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31c 页


摩诃止观卷第十(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第七观诸见境者。非一曰诸。邪解称见。又
解知是见义。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
卷十 第 132a 页 T46-0132.png
解。名之为见。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
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据文者生无證者
死。夫习禅人唯尚理观触处心融。闇于名
相一句不识。诵文者守株情通者妙悟。两
家互阙论评皆失。若见解无滞名字又谙。以
见解问他意无穷尽。如曲射绕鸟飞走失
路。若解释难问绰有馀工。如射太虚箭
去无碍。当知非由学成必是见发。此见或
因禅发或因闻发。例如无漏起时藉于信
法闻思。因闻发者。本听不多广能转悟。见
解分明聪辩问答。因禅发者。初因心静后
观转明。翻转自在有如妙达。南方习禅者寡
发见人微。北方多有此事。盲瞑不识谓得
真道谓得陀罗尼。闇于知人高安地位。或
时不信拨是狂惑。今言非狂非圣。夫鬼著
能语鬼去则痴。其既不尔故知非狂。寻其
故惑贪瞋尚在。约其新惑更增烦恼。八十
八使系缚浩然。故知非圣乃是见慧发耳。通
论见发因闻因禅而多因禅。或禅已见发
或禅见俱发。见已得禅又少两义则多。例如
诸禅通发无漏。而未到发者少。六地九地发
者多。为是义故次禅定境而论诸见也。若
人见发利智根熟能自裁正。或寻经论勘知
己过者。此人难得。若不能自正。遇善知识
明示是非破其见心。此亦难得。故云真法
及说者听众难得故。既不自觉又不值师。
邪画日增生死月甚。如稠林曳曲木何得
出期。今观诸见境为四。一明诸见人法。二
明诸见发因缘。三明过失。四明止观。第一
卷十 第 132b 页 T46-0132.png
明诸见人法又二。一邪人不同。二邪人执法
不同。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
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一外外道。本
源有三。一迦毗罗外道此翻黄头。计因中
有果。二沤楼僧祛此翻休睺。计因中无果。
三勒沙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
果。又入大乘论云。迦毗罗所说有计一过。
作者与作一。相与相者一。分与有分一。如
是等名为计一。优楼僧祛计异。迦罗鸠驮
计一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一切外道及摩
迦罗等计异。皆不离此四。从三四外道派
出枝流。至佛出时有六大师。所谓富兰那
迦叶。迦叶姓也。计不生不灭。末伽梨拘赊梨
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删阇
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八万劫到。缕
丸数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钦婆罗粗衣也。
计罪报之苦以投岩拔发代之。迦罗鸠驮
迦旃延计亦有亦无。尼揵陀若提子计业所
作定不可改。此出罗什疏。名与大经同所
计三同三异。或翻误或别有意。今所未详。
而大体祖承迦毗罗等。依本为三。或可为
四谓四见也。二附佛法外道者起自犊子。
方广自以聪明读佛经书而生一见。附。佛
法起故得此名。犊子读舍利弗毗昙自制
别义言。我在四句外第五不可说藏中。云何
四句。外道计色即是我。离色有我。色中有
我。我中有色。四阴亦如是。合二十身见。大
论云。破二十身见成须陀洹即此义也。今
犊子计我异于六师。复非佛法诸论皆推
卷十 第 132c 页 T46-0132.png
不受。便是附佛法邪人法也。或云。三世及
无为法为四句也。又方广道人自以聪明
读佛十喻。自作义云。不生不灭如幻如化空
幻为宗。龙树斥云。非佛法方广所作。亦是
邪人法也。三学佛法成外道。执佛教门而
生烦恼不得入理。大论云。若不得般若
方便入阿毗昙。即堕有中。入空即堕无中。
入昆勒堕亦有亦无中。中论云。执非有非
无名愚痴论。倒执正法还成邪人法也。若
学摩诃衍四门即失般若意。为邪火所烧
还成邪人法。故百论正破外外道。今大乘论
师炎破毗昙成实谓是计有无外道。然成
论云。三藏中实义空是。此乃似无意。又同
百家之是异百家之非。捉义出没又似因
中亦有果亦无果意。又似昆勒意。当时论起。
人皆得道。今时执者乃是人失何关法非。此
应从容不可雷同迦毗罗等。若以大破小
如净名所斥。取其不见中理与外道同。
非是夺其方便之意。二明邪人执法不同
者关中疏云。一师各有三种法。一得一切智
法。二得神通法。三得韦陀法。一切智者。各
于所计生一种见。解心明利将此见智通
一切法。故名一切智外道。神通法者。发得
五通变城为卤。转释为羊。停河在耳扪
摸日月。此名神通外道。韦陀法者。世间文字
星医兵货悉能解知。是为韦陀外道。一师则
有三种得法不同也。犊子方广亦如是。若
望执佛法邪约三藏四门。一门有三。一直
发理解智性生见。二得诸神通。三解四阿
卷十 第 133a 页 T46-0133.png
含文字。如是四门则有十二种得法不同
也。若得意者。一一门中初有三种念处。一
性念处。二共念处。三缘念处。性是直缘谛
理。共是事理合修。缘是遍缘一切境法。亦是
缘三藏教法。后證果时成三种解脱。慧解
脱俱解脱无疑解脱。故结集法藏时选取千
人。悉用无疑解脱遍解内外经书。拟降外
敌。毗昙婆沙云。烦恼障解脱禅定障解脱。一
切法障解脱慧解脱人得初解脱。共解脱人
得第二解脱。唯佛得第三解脱。总名无
疑解脱也。执摩诃衍通别圆四门失意者。
例有三十六种得法不同。

○第二明诸见发
有二。一明诸见发。二见发不同。一明见
发者。或因禅或因闻。众生久劫靡所不
作。曾习诸见隔生中忘。罪覆本解心不速
开。今障若薄能发诸禅。或禅见俱发或禅后
见发。或闻他说豁然见生。如有泉水土石
所碍。决却壅滞𤀹矣成川。闇障既除分别
薳去。一日十日绵绵不已。番番自难番番自
解。所执之处实而有通。所不执处虚而自
破。又辩才无滞巧说己法庄严言辞。他来
击难妙能申释。如是见慧从何处出。由禅
中有观支。观支是慧数。逸观诸法莫自知
止。快马著汗不可控制。若听讲人无禅润
见始欲分别多抽肠吐血。因是制命见
终不成。若定力润观虽逸难制。不致抽
肠多得成见。从此观支推研道理。谓诸
法因中有果。此解明利洞见远意出过馀
人。将此难他他不得解。谓他妄语。自执
卷十 第 133b 页 T46-0133.png
己义他不能坏。自谓是实。无生真智得理
妙心。若细推寻但是见惑世智辩聪。具足
八十八使颠倒惑网岂关真解。当知是迦毗
罗见发相也。又约观支推寻诸法因中无果。
此见分明解心猛利。虽种种难能种种通。
引种种證成因中无果义。以此破他他不
能当。馀为妄语。他来破己己执转成。以此
为实。建言归趣唯向因中无果。当知定是
僧祛见发也。若于观支思惟因中亦有果
亦无果法。大论云。有与无诤。无与有诤。言
长爪执亦有亦无与有无者诤。若入此见
难问无穷尽。岂非勒沙婆见发也。其六师
所计不同。须善得诸师执意以所发见
勘之。虽小不同但令大体相似。即是六师
见发也。若于观支计必有我。而不在身见
四句中。亦不在三世无为四句中。而在第
五不可说藏中。发此见时心解明利能问能
答。神俊快捷难与当锋。破他成己决不可
移。当知是犊子见发也。若于观支谓诸法
幻化。起空尽相。此解虚无不见解心及诸
法异。同如幻化。唯计此是馀悉妄语。此是
方广见发也。若于观支推诸法无常生灭
不住。人我如龟毛兔角不可得但有实法。
析实法尘若粗若细。总而观之无常无我。
计此为实。所发见解全会毗昙。诸旧听人
虽解名相心路不通。若发此见于文虽
昧而神解百倍。其不识者谓是贤圣而实
非也。若是贤人道心郁然与解俱生。能伏烦
恼成方便位。今虽解无常增长诤竞。道心
卷十 第 133c 页 T46-0133.png
沈没烦恼转炽。故知是有门见发也。若于观
支忽发空解。谓言无常生灭三假浮虚。析
尘入空种种方便。此见明利神用骏疾。强
于问难破他成己。是实馀妄。此是空门见
发也。若于观支计一切法亦有亦无。若入
此门难问无穷尽。此是昆勒意。论乃不度
习发无定。是为亦有亦无见发也。非有非无
见例亦可知。当知四门通理则成正见。若
失方便堕四见中。故名佛法内邪也。何
但三藏四门执成邪见。无量劫来亦学摩诃
衍通别圆等不入理。保之为是。取于四
边邪见火烧。今于观支忽发先解。梦虚空
花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或作幻
本无实无实故空。空解明利。或作亦空亦
有解。譬如幻化物见而不可见。或作非空
非有解。非是幻有亦作幻无。中论观法品
云。若言诸法非有非无。是名愚痴论。向道
人闻说即悟名得实相。邪心取著生戏论
者。即判属愚痴论。是为通教四门四见也。
若于观支思惟通教四门之解是界内幻梦。
此梦从眠法生。眠即无明。观无明入法性。
亦有四门。或言法性如井中七宝。或言如
虚空。或言如酒酪瓶。或言中道。此四解明
利。即是别教四门见发也。若于观支忽解。
无明转即变为明。明具一切法。或谓无明不
可得变为明。明何可得。此不可得具一切
法。或谓法性之明亦可得亦不可得。非可
得非不可得。一门即三门三门即一门。此解
明利。所破无不坏所存无不立。无能逾
卷十 第 134a 页 T46-0134.png
胜。亦复自谓是无生忍。如此解者。是圆教
四门见发也。大乘四门皆成见者。实语是虚
语生语见故。涅槃是生死贪著生故。多服
甘露伤命早夭。失方便门堕于邪执。故称
内邪见也。夫四见为诸见本。自他复为共
无因本。故龙树破自他竟。点共有二过无
因则不可。自他既不实况无因耶。本破末倾
其意在此。若立自他共无因例立。今大小
乘四门僻执成见。但明自他意竟馀者可
知。若三藏明大生生小生皆从无明生不
由真起。若无明灭诸行灭。不关真灭。执此
见者即成自性邪见也。通教明真是不生。
不生故生生一切惑。若灭此惑还由不生。
如此执者是他性邪见也。界内以惑为自真
为他。故作此说也。界外以法性为自无明
为他。别教计阿梨耶生一切惑。缘修智慧
灭此无明。能生能灭不关法性。此执他性
生邪见也。圆教论法性生一切法。法性灭
一切法。此则计自性邪见。前君弱臣强。今君
强臣弱。馀二可知。夫因闻多发理见少发
神通韦陀。因禅多发神通韦陀少发理见。
发理见者伏学人。发神通伏俗人。俗人取
异不取解。学人取解不取异。发韦陀兼
伏。具发三者最能兼伏。因禅发者已如上
说。因闻发者今当说。行者虽得禅而未发
见要假前人启发其心。心既静利。忽闻因
中有果。心豁开悟洞明邪慧。百千重意逾深
逾远。犹如石泉。是为从闻发得迦毗罗见。
馀三亦如是。若闻第五不可说藏及闻幻
卷十 第 134b 页 T46-0134.png
化。即发犊子见也。或闻三藏四门随解
一句。见心豁起深解无常。观心奔踊不复
可制。是为因闻发有门见。三门亦如是。若
闻摩诃衍十二门。各依门生解解心明利。
过向所闻。虽发此解非大方便不入小
贤中。又非迦毗罗等邪解。故知是发十二门
见。二明发法不同者。迦毗罗外道直发见
解。解心雄猛邪慧超殊不可摧伏。是得一
切智法也。若直发神通蹈履水火隐显自
任。谁不谓圣人乎。真谛三藏云。震旦国有
二种福(云云)。是得神通法也。若直发韦陀。
知世文字览诸典籍一见即解。或窃读三
藏衍等经絓眼便识。还将此知庄严己法。
若尔内外相滥殆不可识。今时多有还俗之
者。畏惮王役入外道中。偷佛法义窃解庄
老。遂成混杂迷惑初心。孰正孰邪。是为发
得韦陀法也。一种外道各得三法。约人成
七。所谓单三复三具足者一。馀二外道亦尔。
合有二十一种得法不同。若约六师一师有
三合成十八。约人得多少则有四十二种
得法不同也。犊子方广发法不同。亦有单
三复三具足者一。若内邪得法不同。随一一
门所计道理精能分别。此是得性念处见。
亦是慧解脱耶。馀门亦如是。若但若兼发得
神通飞腾纵任。此是得共念处见亦是俱解
脱耶。若通慧自在而不能说法。或寻经
论或听他说即达名数。又下通韦陀上通
大乘悉用己见消诸法门。以诸法门庄严
己见。四门各有三种。约人亦有七意也。若
卷十 第 134c 页 T46-0134.png
通别圆等四门各直发慧解。各但变通。各知
内外经书者。自谓道真他谓高著。今但谓
是邪见。一门有七。合成八十四种(云云)。复次
前总论同异。今当一一论同异。三外六师
虽同发一切智。或有见一切智。或无见一切
智。如是等种种一切智所计处别。故见智则
异。各据为是馀人则非。法华云。野干前死。
此明利使发时钝使则没故言前死。又云。
诸大恶兽竞来食啖。即是所执一见能啖诸
见。论力云。一切诸师皆有究竟道鹿头第
一。当知一切智各各不同也。乃至三藏四门
一切智。大乘四门一切智。各执所见互相吞
啖。彼彼不同可以意得。次神通法不同者。
神通因禅而得得禅不定。外外道秖因根
本发通。或初二三四。所因既殊力用亦别。
内邪亦因根本。又因净禅。所因浅深通用优
劣。大论云。所因处用通广。所不因处用通
劣。但禅是事通是用。俱属福德庄严。非所
诤处虽无理诤。校捔所因通用悉异。次
韦陀不同者。若外外道所发所读治家济世
之书。部帙不同诠述各异。发读多则知广。少
则知狭。长慢自大皆由文字不同也。若内
邪不发不读外外道文字者则知狭。发读
则知广。不发不读三藏文字者。不知界
内名相则知见狭。发读者则知广。不发不
读衍者。不知界外名相则知狭。发读者则
知广。当知韦陀之法句句不同耳。复次结
会不同。然内外诸邪。俱明理慧神通文字立
德调心。尊人卑己声誉动物。如庵罗果生
卷十 第 135a 页 T46-0135.png
熟难知。天下好首莫测邪正。今判之甚
易。如迦罗七种不同。研其根本皆从邪无
中起若计因中有果破一切法唯存此句。
作诸神通摇动时俗。令人信受因中有果
法。所引韦陀异家。名相庄严因中有果。所
立诸行归宗趣向。指极因中有果为所执
法。动身口意造无量罪如后说。由此验知
是迦毗罗外道也。僧祛沙婆例亦如此元起
邪无终归所执。犊子亦如是。小大四门准
此可解。验之以元始察之以归宗。则泾
渭分流菽麦殊类。何意滥以庄老齐于佛
法。邪正既以混和。何能拔大异小。自行不
明何得化他。师弟俱堕也。

○第三明过失
为二。一明过失。二明并决。一正明过失者。
若天竺宗三。真丹亦有其义。周弘政释三
玄云。易判八卦阴阳吉凶。此约有明玄。老
子虚融此约无明玄。庄子自然约有无明
玄。自外枝派源祖出此。今且约此以明得
失。如庄子云。贵贱苦乐是非得失皆其自然。
若言自然是不破果。不辨先业即是破
因。礼制仁义卫身安国。若不行用灭族亡
家。但现世立德不言招后世报。是为破果
不破因。若言庆流后世并前则是亦有果
亦无果也。约一计即有三行。一谓计有行
善。二计有行恶。三计有行无记。如云理
分应尔富贵不可企求。贫贱不可怨避。生
无足欣死何劳畏。将此虚心令居贵莫憍
处穷不闷。贪恚心息安一怀抱。以自然训
物作入理弄引。此其得也。得有多种。若言
卷十 第 135b 页 T46-0135.png
常无欲观其妙无何等欲。忽玉璧弃公相
洗耳还牛自守高志。此乃弃欲界之欲攀
上胜出之妙。即以初禅等为妙。何以得知。
庄公皇帝问道观神气。见身内众物以此
为道。似如通明观中发得初禅之妙。若言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离贪欲即得涅槃。
此无三界之欲。此得灭止妙离之妙。又法
名无染。若染于法是染涅槃。无此染欲
得一道微妙。妙此诸欲欲妙皆无。汝得何
等。尚不识欲界欲初禅妙。况后欲妙耶。若
与权论。乃是逗机渐引覆相论欲妙。不得
彰言了义而说。但息跨企之欲观自然之
妙。险诐之行既除。仁让之风斯在。此皆计
有自然而行善也。又计自然任运恣气。
亦不运御从善。亦不动役作恶。若伤神和
不会自然。虽无取舍而是行无记。行业未
尽受报何疑。若计自然作恶者。谓万物自
然恣意造恶终归自然。斯乃背无欲而恣
欲。违于妙而就粗。如庄周斥仁义。虽防
小盗不意大盗揭仁义。以谋其国。本以
自然息欲。乃揭自然而为恶。此义可知
也。次约天竺诸见空见最强。今寄之以论
得失。夫空见为三。一破因不破果破果不
破因。二因果俱破不破一切法。三破因果
及一切法。一切法即三无为也。第三外道与
佛法何异。大论明。大小乘空体析为异。外
道亦体析此云何异。外道从邪因缘无因缘。
若析若体若毕竟空。佛弟子知从爱因缘。若
析若体若毕竟空。有人言。破语非体。今明。
卷十 第 135c 页 T46-0135.png
中论首尾以破题品。破岂异体邪。故不约
此分邪正大小。但依大论析正因缘异外
道。体正因缘异小乘。若约邪因缘起空
见。亦有三行而多作恶。真观空人知从爱
生善尚不作。岂况恶乎。起空见人于果报
财位非其诤处。空是其处。同我空法亲友
生爱。赞有破空怨雠瞋恼。人不知空慢之
如土。空心无畏不存规矩。恣情纵欲破
正见威仪净命。死皆当堕三恶道中。六师
云。若有惭愧则堕地狱。若无惭愧不堕
地狱。背鲙经屏天雷尿井。逆父慢母剧于
行路。乃谓无碍。若亲异疏非平等也。自行
奸恶复以化人。普共为非失礼如畜。岂有
天下容忍此耶。虽谓无碍不敢逆主慢
后。自惜其身则于身有碍。是人直发此
是见转炽盛永不得禅。若得禅已见禅法
多失。发见已禅。多是鬼禅鬼通。能记吉凶
又知他心。又广寻韦陀證成此见。令人信
受破世出世善。名啖人狗。若一种不破不
名饱足。破一切法见心乃饱。饱名转炽。内
无实行但虚诤计如叫唤求食。执空与有
诤。空有相破为啀喍。自称誉为嗥吠。破他
名揸。立己名掣。又狐疑未决为啀喍。陵
恐于他为嗥吠。如守家狗令他畏故而吠
也。此人纯自行恶化他有四。一自为恶劝
人行善。二自扬行善劝人行恶。三自劝俱
恶。四自劝俱善。自恶劝善者。言我能达理
于恶无妨。汝是浅行须先习善。化道应先
以善引之。若自善劝恶者。言我是化主和
卷十 第 136a 页 T46-0136.png
光须善。汝是自行正应作恶。自劝俱恶者。
俱行实道故。自劝俱善者。俱行权道故。此
四虽异。皆以恶为本随业沈沦。何道可从
耶。又空见行善者。空无善恶而须行善。不
行善者。毗纽天瞋众生苦恼。苦恼故成业。
业由过去现在受报。以现持戒苦行遮现
恶果。则得漏尽。若尔须善故持戒节身。少
欲知足粗衣啖草。为空造行而生喜怒。空
是瞋爱诤计之处。若得禅发见禅谢见炽。见
已得禅乃是鬼禅鬼通。如此空见自行唯一
化他有四。例前自行化通即是随业。随业
升沈何关道也。次执空见不作善恶腾腾
平住。虽谓平住称爱毁忧。以平平自高。当
知平平生烦恼处。得禅发见如前。亦通
韦陀窃解佛教。庄严无记啀喍叫唤。无量
结使从无记生。自行唯一化他亦四。若不
发禅业牵恶道。若发禅随禅受生。若此业
未熟先世诸业强者先牵。当知诸见未能
伏惑。云何惑断耶。亦有亦无等得失之相。
准此可知。
摩诃止观卷第十(上)


摩诃止观卷第十(下)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次明内邪得失者。三藏四门本为入理而
执成戏论。发见获禅兼通经籍。若以此门
卷十 第 136b 页 T46-0136.png
自执秖应生善。既与见相应还起三行。其
行善者专为诸有而造果报。取著有门而
生爱恚。胜者堕慢坑负者堕忧狱。生烦恼
处。有门还闭不得解脱。行恶行者执有为
是。馀者皆非。为此有门无恶不作。邪鬼入
心唯长众非。九十六道三顺佛法。故有阿
毗昙道修多罗道。但五百罗汉于此有门得
出。岂应是邪。今人僻取鬼则入心。故称阿
毗昙鬼。或从见入或从禅入。自行有一化
人亦四。一门既尔三门亦然。若通别圆等各
有四门生见。一见亦具三行。行善者可
知。行恶者。执大乘中贪欲即是道。三毒中
具一切佛法。如此实语本灭烦恼。而僻取
著还生结业。称毁忧爱欺慢啀喍竞于名利。
自行则一化他有四。既非无漏无明润业。
业力牵生何所不至。不能细说准前可
知。如是等见违于圣道。又能生长种种罪
过。其不识者执谓是道。设知是见随见而
行以自埋没。岂能于见动不动而修道品。略
言见发生诸过失也。二明并决真伪者。一
就所起法并决。二就所依法并决。今通从
外外道四句。乃至圆四门外道见通韦陀乃
至圆门三念处三解脱。名数是同。所起见罪
系缚无异。譬如金铁二锁。又从外道四句。
乃至圆门四见。名虽清美。所起烦恼体是污
秽。譬如玉鼠二璞。又从外道四句。乃至圆
门四见虽同研鍊有成不成。譬如牛驴二
乳。又从外道四见。乃至圆门四见有害不
害。譬如迦罗镇头二果。所计神我乃是缚法
卷十 第 136c 页 T46-0136.png
非自在我。各执己是馀为妄语。互相是非
何关如实。自谓真道翻开有路。望得涅
槃方沈生死。自言谛当终成邪僻。爱处生
爱。瞋处生瞋。虽起慈悲爱见悲耳。虽安
涂割乃生灭强忍。虽一切智世情推度。虽
得神通根本变化有漏变化。所读韦陀世
智所说。非陀罗尼力非法界流。虽断钝
使如步屈虫。世医所治差已更发。八十八
使集海浩然。三界生死苦轮无际。沈著有
漏永无出期。皆是诸见幻伪。岂可为真实
之道也。二约所依法异者。一切诸见各依
其法。三外外道是有漏人。发有漏法以有
漏心著于著法。著法著心体是诤竞。非但
因时捉头拔发。发诸见已谓是涅槃。执成
见猛毒增斗盛。所依之法非真所发之见亦
是伪也。此虽邪法若密得意以邪相入正
相。如华飞叶动藉少因缘尚證支佛。何况
世间旧法。然支佛虽正华叶终非正教。外外
道密悟。而其法门但通诸见。非正法也。皆
由著心著于著法因果俱斗。断奠是邪法
生邪见也。若三藏四门是出世圣人得出世
法。体是清净灭烦恼处。非唯佛经是正法。
五百所申亦能得道。妙胜定云。佛去世后
一百年。十万人出家九万人得道。二百年时
十万人出家。一万人得道。当知以无著心
不著无著法。发心真正觉悟无常。念念生
灭朝不保夕。志求出要不封门生染而
起戏论。譬如有人欲速见王。受赐拜职
从四门入。何暇盘停诤计好丑。知门是通
卷十 第 137a 页 T46-0137.png
途不须诤计。如药为治病不应分别。速
出火宅尽诸苦际。真明发时證究竟道毕
竟无诤。无诤则无业无业则无生死。但有
道灭心地坦然。因果俱无斗诤俱灭。唯有正
见无邪见也。复次四门虽是正法。若以著
心著此四门。则生邪见。见四门异。于修因
时多起斗诤。譬如有人久住城门。分别瓦
木评薄精粗。谓南是北非东巧西拙。自作
稽留不肯前进非门过也。著者亦尔。分别
名相广知烦恼多诵道品。要名聚众媒衒
求达。打自大鼓竖我慢幢。誇耀于他互
生斗诤。捉头拔发。八十八使瞋爱浩然。皆
由著心于正法门而生邪见。所起烦恼与
外外道更无有异。论所计法天悬地殊。方
等云。种种问桥智者所呵。人亦如是。为学
道故修此四门。三十馀年分别一门尚未
明了。功夫才著年已老矣。无三种味空生空
死唐弃一期。如彼问桥有何利益。此由著
心著无著法而起邪见也。次通教四门体
是正法。近通化城前曲此直。巧拙虽殊通
处无别。如天门直华馀门曲陋。不住二门
俱得通进。若数瓦木二俱迟壅。若不稽滞
法门若因若果俱无诤著。是名无著心。不
著无著法不生邪见也。复次若以著心
著此直门亦生邪见。或为名为众为胜为
利分别门相。瞋爱慢结因此得生。譬如以
毒内良药中。安得不死。以见著毒入正
法中。增长苦集非如来咎。利根外道以邪
相入正相。令著无著成佛弟子。钝根内道
卷十 第 137b 页 T46-0137.png
以正相入邪。令无著有著成邪弟子。岂
不悲哉。别圆四门巧拙利钝俱通究竟涅槃。
因不住著果无斗诤。若封门起见则生烦
恼与沤楼祛等。以此而观如明眼人临于
泾渭。岂容迷名而不识清浊也。略明见
发则有五番。一番有四。则有二十门。一门
有七。合一百四十见法不同。广论无量。皆
藉因缘而得开发。良以通修止故诸禅得
发。通修观故诸见得发。通修之缘乃由止
观。而根本别因必由前世。或在外外道中
学。或为佛弟子大小乘中学。或因闻法相
曾发诸见。或因坐禅发此诸见。隔生废忘
解不现前。今修静心。或闻经论熏其宿业
见法还生。先世熟者今则易发。先世生涩今
则难发。隔生远则难近则易。若外外见熟近
则前发。内见熟近则先现。神通韦陀既是事
相。隔生易忘难发。见是慧性难忘易发。
如人久别忆名忘面。事理难易亦复如是。
若前世外有鬼缘。鬼则加之发鬼禅鬼见。
外有圣缘。圣人加之发正禅见也。复次若
先未识诸见过患。于见生怖匆匆急断。今
识其邪相慎莫卒断。但恣其成就作助道
力必有巨益。如腹有蛊当养寸白后泻干
珠。所以然者。世间痴人顽同牛马。徒雷震
法音溢敷锦绣。于其闻见无益。耽著五
欲如患蛊者。若发诸见见啖钝使喻之
寸白。见慧与正观相邻闻法易悟。如彼珠
汤。为是义故须养见研心前驱开导。若入
二乘则动见修道品。若入大乘不动见
卷十 第 137c 页 T46-0137.png
修道品。对寇破贼然后勋成。是为养外见
以为侍者。若发三藏拙四门见。通巧四门
见。见虽是障助道亦深。若福德法升天甚
易取道则难。见是慧性。沈沦亦易悟道甚
疾。大论云。三恶亦有得道人少故不说。白
人黑黡不名黑人耳。既知是见惑不得起
恣其分别。如诸外道先有见心。被佛化时
如快马见鞭影即便得悟。若无见者万斧
不断。如为牛马说法。不相领解。㺐獠全未
解语若为论玄。故佛于其人则不出世。
分形散质为师为友导其见法。佛日初出。
权者引实闻法即悟。法华云密遣二人者。
约法论方便之二教。约人是权同二乘。众
圣屈曲尚教其见。今得见发岂可遽除。若
先世修别圆八门未断通惑。此见若发过
同三外。若先世已破通惑。未悟别理或同
二乘。前见尚养况此见耶。净名取二乘过边
拨属外道。又取助边使之为侍。进退解之
勿一向也。今生修道见心发者真理可期。
见若未发圣境难会。

○第四约见修止观
者。如上通论得见不同。则一百四十种。若
别就内邪则有一百一十二种。若作宗明
义凡有几宗。十地中摄数论等分别见相。
为同为异。邪正途辙优降几何。若解此意
知不相关。其不解者知复奈何。夫佛法两
说一摄二折。如安乐行不称长短是摄义。
大经执持刀仗乃至斩首是折义。虽与夺
殊途俱令利益。若诸见流转须断令尽。若
助练神明回心入正皆可摄受。约多种人
卷十 第 138a 页 T46-0138.png
说上诸见。无有一人并发之者。设使皆发
会相吞啖惟一事实。约一一见各作法门。
巧示言方经九十日。束一一见同一观门。
具一切法亦不可尽多一自在。今且约一
见众多亦然。诸见之中空能坏一切。一切不
能坏空引人甚利。今当先观空见例为
十意。思议境者。空见出生十法界法。胡瓜非
热能为病因。空非十界能作因缘。成论云。
刹那边见心起即是不善。毗昙明。刹那边见
心起。不当善恶名为无记。因等起心。一切
善恶因之而起。今此空见亦有二义。若别观
者。如因等起十法界因之而生。所以者何。
昔未空见未曾为行。今发空见即有三
行。如前说。由空造恶者行无碍法。上不见
经佛敬田可尊。下不见亲恩之德。习裸畜
法断灭世间出世等善。阐提虽恶尚存怜
爱之善。空见永无纯三品恶。逆害伤毁即地
狱界。无惭无愧即畜生界。悭贪破斋不净
自活即饿鬼界。破齐故常饥。不净故啖秽。
因空行善者。持戒苦行庄严十善三业淳
熟即三善道界。又发根本即色界。又因空
生声闻者。若谓空者其实不识空中四谛。
所以者何。若證法性是空是净。虚妄空见必
依果报。果报是污秽色。大品云。色若常无常
等皆依于色。受纳空是馀者则非。取空像
貌异于有法。缘空起三行分别空心胜
于馀法。是名五阴。空尘对意即是二入。更
加意识。即是三界。界入阴等即是苦谛。空见
是瞋处爱处慢处。有见弱者则揸破有法。掣
卷十 第 138b 页 T46-0138.png
理就空疑不得起。若揸不破掣不来则啀
喍生疑。又今虽无疑后当大疑。何以故。若
空是理应与圣等。既不等者安得不疑。是
谁计空计空者我。我实非空空亦非我。因
空生我。谓我行我解赞我毁我。著此空
边不可舍离。谓因空道望通涅槃。则以
空为戒。非鸡狗等非因计因。是因盗戒
取。计空为空实非理空非果计果。是果盗
见取。空见偏僻即是邪见。如是十使从空而
生。欲苦下具十。集下有七除身边戒取。道
下有八除身边。灭下有七除身边戒取。合
三十二。色无色各除四瞋。各二十八。合八十
八使。是名集谛。集迷苦起苦由集生。苦集
流转长爪不识。复有一鬼头上火然。非想
已来尚自未免。何得于空不识苦集。若识
空见苦集苦集皆依于色。一切色法名身。
身色污秽污秽是不净。智者所恶破于净倒。
名身念处。若受空见是受不受受第二句。
顺空即乐受。违空即苦受。不违不顺即不
苦不乐受。三受即三苦。计苦为乐是名颠
倒。若知无乐破乐颠倒名受念处。空尘对
心而生意识。此心生灭新新流动。有缘思
生无缘思不生。生灭无常而谓是常。即是
颠倒。识识无常即破常倒名心念处。取空
像貌而行善恶行中计我。行若是我行有
好恶。行有兴废我亦应尔。诸行无量我若
遍者我则无量。若不遍者则一行无我。众行
亦无我。强计有我即是颠倒。若知无我则
破想行名法念处。但诸阴通计四倒。于想
卷十 第 138c 页 T46-0138.png
行计我强。于色计净强。于心计常强。于
受计乐强。名别念处。若总念处则不尔也。
是为空见生念处观。勤破倒观即见正勤。
定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为根。破
五惑名为力。安隐道用名七觉。安隐道中
行名八正道。是为空见能生道谛。四倒除
故是痴灭。痴灭故爱灭。爱灭故瞋灭。瞋灭故
知空非道。惭愧低头则是慢灭。无复所执
则疑灭。空见既具苦集。苦集非毕竟空执
空心破。故求我叵得。我叵得故则身见破。
身见破故则我见破。我见破故边见破。空见
非道戒取破。空非涅涅见取破。空不当理
邪见破。十使破故八十八使破。八十八使破
故子缚破。子缚破故能发初果进成无学。
果缚破入无馀涅槃。是为空见生灭谛。即
声闻法界也。若于空见明识四谛则知尽
苦真道。真道伏断得成贤圣。乃至一百四十
种见。单复具足无言等见。皆识真道。于诸
见中能动能出。若不尔者不见四真谛。是
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若能见四谛则得
断生死。生有既尽已更不受诸有。即此意
也。次明空见生支佛者。空见非空妄谓是
空颠倒分别。倒即是无明。无明故取著空
见。若知无明何所取著。若知无明不起
取有毕故不造新。不造新不起取有。毕
故是不起无明。若无无明则成智明。故
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无烦恼时则无明灭。
无明灭则诸行灭。乃至老死灭。中论云。云何
声闻观十二因缘义。乃说常无常等六十二
卷十 第 139a 页 T46-0139.png
见。问答殆不相应。今秖此是答常无常等见
皆是无明。知无明不起取有。即是声闻法
中十二因缘观。法华云。乐独善寂求自然
慧。此慧善寂六十二见也。又观刹那空见
既具四谛。此空见心为有为无。刹那心起
便具五阴。云何言无。此即有支。有即含果。
亦是因中有果义。若作无果者。有支有因
因义具足有从何生。若无取者有则不生。
取即五见。执空是边。于空计我。谓空为道
为涅槃为正。是为取支。取从爱生爱喜违
瞋慢彼疑此。此名爱支。爱因受生受故爱
起。如受一法爱味追求。知受因触以有
意根空尘得触。经云。触因缘故生诸受。触
由于入。尘触诸根故得于入。入由名色歌
罗逻三事。色有五胞。命能连持。识有四阴
之名。又三事名色。由初托胎识。识由往业
业由无明。无明是过去颠倒。谓有谓无一
切诸见。故能成办今世色躯。经云。识种业
田爱水。无明覆蔽生名色芽。今复颠倒迷于
空见起善恶行。种于未来名色之芽。颠倒
又颠倒。无明又无明。更相因缘无有穷已。
若知无明颠倒。不须推画若有若无。达其
体性本自不实。妄想因缘和合故有。既知
颠倒无明即寝。寝故诸行老死皆寝。空见无
明老死寝者。一百四十诸见无明老死皆寝。
寝故是破二十五有侵除习气。是名空见
生支佛法界。若于空见识是无明无明可
灭。若不识者尚不出空见。为见造业如
蚕作茧。何得成支佛耶。鼻隔禅师发得空
卷十 第 139b 页 T46-0139.png
见。多堕网中不能自拔。散心法师虽分别
诸使。亦不自知空见过患。闇證凡龟盲狗稆
吠。自行化他全无道气。空见生六度菩萨
法者。既识空见谛缘。即是知病识药。识药
故自欣。知病故悯彼。欲共众生离苦求
乐。空见阴界是苦。十使等是集。念处等是
道。四倒破是灭。约此起誓。如一空见一日
一夜。凡生几许百千亿阴。一一五阴即是众
生。日夜既尔。何况一世。何况无量世。空见既
尔馀见亦然。能生之见既多。所生之阴则不
可数。一人尚尔何况多人。是为众生无边
誓愿度。如一空见念念八十八使。馀三见六
十二等亦八十八使。一人尚尔何况多人。是
名烦恼无量誓愿断。如一空见修念处道
品。馀一切见正助之道无量无边。一人尚尔
多人亦然。是为法门无尽誓愿知。如一空见
烦恼灭。无量见无量烦恼亦灭。一人既尔诸
人亦然。是名无上佛道誓愿成。若众生苦集
是性实者则不可度。以苦集从因缘生无
有自性故。苦海可乾集源易竭。故言度
耳。观空起愿如上说。约空起行者。若执
空见而行布施者。乃是魔施。知空见谛缘
无常无我等过则舍空见。亦悯于他劝舍
空见而行布施。若执空见而持戒者。与
持鸡狗等戒何异。知空见无常等过不为
空见所伤。慈悯于他令防空见。若执空
见为瞋处爱处强行忍者。是力不足畏他
故忍。今知空见无量过患。能伏空见及六十
二。亦劝于他安忍空见。若不除空见而精
卷十 第 139c 页 T46-0139.png
进者。杂见非精退入三途非进。今知空见
空见不起为精。空见业破而得升出名进。
亦劝于他修此精进。若不破空见得禅
者多是鬼法。今知空过不为空见所动。
成正禅正通不为谄媚憍利。以此神通劝
化众生令舍见散入禅。若执空见而修
智慧愚痴世智。今识空见谛缘。以无常狼
怖空见羊烦恼脂销。广起愿行功德身肥。
悲悯众生令除脂长肉。若有缘机熟即坐
道场断结作佛。是名空见生六度法界。观
空见即是无明无明即空。从无明生一切苦
集皆不可得。何者。四倒是横计宁有性实。
所治之倒非有。能治念处云何可得。乃至觉
道皆悉不生故不可得。故大品云。习应苦空
(云云)。二乘知即空断苦入灭。菩萨即空
慈悲愿行誓度众生。虽度众生如度虚空。
虽灭烦恼如与空共斗。虽生法门如虚
空生。虽灭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智
是断是菩萨无生法忍。是名空见生通教菩
萨法界也。观此空见有无量相。所谓四谛
分别校计不可穷尽。此无尽者从空见生。
空见从无明生。所生无量能生亦无量。能生
既假名所生亦是假名。推此无明从法性
生。譬如寻梦知由于眠。观此空见而识
实相。实相即如来藏。无量客尘覆此藏理。
修恒沙法门显清净性。是名空见生别教
法也。空见生圆教法如前如后。复次见惑
浩浩如四十里水。思惑残势如一渧水。前诸
方便共治见惑。惑尽名为入流任运不退。
卷十 第 140a 页 T46-0140.png
见惑难除巧须方便。成论云。以空治惑。若
空治得入不俟馀法。若不入者更设何治。
如水中生火水不能灭。空见起过空何能
治。今知空见苦集之病。然后用谛智治之。
三藏无常智。通家即空智。皆前除见。别亦前
除见入空。次善巧出假如空中种树。圆虽
不作意除见见自前除。除坚牢见种种方
治。云何直言但以空治邪。云何诸治共治
一见。如患冷用四种药。服姜桂者去病
复力。服五石者病去益色。服重娄者加寿
能飞。服金丹者成大仙人。病同一种药法
为异得力亦异。四教治见见尽解异。治见
既尔治馀亦然。此四治者即是四念处。遗教
令依四念处修道得出火宅。所以者何。一
空见心即三界。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空
见生六道业受六道身居六道处。处即火
宅。身居即苦具。业即鬼神。竞共推排三车自
运乃得出耳。三车即是三藏中三乘念处。亦
是通中三人。共一念处。又是别方便中三种
念处。真实一种念处。又圆一实念处。略说九
种四念处。中说九种道品。广说九种四谛。
是诸念处皆能治见得出火宅。遗嘱之意义
在于此。但释迦初出。先示三人各用四念
处。此如法华羊鹿牛车各出火宅。次说三
人同修一念处。此如大品是乘从三界出
到萨婆若中住。亦如大集三乘之人同以
无言说道断烦恼。次说菩萨修次第念处。
此如大品不共般若。诸念处乘别而未合。后
说一切小大同一念处。此如法华同乘大
卷十 第 140b 页 T46-0140.png
车直至道场。约此空见明诸惑明诸治。
与诸经论不相违背。一微尘中有大千经
卷。即此意也。次明不思议境者。一念空见
具十法界。即是法性。法性更非远物。即是
空见心。净名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
中求。当于六十二见中求。三法不异。故
宛转相指。一切众生即是菩提不可复得。即
圆净解脱。五阴即是涅槃不可复灭。即方便
净解脱。众生如即佛如。是性净解脱。佛解脱
者即是色解脱等五种涅槃。空见心即是污
秽五阴。五阴即有众生。众生即有五阴。名
色众生更互相缚不得相离。观此五阴即
是涅槃不可复灭。本无系缚即是解脱。本
有解脱摄一切法。故言解脱即心而求。又
观见心五阴即是法性。便无复见心五阴。
因灭是色获得常色等法性五阴。因灭众
生获得常住法性众生。能一色一切色。一识
一切识。一众生一切众生。不相妨碍。如明
镜净现众色像。是名性净。三种解脱不得
相离。不纵不横不可思议。圆满具足空见中
求。是名不可思议境。此境无明法性宛然具
足。伤已昏沈今始觉知。一切众生亦复如
是。既是法性那不起慈。既是无明那不起
悲。观此空见本性空寂净若虚空。善巧安
心研此二法。见阴见假四句不生。单复诸
句。句句有苦集无明蔽塞。句句有道灭等
通。观空见一阴一切阴。三谛不动则了法
身。观不动阴非净非不净等。双树涅槃亦是
道场。是观名般若。八倒破名解脱。于一念
卷十 第 140c 页 T46-0140.png
处起一切念处调伏众生。如是三法非因
非果。非因而因念处是道场。非果而果双
树中间而入涅槃。于空见不动而修不思
议三十七品。如是遍破不得空见名空三
昧。不见空相名无相三昧。如是三昧不
从真缘生名无作三昧。若不入者发大誓
愿。内舍执见外弃命财。空见乖理戒不清
净。誓令空见不犯法身。守护七支不挠
含识。若空见喧动中忍不成。今誓苦到安心
空见。如桥地海总集我身心终不动。若空
见间杂。誓纯一专精念念流入。又空见扰动
不能安一。至诚忏悔息二攀缘。一切种智
不开者无明未破。誓观空见法性现前。刚
决进勇不證不休。如是对治助开涅槃。深
识位次不滥上地。内外风尘不能破坏。顺
道法爱不生故无顶堕。心心寂灭流入萨婆
若海。乘一大车游于四方。直至道场成
得正觉。馀如上说。
摩诃止观卷第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