简宗公
泽之女弟始迁于义乌琳生中辅力学尚气节当秦桧柄国士
有议已者辄捕杀犹奋然题乐府太平楼上有䃺剑欲斩佞臣头
之语人至今诵之晚以转运使荐当得官命垂下而卒中辅生
绍祖绍祖生伯信于先生为高祖迪功郎累赠朝散大夫妣宗
氏忠简公四世诸孙女累封安人曾祖梦炎淳祐十年进士仕
至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左曹郎官以朝
请大夫致仕妣陈氏累赠宜人继方氏祖堮方出也以进纳恩
补承节郎入国朝弗仕今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
尉追封江夏郡侯妣徐氏淳祐七年进士奉议郎两淮宣抚大
卷四十三 第 19a 页
使司干办公事彬之女今追封江夏郡夫人父铸以朝请府君
遗泽补将仕郎今累赠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
事护军追封江夏郡公妣童氏承信郎监嘉兴府鲍郎盐场伯
永女今追封江夏郡夫人夫人妊先生时梦大星煜煜然坠于
怀历二十四月以至元十四年冬十月一日始生甫晬即自免
乳徐夫人抱而育之比成童不妄踰户阈授之以诗书不一月
皆成诵迨学为文下笔顷刻数百言常著吊诸葛武侯辞前大
学内舍刘君应龟朝请府君之外孙也见而叹曰吾乡以文辞
鸣者喻叔奇兄弟尔是子稍加工不其与之抗衡乎因留受业
弱冠西游钱塘前代遗老与钜公宿学先生咸得见之于是益
闻近世文献之泽暨还故居从仙华山隐者方君凤游为歌诗
相唱和绝无仕进意其友叶君谨翁力挽之出大德五年举教
卷四十三 第 19b 页
官七年举宪吏就试皆中其选已而复退隐于家延祐元年贡
举之法行县大夫又强起先生充贡乡闱时古赋以太极命题
场中作者往往不脱陈言独先生词致渊永绰然有古风特寘
前列二年上春官复在选中及奉大对惓惓以用真儒行仁义
为言辞甚剀切读卷者以其颇涉于激缀之末第奉上旨赐同
进士出身主选吏以为白身补官散阶当下二等上命特与对
品阶授将仕郎台州路宁海县丞仅踰再期会有诏改盐法江
浙行中书承制迁两浙都转运盐铁使司石堰西场监运事闻
命仍旧阶居其职阅四载以功超一资升从事郎绍兴路诸暨
州判官至顺二年用故御史中丞马公祖常之荐入为应奉翰
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进阶儒林郎丁外忧去官服
阕转承直郎国子博士经六年之久请补外换奉政大夫江浙
卷四十三 第 20a 页
等处儒学提举至正三年春先生始六十有七不俟引年亟上
纳禄侍亲之请绝江径归俄有旨命预修辽金宋三史丁内忧
不赴除服以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仕居四岁故湖广行省平
章公朵尔直班今中书左丞相太平开府公力交荐之被上旨
著致仕仍旧阶除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
进阶中奉大夫九年夏四月荐上章求归田里不俟报而行上
闻之遣使者追及武林驿敦迫还京复供前职十年夏四月始
得谢南还行中书为言于朝给以半俸终身公牍已具而未及
上十七年秋七月今江浙左丞相金紫公达世贴睦迩方承制
司黜陟之柄移书起先生咨议省事以疾力辞闰九月五日薨
于绣湖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一学士大夫闻之俱流涕曰黄公
亡矣一代文章尽矣门弟子刘涓王袆宋濂傅藻等咸来相治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兵捕盐贩者急遂沈盐于河帅众以拒巡兵怒乃取他私贩事
以实之民有在盗籍者谋为劫 未行邑大姓执之以图中赏
格初无获财之左验事皆久不决先生为之疏剔以其狱上各
论如本条免死者三十馀人部使者董君士恒行县廉知先生
有治状事悉诿焉先生为黜其以贿败者上百户一人县吏二
人在官无禄者四十馀人愚民以婚田斗竞往诉咸下其状多
至数十百先生录其当问者即不当问者遣之先生明习律令
世以法家自专者有弗如也凡经其论定翕然畏服不敢重有
辞岁大旱祷于灵湫有白龙蜿蜒见湫中巳而黑云四兴大雨
如注县以有年在石堰视亭场为尤艰居是官者常以秤盘
折阅及不能检防私鬻被谴先生规措有法无毫分入于吏议
在诸暨其俗素号难治先生不加鄙弃壹导以善政民多从化
卷四十三 第 21a 页
捕盗司屋坏撤而改作无敢后期巡海官舸例以三载一新费
出于官而责足于民有馀则总其事者私焉先生适莅是役撙
莭浮蠹以馀钱还之争驩呼而去奸民以伪钞钩结党与胁攘
民财官若吏听其诈挟之以往新昌嵊县天台宁海东阳诸县
株连所及百馀家民受祸至惨郡府俾先生鞫治一问皆引伏
狱具官吏除名同谋者各杖之百捕盗卒阴寘伪钞板于良民
家乃白于官往索之恶少年持梃从者近百人先生遇于野诘
从吏曰弓卒额止三十安得此曹耶可缚送于州闻者遁走有
盗系钱塘县狱游民赂狱吏私纵之假署文牒发兵来为向导
逮捕馀二十馀家先生疑而讯焉悉得其情以正盗宜从重议
持伪文书来者又非州民俱械还钱塘诬者自明奉省檄监税
杭州先生御之以宽商旅四集仅阅三月增钱十二万缗有奇
卷四十三 第 21b 页
在成均视弟子如朋友未始以师道自居轻纳人拜而人来受
学者滋益恭业成而仕皆有闻于世时人欲增设礼殿配位四
配位合东坐而西向学官或议分置于左右同列不敢争先生
独面折之其人恚甚日坐堂上以危语相加御史恶其无礼逐
去之乃克如先生言在禁林会修本朝后妃功臣传先生为条
陈义例多所建明士类服其精允进讲经筵者三十有二经筵
无专官曰领曰知咸宰执近臣讲文之述率属先生订定非有
关于治道之大者不敢上陈其启沃之功为多上嘉其忠数出
金织纹段赐之始先生尝预考江浙江西上都乡试江浙则三
往而一主其文衡至是被上旨考试礼部寻又为廷试读卷
官前后所甄拔者尽知名之士先生天资介直绝不事造请逢
覃官者一减资者五铨曹或失于收叙亦不自言在州县间唯
卷四十三 第 22a 页
以清白为治一钱不受于民所至无圭田月俸弗给每鬻产以
佐其费及升朝行挺立无所附足不妄登钜公势家之门君子
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鉴纤尘不污先生性笃孝于亲亲殁
营冢于三釜山有乳虎驯狎之异山去所庐十里月旦望必展
省大暑寒不易先世遗文岁久或有残缺极力搜访补缀成编
家居不谈米盐细务与公府短长邑长吏来谒乡邻有急觊得
片言为援辄峻却之尤不轻于荐引或讥其绝物先生谕曰公
朝爵禄将以待贤者岂为吾私亲设哉先生贵而能贫虽位至
法从萧然不异布衣时又寡嗜欲甫临强仕之年即独榻于外
给侍于左右者二苍头而已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
其冲旷简远之情使人挹之鄙吝顿消与人交任真无钩距不
事矫饰以为容悦而诚意独恳至然刚中少容触物或弦急霆
卷四十三 第 22b 页
震若未易涯涘不旋踵间煦如阳春曾不少留碍焉先生之学
博极天下之书而归于至精有问经史疑难古今因革与夫制
度名物之属旁引曲證语蝉联不能休至于剖析异同谳决是
非多先儒之所未发见诸论著一本乎六艺而以羽翼圣道为
先务然其为体布置谨严援㩀精切俯仰雍容不大声色譬
之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鳖蛟龙潜伏而不动渊然之色自不
可犯中统至元以来如先生者二三人而已故凡国家典册诏
令及勋贤当得铭者必命先生为之海内之士与浮屠老子之
流以文为请者日集于庭力麾之而弗去一篇之出家传人诵
虽绝域殊邦亦皆知所宝爱雅善真草书人有得其片幅者必
藏弆之以为荣世之评议者谓先生为人高介类陈履常文辞
温醇类欧阳永叔笔札峻逸类薛嗣通识与不识佥无间言呜
卷四十三 第 23a 页
呼先生生当六合混一之时钟河岳英灵之气积之既厚所用
亦弘仁皇肇开科举之初即以儒学自奋历仕五朝晚乃入侍
今天子掌述帝制劝讲经帷嶷然独任斯文之重天下学士咸
所师法遂使有元之文章炳耀铿鍧直与汉唐侔盛先生之功
固不细矣至于出处大节尤人所难能者年未七帙而谢事暨
群公力荐起之俄复控辞上方眷待之深再召还朝未几又辞
其难进易退之风真足以廉顽而立懦揆之古圣贤之道盖无
愧也若先生之所自立者岂不绰绰可传于后哉先生之薨在
法当赐谥立传某从先生游垂二十年知先生为最深因辑任
官行事为书一通上于太常国史然巨细详记不敢效古书法
为简严者欲其事之白以俟芟摭也谨状至正十七年十月一
日门人金华宋濂状
卷四十三 第 2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