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百八
卷三百八 第 1a 页 WYG1045-02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   宋 李昉等 编
  神十八
   李回    李序   蔡荣
   刘元迥   郑剪   柳澥
   马总    崔龟从
    李回
唐故相李回少时常久疾兄軿召巫觋于庭中设酒食
卷三百八 第 1b 页 WYG1045-0268b.png
以乐神方面壁而卧忽闻庭中喧然回视见堂下有数
十人或衣黄衣绿竞接酒食而啖之良久将散巫欲彻
其席忽有一人自空而下左右两翅诸鬼皆辟易而退
且曰陆大夫神至矣巫者亦惊曰陆大夫神来即命致
酒食于庭其首俯于筵上食之且尽乃就饮其酒俄顷
其貌赪然若有醉色遂飞去群鬼亦随而失后数日回
疾愈(出宣/室志)
    李序
卷三百八 第 2a 页 WYG1045-0268c.png
元和四年寿州霍丘县有李六郎自称神人御史大夫
李序与人言不见其形有王筠者为之役至霍丘月馀
赁宅住更无馀物惟几案绳床而已有人请事者皆投
状王筠铺于案侧文字温润须臾满纸能书字体分明
休咎皆应时河南长孙郢为镇遏使初不之信及见实
时与来往先是官宅后院空宽夜后或枭鸣狐叫小大
为畏乃命李六郎与疏理遂云诺每行似风雨霎霎之
声须臾闻笞捶之声遣之云更不得来自是后院遂安
卷三百八 第 2b 页 WYG1045-0268d.png
时御史大夫李湘为州牧侍御史张宗本为副史岁馀
宗本行县先知有李序之异而不信乃令长孙郢召之须
臾而至宗本求一札欲以呈于牧守取纸笔而请序曰
接对诸公便书可乎张曰可也初案上三管笔俄而忽
失一管旋见文字满纸后云御史大夫李序顿首宗本
心服归而告湘湘乃令使邀之遂往来数日云是五岳
之神之弟也第七舍弟在蕲州某于阴道管此郡亦饮
酒语声如女人言词切要宛畅笑咏常作笑巫诗曰魍
卷三百八 第 3a 页 WYG1045-0269a.png
魉何曾见头旋即下神图他衫子段诈道大王嗔如此
极多亦不全记后云暂往蕲州看舍弟到蕲乃七月中
仍令王筠送新粳米二斗札一封与长孙郢近姿州人
皆请休咎于李序其批判处犹存(出博/异志)
    蔡荣
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自幼信神祗每食必分置
于地潜祝土地至长未常暂忘也元和二年春卧疾六
七日方暮有武吏走来谓母曰蔡荣衣服器用速藏之
卷三百八 第 3b 页 WYG1045-0269b.png
勿使人见乃速为妇人服饰有来问者必绐之曰出矣
求其处则亦意对勿令知所在也言讫走去妻母从其
言才毕有将军乘马从十馀人执弓矢直入堂中呼蔡
荣其母惊惶曰不在曰何往对曰荣醉归怠于其业老
妇怒而笞之荣或潜去不知何在也十馀日矣将军遣
吏入搜搜者出曰房中无丈夫亦无器物将军连呼地
界教藏者出曰诺责曰蔡荣出行岂不知处对曰怒而
私出不告所由将军曰王后殿倾须此巧匠期限向尽
卷三百八 第 4a 页 WYG1045-0269c.png
何人堪替对曰梁城乡叶干者巧于蔡荣计其年限正
当追役将军者走马而去有顷教藏者复来曰某地界
所由也以蔡荣每食必相召故报恩耳遂去母视荣即
汗浃矣自此疾愈俄闻梁城乡叶干者暴卒干妻乃荣
母之犹子也审其死者正当荣服雌服之时有李复者
从母夫杨曙为中弁团户于三异乡遍闻其事就召荣
母问之回以相告其泛祭之见德者岂其然乎(出续玄/怪录)
    刘元迥
卷三百八 第 4b 页 WYG1045-0269d.png
刘元迥者狡妄人也自言能鍊水银作黄金又巧以鬼
道惑众众多迷之以是致富李师古镇平卢招延四方
之士一艺者至则厚给之元迥遂以此术干师古师古
异之而试其能或十铢五铢皆立成焉盖先以金屑置
于汞中也师古曰此诚至宝宜何用元迥贵成其奸不
虞后害乃曰杂之他药徐烧三年可以飞仙为食器可
以避毒为玩用可以避邪师古大神之因曰再烧其期
稍缓子且为我化十斤将备吾所急之器也元迥本衒
卷三百八 第 5a 页 WYG1045-0270a.png
此术规师古钱帛逡巡则谋遁去为师古縻之专令烧
金其数极广元迥无从而致因以鬼道说师古曰公绍
续一方三十馀载虽戎马仓廪天下莫与之俦然欲遣
四方仰归威德所图必遂者须假神祗之力师古甚悦
因而询之元迥则曰泰岳天齐王玄宗东封因以沈香
刻制其像所以玄宗享国永年公能以他宝易其像则
受福与开元等矣师古狂悖甚然之元迥乃曰全躯而
致或恐卒不能办且以黄金十五斤铸换其首固当获
卷三百八 第 5b 页 WYG1045-0270b.png
祐矣师古曰君便先为烧之速成其事元迥大笑曰天
齐虽曰贵神乃鬼𩔖耳若以吾金为其首岂冥鬼敢依
至灵之物哉是则斥逐天齐何希其福哉但以山泽纯
金而易之则可矣师古尤异之则以藏金二十斤恣元
迥所为仍命元迥就岳庙而易焉元迥乃以铅锡杂𩔖
镕其外而置之怀其真金以归为师古作饮食器皿靡
不办集矣师古尤加礼重事之如兄玉帛姬妾居第资
奉甚厚明年师古方宴僚属将吏忽有庖人自厨径诣
卷三百八 第 6a 页 WYG1045-0270c.png
师古于众会之中因举身丈馀蹈空而立大诟曰我五
岳之神是何贼盗残我仪质我上诉于帝涉岁方归及
归我之甲兵军马帑藏财物皆为黄石公所掠去则又
极骂复耸身数丈良久履地师古令曳去庖人无复知
觉但若沈醉者数日师古则令画作戎车战士戈甲旌
旗及纸钱绫帛数十车就泰山而焚之尚未悟元迥之
奸方将理之而师古暴疡不数日脑溃而卒其弟师道
领事即令判官李文会虞早等按之元迥辞穷戮之于
卷三百八 第 6b 页 WYG1045-0270d.png
(出集/异记)
    郑剪
穆宗有事于南郊将谒太清宫长安县主簿郑剪主役
于御院之西序见白衣老人云此下有井正值皇帝过
路汝速实之不然罪在不测剪惶遽使修之其处已陷
数尺发之则古井也惊顾之际已失老人所在功德使
护军中尉刘宏规奏之帝至宫朝献毕赴南郊于宫门
驻马宰臣及供奉官称贺遂命翰林学士韦处厚撰记
卷三百八 第 7a 页 WYG1045-0271a.png
令起居郎柳公权书于实井之上名曰圣瑞感应纪仍
赐郑剪绯衣(出唐/统纪)
    柳澥
柳澥少贫游岭表广州节度使孔戣遇之甚厚赠百馀
金谕令西上遂与秀才严烛曾黯数人同舟北归至阳
朔县南六十里方博于舟中忽推去博局起离席以手
接一物初视之若有人投刺者即急命衫带泊舟而下
立于沙岸拱揖而言曰澥幸得与诸君同事符命虽至
卷三百八 第 7b 页 WYG1045-0271b.png
当须到桂州然议行李君宜前路相候曾严见澥之所
为不觉懔然亦皆肸蚃如有所睹澥即却入舟中偃卧
吁嗟良久谓二友曰仆已受泰山主簿向者车乘吏从
毕至已与约至桂州矣自是无复笑言亦无疾但每至
夜泊之处则必箕踞而坐指挥处分皆非生者所为阳
朔去州尚三日程其五十滩常须舟人尽力乃过至是
一宿而至澥常见二紫衣具军容执锤驱百馀卒在水
中推挽其舟澥至桂州修家书才毕而卒时唐元和十
卷三百八 第 8a 页 WYG1045-0271c.png
四年八月也(出河/东记)
    马总
马总为天平节度使暇日方修远书时术人程居在傍
总凭几忽若假寐而神色惨蹙不𩔖于常程不敢惊乃
徐起诣其佐相元封告之俄而总召元封屏人谓曰异
事异事某适有所诣严邃崇閟王者之居不若也为人
导前见故杜十丈司徒笑而下阶相迎曰久延望甚喜
相见因留连曰祐之此官亦人世之中书令耳六合之
卷三百八 第 8b 页 WYG1045-0271d.png
内靡不关由然久处会剧心力殆倦将求贤自代公之
识度诚克大用况亲且故所以奉邀敬以相授总因辞
退至于泣下良久杜乃曰既未为愿则且归矣然二十
年当复相见总既寤大喜其寿之遐远自是后二年而
薨岂马公误听将祐增其年以悦其意也(出集/异记)
    崔龟从
崔龟从长庆三年以大理评事从事河中府一夕梦与
人入官署及其庭望见室内有人当阳仪卫甚盛又一
卷三百八 第 9a 页 WYG1045-0272a.png
人侧坐容饰略同皆隆准盱目搦管视状若决事者因
疾趋及阶拜唯而退行及西庙视庑下牖间文簿堆积
于大格若今之吏舍有吏抱案而出因迎问之此当是
阴府某愿知禄寿几何吏应曰二人后且皆为此州刺
史无劳阅簿也及出门又见同时从事席地而樗蒲归
寤大异之髣髴在目唯所与同行者梦中顾之其姓名
是常所交游及觉遂忘其人明日入公府话于同舍皆
以为吉解曰君梦得君而又见樗蒲者蒲也君后当如
卷三百八 第 9b 页 WYG1045-0272b.png
主公节临蒲州矣尔后每入祠庙辄思所梦尝屡谒河
渎及为华州拜西岳庙宇神像皆非梦中所见开成中
自户部侍郎出为宣州去前梦二十年矣五月至郡吏
告曰敬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祀焉其
他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辄备礼祀谒龟从时病
至秋乃愈因谒庙及门恍然屏上有画人抱案而鞠躬
乃梦中之吏也入庙所经历无非昔梦唯无同行者归
以告妻子明年七月龟从又病苦下泄尤不喜食暮夜
卷三百八 第 10a 页 WYG1045-0272c.png
辄大剧因自證前梦以为吏所告者吾其终于此乎因
心祷之既寐又梦晨起视事如常时将就便室及侧门
有家吏姚圭者附耳言曰左府君使人传语闻之心悸
而毛𥪡意其非常人就室未及坐有一人戎服提刀奔
趋而入视其状魁岸面黝而加赤不𩔖人色紫衣黦剥
乃敬亭庙中阶下土偶人也未及语龟从厉声言曰我
年得几许遂应曰得六十几梦中记其言及觉遂忘其
奇载意者神不欲人逆知其终欤迟明自为文以祝神
卷三百八 第 10b 页 WYG1045-0272d.png
具道所以命儿侄将酒牢庙中以祷先是疾作医言疾
由寒而发服热药辄剧遂求医于浙西医沈中遂乘驿
而至既切脉直言公之疾热过而气壅当以阳治之药
剂以甘草犀角为主如其言涉旬而稍间经月而良已
自以为必神之助又自为文以助神因出私俸修庙之
坏隳加置土偶人写垣墉之画绘皆新之大设乐以享
神自举襟袖以舞始长庆感梦之时绝不为五木之戏
及至江南方与从事复为之龟从后入相罢为少保归
卷三百八 第 11a 页 WYG1045-0273a.png
洛大中七年卒(出龟从/自叙)
 
 
 
 
 
 
 
卷三百八 第 11b 页 WYG1045-0273b.png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