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一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攴集卷第四十一 续藁三十八
临川危素编次 刘耳校正
塔铭
荣禄大夫大司空大都大庆寿禅寺住持长老佛心普慧
大禅师北溪延公塔铭
至正八年春三月十九日
皇帝御明仁殿大司农臣笃麟铁穆尔言故庆寿住持北溪禅
师际遇 先朝跻荣极品碑石未建行业弗彰请令翰林直
学士臣溍为之辞翰林学士臣宗瑞书其文以赐今住持臣僧
显仪俾刻焉夏四月十四日宣政使臣巩卜班入对 明仁
殿谓笃麟铁穆尔尝任翰林学士承旨宜就令篆题其首
上悉可其奏臣溍顿首受 诏谨按显仪所上行状禅师讳
临川危素编次 刘耳校正
塔铭
荣禄大夫大司空大都大庆寿禅寺住持长老佛心普慧
大禅师北溪延公塔铭
至正八年春三月十九日
皇帝御明仁殿大司农臣笃麟铁穆尔言故庆寿住持北溪禅
师际遇 先朝跻荣极品碑石未建行业弗彰请令翰林直
学士臣溍为之辞翰林学士臣宗瑞书其文以赐今住持臣僧
显仪俾刻焉夏四月十四日宣政使臣巩卜班入对 明仁
殿谓笃麟铁穆尔尝任翰林学士承旨宜就令篆题其首
上悉可其奏臣溍顿首受 诏谨按显仪所上行状禅师讳
卷四十一 第 1b 页
智延北溪其别号也族高氏自大公而上占籍云州世以行义
称于乡父某当 国家龙兴之初奉 命招抚河朔因定
居于彰德母杨氏感异梦而生禅师幼失母鞠于继母刘氏始
在襁褓中见经卷辄书而咿嚘欲语每啼泣得经卷即止非岁
与僧遇必敛容兴敬人以为宿习而然及就学读书善强记而
通其大意稍长恳求出家父母弗能夺遣之师事凤林某公凤
林以其克勤于道每指以语人曰此吾门精进幢也既得度受
具出游诸方闻汴洛汝汉之间讲肆甚盛孝严温公见地昭融
辨说无碍往受业焉由其户庭而造其阃奥谈经感雨花之瑞
老于其学者无不叹服被 旨南迈主长生御讲于兴化大
弘圆顿之教一音所及随类得解人以为一佛出世硕儒魁士
或欲预闻至道必为之彻去藩篱而开示以佛之境界率皆生
称于乡父某当 国家龙兴之初奉 命招抚河朔因定
居于彰德母杨氏感异梦而生禅师幼失母鞠于继母刘氏始
在襁褓中见经卷辄书而咿嚘欲语每啼泣得经卷即止非岁
与僧遇必敛容兴敬人以为宿习而然及就学读书善强记而
通其大意稍长恳求出家父母弗能夺遣之师事凤林某公凤
林以其克勤于道每指以语人曰此吾门精进幢也既得度受
具出游诸方闻汴洛汝汉之间讲肆甚盛孝严温公见地昭融
辨说无碍往受业焉由其户庭而造其阃奥谈经感雨花之瑞
老于其学者无不叹服被 旨南迈主长生御讲于兴化大
弘圆顿之教一音所及随类得解人以为一佛出世硕儒魁士
或欲预闻至道必为之彻去藩篱而开示以佛之境界率皆生
卷四十一 第 2a 页
信而赞咏焉寻徙 之囊山道价愈隆凤林之殁抗策北归
以申心丧偶阅传灯录有所感发乃走京师谒西云安公于大
庆寿方丈究教外别传之旨一旦豁然顿悟西云付以衣而为
说偈曰它时太液池头月定向松轩照锦衣盖期望之有素矣
禅师殊不自矜益务韬晦
仁宗皇帝在春宫闻禅师名俾驸马太尉沈王传令以居彰德
之天宁仍即庆寿开堂演法沈王欲便于咨叩请以居呼奴之
弘福会西云示寂 朝廷以庆寿禅宗第一刹非德器之重
道眼之明力量足以荷担大事者莫宜尸之乃询于丛林大知
识佥谓禅师西云上足当补其处
仁宗方以万机之暇游心圣教且雅知禅师敕近臣函香有司
具威仪送之入寺赐号佛心普慧大禅师法席肇正学徒咸集
以申心丧偶阅传灯录有所感发乃走京师谒西云安公于大
庆寿方丈究教外别传之旨一旦豁然顿悟西云付以衣而为
说偈曰它时太液池头月定向松轩照锦衣盖期望之有素矣
禅师殊不自矜益务韬晦
仁宗皇帝在春宫闻禅师名俾驸马太尉沈王传令以居彰德
之天宁仍即庆寿开堂演法沈王欲便于咨叩请以居呼奴之
弘福会西云示寂 朝廷以庆寿禅宗第一刹非德器之重
道眼之明力量足以荷担大事者莫宜尸之乃询于丛林大知
识佥谓禅师西云上足当补其处
仁宗方以万机之暇游心圣教且雅知禅师敕近臣函香有司
具威仪送之入寺赐号佛心普慧大禅师法席肇正学徒咸集
卷四十一 第 2b 页
禅师一一辨勘而策励之退省其私而升堂入室契心印于言
下者甚众王公大臣称誉之不置 上每幸庆寿数顾而与
之语特授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临济宗事前后赐以金玉佛像
经卷及它珍玩之物数十事秘府所蓄名画凡涉于佛氏故事
者悉出以示之
英宗皇帝以禅师 先朝旧德每入见必赐坐访以道要命
于永福寺与诸尊宿校勘三岁将镂铜为板以传后因屑金书
藏经虑前贤撰集之书或有伪滥复命之删定焉禅师久居大
刹年老倦于应接投偈拂衣而退 帝师闻之曰方今扶植
教门不过数人安可听其去亟使追之既至勉之曰若之去则
高矣其如教门何庆寿之大岂不足容一榻■厌于人事少休
其间可也禅师乃还居于西堂顷之竟拿舟归天宁人闻禅师
下者甚众王公大臣称誉之不置 上每幸庆寿数顾而与
之语特授荣禄大夫大司空领临济宗事前后赐以金玉佛像
经卷及它珍玩之物数十事秘府所蓄名画凡涉于佛氏故事
者悉出以示之
英宗皇帝以禅师 先朝旧德每入见必赐坐访以道要命
于永福寺与诸尊宿校勘三岁将镂铜为板以传后因屑金书
藏经虑前贤撰集之书或有伪滥复命之删定焉禅师久居大
刹年老倦于应接投偈拂衣而退 帝师闻之曰方今扶植
教门不过数人安可听其去亟使追之既至勉之曰若之去则
高矣其如教门何庆寿之大岂不足容一榻■厌于人事少休
其间可也禅师乃还居于西堂顷之竟拿舟归天宁人闻禅师
卷四十一 第 3a 页
老而不衰望其复起俄以元统三年冬十二月二日遗偈而化
春秋七十九夏■十■第子数百辈嗣其法者二十六人先是
参知政事某人右丞某人来问法款语终日谓两人曰老僧非
久于人世者岁暮必永诀矣幸以弘护为念两人窃异其言及
讣至皆大惊吊哭致奠不觉其过乎哀其徒用阇维法得舍利
分建塔于天宁及庆寿之祖茔禅师始领寺事律巳以严而御
众以宽执事必用能者居岁馀而库有积钱廪有积粟增置规
运之所缮治殿堂门庑焕然聿新禅师谢事后议者请如它官
寺立司存以专其出入未几而僧徒所给朝夕弗继赁户患其
烦扰亦皆弃去赖 朝廷明于听纳而知其非便讫罢去之
众乃少安寿安山住持宗主大司徒洪公称禅师物我两忘而
未始忘忧国之心其护教如大彗杲公其涖事如远录公人以
春秋七十九夏■十■第子数百辈嗣其法者二十六人先是
参知政事某人右丞某人来问法款语终日谓两人曰老僧非
久于人世者岁暮必永诀矣幸以弘护为念两人窃异其言及
讣至皆大惊吊哭致奠不觉其过乎哀其徒用阇维法得舍利
分建塔于天宁及庆寿之祖茔禅师始领寺事律巳以严而御
众以宽执事必用能者居岁馀而库有积钱廪有积粟增置规
运之所缮治殿堂门庑焕然聿新禅师谢事后议者请如它官
寺立司存以专其出入未几而僧徒所给朝夕弗继赁户患其
烦扰亦皆弃去赖 朝廷明于听纳而知其非便讫罢去之
众乃少安寿安山住持宗主大司徒洪公称禅师物我两忘而
未始忘忧国之心其护教如大彗杲公其涖事如远录公人以
卷四十一 第 3b 页
为知言夫百千度门同为一事无作而作非涉有为禅师兼宗
说而俱通达理事之不二以佛之福慧而自庄严其光膺
帝眷师表人天夫岂偶然哉臣溍游乎方内于禅师之道未能
有闻奉 诏属辞姑述其感缘应迹之万一云尔铭曰
法流东渐空有殊宗孰䆒其极俾归于同卓哉上士冥探道妙
说而常默寂而常照单提直指洞彻心源实非教外别有所传
应机而起出逢熙运佛日重辉法雷普震为利益故示现有为
五缘毕具四众咸依世历 三朝位崇一品遗荣弗居翩其
远引白驹在场絷之维之法筵龙象非可绁羁七十九年如一
弹指来也云疑去也风止寥寥岁寒山空道行承之有人载鸿
其声词臣作铭刻兹贞石学人是赡永有矜式
佛真妙辩广福圆音大禅师大都大庆寿寺住持长老鲁
说而俱通达理事之不二以佛之福慧而自庄严其光膺
帝眷师表人天夫岂偶然哉臣溍游乎方内于禅师之道未能
有闻奉 诏属辞姑述其感缘应迹之万一云尔铭曰
法流东渐空有殊宗孰䆒其极俾归于同卓哉上士冥探道妙
说而常默寂而常照单提直指洞彻心源实非教外别有所传
应机而起出逢熙运佛日重辉法雷普震为利益故示现有为
五缘毕具四众咸依世历 三朝位崇一品遗荣弗居翩其
远引白驹在场絷之维之法筵龙象非可绁羁七十九年如一
弹指来也云疑去也风止寥寥岁寒山空道行承之有人载鸿
其声词臣作铭刻兹贞石学人是赡永有矜式
佛真妙辩广福圆音大禅师大都大庆寿寺住持长老鲁
卷四十一 第 4a 页
云兴公舍利塔铭
臣溍既承 诏撰述大庆寿寺北溪禅师舍利塔铭继北溪
居庆寿者曰鲁云禅师并以命臣溍臣宗瑞臣笃麟铁穆尔为
之铭及书篆俾刻之兹碑鲁云于北溪为法门兄弟今住持臣
僧显仪于鲁云为法门之犹子臣溍谨奉 诏即显仪访得
其道行之实而论述焉禅师讳行兴号鲁云俗姓李氏世居郓
城父润赠奉训大夫济宁路兖州知州飞骑尉追封郓城县男
有子二人长曰泰承事郎河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次郎禅师
少颖异入乡校从师授书日诵数十百言仅一二过辄记忆不
忘十岁遘疾危甚兖州君祷曰若幸而有当遣之出家翌日
果无恙即送其乡之乐闻寺礼寺僧端公祝发寻受具戒及父
母殁皆归庐墓三年然后去乡人称之禅师初游讲肆䆒唯识
臣溍既承 诏撰述大庆寿寺北溪禅师舍利塔铭继北溪
居庆寿者曰鲁云禅师并以命臣溍臣宗瑞臣笃麟铁穆尔为
之铭及书篆俾刻之兹碑鲁云于北溪为法门兄弟今住持臣
僧显仪于鲁云为法门之犹子臣溍谨奉 诏即显仪访得
其道行之实而论述焉禅师讳行兴号鲁云俗姓李氏世居郓
城父润赠奉训大夫济宁路兖州知州飞骑尉追封郓城县男
有子二人长曰泰承事郎河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次郎禅师
少颖异入乡校从师授书日诵数十百言仅一二过辄记忆不
忘十岁遘疾危甚兖州君祷曰若幸而有当遣之出家翌日
果无恙即送其乡之乐闻寺礼寺僧端公祝发寻受具戒及父
母殁皆归庐墓三年然后去乡人称之禅师初游讲肆䆒唯识
卷四十一 第 4b 页
圆觉凡疏钞若干卷研覈无馀蕴耆年宿学莫不降叹自以为
不及最先为龙冈聪公所知延居教庠一日忽自念曰名相之
学筌蹄尔未足以超出死生及弃去北入京师谒大庆寿西云
安公一见若有宿契留三年而尽得其道西云喜曰它日大弘
吾宗者必子也出世主海云十年之间百废具举俄以省坟墓
辞归郓城久之
英宗践祚首命召还京师俾于圣寿万安寺与一时高德名流
校雠三藏禅师博洽而精详鲁鱼亥豕多所是正声誉籍甚
上闻而为之嘉叹不巳被 旨主竹林越三年汝州之风虚
席不远二千里遣使赍香币请禅师主之寺众遮留不得去禅
师曰道行于一隅孰若行于四方众乃唯唯而退遂赴风穴之
请道果大行于汝汉间寻复勇退寓迹于寿安山
不及最先为龙冈聪公所知延居教庠一日忽自念曰名相之
学筌蹄尔未足以超出死生及弃去北入京师谒大庆寿西云
安公一见若有宿契留三年而尽得其道西云喜曰它日大弘
吾宗者必子也出世主海云十年之间百废具举俄以省坟墓
辞归郓城久之
英宗践祚首命召还京师俾于圣寿万安寺与一时高德名流
校雠三藏禅师博洽而精详鲁鱼亥豕多所是正声誉籍甚
上闻而为之嘉叹不巳被 旨主竹林越三年汝州之风虚
席不远二千里遣使赍香币请禅师主之寺众遮留不得去禅
师曰道行于一隅孰若行于四方众乃唯唯而退遂赴风穴之
请道果大行于汝汉间寻复勇退寓迹于寿安山
卷四十一 第 5a 页
文宗时起主赵州之柏林祖塔久不治亟加严饰而一新之丹
垩炳焕远近莫不瞻仰赞叹寻请于 朝赐赵州古佛真际
光祖国师之号 上尝咨访时之高人上士佥以禅师对持
降 玺书命主大庆寿寺开堂之日又刻玉为印以赐之其
一曰庆寿长老其一曰领临济一宗盖异数也先是寺之土田
园林库藏邱肆碾硙之属悉掌于官出纳之吝细及豪分饘粥
不充众皆离析禅师力言于时宰乃为奏罢所司而以恒产悉
归于寺自是诸方衲子川奔云聚钟鱼之声旦暮弗辍师日率
众焉 国祝釐且大阐宗乘以开导之使知客得归如醉得
醒士大夫有慕其道而造其室者闻一言如执热而濯清风病
暍而饮甘露虚至而实还迷往而悟反宗风以之大振而西云
之言于斯尤信 上益加礼遇俾功德使闾闾奉银章及名
垩炳焕远近莫不瞻仰赞叹寻请于 朝赐赵州古佛真际
光祖国师之号 上尝咨访时之高人上士佥以禅师对持
降 玺书命主大庆寿寺开堂之日又刻玉为印以赐之其
一曰庆寿长老其一曰领临济一宗盖异数也先是寺之土田
园林库藏邱肆碾硙之属悉掌于官出纳之吝细及豪分饘粥
不充众皆离析禅师力言于时宰乃为奏罢所司而以恒产悉
归于寺自是诸方衲子川奔云聚钟鱼之声旦暮弗辍师日率
众焉 国祝釐且大阐宗乘以开导之使知客得归如醉得
醒士大夫有慕其道而造其室者闻一言如执热而濯清风病
暍而饮甘露虚至而实还迷往而悟反宗风以之大振而西云
之言于斯尤信 上益加礼遇俾功德使闾闾奉银章及名
卷四十一 第 5b 页
香上樽以赐焉
今上皇帝临御之始
皇太后命御史中丞赵世安至寺建药师会七昼夜越三日禅
师定起谓左右曰佛殿前放大光明若等知之乎即声钟揖中
丞与众共观果见光𦦨陆离上彻霄汉经宿乃散竣事之日禅
师升座敷宣第一义谛闻者咸悦日入申俄索笔书偈曰纵横
妙体任蹉跎胜会周圆迥出窠斫倒这边无影树白云影里笑
呵呵投笔而逝元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也世寿六十僧腊
五十讣闻奉 懿旨赐赙二千五百缗停龛五日祥云覆顶
圆如车轮缁素莫不膜拜感泣龛出之日铙鼓幢幡喧城塞道
送者数千阇维三根不坏奉舍利建塔祔于乐间及房山诸祖
所度弟子若干人禅师睱日游戏艺事诗律则雅而不俗字画
今上皇帝临御之始
皇太后命御史中丞赵世安至寺建药师会七昼夜越三日禅
师定起谓左右曰佛殿前放大光明若等知之乎即声钟揖中
丞与众共观果见光𦦨陆离上彻霄汉经宿乃散竣事之日禅
师升座敷宣第一义谛闻者咸悦日入申俄索笔书偈曰纵横
妙体任蹉跎胜会周圆迥出窠斫倒这边无影树白云影里笑
呵呵投笔而逝元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也世寿六十僧腊
五十讣闻奉 懿旨赐赙二千五百缗停龛五日祥云覆顶
圆如车轮缁素莫不膜拜感泣龛出之日铙鼓幢幡喧城塞道
送者数千阇维三根不坏奉舍利建塔祔于乐间及房山诸祖
所度弟子若干人禅师睱日游戏艺事诗律则雅而不俗字画
卷四十一 第 6a 页
则遒而不媚中书李公孟张公圭翰林李公谦刘公𢋫赵公孟
頫集贤宋公渤李公衎王公约皆方外交也盖菩提达磨之传
至曹溪而支分为二至临济而派别为五以临济子孙相次专
庆寿法席者海云简公赜庵某公西云安公北溪延公暨禅师
五人而秋亭亨公及今显仪继之奉
天子命佩以印章而主领其一宗则自禅师始非特为其徒者
敬信之上而
人主下而公卿士庶无不敬信之本末始终光明俊伟如此臣
溍是用备著其事播之声诗以诏永久使四方学者知其所宗
而来取法焉铭曰
曹溪之传源远流分派为临济蕃蕃子孙有大比丘克世其业
上距流济十有九叶化行京邑名简
頫集贤宋公渤李公衎王公约皆方外交也盖菩提达磨之传
至曹溪而支分为二至临济而派别为五以临济子孙相次专
庆寿法席者海云简公赜庵某公西云安公北溪延公暨禅师
五人而秋亭亨公及今显仪继之奉
天子命佩以印章而主领其一宗则自禅师始非特为其徒者
敬信之上而
人主下而公卿士庶无不敬信之本末始终光明俊伟如此臣
溍是用备著其事播之声诗以诏永久使四方学者知其所宗
而来取法焉铭曰
曹溪之传源远流分派为临济蕃蕃子孙有大比丘克世其业
上距流济十有九叶化行京邑名简
卷四十一 第 6b 页
帝衷独持祖印为时大宗五会说法无彼无此密裨至化大开
多士甘露法雨如注如倾洪纤高下各遂其生扶植教基有坠
必举力摧魔锋为众依怙去生即灭斯理之常白云无迹明月
有光 诏使儒臣勒辞焯实垂休无垠千载一日
上天竺湛堂法师塔铭
师讳姓澄因其字以为号曰湛堂家本越之会稽故又以越溪
为别号父孙君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初日正照其
榻师遂以生幼有异质四岁戏拈笔为佛像授以经文即能成
诵若宿习焉至元丙子出家投同邑佛果寺石门殊律师明年
祝发又明年受具戒持法华诸经为日课石门谓三世佛法戒
为根本教以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制听止作之义岁乙酉
始依佛鉴铦法师为天台之学闻鼎山举法师讲席之盛更往
多士甘露法雨如注如倾洪纤高下各遂其生扶植教基有坠
必举力摧魔锋为众依怙去生即灭斯理之常白云无迹明月
有光 诏使儒臣勒辞焯实垂休无垠千载一日
上天竺湛堂法师塔铭
师讳姓澄因其字以为号曰湛堂家本越之会稽故又以越溪
为别号父孙君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初日正照其
榻师遂以生幼有异质四岁戏拈笔为佛像授以经文即能成
诵若宿习焉至元丙子出家投同邑佛果寺石门殊律师明年
祝发又明年受具戒持法华诸经为日课石门谓三世佛法戒
为根本教以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制听止作之义岁乙酉
始依佛鉴铦法师为天台之学闻鼎山举法师讲席之盛更往
卷四十一 第 7a 页
依焉寻归侍石门时弘公道夫静公仁叟适相密迩二公皆宗
门巨擘朝夕咨叩得益为多逮石门示寂乃谒云梦泽和尚于
南天竺一见深加器重历居其清班要职天台国清寺实智者
大师行道之所或据而有之且昜教为禅师不远数千里走京
师具建置之䫟末白于宣政院卒复其旧以秘密教不传于东
土因禀戒法于胆巴上师既入其室而受觉海圆明之号又从
哈尊上师传脩习法门而䆒其宗旨元贞乙未入觐于上京赐
食禁中复以国清为言宣政院为奏请降 玺书加护命弘
公主之辨正宗绪扶植教基使来者永有依庇师之力也师欲
东游高句骊求天台遗书先上记其国之嗣王而被国答以无
有遂止不行再诣上京陛辞而归大德乙已出世住东天竺之
兴元寺岁丁未吴越大旱师为说法祷禳好事之家多为感动
门巨擘朝夕咨叩得益为多逮石门示寂乃谒云梦泽和尚于
南天竺一见深加器重历居其清班要职天台国清寺实智者
大师行道之所或据而有之且昜教为禅师不远数千里走京
师具建置之䫟末白于宣政院卒复其旧以秘密教不传于东
土因禀戒法于胆巴上师既入其室而受觉海圆明之号又从
哈尊上师传脩习法门而䆒其宗旨元贞乙未入觐于上京赐
食禁中复以国清为言宣政院为奏请降 玺书加护命弘
公主之辨正宗绪扶植教基使来者永有依庇师之力也师欲
东游高句骊求天台遗书先上记其国之嗣王而被国答以无
有遂止不行再诣上京陛辞而归大德乙已出世住东天竺之
兴元寺岁丁未吴越大旱师为说法祷禳好事之家多为感动
卷四十一 第 7b 页
捐所有以活其不能自食者死无以敛则为掩其遗骸仍作大
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住南天竺之演福寺郡长官剡上其道
行及济人利物之功于行中书宰臣领宣政院事者转闻于
朝降 玺书加护焉至治辛酉驿召至京师入对
明仁殿被 旨于青塔寺校正经律论三藏有司供张岁时
锡子为礼殊厚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食正旦及
天寿节再朝于 大明殿赐以无量寿经等若干卷校正事
毕特赐金襕袈裟加以御用衣段巳给驿劵将南还俄有
旨即白塔寺建水陆大会丞相东平忠献王留升座说法众咸
悦服事闻宠赉尤渥仍降 玺书加护进号佛海大师一时
文学侍从之臣皆赋诗以美之泰定甲子以选住上天竺观音
教寺至顺壬申师之居上天竺九年矣是岁六月朔忽挝鼓告
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住南天竺之演福寺郡长官剡上其道
行及济人利物之功于行中书宰臣领宣政院事者转闻于
朝降 玺书加护焉至治辛酉驿召至京师入对
明仁殿被 旨于青塔寺校正经律论三藏有司供张岁时
锡子为礼殊厚 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食正旦及
天寿节再朝于 大明殿赐以无量寿经等若干卷校正事
毕特赐金襕袈裟加以御用衣段巳给驿劵将南还俄有
旨即白塔寺建水陆大会丞相东平忠献王留升座说法众咸
悦服事闻宠赉尤渥仍降 玺书加护进号佛海大师一时
文学侍从之臣皆赋诗以美之泰定甲子以选住上天竺观音
教寺至顺壬申师之居上天竺九年矣是岁六月朔忽挝鼓告
卷四十一 第 8a 页
其众曰吾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
古德风烈犹或可攀即说谒以辨才归龙井自喻众固留不可
竟拂衣归南天竺之云外斋岁馀东还佛果以终老焉师所至
学徒坌集诸方宿衲素有时名者争趍其座下诲迪奖励未尝
少倦教乘四昼小大诸部讲彻则复始雄谈博辩风駃涛涌有
疑而未决者析以数语莫不泠然意解晚年笃志净业晨朝系
念虽病不废尝屏绝左右修一心不乱观门者七昼夜屡感瑞
应至于统理庶务琐细靡密未始惮烦规制庳陋则增广之居
处敝坏则缮完之资用俭薄则经度之不以其涉于有为而忽
之也佛果废不治巳久师归休其中慨念石门付嘱之意罄巳
橐一新之安阳韩先生为记其事一日众以月旦问讯如常时
师遽迎揖之曰老僧向非退闲十二年几在半途今日则有明
古德风烈犹或可攀即说谒以辨才归龙井自喻众固留不可
竟拂衣归南天竺之云外斋岁馀东还佛果以终老焉师所至
学徒坌集诸方宿衲素有时名者争趍其座下诲迪奖励未尝
少倦教乘四昼小大诸部讲彻则复始雄谈博辩风駃涛涌有
疑而未决者析以数语莫不泠然意解晚年笃志净业晨朝系
念虽病不废尝屏绝左右修一心不乱观门者七昼夜屡感瑞
应至于统理庶务琐细靡密未始惮烦规制庳陋则增广之居
处敝坏则缮完之资用俭薄则经度之不以其涉于有为而忽
之也佛果废不治巳久师归休其中慨念石门付嘱之意罄巳
橐一新之安阳韩先生为记其事一日众以月旦问讯如常时
师遽迎揖之曰老僧向非退闲十二年几在半途今日则有明
卷四十一 第 8b 页
日则无光阴其可把玩乎烦大众点视行李用表无常众为念
佛师曰止止佛须自念明日却劳送别黎明众集端坐书偈置
笔而逝至正壬午八月二日也春秋七十有八夏六十有四龛
留七日颜貌如生门人第子咸共奔赴以是月某日奉全身窆
于清泰塔院先是师在上天竺捐钱创流香塔院以奉开山臻
法师暨如法师而肖巳像于其左至是分爪发建塔其中及南
天竺之明静塔院以为后人展敬之地师所著书有金刚经集
注心经消灾经注阿弥陀经句解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
于世所度第子若干人门人嗣其法而分住列刹者若干人四
众预法会者不可胜计前集庆住山弘济奉状以铭为请溍幸
尝获登师之堂而望其下风闻其馀论状所述可信不诬是宜
铭也已铭曰
佛师曰止止佛须自念明日却劳送别黎明众集端坐书偈置
笔而逝至正壬午八月二日也春秋七十有八夏六十有四龛
留七日颜貌如生门人第子咸共奔赴以是月某日奉全身窆
于清泰塔院先是师在上天竺捐钱创流香塔院以奉开山臻
法师暨如法师而肖巳像于其左至是分爪发建塔其中及南
天竺之明静塔院以为后人展敬之地师所著书有金刚经集
注心经消灾经注阿弥陀经句解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
于世所度第子若干人门人嗣其法而分住列刹者若干人四
众预法会者不可胜计前集庆住山弘济奉状以铭为请溍幸
尝获登师之堂而望其下风闻其馀论状所述可信不诬是宜
铭也已铭曰
卷四十一 第 9a 页
双林唱灭道乃东大苏妙悟得其宗法门一柱屹北峰剡源流
润众所蒙涵容万法云梦胸承以佛海扬宗风殊师异旨旁贯
通会于其极归于同法雷初震声隆隆一云所雨弥太空积之
也厚施也丰退焉不自居其功向晦宴息遂长终分灯继照垂
无穷巍巍窣堵环天龙勒辞贞珉表玄踪
灵隐悦堂禅师塔铭
至大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灵隐四十八代悦堂禅师告寂于丈
室遗戒送终如常僧勿循故事建塔仍不得用世间法服衰麻
之衣既为书遍别交游及其法嗣遂书偈曰缘会而来缘散而
去撞倒须弥虚空独露置笔右胁而卧入于涅槃龛留七日颜
色不变天方连雨阇维之日霁色朗然灰烬中得五色舍利大
如菽其徒相与谋以为师之光明俊伟如此虽治命不可违然
润众所蒙涵容万法云梦胸承以佛海扬宗风殊师异旨旁贯
通会于其极归于同法雷初震声隆隆一云所雨弥太空积之
也厚施也丰退焉不自居其功向晦宴息遂长终分灯继照垂
无穷巍巍窣堵环天龙勒辞贞珉表玄踪
灵隐悦堂禅师塔铭
至大元年七月二十四日灵隐四十八代悦堂禅师告寂于丈
室遗戒送终如常僧勿循故事建塔仍不得用世间法服衰麻
之衣既为书遍别交游及其法嗣遂书偈曰缘会而来缘散而
去撞倒须弥虚空独露置笔右胁而卧入于涅槃龛留七日颜
色不变天方连雨阇维之日霁色朗然灰烬中得五色舍利大
如菽其徒相与谋以为师之光明俊伟如此虽治命不可违然
卷四十一 第 9b 页
不宜无以表人天之瞻依慰四众之摧慕灵隐所度第子希清
既捐私财造塔且买田若干亩岁度僧一人为永久计而未有
以昭示来者塔成后三十有七年希清及希白等若干人以状
来谒铭按状师讳祖訚自号悦堂族南康周氏母夜梦一老僧
来借宿既觉而孕师遂以生宋端平元年八月一日也师幼不
茹荤骨气清伟家故业儒七岁就学殊非其志年十有三母病
危甚祷于观世音大士而刲股和药以进病随愈母以其与佛
有缘乃语其父俾出家依同郡嘉瑞寺偃上人寻祝发受具一
日阅华严经至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忽有省即往见正叟
心公于东林见别山智公于蒋山智问云近离何处师云江西
智云马大师安乐否师叉手进云起居和尚智命侍香师即拂
衣去见灵叟源公于焦山见断桥伦公于净慈伦问临济三遭
既捐私财造塔且买田若干亩岁度僧一人为永久计而未有
以昭示来者塔成后三十有七年希清及希白等若干人以状
来谒铭按状师讳祖訚自号悦堂族南康周氏母夜梦一老僧
来借宿既觉而孕师遂以生宋端平元年八月一日也师幼不
茹荤骨气清伟家故业儒七岁就学殊非其志年十有三母病
危甚祷于观世音大士而刲股和药以进病随愈母以其与佛
有缘乃语其父俾出家依同郡嘉瑞寺偃上人寻祝发受具一
日阅华严经至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忽有省即往见正叟
心公于东林见别山智公于蒋山智问云近离何处师云江西
智云马大师安乐否师叉手进云起居和尚智命侍香师即拂
衣去见灵叟源公于焦山见断桥伦公于净慈伦问临济三遭
卷四十一 第 10a 页
黄檗痛棒是否师云是又问因甚大愚胁下筑拳师云得人一
牛还人一马伦顾左右云再来人也伦示疾谓师曰吾必不起
汝宜自勉师泣曰和尚灭度后当依谁伦云柏山介石和尚妙
喜三世孙其往依焉伦逝而介石适来补其处一日室中举柏
树子话师方议拟石抗声云何不道黄鹤楼前鹦鹉洲师言下
顿悟即延入侍司翌日升堂白众曰先师之道喜得人矣介石
将终嘱以宗门大事仍遣驰书于径山偃溪闻公闻与语而契
叹曰介石虽往赖有吾侄在师归庐山东岩日公在圆通请师
分座众五百人莫有契其机者九江守钱公真孙以礼聘师出
世于西林瓣香酬恩归于介石
国朝至元十二年取宋之师至江右居人咸避匿山谷间师独
宴坐一室军士挟刃以临之刃及颈问曰惧否师曰吾无生死
牛还人一马伦顾左右云再来人也伦示疾谓师曰吾必不起
汝宜自勉师泣曰和尚灭度后当依谁伦云柏山介石和尚妙
喜三世孙其往依焉伦逝而介石适来补其处一日室中举柏
树子话师方议拟石抗声云何不道黄鹤楼前鹦鹉洲师言下
顿悟即延入侍司翌日升堂白众曰先师之道喜得人矣介石
将终嘱以宗门大事仍遣驰书于径山偃溪闻公闻与语而契
叹曰介石虽往赖有吾侄在师归庐山东岩日公在圆通请师
分座众五百人莫有契其机者九江守钱公真孙以礼聘师出
世于西林瓣香酬恩归于介石
国朝至元十二年取宋之师至江右居人咸避匿山谷间师独
宴坐一室军士挟刃以临之刃及颈问曰惧否师曰吾无生死
卷四十一 第 10b 页
有何惧乎军士乃投刃而拜且遗师以白金师亦弗顾它军士
皆惊服散去一境之内赖以无恐二十五年迁开先法会益盛
名闻于 上三十年被命迁东林东林大刹而恒产素薄屋坏
弗治师以所受施资置田若干亩葺殿堂门庑使之一新谓庐
山以匡先生得名购寺旁道宫之地筑室而礼祠焉元贞元年
奉 诏赴阙入对称 旨赐 玺书号通慧禅师并金
襕法衣以荣其归大德九年灵隐虚席行宣政院俾师主之师
尝勘一僧云微尘诸佛在你舌上三藏圣教在你脚底何不瞥
地僧罔措师便喝又勘一僧云释迦弥勒是他奴他是阿谁僧
拟对师便打一僧新到师问何处来僧云闽中师云彼处佛法
如何住持僧云饥即吃饭困即打睡师云错僧云未审和尚此
间如何住持师拂袖归方丈僧休去其机锋峭峻多此类居四
皆惊服散去一境之内赖以无恐二十五年迁开先法会益盛
名闻于 上三十年被命迁东林东林大刹而恒产素薄屋坏
弗治师以所受施资置田若干亩葺殿堂门庑使之一新谓庐
山以匡先生得名购寺旁道宫之地筑室而礼祠焉元贞元年
奉 诏赴阙入对称 旨赐 玺书号通慧禅师并金
襕法衣以荣其归大德九年灵隐虚席行宣政院俾师主之师
尝勘一僧云微尘诸佛在你舌上三藏圣教在你脚底何不瞥
地僧罔措师便喝又勘一僧云释迦弥勒是他奴他是阿谁僧
拟对师便打一僧新到师问何处来僧云闽中师云彼处佛法
如何住持僧云饥即吃饭困即打睡师云错僧云未审和尚此
间如何住持师拂袖归方丈僧休去其机锋峭峻多此类居四
卷四十一 第 11a 页
岁而逝世寿七十五僧腊五十二四坐道场三十六年惟以绍
隆祖道为巳任至于崇屋室以安其居广土田以足其食皆末
事耳得法第子东林住山宗廓等若干人得度第子庆哲暨希
清等若干人有语录若干卷行于诸方师自髫年受学于冯先
生去非先生为时宗工师熏炙之久间出绪馀施于世谛文字
多奇作师尝刻先生之文于东林后人遂以师之文并刻以传
始予徒玩味师之文而敬慕焉兹览状所述乃见其深造自得
卓焉过人坐镇丛林荷担大事末后一着照映古今窃愧向之
知师者浅也庸采状所述序而铭之铭曰
惟通慧师一世伟人少遵鲁诰长探竺坟游戏如幻发为至文
曰是琐琐匪道所存朝夕咨访直指心源刋条落叶洞见本根
乃受智印乃启度门乃膺
隆祖道为巳任至于崇屋室以安其居广土田以足其食皆末
事耳得法第子东林住山宗廓等若干人得度第子庆哲暨希
清等若干人有语录若干卷行于诸方师自髫年受学于冯先
生去非先生为时宗工师熏炙之久间出绪馀施于世谛文字
多奇作师尝刻先生之文于东林后人遂以师之文并刻以传
始予徒玩味师之文而敬慕焉兹览状所述乃见其深造自得
卓焉过人坐镇丛林荷担大事末后一着照映古今窃愧向之
知师者浅也庸采状所述序而铭之铭曰
惟通慧师一世伟人少遵鲁诰长探竺坟游戏如幻发为至文
曰是琐琐匪道所存朝夕咨访直指心源刋条落叶洞见本根
乃受智印乃启度门乃膺
卷四十一 第 11b 页
帝眷道誉弥尊荫注所及如彼大云随缘会散以返其真勿丰
吾终厥有遗言罔极之报在其后昆金瓶宝箧巍巍真身表以
灵塔勒以贞珉飞声焯实垂之无垠
下天竺玉冈法师塔铭
至正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杭州天竺灵山教寺玉冈大和尚
示疾而化世寿六十八僧腊五十四明年正月三日茶毗得舍
利于遗烬中始和尚无恙时有请预为造塔者以偈谢之曰死
后茶毗一幼身尽收白骨煅为尘何须石塔标名字毕竟当初
无此人其人遂不敢复请至是门人四众失所依怙悲痛号绝
硕存赡敬之地乃建塔于风篁岭下白莲华院之六唯亭奉舍
利藏焉上天竺住山本无夙侍和尚咨询法要谓不可无以慰
其人之思爰以状来徵铭和尚讳蒙润号玉冈族海盐顾氏父
吾终厥有遗言罔极之报在其后昆金瓶宝箧巍巍真身表以
灵塔勒以贞珉飞声焯实垂之无垠
下天竺玉冈法师塔铭
至正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杭州天竺灵山教寺玉冈大和尚
示疾而化世寿六十八僧腊五十四明年正月三日茶毗得舍
利于遗烬中始和尚无恙时有请预为造塔者以偈谢之曰死
后茶毗一幼身尽收白骨煅为尘何须石塔标名字毕竟当初
无此人其人遂不敢复请至是门人四众失所依怙悲痛号绝
硕存赡敬之地乃建塔于风篁岭下白莲华院之六唯亭奉舍
利藏焉上天竺住山本无夙侍和尚咨询法要谓不可无以慰
其人之思爰以状来徵铭和尚讳蒙润号玉冈族海盐顾氏父
卷四十一 第 12a 页
曰敏隐君子也母强氏祥应法师古源清公之甥女和尚方娠
及始生母感异梦年十四弃家依古源于白莲尝礼护伽蓝神
土偶辄仆若荅拜然左右皆惊古源授以经应曰成诵命礼院
僧一祥为师祝发寻进具从古源受天台家金刚錍十不二门
诸书即能了其大意会古源归寂遂师事竹堂传公以卒其业
因苦学婴奇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既获灵应疾愈而心倍明
利勤说勤行自集庆维那分座于南天竺之演福寺湛堂澄公
来涖教席法会号为极盛和尚升居第一座凡所阐扬辞畅旨
显老成宿学咸敬服焉出世于海盐当湖德藏寺长夏讲法华
经听者日千馀人屠沽有为之昜业者瑞应之迹不可胜纪迁
主演福宗风益振居六年退归白莲修念佛三昧依之者益众
日于肇公讲堂止观间语其徒曰吾祖智者所谓风烟山水外
及始生母感异梦年十四弃家依古源于白莲尝礼护伽蓝神
土偶辄仆若荅拜然左右皆惊古源授以经应曰成诵命礼院
僧一祥为师祝发寻进具从古源受天台家金刚錍十不二门
诸书即能了其大意会古源归寂遂师事竹堂传公以卒其业
因苦学婴奇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既获灵应疾愈而心倍明
利勤说勤行自集庆维那分座于南天竺之演福寺湛堂澄公
来涖教席法会号为极盛和尚升居第一座凡所阐扬辞畅旨
显老成宿学咸敬服焉出世于海盐当湖德藏寺长夏讲法华
经听者日千馀人屠沽有为之昜业者瑞应之迹不可胜纪迁
主演福宗风益振居六年退归白莲修念佛三昧依之者益众
日于肇公讲堂止观间语其徒曰吾祖智者所谓风烟山水外
卷四十一 第 12b 页
足忘忧妙慧深禅内充愉乐者其在斯乎自是誓不出山行宣
政院强起之主下天竺时寺新燬惟普贤殿岿然荆棘瓦䃯中
因慨然曰吾兹寺成于慈云一殿尚存则祖师愿力有在乃首
加葺治次弟搆诸堂舍然不以经度程督之劳废教事昼夜演
说无倦色率同志修法华三昩感普贤放光现瑞识者知寺之
重兴有日矣居三年以涉世将迎乖其素志复归白莲老焉临
终之夕呼第子子实法明策示止观安心之法且告之曰吾生
缘殆尽兹惟其时骤称阿弥陀佛数百声泊然而逝和尚神资
颖秀出于天赋道力纯固观慧虚融志在利它有叩即应入室
禀法者若干人登门请益者不可数计尝求古源塔铭于陵阳
牟公问以三观之义其荅如响公击莭不巳以为闻所未闻每
与一时名士折衷儒释所谈理性之异同无不叹其言简而理
政院强起之主下天竺时寺新燬惟普贤殿岿然荆棘瓦䃯中
因慨然曰吾兹寺成于慈云一殿尚存则祖师愿力有在乃首
加葺治次弟搆诸堂舍然不以经度程督之劳废教事昼夜演
说无倦色率同志修法华三昩感普贤放光现瑞识者知寺之
重兴有日矣居三年以涉世将迎乖其素志复归白莲老焉临
终之夕呼第子子实法明策示止观安心之法且告之曰吾生
缘殆尽兹惟其时骤称阿弥陀佛数百声泊然而逝和尚神资
颖秀出于天赋道力纯固观慧虚融志在利它有叩即应入室
禀法者若干人登门请益者不可数计尝求古源塔铭于陵阳
牟公问以三观之义其荅如响公击莭不巳以为闻所未闻每
与一时名士折衷儒释所谈理性之异同无不叹其言简而理
卷四十一 第 13a 页
尽和尚徇缘御物一本于诚所至道俗向慕或舍所居或创寺
宇以延致之在嘉兴则有演寿寺吉祥慧光等院若干所在杭
则有寿圣寺瑞光忏院等若干所至于自行之精进脩常坐三
昧以九十日为期者七法华光明大悲净土诸忏法不可期数
而潜德密行證悟所及有未昜浅窥者盖状之所述持其应迹
而巳昔北齐尊者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尊者而天
台大师得之惟其闻而能思思而能修是以极谈辩于九旬正
位阶于五品启诸佛之秘藏创一家之宗途或者不䆒其源流
本末第见初机之人方博综于言诠未深涉于观境遂谓此章
句之学云尔不有名德屹立其间解行兼全以身任道曷能使
人信其说而尊其教乎播为铭章贻诸承学庶俾知所矜式不
徒以慰其追思也铭曰
宇以延致之在嘉兴则有演寿寺吉祥慧光等院若干所在杭
则有寿圣寺瑞光忏院等若干所至于自行之精进脩常坐三
昧以九十日为期者七法华光明大悲净土诸忏法不可期数
而潜德密行證悟所及有未昜浅窥者盖状之所述持其应迹
而巳昔北齐尊者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尊者而天
台大师得之惟其闻而能思思而能修是以极谈辩于九旬正
位阶于五品启诸佛之秘藏创一家之宗途或者不䆒其源流
本末第见初机之人方博综于言诠未深涉于观境遂谓此章
句之学云尔不有名德屹立其间解行兼全以身任道曷能使
人信其说而尊其教乎播为铭章贻诸承学庶俾知所矜式不
徒以慰其追思也铭曰
卷四十一 第 13b 页
无上佛果成之者人惟解与行车之两轮卓乎先觉真知实践
假方便力肆无碍辨圆音所及莫非度门得意忘象何有于言
随机赴感说而常默冥心绝待照而常寂风行草偃大亢其宗
缘离化城委顺而终勒辞贞珉用表应迹学人所瞻永永是式
径山元叟禅师塔铭
菩提达摩以摩诃迦叶所得无上正法耒止中土直接上根其
后支分为二而心印独付于曹溪派别为五而宗风大振于临
济至大慧而东南禅门之盛遂冠绝于一时故其子孙最为蕃
衍径山元叟禅师大慧四世孙也师讳行端元叟盖其字族临
海何氏世为儒家母教以论语孟子辄能成诵雅不欲泊没于
世儒章句之学十一从族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
十八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而其器识渊邃夙
假方便力肆无碍辨圆音所及莫非度门得意忘象何有于言
随机赴感说而常默冥心绝待照而常寂风行草偃大亢其宗
缘离化城委顺而终勒辞贞珉用表应迹学人所瞻永永是式
径山元叟禅师塔铭
菩提达摩以摩诃迦叶所得无上正法耒止中土直接上根其
后支分为二而心印独付于曹溪派别为五而宗风大振于临
济至大慧而东南禅门之盛遂冠绝于一时故其子孙最为蕃
衍径山元叟禅师大慧四世孙也师讳行端元叟盖其字族临
海何氏世为儒家母教以论语孟子辄能成诵雅不欲泊没于
世儒章句之学十一从族叔父茂上人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
十八受具戒一切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而其器识渊邃夙
卷四十一 第 14a 页
负大志以斯道自任宴坐思惟至忘寝食初参藏叟和尚于径
山叟问汝是甚处人师云台州叟便喝师展坐具叟又喝师收
坐具叟云放汝三十棒参堂去师于言下豁然顿悟一日侍次
叟云我泉南无僧师云和尚聻叟便棒师接住云莫道无僧好
叟颔之即延入侍司是时泉满万指莫有契其机者叟既告寂
师至净慈依石林巩公即处以记室相与激扬此事与虚谷陵
东屿海晦机熙东州永竹阁真为莫逆交寻以灵隐山水清胜
往挂锡焉师尝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之曰
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师竟不渡江而谒觉庵真公于承天
复参雪岩钦公于仰山岩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
不同师云合取臭口岩云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书记在师
拍手云鸭吞螺蛳眼睛突出岩笑顾谓侍者点好茶来即送师
山叟问汝是甚处人师云台州叟便喝师展坐具叟又喝师收
坐具叟云放汝三十棒参堂去师于言下豁然顿悟一日侍次
叟云我泉南无僧师云和尚聻叟便棒师接住云莫道无僧好
叟颔之即延入侍司是时泉满万指莫有契其机者叟既告寂
师至净慈依石林巩公即处以记室相与激扬此事与虚谷陵
东屿海晦机熙东州永竹阁真为莫逆交寻以灵隐山水清胜
往挂锡焉师尝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之曰
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师竟不渡江而谒觉庵真公于承天
复参雪岩钦公于仰山岩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
不同师云合取臭口岩云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书记在师
拍手云鸭吞螺蛳眼睛突出岩笑顾谓侍者点好茶来即送师
卷四十一 第 14b 页
归蒙堂居三岁而岩逝乃还浙右虎岩伏公时住径山请师居
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拟寒山子诗百馀篇皆真乘流注四
方衲子多传诵之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伏公加盛礼觊师
唱其道师微笑而不荅末后瓣香卒归于藏叟居五载学徒奔
凑名闻京国至大 特旨赐师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
寻举师主中天竺师当久废之馀为树门榜而正邻刹之侵疆
治殿宇而还丛林之旧观延祐丙辰迁灵隐有 旨设水陆
大会于金山命师升座说法竣事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
上衷加赐佛日普照之号陛辞南归即拂衣去养高于良渚之
西庵至治壬戌径山虚席三宗四众咸谓非师莫能负荷其任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其处事闻于朝泰定甲子降
玺书作大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袈裟之赐二十年间足不
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拟寒山子诗百馀篇皆真乘流注四
方衲子多传诵之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伏公加盛礼觊师
唱其道师微笑而不荅末后瓣香卒归于藏叟居五载学徒奔
凑名闻京国至大 特旨赐师号曰慧文正辩行宣政院
寻举师主中天竺师当久废之馀为树门榜而正邻刹之侵疆
治殿宇而还丛林之旧观延祐丙辰迁灵隐有 旨设水陆
大会于金山命师升座说法竣事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
上衷加赐佛日普照之号陛辞南归即拂衣去养高于良渚之
西庵至治壬戌径山虚席三宗四众咸谓非师莫能负荷其任
相率白于行宣政院请师补其处事闻于朝泰定甲子降
玺书作大护持师至是凡三被金襕袈裟之赐二十年间足不
卷四十一 第 15a 页
越阃而慕其道者鳞萃蚁集至无所容岁饥皆裹粮而耒以得
见为幸径山自大慧中兴后代有名德得师而其道愈光师尝
勘一新到僧云何方圣者甚处灵祗僧云临朕砧师曰杜撰禅
和如麻似粟参堂去又勘一僧云棋盘石砍破你脑门钵盂池
浸烂你脚板僧拟荅师便喝又勘一僧云擘开华岳连天秀放
出黄河彻底清即且置平实地上道将一句耒僧拟开口师便
打僧休去其机锋峭峻多此类师以呵骂为门第子慈功之诲
以近人情行天下大公之道藏叟之的传一人而巳师之利它
皆阴为之没齿不言而其道德闻望为朝野所推服荐膺
命赐人以为荣而师未始自衒意汉如也暇日以馀力施于篇
翰尤精绝古雅石田林先生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师以诗
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师生于宋宝祐
见为幸径山自大慧中兴后代有名德得师而其道愈光师尝
勘一新到僧云何方圣者甚处灵祗僧云临朕砧师曰杜撰禅
和如麻似粟参堂去又勘一僧云棋盘石砍破你脑门钵盂池
浸烂你脚板僧拟荅师便喝又勘一僧云擘开华岳连天秀放
出黄河彻底清即且置平实地上道将一句耒僧拟开口师便
打僧休去其机锋峭峻多此类师以呵骂为门第子慈功之诲
以近人情行天下大公之道藏叟之的传一人而巳师之利它
皆阴为之没齿不言而其道德闻望为朝野所推服荐膺
命赐人以为荣而师未始自衒意汉如也暇日以馀力施于篇
翰尤精绝古雅石田林先生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师以诗
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前辈如此师生于宋宝祐
卷四十一 第 15b 页
乙卯二月十六日以至正辛巳八月四日终于径山之丈室世
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六其先五日示微疾问待僧云呼之曾未
休吸之尚未舍试问请苦源耒者不耒者如何是耒者不耒者
侍僧无语师良久云后五日看越四日夜分沭浴更衣别众趺
坐书偈云本无生灭焉有去耒冰河𦦨发铁树花开投笔垂一
足而化龛留七日颜貌如生以是月某日奉全身窆于寂照塔
院而分瓜发建塔如化城幻有精舍四会说法语有录行于世
所度弟子若干人嗣其法而同时阐化于吴楚闽越蜀汉间者
若干人其上首灵隐法林中天竺祖铭等状师行业俾溍书之
兹碑溍恭从章甫逢掖之后未能于宗门中嗅薝卜之香尝醍
醐之味罔知所以措其颂美之辞庸备著状所述而铭诸庶几
不失其实 得以瞻承夫遗范云尔铭曰
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六其先五日示微疾问待僧云呼之曾未
休吸之尚未舍试问请苦源耒者不耒者如何是耒者不耒者
侍僧无语师良久云后五日看越四日夜分沭浴更衣别众趺
坐书偈云本无生灭焉有去耒冰河𦦨发铁树花开投笔垂一
足而化龛留七日颜貌如生以是月某日奉全身窆于寂照塔
院而分瓜发建塔如化城幻有精舍四会说法语有录行于世
所度弟子若干人嗣其法而同时阐化于吴楚闽越蜀汉间者
若干人其上首灵隐法林中天竺祖铭等状师行业俾溍书之
兹碑溍恭从章甫逢掖之后未能于宗门中嗅薝卜之香尝醍
醐之味罔知所以措其颂美之辞庸备著状所述而铭诸庶几
不失其实 得以瞻承夫遗范云尔铭曰
卷四十一 第 16a 页
大雄唱灭宗途肇分不有单传孰开我人巍巍大慧垂阴四叶
门庭之盛规重矩叠法雷普震裂地轰天㩀师子座四十二年
被遇 三朝便蕃异数王臣顺风有严外护大法栋梁一夕
而槯本无生灭焉有去耒寂而常照碧潭秋月散为千光非同
非别径山苍苍上与云齐真身常住大慧焉依赞述虚空非愚
则惑直书具文刻此山石
天童坦禅师塔铭
师讳妙坦族金氏婺之浦江人母张梦莲花产于庭而生弱不
好弄嶷然伯仲间祖父谓类巳令袭诗书学非其志也坚求弃
俗依同里慧香净月师既得度受具闻北山觉报远公蜀人通
内外学轨仪峻甚往从之寻又下涛江登天竺山从晦岩照公
研三观十乘之旨会虚舟禅师以密庵四叶坐镇灵隐遂委身
门庭之盛规重矩叠法雷普震裂地轰天㩀师子座四十二年
被遇 三朝便蕃异数王臣顺风有严外护大法栋梁一夕
而槯本无生灭焉有去耒寂而常照碧潭秋月散为千光非同
非别径山苍苍上与云齐真身常住大慧焉依赞述虚空非愚
则惑直书具文刻此山石
天童坦禅师塔铭
师讳妙坦族金氏婺之浦江人母张梦莲花产于庭而生弱不
好弄嶷然伯仲间祖父谓类巳令袭诗书学非其志也坚求弃
俗依同里慧香净月师既得度受具闻北山觉报远公蜀人通
内外学轨仪峻甚往从之寻又下涛江登天竺山从晦岩照公
研三观十乘之旨会虚舟禅师以密庵四叶坐镇灵隐遂委身
卷四十一 第 16b 页
而事焉一日室中舟举古问如何是良遂知处师荅以冬瓜瓠
子语舟咄曰如斯见解不离教乘师拟荅舟径拳其面师有省
遽作礼趍出舟即命侍香至元丙子隐于北山之智者应郡侯
聘出世白鹤居再岁辄引去舟时涖径山召分半座力辞更以
为掌记巳而西游吴中从觉庵真公于承天暨领无锡之保宁
瓣香酬恩归之于舟示有所本也寻迁慧山迁华藏退处承天
久之乃赴灵岩居数月复遁于虎丘祖塔下大德戊戌被
上旨仍主华藏行宣政院以灵隐虚席檄师补其处师谢曰梦
堂和尚吾受宿德也位仅臻此吾有它望哉卒不就自是居华
藏馀十年至大戊申迁天童属当歉岁之后师不以储偫弗充
故拒来者学徒恒数百人延祐乙卯五月五日示寂于丈室世
寿七十一僧腊五十临终神气不挠理簿书如平时俄书偈投
子语舟咄曰如斯见解不离教乘师拟荅舟径拳其面师有省
遽作礼趍出舟即命侍香至元丙子隐于北山之智者应郡侯
聘出世白鹤居再岁辄引去舟时涖径山召分半座力辞更以
为掌记巳而西游吴中从觉庵真公于承天暨领无锡之保宁
瓣香酬恩归之于舟示有所本也寻迁慧山迁华藏退处承天
久之乃赴灵岩居数月复遁于虎丘祖塔下大德戊戌被
上旨仍主华藏行宣政院以灵隐虚席檄师补其处师谢曰梦
堂和尚吾受宿德也位仅臻此吾有它望哉卒不就自是居华
藏馀十年至大戊申迁天童属当歉岁之后师不以储偫弗充
故拒来者学徒恒数百人延祐乙卯五月五日示寂于丈室世
寿七十一僧腊五十临终神气不挠理簿书如平时俄书偈投
卷四十一 第 17a 页
笔夷然而游视去其身犹传舍焉龛留七日颜色不为溽暑变
其月某日奉全身塔于中峰之麓中峰密庵所藏也师雅不欲
过为后计遗命俾祔其次瘗之日云雾四塞行者莫相睹将窆
晨曦乍朗下烛其隧若隙光然讫事旋复晦冥众咸异之师初
号竹溪故内翰涿郡卢公数从师游于慧山为扁其室曰竺西
人因以为称云师襟度冲豁与物无竞其在华藏灵岩闻有攘
之者亟避去不少吝华藏仆夫有舁至中道而弃之者其复来
也亦无所芥蒂人莫不叹服焉师提唱简古善策厉娓娓使四
众忘倦五会语有录所度普沾等若干人嗣其法者今住庆元
万寿子文等若干人沾实师之族侄知师最详以师行业请大
比丘径山陵公为之状以授文属溍序而铭之溍师之里中子
也漫迹四方弗克展谒坐下而接间师之绪论其何能措一辞
其月某日奉全身塔于中峰之麓中峰密庵所藏也师雅不欲
过为后计遗命俾祔其次瘗之日云雾四塞行者莫相睹将窆
晨曦乍朗下烛其隧若隙光然讫事旋复晦冥众咸异之师初
号竹溪故内翰涿郡卢公数从师游于慧山为扁其室曰竺西
人因以为称云师襟度冲豁与物无竞其在华藏灵岩闻有攘
之者亟避去不少吝华藏仆夫有舁至中道而弃之者其复来
也亦无所芥蒂人莫不叹服焉师提唱简古善策厉娓娓使四
众忘倦五会语有录所度普沾等若干人嗣其法者今住庆元
万寿子文等若干人沾实师之族侄知师最详以师行业请大
比丘径山陵公为之状以授文属溍序而铭之溍师之里中子
也漫迹四方弗克展谒坐下而接间师之绪论其何能措一辞
卷四十一 第 17b 页
用敢悉取径山之所陈序其而为铭以系之铭曰
教外之传何同何别我手此拳即广长舌真机不露大网已裂
风行草偃非说而说山颓木坏非灭而灭峨峨中峰下有竁穴
名言罔既尚谨岁月
智者勤禅师塔铭
绝学禅师既示寂于婺之北山智者寺后十有五年其弟子景
琳始以状来谒铭琳之言曰吾师之道固不藉文字以传然非
是无以慰学者之思也溍幸尝及与师接不敢以不能知师为
解谨摭状所述序而铭诸序曰师讳道勤族何氏同郡之浦江
人年十五愿弃家归释氏父母弗能夺俾依天宫善净师二十
乃得度受具以未䆒已事参东叟禅师于杭之净慈东叟逝而
石林禅师继主法席复参焉一日入室有契即命侍香由是获
教外之传何同何别我手此拳即广长舌真机不露大网已裂
风行草偃非说而说山颓木坏非灭而灭峨峨中峰下有竁穴
名言罔既尚谨岁月
智者勤禅师塔铭
绝学禅师既示寂于婺之北山智者寺后十有五年其弟子景
琳始以状来谒铭琳之言曰吾师之道固不藉文字以传然非
是无以慰学者之思也溍幸尝及与师接不敢以不能知师为
解谨摭状所述序而铭诸序曰师讳道勤族何氏同郡之浦江
人年十五愿弃家归释氏父母弗能夺俾依天宫善净师二十
乃得度受具以未䆒已事参东叟禅师于杭之净慈东叟逝而
石林禅师继主法席复参焉一日入室有契即命侍香由是获
卷四十一 第 18a 页
便于咨叩益造其阃域众咸推敬之寻掌藏钥于湖之凤山遂
出世领同邑之大楼崇照寺至元庚寅也后十有七年西峰及
庵禅师迁道场力举师补其处又八年乃赴智者延祐丙辰十
月六日示疾而化春秋六十有七夏四十有七其徒若干人以
是月二十二日奉舍利建塔于寺西若干步遵其法也师性端
悫履行纯实不务为矫厉色柔气夷而辞寡其接学者唯单提
向上事或来求法辄示之以默莫不心领而神悟焉盖自佛语
心之学播于中土宗唱之盛逮近世而极师独离一切言说相
以为教用合乎达摩氏之道其垂𥙿无际诚有不在文字间者
矣师凡三镇丛林所至兴坏起废为缁白所信向有金居士者
慕而依然尝嘱其家曰吾死亦欲依师其殁也因归骨塔傍仍
捐田构精庐为永久计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本斋王公为
出世领同邑之大楼崇照寺至元庚寅也后十有七年西峰及
庵禅师迁道场力举师补其处又八年乃赴智者延祐丙辰十
月六日示疾而化春秋六十有七夏四十有七其徒若干人以
是月二十二日奉舍利建塔于寺西若干步遵其法也师性端
悫履行纯实不务为矫厉色柔气夷而辞寡其接学者唯单提
向上事或来求法辄示之以默莫不心领而神悟焉盖自佛语
心之学播于中土宗唱之盛逮近世而极师独离一切言说相
以为教用合乎达摩氏之道其垂𥙿无际诚有不在文字间者
矣师凡三镇丛林所至兴坏起废为缁白所信向有金居士者
慕而依然尝嘱其家曰吾死亦欲依师其殁也因归骨塔傍仍
捐田构精庐为永久计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本斋王公为
卷四十一 第 18b 页
扁其塔曰同归云铭曰
皇矣像教因言以宣言不尽意是有别传来之侁侁机锋交起
我以其默俾得吾髓山空岁寒遗响寂寥白月在天非指所标
展也德人形容罔既刻辞山石表厥名字
金华黄学士文集卷四十一
皇矣像教因言以宣言不尽意是有别传来之侁侁机锋交起
我以其默俾得吾髓山空岁寒遗响寂寥白月在天非指所标
展也德人形容罔既刻辞山石表厥名字
金华黄学士文集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