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二十二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045-03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二 宋 李昉等 编
  鬼七
   陶侃   谢尚    襄阳军人
   吕顺   庾崇    曹公船
   王志都  唐邦    王矩
   周义   袁乞    王坦之
   刘遁   王思规   华逸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045-0348b.png
   张君林   蛮兵    陈皋
   袁无忌   新蔡王昭平 远学诸生
    陶侃
陶侃字士行曾如厕见数十人悉持大印有一人单衣
平上帻自称后帝云君长者故出见三载勿言富贵至
极侃便起旋失所在有大印作公字当其秽所杂五行
书曰厕神曰后帝也(出异/苑)
    谢尚
卷三百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045-0348c.png
夏侯弘自云见鬼与共言语镇西谢尚所乘马忽死忧
恼甚至谢曰卿若能令此马生者卿真为见鬼也弘去
良久还曰庙神乐君马故取之当活尚对死马坐须臾
马忽自门外走还至马尸间便灭应时能动起行谢曰
我无嗣是我一身之罚弘经时无所告曰顷所见小鬼
耳必不能辨此源由后忽逢一鬼乘新车从十许人著
青丝布袍弘前提牛鼻车中人谓弘曰何以见阻弘曰
欲有所问镇西将军谢尚无儿此君风流令望不可使
卷三百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045-0348d.png
之绝祀车中人动容曰君所道正是仆儿年少时与家
中婢通誓约不再婚而违约今此婢死在天诉之是故
无儿弘具以告尚曰吾少时诚有此事弘于江陵见一
大鬼提矛戟有小鬼随从数人弘畏惧下路避之大鬼
过后捉得一小鬼问此何物曰杀人以此矛戟若中心
腹者无不辄死弘曰治此病有方否鬼曰以乌鸡薄之
即差弘又曰今欲何行也鬼曰当至荆扬二州尔时比
户行心腹病无有不死者弘乃教人杀乌鸡以薄之十
卷三百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045-0349a.png
不失八九今有中恶辄用乌鸡薄之弘之由也(出志/怪录)
    襄阳军人
晋太元初苻坚遣将杨安侵襄阳其一人于军中亡有
同乡人扶丧归明日应到家死者夜与妇梦云所送者
非我尸仓乐面下者是也汝昔为吾作结发犹存可解
看便知迄明日送丧者果至妇语母如此母不然之妇
自至南丰细捡他家尸发如先分明是其手迹(出幽/明录)
    吕顺
卷三百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045-0349b.png
吕顺丧妇更娶妻之从妹因作三墓搆累垂就辄无成
一日顺昼卧见其妇来就同寝体冷如冰顺以死生之
隔语使去后妇又见其妹怒曰天下男子复何限汝乃
与我共一婿作冢不成我使然也俄而夫妇俱殪(出幽/明录)
    庾崇
庾崇者建元中于江州溺死尔日即还家见形一如平
生多在妻乐氏室中妻初恐惧每呼诸从女作伴于是
作伴渐疏时或暂来辄恚骂云贪与生者接耳反致疑
卷三百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045-0349c.png
恶岂副我归意耶从女在内纺绩忽见纺绩之具在空
中有物拨乱或投之于地从女怖惧皆去鬼即常见有
一男才三岁就母求食母曰无钱食那可得鬼乃悽怆
抚其儿头曰我不幸早世令汝穷乏愧汝念汝情何极
也忽见将二百钱置妻前云可为儿买食如此经年妻
转贫苦不立鬼云卿既守节而贫苦若此直当相迎耳
未几妻得疾亡鬼乃寂然(出幽/明录)
    曹公船
卷三百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045-0349d.png
濡须口有大船船覆在水中水小时便出见长老云是
曹公船常有渔人夜宿其旁以船系之但闻竽笛弦歌
之音又香气非常渔人始得眠梦人驱遣云勿近官妓
传云曹公载妓船覆于此至今在焉(出广古今/五行记)
    王志都
马仲叔王志都并辽东人也相知至厚叔先亡后年忽
形见谓曰吾不幸早亡心恒相念念卿无妇当为卿得
妇期至十一月二十日送诣卿家但埽除设床席待之
卷三百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045-0350a.png
至日都密埽除施设天忽大风白日昼昏向暮风止寝
室中忽有红帐自施发视其中床上有一妇花媚庄严
卧床上才能气息中表内外惊怖无敢近者唯都得往
须臾便苏起坐都问卿是谁妇曰我河南人父为清河
太守临当见嫁不知何由忽然在此都具语其意妇曰
天应令我为君妻遂成夫妇往诣其家大喜亦以为天
相与也遂与之生一男后为南郡太守(出幽/明录)
    唐邦
卷三百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045-0350b.png
恒山唐邦义熙中闻扣门者出视见两朱衣吏云官欲
得汝遂将至县东冈殷安冢中冢中有人语吏云本取
唐福何以滥取唐邦敕鞭之遣将出唐福少时而死(出/异)
(苑/)
    王矩
衡阳太守王矩为广州矩至长沙见一人长丈馀著白
布单衣将奏在岸上呼矩奴子过我矩省奏为杜灵之
入船共语称叙希阔矩问君京兆人何时发来答矩朝
卷三百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045-0350c.png
发矩怪问之杜曰天上京兆身是鬼见使来诣君耳矩
大惧因求纸笔曰君必不解天上书乃更作折卷之从
矩求一小箱盛之封付矩曰君今毋开比到广州可视
耳矩到数月悁悒乃开视书云令召王矩为左司命主
簿矩意大恶因疾卒(出幽/明录)
    周义
汝南周义取沛国刘旦孙女为妻义豫章艾县令弟路
中得病未至县十里义语弟必不济便留家人在后先
卷三百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045-0350d.png
与弟至县一宿死妇至临尸义举手别妇妇为梳头因
复拔妇钗殓讫妇房宿义乃上床谓妇曰与卿共事虽
浅然情相重不幸至此兄不仁离隔人室家终没不得
执别实为可恨我向举手别又拔卿钗因欲起人多气
逼不果自此每夕来寝息与平生无异(出述/异记)
    袁乞
吴兴袁乞妻临亡把乞手云我死君再婚否乞曰不忍
后遂更娶白日见其妇语云君先结誓何为负言因以
卷三百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045-0351a.png
刀割阴虽不致死人理永废也(出异/苑)
    王坦之
沙门竺法师会稽人与北中郎王坦之周旋甚厚共论
死生罪福报应之事茫昧难明因便共要若有先死当
相报语后王于庙中忽见法师来曰贫道以某月日命
过罪福皆不虚应若影响檀越当勤修道德以升跻神
明耳先与君要先死者相报故来相语言讫不复见(出/续)
(搜神/记)
卷三百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045-0351b.png
    刘遁
安帝义熙中刘遁母忧在家常有一鬼来住遁家搬徙
床几倾覆器物歌哭骂詈好道人之阴私仆役不敢为
非遁令弟守屋遁见绳系弟头悬著屋梁狼狈下之因
失魂踰月乃差遁每爨欲熟辄失之遁密市野葛煮作
糜鬼复窃之于屋北乃闻吐声从此寂灭故世传刘遁
药鬼遁后为刘毅参军为宋高祖所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王思规
卷三百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045-0351c.png
长沙王思规为海盐令忽见一吏思规问是谁吏云命
召君为主簿因出版置床前吏又曰期限长远在十月
若不信我到七月十五日日中时视天上当有所见思
规敕家人至期看天闻有哭声空中见人垂旐罗列状
如送葬(出甄/异录)
    华逸
广陵华逸寓居江陵亡后七年来还初闻语声不见其
形家人苦请求得见之答云我困悴未忍见汝问其所
卷三百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045-0351d.png
由云我本命虽不长犹应未尽坐平生时罚挞失道又
杀卒反奴以此减算云受使到长沙还当复过如期果
至教其二子云我既早亡汝等当勤自勖励门户沦没
岂是人子又责其兄不垂教诲色甚不平乃曰孟禺已
名配死录正馀百日限耳尔时禺气强力壮后到所期
暴亡(出甄/异录)
    张君林
吴县张君林居东乡杨里隆安中忽有鬼来助驱使林
卷三百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045-0352a.png
原有旧藏器物中破甑已无所用鬼使撞瓮底穿为甑
比家人起饭已熟此鬼无他须唯啖甘蔗自称高褐或
云此鬼为反器高褐者葛号丘垄累积尤多古冢疑此
物是其鬼也林每独见之形如少女年可十七八许面
青黑色遍身青衣乃令林家取白罂盛水覆头明旦视
之有物在中林家素贫遂致富尝语毋恶我日月尽自
去后果去(出甄/异录)
    蛮兵
卷三百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045-0352b.png
南平国蛮兵义熙初随众来姑熟便有鬼附之声呦呦
细长或在檐宇之际或在庭树上若占言凶辄先索琵
琶随弹而言于时郤倚为府长史问当迁官云不久持
节也寻为南蛮校尉转为国郎中亲领此土荆州俗语
云是老鼠所作名曰鬼侯(出灵/鬼志)
    陈皋
平原陈皋于义熙中从广陵樊梁后乘船出忽有一赤
鬼长可丈许首戴绛冠形如鹿角就皋求载倏尔上船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045-0352c.png
皋素能禁气因歌俗家南地之曲鬼乃吐舌张眼以杖
竿掷之即四散成火照于野皋无几而死(出灵/鬼志)
    袁无忌
晋陈国袁无忌寓居东平永嘉初得疫疠家百馀口死
亡垂尽徙避大宅权住田舍有一小屋兄弟共寝板床
荐席数重夜眠及晓床出在户外宿昔如此兄弟怪怖
不能得眠后见一妇人来在户前知忌等不眠前却户
外时未曙月明共窥之䌽衣白妆头上有花插及银钗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045-0352d.png
象牙梳无忌等共逐之初绕屋走而倒头髻及花插之
属皆堕无忌悉拾之仍复出门南走临道有井遂入其
中无忌还眠天晓视花钗牙梳并是真物遂坏井得一
楸棺俱已朽坏乃易棺并服迁于高燥处葬之遂断(出/志)
(怪/录)
    新蔡王昭平
晋世新蔡王昭平犊车在厅事上夜无故自入斋室中
触壁而后出又数闻呼噪攻击之声四面而来昭乃聚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045-0353a.png
众设弓弩战斗之备指声弓弩俱发而鬼应声接矢数
枚皆倒入土中(出搜/神记)
    远学诸生
有诸生远学其父母夜作儿忽至叹息曰今我但魂魄
耳非复生人父母问之儿曰此月初病以今日某时亡
今在琅邪任子成家明日当殓来迎父母父母曰去此
千里虽复颠倒那得及汝儿曰外有车乘但乘之自得
至矣父母从之上车忽若睡比鸡鸣已至所在视其驾
卷三百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045-0353b.png
乘但魂车木马遂与主人相见临儿悲哀问其疾消息
如其言(出续搜/神记)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