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
卷九十 第 1a 页 WYG0509-05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九十
   学校志
    书院
    江宁府
   江宁府书院在上元县治北旧为钱厂地
 国朝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建颜曰钟山书院檄选通
   省士子肄业其中延师教训月给廪饩
卷九十 第 1b 页 WYG0509-0520b.png
世宗宪皇帝
御书敦崇实学扁额赐之十年奉
旨省会建立书院
赐帑金一千两复加葺治凡门二层堂二进楼二层两旁
   斋舍百馀间以帑金置田兼支存公银两为士子
   膏火资使朝夕讲诵以期成德达材
   明道书院在江宁府镇淮桥东北宋淳熙初留守
   刘珙以程子颢尝为上元簿祀之学宫嘉定间改
卷九十 第 2a 页 WYG0509-0520c.png
  筑新祠淳祐间郡守吴渊依白鹿洞创建理宗赐
  明道书院额元圮明嘉靖初御史卢焕即今址为
  书院祀程子其中岁久复倾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陈开虞同推官谢铨倡修复旧制
  南轩书院在府城天禧寺方丈后本宋张栻讲习
  之地真德秀建祠祀焉至元中迁于城东大德元
  年重建旧地今圮
  文昌书院在江宁府学成贤街原国子监文昌阁
卷九十 第 2b 页 WYG0509-0520d.png
  也明万历间助教许令典创建
国朝顺治十七年学博朱谟同学生白梦鼎等重修建
  坊申请额曰文昌书院以为读书讲学之所
  崇正书院在府治北清凉寺东明嘉靖间督学耿
  定向建并有学田后无考
  新泉书院在府治长安街明嘉靖间礼部侍郎湛
  若水
建置田数顷以延四方之士后圮
  江东书院在府治盐仓街元郡人王进德创建南
卷九十 第 3a 页 WYG0509-0521a.png
  临秦淮吴澄尝于其中讲授从受业者甚众泰定
  元年定额曰江东书院今无存
  昭文书院在江宁县湖孰镇梁萧统宴游之地有
  东湖读书台宋咸淳中方拱辰扁曰昭文精舍元
  至元中定额昭文书院今无存
  白马书院在江浦县东门外白马寺左明知县李
  维樾讲学处今废门额尚存
  新江书院在江浦县南门外祀明庄昶南京礼部
卷九十 第 3b 页 WYG0509-0521b.png
  尚书湛若水建为文会之所
  虹桥书院在府卢妃巷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督院于成龙建檄上下江知名士
  肄业其中一时称盛
   苏州府
  苏州府书院在府学尊经阁后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巡抚张伯行建为士子肄业之所
  崇祀朱子其中颜曰紫阳书院(附/)张伯行记(文学/盛于)
卷九十 第 4a 页 WYG0509-0521c.png
   (东南自古然矣盖自延陵季子聘鲁观乐辨六代/升降之繇瞭如指掌及言氏受业于圣门而论者)
   (以为南方之学得其精华厥后文物声名甲于海/内英才蔚兴代有其人彬彬乎久称极盛我)
(皇上御极五十二年中间以文章大魁天下者三吴之士/ 居大半而台衡硕望侍从清班赞太平而襄盛治)
   (者继踵而起此固沐浴乎先王之流风馀韵而孰/非)
(简圣朝礼乐教化之所渐摩也不佞忝膺无以宣上德而/ 命抚临兹土数载于兹夙夜兢兢方惧)
   (达下情窃自念弇陋不文株守章句无能从诸君/子后窥观文学之藩篱顾幸生大道昌明之会仰)
(皇上学见我源于二帝三王孔曾思孟之道靡不兼综条/ 术渊)
   (贯复加意表章濂洛斗闽数大儒尤以朱子为集/诸儒之大成而升之于十哲之列)
卷九十 第 4b 页 WYG0509-0521d.png
 (圣明特见诚前古后今之所莫及也昔圣门四科文学/ 居一当时游夏二子已不能无少异同及至后世)
   (尊德性道问学两家分门几成聚讼而朱子之道/迭明迭晦于五百年之间惟我)
(皇上躬行心得独深信朱子之道子之道明即二帝三王/钦定紫阳全书以教天下万世朱)
   (孔会思孟之道无不明矣然则学者之所以为学/教者之所以为教其可不以紫阳为宗乎哉不佞)
   (窃以三吴文学渊蔌先贤风化于今犹有存者而/后进传习杂而不贯或务华而离其实或求精而)
   (入于虚所谓文学者殆非圣门之文学也故乐与/多士恪遵)
 (圣教讲明朱子之道而身体之此紫阳书院之建所以/ 不能已也乃经之营之地度于学宫之旁材取于)
   (僧庐之毁工成于农隙之馀中为崇祀紫阳夫子/之堂而旁为诸生讲学藏修之舍庖廪湢浴靡不)
卷九十 第 5a 页 WYG0509-0522a.png
   (毕具经始于癸巳之冬落成于甲午之春塈茨丹/雘翼翼严严诸生来学于其中者亦知所以为学)
   (之方乎夫武城蕞尔下邑耳子游以礼乐为教而/弦歌之声溢于境内至动圣师莞尔之喜余于是)
(圣天子知学道之为益大哉况今人心而三吴文学之盛/ 建中和之极明礼乐以淑)
   (又非他州所可比诸生其可不仰追先贤而以学/道为务耶夫宣扬教化以仰佐)
(皇上成人材厚风俗至意者不佞事也因纪书院建立之/ 由而推明其意以谂学者)
   雍正二年江苏布政使鄂尔泰重为修葺增廓其
   制徵七郡之士弦诵其中间以政暇聚于春风亭
   亲与唱和士风一时振起刻有南邦黎献集二种
卷九十 第 5b 页 WYG0509-0522b.png
   (一制义一/古文诗赋)鄂升任后士庶于书院旁构堂颜为西
   林氏讲学处十年奉
旨建立书院即于此重加整理书院中旧有田三百亩
钦赐帑金一千两置田以资膏火为永久计
   学道书院初在府城东北隅宋元旧址皆废明嘉
   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因景德寺改作书院以祀言
   子后为讲堂堂后为弦歌楼两庑各五十楹扁曰
   东南邹鲁后改为督粮道署迁书院于社学
卷九十 第 6a 页 WYG0509-0522c.png
  文正书院在府雍熙寺后宋咸淳间郡守潜说友
  立祠以祀范仲淹元至正六年总管吴秉彝改祠
  为书院举其族之嫡嗣奉祀明成化间重修
国朝两江总督范承勋大为修整建先忧后乐石坊于
  门外
  鹤山书院在府南宫坊内宋参知政事魏了翁之
  赐第也理宗亲书鹤山书院四字题额明嘉靖九
  年知府李显移建书院于巡抚行台之左
卷九十 第 6b 页 WYG0509-0522d.png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巡抚汤斌捐俸重修
  金乡书院在府西市坊内宋赠澹台子羽为金乡
  侯故名嘉靖二年知府胡缵宗建有正大堂分翼
  左右庑庭中有两亭万历初圮崇祯九年巡抚张
  国维复建
  澹台书院在长洲县尹山巅宋尹焞读书之所明
  练廪设义塾其中后圮
国朝康熙中里绅彭定求疏募重建雍正初落成
卷九十 第 7a 页 WYG0509-0523a.png
  和靖书院在长洲县界宋尹焞读书虎邱西庵题
  斋曰三畏端平二年胡淳曹豳奏立书院以祀焞
  后圮嘉靖初知府胡缵宗以龙兴寺复改为书院
  甫里书院在长洲县治东唐陆龟蒙故宅元元统
  二年裔孙德源请以已赀建书院设山长主教事
  后圮
  玉峰书院在昆山县马鞍山南麓先儒状元卫泾
  藏修于此赵孟頫书额
卷九十 第 7b 页 WYG0509-0523b.png
  文学书院初在常熟县醋库桥东元至顺间巨室
  曹善诚建以祀子游辟讲堂设师弟子员而额之
  曰文学书院至正末燬于兵明宣德元年知县郭
  世南改建于儒学西巡抚周忱更其名曰学道寻
  又圮嘉靖时知县王杲改建虞山麓西北与墓近
  表曰南方精华(附/)瞿景淳记(永嘉王公治常熟之/二年乙丑政修民和)
  (百废具兴学宫之左有吴公祠公既展谒因叹曰/嗟乎兹固先贤吴公之乡也国家方以文学造士)
  (今仅有祠而书院不立造士之制无乃缺诸且嵩/阳岳麓类有书院矧兹为吴公之乡而独缺焉固)
卷九十 第 8a 页 WYG0509-0523c.png
  (有司之事也乃相地于邑治之西得废圃一区介/两宪院间西枕山麓顾瞻则吴公之墓在焉公曰)
  (可矣乃白之按院温公温公极是之首发赎锾若/干助其役公乃度基址计丈尺具材用卜日兴工)
  (其地南阻民居乃东辟为书院门门内稍虚其南/为垣途北折为门表曰南方精华言南方学肇吴)
  (公也门内为池树以棹楔表曰洙泗渊源言吴公/之道本洙泗也又进为学道堂揭示遗训俾士民)
  (知所兴也堂北为祠门中建祠宇旁翼以亭自非/瞻礼门不轻启明有敬也堂之左右稍北则对立)
  (书楼稍南则对立号舍各蔽以墙出入有门升降/有阶士之肄业其中而升堂问难者有过廊冀士)
  (或得沾时雨之教也既成以复温公且其图示余/俾余记之余浅陋何能为役然余有感焉自吴公)
  (兴起斯文俾吾滨海之民皆获与知夫子之道弦/诵之声与邹鲁并真有大造于学者吴公故有专)
卷九十 第 8b 页 WYG0509-0523d.png
  (祠然仅容俎豆而不足以聚生徒则崇教之道未/备也今书院之立奉祀有祠讲道有堂藏书有楼)
  (肄业有舍规制宏敞真足以报吴公之德而慰吾/人景行之思矣余独念今之以文学名者或有异)
  (于吴公也吴公之在孔门进退以礼深达先王制/礼之微一时若曾子子夏咸推之试用于武城弦)
  (歌之风洋洋焉夫子至为莞尔而笑吴公之文学/盖笃其实非徒饰空言者也若今之以文学名者)
  (徒饰空言为千禄之资耳无乃有异于吴公乎夫/宗其道则思祀其人者吾人之情也传其学必思)
  (笃其实者吾人之分也世有豪杰之士必有不安/于科举之习而以操履为重者矧至吴公之乡而)
  (依其门墙可徒浮华是竞以忝吴公乎是可以省/矣不然吾邑固有学校岂不足以造士而司教化)
  (者必勤勤于书院之立哉是役也成于王公而温/公实主之温公宪体振肃事之害财者虽小必革)
卷九十 第 9a 页 WYG0509-0524a.png
  (独善王公此役首助成之其表章名德风励人心/可想见焉王公复济以精敏役兴而民不知劳事)
  (节而民不知费使千年旷/典新于一旦盖均可书云)万历三十四年知县耿
  橘重新之更名虞山书院构弦歌楼天启中魏珰
  毁之崇祯六年后裔言福言恂如请于知县杨鼎
  熙重建
国朝康熙中粮道马逸姿修
  养贤书院在常熟县学明伦堂西
国朝康熙四年督粮道参政卢纮海防同知鲁超特设
卷九十 第 9b 页 WYG0509-0524b.png
  讲学知县李璞捐建
  虞溪书院明弘治间知县计宗道建于常熟县阜
  成门外殿桥西以祀虞仲颜其堂曰让德
   松江府
  九峰书院初在府治西北宋时邑人卫谦建后赵
  骥以宋李纲生于华亭因祀纲于此明正德十一
  年同知侯自明奉提学张鳌山檄改建于谷阳门
  西
卷九十 第 10a 页 WYG0509-0524c.png
  西湖书院在府治西南元元贞元年知府张之翰
  建大德间里人邵天骥重建元统二年知府申秉
  礼重修迁姚氏义塾其中以便来学一时生徒甚
  盛至正中废后为西湖道院今不存(附/)明张鼐与
  当事兴复书院书(自古王教之成也崇本而易其/末导晦而复之明为之立学校)
  (义塾书院时告之以圣贤之路而兴起其仁义之/心故夫书院之设群荐绅父老子弟而岁日月为)
  (之会迎四方之高贤达士登讲者之席质疑辨难/以明其教习雍容登进主客揖让之仪以和其气)
  (穷性命精微推广天地万物以为国家之用故讲/习熟而型摹立心性开而志气振其于民皆有赧)
卷九十 第 10b 页 WYG0509-0524d.png
  (然油然而不忍自甘于淫放者松泽国也地洳而/人柔善下无有卓然强立肩道之重者则书院之)
  (兴起何可少哉今党庠之间群弟子而官师训之/荐绅不入席也里社父老不与闻也远方之高贤)
  (达士未尝临而问也声偶帖括鄙俚之言薰人之/心此人物之所以益下也愿明公设书院一路以)
  (讲习型摹之松之书院如九峰西湖皆可考顾九/峰地嚣而不可复西湖之址一名各水沿西郭而)
  (南地莽芜而污邪洄曲群本耸植尚存环碧泳波/之遗意此为一郡融结之地而闻旷无用同于栎)
  (社复而创之易为力也明公以理学名世建节南/土而吾松僻壤一隅不获见德化之盛观礼乐道)
  (德之原是亦明公所恻隐也夫射之于广汉也一/人焉树之招则众逐而善射出矣此树招者力也)
  (望洋而济见舣舟焉而人竞渡矣操舟者益于济/也夫王教之成亦若此矣伏惟明公兴复书院广)
卷九十 第 11a 页 WYG0509-0525a.png
  (讲习敦摹式推广郡县荐绅之美意以慰父老子/弟喁喁之望仁泽浃乎肌肤德教朔乎海隅明公)
  (之恩施与圣泽俱/不朽风俗幸甚)
  扶风书院在府治东百步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郡绅王广心许缵曾等建知府鲁
  超延教授陆在新开讲于此今为节妇祠
  仰高书院在上海县学南明正德时知县郑洛书
  建仰高祠以祀名宦乡贤后别作祠于学遂改为
  书院
卷九十 第 11b 页 WYG0509-0525b.png
  孔宅书院在青浦县北旧有孔子庙宋时因其地
  立书院以养士元初为寺僧所据至正时复还书
  院置山长主之里人章弼重修
   常州府
  道南书院在府朝京门内宋杨时尝监本州市易
  务因讲道焉绍兴初知府黄灏始立祠祀之寻燬
  于兵明正统间知府叶蓁即西山公馆塑公像与
  苏轼合祀名二贤祠正德十四年徙毗陵驿于朝
卷九十 第 12a 页 WYG0509-0525c.png
  京门外知府陈实即驿址建道南书院延给事毛
  宪讲学其中士子云集嘉靖间改为兵备道署
  延陵书院一在府城双桂坊季子祠西
国朝康熙十年布政慕天颜知府骆钟麟就祠侧地建
  书院(附/)魏禧记(常州为古延陵地吴季子所封邑/故郡县季子遗庙最多旧志有延)
  (陵书院故址不可考盖其废而不兴者不知几百/年矣岁辛亥郡太守骆公钟麟慨然以风教为己)
  (任有意兴复之而延陵裔孙武进诸生发祥鬻产/以谋建造于是就郡城双桂里季子祠西偏之废)
  (址创复古延陵书院太守时与郡邑大夫士讲学/其中未几太守以忧去而新太守纪公尧典复振)
卷九十 第 12b 页 WYG0509-0525d.png
  (兴其事讲习如旧时常州为古今人文之薮倡明/道学者代有其人书院之设自南宋周伯忱先生)
  (至明孙文介张清惠凡四五建至于今废坠者数/十年一旦得贤有司起而举之常之大夫士观感)
  (兴起彬彬乎道德之林矣书院凡为庑为堂为室/若干区地广若干亩作于某岁月落成于某岁月)
  (发祥竭力经营之宜兴邵赞协图之禧来客兹土/得交常之贤人君子而不以禧为不文命为记勒)
  (诸石禧固谢不获于是拜手而言曰昔孔圣以学/之不讲为吾忧而兑之大象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自宋之小人以伪学诬君子始有讲学之禁禧尝/以为讲学之人有不尽出于君子者而攻讲学之)
  (人则断未有不出于小人自宋以来可见矣然汉/唐之党祸君子与小人相攻也至雒蜀之党分而)
  (君子与君子相攻矣雒蜀之争是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不讲学者相攻也至朱陆之党分近日程)
卷九十 第 13a 页 WYG0509-0526a.png
  (朱阳明之说异而君子之讲学与讲学者相攻矣/呜呼不有君子其流弊抑又何所㡳也易曰殊途)
  (而同归为学者各有所得力之处要归于圣贤之/道而已是故弊有所必救则殷周损益虽圣人之)
  (制可以改其未善理有所合则诸子百家之言未/尝不可以发明圣人之经若执一自用是此非彼)
  (始以相长之义而成相胜之气以径路之殊成门/户之异则已之偏私胶固与小人之怙势专利者)
  (其间不能以寸顾哓哓然曰吾讲圣人之学也是/何异于之楚而北其辙哉吾知诸君子之必不出)
  (于是也夫正其身以率物虚心以受人将天下之/忮求自消况一堂之上乎禧庸劣于讲学之堂不)
  (足以供粪除之役今因诸君子之请而妄述所闻/于师友者以附记事之后是虽不能辞道听涂说)
  (之罪或庶几备曚瞍/之箴颂云尔是为记)一在江阴县顺化坊旧为公
卷九十 第 13b 页 WYG0509-0526b.png
  馆明成化间知县谢廷桂建嘉靖间知县李元阳
  重修设季子位以祀之聚学者肄业其中今废
  东林书院在金匮县城东宋阳时讲学处久圮明
  成化间邑人邵宝建书院于泰伯渎上以讲学(附/)
  王守仁记(东林书院者宋杨龟山先生讲学之所/也龟山没其地化为僧区而其学亦遂)
  (沦于训诂词章者且四百年成化间今少司徒泉/斋邵先生以举子复聚徒讲学于其间先生既仕)
  (而址复荒属于邑之华氏华氏先生之门人也以/先生之故仍让其地为书院用昭先生之迹而复)
  (龟山之旧先生则自述其废兴而以记属之某当/是时辽阳高君文豸方来令兹邑闻其事谓表明)
卷九十 第 14a 页 WYG0509-0526c.png
  (贤人君子之迹以风励士习此吾有司之责而顾/以勤诸生则谓之何爰笔其所备而亦遣人来请)
  (呜呼物之废兴厥有成数矣而亦存乎其人夫龟/山没使有若先生者相继讲明其间则龟山之学)
  (邑之人将必有传者岂遂沦于训诂词章而莫之/挽当时从龟山游不无人矣使有若华氏者相继)
  (修葺之纵其学未即大明其间必有溯流以穷源/者亦何沦没废置之久又使某时有司若高君者)
  (以风励士习为己任书院必不至于颓圮又何至/化为浮屠之室而荡为草莽之墟乎是三者皆宜)
  (书之以训后若夫龟山之学得之程氏上接孔孟/而下启罗李晦庵统绪相承断无可疑先生乐易)
  (谦虚德器溶然不见喜怒人之悦而从之若百谷/之趋大川论者以为有龟山之风非有得于其学)
  (宜莫能之然而世之宗先生者或以其文翰之工/或以其学术之邃或以其政事之良先生之心其)
卷九十 第 14b 页 WYG0509-0526d.png
  (殆未以是足也从先生游者其以予言而求先生/之心以先生之心而求龟山之学信乎书院之复)
  (不为虚矣书院在泰伯渎之上东望梅村二十里/而遥周泰伯之所从逃也方华氏之让地为县乡)
  (之人与其同门之士争相趋事若耻于后泰伯之/遗风尚有存焉特世无若先生者以倡之耳是亦)
  (不可以/无书)久之又圯万历间邑人顾宪成复建于今
  地高攀龙继之天启五年为魏珰所毁
国朝康熙中巡抚汤斌复营建巡抚宋荦成之(附/)熊赐
  履重修东林书院记(东林宋儒杨龟山先生论学/处也明神庙时梁溪顾泾阳)
  (高景逸二先生倡道东南遂因其旧址构为书院/偕同志讲肄其中四方之士多归之于是东林之)
卷九十 第 15a 页 WYG0509-0527a.png
   (名满天下天启中魏珰煽虐大诛戮海内正人特/指东林为党籍书院以燬及珰败有旨修复而多)
   (事之馀倾圮如故仅道南一祠颓然凉烟衰草间/而已今)
(天子隆重师儒崇奖道术近于特允言官请令直省营建/ 书院为士子观摩地 是景逸先生之从孙节培)
   (集里中戚友申请于有司庀材鸠工广行购募越/期月而落成讲堂学舍规制悉备诸生以时诵习)
   (不异曩时节培乃走书至金陵属余为文以纪其/事夫学也者学为圣学为贤也讲也者讲明所以)
   (为圣为贤之理俾知所从事也因其迹以考其心/岂非宇宙之常经人生之切务而君师天下者之)
   (所乐闻而亟许之者乎乃或者从而嫉恶之至设/为厉禁焉呜呼此果何为者也粤自削迹伐木而)
   (后吾党之祸一见于宋绍圣再见于庆元嘉泰之/间迨至前代熹宗之世而其祸弥烈矣虽然抚今)
卷九十 第 15b 页 WYG0509-0527b.png
   (追昔反而内求吾党亦当有分任其咎者盖小人/之忌害君子也非必有深怨积恨誓不可并生于)
   (天地之间者也惟是平居立身制行殊途背驰不/啻薰莸冰炭之不相入而所为君子其人者则又)
   (待之甚严绝之太过致若辈无地以自容又不幸/吾党之声誉日隆交游日众一时标榜附和之子)
   (或未免名实乖违首尾衡决遂未足以服若辈之/心而适予以可攻可议之衅此同文党锢之狱小)
   (人每悍然为之而略无所顾也然则讲学一事顾/可以终废乎是盖有道矣方今泰运方亨宇内坛)
   (席之盛蒸蒸蔚起呜呼此诚斯道昌明之一大机/会也则愿吾党有志之士以默识为真修以笃行)
   (为至教勿口舌轧击以矜能勿意见纷挐以长傲/尊贤客众嘉善矜愚偕游于大道为公之世而绝)
  (国无所为怙已凌人之弊开当世以雌黄之端此则/ 家化民移俗之至意而亦从古圣贤开物成务之)
卷九十 第 16a 页 WYG0509-0527c.png
  (极功也操斯卫也以往将讲学二字永为千古美/谈东林名胜直与天壤并存可矣余生也晚尝从)
  (先世遗书与闻梁溪之绪论兹幸逢是役之竣也/为之盱衡往事因著为反躬刻责之言以自勉励)
  (且为吾党劝也吾/党亦有以许之否)汤斌批请续祀道南呈词(东林/书院)
  (龟山先生讲学地故当时从祀皆其门人相传即/忠定南轩象山慈湖之贤犹加釐正盖先儒之慎)
  (如此顾高诸先生皆兴复东林同堂讲习其祀于/东林固宜天崇以后号东林者几遍天下其间直)
  (节清修力排阉竖扶植纲常者皆可与顾高诸先/生争烈然此可谓之东林党人而与书院无与也)
  (若尽举当年号东林君子者而入之恐道南俎豆/无地可容而其间或有名实不相副者亦无辞以)
  (拒之矣为今日计当仿前人釐正忠定诸先生遗/意而为之亦绍述前贤之一端也且游此地者要)
卷九十 第 16b 页 WYG0509-0527d.png
  (当讲求龟山端文忠宪之学想见当日林下寂寞/真修默證而不必于诸先生之应入应出纷纷聚)
  (讼以启门户之争可也仰县/抄送书院仍具文报查缴)
  二泉书院在无锡惠山寺右明正德间邵宝建有
  野桥云阶海天亭点易台超然堂
国朝顺治间按察使蔡献臣提学张能鳞先后捐赀修
  造
  东坡书院在宜兴县蜀山明弘治间建后圮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道士蒋普葺而新之
卷九十 第 17a 页 WYG0509-0528a.png
  明道书院在宜兴县城东隅周孝侯墓左明万历
  间太仆史孟麟讲学其地知县喻致知倡建书院
  为士绅讲习之所巡抚周孔教题曰明道名贤学
  士云集与东林相辉映后圮
  澄江书院在江阴县布政坊巷西南元至正中里
  人蔡以忠以别业立义塾事闻于上赐额曰澄江
  书院设山长其讲会之所曰德义堂后圮其遗址
  今为关壮缪祠
卷九十 第 17b 页 WYG0509-0528b.png
  马洲书院在靖江县南门外明知县陈函辉建集
  诸生会课于中
   镇江府
  淮海书院初在北固山凤凰池宋淳熙中太常少
  卿龚基先创建宋理宗御书四字赐为额元至元
  中为甘露寺所并元贞元年教授黄一龙重建于
  儒林里明初并入县学崇祯十四年知府郑一岳
  创建于故址改名香山书院
卷九十 第 18a 页 WYG0509-0528c.png
国朝顺治五年知府赵士冕增修楼舍更其名曰三山
  书院十一年以后改为驻镇军府
  清风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宋范仲淹读书处明
  正德十五年知县李东即其地建书院今圮
  杏坛书院在丹徒县寿邱山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张晋创建缭垣植杏数百株使
  诸生居之后圮
  茅山书院在金坛县茅山宋天圣中侯仲逸创建
卷九十 第 18b 页 WYG0509-0528d.png
  教授生徒知府事王随奏给田三顷充书院用后
  为崇禧观所并端平中再建于三角山寻圮淳祐
  中郡守王野复之未几又圮咸淳七年更建于顾
  龙山今改为圆通庵
   淮安府
  仰止书院在府城东南名臣祠内明正德十一年
  提学张鳌山建
  忠孝书院在府城东门外旧为尼寺明正德十四
卷九十 第 19a 页 WYG0509-0529a.png
  年巡按成英毁之建书院以祀宋徐绩陆秀夫设
  六馆以肄多士
  志道书院在府学南明万历中推官曹于汴建
  正学书院在盐城县治北明嘉靖十七年县丞胡
  鳌创建有文会堂燕居堂歌鹿堂东西号舍后为
  参将府
  崇正书院在清河县明隆庆五年知县张性诚以
  如意庵改建书院立号舍二十间置斋长二人领
卷九十 第 19b 页 WYG0509-0529b.png
  袖诸生中有讲堂买地为园以资膏火天启间圮
  临川书院在清河县渔沟镇距县四十里
国朝康熙三十二年知县管钜以渔沟士民辐凑子弟
  多向学思造就之乃建书院令就学焉
   扬州府
  甘泉书院在府东门外天宁寺东明嘉靖间湛若
  水过扬讲学于此后御史朱廷立知府易瓒为建
  书院御史闻人铨徐九皋知府侯秩增修
卷九十 第 20a 页 WYG0509-0529c.png
  资政书院在府治东隅明成化间知府王恕建以
  教郡邑学弟子弘治间知府冯忠重修今圮
  维扬书院在府西门内仰止坊明嘉靖间盐使雷
  应龙建万历间盐使彭端吾修崇祯间盐使杨某
  重葺令师儒讲肄其中
  安定书院一在江都县治东南三元坊
国朝康熙元年盐使胡文学建以祀宋儒胡瑗一在泰
  州治东提举陈垓创于方洲泰山之间以祀胡瑗
卷九十 第 20b 页 WYG0509-0529d.png
  岁久废成化间提学陈选塑像儒学中娄谦迁于
  小西湖上弘治五年泮官方岳移今地有祀堂三
  间经义治事二斋嘉靖间知府王臣重建
   徐州府
  彭东书院在府城东北隅明嘉靖二十五年副使
  王梴建为诸生讲读之所今圮
  彭西书院在府城西南隅即旧武学明嘉靖六年
  副使赵春建为武生居业之所二十五年副使王
卷九十 第 21a 页 WYG0509-0530a.png
  梴复拓之改为彭西书院今圮
  养正书院在府吕梁分司之南明嘉靖三十五年
  主事王应时因旧社仓拓之为书院有育德堂左
  右翼书屋后为居学轩徐邳之士咸肄业于此今
  圮
  龙峰书院在砀山县明万历元年知县王廷卿创
  建为诸生居业地有天语亭瑞麦亭
  凌云书院在宿迁县治南明万历三年知县喻文
卷九十 第 21b 页 WYG0509-0530b.png
  伟建中为明德堂后为静思轩左右日新时习二
  斋集诸生会文其中
  桂林书院在睢宁县治后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刘如宴作义学于城隍庙西
  监生王讷捐今地建书院为课士之所而以义学
  地立院
   太仓州
  明德书院在嘉定县学宫左明万历三十二年知
卷九十 第 22a 页 WYG0509-0530c.png
  县韩浚建置田三百亩天启四年毁为劝农公署
  崇祯初复改书院今圮
   安庆府
  安庆府书院在府儒学内自 文庙明伦堂以东
  皆其地也
国朝顺治九年操抚李日芃创建颜曰培原书院康熙
  十年巡抚靳辅命知府姚琅兴复书院命教授庄
  名弼课士其中(附/)靳辅记(书院之设何昉乎盖不/忘乎洙泗之意而宗仰)
卷九十 第 22b 页 WYG0509-0530d.png
  (之不衰也然历稽往牒创不一其人建不一其地/于以一道同风扶进学业非不有赖而豫章为最)
  (著盖文成事业在天壤文章本理学而最有功于/道统者则莫如提倡良知二字夫知或由于生或)
  (由于困或由于学而其终则归功于格致乃格物/一篇已失其传而所补之章先儒犹有彻上彻下)
  (之论则继夫子而言知者诚莫如子舆氏之言良/知为最当矣虽然大学一书言诚言正言明德中)
  (庸一书言率性言尽性言择善非皆求知之良乎/非皆同功而一贯乎何以子舆氏独尊良知而文)
  (成公独提倡之也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命之之为性率之之谓道所以道原于天)
  (知本于性试向庸人而语之曰某也若何忠某也/若何孝则闻者必徵于色发于声而喜其为忠臣)
  (孝子也又语之曰某也若何不忠某也若何不孝/则闻者又必徵于色发于声而怒其不忠不孝也)
卷九十 第 23a 页 WYG0509-0531a.png
   (夫闻忠孝而喜闻不忠不孝而怒皆知也皆知之/最良者也其意亦莫不诚也其心亦莫不正也则)
   (其德亦莫不明也其善亦莫不至也推此知而一/贯无不贯也推此知而家国天下亦莫不齐治平)
   (也古人云不忘君谓之大臣不忘世不忘道谓之/大儒亦皆谓知之不容已也昔刘元臣登进士不)
   (即就选乃受学于司马温公后乃得存诚之道所/谓物物各具一实理人人各具一实心者即此良)
   (知是也惟实固良惟良必实耳皖城东旧有书院/是操府李君培原所起也凡讲堂斋舍门庑号房)
   (规制亦宏整乃沿习既久旷废不振予自下车以/来每恐不能体)
(朝廷兴贤育才之意爰于簿书之暇召集生徒月有课日/ 有讲告之七郡三州亦莫不举行亦既骎骎乎文)
   (会辅仁矣然衡文之际每励师儒以伦常之道切/实之义而推原于诚意正心以引发其良知爰更)
卷九十 第 23b 页 WYG0509-0531b.png
   (著其说以示多士则虽谓广其说于天下而/独先伸其说于所及也亦何不可是为记)二十
   年巡抚徐国相二十三年巡抚薛柱斗先后增修
   集郡邑生讲学四十八年巡抚叶九思重修改曰
   修永书院雍正七年知府徐士林重修礼让堂及
   东首斋舍九间复集诸生肄业十年奉
旨建立书院大加葺治前建碑亭中为礼让堂左右增置
   号舍
赐帑金一千两置腴田一百一十一亩益以历任(抚/按)捐置
卷九十 第 24a 页 WYG0509-0531c.png
   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零额租谷麦一
   千七百一十五石零额银三百四十八两零悉归
   书院为膏火资又知府徐士林于升任时捐银六
   十两怀宁县李元祥为置民田额租谷一十一石
   地课一两六钱并佐书院膏火(附/)徐本记(钦惟我/)
(皇上继天立极文德诞敷声教暨讫无远弗届癸丑春/敕天下省会于学校外建立书院为兴贤育才地各)
(赐帑千金又念士子敬业乐群膏火之资不继/命督抚筹画支给)
(睿虑周详湛恩汪濊海内德造之选闻风慕义争自濯磨/ 甚盛典也本奉)
卷九十 第 24b 页 WYG0509-0531d.png
(命来抚上江恭承金如数饬皖守怀令购置附郭膏腴田/谕旨檄安藩发帑)
   (一百一十一亩即以怀令掌其租赋资书院诸生/膏火熏之久远皖城旧有书院在府泮之左面江)
   (流枕龙岳实据一城之胜于是亲为相度形势门/庑斋堂深广爽垲因年远倾废鸠工葺治栋宇较)
   (斲垣墉涂茨堂左右各七楹为号舍东西各九楹/为六斋又于堂东隙地增改号舍数十间宽敞可)
   (容百馀人按皖江历任抚按尝捐置各属学田共/计三十五顷六十亩有奇额租谷麦一千七百十)
   (五石有奇额银三百四十八两有奇向虽为赈恤/贫士之需而实饱吏胥之腹本莅任后毕力清釐)
   (杜其溢滥赈恤贫士之外馀俱饬贮郡库修葺书/院治办器具皆取给焉岁之所入自雍正十一年)
   (始悉归书院以佐膏火之不足行奏入充报可爰/卜吉洒埽延名师择各属有志 之士 入之相)
卷九十 第 25a 页 WYG0509-0532a.png
(圣天子与讲明实学以上荅之雅化焉自昔书院之制以/ 兴行礼让棫朴作人)
   (石鼓岳麓白鹿睢阳四者为盛盖当时庠序之教/未修士因择地为群居讲习之所朝廷略一崇奖)
   (之而已今天下学校之盛敦厉名实礼陶乐淑犹/荷)
(殊恩加意于此为之养其德性闲其身心恤其口体日用/ 吾知风气之隆人才之盛必有极乎前古之所未)
(圣恩并有者矣敬刻石恭纪料工价之由俾后之有事于/ 叙田亩院宇之制物)
   (斯土者永/以为则云)
   青阳书院在怀宁县余忠宣庙内祀元余阙以阙
   战守之暇即率诸生讲性命之学战士擐甲以听
卷九十 第 25b 页 WYG0509-0532b.png
   故建今庙犹存
   二良书院在府治东明嘉靖时知府胡缵宗以汉
   文翁朱邑皆有功于皖创书院以祀之使诸生读
   书其中今圮
   近思书院在府治北明知府胡缵宗建奉周程张
   朱五子使有志性理之学者肄习其中中为聚奎
   堂前为主敬堂旁有书舍崇祯间巡按田惟嘉檄
   府重修即今北察院
卷九十 第 26a 页 WYG0509-0532c.png
  龙山书院在府治北明嘉靖三十二年知府李逊
  即社学旧址建有正义堂正德修业堂退省堂左
  右号舍学舍今圮
  山谷书院在怀宁县儒学前明知府胡缵宗撤佑
  圣观之西僧庵为之后燬于兵
国朝顺治九年山谷后裔推官黄敬玑重建诸生亦有
  诵习其中者
  桐溪书院在桐城县西北隅明嘉靖间知府胡缵
卷九十 第 26b 页 WYG0509-0532d.png
  宗知县沈教移灵泉寺于西以其地建书院祀周
  程张朱五子使诸生有志学道者知所观法后知
  县邝涛易太霞宫为书院今因钱尚书葬其处邑
  人呼为钱家书院
  皖山书院在潜山县舒王台上即天宁寺地明嘉
  靖间知府胡缵宗以程朱二夫子皆尝至潜游酢
  黄干皆有治绩于潜遂撤寺建书院以祀程朱以
  游黄配今复为寺
卷九十 第 27a 页 WYG0509-0533a.png
  来仙书院在望江县东门外
国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陈柿祚建二十二年知县伊巘
  重葺捐俸置田以供寒士之就学者
   徽州府
  紫阳书院在府城外紫阳山麓自宋淳祐六年郡
  守韩补始建于城南门外理宗赐额曰紫阳书院
  元至元间迁于南门内之江东道院改道院为书院
  延祐二年又迁于南门外故址之左后燬于兵明洪武
卷九十 第 27b 页 WYG0509-0533b.png
  初邑人重建于歙县学右成弘正嘉间知府王勤
  彭泽熊桂知县林腾蛟戴东旻先后修葺然历年
  久仅存朱子像而已而紫阳山麓之书院则正德
  时知府张芹创建嘉靖间知府何东序修葺集七
  学之士讲读其中(附/)汪道昆记(郡中特建紫阳书/院事徽国文公其)
  (地屡迁递有兴废其一在县儒学之右文公裳衣/在焉建自国初西向成化庚子郡丞张公改而南)
  (向面紫阳山正德壬申郡守熊公迁废寺以都形/胜增置堂庑斋舍凡若干楹为台为池莫不备具)
  (乃简七校之士讲业其中一时人文益斌斌矣岁/久就圮迄今垂五十年嘉靖丙寅县大夫林公由)
卷九十 第 28a 页 WYG0509-0533c.png
  (进士领县事始谒祠下周视而叹曰元立闽人也/闽之俎豆文公者至盛矣此文公父母之国而祠)
  (事不治谓有司何乃鸠工程材葺其旧者咸若更/始复度台前馀地增置讲堂堂外为垣树桃李若)
  (竹箭垣之南为亭奉世宗皇帝敬一箴堂之东为/门揭宋理宗赐额其兴事自十一月至于正月其)
  (财用出公帑若干缗工不告劳民不知役都人莫/不欣欣焉喜也县文学徐君耒告成事属道昆勒)
  (石纪之在令甲有司主属庙祀先师博士诸生咸/在学舍法久寖废学舍旷而不居当事则又崇祀)
  (其乡先生为之尸祝而诱之进鲁人之陟岱必先/东山吴人之陟沧溟必先震泽其观法也近则其)
  (用力也专且国之养贤犹农之树稼一夫而受十/亩岁入几何第令程工而相土之宜其穫过当乃)
  (令养士日广视畴昔且仆倍之使必程督而后行/日不暇给及既释业而仕缓急将有赖马卒然试)
卷九十 第 28b 页 WYG0509-0533d.png
  (之所养或非所用何以故失养故也教之必因其/材居之必择其地善养者慎诸文公以经术明圣)
  (人之道若揭日月而行世儒斤斤犹或求多于训/诂要以笃行君子较然与古为徒故其遗书至今)
  (诵之弗绝当世以经术论士舍文公奚适哉使徒/挟经术为取士之资直优孟之抵掌耳尚安事养)
  (必也躬行为本出入不倍所闻是则文公之徒也/都人士后文公而兴观法不远即有事于海岱夫)
  (非东山震泽之类与今天子改元士蒸蒸向用视/文公尼于有宋何论径庭都人士资适逢时顾自)
  (养何如耳语曰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此/县大夫意也道昆不佞敬为都人士申之)
国朝顺治间知府祖建衡重修康熙九年知府曹鼎望
  集诸生讲学于此至今称盛
卷九十 第 29a 页 WYG0509-0534a.png
  斗山书院在府治东斗山之颠明湛若水曾讲学
  于此嘉靖十年知府冯世雍葺为精舍万历间改
  为书院
国朝顺治间燬康熙九年知府曹鼎望重建
  师山书院在府城西十里元郑玉构精舍于师山
  有三乐堂极高明轩著春秋阙疑于其中后人因
  之为书院
  南山书院在歙县岩镇南山之麓明嘉靖中乌程
卷九十 第 29b 页 WYG0509-0534b.png
  姚舜牧寓山中著书学者从之因创书院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里人于故址重建每岁三月聚此
  讲学
  还古书院在休宁县万安山依山叠石而成明万
  历十年知县祝世禄始建给事中邵庶成之天启
  间魏珰尽燬天下书院崇祯初复故
国朝顺治十年邑人赵吉士捐赀重修集士子讲学于
  此康熙中知县廖腾煃复兴之祀朱子其中
卷九十 第 30a 页 WYG0509-0534c.png
  瞻云书院在休宁县城内旧曰海阳书院今为讲
  学所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廖腾煃重修
  晦庵书院在婺源县元至元二十四年知州汪元
  圭创书院于文庙侧额曰晦庵延祐初灾后至元
  间再建于县学之东北至正兵燬明嘉靖九年知
  县曾忭改建于县治后山上更名曰紫阳书院后
  知县郑国宾张槚相继置田为讲学会文之费万
卷九十 第 30b 页 WYG0509-0534d.png
  历间知县冯时来重修监生程亨嘉输助今圯
  明经书院在婺源县考川元至大间里人胡淀建
  知州黄惟中聘胡炳文主教事请于朝赐额置山
  长一员至正时燬于兵明成化间重建后圮万历
  间重建
  阆山书院在婺源县阆山元至正间行枢密院判
  汪同建聘赵汸为师以教乡之俊秀者今圮
  东山书院在祁门县眉山明正德末知府留志淑
卷九十 第 31a 页 WYG0509-0535a.png
  因东岳庙基为书院以祀朱子集诸生讲肄后灾
  嘉靖间知县陈光华重建更名曰环谷书院后知
  县尤烈修而广之
  碧阳书院在黟县治南旧儒学基明嘉靖四十二
  年知县谢廷杰捐俸建以地在碧山之阳故名崇
  祯间重建
   宁国府
  志学书院在府治北景德寺后明嘉靖四十三年
卷九十 第 31b 页 WYG0509-0535b.png
  提学耿定向知府罗汝芳建有会讲堂左右号舍
  四十楹书院西为宛陵精舍嘉靖四十三年知县
  姜台建
  待学书院在府治文昌台右明万历十七年知府
  廖恒吉知县陈公相建二十六年知县尹三聘重
  修改为正学书院崇祯间知府徐大仪倡募重修
国朝康熙十七年训导姚士重修葺
  凤山书院一名明德书院在宁国县学射圃前明
卷九十 第 32a 页 WYG0509-0535c.png
  正德中知县王时正建嘉靖万历间知县胡子亚
  徐一槚重修后圮
国朝康熙十六年知县马光重建于西津桥东浒制度
  轩敞设理学先儒位置田为学者膏火之资后知
  县陈主策增置田助之
  文峰书院在太平县治南明嘉靖中知县邱振省
  开福寺建后知县刘元凯重修更名天都书院后
  圮万历五年知县张廷榜重建后改为公馆知县
卷九十 第 32b 页 WYG0509-0535d.png
  潘应化复之明末复圮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陈善政重建后为讲堂前为凌云
  阁
  籍山书院在南陵县治东北因山为石台明知县
  沈尧中建
国朝康熙八年知县屈升瀛重修
   池州府
  齐山书院在府城南五里元时设山长主教事宣
卷九十 第 33a 页 WYG0509-0536a.png
  城贡尚书师泰尝为之后圮
  绣春书院在府齐山宋状元华岳读书处明状元
  黄观筑翠微精舍正德十年知府何绍正即故址
  建书院有聚奎堂置田其中后同知任柱复置田
  益之万历初移建阳春岭下三十三年知县罗宪
  凯复移建旧址今圮
  储材书院在府城西北城隍庙前明嘉靖二十年
  知府曾仲魁建五经书院隆庆间知府尹士龙改
卷九十 第 33b 页 WYG0509-0536b.png
  为实学书院万历十六年知府姚士观易今名后
  圮
  池阳书院在府学宫西南本常平仓址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府喻成龙建集六邑诸生肄业其
  中置田七百馀亩以为供膳讲诵极盛今为宪使
  往来驻节之地矣(附/)喻成龙记(天下之所以弘道/化美风俗立功名)
  (乘风泽者惟此人才而已矣而储才先于养士养/士先于勤学载考礼官天子辟雍诸侯泽宫以云)
  (学也下及乡遂以三士三大夫卿主之而书院之/设所以与辟雍泽宫六卿六遂相为赞治者也百)
卷九十 第 34a 页 WYG0509-0536c.png
  (年以来鲜有修举予为慨然思所以储才养士以/开一代之隆以豫国家之用则书院其始地也历)
  (稽往牒自汉集诸生于白虎观讲五经同异郑元/马融及隋王通皆广集生徒共相授受然书院之)
  (名未立也名之立自唐始开元初建丽正书院以/张说为使代宗作蓬莱殿舍以李泌为使宪宗创)
  (石鼓待四方学者以李宽为使南唐升元则岳麓/有建也太平兴国则鹿洞有建也嵩阳鹤山奏置)
  (院长建安丽泽掌以布衣而大元之太极天历之/横渠隆庆天启之灵济首善又班班可数也于是)
  (鸿儒尉兴大业飙起猗云盛矣予绾组池阳有兴/教育才之任簿书之暇率寮寀进耆硕访八桂翠)
  (微遗址湫隘曲侧不足当甲观酉山之选嗣于学/宫西南有连廒旧基其地高广轩豁登而望之远)
  (岫平临清江环溯烟云竹树触目琳琅陟巘降原/于兹为胜爰剔榛莽畚砂砾测景植圭绘图釐册)
卷九十 第 34b 页 WYG0509-0536d.png
  (而后鸠工庀材焉经始于辛酉七月之初竣于壬/戌春王之吉缭垣百堵丹雘千楹颜于门曰池阳)
  (书院志地也堂曰经治志业也曰敬学志学也东/西序列匝庑周廊庖廪膏薪充庾盈室既次第就)
  (裁区画纤当因采购鸿文搜罗秘笈圣经国史诸/子百家凡数千卷刋石纪编贮备观览徵郡学及)
  (六邑诸生升其孝秀英敏者读书其中而以郡邑/学博主之相与修业砥行为国羽仪庶几师礼官)
  (遗意而于前贤讵不望古遥集也哉若云文翁之/倡化茂叔之讲学以俟君子余方逊谢告不敏也)
  (是为/记)
  阳明书院在青阳县九华山化城寺右明嘉靖初
  知县祝增建以祀王守仁后改为祠
卷九十 第 35a 页 WYG0509-0537a.png
  陵阳书院在石埭县治西明毕似范讲学其中
国朝康熙十年知县姚子庄重修今圮
   太平府
  天门书院旧在太平府大信镇宋淳祐六年守臣
  陈垲建为淮士流寓者肄业之所置田以养之九
  年吴渊奏请赐额理宗亲书天门书院以近天门
  山故名后马光祖牟子才江万里相继修葺增濂
  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南轩东莱七贤祠元时渐
卷九十 第 35b 页 WYG0509-0537b.png
  废至明遗址为镇人所并万历二十二年知府顾
  汝学移建于城内青山书院之故基而拓之有孚
  化堂书舍五十六楹明末圮
  采石书院在府城北二十里采石镇元至元十四
  年宣慰使张弘范创建泰定间郡守贾焕山长杨
  伋重建堂斋门亭庖库至正间廉访使崔敬增修
  置田明宣德三年知府徐敬重修天启间置采石
  兵营以书院为江防行署后同知梁斗辉复改为
卷九十 第 36a 页 WYG0509-0537c.png
  振采书院
  翠螺书院在府治太白楼后虞公祠侧
国朝雍正六年知府李暲新建置田以给学者
  丹阳书院在府东南八十里黄池镇宋景定五年
  贡士刘某建郡守朱祀孙闻于朝赐额丹阳书院
  从汉郡名也元至大中宪使卢挚人匠提举陈童
  置田六百亩以养多士(附/)吴澄书院养士记(黄池/镇有)
  (书院旧矣自宋景定甲子贡士刘君肇建郡守诸/公以闻朝赐丹阳书院名额拨僧寺没官之田二)
卷九十 第 36b 页 WYG0509-0537d.png
  (顷给其食厥后僧复取之书院遂无以养士至大/戊申宪使卢公议割天门书院之有馀以补不足)
  (令既出会公去不果如令人匠提举陈侯分司黄/池暇日与群士游习知书院始末慨然兴怀移檄)
  (儒司儒司上之省省下之郡郡太守主之力竟如/宪抚初议俾天门书院归田于丹阳以亩计凡四)
  (百侯犹以为未足以赡乃劝士之有田者数十家/暨官之好义一二人各出力以助或十亩或五亩)
  (有八亩七亩者有四亩三亩二亩者积少而多所/得之田以亩计凡二百噫丹阳书院之创垂五十)
  (年而教养之阙馀十年今一旦有田六百亩卢公/开其始成侯成其终卢公勉励学校固其职也陈)
  (侯典治丝设色之工而用心儒教有出于职分之/外者尸祝越尊俎而治庖可乎唐风之诗曰职思)
  (其居又曰职思其外夫居者其分也外者其馀也/唐风思之远者也于职既尽其分而兼及其馀所)
卷九十 第 37a 页 WYG0509-0538a.png
  (思可谓远也已陈侯有马侯所劝率𨽻匠籍者五/之一𨽻儒籍者十之八此岂以气势利害动而使)
  (从哉能得其心悦而乐助盖有以也非才之优识/之定其孰能感人如是田之疆亩名数久则湮群)
  (士请勒诸石而陈侯之功尤不可泯春秋常祀不/书侯此举非常也宜得书若夫士既有以养必知)
  (所以学是不待余言/也侯名童单州人)明天顺间改为公馆
  同仁书院在繁昌旧县距今县治四十里明万历
  二十五年知县吴缜重建门廊堂寝二十三楹今
  圯
   庐州府
卷九十 第 37b 页 WYG0509-0538b.png
  孝肃书院在府城南濠内香花墩明弘治间知府
  宋鉴建以祀宋包拯嘉靖中御史杨瞻重修于南
  岸建屋数楹以居其子孙焉
  龙眠书院在舒城县治东舒王祠西即宋李公麟
  龙眠山庄故址元至顺中知县燮理溥化建集师
  生为肄业之地(附/)元揭傒斯记(治民之道使民知/礼义而已使民知)
  (礼义先示其所尚而已民知所尚则知所向方哉/庐州舒城长燮理溥化用湖广举首取泰定四年)
  (第得兹邑首理学政咸用其学以教导民民始益/知人之所以为贵儒之所以为重而复知所以养)
卷九十 第 38a 页 WYG0509-0538c.png
  (生而送死居二年曰民其可教矣乎如是又治地/邑东得李公伯时龙眠山庄故基于东禅寺舒王)
  (祠西尝没于寺者据山川之会想昔贤之游处乃/会其禄入募工度功作书院以事先圣先师以为)
  (出治立教之本不踰时而成凡殿堂门庑斋舍庖/库及李公之祠为屋三十有六楹以其面对龙眠)
  (之山端严奇峻能出云雨膏泽天下榜之曰龙眠/书院且示不忘李公之故而邑贤者范凤瑞割田)
  (二百亩以供祭养既告成于庙遂立之师进诸生/而教之凡民有来观者必劝之以学是时上既拨)
  (乱集大命兵革未息鐖疫未复郡县长吏能以荒/政自任且不足遑知礼义之教也而舒城劝分则)
  (出粟之家惟恐后民之强暴子弟一有弗若则父/兄长老切责诟怒惟恐见绝于长吏休休焉日以)
  (兴学为事舒之民卒无一人携离转徙者长吏岂/独贤民得其所以生者也舒著于春秋故山有春)
卷九十 第 38b 页 WYG0509-0538d.png
  (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于随后并于楚其民勇而/好义非独舒为然楚之城皆然故楚常为强国最)
  (后宋室南迁赖其民蔽遮江淮几二百年然当时/学校之教郁而不施仁义之政厄而不行养生者)
  (不得尽其欢丧死者不得究其礼此非上之过长/吏之责也今吾君既畀尔以贤长吏一以诗书礼)
  (义觉尔民民亦知所尚乎若曰升其堂陈其器设/其牲齐而行其典礼如是而已此事圣人之疏节)
  (也非作书院意也舒之人尚其勖哉李公讳公麟/邑人博学好古举进士历删定及检法官未老致)
  (仕苏文忠黄文节二公尝过其山庄故合祀于堂/之北是役也建始于天历三年之春而讫于改元)
  (至顺县学之明伦堂亦其/所建也是岁冬十月朔记)
  正学书院在合肥县学西明嘉靖间督学耿定向
卷九十 第 39a 页 WYG0509-0539a.png
  建敬一广居大成三堂志伊学颜二轩又名庐阳
  书院今圮
  青阳书院在合肥县东六十里巢县之上因山为
  名元余阙读书处
  水濂书院在庐江县南门外明嘉靖三十年知县
  何汝璋教谕周以鲁因池构亭缭垣筑室聚徒讲
  习其中今圮
  毛公书院在庐江县东北七十里明嘉靖五年知
卷九十 第 39b 页 WYG0509-0539b.png
  县周良会即汉毛义读书处故址建以教乡之俊
  秀者今圯
  杨林书院在庐江县白湖之东七十里明嘉靖三
  十四年邑绅朱绂建聚族党读书其中朔望伏腊
  乡约正副等宣读上谕申明乡约
   凤阳府
  西山书院在临淮县曲阳门外明嘉靖十三年知
  县谢廷举奉巡按张惟恕创建三十年知县何立
卷九十 第 40a 页 WYG0509-0539c.png
  重修今无存
  凤临书院在临淮县西关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县王纮建捐俸延师课士初名
  启蒙书院政馀即亲临提诲学者讲为已切实功
  夫谕以正衣冠尊瞻视二语言简旨深人人可以
  自力闻风者自远而至悉资之膏火改曰凤临书
  院至今弦诵不辍
  文昌书院在怀远县西荆山之麓明嘉靖十三年
卷九十 第 40b 页 WYG0509-0539d.png
  建后废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邑人李佺等重建雍正元年知县
  唐暄加修每月朔望率诸生讲学课艺其中
  兴学书院在虹县治东南隅
国朝康熙初知县龚起翚建十六年知县彭翼宸建文
  昌阁于后其前为星聚堂朔望集诸生课业
  循礼书院在寿州治东北明署学正黄奇士建今
  改为梓潼观
卷九十 第 41a 页 WYG0509-0540a.png
   颍州府
  西湖书院在府西湖之南宋欧阳修守颍乐其风
  土及致仕归颍筑室于此明嘉靖十四年兵备李
  宗枢判官吕景蒙即遗址建后兵备陈洙孔天映
  继成之中为四贤堂祀晏欧吕苏四公前为露台
  后为梧月柳风堂最后面湖为胜绝亭今圮于河
   滁州
  南谯书院在全椒县东南二里明嘉靖中给事戚
卷九十 第 41b 页 WYG0509-0540b.png
  贤建聚徒讲学今圮
  景濂书院在来安县南门外明太仆周海门倡明
  理学士翕然宗之万历十六年知县周之冕因建
  书院集诸生讲习其中
   和州
  峨嵋书院在和州城西南隅峨嵋墩旧为清风楼
  宋元祐中改为连云观明知州王卺改建峨嵋书
  院以为生儒讲学之所嘉靖元年同知薛祖学改
卷九十 第 42a 页 WYG0509-0540c.png
  为烈女祠十六年州判王朝用迁烈女祠于城南
  重建书院
  环峰书院在含山县学宫东
国朝康熙十四年巡抚靳辅檄各郡县立书院为讲肄
  之所知县刘祚全始建此讲堂书舍规模弘敞十
  六年署县事通判黄际会于书院之右复设义学
  为塾师教读馆
   广德州
卷九十 第 42b 页 WYG0509-0540d.png
  复初书院在州文庙西北旧为元妙观明嘉靖四
  年判官邹守益徙观于东郊即其址建书院以训
  多士上为尊经阁下为明善堂东西翼号舍各十
  一楹置田三百亩以供学者万历间知州方沆陆
  长庚段猷显李得中相继修葺今圮
  茅茹书院在州学明伦堂东
国朝康熙五年里人公建置田以为会课之费
   六安州
卷九十 第 43a 页 WYG0509-0541a.png
  龙津书院在州城武定门外一里旧为龙王庙明
  嘉靖六年知州欧阳德改建为格致书院后同知
  林华率诸生讲习其中建廓然台远望数十里前
  为讲堂左右列号舍扁曰龙津书院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知州张璨访遗址重葺
   泗州
  泗水书院在州城内
国朝顺治十年知州宋德芳建后守备陈某借为官廨
卷九十 第 43b 页 WYG0509-0541b.png
  康熙十二年知州李德耀别立营房而复之后为
  义塾今湮
  崇圣书院在盱眙县第一山昔孔安国为临淮守
  创立书院有 先圣燕居殿今玻瓈泉即其遗址
  始兴书院在天长县治东明成化五年知县易居
  仁建后为社学又改为公馆
  同人书院在天长县朱孝子祠东明邑人王心与
  门人吴恕等建以讲读后圮
卷九十 第 44a 页 WYG0509-0541c.png
国朝顺治初知县李毓秀又于县学西建之楼房厅堂
  园圃毕备今亦渐圮
 
 
 
 
 
 
卷九十 第 44b 页 WYG0509-0541d.png
 
 
 
 
 
 
 
 江南通志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