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十三 续藁十
 记
  化城院记
仙华山化城院者僧法空之所创也山之东隐君子方先生居
之先生殁葬山之北院距墓一里而近邑士与先生有雅故者
以空尝从先生游相率即院中祠先生且以门人翰林待制柳
贯所为铭刻寘祠下而院之搆兴顾未有所登载溍忝及先生
之门故先生之子樗来为空谒记谊不得辞按图志仙华山在
浦江县比高百五十丈周二十五里列岫如屏障中为风穴古
仙人上升处有坛宇在其下云先生游录称自岩腹望峰顶丹
光闪闪如宝莲花稍进至仙坛前峰耸削离立东一峰折裂数
百尺俯视如池又东一峰如削循其罅而上踰石峤如户限北
卷十三 第 1b 页
下如井折而东至第五峰之背有石室可坐数十人又东为中
峰下睨乌伤东白原隰聚落如棋布其北诸山与新定接又一
峰在其东极峻绝不可攀缘而第二峰悬崖千仞有穴深黑风
薄两崖上出草木皆动凡先生杖屦所历较图志所叙尤险怪
崛奇诚天壤间胜槩也空受业于同邑皇安山之普利院而遍
游浙东西州求善知识咨决心要既而充然自得浩乎其归丛
林虚席屡以名剡上皆避不就恒惴惴焉恐退藏之不密爱仙
华之秀异将卓锡其中乃由北麓披蓁荒而入得幽谷直东峰
之下窈然靓深遂剪荆棘结茅以自庇劣仅容膝名之曰云巢
无登陟之劳而有宴息之安以为若是不啻足矣里人朱仙亦
先生门人与空为方外交叹其自处太𥚹陋首捐田为辟基址
而同里楼亿为作佛庐斋寝庖湢龙峰主僧永镇寻辍田若干
卷十三 第 2a 页
亩卑之而空之师清衍暨好事之家又助以田若山园总若干
亩更其故所名云巢曰化城精舍空因建钟楼门庑益置田若
干亩为久远计易精舍之号曰化城院于是 帝师为降法旨
加护焉重纪至元之五年夏五月也至正改元之二年秋九月
空复与其徒道元本觉撤旧屋一新之自大殿至斋堂寝室两
庑三门悉同巨刹之制佛僧之奉无不备具兹山之面目亦轩
豁呈露先生向所睹怪奇壮伟之观可不烦举趾而坐致也盖
空之勌游而返乎故山志在遗去嚣袢探幽择胜以佚其躬而
巳未始即人而人自即之用能建置成立如此巳无愧于古之
有道者而空又能以其馀力与先生周旋于文字间其名固当
配先生以传如庐陵之有勤眉山之有潜相为不朽安用区区
以丹青土木之美相誇诩也哉姑记其作始之大略俾来者无
卷十三 第 2b 页
忘所自云尔空字无相族吴氏先生之祠事自有述兹不书
  圣寿院记
圣寿院在义乌西四十里故号龙寿宋治平中乃卑今额大观
间更为十方禅院岁久弗葺椽栋毁坠藩拔级夷败屋数楹不
庇风雨荒基断础四顾寂寥盛衰固若有时而山川之胜初无
今昔之异特以地势僻绝非尊官富人辙迹之所及而其徒又
蓄缩不自振日益散落故虽遭逢圣教兴行之世莫有以为意
者泰定二年秋千岩禅师来自钱唐爱其冈峦秀润水木清深
始度隙地结茅而驻锡焉缁素之侣向风坌集座下至无以容
其居而给其食僧法聪德超慨然出山叩诸有力而好事者于
是齐郡太夫人张氏首捐金为买田若干亩里中一二大家乐
闻之争治材甓以复其故宇佛殿则楼君如浚山门则楼君一
卷十三 第 3a 页
得法堂则翁君弘道皆独任其费妙相中严威神外护妥奉有
仪瓜华幡盖器物之须设置如式且各助以田二十五亩有奇
既而一得之子某为作僧堂同郡善女徐氏为构钟楼由丈室
至左右两庑库堂斋庖湢室之属则合众缘以成之效奔走经
营之劳者僧德义尼慈寿也禅师之来至是凡十有五年而其
法之所宜有者靡不毕备规制之广则视旧有加禅师为而不
有择上首弟子俾之住持承其付托者亦能负荷而无所系吝
不久辄谢事而退自坏空成无用贵绝照昶龙门省无碍了逮
今灭宗继巳六传矣继谓予曰在吾教中聚沙积土无非佛事
法施财施宁有差别请为我并志之于石庶几来者不昩所自
而思所以报称焉予闻禅师以单提直指普对群机不起于座
而道价之重倾动远迩宜其以坏为成无难也有能于禅师之
卷十三 第 3b 页
道一念净信舍诸所有而不自以为德岂易然哉庸因继之请
摭其所述而悉著之使刻焉禅师俗姓董氏名元长萧山人说
法嗣中峰和尚云
  上清资圣院复田记
资圣院在义乌之西鄙距县四十里而远又西仅一里所限以
溪水则邻县金华之境也院故有免科繇之田八十馀亩香灯
之奉汤茗之须恒患于弗继虽欲侈大其居而不可得当
天朝像教盛行之日犹因循自守未有乘时振起之者僧冲意
首殚其劳勚经营积累以大德二年购金华田百四十馀亩将
储其岁入备土木之费以增新乎旧观有志弗遂遽以延祐元
年示寂承之者不念厥绍尽取意公所遗契劵私鬻于其县富
人之家为直以钱计者八千缗泰定三年也僧嗣宗亟诉予有
卷十三 第 4a 页
司而异县莫适统壹临之以监司帅守久且不决张君自诚家
金华与院密迩力为之援元统元年始克竟其事令以田复入
于院而反其直向之冒受钱者或巳物故或毁其衣而伍于编
氓或单乏无以输所负张君为扣巳橐悉代偿之以弭其争田
乃卒归蓄聚既日充遂以至正二年重构大殿它工役次第毕
举于是宗公前一岁巳逝张君后一岁亦不起僧德润谋于众
谓后之人贤否未可知契劵传藏之不谨或得持以售于人宜
废勿用而列其田步亩围号乡落之详总为之籍刻石庑下庶
可图永久佥以为然爰状其颠末介同郡汪君祀求予记之资
圣以甲乙次相授非十方丛林衲子之所附集而荷重其事者
代不乏人意公开拓于其前宗公规恢于其后润公又汲汲焉
为异日之虑而逆防其未然是皆不容无述矧兹遐方僻壤墟
卷十三 第 4b 页
里之间无尊官贵戚为之凭藉无大商豪民为之佽助独赖张
君以一乡之望左右外护且不爱其所有以为成就利益之胜
因讵可无以登载而使来者知所自乎白乐天有言记者不惟
记年月亦在乎辨兴废示劝诫今之为其徒而居游食息于斯
者苟能推往事得失而明兴废之由鉴前人功过而存劝诫之
实相与扶植数百年之基绪俾弗坠益隆以为寿国福民之地
则张君之惠为无穷而予之记不为徒作矣旧记称后唐清泰
二年顺德大师道怤因古伽蓝遗址建院号上清宋天圣六年
所赐今额盖郡人兵部侍郎胡公则守杭时为住山赞宁僧统
移书州牧而得请于朝郡县图志并云院创于僧澄皎被赐之
岁月亦不与记合传闻之异辞非田事所系姑寘勿论以俟博
洽之君子考正焉
卷十三 第 5a 页
  半山报宁寺记
报宁禅寺在今集庆路上元县之半山集庆于宋盛时为江宁
府丞相荆国王文公之父楚公终于江宁倅而葬于钟山故荆
公往来钟山最久其园屋在白下门外康乐坊谢公墩之侧者
不设垣墙依林樾为屏蔽密迩通逵而四无人烟境尤清旷钟
山抵城十有五里至此适当其半所谓半山也荆公初由外制
出守江宁及两去相位又皆均逸于江宁视江宁犹乡郡因其
园屋大治居第距捐馆前二岁乃请于朝施为僧寺䛇如其请
而锡以今额元丰七年荆公亲制疏迎致文禅师来涖法席是
为开山第一祖暨第二代宝禅师咸克绍隆宗风为世师表地
以人增重而半山遂齿于大丛林寺基为亩八十环其旁之田
园陂池为亩二百其在句容乌江两县者为庄五皆濒于大江
卷十三 第 5b 页
潮汐之所齧蚀岁入田租无几经用所资惟太平青山庄之田
出于荆公长子雱之妇萧氏者为亩一千自始有寺至
国朝重纪至元之五年凡二百六十有六载自文禅师至古潭
龙凡二十有四传而寺以灾毁古潭首作法堂两庑俱未就绪
而逝至正二年信庵孚嗣住是山毅然以兴复自任顾其恒产
仅足具华香糜粥而丹青土木之费未知所措乃焦心劳形敝
衣粝食铢积寸累以庀工役三年建大雄殿四年即方丈造千
佛阁至十年而山门僧堂库院悉成仓庾庖湢之属亦次第毕
备屋以间计者总若干上栋下宇各中其度斲雕藻缋焕然聿
新金相玉毫妥奉如式其宏丽显严有加于昔固多矣缭以脩
墉荫以嘉木创康乐亭而重刻谢太传像于其上文禅师僧史
有传宝禅师语录有序并刻置寺中则昔所未有而今乃有之
卷十三 第 6a 页
爰以状俾上人密诣介御史济南张公来徵文以记其岁月窃
荆公记扬州龙兴讲院亟称主僧慧礼能以废为兴而叹美其
材信庵咨决心要于笑隐䜣公而兼传其文印尝居龙翔第一
座材望素著经度营构之功直其末 使之获从荆公游则所
以称美之者当何如哉九原莫作猥令晚生后出以年侵学落
之馀承乏记兹盛举宜乎汗颜缩手笔屡阁而不能下也然以
诣不远千里涉重江而来旅泊几三阅月必欲如其所求而后
巳不得卒辞诣亦入哭隐之室者于信庵盖同门也
  净胜院庄田记
凡佛者之居曰寺若院有甲乙次相授法田庐赀蓄器械百须
之物悉得以为世业传子若孙其成之难而保有之不易与齐
民之家固无大异也然人之子孙不皆才且贤而佛氏之子若
卷十三 第 6b 页
孙率以义合必择焉而得其人乃以卑之故其传往往至于千
数百岁而不坠世家大族弗如也迹以所凭藉以永久者存乎
其人尔顾岂有它术哉婺州城西南二十五里其山曰石门前
临陂水陂之大可五百亩水乘高而下者三级其旁之人或称
之曰龙门云有为佛庐于其地者曰净胜院旧记以为建于吴
赤乌中始号尊胜宋治平间乃更今名而又以为车骑将军张
公施地所造越之天章光远法师实为之开山按天章创于近
代谓开山为光远则院不必肇于赤乌车骑将军官废巳久谓
施地为张公则主是山者不必昉于光远是虽无所于考然自
治平赐额迄今已二百六十馀年矣先是众几千指后多散落
其存者派别而三势分而力单穹墉邃宇日就摧圯
国朝至元间住山仁体始合其三者以为一未及有以振起之
卷十三 第 7a 页
而逝嗣主院事者一真为购田若干亩俾食其什之七而别籍
其馀田以资营缮之费法堂两庑观音殿甫告讫功会广教虚
席江湖道俗推以补其处继之者道勤益购田若干亩循旧比
分以给其食及土木之须山门钟楼罗汉堂方丈之室次第毕
备院之耆宿若初若宗若静洎好事之家前后捐田为助又若
干亩其传以为世业者视昔有加焉静之孙伟辱与予游爰伐
石而以勤之命来谒文为记夫能以亡为存以废为兴者岂非
得其人而卑之故欤虽然此世间法也穷千万亿劫而无增减
成坏者盖不即世间亦不离世间是固不待记予亦安得而记
之姑因其所欲言者叙次之如此
  福春院记
凡浮屠氏之聚必有穹墉奥屋食饮百器之须大抵资于王公
卷十三 第 7b 页
贵人而后具不然则夫妇之愚牵于其说而相与致力焉者也
若夫冢间林下穷居独游未尝以其事匮官勤民而能炽然有
所建立可不谓难矣哉世儒恒讥其徒取于人之厚以为古无
有是彼亦见夫飞奇钩货者为公私之病巳甚而弗深考其人
之不必皆然也吾乡有为浮屠之学者曰从起少受业金华之
妙善院晚乃卜地于县西若干里而为屋其处以间数之得四
十有五门庑殿堂库庾庖湢如式备完请于所司揭以白沙福
春院之故额率其众入而居之且约以甲乙次相授既又买田
若干亩山若干亩于是奉养之物不俟外求而具经始于大德
之四年而卒事于泰定之二年总其费若干一出于起盖起之
名未有闻于时而其言又非世所倾动第以食淡衣粗旬积月
累以及有是此予之所谓难而得后人嗣守之勿坏尤难也是
卷十三 第 8a 页
不可无述其以书来为起请记者又予友张君子长也张君儒
者慎许可亟称起之为而无讥焉可记也遂记之
  经藏广福院记
婺之兰溪经藏广福院在州东一百三十五步故为圣寿寺之
水陆院寺创于梁至宋号圣寿而水陆之为院莫详所始岁久
院废天禧中藏休禅师来自馀杭得其故址肇建伽蓝同郡金
华曹仁寿寻为置经造藏因命曰经藏院殿中丞知封州史温
为之记当寺沙门有交集王右军书以刻焉治平末赐圣寿额
所以为佛僧之奉者犹缺如也政和间寓公赠少师吴点首输
财倡众买官民田总若干亩创置两庄由是华芗之具糜粥之
须随取而足孝宗时避光尧圣号易名广福云
国朝至元十三年院毁于兵二十八年其下院白莲堂比丘普
卷十三 第 8b 页
资睹其为荆棘瓦砾之场巳逾一纪未有任起废之责者则去
其故庐挈徒众及衣盂之赀即旧墟治院宇合经藏广福以为
号仍以族父王氏所遗田塘园地归之其徒推本所自尊为重
兴之初祖且请于有司必其子孙乃得住是山第二代奉译尝
募州人郭淳饰像设之䵝昧者葺殿堂之摧陊者第三代永绍
暨前住显教永膺又理土田之冒没者前住连云履中于资为
五世孙以某年嗣为住持能不爱其所有以续前人之遗绪郭
氏四子亦承其先志同力佽助焉经藏有殿中为一柱两轮栖
匦轮间而实以黄藤赤轴悉如其旧斋堂库院两庑三门至它
屋室次第毕完惧来者无以䆒知废兴之故爰买石属予记之
予观天下名刹其先必有灵异之迹惊动乎斯人是以闻者心
乡往之过者低佪而不能去兹山独以好事之家宝其石刻而
卷十三 第 9a 页
经藏之名传于四方翰墨诚儒者馀事未可忽也顾此犹其细
耳儒者谓古人得见书甚难而其士皆非后世所及今之书益
多且易得而学者日趋于苟蕳嗟夫岂惟儒者为然哉考之旧
记始自东都浮汴涉淮踰重江行二千里之险函经而来费金
钱至二百万非若近世转相摹刻流通之广不难致而易忽也
夫欲求鱼兔必有待乎筌罤一大藏教佛学之筌罤也今之经
藏既巳一新为其学者有能从教起行无谓佛法不在文字而
务驰骋于空言斯不负置经造藏之初意矣然则其徒所宜知
者奚止废兴之故而巳乎敢缘记事并以是告焉中字无外族
盛氏说法嗣径山虚谷禅师
  密印院记
婺之密印院实晋义熙中仁肇法师卓锡之所旧名永福宋大
卷十三 第 9b 页
中祥符初始易今号庆元元年秋燬于灾僧法威慨然以兴造
为已任亡何威逝而如解嗣力倡众成先志积五十稔院以复
完且益置田二百亩乡先生王君桐记焉先是士大夫避兵落
南者往往即其处为寓舍地之入于民家以尺计者六千六百
九十其存者为尺廑五千八百九十图籍备在莫敢质也
国家奄有南服法幢所建崇护有严僧汝舟䓁援著令白于有
司乃悉返所侵地斥其故宇而大之皇庆元年冬居民不戒于
火院再燬舟图复其旧垢衣粝食竭所蓄以资土木之费其徒
德新䓁五人亦克恊相其役起延祐元年春阅十寒暑大殿以
成龙华僧一清洎乡之大家张景崖䓁交致其助募众作佛菩
萨像安奉如法馀未具者缮治以次视解所建立殆几事半功
倍矣舟念所以为永久计仍割巳田二百五十亩隶焉新以予
卷十三 第 10a 页
郡人也宜能道其废兴之岁月属予记之予观世所称大丛林
必㩀名山奥壤天下胜绝处启其灵秘以示化迹者又皆高僧
上士是以好事而有力之家莫不慕趍之故其居能久勿坏其
坏也率不日而辄成人与境相资势固宜然也密印居万井中
斋庐讲舍旁直贾区铙鼓鱼蠡与市声合非有穹岩邃谷幽远
胜绝之槩若它名山比千有馀年成坏相寻而卒无废坠者不
以其人欤盖自肇师以来其间代有异人而金华圣者俱胝禅
师为尤著虽然三大士远矣苟得若解若舟者焉区区之成坏
安足虑乎姑为记其岁月如此院故有治平间僧居政所作九
级浮图屹立风雨中必有继舟之后尽其力者则其宜得予记
不止若今所书而巳也
  嘉兴天宁万寿禅寺记
卷十三 第 10b 页
天宁万寿禅寺列郡皆有之其在嘉兴者距城北半里所故为
施水庵唐咸通间以庵为院而其护伽蓝神曰太祖萧王莫详
所自宋治平中郡人慕容殿丞始请于朝更为十方禅刹熙宁
初赐圣寿额命兴教惟一禅师开山清凉法眼之适孙也崇宁
二年诏天下州军各赐寺额曰崇宁嘉兴改圣寿以应令而院
升为寺三年加万寿政和元年又易崇宁曰天宁绍兴二年改
报恩广孝十一年又易广孝曰光孝赐田二千亩立庄曰天锡
乾道末水庵和尚说法于净慈寻归老而示寂于此灵异之迹
甚著四方衲子指为名师过化之地而慕仰焉嘉定中痴绝冲
公讷堂辨公相继领寺事而法会鼎盛遂为大丛林盖寺额在
异时巳屡改易入 皇朝仍其旧人犹称以天宁万寿之故号
者以祝 圣都道场在是也至元间朽庵祥公被 上旨住是
卷十三 第 11a 页
山与耆旧僧智源兼任本郡僧司长贰崇护尤谨创千佛阁于
山门之东明叟因公规恢基绪赖源之力为多延祐中千濑庆
公即方丈建圆通阁泰定间竺云昙公重作僧堂众寮其后月
舟满公窘于有司之征繇引避而去法席偶虚土木之功亦辍
今佛鉴空海禅师念公以至正四年嗣为住持至则缮治僧堂
斥大山门之旧址作门以间计者五其高七寻有半深 其高
寻有二尺左右设文武官僚之次且用阴阳家说筑案阜于官
河之南培主山于丈室之北树以奇石名之曰秀玉峰词臣墨
客多赋咏焉寺后蔬圃邻于军垒限以土墙岁久墙坏而鞠为
刍牧之场乃白于官悉复所侵地缭以大石墙而斲石为霤以
覆之其长万馀尺费钱七万馀缗竭力相其成者耆旧僧子常
也又以蔬圃地楄狭倍价僦民地而益之置薪荡二百馀亩经
卷十三 第 11b 页
理诸庄隐没之田二百馀亩创寺务司于库之东南两厅对峙
甃地为场其中而旁为两仓二十敖受各㽵之岁入绝蠹弊谓
寺乃都道场而佛殿庳陋弗称无以起人肃敬之心而尽归美
报上之诚乃捐长财以倡众施郡人盐仓副使沈权首为发
私橐市香楠木柱十有六好事之家输货荐力者接踵而至乃
徙钟楼撤藏殿之前轩增拓故基以隆宝构其崇十二寻有半
脩广皆十寻杰屋邃墉华榱文甓承以落井环以石阑皆穷壮
而极丽植牌门于寺前之左街揭于楹间曰南湖第一山空海
之涖事逮兹廑十寒暑而内外焕然毕新利养之须无所不备
惟殿之役最钜经始于十年之三月落成于十一年之三月亦
甫六甲子而告讫工书来谂予以记粤自大教被于中华通都
望邑名山奥壤缁锡所庐废兴靡常或坠而弗举或弥久而愈
卷十三 第 12a 页
振谈者率谓是殆有数而非偶然予窃以为特系乎荷担其事
者之材与志何如耳有其材而无其志则不能以有为有其志
而无其材则不足以有为空海乘本愿力普为恩有作大福聚
其志可谓弘矣假方便智示现有为纵横无碍其材可谓周矣
为之在我者未始以诿乎数宜其建立成就视古人事半而功
倍也为之记以告夫来者尚相与扶植之而毋有所诿哉空海
名良念族王氏台之黄岩人得度于瑞岩东原沂公禀法于仰
山虚谷陵公又尝从云外岫公于天童而司其藏钥及虚谷居
径山遂分半席一溪如公父行也其住宝林拉之偕行未几谢
事举以自代因补其处后乃由乡郡之护国迁主兹寺常亦其
同郡人云
 弥陀兴福教院重建大殿记
卷十三 第 12b 页
弥陀兴福院在钱唐西山猊峰之麓宋慧光法师若讷所建也
初慧光当南渡时被遇三朝受法师号主教事于上天竺山者
二十有七年乃得请而退处兹院累加两街僧录云章宝器宠
锡优渥其示寂也谥曰宗教广慈塔曰普照云院始创以淳熙
三年赐御书为院额以绍熙三年敕改十方天台教院以嘉定
十三年自惠祥法师为其住持迄今十有八传矣历岁既久楹
欹栋缺不胜风雨之震凌左支右拄事多苟蕳际今
圣世像教兴隆犹未有火起其废者耆旧僧寿弥首为缮完僧
堂门庑且范铜为大钟顾佛殿摧敝特甚役费至钜遂罄其平
昔之赀蓄以治土木于是妙应䓁佐其费妙智䓁视其役起至
正二年之夏讫三年之春仅九阅月而殿以成揆之旧制加五
寻以为其广加二寻有半以为其高造灵山一会佛菩萨像而
卷十三 第 13a 页
易其座以石增卑以崇者三尺材甓坚良物采焕发皆前所未
有四年春息庵允兹来主是山谓不可无以告于永久爰伐石
属予书之予观浮图氏之聚莫盛于钱唐之西山而传天台家
之学者尤莫盛于上下两天竺㩀山川形胜以为法窟四方学
徒之所附趍游者亦无不睹相而生信凡资于人以成其所欲
为直易事也兴福介乎两山之间号西天竺距人境固不远而
地势靓幽好事者所罕至故其废兴人莫以为意苟非得人为
之荷负不爱其力而相与扶植之安能使久而益振乎矧今专
法席者学精行粹时望所归求升其堂入其室者未有止也盖
自开山四十有五年而院乃拓为十方又百二十有五年而院
之重兴复自今始可无书乎息庵生越之儒家族李氏寿弥临
海人
卷十三 第 13b 页
 寿光寺记
奉元之寿光寺显密圆融大师觉明所建也师俗姓陈氏其先
钱唐人世为士族宋末父某流寓维杨而殁于兵母赵氏怀师
甫三月军帅郑某因挟以去母欲自绝不得遂从之西北行而
师以至元丙寅生于宁夏自幼志趣不凡厌处尘俗母弗能止
乃听其出家且密书其乡贯世系及其所以徙使谨志之九岁
礼朵鲁只上师祝发为僧年十二受具戒从真觉国师松堂某
公讲般若华严诸经授以所服绛方袍及显密圆融之号俾嗣
其法郑帅即城中为创净土院以居之非其志也寻入贺兰山
精修苦行胁不及席足不踰阃冥心端坐者二十年乃还故居
道价益隆又五年而宗王奥鲁只公主虎都台驸马买也台皆
师事之官僚士庶慕风而至禀受戒法者不可数计所度弟子
卷十三 第 14a 页
三十馀人师尝发愿礼文殊观音于清凉宝陁访先世遗迹于
维杨而追报焉弟子德暹䓁三人杖策以从大德癸卯行次奉
元陕西行省平章政事钦察行台御史中丞长寿素闻师名共
挽留之乃构精舍于草场街以为其驻锡之地今所谓寿光寺
也佛殿僧堂三门两庑庖廪之属次第毕备师率其徒入而居
焉坚持禁戒日惟一食以妙法华经念佛三昧为恒课昼夜六
时显密兼行薄于奉巳而厚于接物劳而无倦和而不流阅二
十五年如一日天历戊辰二月八日说偈辞众跏趺而逝世寿
六十三僧腊五十一阇维得舍利建塔于城南下院之野狐冢
德暹自童子时侍师左右服勤三十年间从松庵某公学一乘
圆教而念念不忘纂师之遗绪阙者补之仆者起之丹青严饰
之美田园生植之丰视旧有加惧岁月寖远后人不知其作始
卷十三 第 14b 页
之自乃砻石介今户部尚书老老属予书之盖奉元古长安也
神州赤县帝王所都达官贵人豪民巨贾好事之家所以为浮
屠氏之奉者尝盛矣世殊事异城是人非不有大善知识为侯
门戚里方面重臣之所信向而施外护之力安能于山川寂寥
之馀作如幻事炽然建立如此乎其扶植教基为众依怙有功
甚大继志述事世不乏人既克承其付嘱又汲汲焉欲图其永
久是皆可书也庸备书之使刻焉
  无尽灯后记
净慈故有无尽灯创于宋乾道间其后寺毁复成而灯独废至
正元年秋八月耆旧僧子能始辍衣盂之资仍建此灯于罗汉
堂且捐钱唐县灵芝乡田五亩俾以岁所入米五石给膏油之
费凡为灯之法内置一灯外安十镜交光相涉普遍互融百界
卷十三 第 15a 页
千如重重俱现盖托事以显理 恐人不解其义乃买石摹刻
真歇禅师所为灯记以开示 或于是灯未能目击而道存
观禅师之言思过半矣来游 如幻之境者毋徒以为一时之
奇玩也哉
 真如院钟楼记
真如院在义乌县治西南百 十步故为双林𪠘舍宋治平乙
已初赐额而侪于列刹恒产素薄屋室物器凡其法所宜有者
久且未克大备嘉定丙子僧若愚始范铜为巨钟作楼以居之
逮 本朝延祐丙辰仅百年而楼为风所坏惟钟独完僧慧慈
将募施者市材僦工以复其旧有志而未遂也今县丞李侯若
愚休沭憩止顾见钟铭僧若愚名与巳适同恍焉如有所契即
以起废为巳任亟施钱为众倡官僚吏士咸恊赞之好事之家
卷十三 第 15b 页
又来佐其费而诸僧亦为助有差爰兴土木属慧慈躬涖其役
楼之建以至正元年三月乙巳而落成于二年三月甲戌崇广
严丽视昔有加既居钟其上慧慈欲图李侯于永久乃捐私田
二十八亩有奇俾来者岁取其入嗣而葺之且伐石求予为之
记昔吴越忠懿王时有大比丘韶公为其国师自以与智者大
师同族姓睹天台遗踪如故居焉时智者之学几绝忠懿用韶
公言遣使十辈奉五十种宝诣高句骊求得其书天台教之复
传于中土实自韶公发之由李侯视韶公财法二施虽殊其以
姓名之同为利益成就之胜因一也夫姓名之同亦偶然尔有
能察其心之所同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慧慈与其徒瞻华构
之翚飞聆鸿音之鲸震若见若闻无非佛事李侯之施讵易量
哉其所托以为存者有不在予文矣县令长而下暨缁白之士
卷十三 第 16a 页
施钱有目具载于石背云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十三
卷十三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