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四 续藁三十一
  墓志铭 门人编次
   项可立墓志铭
予为项君可立铭其大父墓后六年而君卒又九年而葬又三
年而君之子师周始以状走京师问铭于予会予方有史事及
得谢而归又三年乃克为之君姓项氏讳诇可立字也其先自
台之仙居徙温之永嘉后复自永嘉徙台之临海临海故为章
安县今所居章安即旧县所治也五世祖玑高祖惠曾祖骃当
宋南渡初遭时多故并隐弗仕大父良材乡贡进士予所为作
铭者也妣翟氏张氏父鼎迪功郎蜀郡虞公集铭其墓妣毛氏
由迪功而上考诸前铭可见已初君之大父有德于里中人至
今思之 国兵南伐偶为卒所得将剚刃焉忽挠而曲易以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他刃复然卒骇曰此天所保护必有积德后当生好人遂舍之
而去及君之生质貌魁伟自少倜傥尚气皆与大父类人以为
好人之验稍长卓然有志于古不妄与人交所造诣必一时名
人尝为诗持以谒天游陈先生孚一见称其善学李长吉君盖
未之学特暗与之合耳时君甫弱冠天游谓曰子固他日之善
鸣者观其丰葺间婉若明金翠羽流丽云屏能稍加鞭辟入于
义理则其缘饰万物之情当变而为鉴锵清庙之音矣遂介之
见此庐翕先生森又介此庐见右堂陈先生天瑞而卒业焉既
而归读书于嵩隐嵩隐者五世祖德处也去家仅一里所由山
麓缘线路上绝磴穿石扉而入群峰环合中更平衍清池方竹
超然如在世外四方士友及里中子弟负笈而至者倾所储以
给之无少厌岁饥人多采草根木皮以食有虎出为害君移文诮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山神而逐之是夕虎至舍外据地大吼林风震撼崖石迸落少
选声渐悲俄悄然无闻开户视之屏迹去矣君藏脩息游于其
间者十年于书无不读而䔍好经学谓圣人修六经始以明人
伦于道之常终以扶世教于道之变易首乾坤先阳后阴君臣
之常道正矣终于未济则阴阳失位非变乎书始于二典尧之
逊位于舜君道之正也终以秦誓继王者之誓非变乎诗始于
二南周之以服事殷臣道之正也终以鲁颂继天子之颂非变
乎至于礼坏乐崩则春秋不得不作首书元年春王正月正始
也末书西狩获麟示变也圣人之示变于其终所以俟后圣复
常道于已变也又以为六经之有春秋脩道立教之义剖断始
明尤致意焉延祐初有 诏著取士令郡县起居就试于乡
闱而君雅不喜效新进之士作科场语以求合有司之绳尺故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屡试而屡却未始以得失为欣戚也君素为吴越间学者所敬
服争奉礼弊迎致而师事之久客于外行橐所有悉送于家以
具甘旨一豪不敢私达官大人有欲荐之于朝者辞以母老不
可远游而止季弟某从君游久既壮为之授室其费一以身任
之永康胡先生长孺号廉介休官而家益贫寓杭之青莲佛舍
以殁君夙为所奖重经纪其丧事甚力裒辑其遗文将刻梓以
行而未果也中岁不践场屋归侍亲庭杜门不出遇风日清美
间与一二胜流盘礴金鳌峰上而寄情于渔钓人或绘为金鳌
钓隐图其歆慕之如此尝患渴竟以其疾至于大故君生于前
至元戊寅某月某甲子卒于后至元戊寅五月丙午享年六十
有一临将属纩神色不乱语师周曰吾与尔永诀矣吾母垂白
在堂而不得尽终养之孝尔年甫及成童而不得尽抚育之恩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吾既为明时弃物以就磨灭尔当竭力奉吾母以及尔母厉志
于学以无沗前人勉乎哉伤乎哉言讫而逝母哭之恸绝而复
苏吊者皆哭尽哀俟殓毕乃退娶王氏后十年卒子男一人即
师周陈氏出也女二人适王光让黄应骢师周卜宅兆于临海
保乐乡安仁里凤山五世祖墓之侧以至正七年冬十一月已
卯奉君柩葬焉君所著有春秋纂义二十卷诗文若干卷藏于
家君殁师周年才十五凡状所述多质于君仲弟某而得之也
予与君为文字交非一日君生后于予而先予死予之庸谫悖
耄固不足任吾友不朽之托然以师周不远四千里奉君治命
而来有请业已心许之安可无以存挂剑之义乎铭以慰君亦
以慰其嗣人云尔铭曰
天之生物其成实难胡底于成而卒弃捐有木于斯植彼中野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由其萌芽至于拱把沐浴时雨膏液也礼行柯布叶干云蔽空
人指其材可梁可栋工师睨焉乃不有中委而弗取老于丘园
斧斤所赦山林之尊不侈其逢宁不谓命保兹岁寒顺受其正
于嗟乎君不幸类之全夫天年何成何亏凤山之原墓草既宿
辍哭书辞用慰幽躅
  吕府君墓志铭
府君讳汲字仲脩姓吕氏吕氏于婺为著姓而非一族人因以
其所居地望为别居永康县之太平乡者号太平吕氏宋之中
叶有以经学教授于乡里者曰遵遵之子曰质质之子曰迪功
郎师愈仇家搆飞语中其长子约而连及之父子同时与龙川
陈公俱下天狱次子皓先以赈济受知仓使朱文公奏补郡文
学用漕荐再上春官时年二十有四叩匦上书乞纳所得官赎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父兄罪丞相白无例孝宗正色曰义事安用例立命出之缘坐
得释者五十馀人幼子源是为府君五世祖累赠通直郎高祖
讳介曾祖讳羔皆承节郎祖讳壄承信郎父讳懋咸淳间尝与
计偕试礼部入 皇朝版授知永康县至元十五年也母何
氏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梦然之从孙女府君少嗜学至老不
懈读书务穷理而于百家数术靡不旁通其说平居致养于亲
为具必礼族人不能自食者月有廪年当入学者家有塾列为
成规守而不废子女婚嫁必择故家名族未尝论财接宾友情
文兼至各尽其欢而止邻里有急必周之岁大侵为粥食饿者
所全活以千百计至于自奉乃极简薄衣无美饰食无珍味器
用苟完出入无傔从惟以一僮挟策自随人望之萧然山泽之
癯也其恭俭出于天性孝友行于家庭仁爱及于宗族乡党可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见者如此而又多材能遇事明敏所处必中于理众咸厌服为
人排难解纷勇于赴义不以为惮里中无赖之徒或假私盐诬
平民蔓延所及甚众为之力辨于官以免人尤德之初知县公
遭值江南新附官府未立毅然出任县事而弗辞既抚定其民
使无失业且为之捍卫以备非常人恃以安及朝廷置真令即
奉身而退盖志在用权以全其乡井不藉是为进取之阶也其
役大盗窃发官库进讨复强起之以为向导府君甫踰弱冠实
预在行身践重山密林荒昧阻绝之境而直探其巢穴事平口
不言功识者推其雅量晚益务韬晦自号水西翁云前娶朱氏
乡贡进士环之女先四十三年卒后娶赵氏参知政事资政殿
大学士顺孙之女先若千年卒子男三人长曰梓本伯兄之子
次曰权曰机皆朱氏出府君既早失内助二子又幼弱因鞠梓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为巳子俾持门户事而悉卑以知县公所遗田宅权既长遣从
乡先生许公益之受学八华山中业成未及见于用而先府君
十五年卒无子府君以继体之重为之斩衰三年仍命以机子
烜为之后而机亦先府君三年卒女二人适同邑陈至宝东阳
胡道隆孙男七人熙忠燧烱烨烜焕女四人曾孙男六人女九
人府君生于宋咸淳四年戊辰闰月三日乙卯卒于今至正六
年丙戌二月三日壬子享年七十有九诸孙以其年十一月三
十日癸酉奉柩合葬于东阳县西部乡西郭先室朱氏之墓而
以状来谒铭昔欧阳子有言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予观水
心叶公铭迪功之墓曰治生能富教子能贤后溪刘公铭通直
之墓曰宗族称其孝弟乡党敬其仁义盖吕氏之积累其来久
矣至府君家益昌而其材又有足用者苟出其绪馀稍自见于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世宜不止为一乡之善士而巳顾乃敛藏弗耀而优游以卒岁
岂不曰为善之报自有其时乎府君二子虽早世而孙曾蕃衍
生今昭代必有能自致显融而大亢其宗者为之铭以勖之且
以俟也铭曰
有伏必兴斯理之常惟德之厚其流乃光于嗟府君隐居行义
施泽于人而不有位保其世德望于一乡绳绳子孙积善之祥
亦既有子胡又夭阏百年之积郁而不发是继是述在其孙曾
尚克有闻 天宠是承貤恩所加贲及窀穸惟铭可徵勒此
贞石
  富阳朱君墓志铭
富阳江溯流西行三十里东山之下有隐君子曰朱君既殁且
葬其孙天麟以父命奉先友乡贡进士陈君𣏌所为状请文为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铭按状君讳伯清字源之世为杭之富阳人曾大父安礼大父
璘父起南俱隐德弗耀君少无他嗜好唯劬书至忘寝食群居
诵说务以道义相切磨不专取为举子业也叔父起渭调太平
当涂尉携以谒郡守高侍郎衡孙侍郎前辈慎许可见君丰姿
秀整叩以所学甚器重之会科举事废君因得四其力于圣贤
之遗言所为诗文益就平实平居训其家以俭而于周人之急
无所靳岁所输二税恒先期毕继之者以自后为耻有斗讼辄
开谕之使解去里中赖以无事民至有不识吏者濒江故多盗
闻君之风相戒无敢犯客舟下上必以君为依归县尹李侯质
号刚介罕与人接慕君之为人款门请见询政事失得君为言
酒榷及兴造顾买之病民者数事尹施行如君言人至今称之
初君所与为师友皆知名士后多取科第或班朝行君故未脱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场屋不以寘欣戚也又尝与故尚书右丞叶公李同事宋太学
博士施先生南一时先生之门惟右丞年最少君察其有志气
以语当涂府君厚遇焉巳而右丞以京学生扣阍斥言时宰创
市田变楮诸新法非便得罪投漳州朋从惧莫敢省君独往与
之诀且为具食饮服用之物俾所亲送之二千里外其免归也
君逆之江上无一语相劳苦第勉以风节自终至元间右丞用
荐者骤居政路士争附趍恐后君顾漠然若未始有雅故者右
丞念君不置数遣迎致之卒谢弗往由是终其身不有仕籍人
尤以是高之君卒于大德十一年十二月某日年七十有二配
吴氏先若干年卒泰定某年某月某日合葬于所居南三里马
鞍山之阳子男二人长曰文韶使来请铭者也次曰应申已卒
孙男四人天骥天骐天鹏天麟曾孙男九人女四人铭曰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有往而弗返莫予遏也有发而弗舒莫予竭也兹昔贤之细事
世骇以为洁也幽幽其溍昭昭其晢也陵耶谷耶不尚有揭也
  鄞胡君墓志铭
鄞胡君以至治二年六月甲午卒年七十有三其又明年某月
某日葬城西南六十里亭岭下前事诸孤衰绖哭奉董生复礼
之状踵门再拜请文为铭予为之荅拜且辞则又再拜固以请
乃次而铭之按状君讳珙字伯玉夲费氏子生七年后胡氏胡
氏自君之曾大父祖季大父桂发父德润皆未有仕籍至君始
以材见推择为郡列曹掾非其好也用久次司郡仓积劳当序
迁辄弃不就其居家奉母孝率子弟治田庐生产悉有法有馀
财未尝资以为俚俗华靡豪纵事尊官显人慕而与之交不肯
为翕翕热然如故旧煦煦有恩岁时闾巷相过虽贱夫幼童必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踆踆然与为礼有疑其矫饰者迨君病革姻党朋从来候问度
且弗起咸有戚色君纩息垂绝犹举手加额曰惶恐惶恐疑者
乃释然服其出于至诚君平生无他好玩独嗜蓄古法书名画
持以售者归其直累百金无所靳晚益聚书搆精舍小溪上延
师儒教诸孙为举子业葬地实在其西十里君所自辨定也盖
君于管郭之学甚邃云君娶钟氏子男六人曰元坚曰元垕曰
元壮曰元基曰元堂曰元圭女一人未笄孙男十有三人镛鉴
镇钧锜铭钜铸镒锐锡锴铉女十人婿曰俞祖锡张景松馀在
室曾孙男二人宏翁兴翁呜呼予闻有隐德者必有后观君之
自信独乐非能以利泽昭被于人而子孙茂衍若是宜有隐德
矣其所恃以为不朽者独铭也哉铭曰
维古宅兆视占从违允矣胡君蔽志不疑我择我藏匪卦于著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有封斯隆有潜弗辉有斐其铭嗣人之思
  蒋君墓志铭
溍弱冠时及石先生之门闻先生当宋景定咸淳间执弟子礼
者恒以百数顾生晚不得厕其列然窃心慕之先生殁十有六
年而溍为诸暨州判官始识蒋君陶朱山中扣其师友之渊源
则执弟子礼于先生者也君不以辈行自高言必称同门若尝
与游与居者焉会有 诏赐高年帛郡檄溍奉以从事溍方
蹐君之门而君已死将葬其子果以状来谒铭溍不得辞按状
君讳朋龙字飞卿蒋氏由汉兖州刺史诩二十四世至唐尚书
左丞冽又十七世至宋国子监主簿某监簿生处州教授颖教
授生国子助教翥助教之子曰一德君之高祖也曾祖讳嗣兴
祖讳允参父讳亨之皆不仕其自宜兴徙越之诸暨迨君九世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矣君先娶姜氏前三十七年卒有子一人果也后娶杨氏有女
二人长适胡一中起进士为绍兴录事次适赵深孙男三人曰
某曰某为兄进武校尉纯后曰某初助教君无恙时有异僧空
入其室示以八字曰传灯佛祖涅槃会人揖而与之语弗顾而
去他日以其言验之寿略如瞿昙氏其殁则双林唱灭之后一
日也自是君之祖若父得寿同殁之日又同君之死也梦其父
曰灯灯续传不自我后不自我先寤而谓果曰吾先世之闻于
浮屠氏者固非所敢知以今之年明之日徵之殆与吾梦协吾
其逝矣即索纸笔为书与亲友诀翌旦正襟危坐奄然而逝泰
定四年二月十六日也享年八十有一葬以某年某月某日墓
在某乡某原铭曰
有生之不齐兮寔命自天脩不可强促兮短不可苟延天胡厚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君之家兮赋予之独专死之日兮生之年一门四世兮弗后弗
先吾固知命可受兮不可传天者之难必兮孰测其然于嗟乎
君兮尚归夫全
  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
君讳泰亨字和甫姓徐氏其先衢州龙游人龙游之徐系出偃
王而代祀辽邈莫详其世次君曾大父曰谊甫有隐德大父曰
克威以疾废里豪乘间兼并其家生事日削父曰进始成童能
隐忍激励卒自奋以致完厚然喜施予又乐道人善以长者称
初娶越邵氏因徙家萧山之渔浦寻又徙馀杭而占籍焉继娶
陆氏俱无子其子男二人女一人皆李氏出君最长德祐元二
从父避兵踰涛江夜梦神人告曰趣返否且及难既寤遂西还
已而兵从东方来人皆曰天既俾徐氏有后又谨护之积善之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报将在是乎君性䔍厚而遇事警敏少嗜学能为词赋既又从
师受经用举者试吏平江精思竭力虽惫不休人或讥其过君
曰事无少不可忽也军校有不法事在郡府君视其牍议不少
贷漕运官属恃其品级己高尤恣横凡奸私杀虐执事者率畏
惮不敢竟其狱君一一具上论如律民间以匿朱张财物多无
辜坐逮者君力为辨析免男女为奴婢者若干人宪府以时所
引用断例不一求文学吏整比之君定自中统讫大德为之纲
目条分理贯蕳而易求约而可守览者便之既书满行中书省
署君归安县典史白云宗僧沈某冒名爵凌官府有悟其意者
两人将寘之死地两人之怨家私邻女不得杀以灭口弃尸桑
林中事觉阴使以他辞引两人传致其罪君将直其冤吏持不
可曰此沈公意孰敢拒也君尽立群吏于前语之曰吾能死不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能滥杀以求媚于人会使者行部君卒白出之沈之徒有僧某
者通民家妇为其夫所欧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
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
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迹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冤而七人者
苦卒虐莫敢易辞君命去其杻械始垂泣自言令以左验已具
难之君服弊衣详为卖卜至其处悉得七人以已物实赃状取
其家馀丝布数升析缕以比无不合釜灶及他物存者又合僧
乃㐲罪七人者得直已而获真贼于武康人始叹服焉县狱旧
有男以醉死弟自经死诬平人者狱已成君亲为访求其实悉
生之邻县安吉有逐其妻之子而夜死于盗者意其子也巡官
捕系而煅炼成狱且取他衣物为證君为踪迹其事或惊惶以
实自首乃出其子而坐巡卒及行货者属岁大侵君夙夜施其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拯救之术凡所给宁过厚曰无以法害吾仁也已代去省台犹
以荒政诿之升平阳州提控案牍以内忧去服除迁海道都漕
运万户府提控案牍方迟次里居而经理法行君以书论田不
实役不均之弊累数千言宰臣领其要者得书大喜俾乘传白
于行省时列郡守咸以田事期集争欲得君以佐其事君佐常
州又佐池州所行一如其言他郡咸取法焉未几以漕事至京
师中书奏君以九品官仍为本府堤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
考漕法利病下至占候探测著海运纪原七卷后有掠其美以
自名者非本书也寻复以漕事至京师诣都堂献书数万言条
陈漕运之弊当更张者十事执政得书移行省用其七至今赖
之久之以职官入福建帅幕由令史为提控采列郡图籍撰福
建总目若干卷用例授将仕佐郎建德路总管府知事言当世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宜急行者其要有六府上其事转达于中书虽不报而隐然用
其说人或指曰是徐某所尝言者时朝廷方选用重臣宣抚两
浙江东君摭时政阙失关大体者为九策以献会其使迁他官
不果行用覃恩授承事郎池州路青阳县尹为治务教养其民
县人方某为割地以广学宫章某为捐地以建惠民局有司岁
徵民输荒田租为田千四百顷人甚苦之君宽为之限暴民垦
辟教以修坊置闸而覈见田归其实行视他民田之阻山濒江
者俾因地势为蓄泄以备旱潦岁饥则辍已俸倡众以赈之民
有告四十人同发其廪粟者吏欲准强盗论君曰吾方忧其死
而食之彼乃以求生而抵重禁当用法外意可也悉笞而遣之
旁郡邑事类此有瘦死者宪府闻君议召其长吏切责焉邻县
铜陵人争鱼池三十年君数语而决尤以是知于上官满代而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归留君吴之阊门无复仕进意结庐植花竹日与宾客觞酒赋
诗或乘兴独往徜徉山水间自号可可道人元统元年六月忽
搆疾诸子惧或请祷君止之曰吾犹未也果有异则止药弗服
时是矣巳而有瘳久之乃以痁命止药作遗书及戒其子佛事
不必作亲旧致赙不可受须臾端坐言曰年六十五不为夭官
正七品不为小得正而毙焉幸矣言讫而逝十月六日也享年
六十有五娶谢氏先二十九年卒继潘氏子男五人曰震馀杭
县学教谕曰恒出后德清钟氏曰济曰孚曰艮绍兴和静书院
山长女一人适章光祖孙男五人思诚思恭思温思义思文女
五人俱未行震䓁遵治命以其年十一月某日归葬钱唐石屋
乡先墓之后初君未及仕而父没哀恸至顿绝母氏卒于官弟
晋亨以忧病惑君曲尽调护之力焉君读书务以致用不屑屑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于章句作诗善体物写情凡所著有端本书忠报录自警录可
可抄书各一卷历仕集二卷集效方三卷及家谱诗集并藏于
家吏学大纲折狱比事各十卷行于世而所谓海运纪原福建
总录皆列于官书子方乐闻君行事而艮以状来谒铭敢不诺
铭曰
儒者之效久矣弗白矫矫徐君秉兹谅直施于有政蔼然厥绩
胡不卒施而有遗策勒铭告哀用表玄宅
  应中甫墓志铭
中甫应氏讳本中甫其字也宋南渡时六世祖确由汴徙钱塘
因家焉父普受知淮阃李公庭芝补进武校尉宋亡李公死遂
韬晦不复出中甫生而秀异稍长能自植立治家务勤俭与朋
友交以信好为人排难解纷而𨋎恤孤寡人以此称之始中甫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与子同年进士前史官杨公载共学明于礼春秋喜为歌诗颇
有志于宦游而弗遂年甫三十赵魏公以集贤直学士提举江
浙儒学辟主教仁和县辞不就后游京师集贤大学士王文定
公力荐于朝年己六十无意于仕进归隐西湖上日与高人胜
士徜徉山水间遇奇书必厚其直而取之所积甚富平居能自
摄养箸力至老不衰手未尝释卷每秉烛至夜分乃寐间有所
得手抄成帙善鉴定古书画一时名人咸服其精旁通数术方
技而最深于医晚遂混迹于药市至正九年七月二十八日卒
于海昌之寓舍享年七十有八以其年闰七月二十五日返柩
葬于钱塘县水月乡葛岭之原先是中甫在海昌俄一日泛小
舟至钱塘遍谒亲故携其甥某登葛岭指示以所卜乐丘之向
背仅逾旬浃而竟不起属纩之际神思不乱屏去妇人惟留诸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子侍侧告以平生俯仰无愧即死汝辈慎勿徇俚俗追荐之说
也语毕而逝娶朱氏子男四人才两预乡贡用特恩授嘉兴路
儒学正伟嘉兴路总管府司吏贞晋陵县儒学教谕毅仁和县
医学教谕女二人适张天麟俞仁荣孙男五人女四人中甫所
著有三家礼范辨一卷注春秋世纪一卷五七言律诗五卷集
验方一卷人多传之盖中甫素峭直寡合不屑苟售然䔍于教
子及见其成而身食其报禄虽未礼所养者志既寿而康遂以
考终亦可无憾矣予获缔交于中甫甚久才也又辱从予游中
甫之殁也予方告老将退休于田里使者以召还之命追及予
于钱塘敦迫就道无从申繐帷之一恸而才也跣走造予传舍
奉中甫治命以铭为请衰朽荒疏不足任付托顾义不得辞铭曰
生也直畸于人积也厚燕及于子孙无悔无尤卒岁优游铭以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焯于幽
  处州路儒学教授致仕王君墓志铭
君姓王氏名某字则之后即其字以为名处州丽水县人也曾
祖德昭祖仲达父君举俱弗仕宋咸淳末君甫弱冠试乡郡待
补太学诸生德祐元二太学事废乃悉弃故所习举子业归读
书山中为道德性命之说殊无仕进意至元三十年部使者秋
公桂始起君为缙云县教谕迁处州路学录升兰溪州学正用
累考及格上名吏部而君遽以休致为请授将仕佐郎处州路
儒学教授致仕至治二年也于是君之子释亦以儒学官借补
潮州揭阳县湖口巡检命下之日父子皆公服前后置褥位望
阙谢闾巷以为荣会释巳迫戍期有司给驿劵俾就道释以君
年高久未忍去君语之曰吾家本寒儒未尝为国家效分寸之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劳而一门之中叨蒙误恩如此顾吾已老汝其行矣第思报称
无以吾为念也释至揭阳岁馀而归不一月君属疾甫数日遂
不起闾巷之人又莫不深哀之娶潘氏子男二人长即释次某
女二人刘某赵某其婿也孙男女各二人君之在缙云爱其山
水之胜因家焉晚复筑室城东辟地引泉树佳花美竹日与学
者游息其间以咏歌先生之道其地有忘归台君倦憩台上谓
释曰吾死必归吾骨于是释谨识之君既卒以治命奉柩葬其
处其卒以泰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得寿七十有三葬以三年
十一月某日君平生所为诗文释方汇次成若干卷藏于家铭曰
猗嗟王君与道为期出也或遄其归处也弗佚其私蝉蜕春融
乐也熙熙殁吾其宁昭以铭诗
 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王公墓志铭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父讳艮字止善姓王氏越之诸暨人曾大父讳天祐大父讳一
荣俱弗仕父讳理用公贵累赠朝列大夫秘书少监骑都尉追
封太原郡伯母祝氏方氏并追封太原郡君所生母厉氏赠宜
人公少受业郡庠笃行励学克自植立每慨然以康济为志故
秘书少监凌公时中为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雅知公
辟为书吏及迁淮西以新制南士不得入宪幕两淮都转运盐
使司书吏督办富安场岁课场距海远潮不时至盐丁负水取
卤力疲而赋不充乃为相其地形凿渠以通海潮公私咸便之
考满调将仕佐郎庐州录事司判官淮东道宣慰使司辟为令
史掌织染之事所辖官府久废不治乃日临视之为脩作坊募
工匠至于攻金治丝设色具为区处迄今守为成法两淮盐纲
病于运河浅涩事闻诏遣都水监官疏治之公从分阃至淮安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之盐城有司部役夫三千束手以俟都水之来公言不宜坐靡
曰食促令兴工仍立法每十夫一治炊㸑九操畚锸曰所穿广
四丈脩一丈深五尺比都水至河可通舟者已四十五里遂自
新兴五祐两场属于高邮次第讫功而他州役议犹未定乃俾
悉用公法行之调将仕郎峡州路总管府知事入江浙行中书
省为掾史会 朝廷遣使复立诸市舶司公从之至泉州建
言若买旧有之船以付舶啇则费省而工易集且可绝官吏侵
欺掊克之弊中书报如公言凡为船六䑸省官钱五十馀万缗
升承事郎建德路建德县尹以方郡君忧不赴服阕擢两浙都
转运盐使司经历越守王公克敬以郡民苦于计口食盐言于
行省未报而王公为转运使乃俾与新守于公九思集议咸谓
宜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率以为有成籍不可改公毅然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巳众顾重改成籍而轻弃
民命乎且浙右大郡啇旅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
啇旅之所聚何不可乎于是议岁减越盐伍阡陆伯馀引俄有
旨改卑王公以湖南宪节后转运使复排前议公以去就与之
争丞相脱欢荅刺罕公闻之亟遣留公而议遂定被本司檄分
治浙东力除私贩诬指之害按劾书吏奏差尤无良者黜之所
徵赃为钱万六千馀缗惧而以赃自首者为钱万叁阡㭍伯馀
缗丁少监公忧服阕擢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越之官粮入
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舟
人为之失业不足则勒陆居之民厚直转僦以给之程期峻急
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事者又不即受而有折阅
之患公抗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众莫能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夺乃责运户自买短送之舟运艘为风所败者例当覈实而除
其所陷之粮文移往还连数岁不绝公取吏牍躬自披阅除其
粮二拾伍万二阡捌伯馀石钞二伯伍拾贰万贰阡伍伯馀缗
布囊一万玖阡有奇而运户免于破家迁承务郎杨州路总管
府推官以厉宜人忧不赴服阕除江浙行中书省检校官有诣
中书䜣松江富民瞿氏包隐田土为粮壹伯㭍拾馀万石沙荡
为钞伍伯馀万缗者乞立行大司农司劝农营田水利总管府
以紏察追收之中书移行省议拟违官四员踏视其地而松江
独当什九公至松江七日而归援古證今条陈曲折以破其妄
且言其意不过欲多桩田粮荡钞以竦
朝廷之听而报宿怨请创设牙门为徼名爵之计耳万一民心
动摇患生不测岂为国家培养根本久安长治之策哉同列闻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公言皆相顾失色公处之泰然他所遣官闻公归亦皆还行省
以公言上于中书事遂寝迁广州市舶提举辍俸资造库屋舶
啇欣然出私钱为助不逾月而告成先是吏胥恣为奸利凡舶
货择其善者出而售之不善者积久不售公始为设法均配立
号募啇人掣签取物库藏为之一清居数月除江西行中书省
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州有小吏诬其民欺隐诡寄田租玖
阡馀石者初止八家前后四十年株连至千馀家行省数遣官
按问吏巳伏其虚诳而司属之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具报实
有合徵之粮陆伯馀石宪司累援 诏条革拨莫能止也公
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巳增壹阡壹伯馀石岂复有所
谓欺隐诡寄者乎淮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公言悉蠲之州人
相率为生祠以报抚之金溪有陆氏三先生祠豪民据其屋而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夺其田陆氏子孙三走诉于京师竟不得直公按其籍使悉归
之公所至兴除利害多此类其详见于省台荐牍及安阳韩先
生国子监丞陈君旅诸公所为善政记惠政歌者不可殚举也
公在江西岁馀年甫六十有六拂衣径归遂以中宪大夫淮东
道宣慰副使致仕家食者五年扁所居室曰止止斋仍自号鴳
游子以见其志云公质貌魁梧心地磊落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不苟事言说为名高弱冠时出游钱塘与浦城杨君载鄜川刘
君汶友善论作诗宜取法古人之雄浑而脱去近世萎薾之习
间挟其所为文登诸大老之门最为隆山牟先生永康二胡先
生吴兴赵公巴西邓公所赏识公处家庭涖官临民各尽其道
平居慎重寡言故言必有中至于委蛇进退之际莫可得而瑕
痹人尤以为难能公卒于至正八年正月癸亥其将终也神完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志定无异平时正冠肃容端坐而逝享年七十有一以其年七
月丙申葬于州东长宁乡之龙坞娶刘氏封某郡君子男三人
长仲杨用公荫为杨州路如皋县主簿次仲庐福建道宣慰使
司都元帅府令史次仲淮大宁路儒学正前卒女三人适方泗
陈嘉绩虞尚忠孙男十一人女七人公既葬之明年溍以久居
词林老不任事纳禄而归抵家甫一日而有召还之 命于
是仲杨仲庐仲与谋来请文为铭而使者与仲庐至同日敦迫
有严未遑即如其请载念溍纳交于公踰四十年知公为深不
可以遂己也乃以退直之暇追记其所可知者论次而显诗之
以遗焉铭曰
惟士先志惟官先事志不可夺事乃有济表表王公时之伟器
抱负千百出仅一二竭蹶而趍劬躬尽瘁拾级而升不懈于位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好是正直周而不比表里洞达初终一致古今殊时学与政异
公起文儒敏于吏治询其职业匪专抚字士饫其德民酣其惠
所去见思如古循吏没世不忘仁言之利脩涂九轨方驾而税
用虽未竟志则已遂荐斯铭诗贲于封队有之似之在尔来裔
  承直郎潮州路总管府知事孔君墓志铭
君讳涛字世平姓孔氏先圣之四十三世曰后周曲阜今袭封
文宣公赠兵部尚书仁玉又二世曰宋给事中赠太尉道辅又
二世曰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赠中奉大夫传南渡初
自曲阜徙衢州又二世曰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赠少传行可
则君之高祖也曾祖讳从龙迪功郎祖讳应祥从政郎主管尚
书刑工部架阁文字入 皇朝隐居弗仕考讳纯西安县儒
学教谕以君贵赠承事郎济宁路同知兖州事妣陈氏赠宜人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君幼有异质五岁知读书八岁能属文架阁公爱其警敏俾受
业于默斋留先生间出游郡庠别驾陈公刚中大奇之年二十
举茂材异等一时名士大夫如永康胡先生吴兴赵公巴西邓
公无不器重焉妇翁徐圣予从事江东宪府携君以行涿郡庐
公柳城姚公前后持使者节君皆为之执弟子礼由是学益进
声誉益进用察举署宁国路儒学录逮 朝廷著取士令延
祐元年曲阜首以君充赋东平曹公子贞得君所为古文叹赏
不巳是岁以乡荐上春官所对伤太直且微讥切主司竟不合
用特恩补溧阳州儒学教授君既新其庙学而士多苦于徭役
为白诸台府悉蠲之七年再贡于东平未行江浙行中书省辟
为掾史曹务虽剧君随事缓急关白以行讫无所壅杭之啇税
比岁不登俾君趋办旬月而集时宰以为能而风纪之司颇欲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蹑寻其过误后乃察其无他事遂释至治三年复试东平第一
以泰定元年赐同进士出身用有官超授从仕郎平江路昆山
州判官未上丁内艰服除改吴江州判官用覃恩转承事郎被
省檄点浙东诸仓库馀姚因仍前弊粮不宿仓官吏惶骇莫知
所为君知而不发使自为之所粮既充而官吏亦得自逭乃皆
感服君始视州事囚有张甲以擅杀盗钱乙坐逮狱已具君谓
所杀非平民卒贷其死岁饥民多事剽掠君设计捕致数十人
谓此皆迫于冻馁而然不可以强盗论杖而遣之州濒太湖故
筑埭以禦水缮脩无时病民特甚君为改作使可支久民力以
纾水尝暴溢君跣祷予市桥移时水降人恃以无恐而四郊之
外有溺死者君亲收瘗焉邻州饥宪府俾君往赈之全活甚众
御史盖公耘夫率同院举君治续为诸州最未报会霖潦害稼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君所检视当免输田租者众使者覆按左右承风指诬君私庇
之君无何诬君者以贿败投远方而君得调桂阳州判官天大
旱祷于神弗荅君探狱有冤出其无罪者三人乃雨广寇窃发
君独任军旅供亿民不扰而军食亦无乏绝州民与蛮獠杂处
素号难治知州方思广以贪虐启其争杀人寘弗问反加告者
罪君与之辨莫能直即日解印绶去韩公德新乘廉车按是州
劾罢思广勉君复留君单骑直抵獠穴谕以祸福皆詟伏听命
人赖以安秩满迁潮州路总管府知事用入广升承直郎先是
君在桂阳感末疾而归疾稍间潮州迓吏至乘传行次武林驿
疾复作移寓龙山保和僧舍一夕卒至正二年四月十七日也
年五十有七妻徐氏封宜人子男一人思构女三人适张日新
陈焕盛驎君易箦之夕惟思构及季女在侧发书笥得遗训数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十百言凡身后事区处甚具思搆遵治命奉柩涉江还衢州以
其年七月四日葬西安乡孝悌里先墓之次初太尉世父既袭
文宣之封五世至端友与中奉公同南■由端友至洙袭衍圣
之封者又五世至元十九年秋七月有 诏令洙赴阙架阁
公以族长被命与俱中道而返洙独入对廷议俾仍嗣袭洙力
辞乃以为国子祭酒提举浙东学校洙所居室扁曰存斋君惜
其以存自号而不能钦承 德意存其封爵因自称存存斋
云君所为诗尚俊迈文浑厚不事纤巧有存存斋藁未及诠次
惟阙里谱系一卷为成书君九岁时祖母黄氏有疾露香密祷
乞减寿一纪以延祖母之年疾随愈后十年乃终人谓君得年
不永所祷殆有徵焉架阁公及兖州府君相继下世弟洧方孱
弱君独治葬祭赀产皆委而不较且援近比请授以官存齐之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子崇安尹楷卒于杭君辍钱营护归葬其子公溥暨两女沦落
民间咸访求得之今公溥已强而仕两女亦各有家公溥兄割
地为报郤弗受其孝友出于天性然也郡文学孔某系出永嘉
族人以其疏远而弗之亲适以事置对宪府时君甫八岁力为
求直而出之同里徐伯润托其息女于君而没君鞠之如已子
既长为嫁于士人术士顾知几来谒遽以疾亡君为具衣衾以
敛而缄其行橐惟谨妻子闻讣而至悉以授之皆感泣请以其
术为献拒弗纳有同与计偕者见黜于有司贫不能归君为贷
钱壹阡缗于富人而代偿之其人后亦取进士有禄秩或谓可
责偿矣君不听而焚其劵其急于人之患难穷厄多此类胡先
生没君集同志之士吊祭而上私谥焉默斋之丧主办尤力溧
水州判官朱性初与君联事于省户到官未几而卒丧过杭君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迎致于其家而为位以严亲旧皆感动争来归赙其笃于师友
之谊又如此君与人交驩然无间然尚气不阿有过必面折之
闻者若不能堪久乃服其识量平生无苟取尝龙书大藏经有
旨赐币亦辞弗拜家居不事生业有书伍阡卷而巳君之葬也
思构巳记岁月纳诸圹复以状来谒路予缔交于君最久且亲
自谓知君莫予若而状之所述多予未及知者予固不得而略
也庸备著以为序而铭以系之铭曰
古有六行以教万民比屋可封孰非全人矫矫孔君生今之世
无待而兴六行兼备直道以行视险若夷出其绪馀卒不大施
爰择斯藏里曰孝悌铭彰其存用谂来裔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