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725-07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偶记卷三
            副都御史雷鋐撰
克己即所以变化气质复礼即复性功夫盖天命之性
本纯粹至善落到气质则目之于色耳之于声之类凡
物欲之累皆己之气质引之是谓身之私欲也克己者
克去其身之私欲也此身之私欲虽克未能事事恰好便
是性分亏欠处礼者天则也不言理而言礼朱子所谓
卷三 第 1b 页 WYG0725-0702b.png
先王制礼原是画出个天理与人规矩可凭据故复性
功夫即在日用动静合乎礼而已
克己之己字即人心之私也复礼则道心为主人心听
命矣但曰己曰礼皆就身上说故下以视听言动为目
皆靠身上实地的功夫然非心作主宰如何非礼处能
克之故学者必提醒此以治其身朱子注云非至明不
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即惟精惟一之谓也
克己之至便到无我地位人只为拘于形骸之私要讨
卷三 第 2a 页 WYG0725-0703a.png
便宜受用遂至徇人欲而灭天理然只言克己又恐人
外形骸而不知所以践其形故又曰复礼克己复礼一
串说犹曰克己以复礼下文言非礼勿视听言动克己
也而复礼即在其中克己复礼到尽头处所谓圣人形
骸虽是人其实只一团天理矣孔子从心所欲不踰矩
孟子言动容周旋中礼是也
仲弟问敬义与知行何所属曰敬者所以立知行之本
也义兼精义集义知行皆统是矣又问程子云敬以直
卷三 第 2b 页 WYG0725-0703b.png
内义以方外仁也曰圣人教仲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敬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也己所不欲不
可施于人之裁制处即义也又问敬义二字于克己复
礼何如曰克己不是空空克得敬胜怠义胜欲此克己
之实功也敬以直内而无斯须之不敬义以方外而无
纤毫之不义则复礼不外是矣问涵养吾一曰一者不
贰之名也杂则贰欲则杂故周子曰一者无欲也盖纯
乎天理而已矣纯乎天理则诚矣故朱子又曰一者诚
卷三 第 3a 页 WYG0725-0703c.png
也其涵养功夫亦不外敬义得之敬者主一无适所以
涵养本原固不待言义则错综变化裁制合宜事有万
殊而无不协于一矣曾子明明为夫子之一贯下注脚
曰忠恕今人或乃舍却忠恕别觅一贯何也朱注圣人
之心一理浑然即忠也汎应曲当用各不同即恕也体
之一即千万个恕总是一个忠也曾子说出忠恕二字
是信得夫子之道便是平日明明白白教学者的但夫
子是大本大原自然流贯出来学者须就强恕功夫造
卷三 第 3b 页 WYG0725-0703d.png
上去其实所以能强恕者即忠也是谓彻上彻下程朱
恐人浅看忠恕二字不见是夫子之一贯故推上天地
之至诚无息万物各得其所令人融会此理白文曾子
口中却正就学者功夫上指点不如此认真便易支离
一字以诚言以仁言俱只是此一诚以心之实理言仁
以心之生理言实理即生理岂有二乎一贯二字以忠
恕言以敬义言以中和言以诚明言俱见得体用一原
处其源头是从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来圣人非有加于
卷三 第 4a 页 WYG0725-0704a.png
本分之外也
中庸三达德说所以行之者一也九经又说所以行之
者一也即一以贯之之道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溥博渊
泉而时出之更分明画出个一以贯之来
大学明明德功夫精一二字尽之中庸致中和功夫敬
义二字尽之
陈对初先生为少司成时一日询及亦足以发亦字何
著落或举唐荆川文愚则疑其不足以发句曰非也亦
卷三 第 4b 页 WYG0725-0704b.png
字对违字不对愚字大凡有问难则有发明回之不违
疑其不足以发矣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是他人之发
也以口回之发也以身夫岂真愚也哉语气是如此
顾小厓前辈云阴阳气也一阴一阳乃道也若阴阳即
道非不贰矣象山与朱子辨无极辨阴阳滔滔汨汨动
以千言俱是强辨信通书而不信太极图说可谓钝矣
按此言令象山亦当心折
梁村师尝言俭与吝霄壤悬隔俭者薄于自奉吝者薄
卷三 第 5a 页 WYG0725-0704c.png
于待人
望溪师言人子居丧三年不内寝不饮酒食肉名为士
大夫有未能行者今既知之追悔不及却有补行之法
每值亲忌辰之月执行一月此心隐痛如居丧时则其
性行必不浮薄此躬行最切要处
高淳张彝叹名自超穷经笃行望溪师之执友也彝叹
死师三月不入内寝或疑为过礼师曰若不如此平日
之交皆伪情矣
卷三 第 5b 页 WYG0725-0704d.png
朱子尝谓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便更无话可说此
须痛加深省而克治之危哉
凡讲学之功固为切要然言语太缠绕亦徒担搁行之
不力归咎于知之未真夫知之未真容有毫釐千里之
谬然理欲义利之大端如黑白冰炭之判然无难知者
却难立得脚定其胜负消长只在一念之间朱子曰养
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几于将发之际善则扩而充之
恶则克而去之其亦如是而已矣
卷三 第 6a 页 WYG0725-0705a.png
理之在心与在物直是彻内彻外故曰显微无间程子
才明彼即晓此之语亦不得已下彼此二字耳其实绝
无彼此之隔思至此不觉手舞足蹈姚江诋朱子论格
物为求理于外物者真面墙之见也
李中孚先生笃学力行近世罕比其书多汨于姚江之
说其画一○下分善恶两门分明是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然其自作功夫与教人入门必从改
过自新始岂不切实可师法乎
卷三 第 6b 页 WYG0725-0705b.png
李穆堂先生论配义与道云道与义必用气配者当就
人之身心言之心之裁制为义身所践履为道未尝集
义养气之人自反不缩尝有心知其事之是非而不敢
断者气不足以配义也亦有心能断其是非而身不敢
行者气不足以配道也如此分配道义于气之为用极
为亲切
忆余同年友任宗丞翼圣云予私淑诸人也孟子未
亲受业于子思私淑诸人不止一人故不著其姓名盖
卷三 第 7a 页 WYG0725-0705c.png
即本夫子焉不学之意当时如子思所传及所闻于公
明仪公明高之类皆是也
汪尧峰魏和公皆引郫人简氏之说辨扬雄未尝仕莽
大略谓传言雄作符命投阁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考
雄至西京年四十馀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凤五年计
五十年以五十合四十馀不将百年乎则传言七十一
者恐误据桓谭新论雄作甘泉赋梦肠出收而纳之明
日遂卒成帝祀甘泉在永始四年谓雄卒是时恐亦未
卷三 第 7b 页 WYG0725-0705d.png
然就法言考之莽之号安汉公也在平帝元始间法言
称汉公且云汉兴二百一十载自高帝至平帝正值其
数则雄年七十一卒当在平帝末雄仕历成哀平故称
三世不徙官若复仕莽讵止三世哉以是知雄决无为
莽大夫及投阁美新之事云 余友蔡次明驳之云按
汉书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祀甘泉召
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班固赞
曰雄自序年四十馀自蜀来京师大司马王音荐雄待
卷三 第 8a 页 WYG0725-0706a.png
诏岁馀奏羽猎赋幸甘泉为永始四年事长杨校猎为
元延二年事则雄之待诏承明当在永始三四年也雄
年四十馀官京师亦乌知其为四十九与四十一耶若
以四十一当永始四年事则天凤五年卒适当七十一
岁安得从建始改元算至天凤五年疑近百岁乎雄仕
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非谓雄历官止三世也且当莽
时雄已为大夫岂得云不徙官乎孟坚作史去雄殁才
四十馀年不应错谬如是紫阳千秋直笔特书莽大夫
卷三 第 8b 页 WYG0725-0706b.png
岂其以讹传讹漫不详考诬千古之是非哉桓谭新论
则无稽之言不足辨也
乙丑中秋前一日同年友陈可斋寄到方望溪师病中
与之札云知老生志事者莫如贯一与贤天幸两贤并

圣主所特知望重自砥勖为国家担当世教为天地保
护生民各竭力所能致以归洁其身并告同学诸君子
平昔不病老生为迂阔者此札阅过即确寄贯一鋐捧
卷三 第 9a 页 WYG0725-0706c.png
读之下寸衷傍徨唯深自愧奋誓不作一亏心之事以
负期望至于力小任重则当自揣分量以为进退也
易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诸说纷
纭今得之少宗伯秦味经云甲者数之首造事之端也
当蛊之时事已坏乱治蛊之道在于造始故取于甲先
三日者辛壬癸也终而将始也后三日者乙丙丁也始
而方新也天道循环否极复泰传云终则有始是也中
爻撰震位东有甲象庚者数之过中事之更变也巽以
卷三 第 9b 页 WYG0725-0706d.png
申命行事九五位居中正事当中而当变故称庚先三
日者丁戊己也数之过中而将更也后三日者辛壬癸
也数之已更而将极也故曰无初有终吉中爻撰兑位
西有庚象
荀子言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子思言妄与不若弃物
于沟壑伋虽贫不忍以身为沟壑我辈学问不为禽犊
辞受取与不以身为沟壑否正好细自推敲
近于同年友傅谨斋处得张杨园先生集读之其言平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25-0707a.png
正切实直接薛胡之脉先生讳履祥字考夫浙西桐乡
人曾受业于刘公念台之门生明季学术庞杂时粹然
一出于正陆平湖之学与之若合符节先生之言曰人
只为货色名势四字败尽一生秉彝之良人孰无之但
是四者之中有一缠缚此身便不得直上须是斩截得
尽方得身心浩然此语尤切中学者隐微深锢之病故
特录以自警
庸庸碌碌作公卿不如山中作村学究心中浩浩无愧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25-0707b.png
怍也忆李君卜京曾贻书云穷则抗谈经济达反空言
性命按其事实毫无补于人世此虽以道学自命亦第
矫于世俗之学而己似非圣人隐居求志行义达道之
所为也此语真可作座右箴铭录此以见良友规劝之
(李君名镐归化人癸卯/乡试同榜丁巳进士)
陶渊明人第知其澹然忘世沮溺一流人进之则为不
事二姓鲁仲连一流人其曰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
虽遥孰敢不至又曰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其汲汲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25-0707c.png
不敢自逸者何也及读咏贫士诗曰苟得非所钦曰所
惧非饥寒曰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嗟乎此可以得
渊明之真矣
高忠宪公贬揭阳尉交萧自麓先生(潮阳/人)先生与公书
云工夫不密内有游思则主不一外有惰行则仪不饬
非敬也必须内外夹持积养深厚使此心无少閒杂斯
谓能一斯谓真敬先儒曰此心有些罅隙便走又曰学
贵含蓄深固最忌泄漏某尝自思只用功不密泄露太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25-0707d.png
蚤敬为执事论之毋若某之徒老而自悔也公叹其语
语破的奉以书绅
戊辰五月偶读昌黎杂著行难篇末子之言孟轲不如
七字删之则立言有体文法亦悠扬不尽
易井改邑不改井道随地而在也无丧无得不因人为
加损也往来井井任人取之而不尽也汔至亦未繘井
羸其瓶凶半涂而废者是也
程子之言简而该其论天地曰天地安有内外言天地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25-0708a.png
之外便是不识天地也曰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
地曰日月阴阳发见最盛处论仁曰仁者以天地万物
为一体曰观天地生物气象曰心如谷种生之性则仁
也满腔子皆恻隐之心论为学功夫曰心要在腔子里
曰敬胜百邪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曰整齐严肃
则心自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在
致知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曰无妄
之谓诚不欺其次也曰诚则无不敬未至于诚敬而后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25-0708b.png
能诚曰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论治道曰
人主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
少则可以涵养气质薰陶德性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
后可行周官之法度曰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
但恨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曰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只是分数明论异端曰圣贤以生死为本分
事佛之学怕生死故说不休此等精言后世岂能出其
范围哉戊辰五月十九日访河间王仲退(名之锐时/为助教)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25-0708c.png
国学偶论及此因识之
人养心之所存则与天地相通徇身之所适则与禽兽
为类
艮其背不获其身为忘我非忘我也廓然大公无徇己
之念也行其庭不见其人为忘物非忘物也物来顺应
无徇人之念也内不徇己外不徇人私欲净尽天理流
行静亦定动亦定何咎之有
咸感也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动而无静也艮止也艮其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25-0708d.png
限列其夤厉熏心静而无动也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
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周子
之言至矣哉
己巳三月十九日病起至月馀始渐愈病中看破生死
关人之死如土委地何所留滞何所贪恋自病愈思之
此禅学也吾儒存顺没宁得正而毙必平日仰不愧天
俯不怍人本分伦常毫无亏欠始克全天之所以予我
故曾子启手足犹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25-0709a.png
朱子曰今日学者所谓格物却无一个端绪只似寻物
去格如齐王因见牛而发不忍之心此皆端绪也便就
此扩充直到无一物不被其泽方是凡人各有个见识
不可谓他全不知如爱亲敬兄以至善恶是非之际亦
甚分晓但不推致充广故其见识终只如此须是因此
端绪从而穷格之未见端倪发见之时且得恭敬涵养
有个端倪发见直是穷格去亦不是凿空寻物去格按
朱子格致补传浑言格致功效昧者遂疑舍身心而格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25-0709b.png
天下之物为支离又疑必穷尽天下之物而后知至而
意诚将终身无诚意之日殊不思或问中格物之本末
先后缓急言之凿凿今得此条即就善端发见处穷格
推究则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一路通透尤为分明无人
不可用力无时不可用力若尚疑格物为繁难其亦自
诿而自弃焉已矣
近见朱止泉先生答友云当应事时须静定其心不得
扰乱一有烦躁意便是主心不定此最切余之病余每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25-0709c.png
作札答人多草率即是烦躁因录以自警 止泉先生
讳泽沄宝应人用力朱子之学殁于雍正壬子余公车
数过宝应而不知有先生其人也陋哉
子游讥子夏之门人小子有末而无本子夏答之似教
小子当先末而后本者其失均也天下事有本而后有
末教小子洒扫应对进退所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即
本也故朱子小学题辞曰以培其根以达其枝此安溪
李先生之意可谓妙矣今由朱止泉答王丰川之言思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25-0709d.png
之子夏未尝与子游辨驳本末二字只说教人有先后
有始卒因材造就不可躐等云尔初不粘着本末说然
则子夏固未尝先末而后本也
小学之洒扫应对末也收其放心养其德性即本也大
学之诚意正心本也见之威仪文辞即末也本末原分
不得先后然树必由根而干而枝叶以小学大学分本
末自当以小学为本大学即由小学而扩充以极其量

卷三 第 16a 页 WYG0725-0710a.png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体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为用朱子
注太极图说又以仁与中为用义与正为体南轩累相
辨难今思之天之元亨利贞体也著之为春夏秋冬用
也就元亨利贞分之则贞下起元贞又为元之体也就
春夏秋冬分之冬气敛藏而后春气发舒冬又为春之
体也朱子以仁与中为用义与正为体正如春夏发舒
为用秋冬敛藏为体耳以静为体以动为用程子所谓
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也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25-0710b.png
必随事随物处置得宜而后此心安焉事物之理与心
之理岂有内外之分乎然必心有定主而后随事随物
处置得宜则不可不明体用之说也 朱止泉先生云
事物之理即至善之所在至善之所在即天命人心之
本然朱子生平用力格致者惟此此与安溪文贞公所
谓大学之格物中庸之明善孟子之知性一也皆可谓
破的之论
成得一人品未有不从刻励中来仲退王君述安溪文
卷三 第 17a 页 WYG0725-0710c.png
贞公自言某少年时言行有大觉错误处深自愤恨至
不能解辄自取手板痛自击挝方觉心中稍安文贞公
理解精融人只叹其颖悟性成孰知其内自刻励如此
然则苟且自安未有不堕落下流者矣
仲退又述文贞公语云不诚无物人作事才有私欲参
杂作得事便减分数朱子曰人心有丝毫私欲未尽皆
足以败事正为此也
高忠宪公疏云人心至活倏忽之间起灭万状未有无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25-0710d.png
所事事而能悬空守之者故必观经书以求圣贤存心
养性之道观史鉴以求古今治乱兴亡之原君子小人
立心行事之别又必时召侍臣相与讲说讨论以求治
国平天下之要如是则一日之间此心常止于义理人
欲不得而乘之心有所止则静心静则气和气和则喜
怒皆中节而刑罚不过其则此公为君上言之儒生之
学岂有异乎所谓观经书以求圣贤存心养性之道观
史鉴以求古今治乱兴亡之原君子小人立心行事之
卷三 第 18a 页 WYG0725-0711a.png
别一也在儒生则亲师取友以求修己治人之要其讲
习讨论亦一也凡此皆致知之事然非心有定主志有
定向能然乎用心于此而不外驰则所存自熟是涵养
致知分不得两截也知之真则行之果守之固知水火
之不可蹈则必不蹈矣知穿窬之不可为则必不为矣
人固有摇夺于利害祸福之界者知之未真也知舍生
取义则不为利害祸福所摇夺矣是致知力行亦分不
得两截也公谓人心至活倏忽之间起灭万状未有无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25-0711b.png
所事事而能悬空守之者此尤切要之言然则公每焚
香静坐坐必七日者固可不必如此悬空守之矣公疏
又云陛下常提此心保而勿失扩而充之每事皆然今
日如此即今日之尧舜也明日如此即明日之尧舜也
尧舜之道至易至简言之似迂阔行之实无难我辈即
以责难于君者返而自责常提此心保而勿失扩而充
之每事皆然今日如此即今日之程朱也明日如此即
明日之程朱也程朱之道至切至近言之似迂阔行之
卷三 第 19a 页 WYG0725-0711c.png
实无难我辈不敢希孔子并不敢言颜孟岂不当学程
朱乎
此心之理即天地健顺之理此身之气即天地阴阳之
气此形骸躯壳亦即天地之渣滓耳渣滓有尽而理气
无尽是故生而必死死而必化者渣滓也理气则与天
地泯然无间矣
后世不讲学者愚不肖之不及讲学者多贤智之过乃
知夫子言道之不明不行己举万世之流弊而括之矣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25-0711d.png
讲学不必言心言性即如弟子入则孝一章切实力行
下学而上达在其中矣
论语中罕说心字无处非心即如弟子入则孝一章非
心念专注能身体而力行乎后儒陆王之流弊终日说
心心却空了盍思以颜子之颖悟夫子只教以非礼勿
视听言动此践形也践形所以尽性也彻上彻下彻内
彻外不待他求矣
易乾卦足包全易故文言中更互演绎不厌其详即此
卷三 第 20a 页 WYG0725-0712a.png
见夫子韦编三绝之意
地以天为主妻以夫为主臣以君为主地必承天之施
妻必顺夫之意臣必听君之命故曰先迷后得主彖传
曰后顺得常文言更申之曰后得主而有常得主所以
顺也以一身言之心君也百体必从心之令若心为形
役则肆欲妄行所谓先迷失道也
屯卦以人事言之初九如郭子仪也九五如唐肃宗也
肃宗必建侯如郭子仪始足以济险其自处之时地固
卷三 第 20b 页 WYG0725-0712b.png
小贞吉大贞凶也若一旦大易明皇之人与政岂不伤
父之心而为大贞凶乎肃宗若有大本领必为之以渐
转移于不觉使明皇心中释然而后可
初九之磐桓六二之屯如邅如六三之君子几不如舍
皆勿用有攸往意盖济险不可以轻动也
蒙九二之包蒙纳妇以尊统卑也蒙有在上者六五之
童蒙在臣子则不可以蒙视之故变其文曰子克家
六三独不言蒙言勿用取女因九二纳妇为言也若蒙
卷三 第 21a 页 WYG0725-0712c.png
则败度败礼不可教训矣曰发蒙曰包蒙教者之事也
上九曰击蒙古之教者所以移之郊遂也
凡客之自我速者我先有敬之之心不速之客出于意
外况三人纷至尤易生慢敬之终吉敬心无往而或失
以此济险其庶几乎
世人挟好胜之心以不克讼为耻唯九二九四以刚居
柔乃能内断于心甘让于人用兵而不好胜此其义也
虽然既用兵矣而不好胜毋乃晚乎所以君子贵作事
卷三 第 21b 页 WYG0725-0712d.png
谋始内地之抚绥外国之控制得其人得其道则兵端
不作 舆尸当从程传如晋邲之战荀林父将中军先
縠不用命以致败绩又如唐九节度之师权不归一是
也若谓师徒挠败舆尸而归则凶而无功不待言矣
凡兵端必自小人开之故上六功成之日以小人勿用
为戒非必谓有功之小人盖古者将兵即卿大夫非如
后世文武分途市井勇力之夫皆得充行伍任将帅也
 比卦九五一爻想见王者皞皞气象全无智取术驭
卷三 第 22a 页 WYG0725-0713a.png
之意李文贞公观彖中言之可谓纯粹精矣 比人之
道判在公私公则诚心相与唯贤是亲断不至于自失
纵或知人之难偶受人欺然吾所以交之者初无暧昧
之私无不可共白于天下若名利之间稍有沾滞始之
不慎后悔难追匪人之伤其能免乎
凡言复者返其本位也小畜初九之复自道九二之牵
复皆不轻进之意九三锐意轻进故有说辐反目之伤
仕宦功名之际退步便安稳躁进之人必不足以立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725-0713b.png
六四积诚以孚于上九五推诚以孚于下故皆曰有孚
君臣之际离间易生故血去惕出上乃合志九五有孚
挛如富以其邻则上下合德众正一心庶不为小人所
间然而臣罔以宠利居成功故上九既雨既处即有征
凶之戒矣 履九五一爻所谓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者也爻辞则曰夬履贞厉传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位
正当而有贞厉之戒此所谓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也
凡人行事必视其所终故至上九而后曰视履考祥其旋
卷三 第 23a 页 WYG0725-0713c.png
元吉
泰上三爻主下交之义至上六以治极而乱为戒否上
三爻则不主不交之义而惓惓于拨乱反治焉此圣人
转移造化之心也且泰之九三即有戒辞而否之九四
乃言有命从治而乱易从乱而治难此二卦精义文贞
公观彖通论二书中剖泄尽矣 泰之功归于上故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否之时
上无可言故曰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卷三 第 23b 页 WYG0725-0713d.png
同人曰君子以类族辨物此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只是
分数明也
大有之六五所谓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者也犹
恐其易而无备至上九而后曰吉无不利此与履卦同

谦卦皆吉辞豫卦多戒辞圣人之情见矣
随卦甚难明白窃意卦以相随取义阴随阳正也阳随
阴变也彖传刚来下柔初九与六二相随则变其常而
卷三 第 24a 页 WYG0725-0714a.png
阳随阴也正刚来下柔之义故曰官有渝贞吉出门交
有功六二与初九可相随者也若随六三而失初九则
为系小子失丈夫小子指阴丈夫指阳六三随九四不
随六二则为系丈夫失小子故曰志舍下也九四之随
九五九五与上六固结而不解皆以相随取义也九五
又合刚来下柔之义
君父两伦并重蛊言干父之蛊则干君之蛊可知虽然
子无不与家事臣则有不与国事故上九变其文曰不
卷三 第 24b 页 WYG0725-0714b.png
事王侯夫洁身乱伦君子所不取而乐行忧违义自各
有当盖不贬道以徇人故曰志可则也
临十二月之卦也而即危及八月有凶八月四阴之月
过此则为剥矣 九二象传未顺命即君子不谓命意
观九五之观我生观民即本诸身徵诸庶民也上九事
外之贤观其生观九五也如伊尹之于汤傅说之于高
宗是也志未平者未敢安然无事也
噬嗑九四得金矢金断也矢直也断而直恐失之过故
卷三 第 25a 页 WYG0725-0714c.png
必利艰贞六五得黄金黄中色断合于中则直不待言
矣必曰贞厉无咎用刑之道不敢以易心处之也
贲卦取文饰之义而实惧文胜故六五束帛戋戋吝终
吉上九白贲则无咎杂卦曰贲无色也
剥复二卦正人心道心胜负之机也 剥至六四为切
近灾则六五之灾不待言矣而变其文曰贯鱼以宫人
宠无不利盖即后得主之义小体从大体则变凶而吉
矣 祸莫大于迷复故复于上六切言之
卷三 第 25b 页 WYG0725-0714d.png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即道心为主人心听命也
凡人学问经济忌发露太早故大畜六四六五皆以畜
阳为义畜极必通畜之正所以通之也
颐下三爻在下位为自养以求人所以皆凶上三爻在
上位为养人以求人所以皆吉
大过栋桡之时巽而说可利有攸往而亨然大象则曰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其危行言孙之谓欤
坎卦六爻无一吉辞何也曰处险中得无咎焉足矣水
卷三 第 26a 页 WYG0725-0715a.png
小则不足以济过大则有溃决之虞九五坎不盈祗既
平得中道也象传曰中未大者中不自大正处险之道

离九三言日昃之离则六二为日中之象九四其昏夜
之象矣六五其复明乎而上九正重明之义 易以妄
动为戒故咸卦主于感而六爻仍以静为吉戒妄动也
 恒卦仅九二得悔亡其馀皆不合恒义甚哉恒不易
言也然不恒则凶恒而以顺为正如妇人亦凶则恒之
卷三 第 26b 页 WYG0725-0715b.png
为义可得矣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奚可言遁曰此所谓不以宠利
居成功九五嘉遁贞吉者也小利贞则不可大事当见
几而作矣
恒九二悔亡能久中也大壮九二贞吉以中也刚而得
中无往不吉 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则以过刚为
戒罔有恃壮之心故曰君子罔也
晋卦柔爻皆吉仕宦而萌欲速躁进之心者当思此义
卷三 第 27a 页 WYG0725-0715c.png
 初六摧如贞吉有摧之者而自守以正也罔孚裕无
咎如濂溪初不见信于赵清献是也六二愁如贞吉谓
心以进为愁恐任大责重而不能胜也六三众允悔亡
如韩魏公初不令苏子瞻知制诰是也
明夷六四一爻本义中推阐殆尽而犹曰此爻之义未
详慎之至也 窃意六二爻夷于左股其伤尚浅马壮
则避之速也六四谓入于左腹伤已深矣然于明夷之
心尚未害也惟有于出门庭远去而已六五则义不可
卷三 第 27b 页 WYG0725-0715d.png
去如箕子之明夷所谓利艰贞也盖依本义独上一爻
为闇君则其义可推而通
家人九五王假有家自是感格一家故曰交相爱也一
家皆感格有不交相爱者乎
睽九二则尊六五为主六五则倚九二为宗睽而不睽
矣六三之见上九之见皆积疑所致虚象也疑释则睽
合故六三无初有终上九遇雨则吉雨者阴阳和所致
谓六三与上九合也故曰群疑亡也 处睽之时无咎
卷三 第 28a 页 WYG0725-0716a.png
为幸故至上九群疑皆亡而后曰吉蹇至上六乃有吉
辞义同
蹇卦本义甚分明观彖中来连异解不可从 六二之
王臣蹇蹇与遁之六二皆身在局中者也唯有鞠躬尽
瘁成败利钝非所论也故二爻不言吉凶 解卦六五
有孚于小人小人亦信其不可干以私也 天下最当
损者在心则忿也欲也在身则疾也在家则货殖也在
人则泛泛无益之友也损卦备言之矣见善则迁益也
卷三 第 28b 页 WYG0725-0716b.png
有过则改损也损正所以为益也 六二王用享于帝
吉帝之于王自上下下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动心忍
性是也凡遇此者内积孚诚行合中道庶几有益 损
下益上不必损下而自益上上九与九二同上九得臣
无家但得臣不以肥身保家为事所益于上大矣 损
上益下上九莫益之不以益下为事则悖入必悖出或
且击之矣岂无爱民之心哉立心勿恒故凶
夬居德则忌盖施禄及下理当然耳自居为德深可忌
卷三 第 29a 页 WYG0725-0716c.png
也 夬上六无号与九二惕号反对惕号则有戎勿恤
无号则终有凶以一小人为不足畏如赵汝愚之于韩
侂胄是也
姤九四包无鱼远而不能制之也象传曰无鱼之凶远
民也自我远之恶得不凶
萃用大牲吉承王假有庙假有庙而可用大牲也利有
攸往承利见大人见大人而所行自利有攸往也六三
象传上巽也本义无解疑此是互象六三承九四九五
卷三 第 29b 页 WYG0725-0716d.png
二爻为巽六三与上六阴柔不相应故嗟如无攸利惟
上巽而萃于四有相比之义往旡咎也然以下求上亦
小吝矣
升卦之义观彖中最当详玩与晋卦互相发明
处困之时唯有积诚以自靖九二之利用亨祀九五之
利用祭祀皆积诚之谓也困于酒食困于赤绂禄位在
身进退不得自如为困也九二朱绂方来在下位也九
五劓刖见伤于小人困于赤绂则已在尊位也
卷三 第 30a 页 WYG0725-0717a.png
井卦九五爻不言吉上六有孚元吉即终九五爻义
天下更变之事必人皆信服而后可行革卦尽之矣
大有元亨尚贤也鼎元亨养贤也观彖之义精矣大有
曰顺天休命鼎曰正位凝命贤为帝心所简在能尊贤
则合乎天心故足以顺命而凝命也
咸以动言艮以静言若动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
人岂得无咎唯寂然不动未与物接此心退藏于密不
动念于一身不动念于应物是为止其所也彖传中是
卷三 第 30b 页 WYG0725-0717b.png
以二字极分明上下敌应不相与正未与物接也 又
按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合动静言艮其止以下乃就艮
卦说此卦今熟读彖传觉当如是 行其庭行者人也
我未与之接是以不见也即不憧憧往来意
渐止而巽进以礼也归妹说以动动以欲也
丰明以动可谓盛矣而君子以为忧故戒以勿忧而
勉以宜日中此与泰九三参看
旅以过刚为戒而过柔亦琐琐可耻故二五得中为贵
卷三 第 31a 页 WYG0725-0717c.png
卦莫善于既济然彖与六爻皆有戒辞圣人之意深矣
 玩一既字可不思患而豫防乎与泰九三参看
未济有可济之道故亨然如小狐汔济濡其尾则无攸利小
狐多疑不断人而如是何足以济乎 初六阴柔居下
不足以济九二可济而不轻济如诸葛公必待三顾而
后出也六三阴柔不中正何足以济必以刚克之故曰
利涉大川九四刚而不过久必有功故曰三年有赏于
大国六五虚中如刘先主于孔明可谓君子之光有孚
卷三 第 31b 页 WYG0725-0717d.png
吉矣 上六濡其首为既济而不出者戒也上九濡其
首为图济而过涉者戒也乾坤之用在水火坎离乾坤
之交故以既济未济终焉
 以上论易皆己巳假归舟中读本义心有所疑无他
 书参考随笔记之中多前人说过者非敢袭为己有
 也易道无穷原难执一古人学与年进余年已逾艾
 惜哉晚矣(自记/)
 读书偶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