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七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學校
   學校之設肇於唐虞成周大備記曰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國有學其校之有比年中年三年九年之期其升之有造士俊士選士進士之等盖化民成俗恒必由之而興賢舉能以備四方之任使亦於是乎在兩漢而後郡縣之學漸次修舉江南自言游氏興於東吴聖門文學稱首所謂南方之學得其精華者千百年來積而日盛挾䇿綴文之士常倍於他省我
  國家治平百餘年德化之所涵濡聲教之所漸被薄海内外幾於弦誦而户詩書
列聖相承加意作人之化於江南尤渥所以廣厲學宫教
   育之使成材委曲周詳為從古所未有士之𨽻名庠序者宜何如砥礪束修以明稱德紀載
  重之為類三為卷五作學校志第四
  學宫(一)
 漢武帝時始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
公元3年
  平帝元始三年學官郡國曰學邑侯國曰校置經師一人
 後漢光武時李忠丹陽太守以俗不好學乃為起學校
公元384年
 晉太元九年尚書謝石請頒下州郡普修學校帝從之
 後魏天安初立郡縣學
公元601年
 隋仁夀元年詔廢州縣
公元624年
 唐武德七年詔諸州縣並令置學
公元1044年
 宋慶厯四年范仲淹請詔州縣學校
公元1045年
  五年州縣學毋輙容非本土人
公元1071年
  熙寧四年州給田十頃為學
公元1078年
  元豐元年詔諸路州府學官揚州亳州一員蘇州一員江寧府一員
  崇寧中縣學生三歲不赴升試者除其籍諸路賓興㑹試辟雝常州中選者多知州教授特遷一官
公元1286年
 元至元二十三年江南各道儒學提舉司詔江南學校舊有學田復給之以養士
公元1288年
  二十五年尚書省臣奏令江南郡縣學田所入羡餘集賢院以給多材藝者從之
公元1291年
  二十八年江南諸路學及各縣學設立小學老成士教
公元1292年
  二十九年江南州縣學田歲入聽其自掌春秋釋奠外以廪給師生及士之無告者
公元1369年
 明洪武二年府州縣皆立學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日給廪膳仍免其家差徭二丁十五年釋奠
 先師孔子儀注天下府州縣學其祭各以正官行禮布政司則以布政司分獻則以本學儒職老成儒士充之每歲以春秋二仲月上丁日每朔望縣長以下詣學行香
公元1393年
  二十六年大成樂器天下
公元1406年
  永樂四年三月親謁廟(附)成祖視學記(朕聞帝王之興必首舉學校之政以崇道德弘教化正人心成天下之才致天下之治唐虞三代之盛率由於兹也我皇考聖神文武欽明啟運峻德成功渡江首建學校親視孔子日引儒臣講論經義求古聖人之道身體力行及統有萬方即詔府州縣皆立學天下士子雲京師復新廟學雞鳴山陽親製教頒布中外又命天下増廣生復其家府州縣皆用春秋孔子賜以樂舞德教廣被海外諸國并遣入學教化之隆視古為盛朕纘承大統仰遵成憲永樂四年三月朔躬詣廟庭先師孔子前期三日雨將祀之夕卿雲澄霽星緯昭明暨旦天宇穆清朗旭鮮麗釋菜於廟退即彝倫堂文武郡臣咸侍左右師儒在席諸生序列堂下命祭胡儼以次講經成禮乃還夫學以明道也道之體廣大光明配乎天地日月其實不離日用之間孔子明之上以承堯舜禹湯文武治下以為後世綱常太平無窮而世之極其尊崇之禮者非於孔子有所増益特以著明其道之至大天下不可一日而無也爰因視學序述所以致隆之本勒碑於廟)
公元1436年
  正綂元年始設提督校官南直𨽻以御史為之嘉靖三年令増應天府學廩増廣生員各二十名
公元1456年
   二十一年題准直𨽻金山衛學設廩膳二十名萬厯六年南直𨽻廬鳳淮揚四府滁徐和三州提學江北廵按兼之
公元1652年
   十二年令南直𨽻提學御史兼管江北國朝順治九年
禮部臥碑天下學宫碑曰
 朝廷建立學校選取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廪膳學院學官以教之各衙門官以禮相待全要養成賢才以供
 朝廷之用諸生皆當上報
 國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條開列於後
   一生員之家父賢智者子當受教父母愚魯或有非為者子既讀書明理再三懇告使父母䧟於危亡
  一生立志當學為忠臣清官書史所載忠清事蹟務須互相講究利國害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居心忠厚正直讀書方有實用出仕必作良吏心術邪刻讀書無成就為官必取禍患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殺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不可干求官長結交勢要希圖進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
  一生員當愛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門不可輕入即有切已之事止許家人代告不許干與他人詞訟他人不許牽連生員作証
  一為學當尊敬先生講說皆須誠心聽受如有未明從容再問毋妄行辯難師長者亦當盡心教訓勿致怠惰
  一軍一切利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違制黜革治罪
   一生不許糾黨多人立結社把持官府武斷鄉曲作文不許妄行刋刻違者聽提調官治罪
公元1684年
   康熈二十三年
御題萬世師表匾額頒懸大成殿又頒御製學校論曰
 治天下者莫亟於正人心厚風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學校教化所從出將以納民於軌物也是古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人八歲自王以下至於人之子弟皆入小學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元子衆子以至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俊秀皆入大學自家至於莫不有學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自幼至於莫不皆學凡學有詩書禮樂以為本干戈羽以為之文父子君臣長幼之道於是焉觀之六德六行之教於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舉措而養其心以復其性以為修已治人大者可謂備至是以當時君子履信思順以事其上小人亦皆樂循禮而恥犯法侯撻不事至治以興後世學校寖廣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遺意士之遊其中者直以為利禄之階欲期道德之一詎不難且夫今之所謂教者誦讀而已爾而又弗實致其力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氣之充而識之明以漸求復其性其何以為修已治人之道哉故曰教隆於上化成於下教不明於上而欲化成於下猶却行而求前也教化者為治之本學校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興起學校者其道安在在務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實而不務其華以内行為不汲汲於聲譽經術要不屑屑文辭如是則於聖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有當也夫
公元1702年
   四十一年御製訓飭士子文曰
 國家建立學校原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
臨御以來隆重師儒加意庠序近復慎簡學使釐剔弊端風教修明賢才蔚起庶幾棫樸作人之意乃比年士習未端儒效罕著雖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盡善亦由爾諸生積錮已久猝難改易之故也兹特親製訓言加警飭爾諸生其敬聽之從來學者立品行次文學學術事功原委有叙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宫牆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砥礪㢘隅孝順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業勿雜荒誕之談取友親師悉化憍盈之氣文章歸於醇雅毋事浮華軌度式於規繩最防蕩佚子衿佻達自昔所譏苟行止有虧讀書何益若夫宅心淑行已多愆或蜚語流言脅制官長或隱糧包訟出入公門唆撥姦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類結社邀盟乃如之人名不容鄉黨弗齒縱倖脫禠扑濫竊章縫返之於衷寧無媿乎况乎鄉㑹科名掄才大典闗係尤鉅士子果有真才實學何患困不逢年顧乃標榜虚名暗通聲氣夤縁詭遇顧身
 家又或改竄鄉貫希圖進取囂凌騰沸網利營私種種弊端可痛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貴以正若兹厥初拜獻便已作姦犯科異時敗檢踰閑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為國宣猷樹績膺後先疏附哉朕用嘉惠爾等不禁反復惓惓訓言頒到爾等務共體朕心恪遵明訓一切痛加改省爭自濯磨積行勤學以圖上進國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爾身有榮即爾祖父増光寵矣逢時得志寧俟他求哉若仍視為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躍冶暴棄自甘則是爾等㝠頑無知終不能率教也既負栽培干咎王章具在朕亦不能為爾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國學外而直省鄉校學臣師長皆有司鐸之責者並宜傳集諸生多方董勸以副朕懐否則職業弗修咎亦難逭勿謂朕言之不預也爾多士尚敬聽之哉
公元1704年
   四十三年御製平定朔漠告成太學碑(恭建碑在學)
公元1712年
   五十一年
升祔先儒朱熹於殿内十哲之次改題其主曰先賢
公元1714年
   五十三年宋儒范仲淹從祀先儒
公元1723年
   雍正元年内閣禮部加封
  先師五世王爵聖王木金父裕聖王祈父貽聖王防叔昌聖王夏啓聖王叔梁紇改啓聖祠為崇聖祠兩廡宋儒張廸從祀
公元1725年
   三年御書生民未有匾額頒立文廟郡縣二祭増用太牢又詔増先賢蘧瑗林放秦冉顔何牧皮縣亶公都子樂克公
   孫丑萬章先儒鄭康成諸葛亮范甯尹焞黄幹陳淳何基魏了翁趙復許謙金履祥陳澔羅欽順蔡清陸隴其從祀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先賢兩廡東廡蘧瑗西廡林放列叙先賢先儒一百二十三人位次
公元1685年
欽頒存學書上諭十六條(康熙二十四年頒)周易折衷朱子全書(康熙四十九年頒)
公元1725年
御製萬言廣訓(雍正三年頒)朋黨論(雍正二年頒)瑞穀圖(雍正五年頒)上諭(雍正八年頒)聖祖御纂詩經傳說彚纂書經傳說彚纂春秋傳說
公元1731年
   彚纂性理精義四部雍正九年布政使司刋刻大板存貯各省府學聽人刷印御製平定青海碑(雍正三年頒恭建碑在學)
   各府州入學額例
公元1648年
 國朝順治五年定額府學六十名大學四十名中學二十五名小學十二名順治十五年定額府學二十名大學十五名中學十二名小學八名康熙二十八年定額府學二十五名大學二十名中學十六名小學十二名雍正元年定額人文最盛之地大
  學照府學中學大學小學中學
  武童歲科並試額府學二十名大學十五名中學十二名小學八名
公元1726年
  雍正四年蘇松淮揚太六府州分縣文武入學額數原縣兩分十一年徐州為府以州治銅山縣府縣入學名數與各府同十二年夀州分置鳳臺縣入學額數縣與州分十三年潁州為府以州治阜陽縣府縣入學名數與各府同
   江寧府
公元1381年
  江寧府儒學府治北宋置學鍾山之麓天聖中移建府西北景祐間徙於府治東南元因之明洪武初改為國學十四年别建國子監雞鳴山下遂復為應天府學正德間重修(附)王守仁記(應天京兆其學盖東南教本也在國初以為太學洪武辛酉而始改創再修於宣德之己酉自是而後浸以敝圯正德申府尹張公宗厚始議新之未幾而遷中丞以去中丞白公輔之相繼為尹乃克易朽興頽大完其所未備而又自以其俸餘増置石欄若干楹於櫺星門之外於時府丞趙公時憲亦恊心贊畫數十年之廢一旦修舉煥然改觀師模士氣亦皆鼓動興起廟學一新教授張雲龍訓導戴章陳義黄森何奎邢越與合學之士二百有若干人撰叙二公之績徵予文為記予既不獲辭則謂之曰多師多士若知二公修學之為功矣亦知自修其學以成二公之功者乎夫立之師儒其齋昭其儀物具其廩庖是有國者之立學也緝其敝壊新其朽墁給其匱乏警其墮弛是有司者之修學也而非士之修學也士之學也以學為聖賢聖賢之學心學道德為之地忠信以為之基仁以為以為路禮以為㢘恥以為六經以為户牖四子以為階梯求之於心而無假財費也其事不亦易乎修之於身而無假雕飾也其功不亦簡乎措之於行無不該也其用不亦大乎三代之學皆此矣我國家雖以科目取士而立學之意亦寧與三代異學之弗立有國者之咎也弗修焉有司者之責也立矣修矣而居於其地弗立弗修是師之咎士之恥也二公修學既盡有司之職矣多師多士毋亦相與自修其學以逺於咎恥者乎無亦擴乃地厚乃基安乃宅闢乃門户固乃垣墻學成而用大之則以庇天下次之則以庇一省一郡下之亦以庇其鄉閭家族庶亦無負於國家立學之意有司修學之心哉若乃安宅正路圮基頽垣聖賢門户以為奸是學校之為萃藪也則朝廷之而為士者傾之有司修之而為士者毁之亦獨何心哉應天首善之地豪傑俊偉後先相望文采炳蔚才藝甲科盛多乃其素餘不屑言者故吾新學之舉嘉多師多士欣然維新之志而將進之以聖賢之學也於是乎書)又於嘉靖十年制増啓聖祠敬一亭六箴碑各縣如之萬歴中重修(附)焦竑記(應天府在治東南腋山襟淮據都會之勝宋景祐中置也國朝高皇帝定鼎金陵嘗就其處爲國學迨國學建詔爲府學如故自此名卿大夫相接於朝彬彬稱極盛矣頃萬歴丁亥濟南周公繼廵撫至恐學漸墮弛士人佻達廟學一新之他有樓有亭有橋又公所創為去今十餘載耳而圮壊己亥諸生萬選童廷觀言於大京兆熊公張公徐公疑者以物大務未暇庠序事也亡何京兆公謁聖於學謂此有弗飭無以稱明天子勸學興禮建首善自京師之意乃按行隱度鳩工庀材典史喻棨王汝寵董其役而耆民徐文模又捐貲力偕兩生贊成之費禀於官役病民九月訖功木甓黝堊嚴而不華重門繚垣殿堂庖廩經書祭器之藏若師生之舍皆爽塏壯雅冠於一時縉紳學士奔走踴躍薦獻如禮弦誦大興京兆公喟然歎士之可與學也謂余爲郡人使爲之記夫聖人道性自有之然必馴擾磨揉從容遲久至於禮讓興行風俗醇美而後爲學成明豈弟作人者垂二百餘年尊尊親四海嚮風田夫野老猶知自奮隴畝之中而况儒學之館被菁之化者乎又况身際乎日月首耀於光明如留都者乎古無暇論即近出斯學者如楊刑侍太宰器識梁端肅周襄敏政事丁中丞景宫允以馴行顧司冦陳翰劉清恵夫夫也本瓌琦大之明俊偉之業巍行尊伐鬱乎不刋雖權倖當朝翠華逺指時事非矣張文僖何尚寳不難九死殉之猶能令姦人泚顙回面竦然不敢動人徒謂山川炳靈忠孝世美孰知上之功德涵煦成就如此之深也多士幸生於斯笵型在望京兆公篤意敎事眡前人有加焉多士尚益力於異日者登巖廊卿相庶幾為時偉人有如不試猶當砥礪名莭鼓舞震動有以自列於後冀無愧於鄉先哲京兆公之意斯於所稱都人士者為不負也已本主上之德與賢師帥之教皆為史者之任不敢不書以示後之人而又使之知事所以始也熊公名某江西南昌張公名某淮安海州徐公名某蘇州吴縣人時張以遷秩行而徐公實克終之法得備書)
公元1652年
國朝順治九年總督馬國柱題以國子監改為
公元1666年
  寧府學重修聖殿旁設兩廡前立櫺星門㦸門後改彝倫堂為明倫堂堂旁設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四齋官署為啓聖祠以國子監坊為江寧府其後祠廡漸敝康熙五年總督郎廷佐布政司金鋐督糧道口口知府陳開重修十九年知府龍巖重修兩廡七十二楹二十一年總督于成龍倡修同知朱雯署府篆捐俸修整四碑亭及兩廡門欄二十二年知府于成龍敎授謝允訓導鄒延屺開濬泮池築屏墻四十五年織造使曹寅五十五年布政使張聖佐相修葺雍正十三年總督趙弘恩重修(附)趙弘恩記(江寧府前明國子監朝定我之九年督臣馬公國柱請即其地改建府學鼎嗣順治十三年康熙二年三十四年重修規制恢麗巍煥肅穆枕湖帶溪鍾阜雞鳴左右拱峙以江南為人文淵江寧尤為重地學宫形勝氣象聿與之稱士之瞻仰弦誦其地者誠倍足以作命總督向化興行之志矣余奉廟庭見楹桓榱桷庭宇兩江駐節江寧恭謁夫子門楯以歲久不治頽側剥蝕有司沿習具文豆籩簋簠尊罍不古舞蹈聲容不中莭均非所以尊聖人致誠敬也乃檄行鹽驛道孔副使䖍徃東山聘請學者修飭祭器樂器遵古以製惟度惟具致工曲阜選士肄樂越五旬儀物既備乃治廟宇庳者崇之欹者立之葺罅整陋施丹布采越三月榮光昭煥視昔若加計費二千五百兩有竒皆出自未敢募諸他人仲秋之丁將修釋國奠之禮乃為文以勒之麗牲之碑夫嘗考自古人家學教所以人才以致治也才以鄒魯齊晉河洛之間為盛迨晉南渡衣冠望族遷江左人文之盛始萃於金陵散布三吴從此風氣家禮樂而户詩書文章道誼功名莭行之美與夫簪組軒冕之富常甲於天下豈惟山川之所鍾孕者秀而永亦濡染所及月異而歲不同也然俗之陋者蘄有以其先風之盛朝文者蘄有以其後我建學置師以致邊逺僻左之治誕敷荒裔陬澨咸地皆有鄒魯之風是陋者既日以則盛者宜日以振而後可致其盛於日上之勢而不慮其哀今國日士生斯土而求所以振之之道亦惟深體乎師家立學意而副之以實而已夫學以聖人聖人之道精粗本末無所不該讀其書以求其道則又甚易而簡事不越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交功不踰於學問思辨不離飲食居室要不外於忠信篤敬說則於詩書易禮春秋其易且簡如此由之則上聖賢次亦不失為寡過君子而畔之者目為禽獸其嚴又如此以是立學以為教固足以天下之士而為治化本故宋元明以迄我因其制而加謹焉設科取士一代名器之重惟遊於學者是畀誠以能讀聖人之書必能為聖人之道也然則士之遊其宫者固將躬行篤踐以為身學深求心得黙識黙存以為心學而後無負於立學之意苟徒事佔畢誦讀文綴以為邀時弋名之具則國家安所賴焉班史吴稱漢興王兄子於吴招致天下娱遊子弟枚乗鄒陽嚴夫子之徒興於文景之際淮南王賓客著書而吴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文辭並發其失巧而少信雖其言尚矣抑亦吴地大略金陵孫吴建都六代遞嬗祖尚清言風流士有餘慕至明開國於此遂為留都南僚政簡務閑率以詩文觴詠歌舞娱樂冠蓋輿馬都雅相矜尚其知名之士樹壇坫角門馳騖聲華而尟實行明祚之移識者猶咎之今百餘年來其餘習猶有存焉者乎是今日兹郡之士風急宜振起者良惟身學心學之是務讀夫子之書即實求夫子道師顔曽以師夫子修其易簡而凜其嚴使其學體達用實足以名器之重而佐治化之不負天子勤勤訓士至意人才之盛邁於曩昔豈僅枚乗鄒陽嚴助之徒之足較乎哉於斯廟之聿新而有厚望焉用書以告之多士是役也經畫量度䖍肅將事安徽布政使司李督糧道王恕鹽驛道孔傳煥而董其役者則江寧府知府張□年理事同知巴都善也)
  社學府州縣皆同
 文廟崇祀孔子四配十哲朱子配享以先蘧瑗以下七十八人先儒公羊高以下四十五人從祀(各縣學同)
 崇聖祠崇祀孔子五代配祀先賢顔無繇孟孫四人從祀先儒周輔成朱松五人名宦
  鄉賢祠(各縣學同)
公元1261年
  上元縣儒學舊在縣治宋景定二年知縣蜚英建元至元中縣尹賢重明洪武初生儒併於府學弘治三年府尹秦崇河干増置石隄障秦淮水嘉靖二年都御史陳鳳梧平學後高阜建尊經閣
公元1649年
國朝順治六年以舊國子監府學遂以府學上江
公元1715年
  兩縣學其規模俱從府學康熈五十四年布政司張聖佐重修尊經閣五十八年蘇按察使李馥重修
公元1734年
 文廟建青雲樓雍正十二年教諭玉樹重修
公元1263年
  江寧縣儒學舊在縣治北宋景定四年知縣王鏜建元因之明初省生儒併於府學
公元1649年
國朝順治六年上元縣同以府學縣學
公元723年
  句容縣儒學縣治南唐開元十一年始建於縣署東宋皇祐間知縣方俊建元二年葉表縣南改造即今紹興二十三年龔濤元至大二年縣尹趙靖重建明洪武十二年知縣思孝殿廡齋室十五年知縣宗器明德堂永樂十五年知縣庸節重建㦸門景泰間東廡知縣浦洪新之成化十四年知縣徐廣重建
公元1566年
 大成殿嘉靖四十五年署縣推官張夢斗移廟廡前數十步明倫堂尊經閣于後
公元1656年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葛翊宸修雍正四年知縣施廷
  瓚重修并修兩廡及各祠
  溧水縣儒學在大西門唐武德間
公元1069年
 宣聖廟于縣治東宋熙寧二年知縣起遷崇儒元陞州學明復縣學知縣鄧鑑高謙相繼修葺嘉靖十七年圮於水知縣陳光華徙于京兆館東謝廷𦶜成之三十九年知縣曽震復即朝元觀基為今學周之屏成之萬厯二十八年知縣徐必道加葺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閔派魯重修
公元1493年
  高淳縣儒學縣治東通賢門明弘治六年建至十二年規制始備正德七年災御史徐周鵷重建萬厯中知縣董良遂丁日近重修知縣韓維増建
公元1656年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聖訓重修康熙三十八年
公元1731年
  縣游禄宜重修五十八年教諭鮑漣修葺雍正九年知縣朱鷺修建屏墻
公元1377年
  江浦縣儒學在城明洪武十年知縣劉進創于浦子口城二十五年徙縣遂遷今地宣德初景泰中知縣勞鉞重建嘉靖中張峯侯國治改建其後王守正李維樾相繼修葺
公元1662年
國朝康熙元年教諭湛斯重修二十三年教諭秦松
公元1726年
  華訓導張士猷重修雍正四年知縣項維正教諭朱廷策訓導王䭲重修
公元1372年
  六合縣儒學縣治西自唐至宋屢經遷徙明洪武五年知縣創立正統間思古黄淵成化唐詔萬廷董邦政相繼修理西向
公元1667年
國朝康熙六年知縣顧高嘉増修改南向三十四年
公元1726年
  縣吴仲光移建於小東門外滁河監生汪宇等捐助成之五十二年知縣魏世泰修正殿文昌閣奎璧雍正四年知縣萬世陞高大殿兩坊櫺星門
   蘇州府
公元1034年
  蘇州府儒學府治南宋景祐元年范仲淹奏建以胡瑗主教事建炎兵紹興後以漸修復元大徳初治中王都中撤而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魏觀舊址明倫堂闢地又新之宣徳間知府况鐘重建
公元1468年
 大成殿又建至善毓賢堂於後附以四齋兩廊學舎前有范公手植後有尊經閣天順間知府姚堂道山亭成化四年知府賈奭創立遊息十年知府邱霽改作
公元1506年
 先師廟門廡橋池悉備正徳元年東西二門躍龍翔鳳嘉靖十年制増啓聖祠建敬一亭六箴碑各州縣如之隆慶萬厯間先後修葺崇禎六年颶風作廟署祠宇橋木墻垣一時傾毁廵按祁彪佳廵撫張國維推官倪長玗累年増修
公元1655年
國朝順治十二年廵撫張中元率屬修葺康熙二年
公元1729年
  撫韓世琦布政司彭年七年廵撫馬祜十六年廵撫慕天顔相繼修治二十一年廵撫余國柱布政司丁思孔蘇松常道祖澤捐貲大修
公元1731年
 聖殿宏麗改觀二十四年廵撫湯斌重修(附)湯斌記(國家興治化在正人心正人心在崇經術漢儒専門名家師說相承詩書煨燼之餘猶存什一於千百其時選舉不以詞章通經學古士皆上聞朝廷大議大疑博士據經以對故士大夫勇於自立苟簡之心孝弟㢘讓之行更盛衰不變此重經術之效也宋濂洛關閩大儒出闌天人性道源流天下知性不外乎仁義智道不外乎人倫日用所謂六經精微孔孟絶學史道儒林釐為二傳盖以周程張朱繼往開來師友淵源不可與諸儒等耳而道學經學自此分矣夫所謂學者六經四書之㫖體驗於心躬行有得之謂也非經書之外更有不傳道學也故離經書而言道異端所謂外身心而言經此俗儒所謂經也宗洙泗而禰洛閩人心所以正也學者必先明義利之辨謹誠偽之關則富貴貧賤非道不處不去劃然造次顛沛生死禍福之間不可移易者必確然也毋為枉尺直尋之事毋作㨗徑苟得之謀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方毋圓戒懼慎獨之功無時可間子臣弟友之職不敢不勉不愧於大廷亦不愧屋漏如此則發為議論自能息邪距詖而鄉愿楊墨之教不得騁也出為政事自能尊王黜霸而管商申韓之政不能施也其斯為真經學其斯為真道學也已否則剽竊浮華苟為譁世取寵之具講論踐履析為二事誦說先儒亦何賴乎)雍正九年廵撫尹繼善重修正殿明倫堂
 文廟崇祀孔子(各縣學同附)鄂爾泰丁祭木榜(為恭逢丁祭大典嚴至飭各屬官宜備物以告䖍須先期齋宿事竊以聖先萬世師表冠帶集圜橋天子臨雍之典春秋仲月上丁釋菜之儀内則命夫胄子三公外則寄於有司羣牧綦嚴誰敢懈焉本司寄任屏藩職司典守前當春祀齋沐而宿黌宫先令儒官簿書正祭器乃知牲或已經宰殺既失告全致潔之心物豈盡屬肥鮮更乖博碩蕃滋之義且或帝供不充額數先後那移珍品不給豆籩鹽菹䨇疊兼聞各學亦有同風罔知竭精誠但解奉行故事甚或尊罍未備疇詳犠象之形琴瑟雖陳莫辨敔箎之狀觀者如牆如堵任彼咆哮祭者似醉似癡頽然聾瞽一尊纔薦滿庭之燎火無光三獻未終兩廡之燈輝已滅於是㽅鉶與簠簋顛倒几筵鹿兎共茭似遇摩空鸇雀分甘奪膬半由承祭之家人拍地喧天遑問糾儀之齋長廩増附學諸生怒髪衝冠與𨽻膳夫一片雄心染指凡此之類罪豈勝誅皆由約束不嚴亦以躬行之未善不主鬯則身膺一命幸得聖人門牆分獻職任半氊原以司泮宫爼豆平時未知化導已蒙尸位之譏臨事不克恪㳟難免曠官之咎為此郡守牧縣等職亦以誡教授學諭導諸員嗣先後各精乃心以襄大典預期三日牲牷皆供乎餼牽一朝品物盡陳於頖璧齋戒沐浴來觀習樂歌舞明倫堂前料潔清退服寢衣精神尊經闍畔庶幾誠必敬斯夙夜惟寅無怠無愆神人格是并申之條約用以頒諸學宫如左肇一既奉神位不唯簠簋籩豆照數増設牲牷亦應聖五王各増其四有議共牲者其說不可從考之典禮配享可以共牲者專主無共牲之禮書文王牛一武王牛一明徵也自三代漢唐皆不聞有共牲之説唐時五方帝且别以五色犢其異牲可知惟後漢有青帝赤帝一犢白帝黒帝一犢者祀之共犢非古也唐開元時五品以上室異牲六品以下共牲豈有王爵而可共牲者乎其各照數增一為五可也一祭牲祭品皆有定額一品一籩罔可缺遺况牲取親割以告䖍也取其血毛以告全也可既宰而入學門乎豕曰剛鬛註謂其豕肥則鬛剛羊曰柔毛註謂其羊肥則毛細而柔弱博碩肥腯所由也可痩瘠不堪羊豕而飲之灌之以充牲牷乎既宰且不可痩瘠不可况可闕其額數而以肥吏胥囊橐月令犧牲無用牝又曰命宰祝循行犧牲全具芻豢肥瘠物色比類量小大視長短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饗上帝歆饗之况羣神嗣後各官俱須先三日親至學視牲牷如法然後稽其數使人牧之以待先一夕親割吏雖奸其何所施乎樂器俱照闕里修理整齊不得因陋一各學祭器就簡除已完備無論外其未完備者該學教官考據圖式移送有司設法捐備如有司推諉不肯捐備者許該教官據實申詳以憑定奪如有司新置完整亦許教官明以憑嘉奬庶知其留心正務一丁祭先數日集樂舞生演習精熟先一日與祭官員親同徃看不得草率從事一丁祭先一夕凡與祭官齋宿學不得一員宿本署一丁祭之日庭燎燈燭務須光明如晝俟祭畢後已除神前燈燭之外官不得各自張燈一丁祭之日櫺星門不得一閑雜人所有事宜許學幹辦小心謹慎門斗二人多則四人照應燈燭官員僕從人等一槩門外伺候萬無僕從人持燈夾墊相隨上殿及上兩廡君師一體幸勿自取罪戾以貼失禮之愆也無甫搶奪一丁祭之日既不許一閑雜人自燭及祭品之人倘或仍有潛匿門内乘空搶奪者以盗賊即時擒獲解司以憑盡法重究學宫之北聖賢靈爽所依不唯丁祭修治肅清平時亦宜灑埽潔淨近見黌宫以内栽瓜種菜學圃澆灌之場曝被晒衣諸生徃来之路甚至丹楹刻桷徒供蝙蝠棲遲鳥革翬飛盡是鼪鼯巢穴蛛塵百斛廟貌埃垢之中鼺糞千箕腥穢宫牆之外皆巳安之若素久且為當甚至先儒先賢兩庶之神牌倒置鄉賢名宦兩祠之神位傾頽非其子孫有誰咨問加之朽蠧若罔聞知凡爾官所司柯職諸門役等多亦奚為嗣後教官不時廵察門斗分班輪值逐日埽除學宫内總不容一毫塵垢無忝厥職也慎哉毋忽)
 崇聖祠名宦祠(各縣學同附)明陸粲名宦祠議(謹按蘇郡學名宦祠所祀古今監司守倅若干人而其間不係於蘇者盖六人王魏公旦富韓公弼歐陽公修蘇端明軾陸丈安九淵李文靖侗皆賢去也而得祀於蘇則知禮去疑之夫祀國之大事也將昭勲徳忠孝示愛以為民質也不可不開諸古曰鬼神不歆非類又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諸君未嘗涖官兹上雖聲實顯著而惠之流於蘇也不専其祀之也越於禮矣或曰諸君子之言行功伐合於祭義所謂以勞定國法施於民者將天下得祀而何有於以為非也在天子天下其祀無所不通諸有國者山川百神之祭皆不出境術成公欲祀相甯俞曰相之不饗於此久矣不可以間成王周公命祀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睢漳楚之望也河非所獲罪也皆不果祀今之祀者郡守丞實從事郡守丞秩不過諸侯諸侯之祀不敢踰國而郡守丞得祀他境之賢以為也亦有據乎今之制惟孔子師儒得天下通祀自餘若臯陶伊尹伯夷太公之倫猶不得孔子比其祀皆不出於其鄉與其所封之土禮之節也諸君子微有孔子之聖雖賢亦不能臯陶伊尹伯夷太公而祀非其地也越於禮矣原其始所以得祀不可知邦人之好賢以是寓其愛敬或其門人子弟有官於蘇者以其私附而後人遂襲之與知者亦改而正之可矣或曰諸君子之祀列於學宫邦人習聞之三百年矣誠一日撤焉將駭民聽而傷忠厚道夫與其過而去之也寧過而存之乎以為也夫非禮君子有弗貴者孔子曰曽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以死者無知又焉用祭以為有知夫亦忸怩而莫之顧也君子愛人以徳細人愛人姑息今為非禮以凟賢者又拂先王之經而踰當代之制非小過也不亟正焉而襲細人姑息以為忠厚亦陋矣乂蘇自以來監司守倅賢而不得祀者尚多謂宜擇其人進之而罷諸所不當祀者於誼為允且使斯民知禮之嚴若是賢者不得僭冐庶幾滛祠匪類以示風教之本也由兹祠始)
  鄉賢祠(各縣學同)
公元1359年
  吴縣儒學舊在縣治南宋景祐時始立紹定初改建府西賓興元至正十九年平江路總管周仁縣尹張經琢石為門(附)鄭元祐儒學門銘(天下郡縣莫盛於宋然其始亦由於吴盖范文正公以宅建胡安定為師文教自此興焉若吴縣學李宗諤圖經文宣王縣廨東南三皇廟故紹定初知縣趙善瀚始建郡城西南賓興坊去姑蘇驛不百步廢置遷易概可攷矣宋以杭為行都中吴乃三輔地學宜大於隣邑然城西隅於地勢廹窄更宋迄今累加完葺至正十九年平江路總管周仁縣尹張經皆以興學為已任覩外門日就廢壊乃始琢石為莛與楹上象日月堅緻聳峭翼以垣牆瑰麗弘敞稱其為子男學宫之門攝學事盧熊及學之人士咸謂縣之久矣未有以石為門者二侯致力興學不及是也遂為之銘曰有吴邑由宋始完宋社既墟學宫則存學門聿嚴啓閉因陋就簡歴世郡守周侯近古遺愛張令佐侯民所共戴琢石莛楹作學之門石質如玉孚尹潤温木易螙朽石堅斯久何莫由是以啓其蔀勒銘於兹豈特識言來遊來歌永矢弗諼)明洪武五年知府魏觀重修宣徳九年廵撫周忱知府况鍾徙建縣治東南為屋二百三十餘楹成化八年知縣雍泰重建櫺星門弘治十年知縣鄺璠加闢焉嘉靖二年知縣楊叔器講堂西齋號舎跨街㑹解兩坊未竟五年知縣蘇祐成之崇禎間知縣陳文瑞牛若麟先後重葺
公元1654年
國朝順治十一年天下修學督學申教諭夏鼎
公元1384年
  修十七年諸生先等捐修敬一亭興賢仰聖兩坊康熙六年布政彭年捐資修葺二十四年廵撫湯斌尊經閣四十年廵撫宋犖飭攝縣事李宏重修雍正九年廵撫尹繼善捐俸修理縣令吴棟按察司經歴陸廷樞董其事殿廡墻垣煥然一新
公元1374年
  長洲縣儒學宋景定間始立府城東北後毁元至正中縣長元童與郡人陸徳源創建明洪武七年知縣宋敏張翔修葺成化九年知府邱霽乃擴地東南改建正徳中提學張鰲盡以廣化寺地歸嘉靖十八年廵按舒汀教諭蕭文議學湫隘謀遷之遂改城東福寧以為學宫創立悉如制萬厯十七年廵按李堯民重修規模畢備二十五年知縣江盈科文星閣
公元1654年
國朝順治十一年督學石申修葺未竣康熙間訓導
公元1704年
  玢教諭姚文焱先後竟其工(附)丁思孔記(古先王敷教以治天下自黨庠術序無非學校而其教之之人即一鄉之賢士大夫習知土俗性情因以簡其帥與不帥者而興之屏之則人之淑慝相見無所容其欺偽矯飾之情所以事勸而業成凡屬智能勇功士克為國家建大猷大任者亦無不出其中故自禪讓以還何代不以武功定天下統緒甫集未有不汲於敷文教以為永安長治之基者誠以其效雖緩而功可久也迨行之寖逺儒學吏治分兩一切理民經國以為不必出於鄉三物之中而唯智能勇功之是騖舉凡古初厲世磨鈍之具率視為迂闊無當虚文相與掉臂而去之設有司其職者鰓鰓焉惟德教是憂反衆起而嗤訕之其人苟非篤信强力亦且靡然之而不敢復道於以求人心之敦茂道德之凝承也不綦難乎於此有人不顧時俗浮言毅然立教以為任舉起衰以行之斯亦人之所難能矣夫善教者猶醫也攻疾在瞑眩之際則主在標養疾平緩之日則探其本若是良醫不問緩急惟其疾之所至旋轉以相逐則亦庸醫而已矣今謀治而必審其端於教是蓋能探其本者也吾所謂效雖緩而功可久也古今治法固有相沿未變者矣古者鄉治其鄉國治其國無所嫌於私暱後世防檢益嚴土著不得仕於其鄉甚且立為三互之法而惟銓補學官不避本籍是猶教之鄉而用其習知土俗性情遺意也然因其土俗導其性情又有不可同日而論者今自大江以南姑蘇吴越之一大都會也承要離伍胥之流風而文以延陵季子辭讓之節其於慷慨憤烈之事或至滅頂剥膚不暇豈非明於憂患獨立不懼者哉然而敝化奢麗之虞抑已久矣司是教者就所長以正之因其敝而革之要厥觀摩自學校始矣嘗考志乗在郡之儒學長洲學宫建置獨後創於宋之景定再立於元至正間而改設於明之嘉靖歴年滋多傾圮是患訓導王君受事典學喟焉歎興捐貲以謀完葺度材庀工未幾棟宇新垣墉盡繕其所毅然已任者歟或猶謂立教之本在於人心學宫之建猶外飾也抑知社稷宗廟之中不施敬於民而民良以瞻仰游息觀感所由興苟使儀容器物必淪委於狖鼯榛莽之域又何從立教之本乎思孔不敏司會是邦慄慄焉惟教養無術之是懼王君修學成而鄉先生暨學之諸弟子員咸造余而請為之記且曰礱石以須久矣嘉王君之志與余之見固有合也今幸逢天子緝熙遜敏嚮意中外明揚之典必察其有無興行教化以為考課殿最東吴人士將由兹學之振興所以導民成俗其本必在乎於以絜隆夫比閭黨族之化其亦將有合矣夫王君名玢安慶之桐城人)康熙四十三年郡紳顧汧修理萬代宗師彭定求捐造三樂堂於明倫堂雍正四年長洲縣分置元和縣教諭專理長洲學事五年知縣江之煒修
  正殿九年廵撫尹繼善捐貲重修
   元和縣儒學長洲共學以長洲訓導元和學事
   崑山縣儒學初在縣治宋元祐間知縣杜采遷
公元1426年
  於西南即今明洪武初改修宣德元年知縣羅永年教諭曹昇加葺景泰間知縣吴昭改建
公元1492年
 大成殿弘治五年知縣楊子器復新
公元1658年
國朝順治十五年提學張能麟捐俸倡修康熙九年
公元1726年
  縣董正教諭吴謐復加修葺至十一年工成雍正四年崑山縣分置新陽縣教諭專理崑山學事雍正十年邑紳士募修正殿㦸門十三年新邑顧登捐修尊經閣
  新陽縣儒學崑山共學以崑學訓導理新學事
公元1183年
  常熟縣儒學縣治東南前臨運河宋淳熙十年曽棨始建端平中邑令王爚改建(附)魏了翁重建
公元1197年
 大成殿記(常熟縣學之始圖乗放失僅有梁書至和紀年無所慶元三年縣令孫應時以言游里人也始祠於學新安朱子既為證其事寳慶元年祠遷於學之左而孔堂闕壊不加治今令㑹稽王爚至大無以崇化善俗約縮浮蠧踰年更而正之屬邑士胡洽胡淳庀其役以孔廟居左廟之南為大門為言游之祠又東北本朝周子張二程朱文公張宣公明倫堂居右東西齋廬四以舘士為塾二東以儲書祭器祭服藏焉西以居言氏之裔通為屋一百有二十楹而為垣以周之且増田四百畝有竒歲助公養之費凡言氏之裔官為衣食而延師以教之别為田五百畝以給其費白於郡於部使者為廩以貯之經始於端平二年冬竣事明年之秋八月丁亥釋奠新宫屬郡人葉輔之叙其役以求記於了翁竊惟朱子嘗記子游之祠矣如魯論所載二三事皆發揮無餘藐兹孤陋安敢復措一詞然嘗讀禮書而竊有見焉因記廟學之成並附其説夫檀弓不知何人所作而一篇之中獨於子游極其稱譽雖於孔門諸子率多譏評又以言曽並列其是言而非曽者非一幾若偏於抑揚然即書考大抵當典訛闕無所考訂時人之有疑弗决者以質諸子游故前後典禮所闕者十有四皆以言游一言可否足以見其為時人之耳目雖汰哉叔氏之一語若譏之而實尊之然則子游習禮列於文學三代典章之遺賴游以有存者嗚呼信為豪傑之士矣昔柳宗元論語所載弟子必以字惟曽子有子不字遂謂是書出於曽門蓋字與子皆得兼稱如門人之於孔子進而稱子不敢字退而言仲尼不言其次亦有既子且字閔子騫等不一二人或子或字者又數人然淵至游最號高弟字而不能子也有子曽子子而不得字也就二者而論則字為尊故孝經仲尼而子曽子禮運仲尼名言至於子思字其祖孟子字其師之祖相傳至今之人字仲尼無敢以為仲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字而不名者僅十有二人游夏諸子門人亦各字所相承至於漢初猶未敢輕以字許之即是觀則子游勾吴孤逺之士遂得字而不子以列於高弟之目此又豈易易然者今吴門宻邇行都常熟為壯邑有如游之北學洙泗遂以習禮軰行顔閔寥寥千載間豈終無其人耶或者狃於習俗未有自振朱子既嘗表其事以風厲之予又何言獨惟山川風氣古今夫人也誦先聖之書服先賢之訓嗚呼聞風興起以毋負建學尊賢意者士其勉之)元皇慶中邑人伯麟修明因之而加闢焉宣德九年知縣郭南兩廡學門正統二年知府況鐘兩齋六年縣丞陳澄尊經閣成化二年知縣甘澤廟學弘治八年廵按劉廷瓚重修萬厯三十七年知縣楊漣重修國朝順治十二年提學張能鱗
公元1667年
 文廟康熙六年同知魯超重建尊經閣(附)魯超碑銘(聖人六經教人學者徃徃得其性之所近要指歸期於相通而已自漢以還諸儒各守其師説黨同伐異觝牾萬端其後始定為大經兼經之法以取士由明迄今専用一經而已然竊以為取士不必求備教人則欲其兼通末世功名之士黽勉章句以希弋獲二經以外辟如侏𠌯語言不相通而方圜鑿枘不相入此講誦不事詩書放棄所由來矣常熟縣學之有尊經閣始於明正統時教諭趙永言而署縣事陳澄成之其後再修於萬厯間迨今幾六十餘年矣棟櫨欹折蓋穿漏編簡僅存者䑕嚙而蟲蠧登覽慨然余以采風校士每過其地則思捐俸葺理之㑹右藩佟公諱彭年大參公諱安公諱世鼎郡守吴公諱道煌督糧吴公諱江偉司李公諱在升邑令李君璞咸樂為佽助於是鳩材聚工經始丙午之春董其役者為學博士沈君汝蘭閱月告成從衆志也既成徘徊瞻顧而歎曰常熟小邑也而得為南國人文風氣之首者豈非子游氏為之先耶子游文學之科也而其言學道愛人易使則夫聖人之教果有外以為學而凡詩書禮樂之文果不足以歟今郡縣學有明倫堂尊經閣建禮孟子正則庶民興而推楊墨之害至於無父無君然則所謂道者豈有外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相接世祖皇間所謂者非即親義序别信之燦然者歟我帝有見於此特命儒臣纂修訓詔天下貢院得以孝經試士天下嚮風而余所見郡縣皇上繼之稽古右文崇尚實學浮屠珠宫紺宇以藏其所梵書唄字者至吾堯舜禹湯武周公孔子之書雖學士大夫家猶不知所以尊禮之者何其重於彼而輕於此也蓋玩其文不察其義習其言不體諸身是雖日取聖人之書而尊禮之無益也於戯道之不行自經學之不明始矣余承乏斯土以備防為事非有教化天子仁之責於躬幸承不揚以與二三子講道問業於聖德威遐暢海此云乎至於海邦莫不率從又曰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夫余此舉亦猶行古也夫碑而聖世懿銘曰於皇黼黻五典瑛瑶猗惟周行淑我譽髦孔昭六矧伊海隅先哲之里奕奕三吴悠悠千祀炳如如是弘是啓縹囊緗帙聖則寓焉安絃舞籥道則傳焉庇之無所曷宣相二氏雕甍刻宇慧藏霄承琅函玉貯豈伊典墳罡儕梵侣尊經有制先民所營爰即故址以善其仍櫜鼓具舉東壁斯明易占棟隆詩歌如跂雲起虞山風來水虎龍驤於焉狎紀為麟為鳳為珪為璋本諸孔孟騁乃羲皇翊我鴻祚名德無疆)十八年知縣林象祖重修雍正四年常熟縣分置昭文縣教諭專理常熟學事
  昭文縣儒學常熟共學以常熟訓導昭文學事
公元1352年
  吴江縣儒學縣治東南舊學在城西隅宋紹興間燬於兵知縣石轍改創於垂虹橋元至正十二年達嚕噶齊哈瑪爾氏拉爾錦命樂師選習廟樂(附)許從宣大成樂記(按周制大胥春入學舎合舞頒樂合聲故凡釋奠必有合也其登歌清廟下管象舞大武是也月令仲春上丁樂正習舞舎蓋學校禮樂所自小有舎菜而以食為主大有釋奠而以飲為主其於學校習舞與聲大合六代之樂一也吾夫子聖人南面王歴代崇禮頌之縟情文備至於今莫之能尚也唐貞觀間太宗文治然其廟享聖人襲用典禮僅設軒架之樂六佾之舞而已繼後開元間釋奠始用宫懸樂至於故宋崇儒右文可謂至矣然春秋上丁釋奠東序上戊釋奠西序登歌有部至其用樂不以軒懸而以判架兼不設舞位先儒謂有歌而無樂古人習樂合舞之意也遂乞釐正以表尊崇至考唐之儲君釋奠於學鐘磬簨簴絲聲在絃匏笙並陳柷敔合止賁鼓間作壎箎和鳴具有成式禮將陳協律郎俛伏舉麾則永和之樂作登歌肅和樂奏雍穆和悦人心娱神明者為樂可謂盛矣今天下路府州莫不有學其所尊崇聖人冠衣服章殿寢階戺已純乎王者禮矣若夫廟樂八音蓋猶有取乎虞廷韶箾豈不後世雖有作者虞舜不可及吴江為州也雖於吴為南北津要州治出乎江湖上風濤之所掀播魚龍所出沒而州學廹里市之隘在垂虹橋之南廟享聖人既有今學宫與廟雖皆具至於廟樂則尤缺焉至正十二年達魯花赤哈迷里氏禮牙進公以奉議大夫來監是州既建㦸門以大制遄命樂師選學之彦肄習廟樂及期樂大備自凝安典禮變成章與八音並奏而無纎毫敢畧者廟樂於是完人士之美者來遊來歌觀廟樂以矢其音况當大比之年其為世用必矣若夫琴瑟在御笙歌間奏且將見蛟龍黿鼉海怪水獸仰秣馬出聽之魚咸感化於廟樂之盛者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明拓其地而新之景㤗六年知縣賈亮重建
公元1652年
國朝順治九年十三年知縣唐増吴就恒雷珽教諭
公元1666年
  洪天開相繼修葺康熙五年同知魯超推官龔在升知縣劉定國捐修雍正四年吴江縣分置震澤縣教諭専理吴江學事知縣徐永重修殿廡震澤縣儒學吴江共學以吴江訓導震澤學事
 
 
 
 
 
 
 
 
 
 
 
 
 
 
 江南通志卷八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