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三 续藁三十
 墓志铭
  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龚先生墓志铭
先生讳璛字子敬姓龚氏宋乡贡进士赠太中大夫讳炳之曾
孙秘阁脩撰太常少卿赠通议大夫讳基先之孙中奉大夫直
宝谟阁司农卿讳潗之子曾祖妣周氏祖妣葛氏并赠硕人妣
周氏赠宜人初太中府君以避兵自高邮徙镇江卒葬城西五
州山子孙因占籍为镇江人迨先生以宦游久留平江又家焉
先生少聪敏稍长能属文德祐内附士大夫居班行者例遣北
上司农府君以列卿在遣中行至莘县不食而卒先生悲不自
胜暨成人呼其弟理语之曰国亡家破吾兄弟又少孤不能以
力振起门户独不可学为儒无辱先训乎由是共刻意于学日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以微辞奥义自相叩击其文字交视莫公崙俞公德邻为丈人
行而与戴公表元仇公远故公长孺盛公彪为忘年友声誉籍
甚人称其兄弟曰楚两龚以比汉之两龚云东平徐公持浙右
宪节闻先生名辟寘幕下寻举教官历平江之和静学道两书
院山长以累考当赴吏部铨大名高公时参预外省先生以书
论役法之弊公得书喜曰子有用之材持文书来我为子取教
授先生谢曰执政大臣以进贤退不肖为职天下士如某者能
一一力致哉诚推是心寒畯之啈公闻其言愈敬异之御史周
公驰郑公云翼交荐先生宜在馆阁皆不报用例调宁国路儒
学教授秩满迁主信之上饶簿以所生母蒋氏忧不赴服除授
袁之宜春丞其阶再转俱将仕郎先生笑曰五十年犹故吾耶盖
异时以门荫补官亦将仕郎也在官岁馀移疾上休致之请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遂以从仕郎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致仕命下先生巳卒于宜
春其卒以至顺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享年六十有六临终犹强
饭正襟危坐命笔作三皇庙记俄投笔谓家人曰汝辈且去吾
将少休顷之气息奄奄而逝先生家事素薄客至不问有无倒壶
命饮与之谈前代事实娓娓不倦至为诸生论说豪分缕析必使厌
所欲乃巳两持乡闱文衡号明有司门生弟子彬彬以材自见
称之者不以官而曰先生云其在和静复侵田若干亩在宁国
徵逋租为钱十二万五千缗刻春秋大学等十九书以惠学者
而宜春之政役均讼平部使者以为能数诿以事顾以涖治之
日浅其所蕴蓄有未悉展也娶周氏知江州德化县方叔之女
子男一曰鲁女二适陈方夏景行孙男二曰宣曰宜女二俱幼
鲁以其年十二月返柩于镇江明年五月十六日葬五州山先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墓东南若干步奉先生子婿陈方状来谒铭状称先生材识足
以超轶古人而忠厚不自巳之情未忍斩然遽变其先世承传
之旧故其为言卓伟殊绝自成一家然亦未始不从容乎规矩
绳墨中晚年学益醇锋锷都尽其进修之实或未易浅言也呜
呼苟非方从先生之久且亲孰能知之若是欤先生所著诗文
鲁既汇次成若干卷因先生自名其斋者目之曰存悔斋槁云
铭曰
龚初来南以士升太常司农遂世卿今孰嗣者宜春丞既仕弗
进用文鸣立言成家树风声摆落凡近趋高明有来侁侁扬其
英一鉴亡矣畴依承陈辞相哀垂百龄刻诸方珉告玄扃
  袁通甫墓志铭
吴之隐君子曰袁君讳易字通甫其先当宋有起进士为京朝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朝官者曰仲贤始家于汴仲贤之后曰京西提刑珦于君为五
世祖南渡时卒葬于吴因家焉故今为平江人曾大父曰琎乐
其地衍沃买田筑室长洲之蛟龙浦躬耕而食以布衣终大父
曰祐之承莭郎监庐州都税务父曰枢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
皆仕而未显至君复不乐仕进东平徐公持部使者节闻君名
延见与语大悦将荐之于 朝君力谢不可徐公益贤之巳而
行中书省署君石洞山长君乃欣然往就职既归卒隐弗仕即
所居西偏为堂曰静春壅水成池周于四隅池上累石如山芰
荷蒲苇竹梅松桂兰菊香草之属敷舒缭绕而其外则左江右
湖禽鱼飞泳于烟波莽苍间堂中有书万卷悉君手所校定客
至辄敛卷与纵饮剧谈留连竟夕乃巳君丰姿秀朗每雨止风
收挟小舟以笔床茶灶古玩器自随逍遥容与扣舷而歌望之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者识其为世外人君少敏于学蕴积之素一发于诗未始高谈
性命以师道自任至其在石洞推明双峰之说上及于考亭多
诸生昔所未闻莫不敬服焉君所为诗有静春堂集八卷龚氏
子敬为之序谓近半山而渔阳鲜于公称其闲远清丽稍加精
密少陵不难到其为一时名人推重如此吴兴赵公尝耴汝南
先贤传所记汉司徒袁公卧雪事写为图以遗君且曰予作此
图正以通甫好脩之士使之景慕其高莭尔则君之人品固不
问可知君母赵氏濮安懿王八世孙女妻奚氏子男四人长震
次泰次晋皆张出次骢陈出女五人长许适金大声未行而卒
次适顾天麟仲振孙顾正许德明孙男三人孙女二人俱幼君
卒以大德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得年四十有五其年十二月
二十四日葬长洲东吴乡赭墩先墓之次后二十有八年是为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元统二年于是君长子震巳死泰及晋实始伐石以状来谒铭
泰好学而有文称其家者也铭曰
居之熙熙行之施施世非我遗我有不为寤言歌之其声也希
昭昭其垂表以刻辞
  杨仲弘墓志铭
仲弘既卒之明年溍往哭焉其友婿蒋堂代致八岁孤选之言
曰先人之非先生莫宜为铭此先人治命也敢奉以请惟先
生哀而许之溍不敢不诺也初溍与仲弘不相识辄以书缔文
字交凡五年始识仲弘后十有一年乃与仲弘同举进士又八
年而仲弘死矣呜呼其忍执笔而铭诸仲弘讳载姓扬氏其先
建州浦城人上距宋翰林学士文公凡十一世曾祖有雍祖祐
之皆有隐德父起潜补京学诸生因家于杭故又为杭州人仲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弘少孤事母季氏尽孝而有礼年几四十不仕田理问用之得
其文荐之行中书举茂材异䓁不行周御史景远强之至京师
俄以母丧玄贾户部国英数言其材能于
朝遂以布衣召入擢翰林国史院编脩官与脩
武宗实录书成褒赐甚厚居亡何调管领系官海舡万户府照
磨兼提控案牍于是
仁宗在御方以科目耴天下士仲弘首应 诏登延祐二年
进士乙科用有官恩例视第一人授承务郎饶州路同知浮梁
州事秩满迁儒林郎宁国路总𬋩府推官未上以至治三年八
月十五日卒得年五十有三泰定某年某月某日葬杭州钱塘
县某乡某原娶瞿氏子男三人长即选也次遵次迪俱幼仲弘
平居性和昜然于论议臧否未尝有 从皆当世伟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人吴兴赵公在翰林尤爱重之亟称其所为文由是仲弘名益
闻诸公间盖仲弘于书无所不读而其文壹以气为主毫端亹
亹从横钜细无不如其意之所欲出譬如长风怒帆一瞬于里
至于埼岸之萦折舷欹柁侧亦未始有所留碍也凡所撰著未
及诠次以行而人多传诵之溍尝评其文博而敏直而不肆仲
弘亦谓溍曰子之文气有未充者也然巳密矣溍每叹服其言
今巳矣无与共论斯事矣呜呼而尚忍铭诸姑述其概以慰吾
亡友于地下云尔铭曰
呜呼仲弘而止于斯孰昌其气之死不衰优优其辞不屈不枝
有宁一宫文冢在兹过者必式考予铭诗
  张弘道墓志铭
弘道既没于杭其子正蒙奉柩还山阴而状其世序官阀来求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铭以葬予与道弘同对 大廷同校文江西又同校文江淅
未卒事而弘道移疾丐休致玄卧翔鸾佛舍竟不起悲夫尚忍
铭诸虽然知弘道者莫予若也铭非予将谁属弘道讳士元姓
张氏弘道字也弘道生宦家而自其少时不习贵游子弟嬉戏
事稍长从乡先生黄君受毛氏诗为举子业场屋事废士之志
于禄仕者率投牒求察举补儒学官弘道恬然不以动其意左
箪右瓢几四十年会有 诏行贡举法有司乃起弘道使就
试遂以延祐二年赐同进士出身历将仕郎庆元路鄞县丞从
事郎池州路贵池县尹承事郎太平路总𬋩府经历用致仕授
承直郎同知铅山州事 命下弘道巳卒其卒以天历二年
十月二十日寿六十有四葬以至顺某年某月其日墓在承务
乡某山之原弘道为人内秀朗而外䃼疏所学务平实其居官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以乐易称未始求赫赫名眩流俗尝平反贵池杀人狱亦不自
以为功也由是吏弗忍欺而民思之却使者考其绩交章以闻
事格不下代弘道为鄞贵池者皆弘道初持江浙文衡时进士
人尤以为盛事云弘道世越人高祖泽宋孝宗龙飞进士由侍
御史諌议大夫至兵部尚书后以宝谟阁直学士食柌禄其行
事见高公似孙所为碑文曾祖璧通直郎签书武安军节度判
官厅公事祖厚之承直郎温州乐清县尉父续古将仕郎入
国朝以弘道官七品赠从仕郎处州路庆元县尹母赵氏知西
外宗正事少师不邌之曾孙女妻胡氏太府卿直敷文阁太初
之孙女今以赠若封并为宜人子男一人正蒙也当以荫得官
未调予闻弘道垂属纩犹力疾坐语精爽殊不乱其所存必有
过人者然则予之知弘道抑末矣铭曰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树之既同有穫而弗充不赢于躬独以啬终后其丰
  承德郎中兴路石首县尹曹公墓志铭
公讳敏中字子讷姓曹氏衢之龙游人曾祖日新祖克已父心
易精于昜学今以公贵赠承直郎衢州路总管府判官母俞氏
赠恭人公幼慈祥谨言行以尚书专门用察举补儒学官历龙
泉永嘉两县教谕会有 诏行贡举法首耴江浙行省乡荐
登延祐二年进士第二甲被 上旨赐进士出身授承事郎
庆元路同知奉化州事公处事详练而不为矫激暇日未尝废
书使者行部甚加敬焉秩满调本路定海县尹到官之明年春
多雨而夏苦旱麦烂苗槁岁大饥公竭力拯之人赖以生县民
包买食盐三倍于元会计之数行省以公所言下于转运司减
其虚增之额一千七百七十馀引民力以宽丁内艰服除起为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承直郎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凡所鞠问无不得其平而系囚免
寒暑燥湿疾病之苦岁适大旱民乏食郡守谓公曰宁国一县
饥民九万六千命悬于旦夕闻子在定海救荒有法敢以诿子
幸母以职掌拘也公闻命即行还报曰义仓徒为文具而劝赈
未必能周遍非得官仓之粟不可郡以公言上于行省为发水
阳仓米二万石付公往赈之部使者大喜会宣城县民亦以乏
食告乃发钱给驿命公亟行母缓所活饥民六万六千秩满迁
承德郎中兴路石首县尹未上元统二年三月某日以疾卒于
家享年七十以至元元年九月二十七日葬于灵山乡麻溪之
原公娶郑氏赠恭人子男二人长曰康次曰宁女二人适何某
黄某孙男四人长宗瑞用公荫入官今为处之龙泉尉女五人
曾孙男四人女一人宗瑞不远数百里以书抵溍曰先大父葬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巳久而冢上之石未有刻文敢以为请溍载念畴昔江浙所贡
南士同对于大廷者八人公与吴郡干公袖然前列溍亦以非
才忝预末缀及筮仕皆在海滨州县壤地相接而溍玄公治境
尤密迩数因事过公获奉笑言曾岁月之几何而星离云散■
之八人者惟干公与溍独存干公以休致进官八座而公终于
百里宰其嗣子又不耴世禄幸其孙能自刻厉有遗泽公殁不
亡也溍以后死屡尝铭吾同年之墓虽衰圬荒落何敢于公芹
一言乎兴怀存殁茅增感创而巳铭曰
予之也厚兮耴之也廉既翔而集兮不飞而潜素乎其位兮养
之以恬能谦必豫兮有后之占石刻可徵兮灵山岩岩
 茶陵州判官许君墓志铭
茶陵州判官许君既卒其友危君素曾君坚奉书若状来徵铭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以葬呜呼溍于君同年生也安敢以不敏辞君讳晋孙字伯昭
其先汳人宋南渡后徙建昌曾祖通某州团练使祖开进义校
尉父炎仕 国朝为郁林州儒学教授母车氏君弱冠游京
师或介以谒赵文敏公又因文敏遍游大人先生之门以荐者
被 旨补国子学生一时名师儒皆大奇之博士姚公尤器
重焉会有 诏设科耴士君首以诸生擢延祐二年进士第
上方好儒进士当得官者悉命卑便近地以宠荣其初遇君用
是得建昌之南城县丞天灯寺僧甲与乙有私怨欲杀之既操
刀入其室值乙将㸑捧所次米而出惊仆于地奴走救得脱甲
即以刀自刺连呼杀人且诉于县狱巳具君阅其牍曰捧米复
能手杀人耶卒直之太平山中有窃浮图氏四果之名以为教
者文衣高坐日临其徒泉南广东慕而趍之者金帛填委所聚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男女恒数百千人不法之状暴闻于官而吏置弗问君谓是将
诖误吾民为大奸亟列上于郡杖其首百其风遂衰凡君之处
事精敏而刚果多此类蓝田乡民讼争屋新城县民讼争山皆
久不决郡并以新城事诿君闻君决事平或以屋归其主或以
山交相让其能使民化服又如此郡守初怒君不阿数摧沮之
君奉所受 命书诣府曰上下相承以礼而巳某不善事上
官则有罪乞免玄府僚既谕止君守亦愧悔而加礼焉寻以南
城例不淂置丞改赣州录事其治如在南城时包银令下君钩
校物力之厚薄以应令民用不优纹锦局吏窜毁匠籍而牵联
追呼滥及民伍君白干郡发架阁旧籍证之其弊以绝
君之政不便于巳诣部使者诬以他事郡长贰素知君率
以玄就明之部使者大惊讯之果诬也秩满调湖州路长兴州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判官未上丁车夫人忧居丧壹用古礼服除殊无仕进意有司
以闻乃以茶陵州判官起君于家行及境病暍归居久之复以
病疫而卒至顺三年六月六日也得年四十有五阶止承事郎
葬以某年某月某日墓在南城某乡某原君性介特而群居踆
踆卑让待侪辈如父兄与人言不苟为容悦然亦不以讦为直
其在南城官𪠘去家近日步出视事后虽居它官因不蓄马市
薪菜自烹饪而食略无难色权贵人有遗以美衣数袭者受而
弗服也君筮仕后始学于内翰临川吴公每以及门晚为憾其
为文无曼辞诡辩而多骨鲠之言诗尚酝藉未病前一月梦为
诗云至道难闻岁年晚圣贤不作后世乱诘旦语人曰吾诗辞
意甚悲殆不类平生作及曾君求遗藁其家所梦诗在焉呜呼
其可哀也巳君妻南丰赵氏有子一人曰章初君之季弟鼎孙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卒后一岁赵夫人卒又一岁君遂卒甫四日仲弟益孙亦卒不
两月而郁林府君卒今存者惟一子呜呼是不又可哀也夫铭

将圣之门政学殊科兼取其长君材则多殃庆非类报施何以
未定者天君尚有子
  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致仕程先生墓志铭
先生讳端礼字敬叔姓程氏其先远有世序而谱牒莫详所可
见者汉有海西令曾唐有太子左卫率府胄曹参军某其自鄱
阳徙家于鄞则由胄曹之大父珍始故今为庆元之鄞县人㦄
五代至宋仕者恒弗绝曾祖振父承务郎平江府百万仓司门
祖在孙通直郎知平江府常熟县事父立乡贡进士入
皇朝赠从仕郎郊仕署丞母王氏徐氏并封宜人先生徐氏出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也初用举者为广德之建平池之建德两县儒学教谕历信之
稼轩建康之江东两书院山长用累考及格上名中书授铅山
州儒学教授秩满遂以将仕佐郎台州路儒学教授致仕其在
建平兴举废坠诸生之贫者必周给之县尹王君起宗日率僚
友听其论说且筑室赤岩上命其子楚鳌受业焉楚鳌后出入
台阁卒为时之名人继王君为其县者复倡好事之家为买书
万卷覆以杰阁永康胡先生长孺记之其在建德增学舍以居
其徒尽复民所占田其始至也有田三百亩比受代而去有田
一千亩稼轩前贤遗迹多为人所据悉按其籍夺而归之江东
新卑院额有司奉台府之命选辟先生以阐教事学者翕然知
所宗仰
文宗在潜邸遣近侍子弟来学赐以金币牢醲礼遇甚至于铅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山则新其庙学豪家筑室侵入仞墙内地久莫能正先生白于
部使者命毁其室乃惧而请以腴田二十亩昜之鹅湖书院之
旁有道观先生偶至其处有驴跑堂前隙地驱去复来默卜之
曰地下果有物驴当复至巳而驴果来跑益力乃访观主求发
之得石碣十馀刻群贤像因为作群贤堂先是平章政事赵凉
公及王御史理尝举先生可教国子赵御史承禧举先生可提
举儒学俱不报先生归后郡守王侯元恭踵门礼请先生为学
者师帅阃及旁郡讲行乡饮酒礼皆俟先生讨论而后定郡故
有宋丞相史越王所置义廪以助仕族儒家昏丧之不给自先
生为之督视贫者始实受其惠先生素所厚一二达官魁士相
继凋谢先生若有所不乐一日拿舟游东湖诸生载酒追及之
饮于中流酒半酣指所卜葬地曰若岂知我之归于斯不及也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耶学问之道具在圣经贤传吾尝述之矣真知实践则存乎其
人尚懋之哉诸生为之黯然各捧觞为寿而归自是多以病不
出久之病加剧客有将上京师者过而言别相与论宋季事娓
娓不倦既正冠送客颜色忽变痰气作医者以丹剂进先生却
之曰不敢服也目巳暝而头微偏门人乐良进曰先生头容稍
偏矣复张目端坐而逝至正五年夏六月甲子也享年七十有
五以六年某月某甲子葬阳堂乡之陶奥娶潘氏潘为建平望
族先生主教事时慕其贤而以女归之卒因葬于建平至是奉
迁而合祔焉子男一人衍女四人孙男一人循理女三人盖宋
季之士率务以记诵词章为资身耴宠之具而言道学者亦莫
盛于此时四明之学祖陆氏而宗杨袁其言朱子之学者自黄
氏震史氏蒙卿始朱子之传则自㬊氏渊大阳先生某小阳先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生某以至于史氏而先生承之黄氏主于躬行而史氏务明体
以达用先生素有志于当世惜其仕不大显故平生蕴蓄未克
䆒于设施而私淑诸人者不为无功于名教也故礼部郎中韩
公居仁尝学于小阳先生其仕于先生之乡与先生论议无不
吻合行省屡聘先生较文乡闱先生以为 国朝设科初意
专耴朱子贡举私议今多违之吾往宜不合力辞不往其源流
本末可槩见也先生色庄而气夷善诱学者使之日改月化而
仲氏太史公端学克谨师法学者严惮之人以比河南程氏两
夫子云先生所著有进学规程若干卷国子监以颁于郡县学
使以为学法有畏斋文集若干卷藏于家先生葬后二年门人
徐仁䓁若干人相与谋俾同门生乐良奉宣文阁授经郎危素
之状来谒铭溍幸尝辱交于先生徵于状无不合乃并以平昔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所知者论次而铭之铭曰
大道孔夷圣贤同趍政厖俗裂师异指殊真儒有作乃发其蔀
先生之传远有端绪左规右矩蹈夫大中居之以宽休休有容
道之将行夫岂弗仕委蛇进退时行时止志局于位厥施未礼
惟其教思垂于无穷门人谒辞论撰遗德卑于方来永有矜式
  南棱先生墓志铭
先生姓王氏讳炎泽字威仲学者因其别号尊之曰南棱先生
其先系出太原五季时自会稽徙婺之义乌者彦超官至莭度
使其远孙固蚤游安定胡公之门登皇祐五年进士第宋三百
县人耴科第自固始卒官思阳令右正言知制诰李公清臣铭
其墓固诸孙从用生说赠宣奉大夫工部尚书郭公三益表其
墓说生永年乔年登绍圣元年进士第尝仕于京师而侨居于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济南后复居义乌而占籍焉终于中大夫知福州文安县开国
男赠正议大夫子铸通判嘉兴府赠金紫光禄大夫铸从仕郎
严州司法参军娶陈忠肃公子直秘阁正汇之女其没也正汇
志其墓铸子宁提举广东常平茶盐赠中散大夫寅历知宜连
藤柳峡饶江七州积阶朝请大夫乔年子涛承奉郎涛子宇江
东转运司干官其世序官阀见于谱牒知此馀以赏延入官十
有一人有通朝籍剖郡符者不可悉举运干则先生之高祖也
曾祖讳诚祖讳卫道并潜晦弗耀考讳济以景定二年应荐为
国子免解进士妣叶氏军器监丞夔路转运判官蓁之孙女通
斋隐君由庚之女先生少嗜书稍长治㪯子业颖出侪辈间运
去物改而场屋事废因淂专意探索圣贤之微旨家庭所受既
有其素而通斋为外大父又从徐文清公传考亭朱子之学风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声气习之所存感发尤多而操行愈坚穷居约处开门授徒绝
口不言仕进久之乃用部使者察㪯起为东阳常山两县教谕
迁石峡书院山长所至以善教养得士誉在石峡岁馀即弃官
而归徜徉于家林逾十寒暑至顺三年八月十三日以末疾卒
享年八十其年十月十日葬县南崇德乡湖阳山先墓之次先
生气䫉充伟而襟度疏畅待人一本于诚言论磊落无所隐蔽
莫不敬服焉为诸生讲说务推明其大义不事支离穿凿文简
质而生于理诗极浑厚而间出奇语不屑以雕饰求工也有南
棱类藁二十卷初考君无子尝鞠其族子而弗克家复选于族
人得先生以为子俾尽有其田庐之不均先业未有不因以堕
者也考君贤其言卒成其志而均给焉族党以是多之娶傅氏
前三十年卒先生之葬实同兆域子男二人长良玉常山县儒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学教谕次良珉女三人适传保许文俊传复享孙男四人𥙿祎
补初曾孙男女三人良玉葬先生殆将两纪乃来谂于溍曰先
人家居教授前后及门数十百人而无显者不圬之托非子其
谁顾以子方效官于中外未遑有请子既淂谢而退失今弗图
惧流风遗范日就堙没谨命次男祎疏其行实以俟采摭而论
撰焉溍窃惟吾里衣冠望族莫先于王氏文献之相仍亦莫久
于王氏先生引而弗替卑付有人见其进未见其止岂必身都
高位而后为能世其家也哉溍自总角忝预弟子列今也发种
种矣唴逝者之如斯愧前闻之荒落言不能文而义不敢辞铭

婺女之墟孝子之里以儒起家肇自王氏世科世禄恒不乏人
重圭叠组萃于一门是似是续蝉联十叶复抱遗经脩其世业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忠坠益振如木有本如水有源教施于乡佩衿济济
道之将行乃止不仕尚克有子而又有孙馀润所蒙有材彬彬
趾美于前垂休于后呜呼先生是谓不圬
  叶审言墓志铭
至元元贞间部使者振㪯学校悉延致前代遗老以主教事一
时英俊之士咸立下风惟审言夙负材望以弱冠之年与之并
登于师席众皆羡慕焉审言顾独恬于进耴筮仕垂四十年犹
俛首常调随牒远方后耒居上者不知其几及审言以六品官
致其事而竟不得从容享一日之安呜呼悲夫审言姓叶氏讳
谨翁审言字也世为婺之金华人曾大父大冶县主簿邽受业
吕成公之门以所得于成公者授徐文清公侨文清后为朱文
公门人高第而于大冶君执弟子礼没身不衰大父荣发深自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韬晦罕与物接父霖始复以家学私淑其里人故端明殿学士
王公野知南康军叶公阊咸敬礼焉仕皇朝卒官将仕佐郎婺
州路兰溪州儒学教授致仕母曹氏有贤行审言性明达而蚤
有知于书无不读由家传之端绪溯儒先之源委卓然自立诸
老无不乐与之游举教官历浦江义乌两县教谕升衢之明正
书院山长丁外艰服除上名铨部借授处之缙云县官政乡巡
检丁内艰服除迁吉安之吉水州学教授秩满调泉之晋江县
主簿阶将仕郎同僚有与之不合者力搆陷之部使者虽莫能
察而心窃疑焉不及竟其事而玄后使者得审言受诬状而不
欲自为异同乃贳其罪而解其职顷之仍旧阶改调婺州路司
狱在官五年以老请谢事授承务郎温州路同知瑞安州事致
仕命下审言巳以疾不起审言事亲孝父子自为师友念母老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不可一日去左右所至必侍奉以行仲弟无依赡之终身平居
寡欲治家有法吉凶庆吊一遵成公家范曰吾有所受之也赀
产素簿而室庐再厄于灾至无一椽以庇风雨侨寓说斋精舍
久之乃得老屋数楹僻在东郭外教子之暇日以种莳为事暮
年徙居城西北隅间得微禄不足自给处之晏如时从明旧饮
酒赋诗陶然自适昜箦之日有书数卷田数亩而巳审言所居
斋室扁曰四勿自号赘翁归自泉南又自号曲全道人所为诗
文和昜平实无纤丽之态有四勿斋槁若干卷曲全集若干卷
藏于家审言生于宋咸淳八年四月十六日卒于今至正六年
十月十日年七十有五娶苏氏文定公 世孙女后三年卒以
某年某月某日合葬于金华县赤松乡罗家桥之原子男三人
长敬之处州路庆元县荣庆乡巡检前卒次复之未任次泰之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荫补江浙行中书省广济库子女七人其五适同郡严弘道赵
嗣滋杜宏喻德顺潘继善其二以疾在室孙男一人囝女二人
其一适浦江张㮒其一尚幼审言所交皆四方名士里居之曰
最所友善者许文懿公谦翰林待制柳公贯太常博士胡君助
礼部郎中吴君师道翰林脩撰张君枢而溍亦幸获陪诸公之
末至是诸公多巳凋谢惟胡君与溍独存故泰之求胡君为之
状而属溍以铭呜呼悲夫载念溍之少也从先生长者咏歌
先王之道于宽闲寂寞之乡将以是终其身审言力挽之出而
宦游不遂晚通朝籍以亲老请外遂纳禄而归审言适己挂冠
往见之双溪上渥手道旧故殊款洽别去甫一月而审言逝矣
又一月而溍蒙恩锡召欲伸繐帷之一恸而不可得铭固不敢
以诿于它人也呜呼悲夫审言分教两县所至以教养为务兴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坏起废之功尤多其在明正书院复道流冒占之田二百馀亩
吉水号多士教官良不昜为审言处之有道由是士论厌服审
言为巡官则能使盗息而民安为狱官则能使囚徒不失其所
诚可谓得其职而审言之所以不朽者不专在是也兹不详述
焉铭曰
有作而兴载扬其英胡不奋飞徐徐吾行黾勉从事靡爱其力
执虚若盈战兢夕惕不疑于人蹈夫危机困而能亨罔间险夷
皇仁在上天日照临朱绂之来于光有耀鼓缶而歌式全吾归
孰昭其昧曰有刻辞
  黄彦实墓志铭
彦实讳叔英明慈溪黄氏年五十有五以泰定四年九月某日
卒于鄞明年九月庚申葬馀姚之竹山溍异时与彦实游彦实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言今天下文章钜工知我者惟伯长伯长必先我死我死子其
铭我伯长故翰林侍讲学士袁文清公也溍藐焉晚出于文清
无能为役彦实乃欲以之承其乏耶而孰知溍之哭文清仅踰
月又哭彦实邪溍虽不敏彦实之言讵可忘耶初
朝廷既新贡举法而场屋事久废老生宿学多己物故后进之
士无所依承则相率之彦实受弟子业凡彦实所指授取科名
预荐书者相望否者亦且去而补儒学官人皆为彦实喜而彦
实顾不能少自贬以就有司之绳尺讫无所遇合以死人又莫
不深悲之其知彦实者若是而已至于彦实之所存知之者未
必尽也彦实之先大夫文洁先生宋宝祐丙辰文天祥榜进士
负材能尚气节而甚邃于经术所著书世多有之盖先生之学
壹以躬行为本故其在朝著见谓忠鲠而分符握节所主举其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职业风采凛然先生三子俱克绍其家学而彦实最少介然特
立不务为苟同尤酷肖焉文清称彦实少游故都见世所称知
名人率脂韦自保秘惋恨无可与语酒酣气雄谓海宇方宴安
休明宜耴天下事置念虑以入计画否则搜抉险幽浩然为万
里游遇不遇命也未几溯采石上汉江而游荆襄历观用武关
要荒榛废垒犹有能言昔时得失益慷慨自振而所见公卿大
夫与夫布衣之士则皆与昔交游者无大异于是治其居曰戆
庵闭门读书益不妄交嗟乎彦实之于天下独以文清为知已
而文清之言如此彦实所存固可槩见矣彼以是琐琐者为彦
实置欣戚焉何哉彦实尝为晋陵宣城芜湖三学教谕又为和
靖采石两院山长间以茂异遣诣中书弗果行彦实殊不以小
试为辱亦不以不大用为诎也彦实于经史百氏之书过目辄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成诵为文隽拔伟丽意气奔放若不可禦而要其归弗畔于道
有戆庵暇笔三卷诗文杂著总二十卷藏于家彦实之曾大父
曰世尧大父曰奉议郎一鹗父曰朝奉大夫宗正少卿震文洁
盖门人私谥云母赵氏封安人而彦实沈出也娶岑氏先卒再
娶王氏子男一曰祖德女二长嫁岭可久而夭次未行铭曰■
物之不齐杂糅错出恶妍喜𡟎干古一律德人天游不物于物
尚无有已孰为淂失惟是浩然之死不没磊落峥嵘轩昂突兀
发其遗编犹见髣髴写以石章用告幽室
  钱翼之墓志铭
翼之姓钱氏讳良右世为平江人曾大父世昌大父恪父宗庆
俱未仕而大父用其仲子台州路总管府判官宗显恩赠承事
郎镇江路丹阳县尹翼而不凡长益闿敏徐文贞公持淅西部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使者莭台州君处其幕下翼之因得侍公左右公见其言谈举
止谨饬有礼大奇之台州君同幕多名流公语之曰钱生济济
有儒者意度令亲简编必成令器翼之亦感励自力于学公所
为诗文必出以示翼之其耴重如此翼之既游文贞之门至于
前代遗老若并阳周先生淮阴龚先生当世宗工若剡源戴先
生隆山牟先生永康胡先生翼之无不接其绪论中州雅望若
蓟丘李公渔阳鲜于公暨一时贤隽之士亦皆折行辈与翼之
交故其闻见最为详博而吴兴赵公巴西邓公遇翼之尤厚数
引拔之翼之殊无仕进意至大中行尚书省署翼之吴县儒学
教谕翼之欣然就职巳代去辄不复出间居三十年安贫守约
未始有求于人一室萧然坐客常满咏歌酣嬉无虚日里中子
弟耒就学亦弗拒也御史聊城周公举翼之宜在馆阁未报而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中书连被
上旨择工于书者俾书农桑辑要大学衍义有司悉起翼之以
应令竣事荐章交上亦不报浮光王公与翼之生同岁居同里
公由户部尚书参预河南江北行省事念故人之存者独翼之
将力援之于 朝而翼之素志丘壑至是亦既老矣翼之性
夷旷与人交无町畦䔍于故旧往来尺牍裒辑装治惟谨时出
以示人曰吾非以此衒其识人之多特于其间有情辞谆切关
于世教者不可废耳然不喜于苟同人有不善或面斥之以其
行孚于人不以为异也大参金源王公尝问翼之曰钱氏起五
季有吴越子弟多在东南且世有显人君岂其裔耶翼之曰此
无从稽也盖某之先有甓垆沽酒者每见故书纸辄手拾聚而
焚之曰吾子孙其有兴于文学者乎公闻翼之言深服其质直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翼之晚自号江村民人因以江村先生称之至正四年五月八
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七疾巳革犹正巾危坐秉笔作弟
侄书顷之而逝初室徐氏广德县尉逢吉之女无子继室丘氏
宋龙图阁学士赠特进岳之曾孙承奉郎稷之女子男一人曰
逵女二人长适张元善前卒次适吴某孙男某女三人皆幼逵
既以其月十有八日奉柩葬吴县灵岩乡黄山徐泾先墓之次
而刻石志其岁月且遵治命以状来徵铭予辱游于翼之父子
间甚久别玄十年而翼之遽不可作其以铭见属望予厚矣逵
又好学有文能嗣其世业而汲汲焉用意于不圬事予何敢辞
翼之有诗文杂著若干卷奎章阁侍书学士虞公巳为之序以
故弗论翼之于古篆隶真行小草无不精绝豪家贵人往往传
藏以为珍玩或有所挟而强使为之虽奉以百金弗顾也人多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以是敬服之而罕有论其出处之大致者序而铭之庶几来世
有以知其人也铭曰
由学而升不近乎名既仕而止不失乎已藏之若虚以浮湛于
里闾优游卒岁匪依隐而玩世惟以求夫志欲知其人视此刻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