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a 页 WYG1044-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
   宝志    史溥    耿询
   尉迟敬德  魏徵    娄师德
   王显    张宝藏   授判冥人官
   王无㝵   宇文融   路敬潜
   甘子布   李迥秀   狄仁杰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b 页 WYG1044-0001b.png
   崔元综   苏味道   卢崇道
   刘仁轨   任之选
    宝志
梁简文之生志公谓武帝此子与冤家同年生其年侯
景生于雁门乱梁诛萧氏略尽(出朝野/佥载)
    史溥
陈霸先未贵时有直阁吏史溥梦有人朱衣执玉简自
天而降简上金字书曰陈氏五世三十四年及后主降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a 页 WYG1044-0002a.png
隋史溥尚在(出独/异志)
    耿询
隋大业中耿询造浑仪成进之帝召太史令袁充少府
监何稠等检验三辰度数昼夜不转毫釐不差帝甚嘉
之赐物一百段欲用为太史令询闻之笑曰询故未得
此官六十四五所不论耳然得太史令即命终后宇文
化及篡逆询为太史令询知化及不识谋欲归唐事觉
被害时年六十五观询之艺能数术盖亦张衡郭璞之
卷一百四十六 第 2b 页 WYG1044-0002b.png
(出大业/拾遗)
    尉迟敬德
隋末有书生居太原苦于家贫以教授为业所居抵官
库因穴而入其内有钱数万贯遂欲携挈有金甲人持
戈曰汝要钱可索取尉迟公帖来此是尉迟敬德钱也
书生访求不见至铁冶处有煅铁尉迟敬德者方袒露
蓬首煅鍊之次书生伺其歇乃前拜之尉迟公问曰何
故曰某贫困足下富贵欲乞钱五百贯得否尉迟公怒
卷一百四十六 第 3a 页 WYG1044-0002c.png
曰某打铁人安有富贵乃侮我耳生曰若能哀悯但赐
一帖他日自知尉迟不得已令书生执笔曰钱付某乙
五百贯具月日署名于后书生拜谢持去尉迟公与其
徒拊掌大笑以为妄也书生既得帖却至库中复见金
甲人呈之笑曰是也令系于梁上高处遣书生取钱止
于五百贯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并
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
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
卷一百四十六 第 3b 页 WYG1044-0002d.png
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仍以库物分
惠故旧(出逸/史)
    魏徵
唐魏徵为仆射有二典事之长参时徵方寝二人窗下
平章一人曰我等官职总由此老翁一人曰总由天上
徵闻之遂作一书遣由此老翁人者送至侍郎处云与
此人一员好官其人不知出门心痛凭由天人者送书
明日引注由老人者被放由天者得留徵怪之问焉具
卷一百四十六 第 4a 页 WYG1044-0003a.png
以实对乃叹曰官职禄料由天者盖不虚也(出朝野/佥载)
    娄师德
唐娄师德为扬州江都尉冯元常亦为尉共见张囧藏
囧藏曰二君俱贵冯位不如娄冯唯取钱多官益进娄
若取一钱官即败后冯为浚仪尉多肆惨虐巡察以为
彊奏授云阳尉又缘取钱事雪以为清彊监察娄竟不
敢取一钱位至台辅家极贫匮冯位至尚书左丞后得
罪赐自尽娄至纳言卒(出朝野/佥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4b 页 WYG1044-0003b.png
    王显
唐王显与文武皇帝有严子陵之旧每掣裈为戏将帽
为欢帝微时常戏曰王显抵老不作茧及帝登极而显
谒因奏曰臣今日得作茧耶帝笑曰未可知也召其三
子皆授五品显独不及谓曰卿无贵相朕非为卿惜也
曰朝贵而夕死足矣时仆射房玄龄曰陛下既有龙潜
之旧何不试与之帝与之三品取紫袍金带赐之其夜
(出朝野/佥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5a 页 WYG1044-0003c.png
    张宝藏
贞观中张宝藏为金吾长常因下直归栎阳路逢少年
畋猎割鲜野食倚树叹曰张宝藏身年七十未尝得一
食酒肉如此者可悲哉傍有一僧指曰六十日内官登
三品何足叹也言讫不见宝藏异之即时还京时太宗
苦病痢疾众医不效即下诏问殿庭左右有能治此疾
者当重赏之时宝藏曾困其疾即具疏以乳煎荜茇方进
上服之立差宣下宰臣与五品官魏徵难之逾月不进
卷一百四十六 第 5b 页 WYG1044-0003d.png
拟上疾复发问左右曰吾前饮乳煎荜茇有效复命进
之一啜又平复因思曰尝令与进方人五品官不见除授
何也徵惧曰奉诏之际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
相不妨已授三品官我天子也岂不及汝耶乃厉声曰
与三品文官授鸿胪卿时正六十日矣(出独/异志)
    授判冥人官
唐太宗极康豫太史令李淳风见上流泪无言上问之
对曰陛下夕当晏驾太宗曰人生有命亦何忧也留淳
卷一百四十六 第 6a 页 WYG1044-0004a.png
风宿太宗至夜半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
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
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迎送引导
出淳风即观玄象不许哭泣须臾乃寤至曙求昨所见
者令所司与一官遂注蜀道一丞上怪问之选司奏奉
进止与此官上亦不记旁人悉闻方知官皆由天也(出/朝)
(野佥/载)
    王无㝵
卷一百四十六 第 6b 页 WYG1044-0004b.png
唐王无㝵好博戏善鹰鹞文武圣皇帝微时与无㝵蒲
戏争彩有李阳之宿憾焉帝登极㝵藏匿不出帝令给
使将一鹞子于市卖之索钱二十干㝵不之知也酬钱
十八贯给使以闻帝曰必王无㝵也遂召至惶惧请罪
帝笑而赏之令于春明门待诸州庸车三日并与之㝵
坐三日属灞桥破唯得麻三车更无所有帝知其命薄
更不复赏频请五品帝曰非不与卿惜卿不胜也固请
乃许之其夜遂卒(出朝野/佥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7a 页 WYG1044-0004c.png
    宇文融
刘禹锡曰官不前定何名真宰乎永徽中卢齐卿卒亡
及苏说见其舅李某为冥司判官有吏押案曰宇文融
合为宰相舅曰宇文融岂堪为宰相吏曰天曹符已下
数日多少即由判官舅乃判一百日既而拜宰相果百
日而罢(出嘉/话录)
    路敬潜
怀州录事参军路敬潜遭綦连辉事于新开推鞫免死
卷一百四十六 第 7b 页 WYG1044-0004d.png
配流后诉雪授睦州遂安县令前邑宰皆卒于官潜欲
不赴其妻曰君若合死新开之难早已无身今得县令
岂非命乎遂至州去县水路数百里上寝堂西间有三
殡坑皆埋旧县令潜命坊夫填之有枭鸣于屏风又鸣
于承尘上并不以为事每与妻对食有鼠数十头或黄
或白或青或黑以杖驱之则抱杖而叫自馀妖怪不可
具言至一考满一无损失选授卫令除卫州司马入为
即中位至中书舍人(出朝野/佥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8a 页 WYG1044-0005a.png
    甘子布
周甘子布博学有才年七十为左卫长史不入五品登
封年病以驴舆强至岳下天恩加两阶合入五品竟不
能起乡里亲戚来贺衣冠不得遂以绯袍覆其上帖然
而终(出朝野/佥载)
    李迥秀
李迥秀为兵部尚书有疾朝士问之秀曰仆自知当得
侍中有命固不忧也朝士退未出巷而薨有司奏有诏
卷一百四十六 第 8b 页 WYG1044-0005b.png
赠侍中(出定/命录)
    狄仁杰
唐狄仁杰之贬也路经汴州欲留半日医疾开封县令
霍献可追逐当日出界狄公甚衔之及回为宰相霍已
为郎中狄欲中伤之而未果则天命择御史中丞凡两
度承旨皆忘后则天又问之狄公卒对无以应命唯记
得霍献可遂奏之恩制除御史中丞后狄公谓霍曰某
初恨公今却荐公乃知命也岂由于人耶(出定/命录)
卷一百四十六 第 9a 页 WYG1044-0005c.png
    崔元综
崔元综则天朝为宰相令史奚三儿云公从今六十日
内当流南海六年三度合死然竟不死从此后发初更
作官职后还于旧处坐寿将百岁终以馁死经六十日
果得罪流于南海之南经数年血痢百日至困而不死
会赦得归乘船渡海遇浪漂没同船人并死崔公独抱
一板随波上下漂泊至一海渚入丛苇中板上一长钉
刺脊上深入数寸其钉板压之在泥水中昼夜忍痛呻
卷一百四十六 第 9b 页 WYG1044-0005d.png
吟而已忽遇一船人来此渚中闻其呻吟哀而救之扶
引上船与踏血拔钉良久乃活问其姓名云是旧宰相
众人哀之济以粮食随路求乞于船上卧见一官人著
碧是其宰相时令史唤与语又济以粮食得至京师六
年之后收录乃还选曹以旧相奏上则天令超资与官
及过谢之日引于殿庭对崔公著碧则天见而识之问
得何官具以状对乃诏吏部令与赤尉及引谢之日又
敕与御史自御史得郎官累迁至中书侍即九十九矣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1044-0006a.png
子侄并死唯独一身病卧在床顾令奴婢取饭粥奴婢
欺之皆笑而不动崔公既不能责罚奴婢皆不受处分
乃感愤不食数日而死矣(出定/命录)
    苏味道
苏味道三度合得三品并辞之则天问其故对曰臣自
知不合得三品则天遣行步视之曰卿实道今得三品
十三年中书侍郎平章事不登三品其后出为眉州刺
史改为益州长史敕赐紫绶至州日衣紫毕其夜暴卒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1044-0006b.png
(出定/命录)
    卢崇道
唐太常卿卢崇道坐女婿中书令崔湜反羽林即将张
仙坐与薛介然口陈欲反之状俱流岭南经年无日不
悲号两目皆肿不胜悽恋遂并逃归崇道至都宅藏隐
为男娶崔氏女未成有内给使来取充贵人崇道乃赂
给使别取一崔家女去入内事败给使具承掩崇道并
男三人亦被糺捉敕杖各决一百俱至丧命(出朝野/佥载)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1044-0006c.png
    刘仁轨
唐青州刺史刘仁轨知海运失船极多除名为民遂辽
东效力遇病卧平壤城下褰幕看兵士攻城有一卒直
来前头背坐叱之不去仍恶骂曰你欲看我亦欲看何
预汝事不肯去须臾城头放箭正中心而死微此兵仁
轨几为流矢所中(出朝野/佥载)
    任之选
唐任之选与张说同时应举后说为中书令之选竟不
卷一百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1044-0006d.png
及第来谒张公公遗绢一束以充粮用之选将归至舍
不经一两日疾大作将绢市药绢尽疾自损非但此度
馀处亦然何薄命之甚也(出朝野/佥载)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