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95-01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桂隐文集卷二      元 刘诜 撰

  序

  送佥事李彦古赴南台都事

  今天子初改至元之三年江西佥宪云中李公分司巡
访吉赣南安揽辔未至先声肃然如范孟博既历三郡
冰蘖自持如杨伯起民歌颂载道时上犹邑民皆病疟
疠民有梦疠鬼相戒曰李公来吾属当去矣病遂安未
卷二 第 1b 页 WYG1195-0147b.png
几被命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君子曰善可为也李公
修身善其政上下幽明举知之夫莫难齐者斯人之议
今数千里颂美如一公之孚于民者为何如九重简注
式畀要职虽劝臣之道于上为得而亦岂非公声实著
闻不可掩乎故曰善可为也则又曰台比宪所涖弥广
台都事比监察所职弥众公前监察西台莫重矣而未
总乎一台之机务也佥宪江西又重矣而不得悉问乎
江南之民瘼也然而上下幽明巳如此今涖弥广职弥
卷二 第 2a 页 WYG1195-0148a.png
众则其取应又当何如韩退之赠李君房别曰失之此
足爱惜得之彼为欢忻今公之擢其庇覆吾民益大谁
独无欢忻乎诜灌园郭门南北之士大夫有意于我者
皆不敢妄有所誉独于公不能忘乎颂于是乎书

  送萧克有偕曾从吾赴瑞州永平簿

  萧君克有以世家魁杰之姿往官渠阳曾君从吾以士
林环秀之彦实偕其行其志好之同议论之合真所谓
鱼川泳而鸟云飞也古之君子其处也必观其所与居
卷二 第 2b 页 WYG1195-0148b.png
其出也必观其所与游不可附而附焉可以知其客不
可致而致焉可以知其主故学不失其所以讲政不失
其所以谋趋不失其所以归反是而曰志好同议论合
吾不知其可矣若二君之相视莫逆其君子之所望与
太史公经行天下遂有史记今航洞庭抚赤壁登黄鹤
都邑室屋足以壮其气鱼龙涛浪足以激其怀风帆烟
树足以骇其观亦奇绝矣然豪商巨贾岁岁之过览不
能出一言者盖鲜若二君之登高能赋其山川之所待
卷二 第 3a 页 WYG1195-0148c.png
与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今仕者固优于学
矣学而未仕者盖所以优于仕矣渠阳地僻而事简魏
了翁之所以益树千载也簿君政事之暇相从览领弭
节乎群芳六艺之林振策乎道德仁义之苑其亦足乐
乎余老矣间尝读书二君之警发是赖故尤惜其别而
甚愿其别之有成于其行起而祝曰使簿君之政轶其
父兄流高誉于朝遂入为名公卿君之光也使君亦蓄
其所学充其华而大其实遂建侯万里外簿君之志也
卷二 第 3b 页 WYG1195-0148d.png
语松茂而柏悦虽予之衰懒倦游者亦将与有愿幸焉
遂书以为赠

  送贺元忠赴越城庙山巡检

  禾川贺君元忠为曲阜学正既满选曹以新例授浙东
馀姚县庙山巡检当戍舣舟郡苍然亭下士友咸追饯
或曰贺君前后二除亦异矣曲阜之墟河山苍莽市邑
萧条麦短禾秀黄埃千里虽强壮不能为情及入礼庙
则圣贤衣冠肃穆如生鼓钟铿鍧佩履雍容诸生兴伏
卷二 第 4a 页 WYG1195-0149a.png
百拜何其文也会稽之阴溪明山碧舟航如画士女填
会昼夜歌舞虽正士不能不移而又长戟劲弩旁趋前
拥短衣上马鸣柝而巡亭檄何其武也二除可谓异矣
贺君其变于异乎余曰不然朝廷之用人不一其职而
一其才君子之仕不一其地而一其德选曹以是处贺
君诚知人矣吾尝闻古之有为者处寂淡而不以为忧
居纷华而不以为悦安礼律而不以为严勤师教而不
以为劳贺君性美而才达气纯而质坚吾知其视会稽
卷二 第 4b 页 WYG1195-0149b.png
如曲阜视巡检檄而不异于庠序矣乂充而上之其地
益殊其职益不同贺君其有异乎若情与境迁器与事
局岂大丈夫之有为者哉于是众皆悦俱起而颂曰浙
东西礼义之邦大夫士之仕宦与潜处者皆宗程朱而
慕欧曾贺君其不以居于武而疏于见矣钱塘大省所
驻宪若帅星罗而棋布其位皆处周吕而出方召贺君
其不以习于文而怠于事矣他日有升大府者必贺君
也则书以为赠行序

卷二 第 5a 页 WYG1195-0149c.png
  送杨生廷章往旌德

  士之不相知者或同室而异趣及其相慕尚则虽越千
里而不以为远是心岂可强哉同郡刘君粹衷以雄文
高科为旌德县尹廷章将往从之告别于余曰愿请所
以教嗟乎生亦好学也巳生之家君固宿于学四方之
来从者户外屦满吾闻生匠氏之圃者不求规于他地
生造父之家者不学御于他人生胡旌德之之也故曰
生亦好学也巳非旌德之贤不能来生之学非生之好
卷二 第 5b 页 WYG1195-0149d.png
学不能慕旌德之贤虽然生之出必念夫吾辞亲而来
也归必有以慰其心旌德之见生必念其离亲戚涉江
涛而来也其必发枢启钥无所吝于生矣余与旌德友
也久知之也深其可慕效者岂独文章哉生必勉之

  送萧焕有入京

  严陵萧君焕有积学有才气语当时政事如良医病证
具有方治评古今人物如老吏谳牍莫有遁情弱冠游
京师以救荒三策知名教授桃源克称其职为照磨临江
卷二 第 6a 页 WYG1195-0150a.png
兴国皆理冤泽物戢暴愧贪郡人为碑颂其政以是称
为良材为伟器岂过论哉然十馀年展转求品官以限
年劳未获升用君又恬于进取日从宾游赋诗论文以
为乐乃今始问道京师谒改选舟过临江郡士友咸遮
饯或谓予曰子之为文辞于萧所不愧呜呼余言非教
何所无愧也

  送艾用济归河南就乡试

  艾实元晖河南士之秀者也去年来从黄君希仲于庐
卷二 第 6b 页 WYG1195-0150b.png
陵郡学学娓娓日有所进六月望告别于其师友与常
所往来者将归河南就其乡试余告之曰昔欧阳子庐
陵人也学于河南以成大儒进而轶于孟荀扬韩之列
庐陵山川之气有以毓之与河南士君子之行有以勖
之与今生生于河南学于庐陵河南在中州其山川之
气固不劣于庐陵矣庐陵士君子之学问又岂劣于河
南哉生所毓所勖之地不劣于欧阳子则其学当优于
欧阳子矣语曰颜何人也希之则是然今余谓生之必
卷二 第 7a 页 WYG1195-0150c.png
可希乎欧阳子人或谓余之易于言也余且谓生之不
可希乎欧阳子是余之厚诬生也生勉之哉若乃今之
科第则学不几于欧阳子之彷佛者或庶几矣不必为
生勉

  送达子通

  士大夫居官有善政能爱民轻富贵重名节审去就不
为苟合天下之奇士也蒙古达哩雅齐字子通曾祖官
中书丞燕南廉使子通以其祖世赏监濠州钟离县暨
卷二 第 7b 页 WYG1195-0150d.png
监桐城县暨监南康县愿丁母忧不赴复监盐城县至
正三年迁监集庆路江宁县至官理冤平讼奸吏望风
敛避府檄浚阴山河道计用工二十八万六百子通建
言开河道本以为民事或不时反为民害岁蝗旱民饥
而死而修河何为急疑其事不行上官怒子通复力请
罢上官益怒子通曰吾可不为官不可徇上以厉民即
日托以迁葬拂袖去嗟夫士不能以名节自高变化其
初复阿上而苟合文过而求容皆不能舍富贵耳若汉
卷二 第 8a 页 WYG1195-0151a.png
汲黯萧望之东汉党锢诸贤与宋之不肯奉青苗法者
皆可谓特立不群之士矣盖古今所鲜见也且子通例
不必丁忧而愿丁忧其重天理轻人爵能为人所不能
为巳见于此及受檄浚河纵厉民非已罪然必不可宁
弃官去是爱民重于爱身爱忠直重于爱爵位他日立
大庭任大事岂肯徇时以谋身哉吾故曰天下之奇士
也子通所至方且为诗歌畅怀赋景饮酒谈笑曾无芥
蒂于心者其度量气节可观矣吾党既为诗以美之而
卷二 第 8b 页 WYG1195-0151b.png
予为叙云

  送欧阳可玉

  自宋科废而游士多自延祐科复而游士少数年科暂
废而游士复起矣盖士负其才气必欲见用于世不用
于科则欲用于游此人情之所同庐陵欧阳德器可玉
乡俊士也告余将远游余问其所志则独不然其言曰
士之修于身者为道德见于外者为文学斯四者固皆
可以自求而亦当有取于人古之君子非不可闭门息
卷二 第 9a 页 WYG1195-0151c.png
交以成其善而或从师取友于天下良有以也今之王
公大人居则高堂重阶狴犴守阍出则崇牙大纛武夫
千群介马填拥数十里吾固未易见也而以道德文章
重海内者其人差易见也往年尝拜虞公于家温乎其
相接蔼乎其相亲然自虞公外未多识也余今复欲涉
洪都道武昌历金陵抚关洛以造京师庶几所欲见者
咸得见焉其足有以翊予之进而策予之不逮也余闻
而异之盖士志于用世者类苟取富贵而已其志于道
卷二 第 9b 页 WYG1195-0151d.png
德文学者何人哉以道德文学求天下其人有不进子
而见者乎吾将见子尽识天下道德文学之人而二者
亦将在子矣行矣无倦

  送延平杨上人归闽求师

  自师道不见于圣贤之教而相师莫盛于老佛而尤莫
甚于佛氏其徒至历辛苦甘寂寞绝生人天常之乐受
垢衣馀食之污洒埽薪水之是给驰叱棒箠之不辞近
者率十数年久者或度一世噫其事师亦严矣而究其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95-0152a.png
所得或谓闻一语而悟因一事而解卒堕于鸿濛混茫
非世所共知然自古迄今求是教者未有巳也若圣贤
之所以教则即乎人伦日用饮食之常道其事不必如
是其贱其日不必如是其久而所得者其纲常为君臣
父子其治化为礼乐文章其道为三皇帝王之公其书
为九经史传之实本备而末举体立而用行与天地同
其大与日月同其明与山川岳渎同其流峙皦然皆世
之所共喻然而去古既远士之知师道者何鲜哉故唐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95-0152b.png
韩柳氏皆著书极言士之耻于相师以为斯道之大病
而卒莫能正也延平杨上人自少走天下遍求其所谓
师至豫章礼善言佛者绝学(僧名)留八年而后渡淮汉游
南京入西川上蛾眉拜古所谓普贤希其徒若干年航
洞庭住君山参善言佛者空庵(僧名)历南岳七十二峰下
湘潭谒善言佛者无方(僧名)各有年数今将自庐陵复蹈
东吴归闽益求其可师者师焉噫其求师之勤不少于
昔人矣上人生龟山之乡为龟山之裔聪明而多艺苟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95-0152c.png
以是心而慕其祖浚乎程氏之流泊乎孔氏之渚不难
也而溺乎彼不能反乎此既可悼其途之失矣而吾党
士与游者皆为诗歌以赠之而无一人感上人之勤以
自愧其求道之不敏者可见儒者之自弃而不能有所
勉激也故因上人谒余言而为是说庶几或者有感焉

  送张子静游武昌

  张子静旧从中斋邓先生之季子元宏游(元宏名也)处乡校
以隽闻一日来告曰跼蹐丘里间久矣誓将自西山而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95-0152d.png
武昌以勖吾学焉余谓之曰古之游者志学问而进取
之兼得后之游者志进取而学问之不知今子过洞庭
睹其浩洋之势浮东南而浸日月风涛之汹壮鱼龙之
出没则足以充其气抚赤壁之断岸黄鹤之崔嵬思曹
刘孙氏之百战则足以考其得失而慕其人物之英杰
寻寒溪之梅问洼尊之故迹则敬其刚介之如存酹芳
洲之草指鹦鹉之峨峨则伤其词华之美而不自爱凡
山川都邑之得于目何往而非学若过之而不知日夕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95-0153a.png
与俱而不能赋则与舟师估客何异虽游何取子之游
以学言可尚矣为我访颜氏之巷而观于孔山峨高冠
须发如雪者子拜而师之则学广矣且告之曰使公留
庐陵吾不及此公得无乡国之情乎

  赠张汉鼎赴岭南

  当赵宋南渡时北方士大夫率皆随驾以渡散处州郡
若常德大守亳州张允蹈之居庐陵其一也子孙继世
盛大今又二百数十年吾所与游者希武希武子汉英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95-0153b.png
尤秀敏多文汉鼎颉颃竞爽疏通能达于事十年前尝
以儒试吏于岭南适广寇蜂起汉鼎奋谋猷飞书檄供
亿军需揣摩事会动中机宜驱驰戎马间亲俘馘剧寇
七人然不自伐帅府嘉其才录其年劳保申为府奏差
以省亲留家久之至正五年冬十月遂辞亲出门余赠
以言曰子之祖以高科奥学仕宋为大官今子复以才
能发身帅府虽未足以尽子之蕴而得其途矣余闻元
戎说礼乐敦诗书好贤下士子执鞭从之犹挟美玉而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95-0153c.png
游于卞和之门也传曰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子益勉
之余虽老尚拭目焉

  赠娄行所游五羊

  士之游于四方所乐者在得其所从苟得其从虽道里
之远舟车之劳有所不计何则乐乎此忘乎彼也故古
人有千里而命驾比屋而相违诚以其乐与否耳吉文
之英称于州里有娄氏兄弟曰存所行所强学积文既
不远数千里从别驾契公于金陵行所才学骎骎欲轶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95-0153d.png
其兄州里之聘以淑其子弟者踵至然志所不乐不愿
也往年游淮南从平章敬公威卿走杭浙从宪使邓公
善之道同志合如埙唱如篪和今又偕其兄从宪佥契
公于五羊非归其势也诚有乐乎其人也娄氏兄弟之
于契公也其偶然乎哉非契公之德不足以致二娄之
来非二娄之才不足以为契公之客孟子曰孟献子有
友五人无献子之家者也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献
子不与之友矣夫献子之欲友此五人者友其道也五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95-0154a.png
人者若之何而不以道自重哉宪佥契公学博而才宏
气刚而德清其所刺举虽公卿无所避娄君之所以友
之者宜何如亦曰道而已语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
其大宪佥公今日以道治数十州他日以道辅天下吾
知不忽乎娄君之所友者矣

  赠邵以和

  邵君明卿以清异俊拔之资历府掾有年三子皆颖出
如其父其仲子以和肄业于学校游余门密知其敏于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95-0154b.png
学而考古之力勤也谐于俗而应世之道善也古人取
人贵有体有用讲之礼乐而不能通试之洒埽应对而
不能习体何有哉问之钱谷而不能知资之甲兵而不
能帅用何有哉若以和庶几兼之矣狄山素为儒武帝
问其能守一郡曰不能问其能乘一障强对曰能而卒
以取穷为儒至于如此固矣倪宽混混群吏中不见异
于人及上有所问他吏不能对宽独能对称上意为吏
独不当如是乎以和为儒久以府檄试吏于文江体用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95-0154c.png
兼优其在今日矣故于其行称是说以赠焉

  赠林可翁谈地理

  旧见葬书凡前代富贵家所葬辄图以示人曰是出某
相某卿观者歆动去年洪林可翁从空山上人来吾州
亲指某地当富贵某地宜贫贱尤奇为人葬甚多其效
皆欲刻期验余因念地理术亦奇矣厮养童仆择葬偶
得所即温饱可致驯至居高门出累骑者有之憸凶尚
霸屈意奉葬师设机阱谋佳穴甚者发他人冢出累世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95-0154d.png
枯骨而藏其亲然莫不取富贵显荣子孙昌奕穷巷白
屋之士皓首谈诗书动辄蹈规矩恒世世苦饥乏弱不
自振夫福善祸淫仁者必有后天之道也然天理常不
验而地理常显然者是地理可信而天理不可恃也呜
呼自地理之说胜而天理隐邪抑天理不可恃而人始
求之地理邪自圣贤言之天理必可恃然苟非信道笃
而轻外物谁能舍地而俟天哉虽然使求之地而不弃
乎天岂不犹愈乎吾惧乎世之求夫地而弃乎天也故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95-0155a.png
因可翁求赠言而发是慨焉亦庶几为葬书者之初意
云耳呜呼观吾言者亦可怅然而一叹矣

  赠医士王宇春

  人之疾无大小皆足以害身医之道无内外皆足以活
人然惟妙于艺者能之同郡王宇春精通诸科文雅识
道理敏于见而不自衒勤于人而无几求余尝见其所
疗多奇验比又身尝试之益验然皆非急于效以愚人
盖其言曰治病必求其源用药必锄其根不求其源虽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95-0155b.png
治莫知其向不锄其根虽愈必致于复且病之方至也
如洪水之骤合其势不可以遽退疏导浚涤自底于平
躁者逼其势以壅遏则势反愈甚而功必无成盖天下
无不可治之病亦无皆速愈之病谓病为不可治医之
过也谓病为皆可速愈责医之过也古之为政者必期
月三年而后功效始见若朝更化而昼视成暮立法而
旦求治议论之士纷纭于朝宁督迫之吏旁午于郡县
安有美治哉余闻而叹曰善哉其言治水合于禹之道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95-0155c.png
其言治人合于周公孔子之用心岂徒医云乎哉书以
警夫世

  郭刘二君邂逅诗序

  士君子游宦万里外忽遇故人知已握手岂不足以生
志气壮颜色燕山刘元卿为庐陵郡贰幕抵官之初适
客省副使郭公持使节弭留于此一见尽欢如子美之
遇孟云卿应物(人名)之逢杨开府倾倒谈笑举杯相属极
世间声色势利有不足喻其快于是秋旱方初适得甘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95-0155d.png
雨天若助其喜者殆亦一时意气之所为也郭公赋诗
一篇属和者盈卷盖人相遇他乡固可喜而又为故知
尤深可喜也郭公中朝近臣刘君明时才士他日颉颃
云霄未可量此其风云际会之一占云

  夏道存诗序

  诗之为体三百篇之后自李陵苏武送别河梁至无名
氏十九首曹魏六朝唐韦柳为一家称为古体自汉柏
梁秋风词驯至唐李杜为一家称为歌行古体非笔力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95-0156a.png
遒劲高峭不能歌行非才情浩荡雄杰不能今观夏君
道存所为诗琢清贮澹凝幽拔奇不肯苟简一语飘乎
如轻雪之度风也冷乎如寒泉之落涧也澹乎如古罍
洗之不可杂众器也非有得于古与夏君方将膏车从
其兄仲善于会稽仲善才又高觞咏磨砻之馀必有如
灵运惠连之天契神悟者自是当益工归当以语我

  刘梅南诗序(梅南名志行)

  刘君志行诗五言绝句古律如衣冠士使人起敬虽复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95-0156b.png
笑谐不废其雅七言律其靓丽者如野桥夜月学按霓
裳闻者莫不辨其萧散者如空山绝涧时见幽花行者
回首长短古句如春风吹潮潋滟晴空莫窥其所挟此
岂独天机学问所到亦用工然耳至其间独悲孤笑危
睇遐思则可见其奋于志长吟思慕高歌忧患则可见
其厚于伦横槊赋诗短衣射虎则可见其通于才君宰
有民社而羸马敝裘若一寒士焉世之能识君心者亦
岂多哉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95-0156c.png
  九日登鹿角山诗序

  余旧家吉水南岭有山峥嵘如鹿两角俗呼为鹿角当
在宋时山下有乔木数千章连抱参空阴云蔽亏鹭鹳
号集宛然深山太古意也国朝始通是乡为官逵创马
驿所谓乔木斩伐殆尽莽为旷土近年来或缭以长垣
限以棘沟而所谓旷土又将为果园蔬圃矣嗟夫是乡
特宽閒寂寞之滨而为谷为陵者如是不一则通都大
邑之改化又何怪也余每归故乡至辄喜留滞不能去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95-0156d.png
昔人所谓乐其所自生非欤至正癸未遂因度九节于
此于时天气连阴初可衣单袷八日意行饮杨君文川
别墅又饮其兄吾可桂花树下罗君宗伯宗仲邀过其
家剧饮痛醉至暮乃归衣冠骈集居人属目余因朗诵
曰九节追欢亦偶然群贤携酒路联翩茅檐老妪扶孙
语重见衣冠八十年文川和唱云有约登临兴浩然风
吹襟袂举翩翩先生领袖衣冠盛更醉黄花四十年遂
约一日登鹿角峰至期余乃摄衣径造其顶同游者二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95-0157a.png
十六人列茵相向坐如环丝竹稍间因用东坡大华峰
头作重九天风吹艳黄花酒浩歌驰下腰带鞓醉舞崩
崖一挥手分韵余得作字约明日诗集独缺鞓崩二字
亦以避所难所讳也明日诗集同游徵余序遂书

  文江西渡野寥廓有山削成苍鹿角驿亭古道数百
家人烟四起象虚廓我亦鹿角山中人久客归来似
辽鹤辈行已稀少壮多白头愈觉乡土乐秋天九日
云漠漠振袂淩危散腰脚大江东来忽空阔青山环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95-0157b.png
走拥帘幕豁然百里指顾中南眺层城北仙阁白觞
潋滟照醪酒碧盘崔嵬出殽臄羌笛高吹破落日村
鼓狂鸣动虚壑谷精遁走山鬼奔乐极但愁风雨作
风雨作可止之请君勿轻动浩歌且更酌向来豪雄
今安在马台龙山俱寂寞不如蓝田把萸翁流芳终
以文字托鹿角山山头石路何硌确应知后人慕羊
公佳时踏破青芒屩

  龙溪曾氏族谱

卷二 第 21a 页 WYG1195-0157c.png
  族不可以无谱族有谱然后不以疏为戚戚为疏不以
尊为卑卑为尊戚疏尊卑秩然不可紊而后孝弟之心
生焉若戚也而为疏疏也而为戚尊也而为卑卑也而
为尊尊卑疏戚其序已紊孝弟之心何由而生然尊卑
疏戚之序素紊者始于义不亲情不密义亲情密无是
病矣故明吾谱者所以使吾义亲情密也今夫父子兄
弟之间宁有不义亲情密也哉自再世而降至三世四
世五世而后浸有不知彼为吾兄为吾叔父为吾伯父
卷二 第 21b 页 WYG1195-0157d.png
者矣又自是而愈远而后鬻吾之族于他人市他人之
族以为已族者矣嗟夫使吾族谱明又安得有是病哉
明吾族谱者使吾之子孙不以吾谱鬻于他人而不市
他人族以为吾族也苏明允有言观吾谱者孝弟之心
亦可油然而生矣今观龙溪曾氏族谱慨然上有感于
唐风杕杜之诗下有感于苏氏族谱之引于是注其族
自一世再世以至于十四世十五世其𣲖分源别凡其
徙其复其蕃其绝罔不存且明者其意殆欲至于百世
卷二 第 22a 页 WYG1195-0158a.png
而未巳则其势安有戚疏尊卑之遽紊而不知有吾兄
吾叔父吾伯父者哉是故族固贵于盛谱尤贵于明族
盛者有天道焉谱明则人事之尽而巳曾氏之族其可
敬哉

  尘外流芳集

  尘外流芳集者友人萧孚有游永庵所为诗而群贤和
之者也今六年矣孤峰上人编为集而以是名之属余
序嗟夫人生无事登高访远寻幽觅胜或放怀于水竹
卷二 第 22b 页 WYG1195-0158b.png
之间憩迹于禅寂之外一生复能几游游而不能赋赋
而不能传者又何限古人于此事最是留情而一觞一
咏能使人称颂为佳话者甚不多见上人能集是以传
其胸中亦不凡矣倘刻之壁使后之来者摩拂而读之
或为一怅然也

  李伯玉太素脉

  歙人张子克言太素脉始于黄帝岐伯伊尹扁鹊黄石
公华佗孙思邈皆秘不传惟陈希夷以授王朴而此术
卷二 第 23a 页 WYG1195-0158c.png
遂布于天下然余少时见攻此者甚罕故友湜溪郭公
晋能传通之亦默不言近年通者颇多友人李伯玉得
其法于鄱阳邵明善素其传正故其术验古今观人之
法多矣惟近取诸身为尤切春秋公卿大夫察人祸福于
动作威仪之际一举足一发声一形于言无不识其终
身者至秦汉间始有论若唐举许负亦能察人终身于
一见盖虽不及春秋公卿大夫之神而非后世之可及
惟脉则古人仅以察病未始有以言贵贱者岂亦所谓
卷二 第 23b 页 WYG1195-0158d.png
秘而不传者邪君能益精之何患不知人哉虽然吾亦
有自观之道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夫
人苟善矣虽欲辞福不可也苟不善矣虽欲辞祸不可
也使为不善而欲求福于脉难矣噫世之人诚能皆以
是自观则有不待君之观也欤

  蔬笋诗集

  僧翠微诗不多见然每不苟作往余初观其藁喜其彷
佛韦王蹊径尝进以一语今见其嗜慕益坚譬之饮食
卷二 第 24a 页 WYG1195-0159a.png
猩唇豹胎与刍豢之悦口者皆却而不御所御者乃庾
郎之瀹韭周颙之晚菘文与可之烧笋苏长公之蔓菁
虽富儿之绮罗膻荤者所不取而风致乃未易及惟知
味者知之翠微诗可谓得僧家之本也然使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岂不更可敬哉

  彭翔云诗序

  亡友彭君翔云诗锻炼精确而不废真意如幽林晓花
真寂不赏如寒机夜织神专而心苦如深山遗老语言
卷二 第 24b 页 WYG1195-0159b.png
近质终有德人深致如山醪溪蔌或使富儿哂蹙而知
味者独有所领盖苏老云后数十年天下无复有此文
也巳然诗之为言品律固不尽同要其同归于佳即葩
浮而不宿于理富健而不永于味又安得如君诗之真
实可爱哉忆吾与君相从庐陵印山间君年四十有二
三余甫弱冠君弟琦初则长余二岁笑谈觞咏继以讲
切或临于水或休于树或倚户而立或促席而论率旦
至夜渐中乃散未几君死又数年余与琦初皆缠人事
卷二 第 25a 页 WYG1195-0159c.png
而各散处既而复邻居于城虽时相合然求如与翔云
共处时优游永日不复得矣君死既三十一年余与琦
初皆苍颜皓首当时亲知零谢欲画其所与游居之地
池湮台废莽为耕畴郁为高树白杨连冢望之如宰如
皋下马而洒麦饭者皆非向之所执盛衰离合之迹如
此可为重慨而琦初犹能宝藏君诗手抄以示余评又
可喜也呜呼今谁知翔云者知者独琦初与余耳余既
略为评论而复疏其游从之概至其懿行高节不为宰
卷二 第 25b 页 WYG1195-0159d.png
物所知怜则琦初述之巳备世言诗能穷人观于翔云
尤信

  游兴善寺诗序

  溯淦冶而南百里有源曰吉阳山水环合土壤肥沃源
有寺曰兴善清泉由后徇寺门而出琅玕乱石间如琴
磬然寺僧作亭跨其上修径蜿蜒竹树蒙密颇有幽意
相传南唐后主同母弟李长者著华严合论其中论成
骑虎上升遗像固在寺之胜以此夫自拔于富贵之中
卷二 第 26a 页 WYG1195-0160a.png
而遐举于尘垢之外固亦奇矣然亦安知非见其兄沉
酣声色国境日蹙既不欲为微子抱祭器而去又不欲
效智果易姓以为民望故自托方外有避祸之实无去
乱之名且其所为上升安知非见其国既归宋怀不自
安而窜匿其迹假是以神其说邪自古孤忠志士高者
托神仙下者托佣保往往然也距寺三十里又有陈桥
庙桥教后主不降城且陷死之呜呼长者之去可谓见
几而作桥之死可谓见危授命其事乃皆在是乡空山
卷二 第 26b 页 WYG1195-0160b.png
断垄之间好游者不可不知考也泰定丁卯余客淦南
溪景翁张氏九月晦日访寺作三诗景翁弟自翁亦有
诗而老友曾先生诸君子皆赐和僧宗应作卷请书以
重山门因叙以唱和之意而牵联并述长者出处云

  百咏梅诗

  天地间奇花异卉无足当百咏者独梅可以当百咏不
厌愈咏而愈不穷雪后园林水边篱落疏影横斜暗香
浮动工矣而竹外一枝又工近世刘后村侍郎积百篇
卷二 第 27a 页 WYG1195-0160c.png
又工余族五山宫讲积百篇又工须溪刘先生短调亦
至百篇又工今见王君朝卿以二韵叠和为百诗则又
愈难愈工梅之精神标格何其能受人之赋咏不穷如
是也朝卿曰子独不见诚斋翁称陈洮湖爱梅造次必
于梅颠沛必于梅赓赋不千篇不止将不工邪余骇而
起曰若是天地之生诗人无穷则赋梅者愈无穷后五
百年余当骑白鹤夜踏罗浮山雪中与君更共赋之

  张子静诗词

卷二 第 27b 页 WYG1195-0160d.png
  张子静乐府柔情妩态芳趣婉词纡徐而为妍凄婉而
馀怨如听昭君马上琵琶蔡琰塞外十八拍不自知其
能使人断肠也五言古体贮幽寄淡而不失散朗崇朴
反古而自是敷腴如入宗庙而抚罍洗七言长篇浩荡
不羁悲壮自悼如公孙大娘之舞剑器也虽时有未适
中亦可谓有奇气他日学益充神益完宜有大过人者
子静少负才志尝航胥涛棹洞庭窥庐山衡岳以自激
发然迄今未有遇其尚俛首场屋亦以经术干时用哉

卷二 第 28a 页 WYG1195-0161a.png
  志铭

  建昌经历彭进士琦初(琦初宋瑞臣彭齐后)

  余友彭君琦初以至顺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没于五羊
官舍其子镛后二日亦死讣闻阖门二百指哭振闾巷
郡中士友咸失色相吊其季子镃跣足迎丧踰年十一
月庚午奉柩葬于庐陵化仁乡印山新塘之原请铭余
惟知琦初久莫如余不得辞也初至元丁亥余客印山
琦初在焉于是时科废十年印山知名之士尚不少日
卷二 第 28b 页 WYG1195-0161b.png
夜相与谈说诗书谐笑饮酒而琦初与余尤欲自励制
行为文务欲绝出世俗而追古人磨砻相高出处不能
相舍当时不知其乐其后皆迁城虽巷陌相望然各缠
家患世故浮沉困耗而少年英锐之气俱少衰矣延祐
初元仁宗皇帝诏天下以科举取士士气复振咸奋淬
以明经为先而琦初以四年魁乡贡至治癸亥又贡遂
擢第授南昌县丞秩满调建昌路经历未两月有诉吏
役不均者仇家共构陷坐解职参政耿公叹曰玉石俱
卷二 第 29a 页 WYG1195-0161c.png
焚若此何以劝善会广选行荐为广东盐官居官数月
以病终享年六十有六琦初少有通才直气外率内敏
遇事见独奇姻族之贫者扶树使自给受侮者捍其患
失教者勖以学事之病于民力不能救则为书以言于
上又言文丞相当祠陈古今大义激切不讳故未仕而
人信其能有为居南昌摧折横吏民多复业天历初急
造兵器飞符夜下连郡骚动琦初请贷官帑徐规以偿
事办而民不知平反盗狱增复学廪率为省宪赏识僦
卷二 第 29b 页 WYG1195-0161d.png
居一室图史萧然独四方求文者满座读书夜分无毫
末官宦意故巳仕而人信其能有守平生教人倾竭不
吝校文江广见黜卷有可取者必为抄录曰吾恨不能
尽收又建言欲于贡额外取士故事不必尽达而人信
其用心之广其于学破猎万卷诗文随意引笔不为棘
艰余尝评其文如春江晴澜滔滔顺流若可亵玩疾风
过之奔怒千尺或者徒见其敏实未睹其变也遗藁可
数十卷有理学意录有闻见录杜注参同初名庭琦字
卷二 第 30a 页 WYG1195-0162a.png
士奇自号冲所既以士奇入仕改字琦初世居庐陵白
珏自宋大博齐后分徙化仁乡福塘曾祖文益祖子深
学者称坦轩先生父季庆宋两与乡贡国朝赠吉水州
判官曾祖妣胡氏祖妣郭氏妣刘氏赠宜人娶罗氏赠
宜人三子长镛次铉先卒次镃孙汉沂洪余与琦初少
壮俱艰苦无成琦初晚令若可少慰然一第一官众人
可致在琦初无足论者当今天子圣明海内清晏宜得
奇才奥学以论礼乐而轶三代若琦初虽获登用又如
卷二 第 30b 页 WYG1195-0162b.png
是而止且死南州非命也邪而余白首相失追欢思少
年相期尤有可感者安得不反覆旧事言之琦初尝喜
以诗文属余评曰惟子知吾文未病前数日犹寄示巨
帙且曰吾将归老与子论文如曩时盖书至之日死矣
呜呼悲哉铭曰

  积之深施之浅匪施之浅惟用之晚奋于乡死于远胡
死于远维忌之挽瓦完兮璧毁牂驱兮骥蹇嗟哉志士
百世一慨(镃公之婿)

卷二 第 31a 页 WYG1195-0162c.png
  张处士性善

  至正二年秋余友曾泰复以书为其甥张治请曰治先
君子以去年辛巳十一月十四日弃诸孤将以今年某
月某日葬于某地之原敢以吾友颜成子之状请铭于
先生先生幸赐之铭死且不朽余时留豫章不及见书
则又致再四请乃发状而叹曰治余所知治之父性善
尤余所知不可不铭张氏自五代时由贝徙吉竟居吉
水文昌乡西团世以儒显曾祖崧尤博学有名声既不
卷二 第 31b 页 WYG1195-0162d.png
用于时则放浪山水间方笠骑犊饮酒赋诗以终祖同
老登宋淳祐甲戌第历赣宝庆信州三府推官弃官养
亲时相交荐徵太常博士国子监丞不就父希文克世
其学性善生至元十八年辛巳初颖敏侍信州公侧名
士满座咸惊异其早慧就学克勤夜灯彻旦母鞠氏念
其苦常勉其少休君勤益甚弱冠以八韵赋鸣往往淩
厉先辈试补校官就中选复薄而不出及仁宗皇帝肇
复科举君慨然曰此吾时也累试不合有司然磨砻相
卷二 第 32a 页 WYG1195-0163a.png
善兄道益贡讲画速化友颜成子贡淑训克肖子再龙
次榜则君文非不可贡可第也于是知有命矣君素孝
于亲笃于伦谊从兄丧久勿克举不计贫能恤兄子长
失教不惮劳能训君子谓此或常人可勉至于生死在
前而不惧祸福切已而不变则非常人所能君常过友
人值其大疫死病肩踵属亲戚散莫顾君叹曰见病走
非义也疠有神必不加祸有义留旬日瘗死治病病咸
获安又尝任里役有剧贼匿其里官责捕急吏教嫁祸
卷二 第 32b 页 WYG1195-0163b.png
乡富人可脱已祸君曰吾宁自祸义不祸人破产购获
贼儒者类辟妖怪及见一鬼遂自惊动辄噤不敢向口
常说仁义见一事适已自便或重祸人置渊壑且相笑
语自以为智其视君所为何如也君通究经史子集山
经地志天文地理为文操笔立书教其子皆有文呜呼
世岂能皆累世仕宦即累世诗书相追袭贤于骤贵而
落远矣吾志君墓以死生祸福不动为难历述祖考子
孙箕裘不替为可贵必有知道者知吾言之有可感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1195-0163c.png
娶曾氏贤而宜家先二年卒子三曰治曰再龙曰源女
二长适曾某幼适罗某孙四宗桧宗集宗杞绳武有遗
文朱门问辨纪事珠玉射策提要若干卷禹贡沿革图
指南象冈集五卷卒录十卷今雨集三卷程文藁四卷
君旧寓永丰明德乡死于寓呜呼君美文行而不见于
时可铭已铭曰

  文不骞逢之畸行不驰交之漓义也而疠走仁也而已
夷吁不见古之遗

卷二 第 33b 页 WYG1195-0163d.png
  高处士师周

  呜呼余铭高君师周之墓其离合盛衰死生可感甚矣
高氏自吉州吉水归仙迁雅庄为世科望族至君和兄
弟益昌国朝至元混一以来君和履任徼巡隐然有偏
裨方略保障州邑荐摧剧寇四境依以为安衣冠名胜
日集其门弟君器乡贡旧名君宝当时文士故言文武
兼备称焉又数十年君以幼龄嗜学日有闻君又师事
艾文学幼玉磨琢词赋学校试率在魁列俊声一日动
卷二 第 34a 页 WYG1195-0164a.png
乡郡方册姓名遂流布江广湖浙之间方是时君在家
庭为佳少在朋友为英游赋诗饮酒往往自放间尝来
城郭与余遇辄纵意论文于词赋友三山林允元潼川
唐化龙江东熊瑞每平视无言虽合处恒不久而君和
以气为文如鹰隼之方得旷汉而骞长风也又数十年
仁宗皇帝以明经修行取天下士君忻然曰庶几可以
展吾志矣然竟不合于有司又困于门役不复屑屑以
科举为事由是避嚣居城所居适与余为邻携其子植
卷二 第 34b 页 WYG1195-0164b.png
过余日循废堞荒冢往还共谈其于经史诸子百氏之
书涉猎根柢能使余敬盖与君会合之密未有如此时
者知君之文浸入于道雍容持重如老将之行师制敌
虽有成败利钝而其锋终不可挫也又数年君复归乡
近故家馀十里而止虽山林深密而宾客时至吾闻其
与客共坐常至竟日几席或经数日不彻无起去者可
谓僻矣然憸人机巧里役桎羁祸患巧中犹不能免薄
俗日滋恶肆善消理每如此天历已已闻君抚事感物
卷二 第 35a 页 WYG1195-0164c.png
慨然有不获于怀用陶渊明天运苟如此语为诗见诒
往往皆感叹自伤余复之曰天运苟如此相期在圣贤
盖期君以古人之事而不芥蒂于世俗也盖君与余疏
阔未有甚于此时者而知君之文与气俱揫敛久矣如
瞿塘三峡之水霜降波平不见汹涌奔放之势而人愈
莫测其津源也呜呼始终三十年之间而君之可喜可
感具是矣吾尝谓君英杰刚锐之气自少至壮厄于科
举之未复自壮而老困于祸患之相仍君不以自惜而
卷二 第 35b 页 WYG1195-0164d.png
君子之论则为人材惜之然于家无孝友之阙于人无
忮求之过矩矱雅道涵茹斯文乡称善人斯亦可已君
生宋咸淳甲戌死元统三年乙亥正月曾祖汝齐祖鸿
飞父礼翁娶李氏子男三崧嵀植孙二同孙还珠有诗
若干卷藏于家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山之原崧泣
请铭余于君相知深宜铭铭曰

  玉也不必其瑀珩梗也不必其杗桢用而不施不若行
成不知其人视吾铭

卷二 第 36a 页 WYG1195-0165a.png
  兄子古臣

  始余哭兄长翁兄子古臣年十五六哀若不可生尤奋
欲扬其亲今三十有七年余与古臣俱瓠落无成而独
以后死又哭古臣其忍铭之哉古臣髫龀为余兄后轩
轩有大志不肯为庸琐刻意就学授简辄成诵为律赋
有俊声既而学益昌恨不见科举及科复巳踰壮一见
所颁取士文体曰可无学而能然连试俱黜盖其文浩
博高古而有司乐平易也既复自叹曰士生天地间当
卷二 第 36b 页 WYG1195-0165b.png
俯仰无愧外物不足深计筑宅一区缭以松竹梨枣之
属村径深窈野兴萧然书倦则灌畦倚树与邻叟往还
阡陌间或循诚斋杨公故庐废圃微吟久坐徘徊而归
人亦莫有知其心者余尝观其平居议论与其治家规
划使用世必有甚可观然竟不试以死可慨也古臣于
事亲从兄取友皆尽道见事有不平者必抗公论见困
苦者锐欲济忘其贫乡曲子弟不率教者必迪其归读
书善研究有诗文凡十卷至顺二年五月一日以气疾
卷二 第 37a 页 WYG1195-0165c.png
终得年五十有三古臣字希古初与余同居吉水南岭
余后徙郡城古臣迁南溪不时相见见则必夜话连旦
余晚岁多忧患古臣独尚义欲取以自任嗟乎孰使古
臣死无以慰余之老衰乎娶庐陵彭氏子介女胜娘将
以至顺三十年壬申十一月乙酉葬于所居之近中鹄
乡尚坑原余哀其有才行而不得禄又不得年故为之
铭铭曰

  学而不仕也如璞不玉美而不章也如兰隐馥才也为
卷二 第 37b 页 WYG1195-0165d.png
雠志也非福呜呼古臣犹在吾目

  仲子尚文

  延祐七年正月二十二日余仲子尚文以疾死四月二
十九日其妻王氏暴疾死六月二日其子开孙昉踰期
继死短生不嗣哀莫置力其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辛酉
合葬其夫妇于吉水州同水乡南岭之西隐原归故乡
从先茔也余伤其不淑买石以志之刘氏自南唐保大
间由临江徙吉水南岭科贡相望尚文生而颖拔八岁
卷二 第 38a 页 WYG1195-0166a.png
阅族谱知攽敞为宗系又闻曾大父大父皆以文学知
名当世即刻志家学经史畅析诗章清丽出语间近韩
柳年十三四为律赋辄先庠序科复益研究群书猎富
探元夜讽昼读文蔚以达不肯俗常有四书疑纂若干
卷诸史纂若干卷杂纂若干卷丁巳试贡闱不利作励
志赋其言以励志为先利达为末明年八月柳生于左
腹既溃而元气巳劣百体俱病群谒医不治危坐一室
意良苦然见父母忧勚辄茹楚不呻矫为怡愉家人或
卷二 第 38b 页 WYG1195-0166b.png
用巫史曰有命毋惑常执卷不置约之止曰儿无以忘
疾岂以为学邪没之前一日观唐史至魏徵献陵之对
曰太宗聪明可诚感何至为战国机术哉病中为古律
诗数十篇用意弥高远幼在诸子弟中苍然有秋肃之
色事二亲甚谨疾革营市甘旨节序悲喜若以不得久娱
奉为痛忧家念亲时有远虑而不属其私闻亲党休戚
病若为进减身之不惜而爱气类如此居常尚气谊重
知故未尝有德于人徒以赍志早没宗族兄弟亲戚朋
卷二 第 39a 页 WYG1195-0166c.png
友踵门痛哭悼吊弥数月犹依依焉尚文字文仲生丁
酉十月王氏生丙申八月世居吉水东门夫死哭之过
哀曾大父铨学者称麓隐先生大父仁荣宋咸淳进士
茶陵簿改从政郎平阳县尉学者称习静先生嗟乎人
孰不病而病不可名人孰不死而死独可伤妻子相从
地下父母白首祖送天乎忍哉使其寿宜兴吾门吾不
德至此奈何邢敦夫王逢原显族多贵交故夭而名闻
天下尚文地寒誉不出乡亦其人不愿人知虽尝往来
卷二 第 39b 页 WYG1195-0166d.png
者或不能深悉也呜呼古今之可悲如此容有之矣而
吾独以尚文之可悲又旷古之所无也死而有知其亦
能悲此铭也夫铭曰

  孰为而赋也孰为而附也孰为而裂之决也为懿为丑
其安据也为石为玉美不固邪为鹗为鷟祥而寓也邪
归来故乡高峨峨者墓邪

  萧生以吾

  皇庆二年癸丑某月某日萧以吾死年三十五余哭之
卷二 第 40a 页 WYG1195-0167a.png
哀明年改元延祐之五月其父熙绩以书来徵铭余受
而哀之如初呜呼如以吾之不克其寿果可哀矣以吾
少明敏事父母必达于顺处家庭未尝疾言遽色与之
接而挹其和者或充然也始余客萧氏见其遇事谨用
心厚意其必有为于世读书为文讲析道理论世代升
降得失常夜分相对童仆倦强意弥厉尤嗜诗自选以
下诸大家皆手写联篇帙寤寐体制间以所未见者试
评焉辄曰似某某无不然被服淡薄如寒素其风致笃
卷二 第 40b 页 WYG1195-0167b.png
厚有可愧流俗者初熙绩连孕子不育故以吾特钟爱
以吾生时家固未赢又多病熙绩夫妇劬瘁良至晚赖
其力以佚而以吾死矣其于人世父子之情为何如也
以吾病且死无他言独教其弟以娱亲应门戚然曰吾
不得以事吾亲矣及死诸父昆弟亲友乡党皆悼伤不
能去于心古今以德人君子为难如以吾者世孰知之
哉以吾讳贵孙曾祖某祖某文行为世师表宋末以诗
经魁天下授衡州推官学者称草庐先生父讳某熙绩
卷二 第 41a 页 WYG1195-0167c.png
其字也宋乡贡进士母郭氏先十六年卒继文氏宣慰
同知公长女配袁氏子男三人某某某女一人许适袁
氏以十一月某日葬某乡之原以吾初有志功名恨不
在科举时死数月而科举兴穷达虽有命亦可哀已铭


  其履之醇醇其意之恂恂而不寿于其身呜呼奈何乎
白发之亲

  墓表

卷二 第 41b 页 WYG1195-0167d.png
  萧德翁

  君讳垕字德翁姓萧氏曾祖讳商老祖讳梾父讳焕宋
赣县主簿宋亡以国难死时君始八岁避难应变卓如
成人公私应酬抢攘会三兄俱逝与弟贵翁表里树立
公上之供给不能使之困乡里之机阱不能使之伤由
是勍黠者避其锋高捷者避其善于是官暴吏奸政如
虎蛇东家西里南邻北屋鲜不披靡莫支独君兄弟所
为多出人意表老成者相逊曰是二子斐然剽出如秋
卷二 第 42a 页 WYG1195-0168a.png
风俊鹘所向无前未可量也久之齿益繁居益隘遂益
充拓其室构池园寖为乡里甲须溪刘先生以其能以
德兴其门书德斋二字以为之表其子永复求余为德
斋记君名日闻于四方好施尚义修桥梁治道路捐医
药给衾棺杀谷值嫁孤女奉宾客如是者类数十年不
倦过者咸称曰是足以名德斋矣然君未尝以为德为
之益勤吾尝观于世未少有德于人辄自赞不已公之
不自赞非矫以为之者岂非其慈厚本于性其谦让得
卷二 第 42b 页 WYG1195-0168b.png
于天有不自知其然而然者欤君长身丰颐声如洪钟
直而有容质而不誇尚大体而不拘小节敦实理而不
尚虚文然君尤以孝弟称母夫人年八十有奇公养志
无违率其子弟各为新第凿池以鱼辟园以花映带左
右戏彩争迎轻舆环侍亲扶持其间真若潘安仁故事
其能使乡里朋友称誉者不徒以其事亲之力有馀而
尤以其意之有馀不徒以其身之能孝而尤以其子孙
之能孝也孟子以为世称曾元之不如曾参徒以其意
卷二 第 43a 页 WYG1195-0168c.png
之不能充广耳若君之事亲再世而有馀意有馀孝岂
不甚难得哉君又友其弟弟死而哀不止岂不甚难得
哉君生淳祐己巳享年七十有八子五人永宪某某某
女三人孙男五人孙女八人曾孙男二人曾孙女二人
君没以丙戌十二月二日后十日奉柩葬其居之近易
家山附先君主簿李夫人之兆左既葬其子宪等既求
其姻友奉议大夫刘参状其行又踵门而请余曰先人
幸早辱相知且辱为记其斋宇今先君不幸弃其诸孤
卷二 第 43b 页 WYG1195-0168d.png
先生尚赐一言以重其阡以为千载不朽余既念与君
交久又贤其有令子故为表其墓呜呼数千百年之后
丘落谷湮有登高而望临穴而叹曰此宋仁宗端臣之
子孙尚其封树之哉

  故宋张伯仪

  呜呼伯仪死且九十年矣而耆老谈其风乡人诵其德
子孙务诗礼阖门数百人指日可以盛大则君之所以
树善垂后者岂偶然哉君先世自贝州徙吉水曾祖文
卷二 第 44a 页 WYG1195-0169a.png
德祖绂皆隐德勿耀父谟不仕然以行取高贤公卿间
平粜四十年秘书欧阳守道常贻书江丞相万里亟扬
其善君名淑少自克立外重内敏谢俗嗜学受业大理
寺丞曾公镐弱冠凌厉庠序有声名试贡闱屡捷乙榜
事父母以孝闻从兄弟以友著居乡里以善称好善责
已酬物谐俗视其父无不及辟园凿池增置斋馆图史
环贮花竹秀野日与宾客往还赋咏其间于世利盖泊
如也生宋庆元壬戌七月十七日卒咸淳庚戌三月五
卷二 第 44b 页 WYG1195-0169b.png
日娶吴氏继胡氏萧氏子榉字天升枢字天极天升以
芳年登漕贡孙文孙定孙喜孙明孙俱天升子也克大
其家曾孙观老吉惠德行文词并驾古人建义学立奉
先祠蔚然日进于礼乐元孙维申南复皆慕学尤奇既
以卒之明年辛亥十月壬申窆于龙潭吴家记之原至
是文之姻友曰萧某佳士也致文之意以其曾祖宋进
士南城县丞萧静轩状来请表其墓且言乡老思君未
置呜呼当君卒时海内名笔相望不以此时谒志以发
卷二 第 45a 页 WYG1195-0169c.png
潜德顾待今而以属余非文之克彰其先欤余观世之
大姓一再传之后替灭者何限甚至丘陇荒湮草生狐
嗥不知其何人其或子孙荣华而饱食暖衣又不知彰
其先美今君之墓百年异代而子孙方欲表以垂不朽
其家之盛而后之益贤可知矣乃表于其墓曰

  古称为善必有后天下惟孝友惟有德于人者天必祐
之乡之君子必喜称之以流于无穷太史公曰余登箕
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谓其风流不泯也于戏后又千
卷二 第 45b 页 WYG1195-0169d.png
载有过是者必式曰是宋善人张君伯仪之墓

  胡

  自黔娄以贫死几二千年庐陵胡继之贫可知矣
之贤亦可知矣生名家上距忠简公七世曾祖某祖
某父某字尊生早以颖悟受知乡先生博士刘公会
孟礼部邓公中文既踰弱冠从余学以赋律论率魁乡
校皇庆元年科复自期其战艺当首捷而累不利诗
词天出而词尤工清切窈眇近世殆鲜俪性嗜酒稽古
卷二 第 46a 页 WYG1195-0170a.png
所得止以资醉愤世嫉邪不可奈何则托之酒与词畅
怀忘情少年貌固娟秀继而贫病每见辄棱棱兀坐稠
众中然文益腴呜呼天之生才艰矣若之成者又艰
而竟以贫死命也夫死以至顺二年某月某日得年
若干初娶临江教授刘岂蟠女再娶郭氏子某今抚鞠
于周汉臣未死时为书与宣慰周公志仁及汉臣与常
所亲厚者以葬复为书乞铭于余细字如平生余读之
堕泪复之曰吾忍生铭吾友乎子疾固未死死而不铭
卷二 第 46b 页 WYG1195-0170b.png
吾乃负子既死踰一年余为铭友人萧升周贺买石刻
焉相率酹其墓而表其上曰

  肮脏而穷者命邪疾弱而短者天邪白璧泥涂俯仰一
嗟呜呼奈何




  桂隐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