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 续藁二十七
 墓表 临川危素编次 番昜刘耳校正
  蛟峰先生阡表
故宋礼部尚书方公㦄事三朝为时名臣宋亡晦迹弗仕学者
因其自号称之曰蛟峰先生如隐者焉在
世祖峕旁招遗老以待咨访 诏御史中丞崔或起公于家
辞疾不赴以高寿终
今天子稽古图治诞命儒臣刋定前史以鉴观其得失而有司
莫能奉公事状以闻竟不为立传书巳上而溍与公曾孙道睿
适同在史馆因得公言行之详乃抚其大要而序次之以授道
睿俾刻石为阡表庸备史之阙文谨按方氏睦之淳安人公曾
祖汝翼赠宣教郎祖谦赠朝散郎父镕封奉直大夫母邵氏赠
卷三十 第 1b 页
今人公初名梦魁淳祐十年理宗临轩策士览公所对敷陈鲠
直亲擢为进士第一赐名逢辰故公以君锡为字用例补京官
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升
校书郎引疾去官除著作佐郎未命除知宁国府未上并以言
者罢开庆元年召为著作郎兼权尚左郎官居无何复以言者
罢除知婺州以外台奏寝新命除知嘉兴府未上改知瑞州甫
及期亦皆以言者罢咸淳元年召为司封郎官兼国史院编脩
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直舍人院累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
出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徙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五
年入权兵部侍郎同脩国史实录院同脩撰兼侍读七年知贡
举竣事除吏部侍郎丁内忧服阕以侍左侍郎召辞不赴自是
不复出德祐元年除京湖四川宣抚司参谋官权户部尚书改
卷三十 第 2a 页
礼部尚书俱以父疾辞遂丁外忧此公所阅之官也秘阁脩撰
公之职也承事郎若干转至中奉大夫公之阶也某县开国男
食邑三百户公之爵也郑丞相清之秉政御笔以雷变彻乐减
膳恤刑狱而独无求言一条中外传闻以为庙堂监谤之术及
两察官以忤清之去国公亟扣阍上书力言之且谓所贵乎大
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君嗣未定不能赞之敌国佯遁无
以备之货臣聚敛土木方新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则具臣而巳
闻其屡疏丐间留之者愈坚攻之者愈众此非所以爱之时公
犹在期集所而未官也上特优容之贾丞相似道制置两淮海
州丧师更以捷闻公上疏言海州之事三尺童子皆能言之而
阃臣以败为胜陛下曲徇其意出御笔令学士院降诏奖谕之
岂不知而受其欺耶抑已知而姑以掩外观而自欺耶愿陛下
卷三十 第 2b 页
急收回御笔以解万世之议而免外国之笑借曰万世之议未
睱恤邻敌笑我何以立国乎公之取怒于似道自此始理宗在
位日久务总揽权纲政多从中出群憸乘时弄威福之柄公上
疏曰当大夲犹豫之秋岂无旁睨蜉蝣之撼甫节之𦦨𦦨难度
其心平勃之屹屹当储其后又曰天下有贫州县而无贫太守
有贫国家而无贫邸第南司贫而北司之应奉不贫百姓贫而
缁黄之窟宅不贫至于挟小才以济大贪者近亲有依凭焉宫
中有承受焉左右有游举焉陛下以得之左右者出自圣断而
用之曰吾自除吏也不知有从旁窃威福者矣又曰京有尹畿
有漕所以培护夲根爱养命脉迩年居是官者不过为奄竖辈
一大承受耳无名宣头真伪莫诘非时取索隐匿莫规仇士良
谓天子不可令间睱若以财货声色蠹其心使无睱更及它事
卷三十 第 3a 页
然后吾辈可以得志今此曹皇皇汲汲求适吾意者正士良之
策也帅漕两司疲于应奉帑庾赤立万一畿甸之内有一旦警
急何所趣辨何所倚仗乎硕断自今日止营缮省宣索两司不
急之应辨悉停之左右并缘需索之有例者悉阁之然后可以
救两司之贫缓急之备也上颇感悟而土木之功不为之少辍
也公复因论边事屡及之有曰善处急者不以急亦不以睱古
之谋人国于江左者莫窘于淮淝而谈笑弈棋莫迫于新亭而
从容就席固不以急也外示谈笑而内有以神其指授之略阳
示从容而阴有以伐其壁后之谋所谓睱者岂真睱哉又曰吾
其有以自谋而不以邻国之存亡为安危则不依于人又曰吾
其有以自备而不以敌国之缓急为喜惧则不制于人苟以彼
之存者为安缓者为喜万一邻敌阳示安枕以绐我而假敌以
卷三十 第 3b 页
道脐可噬乎又曰今与敌对境我无一日谋敌而敌无一日不
谋我彼所筑者金城铁壁我所筑者土妖血山彼所筑者夺我
地为之我所筑者夺民地为之其言切中当时玩细娱而不图
大患之病寻上疏极陈备边之策曰以必争之规模夺浮光然
后可以全两淮而保长江以必死之规模守樊襄然后可以拒
光化而全江陵夫淮之犹可守可耕者以有一线之河也今涉
河而筑浮光乃吾户内若屯于斯耕于斯教训于斯日夜出骑
以挠我淮东西俱不可耕虽坚城闭壁而坐为禁制不得动矣
为吾之计当勉谕淮阃尽力以争浮光则两淮犹可安枕也万
一樊襄不牢彼反夺之则江陵孤注尚足恃哉为吾之计当择
荆之猛将责以必死之规模守樊襄则北可拒光化南可全江
陵一则思所以夺其地二则思所以争其民则对垒之胜负决
卷三十 第 4a 页
当在此而不在彼矣识者谓公此疏真活国之良剂朝廷不能
用以至于亡而公言无不验故重为之太息焉御史洪天锡劾
内官卢允升董宋臣不行而去公移书宰相勉以行申屠嘉之
事且抗疏援膏盲二竖为喻曰何陛下爱其国不如爱二竖之
甚乎汉唐之季建置天子在奄竖掌握罪大恶极朝廷不能诛
之天下必有起而诛之者汉之宦官陈蕃窦武争之不胜并州
之将操戈而殪之唐之宦官宋申锡攻之不胜河中之帅移兵
而屠之小人之在君侧操心何所不至其所以不敢动于内者
盖有所惮于外若外不足惮则无忌惮之心生而无君之恶动
矣言尤激烈上览之不悦公遂称疾求去丁大全方以台长用
事欲钩致诸贤公见几而作谒告径行董丞相槐劝公不必远
引公曰丞相且自照管越数月果为大全所击而去吴公潜拜
卷三十 第 4b 页
左丞相公亦召还会国子博士徐庚金䓁言大全虽去相位而
六贼尚存乞诛之以谢天下上谕潜不当引汲庚金䓁议论纷
弦潜于榻前自辨上为之敛容而隙自此开先是鄂渚危急上
命似道提师江陵似道奏请下流兵权潜奏鄂以上既属似道
鄂以下宜属赵葵上不从径以下流并听似道节制凡似道密
奏外廷不得预闻上反以不知边报为潜罪及廷臣奏忠王之
立人心所属潜独不然奸谋叵测潜遂罢相中外惴惴疑必有
后命公上疏曰天下之所同好我独恶之天下之所同非我独
是之则为人上者亦难知矣大抵上易知则下亲上难知则下
畏下亲则上安下畏则上孤窘急而求之一缓而遣之号呼而
进之一唯而退之旁观沮缩何以作人任事之气乎上问为谁
公奏臣不敢直指愿陛下曲回天怒以安中外上乃首肯而榻
卷三十 第 5a 页
前款密之言外廷无闻知者既而似道入相希指论公者章连
上矣度宗即位公乃还朝一见甚喜欲大用之公乞命朝臣为
知县以重其事权专以均田税正版籍均力役劝农桑崇孝悌
训士卒除盗贼为考课之法有旨从所奏后沮不行此公之忠
谠见于立朝者也信州措置军粮失宜召乱朝廷以江东臬事
付公闻命就道及境或来言城中事劝公偃旗息鼓而过公笑
不荅即日单骑入州决狱一城肃然戒能事者访得乱卒姓名
禽其凶渠逆党悉寘于法事平有诏褒谕比公于韩魏公云盖
公于他狱事莫不尽其情故一路无冤民而盗贼屏息及将漕
江西有献议于庙堂请以铜钱一当十委公自江西行之公抗
言其不便而止讲行赈粜以救民饥乞蠲和籴以苏民病有女
妖以左道惑众邻郡愚民十百成群踵门徼福公杖而流之由
卷三十 第 5b 页
是遂息此公之绩用见于出使者也盖似道柄国十有六年公
屏居者十年諌则不行言则不听而施于有政者又廑廑若是
此有志之士所以羡其际逢之盛而惜其设施之未䆒也公天
禀卓绝于书无所不读而会于理学以为归宿自为幕职官至
秉麾持莭所至以教化为先务暇日辄从容庠序间授学者以
求端用力之方自躬行上起自人伦日用上起婺之东阳有好
事者创义学迎致公为之师从游者数百人闽人林光世寅缘
宦竖而赐出身素不满于科名之士及为浙东常平使者首劾
公不当俯就义学之招婺州之命由是而寝公遂即家建塾以
私淑其徒后以从官侍经帷每事启沃以格君心度宗眷遇之
甚至问公讲授之所赐御书扁额曰石峡书院仍赐手诏褒宠
之江南新附乡寇猖獗官舍民居尽燬而书院岿然劫火之馀
卷三十 第 6a 页
葺治既完而诸生稍稍来集公倡明正道以致和力行名其堂
以仁义礼智名其斋时所在士风颓靡公所以振起而作新之
者成效甚著此则公自任以师道之重期于继往圣而开来学
者也公所著有孝经章句一卷易外傅图说五卷尚书释传四
卷中庸大学释传三卷格物入门一卷行于世公人物魁岸声
音如钟磊落若青天白日浑沦醇厚不见涯涘观书至老不废
视纷华盛丽事蔑如也待诸父昆弟子侄各尽其礼接物以诚
而无不悦服不为察察而自莫能欺公卒于至元二十八年正
月三日享年七十有一以三十年三月二十九日葬于县西之
安溪娶邵氏封令人再娶朱氏子男三人长梁太学生次栋次
本入 皇朝并以儒起家栋月泉书院山长本长洲县儒学
教谕然皆恬于进取不有显秩女三人长适脩职郎无为军无
卷三十 第 6b 页
为县主簿徐敏中次适武学生项雄飞次适邵元廷孙男四人
女三人曾孙男七人女一人栋之孙道睿以至顺元年擢进士
第今自翰林国史院编脩官出为嘉兴路总管府推官阶某郎
石峡书院既领于有司而设师弟子员道壑病其庳迫弗称乃
以公之故居广其基址而新其栋宇弦诵之声不减公在峕先
儒有言道不行百世无善治道不传千载无真儒公之道虽不
行于当时而其学有以传于后世夫何憾乎溍之曾大父左曹
府君实公榜中进士托斯文之雅故于公门四世百年矣今所
述乃学士大夫之公言非溍之私言也来者尚有考焉
  格庵先生阡表
格庵先生赵公宋执政也公之志业未及尽展于一时而淑艾
之私有足惠幸乎百世读其书者知为吾先生而巳盖自考亭
卷三十 第 7a 页
朱子合四书而为之说其微辞奥旨散出于门人所纪录者莫
克互见公始采集以为纂疏今四方学者既家有其书以故弗
论若公之世系出处固不可俾后之君子无述也按赵氏之先
葪人齐国公迥迁居洛齐公之子是为韩忠献王族大以衍派
分而三居毫者曰光禄卿期又迁处之缙云由光禄三世至公
之曾祖考讳济赠太子太保博平郡公祖考讳轸赠太子太师
东莱郡公考讳雷以再荐于乡特赠开府仪同三司少传卫国
公妣田氏赠蕲国太夫人公讳顺孙字和仲八岁能诵说九经
嘉定十五年赐童子出身真文忠公见而奇之谓少传曰大君
之门者必此子也公不以自矜益务亲师取友而求其所未至
朝淬夕砺几三十年乃以春秋试于乡于礼部皆第一淳祐十
年赐进士出身调太平州学教授秩满差江东常平司干官未
卷三十 第 7b 页
上改临安府学教授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兼景献府教授升校
书郎添差通判婺州以内忧去咸淳改元入为秘书郎兼崇政
殿说书公因进讲言今兹建元伊始正治乱相承之机度宗竦
听谕公曰卿老儒议论似富弼苏轼公退有旨擢监察御史仍
兼说书历右正言左司諌遂为殿中侍御史皆兼侍讲进侍御
史兼侍读公久当言路凡日食震电水火为灾必授据经传及
累朝故实为危亡可畏之说随事致戒时帑藏枵乏而人主不
知宫掖汰侈而大臣不问公疏奏者八面奏者三谓周官九式
均节财用冢宰实总之今之大臣未闻过而问也岂不曰钱谷
出入当如陈平问之主者乎大臣自处不在周公下而以陈平
为足法乎真宗尝令三司具中外钱谷大数陈恕以天子富于
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竟不进恕虑先朝知其有臣虑
卷三十 第 8a 页
陛下不知其无也度宗不以为忤令内外诸司条具申省以闻
公又言内廷之怒不可轻发恩赏之滥有所谓特除特转特补
特赠者不可轻徇庶僚上殿过为瑟缩专求琐细以备对扬当
申儆之以格习䛕踵陋之风累疏乞召洪天锡陈宗礼陈宜中
还居言职劾龚日新昏鄙不宜为察官它所荐汤汉李伯玉何
基徐宗仁吕圻欧阳守道吕大圭等数十人多朝廷宿望及当
世知名士度宗皆嘉纳之美人杨氏进封淑妃公率同列言美
人父杨缵上遗表未半月进封之命巳下独不念其有葛覃之
情蓼莪之感乎疏入遣中使问公以正谢之期降制之日何时
而可俄又宣谕欲以百日为制公复奏请以期年为期时虽不
能悉如公言犹久之乃成礼谢堂以从官导旨枢庭出入宫禁
权倾中外公奏外戚用事汉柞中微长此不巳祸有不可胜言
卷三十 第 8b 页
者历疏其奸于榻前以去就争之度宗谕解至再公执之益坚
卒免堂官堂弟垕以莭钺奉朝请居近市其家僮日伺于阛阓
间细民以物求售辄攘之公奏其状度宗以东朝故犹豫而不
报公抗疏不巳卒罢垕朝请仍徙其居似道以太傅平章军国
重事公力陈其买田变楮之弊乞讨论之似道上章自辨且求
谢事会其侄蕃世守广德负势贪虐公奏黜之似道滋不悦公
屡以疾丐去皆不允新宫之建议毁民庐以广衢路虽用公疏
令帅漕两司相度指定奏闻而帅漕希旨持两端之说公再疏
言力争坚挽于事将形之初者耳目官之责阴消潜格于人不
知之中者有股肱之大臣在今之师臣相臣有諌王清昭应如
王旦之密疏乎似道复上章自辨且乞骸骨公亦以疾丐去除
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兼同脩国史实录院同脩撰仍兼侍读
卷三十 第 9a 页
公犹不自安求去益力遂以显文阁待制知平江府兼淮浙转
运使四年八月也先是郡庾赤立率以夏初徵民租公谓古者
十月纳禾稼今先期半载民何以堪佥曰此例行之三十年不
然将有乏兴之忧公不听首以俸入及例卷所供助籴夲而抑
浮费以继之籴几二十万斛迄免预徵郡既大治创学道书院
俾诸生肄业焉五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寻升尚书兼职如故于
是似道方讳言边事言援襄者尤恶之公之入对首言今所谓
危急存亡之秋母曰端平失襄他时可以复襄今日之事与端
平异不亟援襄祸至无日许翰有言治世讳危亡之事而不讳
危亡之言乱世讳危亡之言而不讳危亡之事人臣知危亡而
不言则人主处危亡而不知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今敌国外患有古之所无而法家拂士无古之
卷三十 第 9b 页
所有臣甚为国家廪廪也度宗为愀然变色似道笑曰此书生
腐语尔襄纵不守何至不可立国遽以亡言不亦甚乎公虽莫
能与似道合而似道以公时望所属每倚重焉六年由吏部尚
书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签书院事兼权参知政
事八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公自跻政地数建守备之
策似道自诡知兵终不以为意马丞相廷鸾辞位去公独知省
院印度宗欲逐拜公右揆兼元枢公闻之叹曰不早用吾言国
将亡而吾相吾其为张悌矣比降麻公适中末疾乃弗果拜中
使传旨宣问趣御医诊视旁午于道疾少间除资政殿大学士
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仍书御扇出尚方物以宠其行公舟次富
阳谓所知曰吾一疾胜二十四考矣十年依旧职知福州福建
安抚使为州民代输夏秋二税钱以缗计者四十馀万而宽催
卷三十 第 10a 页
特放蠲减之数礼士犒军之费不与焉代还之日其士人争以
诗文诵遗爱军民焚香夹道持䌽旗拥车不忍去者数千人公
既归知时事不可为忧懑成疾医以乐进公麾使去曰吾可死
矣以至元十三年四月二十又三日薨于里第之正寝寿六十
有二某年某月某日葬县南乡憩云之原公阶止太中大夫爵
止缙云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五百户配胡氏赠
魏郡夫人子男三人长曰巩次曰瑾次曰华惟华以承奉郎直
秘阁终巩仕 皇朝历南剑建昌邵武福信五路总管积官
通议大夫赠两浙都转运盐使上轻车都尉追封天水郡侯谥
懋康瑾承事郎南剑路光泽县尹女一人婿曰东平吕汲孙男
八人长曰桂承德郎湖州路乌程县尹次曰楠曰机曰棣曰权
曰椅曰某曰某女八人长适怀 大将军芍陂屯田万户陈夔
卷三十 第 10b 页
次适叶可大应大圭陈璋胡衡陈允德杜龙幼在室曾孙男七
人女三人玄孙男五人公幼孤谨于事母而持身以严嗜好殊
蕳薄践敡中外馀二十年家无留赀焉初少傅师事考亭门人
滕先生璘授以尊所闻集公既脱去场屋迟次里居因以得于
家庭者溯考亭之原委纂疏所由作也后虽成书犹不废考订
至易箦乃已公处馆职秉史笔者或质所疑辄口占其本末以
授之其博敏又如此奏草存可见者二十有九所著惟四书纂
疏行于世近思录精义若干卷孝宗系年录若干卷中兴名臣
言行录若干卷文集若干卷并藏于家公位二府法宜有谥于
太常有传于国史而公之殁也两宫北上九浃旬矣后五十有
五年公之孙机以墓遂之石未有刻文爰以状授溍俾撰次以
备阙轶溍于公纂疏之书童而习之而我曾大父户部府君又
卷三十 第 11a 页
与公有同年好施及后人不敢以不敏辞惟公夙受主知以言
事官论是非殿陛上方向用而辄自引去晚执事枢国步已棘
范希文脩京城之策不用于庆历李伯纪经制两河之策不用
于建炎而公援襄之策不用于咸淳天之所弃孰能兴之是诚
有非人力所及者奉身而退以全其归则公之自处可谓无憾
矣铭曰
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言路之辟众正所聚
山川出云膏泽在下夫岂弗逢止或尼之渎则不告敛藏蓍龟
善非为名礼进义退靖共夙夜罔间外内有命来觐宵衣以须
蹇蹇匪躬终始弗渝孰尸其功不自为政时游庙堂劳以二柄
念彼多垒瞻彼四方曰其殆而系于包桑执之仇仇听之藐藐
独安其危而以为乐大厦之骞孰持孰扶当宁曰噫其遂相予
卷三十 第 11b 页
天胡啬之弗俾卒相乃以晋阳为国保障允矣明哲归洁其身
硕果不食曰惟斯又若昔大臣饰终有礼谥在奉常传在太史
公则不逮公多遗书铭以昭之过者式诸
  盘峰先生墓表
睦之桐庐有隐君子曰盘峰先生以至大三年正月八日卒年
六十有七越七年乃克葬于县北大隐阡光墓之次延祐三年
十一月某日也去年秋溍以退休之馀被 命复出舣舟桐
庐驿先生之孙𥙿来谒曰吾祖之葬子之乡先生方公凤既为
志于玄堂而未有以表诸封隧今三十有三年矣惧愈久人无
得而称焉敢惟子也请昔在宋季先生之外舅将作少监朱公
杰与溍之曾大父户部府君仕同朝居同里先生于溍为大父
行溍年十六七即参陪于杖履之末先生古貌野服高谈雄辨
卷三十 第 12a 页
四座尽倾每语当世事及前代故实亹亹不倦然喜汲引后进
有如溍之无所肖似犹不以凡子见遇每折行辈以相倾下兴
怀畴昔梦寐不忘窃硕以一言自托于先生不可得而溍亦老
矣矧以𥙿重有请乎先生少力学工于文辞尝携所业贽见内
翰刘公克庄大奇之由是名动州邑弱冠游太学登咸淳四年
甲科赐进士及第调衢州军事判官用龙飞恩阶文林郎居官
有廉能声大参家公铉翁详刑浙左雅知先生所至辄挽以自
随狱事悉委焉属部之民有纵火杀人者株连坐系甚众岁久
不决先生采得其情多所平反它疑狱经先生详谳无不服其
明允衢俗好斗不相能则弄兵以相雠先生被郡檄遍行村落
戒谕之皆委刀剑为良民蜀名卿史公绳祖侨寓是邦先生睱
日辄相与研䆒先儒性理之学为士者往往闻其绪言而有所
卷三十 第 12b 页
开悟故相留公梦炎郡人也爱先生才且贤欲以女归之先生
不可乃巳秩满辟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未几国破而家亦燬
先生避地万山中草栖露宿若与世隔久之乃归而稍复其故
宇为终焉之计程公钜夫以侍御史将使指南来求遗逸之士
得先生以应 诏先生固辞弗能强也留公入觐后为吏部
尚书所荐前进士七人独王公龙泽起为行台监察御史而先
生甘老于布衣桐君古隐者庐于东峰指桐为姓县以得名先
生居东峰之丁西望汉严子陵钓台唐方玄英白云原仅数十
里山峙川流仪刑如在先生徘徊其间慨然以古人之风莭自
期与乡先生袁公易魏公新之为三友袁魏云亡先生 孤子
立如鼎一足意有不适咄咄书空而巳家公当运祚之垂绝以
使事如京师久留河间先生数致书候安否暨得归年已八十
卷三十 第 13a 页
先生徒步往见之握手道旧故辄相对欷歔泣下前郡守方公
回既奉版图上子职方复以总𬋩兼府尹终更犹留居久乃去
前后十有二年先生不一造其门后与之邂逅于钱塘始恨识
先生晚赋诗愧谢焉先生属纩前二日犹与亲友剧谈尽数刻
精神无少愦眊亦足以见其所养有素矣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说者以为人臣之义莫易于死莭莫难于去国而屈辱用晦者
亦所难辨宋之亡也先生不在其位而未始行乎患难不降其
志而卒以明哲保身从容于出处去就之际而不至于屈辱其
善用晦者欤盖人之难能亦非人之所能辨也是用因其迹以
推其心之所存论次而表显之庶百世之下有观感而兴起者
焉其言行之详志所载巳具兹不复赘先生姓孙氏讳潼发
帝锡一字君文盘峰其别号也先世由婺之金华徙桐庐遂为
卷三十 第 13b 页
睦人高祖显曾祖宝祖漕贡进士廉父承奉郎致仕之才母孺
人方氏妻朱氏子男二人浚谊女二人适施昉毛元孙男若干
人女若干人曾孙男若干人女若干人先生所著述散见于学
者之家子死孙幼久未克裒集汇次以行惟手编前贤纪咏桐
君事曰桐君山集者人多传之
  石先生墓表
先生石氏讳一鳌字晋卿世为婺之义乌人至大四年年八十
有二卒明年十有二月王申葬贾山之原呜呼先生宋景定甲
子乡贡进士也人莫或用为其称而称之必曰先生者先生学
者之共尊众人之同慕也初徐文清公倡道丹溪上及门者或
仕或不仕皆时闻人文清之学盖亲得于考亭而秘书丞王君
世杰则有得于文清者也先生少受业于监榷货务都茶埸王
卷三十 第 14a 页
君若讷既又从秘丞君游学日以荗实大而声远负笈而至执
弟子礼者亡卢数百人然自秘丞君以耒惟用举子业相授受
故先生之门名贤书升学馆者相望其高第或㩀乙科最后榷
货君之孙龙泽遂为咸淳甲戍进士第一入 国朝以材学
显融于时者犹彬彬焉识与不识咸以是为先生之盛至其端
绪之微蕴奥之邃世固未必尽知之也盖先生晚而覃思于易
著互言总论十卷其为说不皆本于徐氏凡文清之教曰命曰
性曰心曰中曰诚曰仁微辞奥义或尚有托乎呜呼昔者子贡
盖叹孔子之文章而以性与天道为不可得闻窃意今之称先
生者虽其文章犹莫得而闻也顾以是琐琐者为其盛邪吾见
其为先生之累而巳鸣呼所谓同尊而共慕者其果于此乎彼
乎溍生也后幸执弟子礼而不及与夫数百人者群游并进于
卷三十 第 14b 页
先生十卷之书复未能与有闻焉间乃掇其弃馀以充有司之
求向之累先生者阅四十年而固在也呜呼使先生之道卒掩
遏而弗扬者谁欤溍实惧焉谨次其师友渊源揭表墓道庶耒
者之求先生无以彼易此而徐氏之传不终寥寥也先生之世
出行事具于冢上之铭圹中之志玆不著至哀无文至敬不饰
故亦弗复为之辞焉
  处士苏公墓表
真定有隐君子曰苏公讳诚字诚夫其先由栾城徙行唐又徙
真定累数世丘陇俱无恙而谱逸不传所可知者公讳元老母
孙氏金贞祐二年举家南迁而公以兴定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生于汴年十有二 国朝伐金之师渡河汴城危蹙乃侍亲
北还道路梗涩数濒于死期月始达年寝长事亲尽孝世故一
卷三十 第 15a 页
不关于念虑然以生长戎马间慷慨尚气节时河朔甫定诸豪
或乘势肆为暴横民皆逃匿公奋不顾率众禦之诸豪亦敛避
不敢犯乡井悉赖以安兵难流离之际人鲜知学公首延师教
其子而里人稍有来就学者公平居喜饮酒而不及乱善治生
而不求富轻财好义人有急则往赴之莫不称其长者大德二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于家享年七十有八葬真定县新市乡
新城原娶毕氏庐州宦家女前十五年卒于至元二十年三月
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三合葬焉子男五人长曰荣祖累赠嘉议
大夫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真定郡侯次曰玄曰实曰信
曰德顺和宁路儒学正女二人孙男八人长志道中宪大夫岭
北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累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䓁处
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真定郡公次嗣道安道允道达
卷三十 第 15b 页
道师道进道昌道女十七人曾孙男十一人天爵今通奉大夫
江浙䓁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泽真定某提举司都目天益
天觉天彝天常天章天申天经行唐县尉天纪天祥女十一人
玄孙男十四人昌文国子学士昌言侍仪舍人昌衡宣政院宣
使馀尚幼公殁巳五十年今参政公天爵始奉国子司业杨俊
民之状以授溍曰自吾高祖暨吾祖吾父墓隧咸有石章以纪
德业吾父神道碑铭则中书参知政事许公有壬承 诏撰
述也惟吾曾祖之墓未有以识之兹用伐石为表幸为我书而
刻诸昔诸葛孔明与庞德公生并世而或出或处有不苟同夫
亦各行其志云尔 国家肇造之初起闾阎而趋风云之会
以建功立号者皆公一时之人物公独退藏于密而居易以俟
命迨其孙曾当太平之盛际乃以政事文学为时名卿行且推
卷三十 第 16a 页
恩三世不有得于彼必有得于此矣公之托身畎亩固不减鹿
门之高致所以遗其子孙者以今视昔为孰多乎溍曩尝忝载
笔从今参政公之后不敢辞以年侵学落辄因状所叙而论次
之如此公之隐德非名言所能既者亦靡得而详焉
  翰林待制柳公墓表
公讳贯字道传姓柳氏其先由展季仕鲁食采柳下因以为姓
子孙居河东者在唐为官族宋南渡初有自解徙杭者生子曰
森又自杭徙婺之浦江家于县西乌蜀山㦄四世至公之曾祖
考讳蕴俱韬晦弗仕而寓迹于医祖考讳补之迪功郎嘉兴府
崇德县主簿考讳金忠翊郎高邮军高邮县令入 皇朝以
公贵赠奉训大夫淮安路泗州知州飞骑尉追封浦江县男妣
俞氏追封浦江县君公之生也外大父閤门俞公葵暨泗州府
卷三十 第 16b 页
君同擢右科进士第因命之曰䝺义取以两文易两武赞于今
文为贯故公自署其名为贯云公幼有异质颖悟过人尝侍泗
州府君谒神祠得旁人所遗金珠可直万缗密伺其人复至而
还之泗州府君大惊知其器量不凡期以远到丱岁遣受经于
同郡金先生履祥即能䆒其旨趣而于微辞奥义多所发挥既
又执弟子礼于同里方先生凤括吴先生思齐粤谢先生翱三
先生隐者以风莭行义相高间出为古文歌诗皆忧深思远慷
慨激烈卓然出于流俗清标雅韵人所瞻慕公左右周旋日渐
月渍不自知其与之俱化也杭于宋为故都向之宿儒遗老犹
有存者公遍游其门无不折行辈与为忘年交而与紫阳方先
生回淮阴龚先生开南阳仇先生远句章戴先生表元隆山牟
先生应龙永康胡先生之纯长孺兄弟交尤密往来咨叩无虚
卷三十 第 17a 页
日凡学问之本未文献之源流历历如指诸掌发于论议言必
有徵不徒事浮藻以追世好也诸公亦往往喜为之延誉由是
名闻于一时初东平王公俣持使者莭按察属部大举学政教
官之备员充位者一切谢遣之更延致前代贤士大夫之老于
文学者补其处于是泗州府君为之起而主教于乡邑公在侍
侧王公一见辄加器重亟称荐之公年甫弱冠殊未有仕进意
后十有馀年始以察举为江山县学教谕又为昌国州学正江
山乃川阻山穷处昌国则邈焉云海岛屿间公不鄙夷其人所
至日与为士者敷陈仁义道德之说人多化之用累考赴选集
于京师中书左丞张公思明首令子弟耒就学达官大人得公
文皆奇其才公例当教授一州用荐者特授湖广䓁处儒学副
提举未上改擢国子助教阶将仕佐郎由助教为慱士转将仕
卷三十 第 17b 页
郎前后在弟子列者千馀人业成而仕后多知名迁徵事郎太
常慱士时方承平稽古礼文之事次第并举遇有所讨论公援
㩀详洽权古今之宜而为之折衷廷议莫不服其精当沅州岁
贡苞茅四十匦茅轻舟摇多致覆溺公请以附它贡物镇其舟
至今以为便勋戚大臣请谥者数十家文移山积久格不行公
悉为考行易名以上凡三月而毕临江守李侯倜为部使者所
劾他使者力辨其诬后终于大官当得谥其家求于谥议中母
及临江事公曰著其事所以白其非辜安可没乎其子乃叹服
柄国者欲以其祖配食孔子庙众莫敢忤公独毅然持不可而
止有神降于洺郡长吏列上仪曹乞加封爵公以为神奸能鼓
民不治且将为乱宜下所部禁戢之仪曹符夲郡如公言监察
御史马公祖常荐公才任风宪章再上不报乃丐外以文林郎
卷三十 第 18a 页
为江西等处儒学提举视事伊始吏循比旧以例卷进岁为米
八十石公斥去之后来莫有敢追袭其弊者龙兴郡学久废公
为新其栋宇聘名儒为学者师士风以之复振道士作庙屋侵
学地东湖书院田为僧所㩀者三百二十亩悉夺而归之他书
院不籍于官者无虑数十旧设主领一员司其金谷之出纳公
命勿设而以其事分隶所在学官礼城尸教席者不任职士子
因持其短长交政互讦公折以片言而各当其罪莫不心服脩
汉先贤徐孺子墓立宋高士苏云卿祠古碑碣所纪有关于名
教者必访求而重刻之苟可以扶世导民者无不为也南康仓
吏坐株连逮系者百馀人公被行省及宪府檄谳其狱钩擿隐
伏而得其情所平反甚众人尤服其长于政事秩满而归杜门
不出者十有馀年自号曰乌蜀山人扁其斋曰静俭室庐仅庇
卷三十 第 18b 页
风雨饘粥时或不给而处之𥙿如若将终身焉
今天子更化之初登用儒雅而 中朝诸老多巳凋落近臣
以公名闻于 上乃以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脩官
起公于家公幡然出见使者退谓人曰吾老矣忝列职禁林傥
缘次对而获陈尧 之道以裨 圣政之万一岂非幸欤会
有 诏复行贡举法留主文衡于乡闱竣事乃行到官仅八
阅月俄以疾卒于宇舍至正二年十一月九日也享年七十有
三省台院监皆来致赙集贤吴大学士直方国子吴博士师道
并敦乡曲之义共经纪其丧事灵輀南还诸公引绋陈奠于都
门之外道路之人咸为咨嗟陨涕夫人盛氏累封浦江县君前
公十二年卒以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合葬于县西通化乡荆
山之原子男三人长卣次同次因孙男三人秬颖穆秬早夭颖
卷三十 第 19a 页
以父命用公荫入官未调女一人公气韵沈默局度坚凝平居
未尝见其疾言遽色虽有桀骜者亦皆望之而意销孝友本乎
天性弟实出后外家俞氏遇之恩意弥䔍读书传览强记自经
史百氏至于国家之典章故实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
靡所不通故其文涵肆演迤舂容纡馀才完而气充事详而词
■蔚然成一家老不废诗视少作尤古硬奇逸而意味渊永后
学之士争传诵之工篆籀楷法善鉴定古彝器书画而别其真
■晚益沈潜于理学以为归宿之地焉所著书有近思录广辑
三卷字系二卷金石竹帛遗文若干卷乌石山房类藁二十卷
尽公之葬也御史中丞张公起岩以居胄监时夙有同寮之雅
故既为之铭纳诸圹中卣等复奉门人宋濂之状属溍为之表
揭于冢上溍与公居同郡学同志辱游于公为最久知公为最
卷三十 第 19b 页
深所以图公于不朽者实溍之责也是用弗让书而授之俾刻
焉其辞曰
柳居河东为唐望宗从宋南迁再世外官公生其季逮今盛际
以文易武承考之意延祐初元朝多俊贤公游其间翱翔后先
于于而耒列于庶位诗书礼乐孰非吾事由中而外退也委蛇
遗世独立一纪于兹国之老成日益沦谢锋车在门公不俟驾
有怀欲陈尧舜吾 君轮当次对乃以讣闻乘化而归公乎
何憾士林䀌伤失其一鉴斯文未丧仪刑具存表以石章刻在
墓门
  张子长墓表
上即位之十一年 分命儒臣纂脩辽金宋三史今师相以
监脩国史领都总裁既进拟收擢遗逸之士四人以两院次对
卷三十 第 20a 页
之职俾参笔削仍 奏辟子长为夲府长史使者奉驿劵行
四千里求得子长于金华山中力辞不拜四方之士莫不高其
风后五年 申命史臣纂倄 本朝后妃功臣传于是
山林之招皆正除入馆俾预讨论子长名在五人之列以翰林
倄撰儒林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脩官召复避不就使指有
严不得巳为之起行至武林驿卒辞而归士大夫益以是高之
子长之才之美过绝人远甚其无愧于前脩可传于来世者则
不在彼而在此也子长姓张氏枢其名子长其字幼聪慧爽朗
受教于父屏岩先生而外家潘氏蓄书数万卷金石遗文千馀
卷子长尽取而读之过目辄不忘且能通其大意年十四五肆
笔成章顷刻数千言尝作小臣策讥宋高宗忘亲事雠而追为
之定复两宫之计以为当时狃于宴安莫有知出此者时前代
卷三十 第 20b 页
遗老多尚存无不降叹弱龄益自爱重杜门不妄出颇易视当
世直欲方驾于古人同郡之士与之交者可以偻数暇日寓情
卮酒意气豁然视馀子蔑如也海内贤士及名卿才大夫至于
是邦皆以得见为幸或问以古今沿革政治得失咸乐告之宇
宙之分合礼乐之废兴以至帝号官名岁月后先皆无所脱误
每及一人则其世系阀阅与才质之良窳历历如指诸掌论事
后当成败不旋踵皆验初东莱吕成公倡道于婺不幸天不假
以年故婺之言性理者悉本于紫阳朱文公由文公五传为白
云许先生子长少先生二十二岁先生偶见之漫叩以汉高帝
何以取天下辄应口而对出入纪传贯穿钩引语蝉联不能休
先生大奇之阅数日子长以书上谒先生答书勖之以正道期
之以大成子长请就弟子列先生不可始终以朋友待之自是
卷三十 第 21a 页
子长益敛华蓄锐趍于平实学日以粹其能不失乎进退之正
者学力所至也凡为文务推明经史以扶翼教道不喜作雕瑑
侈靡謟䛕戏豫放浪无实之言谓学春秋者必始于三传而其
义例互有不同乃辨析其是非会通其归趣参以儒先之说裁
以至当之论为三传归一义三十卷又谓啖氏于春秋卓然有
见于千载之下而陆氏继之所纂春秋微旨以朱墨别三传之
当否岁久漫灭寝失其真乃重加考订为三传朱墨夲若干卷
言有未周意有未畅则出新义以补之金之钜儒大宁敬先生
有春秋备忘久未及行于世暨入 国朝先生之诸孙
公俨以宪节来涖于婺橐其槁请子长为之校雠乃因近臣以
闻而刻焉谓三国之正闰固不侍辨自古国必有号史亦从其
实而书之汉之为汉未尝称蜀陈寿欲帝魏而以晋承其统遂
卷三十 第 21b 页
以蜀易汉抑此所以伸彼也寿父获罪于诸葛武侯而寿又为
武侯子瞻所薄故于武侯之骏功伟烈多略弗著而武侯再挫
司马懿亦没而不及内以报私憾外以为时讳也谯周寿之所
师力赞后主纳款于魏卖降覆国寿不以为非反善其策馀所
书往往类是乃紏其疵谬之害义正其繁蕳之失宜为刋定三
国志六十五卷又别撰汉夲纪列传附以魏吴载记为续后汉
书七十三卷三国之臣有能致莭于其君者旧史或讳不书或
书而失其实或仅见于异代之史皆为更定而于汉事必备载
以详正统或一事数说必参订使归于一是非疑似抑扬予夺
咸有论著系于各萹之后名曰训志经筵检讨危君素言子长
是书立义精密可资劝谍 朝廷为下夲郡取而上之
宣文阁藏焉他所著有林下窃议一卷曲江张公年谱一卷谓
卷三十 第 22a 页
宋之亡也将相群臣㐲义死莭者固巳有传在史氏卑官下士
吏卒女妇之死者多史所弗录乃询诸故老旁采稗官得若干
人为宋季逸事若干卷平昔所作歌诗箴铭赞颂碑记序说志
状之属有敝帚编若干卷其言闳深浩博而峻厉洁清援据精
切而论议纯正尤长于叙事而扶善遏恶率能使人有所感发
惩创至于微辞奥义又有未易以浅近窥者大抵其文主于气
气命于志志立于学故言无所苟出处之际无不克践其言江
西乡闱尝奉书币迎致子长司其文衡返其币而却其请盖场
屋之文非子长之所谓文也子长之先占籍临海唐乾宁间避
地来徒是为婺之东阳人宋末稍有出而仕者曾祖日新承莭
郎祖友谅迪功郎父观光屏岩先生也娶金华潘氏又自东阳
徙家金华先生少游太学德祐纳士从三官北上用执政荐授
卷三十 第 22b 页
婺州路儒学教授阶将仕郎仍刻印以给之婺归 皇朝之
后有学自先生始在官十年改调绍兴路平准行用库大使循
新例换将仕佐郎以母老不赴遂弗仕家食者垂四十年而终
子长生于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卒于至正八年八月
四日享年五十有七娶王氏既不克终事子长故子长无子为
之后者长曰燧李氏甥之子也次曰燃族人之子也以十年十
有二月九日奉子长柩葬于金华县循理乡信义里许先生之
殁以其子元属于子长元欲师事之而子长则以先生之待巳
者待焉子长之葬元既状其行实之详乞铭于危公且求溍摭
其大者表于墓隧先是浙东部使者交荐子长章九上俱未报
逮论撰之命下溍适承乏北扉法当岁举守令一人因以子长
应 诏廷议以子长累徵不应重于劳以州县之事遂格不
卷三十 第 23a 页
行子长平生大莭非独为士者知之宰执大臣亦知之矣夫既
有以信于仐不可无以贻于后元所以汲汲焉为之图其不朽
也后汉史称樊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
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岂不以其名最高故毁最甚乎盖名
者众人之所忌君子之所避也呜呼子长明炳几先薰不自焚
膏不自煎以保其身以归乎全松柏丸丸清风凛然后今千年
过者式焉
  边氏崇孝阡表
崇孝阡者吏部尚书边公先世大墓也边氏居汴之尉氏而墓
在其县西二里言族氏者以为边氏出于宋平公之子御戎字
子边御戎之孙邛为司徒以王父字为氏自汉而下代不乏人
惟韶以儒颛门名尤著五代时镐为江南李氏将其后子孙或
卷三十 第 23b 页
居楚丘或居陈留汴故为陈留郡而今之陈留县与尉氏俱隶
汴由尚书五世以上轶其谱莫详所以分与所以徙尚书之高
祖考讳镇高祖妣李氏有子男六人长曰琮次曰理次曰玺次
曰琥次去家为浮屠亡其名次讳琰字君琬尚书之曾祖考也
幼失怙恃属 天朝伐金之师南下汴最为受兵之地遂迁
避于河北之武道镇兄弟散处而力田以自给岁适大侵乃南
徙汴之纪县寻复尉氏故业兄弟仍同居焉曾祖妣张氏有子
男三人长曰俭娶宋氏有女二人适宋氏邓氏次曰仪娶王氏
有女三人适谢氏李氏王氏次讳信字仲诚赠中顺大夫礼部
侍郎上骑都尉追封陇而郡伯尚书之祖考也性纯䔍追念祖
父而下流离之馀甫遂生聚而死者未及同兆域以葬大德辛
丑乃卜今地率子侄奉迁改葬以祖居中昭穆为左右而正其
卷三十 第 24a 页
位所谓崇孝阡也侍郎年八十有五而卒祖妣王氏追封陇西
郡君有子男三人长曰贤次曰贽次曰质女一人适西河耿氏
贤字政卿朝耕夜读且以课其子弟孜孜不怠尚书之幼学壮
行成其宦业而致显融者平昔诲导之力居多其轻财尚义于
亲党无彼此之间人有逋负不能偿亦不责也家奴有恪恭所
事者即纵为良民而子视之里人有为水所漂者适见之而莫
知其为谁亟摄衣往援之几共溺而不自悔人称其长者以后
至元戊寅十月卒倾邑里之人来吊咸涕泣曰善人亡矣娶刘
氏前卒继孙氏无子有女七人其六人皆归名族以第六女纳
赘婿孙某承其家讳贽者字礼卿封集贤直学士亚中大夫轻
车都尉陇西郡侯尚书之父也由集贤而上并孝于父母友于
兄弟以勤俭起家以慈和睦族守为家法世如一集贤兄 嫂
卷三十 第 24b 页
相继殁其女归孙氏者年未三十而夫蚤世子甫五岁念其确
持贞莭自誓靡他抚存之甚至从妹归王氏者夫殁子亦夭招
致而养赡之以亲亲之仁推而及人多此类母王氏前卒追封
陇西郡夫人有子男一人名公佐字邦臣即尚书也女一人适
李氏继母朱氏封陇西郡夫人有子男五人公辅公略公度公
俨公弼女一人适田氏尚书用举者由山南宪司中台察院书
吏为刑部令史升枢密中书掾授工部司程历户部主事徽政
都事经历擢监察御史迁枢密院经历中书左司都事吏部郎
中出佥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入为户部侍郎除海道都
漕运副万户召还同佥中政院事擢中书左司郎中拜吏部尚
书积官太中大夫先是尚书在户部以阶三品推恩上及其祖
考既增广茔域设置翁仲而碑石未建惧无以彰 上赐而
卷三十 第 25a 页
昭先德乃驰书金华山中属溍为之铭溍历观自昔草昧之初
出其经纶之蕴以翊扶兴运者固已策俊功而建荣名其怀材
不试以俭德自保而甘老于丘园者积久必发亦莫不有以庇
赖其子孙而表见于后世本深则末茂源远则流长夫岂偶然
哉有若集贤公之亲享其报年今八十有三耳聪目明康强无
恙及见其子跻于八座此则世之绝无而仅有者也溍虽衰朽
无能赞扬盛美其曷敢辞谨备著其世序之详而显诗之以为
崇孝阡表曰
边氏之先出宋司徒韶以五经为汉钜懦南唐将镐子孙居汴
友于尉氏统分派衍尚书之贵自其高曾隐居种德不有其名
侍郎继之其积巳久煌煌密章贲于身后馀庆则多集贤是承
义方之教成于家庭有亢其宗遂享其报优游事外躬膺荣号
卷三十 第 25b 页
苍颜白发金紫交辉既寿而康实世所希缅彼松楸佳城郁郁
宠灵所加罔间存殁惟木有本惟水有源培之浚之在尔后昆
推述世序表以乐石念兹厥初永永无斁
  费氏先墓石表
昭武大将军海道漕运都万户致仕费公之先湖之长兴人家
于荆溪乡上徐村浮云山之阳高祖讳显妣徐氏曾祖讳祐妣
沈氏墓咸在焉祖讳 出赘嘉兴刘氏宋季以策干两淮制阃
得官累阶武莭郎任浙西兵马铃辖权提举上海市舶司事因
侨居其地上海后为县故今以占籍为松江之上海人仕
皇朝卒官怀远大将军浙东道宣慰使赠镇国上将军福建道
宣慰使都元帅护军追封江夏郡公谥荣敏夫人即刘氏次姜
氏皆前卒次宋氏追封江夏郡夫人考讳拱辰前武翼郎殿前
卷三十 第 26a 页
司主管机宜文字至元内附从征交阯有功佩金虎符为武德
将军平江䓁处运粮万户有子六人曰英曰雄曰携曰杰曰僖
曰侃雄即昭武公也天资精悍有祖父风用荫授昭信校尉海
盐䓁处海运千户四迁至武德将军海道漕运副万户涉钜海
者数十所转输米以石计者数百万年踰六十辄请纳禄遂以
今之官职致其事初荣敏公居上海既久先墓在长兴者后人
或不能辨其处昭武公始访求得之而加封植焉每自念一门
三世荷 国厚恩而子孙蕃衍三十馀人非前人积庆储祉
无以及此不可不告于来者俾嗣守而勿坠爰伐石为表属溍
书之而揭于墓之原溍闻之韩魏公曰心不忘乎先茔者孝之
大也欧阳文忠公曰惟为善者能有后而托于文字者可以无
穷昭武公可谓孝之大矣溍之文字安足托乎直书具文不敢
卷三十 第 26b 页
以浮辞乱其实也荣敏公之历官行事有武公外舅赵文敏公
之状暨前大理少卿牟公所为碑铭玆不复书
  张君妻赵氏墓表
溍为诸暨州判官之明年得一士曰张复盖丧其母踰再闰犹
哀慕不己益求时之闻人为诗若文以抒无穷之悲焉窃尝取
而阅之非直其母为可称道其父之事尤有足纪者夫刑善以
劝俗长民者之责也溍幸以末学与闻有政庸掇其系乎人之
大伦者为铭以卑之铭曰
于粤之墟句无之里孰望其地曰有张氏轸君之名君实其字
群居太学五载不第文不在兹运去物改白刃可蹈惟义所在
爰有贤配克俪其美名曰与婉胄出燕邸五世祖詪疏封安定
从伯祖光典领宗正惟伯父以文艺著两制八座累膺异数
卷三十 第 27a 页
父曰希㙠进食京族出宰桂平千室之邑其叔父地主亦外藏
流芳奕叶后先相望展也令淑妇德是履守莭自誓嫠居四纪
至治初年龙集壬戍三月之朏翼日而卒上距始生五百甲子
男复暨颐讫葬以礼于嗟复也终身之慕禫服既除祥琴弗御
父也义士母也莭妇不有子孝曷表父母繄长民者宜存风厉
顾惭不敏承乏下吏瞻彼西庄丸丸松柏勤辞相哀用劝凡百
卷三十 第 27b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三十
卷三十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