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十二 续藁九
 记 临川危素编次 番昜刘耳校正
  宝林华严教寺记
越之飞来山宝林寺华严疏主清凉国师受度之所也
世祖皇帝既取宋遣大浮图亢公号亢铁觜者访求江南化
灵僧遗迹所在首至兹山则斥为禅居巳久佛照大师文萃时
方出世南塔以华严之学开导其徒亢公一见深敬服之亟拜
床下暨还 朝以名闻有 旨召赴阙称疾弗行乃命复宝林
故额定为华严教寺授以师号锡以金襕法衣俾为住持至元
二十一年冬十月也佛照仰聆 帝制入践祖庭掌握圆宗垂
芳七叶今住持大同谓寺之废兴略见于旧记而所书或止于
一时之事莫详其沿革之颠末或有当屡书而未及书者爰伐
卷十二 第 1b 页
石属溍备记之按郡志飞来山在府东南二里所一名龟山一
名怪山东晋僧昙彦与许询造塔其上宋僧惠基以皮道舆所
施宅建寺其旁梁岳阳王察帅越因见彦而自悟为询后身遂
增广其故宇为母宝林夫人祈福号宝林寺唐光宅中更名光
宅开元间仍名宝林中废于会昌而重兴于乾符以应天为额
宋乾德初僧皓仁即故址创新塔九层八面其高二百三十尺
塔附于寺同号应天熙宁末俱以灾燬郡守程师孟为恢廓其
规制而一新之侈于前者三倍且奏请以禅僧居焉赐名宝林
十方禅寺其后改崇宁万寿而又更崇宁为天宁改报恩广孝
而又更广孝为光孝绍兴中寺毁于灾久而复完乾道末加以
涂塈藻绘而其华好为东南列刹之冠然自是登载于文字间
者希阔寂寥其盛衰莫可考巳佛照之来教席既正道价益隆
卷十二 第 2a 页
向慕而至者乐以田归之复旧增新隶于本郡及庆元嘉兴诸
庄者总为田五千馀亩土木之功穷壮极丽山川改观人天具
瞻春期夏讲学徒鳞集山有石井下与海通水有神鳗随潮隐
见教禅易置灵应久虚至是井之涸者复潮鳗之隐者复见岂
偶然㦲佛照迁杭之慧因而佛衍大师法昌以至元三十年来
补其处架杰屋于法堂之北以间计者九大德元年佛惠大师
元启继之塔寻复以灾毁役殷费钜未易致力乃先营库堂及
护伽蓝神之祠至大四年佛日大师时遇又继之复庆元庄已
得而随失之田三千馀亩辟丈室构钟楼植牌轩缭以脩垣限
其内外立庄舍置船坊百废具举驸马都尉沈阳王函经一大
藏以施焉惟云堂巳蕳材而未克僝工泰定二年慈明普慧大
师广宣来主是山塔赖以新而云堂亦成王公克敬于公九思
卷十二 第 2b 页
前后为郡交相其役同郡僧本立佐其费尤厚灯油有局则耆
旧僧德馨捐田五十亩创为之元统元年继宣者志学又治经
藏作库厅重纪至元之四年秋大同以佛照之孙佛日之子嗣
领教事饰佛菩萨像葺罗汉堂设无尽灯睹西庑之腐败摧剥
悉撤去而更为列屋环于云堂之后标其外曰南斋揭其中曰
草堂每一室为一斋皆有扁榜来学之众雷动云合不减佛照
时刻华严行愿疏金刚助显录使因疏以通经修首楞严期使
由解而起行以古今名贤或咏歌其登临之胜或纪述其兴作
之勤聚而刻之曰宝林编以备山中故事焉溍窃惟宝林之易
教为禅适千二百甲子而江南之版图归于职方金轮御宇表
章教乘佛照一旦光膺上眷丕阐先猷教基以之而永存宗
风以之而大振盖有数焉非人力之所能及也昔佛照问道于
卷十二 第 3a 页
月堂琼公告以此事自有时是虽语佛道之长远世间盛衰得
失之故何莫非时之所为哉追叙废兴以记千载难逢之会其
辞之繁而不杀有不暇计者矣国师道在遗书行在别传佛照
设利所藏亦自有铭此不著佛衍佛惠皆出 旨授佛日则
帝师所卑云若夫山与寺之所以名旧记多本于越绝吴越春
秋而又参以传闻之异辞今无所从质姑俟续郡志者订定焉
  龙兴祥符戒坛寺记
杭州龙兴祥符戒坛寺梁大同间郡人鲍侃舍宅以建也初名
发心至唐而更其号曰众善曰中兴曰龙兴宋制诸州咸立大
中祥符寺而兹寺例赐新额寺盖律刹故有戒坛今遂合而称
之曰龙兴祥符戒坛寺云按图志寺基广袤九里有奇其子院
有千佛诸天二阁而戒坛有院又有铁塔及大小石塔钱王九
卷十二 第 3b 页
百九十眼井实灵芝大智律师受经之地观眉山苏公南丰曾
公上元所题纱笼银叶锦帐红云之句其规模之宏廓盛丽可
知也建炎南渡金人拥重兵薄城下城陷寺毁而地入于官因
斥为御前军器所民居往往错峙其间惟存西南一隅以为寺
国朝至元十三年宋社既墟寺亦鞠为荆棘瓦砾之场二十一
年中庵吉公令其徒请于郡府愿入钱僦地仍置僧坊以续其
香火使勿绝事下有司覆验得铁塔一石塔二古井九与图志
合知为寺之旧址无疑乃给劵书悉以其地五十九亩九分归
于本寺二十五年江淮福建释教都总统所被
上旨凡故所有寺而今弗存者俾复为寺于是祥符始得蠲其
岁所入钱而以地为寺之永业时吉公方主朋庆法席而敬堂
恭公久居明庆历典要职誉望素孚于人爰举以为住持二十
卷十二 第 4a 页
八年也恭公既涖事即扣巳橐得钱数十万缗召匠蕳材百堵
皆作未几而佛殿观音阁方丈之室演法集僧之堂栖钟之楼
门庑仓库斋庖湢室靡不毕备为屋总若干区穹檐广霤杰栋
脩杗藻绘髹彤照映城郭遂为一郡之大招提虑无以给其食
则置田若干亩于吴中为役至殷为费至钜皆恭公身任之名
虽因旧以为新实则创造也大德四年工告讫事有以恭公之
名闻于 上者钦承 睿旨加护有严而 帝师亦卑以智光
普觉之号至治元年恭公告寂勋公嗣再传而为秀公秀公视
恭公为曾大父以重纪至元之四年来补其故处恒自以弗克
负荷为惧捐衣盂之资作轮藏覆以大厦而函经以实之设十
八大阿汉及律宗诸祖之像严奉如法且作别院于城西以祠
恭公谓恭公起废之功久未有述乃伐石来徵文以为记夫宇
卷十二 第 4b 页
宙间事成坏有时其所由废兴则存乎人耳祥符之为寺千有
馀岁而废又百有馀岁而
圣人御世佛日再中恭公之生人与时会用能以废为兴炽然
建立如此秀公夙承嘱累而不忘纂修其所巳成弥缝其所未
及恭公可谓能得人矣寺之大耆旧亦恭公弟子而僧众得度
于恭公秀公者十数它日恢弘祖道扶植教基固当代不乏人

  报恩万岁教寺兴造记
华严疏主国师安住于清凉圣境叩妙德以凝神觌遍吉而覃
思穷探秘藏敷畅圆乘由贤首上溯龙树马鸣以达于大雄氏
声教所暨自北而南三吴法会之盛以平江之报恩万岁教寺
为第一刹考诸郡志则钱氏辟通玄之遗址揭支硎之故额已
卷十二 第 5a 页
不啻四百馀年逮入 国朝其规制日益侈大盖清凉后 世
为圭峰密又 世为晋水源又七世为佛日崧而兹山之为贤
首教寺则始于佛日是为开山之初祖凡五世至今住持广宣
祗承祖训普接群机谈尘一挥学徒云合阐扬之暇视其檐霤
摧毁阶戺圯夷像䫉欹倾金碧䵝昧惧因循滋久而葺治之不
时亟叩巳橐为之倡以来众施于是豪宗贵族至于士庶之家
相与输财荐货而壮者效其力巧者献其技蕳材运甓扶土设
色百废聿兴而内外为之一新卑以田五百八十亩有奇而华
芗糜粥蔬茹汤茗之须靡不毕具三门前峙高伉显敞人天八
部出入无碍楼阁之开不劳弹指也两庑旁列深靓回复五百
应真涌现其间声闻之身衣不弊垢也殿以妥睟容堂以演真
诠而栖净众种种庄严绚耀华好菩提之座无异于忉利天也
卷十二 第 5b 页
仓廪之充盈斋庖之丰足犹以众香国土世尊所食之馀施作
佛事于娑婆世界也谓世间之相成坏靡常扶植教基是在来
者假兹贞石谒辞图坚夫灵心绝待非有方所有漏之因去圣
尚遥丹青土木何关于一大事乎然而法藉人宣人必依处欲
因处而知其人故不坏外缘能因人而知其法故悉成妙境即
事皆理无处非真实相宛然非成非坏世俗文笔固不足恃以
为永久也描画虚空徒劳藻缋而已广宣字无言族某郡某氏
其来涖法席以至正二年夏六月被 玺书加护则某年某月

 虎丘云岩禅寺兴造记
自佛学行于中土法幢所建必天下之名山莫不侈为宝构华
居以宅夫形胜盖以表灵山之未散作大众之依怙俾来者睹
卷十二 第 6a 页
相而生信也丹青土木之事虽若涉于有为而事之与理不相
留碍推理而适于事清净觉地即大伽蓝混事而归于理积土
聚沙皆巳成佛一切世间成住坏空之相固未有出于心境之
外者苟非乘方便力游戏如幻安能具大庄严为无上之胜因
也哉吴郡西北有山曰虎丘或谓之海涌山有大招提曰云岩
寺山之所以名寺之所由立悉见于图志山则吴王遗蜕之所
托秦皇辙迹之所届剑池及试剑石在焉寺则晋王氏昆弟司
徒珣司空珉所施之别业生公讲经处点头石千人座在焉宋
至道中始以寺为禅刹皇祐初又更为十方住持绍兴间长老
大比丘隆公以圆悟嫡子坐镇兹山法席鼎盛东南大丛林号
称五山十刹者虎丘实居其一大慧以法门兄弟相依最久翻
经有室容声俨然继以雪庭瞎堂松源笑翁诸宿德唱道其中
卷十二 第 6b 页
而宗风愈振纂承基绪代不乏人而支倾植仆曰不暇给际今
昌辰尊崇像教犹或失于因循未克大起其废重纪至元之四
年今住山明公嗣领寺事始增饰佛菩萨阿罗汉执金刚神更
造文殊普贤观世音三大士缮治舍利之塔经律论之藏范羑
铜为巨钟视栋宇之摧堕蠹敝者或因或革百役并举大佛殿
千佛阁三大士殿藏院僧堂库司三门两庑古木寒泉剑池华
雨诸亭则完其旧祖塔众寮仓庾庖湢宴休之平远堂游眺之
小吴轩山之前为重门则改建使一新环寺为渠六千馀尺堙
于客土水遏弗行则疏瀹之凡其费一出于经用之羡财而集
众施以助其不给方谋伐石筑堤属于城闉以复唐刺史白公
故迹未及庀工而明公迁主本郡之承天能仁禅寺爰序其成
绩来取文以记焉明公材周而智圆观一切法皆佛法未尝于
卷十二 第 7a 页
一法中妄计无为有为而生欣厌故其经度指授久而弗懈阅
七年如一日宜有以溃于成而不愆于素也前作后述是在来
者可无以告之使勿坠其已成之业而益广其所欲为之志乎
记为兴造而作山川风物之美著于前贤纪咏者此不复出焉
  平江承天能仁寺记
平江承天能仁禅寺在府署北之甘节坊梁天监初卫尉卿陆
公僧瓒舍宅以建也初赐名重玄陈隋之际燬至唐而复广德
初加号广德重玄邅废于会昌末重兴未几而又燬至后唐而
复宋咸平间更一新之大中祥符初始赐额曰承天宣和中乃
改其额曰能仁南渡后燬于建炎末而复兴于绍兴间淳熙初
始定为禅居 皇朝因之而悉蠲其租赋差役曰承天能仁者
并存其故额也先是尝于大界相之内析其地为宝幢永安龙
卷十二 第 7b 页
华广福四院久之复归于一寻又别立圆通禅院于其后而分
立宝幢永安两教院于其前凡建置沿革与废兴之故可见者
如此其易律为禅也妙庵宗公为开山第一祖继之者有若无
门觉庵诸公皆以名德为世师表法会甚盛珍楼宝阁绀殿缁
庐雄据乎万井中而隐然为一大丛林五山十刹殆无以尚也
仍纪至元之元年冬十有二月寺厄于灾惟无量寿佛铜像及
盘沟祠灵祐庙独存佛身丈有六尺邦人所共瞻依盘沟灵异
之迹尤著灵祐则卫尉之女不嫁而精于梵行以经营寺事而
祀为护伽蓝神以祈祷有应而赐庙额累封慧慈灵感显佑善
利夫人者也烈㷔炽然而不与劫灰俱化人知为重兴之兆矣
顾法席久虚越三岁莫有任起废之责者行宣政院询子佥言
俾庐山开先南楚说主之其至以四年冬十有二月仅以衣祴
卷十二 第 8a 页
坐具一布囊自随闻其风者输财荐货川赴山积召匠蕳材首
建大殿殿楹之高百三十尺其大围十有五尺厚栋脩杗曲栾
方楶咸与楹称楹之表上至屋极又若干脩去其崇若干尺广
加其脩若干尺像设绘事种种庄严搏土设色皆出国工之手
殿之后有万佛阁其楹加于殿楹三十尺阁为间五而东西朵
楼为间四隆其中而杀其旁纵横脩广各中于度其上列十五
大莲华一华一佛一一华瓣亦各有佛以足万数下施机轮可
以运转奇诡殊特昔所未睹范铜为巨钟至万八千斤比旧加
三之一会南楚升居径山所作无量寿观世音护伽蓝神三小
殿及演法集僧之堂三门两庑厨库之属皆弗克视其成它所
宜有而未及为者犹多也今住持雪窗明以至正四年秋九月
由虎丘迁主兹寺亟捐衣盂之赀构经钟二楼各为间者三其
卷十二 第 8b 页
崇十有七寻脩广称是栖经有藏涂以纯金一柱八面纳匦五
百天神环绕力士翊扶幡盖香云缤纷蒙蔽达官大姓好事之
家观者莫不目眩心骇争投钱币以助胜缘雪窗之经画相劳
靡惮其勤甫及三岁土木之功秩然有序以老病厌理繁剧悉
裒众施并倾巳橐以授提点僧而退处虎丘之东庵八年冬行
中书省谋于行宣政院挽之复出遂以九年春三月再正法席
增饰万佛创造四臂观世音四天神王护伽蓝神补画正殿之
八十四龛庑下之五十三参圬墁瓴甓缜壮砻密髹彤金碧绚
耀华美厨堂库院什器之须纤细毕备南楚之弗克视其成者
至是可以无憾矣斥大方丈为间者五上为重阁下为广堂前
为厅事而蒙堂有位众寮有阁仓庾湢室亦次第告成南楚之
未及为者雪窗无不按其法之所宜有而伸其志之所欲为虽
卷十二 第 9a 页
曰前规后随而功实倍之南楚之成其始者奎章阁侍书学士
内翰虞公记之而雪窗之成其终者未之有记于是其徒奉事
状属溍书而刻焉阿含经世尊说若能补故寺是谓二梵之福
南楚虎岩适嗣雪窗以晦机笑隐为师友相与绍隆祖道扶植
教基期与 国家亿万斯年永永无极是用假方便力示现有
为不离世间法而入第一义岂止可资二梵之福而已雪窗之
功倍于南楚而溍于虞公无能为役何以赞一辞哉姑序其岁
月使来者有考云尔
  思溪圆觉法宝寺舍利塔记
吴兴城东三十五里思溪之上有大丛林号圆觉法宝寺住山
文梓重建塔成伐石属溍书之用图永久按状宋崇信军承宣
使王公永从宣和间仕于朝慈受深禅师时住慧林永从暇日
卷十二 第 9b 页
数与之游而咨决心要间语及有为因果禅师言起塔之功德
最胜盖舍利所在则为有佛也永从既谢事而归则舍家造寺
建塔迎禅师为之开山其后永从子孙曰益衰悉取故所施田
而寺遂废淳祐间观文殿学士赵公与𥲅捐金钱卑之使以田
复入于寺且缮葺其栋宇寺以复完 国朝至元十三年塔与
寺屋俱燬于兵虽屡易主僧率皆苟蕳架漏取足自容仅存其
香灺弗绝而已皇庆二年梓寔来罄已赀集众缘大治土木作
殿堂门庑及斋庐庖廪之属为屋总若干区惟塔之役甚钜久
乃克致其力因旧为七级而增新为八面飞金涌碧巍煌中天
阑楯外周龛室内秘华灯宝铎交辉和鸣睟容密语妥置如法
缁白四众瞻仰赞叹以为多宝全身已灭而复现也在
仁宗时西天竺尝以古佛金刚座石制塔方广若干寸函舍利
卷十二 第 10a 页
来献 䛇以赐魏国赵公孟頫魏国寻以归于梓俾永镇兹塔
而祈福报上至是诹吉奉安惟谨故所有辟支佛齿骨舍利
亦并藏焉起天历二年春讫至正二年秋凡十有五年而告毕
工其秉心也专肆力也勤矣溍窃惟事之废兴系乎时物之成
坏关乎数不囿乎时与数而历劫长存者其惟夙昔所发深心
大愿乎异时之真僧上士有出没人间三世而后合浮图之颖
者今乃以十有五年之顷炽然建立如此不啻事半而功倍自
其异者而言之时与数诚若不齐自其同者而言之本愿则均
是故应知三世非远十有五年非近虚空有尽此愿无穷矧今
真身法塔为
圣人出乘机缘之遇合而来止于此愿力所感殆非偶然视昔
轮王天上人间龙宫海藏之所分贮一即八万四千八万四千
卷十二 第 10b 页
即一光明之聚遍法界无所不照其功德为异为同虽有巧智
莫能分别尚安能测其时与数之盈虚乎所可托以永久者有
不在区区世谛文字之末也姑叙其略庶来者得以考其构兴
之岁月云施财为助者之名衔具列于石阴兹不著
  武昌大洪山崇宁万寿寺记
鄂之城东有佛刹曰大洪山崇宁万寿禅寺此黄鹄山也而谓
之大洪山者盖大洪随之名山自随而鄂自鄂而许地虽易而
号名不殊示有所本云尔鄂今为武昌山距城十里而近北枕
江汉南带湖湘东届寿昌下瞰樊水层峦叠巘交拱互揖西接
城闉民堵万区前临通逵而市声邈不相及山之颠有岳忠武
王手植巨松斗牛亭仙人石鼓崖尤为奇伟地位峻绝风物清
间寺特㩀其最胜处溯其所自出推灵济慈忍大师为初祖大
卷十二 第 11a 页
师讳善信以唐广德二年四月六日下生于洪州南昌王氏受
度于本州开元寺北丘清照而契心印于马祖道一禅师北游
五台感妙德现瑞相发愿为众僧执㸑三年僧力郤之大师涕
泪雪泣戚嗟不巳有老父告之曰汝缘在南方众不汝容盍行
矣乎逢随即止遇洪即住大师遂挈瓶锡南还以宝历二年秋
抵随州睹一山岿然问于逆旅主人曰此为何山荅曰大洪山
大师惕然思老父语则延缘而入至于山麓诸水所委汇为重
湖神龙居焉旱乾水溢有祷辄应时久不雨乡人张武陵具羊
豕将以致祷大师见而悲之谓武陵曰雨旸不时本由业感害
生自利徒增汝罪可且勿杀吾为汝祈约以三日必雨武陵听
之大师探幽履险得山之北岩泊然宴坐运诚默祷及期雷雨
大作雨既沾足而止武陵访求大师于岩中大师时犹在定蛛
卷十二 第 11b 页
丝羃面附耳而号挃体而告久之方觉武陵遂施以其山为建
精舍大和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大师密语于龙神曰吾前许以
身代牲辍汝血食今舍身饷汝可享吾肉即引刀断左右足白
液滂流俨然入灭双足留镇山门肉色久而不变四众哀慕称
之曰佛足有司以闻于朝赐号慈忍大师所居精舍赐名幽济
禅院后以祷祈屡有奇验累加大师号曰灵济慈忍其佐神十
有二封爵自王而公而侯等差不同皆天下知名之神威灵烜
赫被于四方此随之洪山也宋末随数被兵洪山又当其要害
为南北必争之地边境之民既多流散丛林之下亦无以安其
居京湖制置使孟公珙随人也与都统张公顺谋迁其众适于
乐郊乃度地于兹山请云庵兴自随州捧佛足及累朝所被告
敕徙寺额侨置焉仍奏请赐今名曰崇宁万寿俾兴为之开山
卷十二 第 12a 页
此则鄂之洪山也兴之后无诤须则翁寔继之
世祖皇帝在潜邸帅师南伐驻跸鄂之元兴寺遥见兹山之顶
有神人立于云端询知为大师化迹所寓深加敬异暨班师寔
因函佛足扈从至京师特命安置于秘宇而严奉之 上既正
位宸极有 旨遣使偕寔护送还山道出许州佛足重莫能举
使者归奏 诏即其地建寺此又许之洪山也鄂经摧陷之馀
寔又去不返吕公文德制置京湖请无积聚主之而寺以复新
继之者缘庵遇建灵济塔增置庵院土田而玉崖润无边咏竹
溪禧又继之寺以灾毁禧方谋起其废俄委顺而化至顺三年
今住持华公实来毅然以兴复自任积衣盂之赀躬求良材于
江上造大㧴以归顾旧址局于地势隘陋𥚹迫位置不皆合于
规式乃夷崇冈堙巨壑累石为基使就显敞首创大佛宝殿栋
卷十二 第 12b 页
宇之制悉拟于京师列刹而华饰有加焉两庑山门之上为万
佛阁演法栖僧有堂轮藏及祖师公王有殿天书有阁而钟楼
经台丈室蒙堂旃檀林前资寮库庾庖湢之属无不毕备始作
于元统二年之某月讫功于至正某年之某月费钱总若干万
缗出于华公者一万出于耆旧僧宗森者二万馀皆出于众施
及经用之羡财金碧髹彤辉映林谷宏模伟观人天具瞻其在
先朝尝以为中宫祝釐之所颁以香镫金币褒礼甚厚三大洪
山法席之盛莫武昌若也华不远数千里来徵文以记之溍窃
惟毗卢身土周遍一切三千世界一一须弥无去无来非彼非
此然则山未有寺法界宛然寺之既迁依然故处增减成坏之
相了不可得岂世俗文笔所能记乎若夫法身大士示现有为
于如幻境作饶益事应化之迹亦有可得而言者庸次第本末
卷十二 第 13a 页
俾归而刻诸华别号枯木嗣法于灵隐訚禅师云
  潜岳法喜院记
金华县北二十里有佛庐曰法喜院山曰潜岳(按郡志潜岳一/名尖峰山状)
若芙蓉盖今之芙蓉峰也环四旁皆缁锡所聚法喜峙其东而
独配兹山以为称或者昔尝依山建院后乃侨置今所欤是不
可考已旧传院在唐为巨刹众至七百水暴溢山谷间一夕尽
毁居民睹瑞光现其处发地得古石佛既而有文翠禅师者莫
知何许人即荆棘瓦砾之场构屋而居垦田而食院以复兴后
梁之乾化三年也宋治平二年初赐今额甲乙之传无虑数十
人承之者宜澹念其故宇庳陋摧圯弗称
天朝尊崇像教之意将斥大更新之乃辞所领圣通法席而归
罄巳橐以市材甓僦匠佣与法孙元牧各出指端血书华严经
卷十二 第 13b 页
以自誓期事之必集起至元二十有七年讫元贞元年大殿三
门次第就绪司教事者无能为其劝相顾逞贪虐以挠之澹不
得巳避于北阜仅毕东庑遽辍土木之功大德七年始克营西
庑迁普同塔捐钱助造佛菩萨阿罗汉护伽蓝神之像而为澹
结庵于北阜者里人陈文通及其子德明也十年冬澹示疾而
化牧以宿愿故汲汲焉纂其所已成而图其所未至食淡衣粗
铢积寸累久乃以延祐七年重举其役逮至顺元年佛阁及演
法栖僧之堂经藏钟楼库庾庖湢乃悉告完创观音殿于法堂
之后而祠故中书舍人潘公良贵于大殿之左寻又割田若干
亩以待缮葺之须其致力于此四十寒暑矣牧以书请纪其岁
用且言潘公得法于佛灯珣禅师语在嘉泰普灯录奉祠十载
往来山中恒自称养空居士日与丛林衲子同起居饮食没因
卷十二 第 14a 页
治地以葬遗钵迄今存焉公能以道自信而不泥于名迹非有
德于吾徒而吾徒歆仰之不已祠之所为作也幸并志之窃观
考亭先生序公文集于公平生本末论述甚具向之云云皆先
生所不道而谓公自少至老出入三朝前后在官不过八百六
十馀日清苦贫约处之超然由先生所言而推其所不言则公
之有得乎中无累乎外高风远致固可槩见牧之言良有徵不
诬也况夫祠之兴废系于院之盛衰尤不宜无以示后庸备著
之俾与游方之外者商而刻诸澹号云村牧号双涧云
  杭州明庆寺记
杭之佛庐甲于东南湖山胜处禅林法窟高下森列岩阿涧曲
殆无遗壤传律学者明庆最为钜刹乃岿焉独㩀乎阛阓中四
墉之外皆氓廛贾区细人之家一或弗戒辄有郁攸之警然其
卷十二 第 14b 页
毁也不久辄复盖负荷有人则以废为兴直易易耳按郡志唐
大中戊辰僧㬌初肇创精蓝于木子巷曰灵隐院集贤殿学士
柳公权为扁其游息之所曰明碧轩宋大中祥符壬子乃锡今
额曰明庆寺暨诜公以大智祖师之上首弟子来涖法席四众
归仰屹为律宗南渡后侨置京邑于杭明庆号御前香火视东
都之大相国寺宰执百寮岁时祝釐与凡祷禳之事咸在焉寺
之旧址不啻百亩自毁于金兵遂为荆棘瓦砾之场大将刘鄜
王家因取以广其赐第它田土又间为有力者所夺仅存其什
伍寺幸不废其后寂庵光公始请于朝复长洲田佛慧思公入
内讲律称旨銮舆之来泪有和大臣所进喜雨诗宸奎之藻饰
有明庆及南山道场六大字寻得请复昆山田而屋室亦渐充
扩逮至我朝像教之隆古所未有佛瑞祥公佛慈吉公佛鉴
卷十二 第 15a 页
良公佛寿元公先后登于律座是迓是续罔有弗虔至元癸巳
大德癸卯十年之间寺再燬而再完且寖复其故址则佛鉴之
功也学徒得以安居而习其业者垂四十年至正辛巳之夏寺
荐厄于灾今住持律师杲公弊衣粝食苦心劳形掇拾遗烬以
图兴复耆旧无不为之感动而交相之地之入于刘氏及它姓
者皆莫敢有而悉以来归乃召匠蕳材诹日庀工首建大殿更
其位置使稍西以远歊烦而近亢爽危担广霤邃宇崇阶金碧
髹彤绚烂溢目邻郡僧安公睹是胜缘亟抽已橐以倡众施造
释迦弥陀药师文殊普贤迦叶阿难之像妥安其中观世音三
十二应涌现其后阿罗汉诸天环侍其旁华幡帐座种种庄严
靡不备具丞相国王朵而只时坐镇江浙躬率官属捧香币集
寺僧如其法展庆赞之仪豪宗右姓稽首向风争荐货以佐营
卷十二 第 15b 页
缮之费师益募耆旧僧出长财作佛阁僧堂钟楼三门两庑库
庾庖湢不五年咸溃于成寺有王荆公题法喜堂诸诗苏文忠
公书普门品及题大智所书弥陀寺碑次第搜访而重刻焉旧
观顿还故疆毕复于前人有光矣奚止能起其废而巳哉师以
为盛衰有时关乎天数非人所能胜是皆蒙被
帝力以济登兹日与其徒修净行发弘愿上以增崇
𧇖算下以扶植教基期亿万斯年相为无穷爰伐石求书其废
兴之故用告于来者溍尝闻儒以礼立仁义佛以律持定慧佛
之律犹儒之礼也在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库厩为次居
室为后师以利益群品故作如幻事既新宝构而示有所尊又
实帑藏而俾得所养惟方丈之室未及就绪庳屋数椽不庇风
日有合乎礼之居室为后者其精于律而通于礼亦吾儒之所
卷十二 第 16a 页
喜闻而乐道也庸并书之
  南天竺崇恩演福寺记
杭之南山由雷峰讫龙井其间浮屠之居四十有二而传天台
之学者惟崇恩演福寺为最盛寺在小麦岭积庆山之灵石坞
今所谓南天竺也宋渡江初山未有寺尝斥为牧地后以祥光
异响出现其间人咸惊异焉淳祐戊申葬贵妃贾氏于山之左
肇建宝坊锡以今额命天台宗师圆庵果为开山率其众入而
居之寻复给田以充华香食饮之须降钱以资土木营缮之费
景定壬戌葬周汉国公主于山之右益卑以吴江上腴之田五
千亩嗣领教事者初岩鉴石庭生并赐紫衣加右街鉴义毒鼓
声始奏蠲科徭而依律结界少蕴光性庵岳浩翁川潜山珦次
补其处俱能恪守成规咸淳戊辰贾魏公柄国以妃同气故大
卷十二 第 16b 页
发私帑俾禅僧绝岸湘增新其栋宇显敞宏丽视昔有加我
朝尊尚教乘大江以南佛僧所庐悉惟其承传之旧于是无极
度古源清海翁学寔来而弘演五时八教三观十乘之旨以淑
其徒古源又即晋僧肇白莲华院岁修法华三昧开东路会饮
马桥夹玉几峰而出至元戊子云梦泽被 旨入觐对 御说
法深称上意特赐 玺书作大护持自柳塘权渭滨清松溪
晏传至湛堂澄玉冈润而诸方龙象多出其轮下人称之为教
海又再传至竹居蕳而寺以重纪至元丁丑燬于灾久未克兴
复会法席偶虚行宣政院求能负荷其事者得今才公以住是
山至正癸未也涖事伊始僧俗信向而至者或为创大殿造洪
钟或为作三世佛及文殊普贤迦叶阿难之像或为作观自在
像涌现其后或为作梵释二天像列侍其旁或施以一大藏教
卷十二 第 17a 页
而十地菩萨大阿罗汉护法天神之像则合众力以成之寺之
耆旧咸克交赞叶助而分督其役斋室蒙堂库庾庖湢既莫不
毕具而云堂丈室经钟二楼皆次第告成先是众以殿之方向
为疑祷之三日乃得吉卜遂无所改护伽蓝神新像众所未悉
亦决于卜而后定檀越有祠在殿西偏门径迫隘则辟使宽广
凡可以致其力者无不为也惟兹山支于天目至是适当风气
之会清淑所钟郁而不泄冈峦回复窈然靓深泉甘土肥林木
茂遂诚宇宙间奥壤也闭藏于空荒寂寥之中其已久矣造物
者一旦而启之微妙法幢炽然建立际逢昭代教道益隆其兴
也殆若有时未及百年而鞠为荆棘瓦砾之场其废也疑亦有
数得今才公而旧观复还雕楹绣桷绚耀崖谷金铃宝铎殷入
霄汉盖以废为兴存乎其人不可尽诿于时与数也岂宜无以
卷十二 第 17b 页
垂示来者使勿坠其志乎才公名必才字大用嗣法于湛堂云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