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一 续藁十八
 题跋
  恭跋 御书明良二大字
皇上在宥天下端拱无为清閒之燕时游心于艺事云章奎画
夐出前古帝王之上而臣下罕有获拜赐者惟翰林学士承旨
开府仪同三司扎刺尔公以开国元勋之胄世长宿卫清忠粹
德蕳在
帝心亲御翰墨书明良二大字以赐焉仍命公因以为字臣溍
忝以非才载笔从公之后公出以示臣俾志于下方臣窃惟
君尊臣卑者分之殊休戚同之其体则一是故舜之作歌皋陶
之赓载皆取诸人之一身而以元首股肱为喻元首之明
君德也股肱之良臣道也合明良之二言以为赐而因以字之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于以表 君臣之一体也非世家重臣与国同休戚者何以堪
此乎虽然舜皋陶之赓歌所谓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者臣之良
由 君之明也武丁之命说所谓股肱惟人良臣惟圣者
君之圣由臣之良也然则公之图为补报者宜何如哉臣不佞
不敢徒以公衣被昭回之光侈为一时之荣遇而独以大人之
事 君者有望于公罔俾昔贤专美于前也
  恭跋 御书庆寿二大字
今上皇帝改元至正之明年翰林学士臣朵尔直班尝一日侍
燕閒于宣文阁
上亲御翰墨作庆寿两大字以赐焉后七年臣溍以非才待罪
翰林臣朵尔直班由辽阳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入为中政使出
以示臣溍俾谨志之臣溍钦惟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皇帝陛下以天纵之多能圣学之馀事形于心画如云汉之昭
回在上非下土愚臣所得而窥测然窃闻之皇极五福以寿为
先兆民所赖一人之庆夫以勋贤贵胄为 国世臣锡之眉寿
以保其家宜也乃若推广
上恩均庆于下使八荒之人同跻寿域岂非所谓彰
君之赐乎臣溍于名言之所不及者既不敢强赞一辞而属望
之私有不容自已者谨以志于下方
  恭跋赐名哈刺拔都儿 御书
翰林学士承旨哈刺拔都儿家藏
文皇所赐御书墨本二卷亲笔二卷此赐笔之一盖
先朝尝赐以今名而 上复出御笔申命之也
  恭跋命哈刺拔都儿充捧案官 御笔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天历二年夏五月 日
皇帝坐奎章阁特降御笔以礼部尚书哈刺拔都儿充捧案官
臣溍窃惟 国朝任官作命皆出外廷具有品式捧案官盖中
朝侍从近臣且不常设非可律以定制故
天子亲御翰墨以命之实盛典也史臣宜谨志之以备馆阁故
事焉
  恭跋 御赐永怀二字
文皇以万机之暇游心艺事神文圣笔冠绝古今间尝以佩刀
刻芦菔根作永怀二字亦妙具乎八法因模为墨本以赐近臣
今翰林学士承旨哈刺拔都儿时方以礼部尚书入侍燕閒与
被是赐袭藏已久恐人无知者出以示臣溍俾志于下方臣窃
惟永怀之义犹大雅之诗所谓永言孝思也昔周成王剪桐叶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为圭徒以实其戏言而 上之孝思造次不忘乎圣念度越三
代之人主远矣后之史臣宜有述焉
  恭跋 御书奎章阁记石刻
天历二年春三月
上肇开奎章阁延登儒流入侍燕閒冬十月臣铎尔直作颂以
献至顺二年春正月 御制阁记成秋某月某甲子大学士泰
禧宗禋使臣阿荣传旨以刻本赐焉臣铎尔直抃蹈而退袭藏
惟谨以臣溍待罪太史属俾纪其岁月于下方臣窃闻前侍书
学士臣集为臣言
皇上以万机之暇亲洒宸翰书奎章阁记刻寘禁中凡墨本悉
识以天历之宝或加用奎章阁宝应赐者必阁学士画旨具成
案持诣榻前覆奏然后子之非文学侍从近臣为上所知遇者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未尝轻卑臣铎尔直当
上践阼之初以保宁等处万户召对 明仁殿持 诏发兵河
东陕西寻以前锋迎敌遂巡镇拊安河南山东又被 旨督诸
将平云南陛辞之日既赐之弓矢及他服用贵珍之物以重其
行逮凯旋而复命也顾以辞艺进而特预是赐殊常之恩夐绝
前比兹盖时清 主圣弛武而隆文示之意向以风厉于四方
将使中林兔罝之士莫不鼓舞变化于云汉昭回之下甚盛德
也一嚬一笑岂虚乎哉臣铎尔直以周通之才出入文武动恊
上意抑可谓不辱 君赐矣臣是用备著之若夫天纵圣能心
画超诣有非疏贱下愚所得而窥测者不敢赞一辞也
 跋平云南颂
右平云南颂亚中大夫保宁等处万户述律公铎尔直作初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文宗皇帝以南诏弗靖师久无功特命公往督诸将深入叛境
殄其凶渠馀党悉平公既凯旋入奏因作颂以进仍录其副而
传焉
今上皇帝谋元帅俾坐镇西南夷而廷臣无以易公于是距公
之作颂盖已十年 朝廷清明远人向化兵寝不用四方无虞
久矣公下车之日宜用昔人铭燕然故事勒诸坚珉以宣
皇威于遐方万里之外然则此卷岂直可传于学士大夫而已

  跋袁翰林卤簿诗
昔我
世祖皇帝肇建太室
武宗皇帝始亲祼献逮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英宗皇帝乃行时享之礼而备卤簿之仪盖太平极盛之际也
翰林直学士致仕袁公时为秘书监著作郎写以为诗使穷乡
下士一览观焉如身在辇毂之下而睹熙朝之弥文何其幸欤
汉应劭唐王象皆有卤簿图宋王钦若有卤簿记三卷宋绶增
为十卷后累增为三十三卷公乃括以六百言曲尽其铺张之
妙亦奇矣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安可忽诸
 书先圣先贤图赞后
右孔子并七十二弟子像上有宋高宗赞附以尚书左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秦桧记不知何人书桧所谓搢绅之习或未
纯乎儒术顾驰骋狙诈权谲之说以徼幸于功利盖指当时言
恢复者昔齐襄公复九世之雠春秋大之则夫言恢复者未必
与孔子异意也讵可一切以功利目之乎桧作此记时距其卒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仅七十六日其罔上诬民之心至死而不巳也今其说犹与图
赞并存庸表而出之以俟览者详焉
  跋宋两朝遗墨二首
   理宗与贾似道书
右宋理宗付贾似道亲笔按续通鉴长编景定三年二月丁亥
朔李松寿来纳款上谕宰执曰情伪难凭又曰切须审处似道
奏当与之要约如能归涟海之地方可取信十二日戊戍都省
言涟海巳遂收复而新史归地在二十四日庚戍乃因李璮是
日有建节封王之命而连书之耳璮即松寿也此亲笔以初十
日午时下曰来意真确又曰不可失信必在已要约之后未归
地之前盖是月之初十日丙申也故事禁中处分事付外谓之
内㧗又谓之御笔皆内夫人代书而所谓御宝㧗者或上㧗或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内夫人㧗皆用御宝惟亲笔则上亲书押字不必用宝璮之去
就事系机密上不㧗示外廷而独以亲笔付似道故正史及它
传记皆无所登载庸考次其月日以备阙文
  度宗与贾似道书
右宋度宗答贾似道手书命之曰师相而不名体貌之至矣其
称谓之过虽见讥于史氏若夫实藉钧庇伏丐钧照等语如士
庶之施于敌已者君臣之分几于尽废此𥿄流落人间乃搜访
之所不及是以史氏无讥焉孰知夫礼先亡而国随之非细故
也庸表而出之以俟后之秉笔者焉
  跋泰山碑
泰山碑字多磨灭唯二世诏粗完峄山碑亦有此诏盖当时欲
使来者知石刻是始皇帝所为故皆刻此诏于其后也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跋峄山碑
欧阳公谓峄山无此碑观杜子美赠李潮诗则欧阳公之前无
此碑已久新斋李公尝以模本刻于金陵郡学其石今亦弗存
此是徐鼎臣模刻旧本可宝也
  跋馆本十七帖
唐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弘
文馆习书出禁中法书以授之寻又置榻书三人此馆本之始
也开元六年命整理御府古今工书钟王等迹得一千五百一
十卷视贞观时无所增减龙朔三年装进馆内法书至九百四
十九卷然则当时馆本必不止十七帖此十七帖特以世所共
传而其后有敕勒充馆本故名之曰馆本十七帖耳卷尾有僧
权二字不完是梁之徐僧权云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记石经
汉石经自北齐徙邺隋复徙长安至唐初巳不啻亡其什九而
拓本犹藏开元御府由开元迄今六百年石之仅存者不可知
拓本之可见者若是而已未知后六年其存几何好古博雅之
士所宜珍护以谨其传也
 书石曼卿馆直诗后
曼卿仕凡再入馆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秘阁校理卒于官距
作此卷时仅四浃旬耳安知非曼卿绝笔耶呜呼曼卿之卓然
不可朽固不必在是欧阳子所谓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者览卷
犹可槩见也
 书唐诰后
右唐诰逸其首尾姓名以石刻完本考之则颜公真卿也始比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公山涛叔孙通者公尝为吏部尚书大历十四年代宗崩而公
为礼仪使也其后公以直不见容于杨炎换太子少师犹领礼
仪使者德宗嗣位之明年改元建中其年八月遥尊母沈氏为
皇太后时也故事置使必因事乃置事巳辄罢公之为使不以
一事者若韦绦之在开元以礼仪使而掌五礼也凡制敕册命
皆出于中书是时郭子仪官中书令而不预省事杨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而官门下侍郎唯舍人于邵独在中书起草署行
者邵也新史邵本传称邵以諌议大夫知制诰进礼部侍郎而
不言其为中书舍人者意必以舍人秩卑于諌议而略之也其
用尚书吏部告身印者尚书实承而行之官尚书省者之氏名
石刻犹可见也就其可知者疏之如此其残脱而不可知者不
敢以臆说参焉亦阙疑之义也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跋南丰曾公谥文定覆议
宋制文臣光禄大夫武臣节度使以上法当定谥者皆太常博
士议之考功郎中覆之乃以上于朝而降敕绍兴初欲旌死莭
之臣始有赐谥径令中书舍人行词给告太常考功咸不与焉
由是应得谥者亦援以为比乾道末臣寮言其非故事而申明
之淳熙中遂诏特命谥者并经有司议定取皆出敕曾公官止
四品因乡郡之请而赐谥其议于太常覆于考功者用近制也
然其发扬褒美虽书赞之词殆不是过岂以降敕给告为轻重
哉刘公自嘉熙戊戍讫淳祐壬寅凡两兼考功又真除员外郎
不知此议作于何时今言者方建白重脩宋史考其岁月上之
有司以补曾公刋传之阙文可也
 题黄给事山居图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予读绍兴正论小传未尝不三复而悲之方秦桧起势立威小
不附者辄欲寘之死地而忠鲠之风不为少衰呜呼何其盛也
然皆仅足以掇祸固莫有得行其言者呜呼又何不幸耶独故
给事中黄公居殿院时尝疏桧奸状桧由是去相位使当时听
言类如此正论可无作矣它日桧卒用公卒斥我瞻四方蹙蹙
靡所骋呜呼悲夫公之去也屏居海外马秦﨩上苍崖崛起长
风怒涛中览是图犹可想见其孤标峻节当与之并存于天壤
间也
  跋李西台书
涪翁称西台书出群拔萃肥不剩肉如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
但恨摹手失其笔意耳今获观此真迹而窥见其笔意宁复有
涪翁之遗恨乎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跋昼锦堂诗
祁国杜公草书昼锦堂诗绍兴间尝归之内府诗中适有御名
故刋去之然此字本韩氏家讳而祁公用之不疑古人临文不
讳之意尚可见也
  跋韩令公真赞
居士集此赞末句作丞相魏公按公以嘉祐八年封卫国公治
平二年乃进封魏赞作于元年之八月曰魏公者盖后人追改
之幸真迹尚存可考也
  跋范文正公书伯夷颂
范文正公为苏才翁书伯夷颂后有秦会之太师贾师宪太傅
两人图记宋南渡后此卷必流落江左而尝入其家至李侯戡
得之于燕则宋亡之明年也范氏所居近在吴中两人不能举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而归之卒有待于李侯而公之子孙乃获敬受宝藏焉岂偶然
哉盖自西方兵寝不用公归而均逸外藩因得以暇日游心于
艺事才翁善书而深服公楷法之妙求公写乾卦而公以字数
多眼力不逮故为写此颂卷末第云书法亦要切磋未是处无
惜赐教而巳后来一二大老乃推广其说谓公书此实为天下
万世纲常计至哉言乎末学之士毋庸赘述也
  跋范文正公与尹舍人帖
尹公自谓与范公义兼师友而其言谈罕及于性命至尹公处
死生之变尤人所难能非知道者不足以与于此盖是时风俗
醇厚士大夫多不言而躬行未至立名字以相高此宋三百年
极盛之际也伏观范公遗帖安得不为之抚卷而三叹乎
  跋唐御史台精舍记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汉史列传具载包咸刘淑檀敷李充所立精舍而唐御史台精
舍史缺弗录盖彼四人者皆以讲授诸生此则以奉浮屠氏故
略之耳幸有此碑可存当时故事也
  跋温公通鉴草
温公通鉴书晋永昌元年事视此尤为详备此特其初藁耳而
作字方整未尝为纵逸之态其敬慎无所苟如此宜其十有九
年始克成书欤今之文人类以敏捷相高贵轻扬而贱持重使
温公复生未必能与之追逐也三复之馀唯有掩卷太息而已
 跋寻僧图
荆公以元丰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有
两诗此图止书其一于卷首者但取末后二句以写一时之高
致云尔故于诗中之南埭北山皆不以劳意匠何暇及其平生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事业乎嘉定诸大老题识真足发其深趣毋庸吹毛洗垢以合
闹也后公游宝乘二百六十年为今至正元年十月一十四日
金华黄溍书
  跋阎立本画
宣和内府所藏阎相画三十有二予尝于故秘书少监吕公家
观其房宿盖大德中 先朝所赐宣和旧物也今乃获睹此三
星东海徐公谓所见三本皆不逮此则其所画宜非一本此卷
虽无内府印章而徐公在宣和间已鉴定为真迹诚可宝矣
  跋李北海永康帖
宣和内府所藏李公十帖此其一也今人往往喜效李书而罕
得见其真迹予幸获见之而又不能学安得相求而适相值哉
  跋荆公帖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广汉张子言公书如大忙中写新安朱子以为切中其病而又
谓先君喜学公书今观此帖风神间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
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
  跋徐州鹿鸣燕诗序
此序视东坡先生集所载少六字不同者十三字按先生以嘉
祐元年举进士此卷云嘉祐之初而集中作嘉祐之末幸真迹
尚存可正传刻之误也
  记水乐亭诗
东阳婺大县为长吏者恒惮其不易治若唐于君兴宗宋王君
槩鲍君极率以暇日寓情山水间苟非能使政平讼理而田里
安于无事虽穷观游之美谁与乐此然则地固未必难治独患
夫吏之知以简易为治者少也王君为县在熙宁时尝从宾寮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登西岘山作亭泉上名水乐眉山二苏公咸为赋诗亭既废好
事者或以其诗刻寘杭之南山水乐洞犹存其旧题曰东阳云
天历二年秋某月今县尹赵侯某始即其故处作新亭且买石
复刻诗亭中侯之为治不烦而馀力之所及亦可见矣视前人
何歉乎辄为志其岁月于下方庶后之从政者有取焉尔
 跋东坡书秦少游龙井题名
元丰元年东坡先生谪黄州少游以二年秋至龙井三年秋先
生乃为书此题名而记其后言与儿子迈棹小舟至赤壁西望
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而先生作赤壁赋则五年之秋
冬也溍儿时即能诵少游题名不意垂老获见先生真迹因考
其岁月而谨志之
  跋东坡赠巢三诗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右苏文忠公墨迹上有秦熺私印盖其家藏旧物也章蔡秦氏
父子人品无大相远或与公同时而不相容或异世而相慕爱
之如此谈者类以为公论须久而后定岂不然哉
  跋苏公父子墨迹
右文安黄门二帖所言皆私家细事至烦碎而靡密无足深论
学士大夫相与存而传之者岂不以其人哉夫不能以古人自
任千载自期而欲恃区区之文墨以为不朽者可以慨然于此

 跋山谷赠元大师诗
元符二年公在戎州有寄题祖元大师此君轩诗明年公自戎
州放还以十二月抵江安又明年是为建中靖国元年公以正
月发江安元师自荣州来送之故有是作其诗今载别集中而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蜀刻小本以为祖无大师盖传录者以元为无故又讹而为无
幸真迹尚在可證其误也
  跋东坡先生帖
先生有荅李之仪端叔书是未相识时此帖则相见之后也
 跋李赞华猎骑图
赞华契丹国主之子东丹王突欲也后唐明宗时越海归中国
以为怀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初因其旧封姓之曰东
丹寻又赐以国姓而名以赞华宋宣和内府藏其画凡十有五
画谱称其多写贵人酋长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缦胡之缨不
作中国衣冠亦安于所习者然马尚丰肥笔乏壮气今以其言
验之此图为赞华作无疑也
  跋褚河南书儿宽传赞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子固以此赞与三龛孟法师碑用笔不同定为河南晚年书碑
有岁月诚可信不疑然石刻视真迹自不无少异盖其转摺精
神处有非摹勒之巧所能尽也
  跋綦毋潜诗
唐綦毋谮诗见于殷璠所编河岳英灵集者六篇而璠独称其
题鹤林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题灵隐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
云历代未有龙兴在吴中与两山相望此诗必一时之作岂璠
偶遗之耶抑其去取或自有意也因观间上人所刻墨本辄识
其末以俟览者详焉
  跋兰亭五字损本
宋景定咸淳间贾氏枋国定武旧刻流落人间者鲜不以资其
清玩尝俾其客廖寺丞参较诸本异同择其字之尤精善者辑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成一帖命婺之良工王用和刻之经年乃就寻补用和勇爵以
酬其劳其石后归京师今在故执政吴公家此本有悦生印必
尝备选择者可宝也
  跋米元章书兰亭序
临稧帖者得其貌似优孟之效孙叔敖也得其意似鲁男子之
学柳下惠也世所传三米兰亭乃是以右军书模勒上石此则
元章临右军书貌不必同意无少异可宝也
  书肯斋李公遗墨后
贾傅以丧师去国朝士中与之不合者或从而追数其罪以为
可杀及得一郡而去则卖降恐后君子耻之李公本以忤贾一
斥十年其复官进职起帅长沙贾巳在谪籍虽力诋之孰曰不
然而公此帖顾谓入谢表启只须引咎不可怨尤至其尽瘁事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国视死如归英风伟烈乃如此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
行又曰有言者不必有德岂非然哉
  题唐临兰亭
旧见冯承素米礼部及赵魏公所临稧帖未尝为苟同今观此
本笔势翩翩风神秀发又绝异欲取而参较之不能不以四者
之难并为恨也
  跋卫公夜坐图
伯玉夜乘车过阙而止其敬慎如此所谓欲寡其过岂专对之
饰辞哉夫人即南子也女妇而有知人之明固未易及非但知
伯玉又知孔子而愿见焉孔子亦不拒而往见之抑可谓难能
也巳司马迁以子路之不说遂谓孔子因夫人而去且附以未
见好德之言其果然耶按论语所记孔子非因夫人而去未见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好德自别为一章不知何所为而发迁之说恐犹有当考者因
观卫公夜坐图辄试评之翰墨之妙未暇论也
  题鹌鹑图
画有御府印章盖与龟书马图尝为一时之物矣之二虫何知
其蒙被光耀乃尔哉将有如昌黎公感白乌鸲鹆而为之赋者
粉墨之工无以议为也
  题脱靴返棹二图
呜呼古之所以取亡者非一而汉唐之亡独与宦者之祸为终
始岂不悲哉当理宗时宋祚微矣卢董之憸谋狡智非不能为
甫节士良也衣冠之祸所以未至如建宁太和之烈者夫亦一
时之清言劲论有以杀其势而遏其冲乎故资政殿学士牟公
之守姑孰也尝画脱靴返棹二图而为之赞宋臣怒其讥已风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台臣论罢公公去未几而宋臣辄斥它日公既召还宋臣亦辄
进然竟以公疏卒不复用君子小人胜败之机实系于此是虽
若无救于赵氏之亡其不遂亡于二三竖之手者天欤人欤览
是图者未可第以为一时之清玩也二图作于宝祐丙辰后六
十年为今延祐丙辰公之孙溧水教授君更购善工缩图为小
卷以便观者且俾其门生黄溍识焉实是岁之九月九日也
  跋象山祠堂记
象山在贵溪县之西境云山章公所为祠堂记称临川彭世昌
始开山结庐延致陆先生讲道其间然世昌极贫里人张南仲
侍郎实助其役先生以山形如象故名之曰象山学者亦因用
为先生之号先生殁遂即其地为祠堂云今象山书院侨置于
贵溪之徐岩盖蒙斋袁公持节江东时所作也此记石刻久不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存非侍郎家传藏其文人固莫知山之所以名且将指徐岩为
象山矣先生之学与考亭朱子同出于孔氏后之人往往各尊
其所闻交攘互斥若不能相容者何哉侍郎诸孙元杰今方列
于仙班而侍祠于明庭其为教不与孔氏合顾能不以彼我为
间出此记而表章之度越于吾辈远矣观者可无自警乎
  跋米南宫帖
元章负其才气傲睨一世而推服道祖如此道祖之为人可知
也世徒以其善书并称之曰米薛而此帖无一语及之则其可
推服者非直翰墨之工而已
  跋晦庵先生帖
右朱文公先生与侍郎马公十一帖先生以淳熙八年冬为浙
东常平使者九年秋累疏劾知台州唐公仲友而唐公亦自诉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于朝丞相王鲁公与唐公居同里且有连颇阴右之亟卑以江
西宪节而去先生抗章不已乃罢唐公新任而以先生填其阙
先生以为蹊田夺牛三尺童子知其不可力辞不赴改江东又
不赴乞祠而归十四年秋复命先生代马公持江西宪节未赴
而鲁公以十五年夏五月去相位六月先生入对除兵部郎官
以林侍郎栗论奏有旨仍赴江西竟辞避不赴帖中虽谓马公
为交代而实未尝交承也先生既用磨勘转官除职予祠寻召
入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说书未及上俄俾以秘阁修撰奉
外祠前两帖结衔称朝奉郎主管嵩山崇福宫者方辞论撰而
未允也逮得旨依所乞仍旧职且降诏褒谕次两帖乃以直宝
文阁入衔帖中云所请亦幸开允更被褒诏是也又其次两帖
止称阶官贴职者时已有旨起先生将漕江东即帖中云不知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除授所由者先生方控辞故祠官使职悉不以系衔也婺相盖
指鲁公所谓邪说奸心阴自凭结庙社之灵实紏殛之者言若
有激恐未必专以前事为憾也此六帖皆在十六年夏秋之间
最后两帖一称权发遣漳州事在绍熙元年春一称秘阁修撰
主管鸿庆宫在其二年秋馀三帖则问眷请委之副楮也先生
文集所载尺椟分出处问荅两门凡四十卷而此诸帖皆不见
集中谨备著其岁月以俟采录而补其阙逸云尔
  跋米元晖帖
翟耆年伯寿好古博雅君子也元晖因伯寿识桂勋而传其术
则勋之为术精矣不知今亦有传其术者乎
  跋朱张二先生帖
庆元学禁方厉为士者至更名它师其问遗尺牍之偶存者未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必非毁弃之馀也乃今遂如壁书冢简复启其秘是孰使之然
耶俗好之向背固足占气运之盛衰士君子政不当随世为歆
艳蕳薄也林生出示所藏朱张二先生墨迹因书以谂焉
  跋晦庵先生帖
国朝善书者称秋涧王公考亭朱子之书曰道义精华之气浑
浑灏灏自理窟中流出又曰道义之气葱葱郁郁散于文字间
其评书如此则其善书岂直点画之工而已盖自许魏公推明
朱学而立其说于学官且用以取士朔南声教所暨咸知尊信
之罔有异辞至其翰墨之妙类以为儒者细事寘而弗论秋涧
公可谓目击道存者矣道传赴玉堂之召携考亭手帖北上玉
堂诸老善书如秋涧公者为不少幸求其试评之
  跋六君子小像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六君子从祀先圣庙庭已久至顺二年始被 旨追卑二程先
生以公爵词头之下溍所预闻也先是周子巳封道国而司马
氏在异时身居相位爵为国公无以复加独张邵二子犹袭故
封伏观六君子小像庸志之如右庶有能举扬以上闻者
  跋王江州诰
右王江州诰词中书舍人楼钥行宋三百年吾乌伤第进士者
实始于王氏皇佑癸巳则恩阳令固绍圣甲戌则知福州赠正
议大夫永年福州之孙寅乃弗取世科而用荫入官历守七郡
其以朝请大夫知江州则庆元元年正月也凡州郡守臣差则
出敕除则给诰而诰必有褒词故尤以为荣江州之七世从孙
祎从予游京师子因阅官书于史局得此诰词录而归之以备
其家乘之阙文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跋曾大父除武学谕诰
宋理宗开庆元年七月故敷文阁学士朱公由史馆校勘授武
学博士我曾大父户部府君由通判庆元军府事授武学谕实
与公并命后九十年是为今至正九年乃获观公曾孙业所述
公年谱误以武学为太学谨录当时所被诰词归之以补其阙
而订其讹
  跋宋诸公遗墨
淳化阁帖张华桓温王导王敦四丞相并居晋人之首而揔题
曰名臣法帖盖特取其翰墨之工而于人品之邪正有不暇计
也此帖自范欧阳司马氏下至章蔡凡十人皆宋宰执人品不
同而同为一卷者岂亦阁帖旧法乎卷中一帖不书名而标其
旁曰宋宣公恐是宋宣献耳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跋林和靖诗
予尝见先生手书诗一多集中所不载此三诗则皆有之而亦
不尽同窃意集中是后来所改定也
  跋清凉国师所书栖霞碑
唐摄山栖霞寺律大师碑华严疏主清凉国师所书也国师越
之会稽人飞来山宝林寺实其得度故处今住山同公旧读裴
相国所撰妙觉塔铭而知国师得二王之笔法又闻赵魏公称
国师字画之妙而知相国之言为可徵每叹其书罕传于世今
年春出游吴中始从报恩万岁寺住上人得此墨本归而刻诸
石属予志于下方谨按国师以大历三年受诏入内译经为润
文大德是年三月二日律师示寂而碑之建在明年三月十二
日今去之已五百八十年睹其遗刻法度森严神采奋发而国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师之德容犹可藉是想见也国师世寿百有二书此时甫三十
有一或者妄计其晚岁安住毗卢华藏必不复作如是游戏事
予窃不敢谓然法身大士应化人间于一毫端现诸万象卷舒
无碍寂用常如尘心交入无非法界览者母徒弊弊焉索之于
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者也
  跋白莲社图
远公结社以修净业邀靖莭入社而不赴康乐欲入社而远公
难之陆修静虽与远公善而慕为神仙初非同社世所称十八
贤自十二僧之外刘雷周宗二张六人而已史传及它书所载
可考也诸公跋语因此卷并画靖莭康乐修静而误以为二十
一人耳
  跋苏黄二公帖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苏帖称元钧殿院者吕陶元钧也陶起追士累迁司门郎中哲
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朱光庭时为左司諌奏翰林学士苏轼
撰馆职策题讥议先烈乞正其罪陶亦奏轼素疾程颐光庭为
颐报怨此洛蜀二党所由分也盖苏与吕俱眉州人云黄帖不
著称谓莫知以灾去职者为谁当别考也
  跋静修先生遗墨
溍弱冠时尝手钞静修先生丁亥集悉能成诵后五十馀年始
从汝南张君获睹先生遗墨盖君之先大夫受业先生之门故
先生书此以授之其言小学书不取邓伯道朱寿昌事善发明
朱子言外之意溍既得以快睹前脩之真迹又有以窃窥先儒
之微旨抑何幸欤
  跋金縢图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尚书正义分金縢一篇为四节吴郡颜直之用龙眼遗法书其
本文而画其所书以为此图其所书盖第二节之册祝第三节
之卜吉祝与卜同在一时萹终所记乃后来事故略而弗及也
经文可见者植璧秉圭启籥纳册而已此图于鼎俎樽爵豆笾
筐篚之属靡所不备亦画家以意为之而曲尽其形容耳
  跋韩魏公帖
右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淳熙丞相王公家藏三十𥿄之一
也文忠得蔡复留在致仕前十有六年魏公方勉之以宜盘桓
跋语云多见二公请退之举又云其言谆谆以必退为请盖不
专指此一帖而言也
  跋山谷帖
求人作文字而煎迫之至使仓猝失其事实亦待去不暇顾盖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自昔己然矣吾侪去古人不啻相千万而动遭煎迫欲无失得
乎偶阅此帖为之三叹
  跋诚斋墨迹
右诚斋杨公与某佥判书凡七纸盖吊其父丧且荅其求墓铭
也所谓扼其喉把其袖而牛羊迫促之者此今人求文于吾侪
之常态公曾不免此耶抚卷为之永嘅
  跋崇国公墓志铭
宋宗室崇国公墓志铭翰林学士郑居中撰知淮阳军米芾书
今题曰元章真迹者世知宝爱其书而已夫以公胄系之贵爵
秩之尊子孙又众多且光显若是而今无称焉独赖此书为好
事者所存传而不废故其官伐世序犹可考见呜呼士君子所
恃以不朽者书云乎哉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跋放翁诗草
予往来山阴道中此诗所谓横林野水红草绿荷皆故无恙而
翁之家衰落久矣叩其人亦无能道先世事者偶阅此卷大息
而已
  题墨兰
月溪画兰传者绝少政如深林孤芳人不可即回睨夫托根于
阶庭玉树间者殆与荠麦俱茂矣
  跋赵魏公书欧阳氏八法
近世钱唐金氏一之以善为欧书得名暨赵魏公出学者争慕
效焉欧学遂废而不知公之教子实用其八法赖此帖故存本
末源流尚可考也虽然梓匠轮舆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父子不传之妙必有出于此帖之外者矣临学之家宜深造而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自得焉
  跋金字心经
右金字心经一卷赵魏公作按唐孙氏书谱论书之乖合各有
五𥿄墨相发为一合𥿄墨不称为一乖盖墨之调适固难用泥
金视行墨为尤难此卷神融笔畅殊无涩滞之态非公无以及
此可宝也
  跋翠岩画
先生盛年客于信国赵公颇欲以奇伟非常之功自见遭值
圣时海宇为一老无所用浮湛俗间其胸中之磊落轩昂峥嵘
突兀者时时发见于笔墨之所及后生小子乃一切律以寻常
书画之品式宜其传于世者少也溍以大德戊戍春见先生于
钱唐今已五十年因观先生所为孟浩然诸意图聊识其后云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跋钱翼之千文
吴兴赵公早年学书用工至精密迨其得于心而应于手纵横
曲折无不如意之所欲出以公之学名其家者务于速成往往
摹仿公暮年所书而求其形似如不由其户而欲升其堂入其
室也得公之用功精密又参以古人而别出新意自为一家如
吾翼之者殊不多见此卷千文四体皆其得意书尤不易得今
翼之巳不可作而有子能传其业亦以子言为然否乎
  题云山图
予不解画凡古今名笔皆莫识其所以为工近留南屏积雨弥
月遥望群峰隐见于烟云杳霭间倏忽之顷变幻百出宛然它
日画中所见乃知良工之意匠真有能窥造化之妙者昔人诵
杜子美夜深殿突兀以为亲涉其境始悟为佳句岂虚言哉天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锡作此卷时盖与予俱寓南屏亦因其可见者移入缣素耳
  跋张监丞代祀虞帝庙诗
有虞氏距今三十馀年庙而祀之盖非一日张侯将
上旨以香币走祠下遽能致其昭受而显荅此皆
圣神在御德恊古先故其感孚有同符契张侯固若无所容其
力矣虽然君犹天也其德有不可名言者是以昔之诗人歌祭
祀之盛唯美夫骏奔显相而巳张侯骏奔显相之功不既多乎
播之颂声亦清庙诗人之意也览者盍以是观焉
  跋景传新店弯诗
新店弯在诸暨东北三十里景传十八年间凡三题诗顷予忝
佐是州以故事谒郡府道过其处览最后所题岁月盖予以督
运吏居鄞时景传携其子克让来为予婿尝寓宿于此也追计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之已六年而㬌传与予永诀者亦四年因次其韵以志存殁之
感今相距又五年矣偶阅旧槁不胜怆然辄录为二通一以授
克让藏于家一以授新店主人俾附后题之末
  跋景传遗墨
呜呼此景传绝笔也予尚忍言之哉景传长予十五岁与予为
忘年交而其子克让予婿也景传始属疾阴阳家争来言所穿
新井不利景传曰死生有命井非所获罪也皆谢遣之时克让
方从予鄞江上于是有待汝不归我行有程之语克让既归则
又有忍死待儿而儿归之语呜呼予尚忍言之哉景传之先有
为邵州新化县主簿者仕稍不显主簿君之父䔍厚长者宗忠
蕳公父事之其殁也公实铭其墓逮景传之考君希声先生遂
以文学为后进师而景传负其不羁之才浮游物表人见其寓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谈笑于文字间类若依隐玩世至于死生之际处之𥙿如合乎
圣贤之学而出乎性命之正者人固未或能知之也其季景宗
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薄巳而厚物近乎昔之卓行君子者予
尤畏慕焉景传谓克让汝非季父不立汝非外舅不成呜呼景
宗视克让盖犹子也而景传望予之厚如此予亦安能有以慰
景传于地下而尚忍言之哉景传之死予既无只字以为之铭
又无片辞以为之诔姑辑其遗言录而藏诸以示无忘或者克
让因是尚有警也
  跋进学工程
易曰君子进德脩业欲及时也记诵辞章云乎哉记诵辞章末
矣后生小子犹有废而弗事者程君敬叔排年工程之书所为
作也敬叔以文学行谊高一时其传盖本于考亭门人㬊氏进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脩之功不必尽出是书夫亦度中人以下所可企及姑为是以
诱掖之云尔古者大学之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
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
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即其排年之工
程也学者苟能因今人之所可及而求古人之所必至敬叔将
于是书之外有私淑艾焉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在乎勉之而巳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