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一
卷六十一 第 1a 页 WYG0508-07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六十一
  河渠志
   水利
  夫漳水知用则潟卤生稻粱双江绕城则平畴为
  陆海水利与农田相表里由来尚矣引源酾渠时
  其蓄泄导其尾闾疏之束之治水所以治田也禹
  贡扬州之田下下今吴中赋入几半九州良由三
卷六十一 第 1b 页 WYG0508-0737b.png
  江五湖之利经历代脉分镂刻使通灌溉遂号上
  腴然通塞因时则利害相乘议者谓淮北之水治
  其决江南之水治其阏盖是也而歙宣金陵诸河
  势悉趋海而吐纳于太湖太湖之需治尤急故首
  列之凡治水于江苏松常镇五府及太仓一州而
  合以治之者皆以治太湖也故并系之各府州以
  次分叙无水利者阙之
   太湖(即江苏松常镇五府太仓一州水利/)
卷六十一 第 2a 页 WYG0508-0738a.png
  谨按太湖禹贡东南巨浸曰震泽周礼职方氏扬
  州薮曰具区即太湖是也广三万六千顷周五百
  馀里中包七十二山四围滨湖常苏三郡之地明
  王鏊五湖记云襟带三州东南诸水皆归焉一自
  宁国建业等处入溧阳迤逦至长塘湖并润州金
  坛延陵丹阳诸水以入一自宣歙天目诸山下杭
  之临安馀杭湖之安吉武康长兴以入而皆由吴
  江分流以入海则禹贡所谓三江既入而后震泽
卷六十一 第 2b 页 WYG0508-0738b.png
  底定者昭然可见又汉虞仲翔云太湖东通长洲
  松江南通乌程霅溪西通义兴荆溪北通晋陵隔
  湖东连嘉兴水凡五道故谓之五湖观此则翕受
  既多汎滥亦甚惟泄其下流之三江白茅港深疏
  畅达使归墟无所阻而后上流沿历之郡邑浸润
  灌溉咸收其利也爰举太湖灌注之堰渎溪港湖
  河分上流下流开列于左其不与太湖接壤而自
  为水利者如江宁之秦淮湖诸水别见于后
卷六十一 第 3a 页 WYG0508-0738c.png
   太湖上流之堰渎溪港其最著者凡三十有五
  五堰在溧阳县西八十里高淳县东五十里一曰
  银林堰长二十里少东曰分水堰长十五里又东
  五里曰苦李堰长八里又五里曰何家堰长九里
  又五里曰余家堰长十里所谓鲁阳五堰也西有
  固城石臼丹阳南湖受宣歙金陵姑孰广德及大
  江水东连三塔湖长荡湖荆溪震泽中有三五里
  颇高阜春秋时阖闾伐楚用伍员计开渠运粮今
卷六十一 第 3b 页 WYG0508-0738d.png
  尚名胥溪镇西有固城邑遗址则吴所筑以拒楚
  者也自是湖流相通东南连两浙西入大江唐景
  福二年杨行密将台濛作五堰拖轻舸馈粮其后
  东坝既成遂不复通惟永阳江水入荆溪明太祖
  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长江之险洪
  武二十五年浚胥溪治石闸司启闭命曰广通镇
  永乐元年始改筑土坝自是宣歙诸水希入震泽
  而坝犹低薄水间漏泄舟行犹能越之正德七年
卷六十一 第 4a 页 WYG0508-0739a.png
  增筑坝三丈水势相悬远甚嘉靖三十五年复自
  坝东十里许更筑一坝名东坝两坝相隔湖水绝
  不复东矣傅同叔云自宜兴航太湖经溧阳至邓
  步凡两日水路自邓步登岸上小市名东坝自东
  坝陆行十八里至银林复行水路百馀里乃至芜
  湖入大江银林之港邓步之湖止隔陆路十有八
  里此十八里中有三五里高阜而苦不甚高遇暴
  涨则宣歙金陵之水皆由荆溪入太湖此高阜不
卷六十一 第 4b 页 WYG0508-0739b.png
  足以遏之五堰之所以作也单锷著吴中水利书
  谓五堰废则宣歙诸水尽入震泽三州水患无已
  王鏊震泽编云以此一源最钜为苏常患伍馀福
  三吴水利书亦谆切言之盖苏常湖水利之一大
  锁钥也
  安港在镇江府东北八十里通大江自安港而东
  北百里为丹阳之包港
  新丰湖在镇江府东南三十五里亦曰新丰塘
卷六十一 第 5a 页 WYG0508-0739c.png
  润浦在镇江府城东一里北通大江
  练湖在丹阳县城北一名练塘俗谓之开家湖纳
  丹徒长山高骊诸山之水凡七十一流唐时近湖
  民筑堤横截十四里遂分上下二湖开渎泄水取
  下湖地作田
国朝康熙中复下湖民赖其利
  九曲河在丹阳县北南接漕渠北达大江委蛇七
  十馀里亦谓之新河河口旧有博望堰闸土人谓
卷六十一 第 5b 页 WYG0508-0739d.png
  可以通潮利漕
  白鹤溪在金坛县北上承金陵句曲之水东流入
  常州界漕渠考县北有金坛河溧阳高淳之水由
  此河出至丹阳城东七里桥其水可以济运
  烈塘河在常州西十八里南枕运河北流四十三
  里入大江一名得胜新河
  西蠡河在常州府城东南北枕运河接滆湖宜兴
  有东蠡河故此名西岁久淤塞明正德间疏浚亦
卷六十一 第 6a 页 WYG0508-0740a.png
  曰西运河支流入扬子江
  纲头河在常州府城北延袤六十五里入无锡江
  阴界支流入大江
  丁堰河在常州府东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流二十
  里接纲头河
  黄汀河在常州府东北十五里西接纲头河东入
  江阴界单锷云常州运河北偏右有泄水入江一
  十四渎即孟渎黄汀渎之类也今所存盖无几云
卷六十一 第 6b 页 WYG0508-0740b.png
  陈墅河在常州府东二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接三
  山港三山港在常州府东三十里西接戚墅堰
  芙蓉湖在常州府东五十五里昔时湖岸南北相
  距凡八十里南入无锡北入江阴又北注于大江
  明周文襄公围作圩田千馀顷东南流曰五泻水
  滆湖在常州府西南三十五里南北百里东西三
  十馀里今北通漕河导流东注于湖
  孟渎在常州府西三十里奔牛镇东南枕运河北
卷六十一 第 7a 页 WYG0508-0740c.png
  流一十里入扬子江
  澡港在常州府北五十里稍西即魏村镇与烈塘
  河口相接港南接纲头河北入扬子江袤四十里
  岁久淀淤一名灶子港
  戚墅港在常州府东三十里南接运河东入于三
  山港东南与江阴接界西北入申利二港入扬子
  江
  庙堂港在常州府北今湮
卷六十一 第 7b 页 WYG0508-0740d.png
  蠡湖在无锡县东南五十里与长洲县分界东西
  长三十里南北六里唐刺史孟简开泰伯渎东连
  蠡湖即此阳湖在武进县东五十里东西八里南
  北三十二里与无锡分界今多淤为田
  五泻河在无锡县北南枕运河北至江阴武进两
  县界又北至申港入扬子江
  濠湖在无锡县东南六十五里北为常熟县界东
  为长洲县界
卷六十一 第 8a 页 WYG0508-0741a.png
  梁溪在无锡县西源出慧山北合运河南入太湖
  溉田数十顷
  洮湖一名长荡湖在宜兴县西北与溧阳金坛分
  界周处郦道元皆以洮湖为五湖之一湖周一百
  二十里西通石臼丹阳等湖东通太湖自东坝筑
  而丹阳石臼湖诸水俱西流入大江与长荡湖相
  隔
  荆溪在宜兴县城南其在城西者亦曰西溪在城
卷六十一 第 8b 页 WYG0508-0741b.png
  东者亦曰东溪凡广德溧阳金坛并县西诸山涧
  水俱流汇于西溪乃贯城绕郭为东溪以下太湖
  旧志荆溪上承百渎兼受数郡之水是也今谓之
  东九里河西九里河河流甚长土人以九计里因
  名今自县东分二流其一北达常州为漕河溧阳
  运船俱由此出其一东达太湖谓之东泻溪本名
  东舍讹为泻一名蒙溪又名五云溪百渎在宜兴
  县西南七十五里者为上渎北六十里者为下渎
卷六十一 第 9a 页 WYG0508-0741c.png
  昔以荆溪居数郡下流于太湖口疏百派以分其
  势又开横塘袤四十里以贯之濒湖畎浍皆通焉
  后渐废
  夹苧干渎在宜兴县西北昔时泻长荡湖之水东
  入滆湖由滆湖入大吴渎塘口渎白鱼湾高梅渎
  及白鹤溪而北入常州运河又由运河分流入一
  十四渎注于大江今湮
  申港在江阴县西三十里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
卷六十一 第 9b 页 WYG0508-0741d.png
  南流置田为上下屯又南经武进县界分为二东
  入无钖五泻河西入武进三山港俱达于运河
  利港在江阴县西五十里导江水南行入武进县
  界下流亦达于运河
  黄田港在江阴县北二里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
  水溉田因名邑人于江口置闸号上闸于县西南
  十里蔡泾口置闸曰下闸旧有支港数十处今多
  为潮汐所湮其南接于运河
卷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0508-0742a.png
  横河在江阴县城东引黄田港水贯城而东达县
  东六十四里之谷渎港
  蔡泾在江阴县西南十里西接夏港东通黄田有
  蔡泾闸又东穿运河而接于横河明天顺间运道
  浅淤议改从孟渎蔡泾出漕舟
  石头港在江阴县东三十里北通大江南入横河
   此上皆江常镇三郡之水或疏其经流以入太
   湖或导其支流以入于大江而治于上流者也
卷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0508-0742b.png
   太湖下流东南入海之大川有三
  吴淞江即古松江一名松陵江自太湖分流出吴
  江县城东南之长桥北流至庞山湖合尹山湖入
  长洲界折而东入独墅湖过大姚铺抵夏驾浦入
  昆山县分为二南为吴淞江北为剿娘江复合为
  一东流入嘉定界经上海又东南流与黄浦合迤
  逦至吴淞口入于海(附/)明沈几水利议(国家财赋/仰给东南)
  (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禹贡所/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者是也自海塘障而东江)
卷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0508-0742c.png
  (湮止二江受全湖之水宋元以来多水患也然犹/有二江也至嘉靖之季而松江塞矣嘉靖壬戍诸)
  (年之所以多水患也海忠介公受符治之功未及/半而松江之士夫齮龁焉谢事去万历己卯诸年)
  (之愈多水患也然犹有半松江全娄江也自庚辰/来五十年间松江以半开而易塞娄江以全身而)
  (半塞是以半江受全湖之水十年九湮夫奚疑哉/请先言娄江夫水势必趋东南娄在太湖东北而)
  (水全趋之者其故有二一者地近北为唯亭南为/甪直皆去湖不五十里而潮汐通焉呼吸相接地)
  (近则趋从其便也二者势迫两江既塞无从分𣲖/全身趋娄其势重其流愈急从其迫也若然则娄)
  (之所系大矣而水利之议空设开浚之策不讲者/士夫为之碍也娄江自苏之娄门出下雉渎经唯)
  (亭至昆山由奣子河抵太仓而入刘河者人以为/娄江故道而非也此娄江之最平稳处故治以为)
卷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0508-0742d.png
  (官道而险不在焉在北为阳城湖连亘百馀里而/走白苑塘南遮松江之半身连亘四十馀里其广)
  (者可百馀丈狭者可十四丈而走安亭漳浦其大/凡也而至广至狭不与焉潮势汹涌挟泥沙而上)
  (泥停水去日渐一日泥壅沙浮河身高浅小民射/利傍岸俱种茭芦茭芦既生泥沙藉之可以安立)
  (不二三年可种菱藕菱藕衍蔓泥沙愈凝不三四/年可种苗稻筑为外圩照前渐扩于是河之百馀)
  (丈者渐为数丈数丈者渐为二三丈平时不觉迨/至夏雨时行水势一涨急不得泻膏腴之壤尽为)
  (巨浸直须臾耳以所升之毫末易所湮之钜万以/千百家之受利易万姓之灾荒其利害易知而士)
  (夫为子孙计狃目前之利必不肯弃此以谋军国/之大计也故曰白苑开利归苏而阻挠者必苏之)
  (士夫也其次言松江夫水势趋东南其正胍也而/入海之道稍远既合东江之水河浦最多最大汪)
卷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0508-0743a.png
  (洋浩渺不可复治官道所以驿传借路嘉兴其中/水势既盛蓄泄甚难而松江泥沙同于嘉兴其味)
  (卤其质重易于凝滞结为原壤向之河身已架高/屋楼房起为坟墓嘉定以南华上以北一望平芜)
  (百里之中不闻舟楫此岂尾闾之地所宜也哉就/耳目所及举一以例馀如吴江长桥浙直孔道凡)
  (有轩车无不驻节试观长桥之下为门七十有二/以杀水势古人苦心极虑触目可思而间有贪利)
  (者东西占为茭芦数百顷渐填为平壤架为市房/坐视吴江之民频遭水厄湖水一涨灌城而入全)
  (县之田荡然为患士民屡屡具呈贪者执不肯行/宁两府全荒不恤也又近之而一县全荒不恤也)
  (又近之而本户所荒百千馀亩子粒不存又不恤/也而止顾此尺寸之村罔念滔天之害何愚一至)
  (此哉观此一处例知万情故曰松江之开利归松/江而开之有阻挠者必松江士夫也然则弃小利)
卷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0508-0743b.png
  (以弭大害捐情面以专/责成是在今日当事矣)
  娄江亦名下江自太湖分流出吴江县西北鲇鱼
  口北流入运河经城东为娄门洪注流为上下雉
  渎东南为陈湖东北为阳城湖巴城湖之水入焉
  历昆山至和塘东合新洋江至太仓州城南又东
  为刘河口入海吴淞江一带流至新洋江口及夏
  驾浦二处交会于娄
  黄浦在华亭上海境巨川自黄潦泾受黄桥斜塘
卷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0508-0743c.png
  水斜塘水自三泖来其上为淀湖为急水港为白
  蚬江自松江分派而来又受嘉兴塘水东流至詹
  家汇为瓜泾塘演迤而东凡南北两涯之水皆入
  焉至邹家寺折而北流趋上海县东西两涯之水
  皆入焉又东北会吴淞江以入海浦约长二百五
  十馀里比吴淞娄江更阔大故论者指为东江焉
  (附/)明归有光寄王太守书(某昨承明府论及水利/匆遽辞别不及尽言某)
  (非能知水学者然少尝有意考求见卢公武郡志/止抄录事迹略无纲要今新志因之而近来言水)
卷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0508-0743d.png
  (利者不过祖述此耳尝访求故家野老得书数种/独取郏氏二三家断以为专门之学遂汇录成书)
  (非能特有所见也惟以三吴之水潴于太湖太湖/之水泄于松江古今之论无易此者故著论以畅)
  (前人之旨尝又读禹贡注三江者迄无定论惟郭/景纯及后来边实之论为是故定以为三江之图)
  (明府见谕谓吴淞江与常熟县无预某所论三吴/之水非为常熟一县之水也江水自吴江经由长)
  (洲昆山华亭嘉定上海之境旁近之田固藉其灌/溉要之吴淞江之所以为利者盖不止此独以其)
  (直承太湖之水以出之海耳今常熟东北江海之/边固皆高仰中间与无锡长洲昆山接壤之田皆)
  (低洼多积水此皆太湖东流不决之故若吴淞江/开浚则常熟自无积水然则吴淞江岂当与许浦)
  (白茅并论耶明府又谓扬子江钱塘江何与于吴/中水利某意特欲推明三江之说盖自来论吴中)
卷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0508-0744a.png
  (之水必本禹贡三江既入之文自孔安国以下以/中江北江为据既失之泥班固韦昭桑钦近似而)
  (不详固当从郭景纯惟三江之说明然后吴中之/水可得而治也经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先儒亦)
  (言三江自入震泽自定文不相蒙然吴淞一江之/入震泽底定实系于此经文简略不详耳某诚恐)
  (论者不知此江之大漫与诸浦无别不辨原委或/泥张守节顾夷之论止求太湖下之三江用力虽)
  (劳反有攴流湮汩之患也但欲复禹之迹诚骇物/听即如宋郏亶时之丈尺时力亦恐未及而水势)
  (积壅为害欲求明府先令所在略据今日河影开/桃茭芦使自昆山夏驾口至嘉定栅桥寻入海之)
  (口则江水有通流之渐矣今春量拨赈饥之谷召/募饥民或可即工又旁江之民积占茭芦指以告)
  (佃为名所纳升斗之税所占即百顷之江兼之涨/滩之税亦多吏胥𨼆没官司少获其利昔宋时围)
卷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0508-0744b.png
  (田皆有禁约今奸民豪石占江以遏水道更经二/三年无吴淞江矣若责所占之人免追花利止令)
  (随在开挑以复旧迹则官不费而奸有所惩矣某/二十年屏居江上未尝敢献书当事者异日吕公)
  (有意水利然以平日非相知不敢有所陈前以分/司旧识因开瓦浦问及之而明府亲屈二千石之)
  (重敦行古谊虚怀下接且惓惓以吾民鱼鳖为忧/故特有言耳然区区所望于明府有大于此者昔)
  (魏王召史起问漳水可以灌邺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
  (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譗曰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籍臣臣虽死籍愿王之)
  (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籍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
  (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由此言之兴一/世之功不当恤流俗之议也区区之见要以吴淞)
卷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0508-0744c.png
  (冮必不可不开即日渡江远离节/下岂胜瞻恋因还船附此不宣)水利后论(单锷/以吴)
  (江堤横截江流而岸东江尾茭芦丛生泥沙涨塞/欲开茭芦之地迁沙村之民运去涨土凿堤岸为)
  (桥走水而于下流开白蚬安亭江使湖水由华亭/青龙入海虽知松江之要而不识禹贡之三江其)
  (所建白犹未卓然所以欲截西水壅太湖之上流/也苏轼有言欲松江不塞必尽徙吴江一县之民)
  (此论殆非锷之所及今不镌去堤岸而置为千桥/亦守常之论耳崇宁二年宗正丞徐确提举常平)
  (考禹贡三江之说以为太湖东注松江正在下流/请自封家渡古江开淘至大通浦直彻海口当时)
  (惟确欲复古道然确为三江之说今亦不可得而/考元泰定二年都水监任仁发开江自黄浦口至)
  (新洋江江面才阔十五丈仁发称古者江狭处犹/广二里然二里即江之湮已久矣自宋元嘉中沪)
卷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0508-0744d.png
  (渎已壅噎至此何啻千年郏氏云吴淞古道可敌/千浦又江旁纵浦郏氏自言小时犹见其阔二十)
  (五丈则江之广可知故古江蟠屈如龙形盖江自/大湖来源不远而势既广若径直则又易泄而湖)
  (水不能蓄聚所以迂回其途使如今江之浅狭何/用蟠屈如此余家安亭在松江上求所谓安亭江)
  (者了不可见而江南有大盈浦北有顾浦土人亦/有三江口之称江口有渡闻之百岁老人云往时)
  (南北渡一日往东仅一二回可知古江之广也本/朝都御史崔恭凿新道自大盈浦东至吴淞江巡)
  (检司又自新泾西南蒲汇塘入江自曹家河直凿/平地至新场江面广十四丈夫以郏氏所见之浦)
  (尚有二十五丈而都水所开江面才及当时之浦/至本朝之开江乃十四丈则兴工造事以今方古)
  (日就卑微安能复见禹当时之江哉汉贾让论治/河欲北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
卷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0508-0745a.png
  (河北入海当开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以为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隳断天地之性此乃人)
  (功所造何足言也若惜区区涨沙茭芦之地虽岁/岁开浦而支本不正水终横行今自嘉靖以来岁)
  (多旱而少水愚民以为自今不复见白水之患余/尝闻正德五年秋雨七日夜吴中遂成巨浸设使)
  (如汉建始间霖雨三十日将如之何天灾流行国/家代有一遇水潦吾民必有鱼鳖之忧矣或曰今)
  (独开一江则其馀溪港当尽废耶曰禹决九州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江流正则随所在可引以溉田)
  (且江流浩大其势不能不漫溢如今小江尚有剿/娘江分四五里而合者则奇分而旁出古娄江东)
  (江之迹或当自见且如刘家港元时海运千艘所/聚至今为入海大道而上海黄浦势尤汹涌岂能)
  (废之但本支尊大/则支庶俱得所矣)
卷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0508-0745b.png
   此上皆承太湖之下流而纳诸港之水以入海
   者也
   东北入江之大浦有八
  白茅港在昭文县东七十里横广三十馀丈长亘
  九十馀里为苏常诸水东北出江第一要道盖震
  泽之水北注于阳城巴城等湖而江阴无锡诸邑
  接受宜兴溧阳诸山之水又回环聚于华荡尚湖
  等巨潴东江既失故道娄淞浅涩震泽洪流东指
卷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0508-0745c.png
  之势独白茅为尾闾宋人言水利者每言导太湖
  分流东北由诸浦注之江而诸浦中白茅最大今
  屡议疏浚
  福山港在常熟县北四十里自城北水门二十里
  经斜桥又二十里经福山入大江亦曰福山塘
  许浦在常熟县东北七十里自县城东北三十五
  里经梅李塘又三十五里为许浦入大江宋时以
  百泾七鸦白茅许浦下张为昆常间五大浦又以
卷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0508-0745d.png
  梅李塘白茅浦崔浦福山浦黄泗浦为常熟五浦
  屡议浚治今许浦淤塞不复为要口浦东有徐六
  泾西南出梅李塘为往来通道
  梅李塘自雉浦入耿泾千步泾迤逦常熟县东入
  许浦出口
  李墓塘在常熟县东其源自周泾而来至白茅塘
  入江
  黄泗浦在常熟县西北入十里南通江阴县境北
卷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0508-0746a.png
  入扬子江
  崔浦丁泾皆在福山港东北亦旧时通江之口今
  俱湮县北五十里有崔浦桥即入江处
   入海之大浦有五
  七浦一名七浦塘亦曰七鸦浦在昆山县西北三
  十里常熟县东南三十里太仓州北三十六里接
  三县界水自昆山至和塘而北合常熟昆承及阳
  城巴城诸川泽汇流为七浦塘经太仓州西三十
卷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0508-0746b.png
  里直塘市又东北十里为沙头市又东北十里经
  涂松镇一带入海
  杨林塘在太仓州西北二十里其上流承七浦塘
  及巴城湖之流东经新塘而东至州东北八十里
  花浦口入海
  顾泾港在嘉定县东四十里入海
  川沙港南接顾泾港东北入海
  黄姚港在嘉定县东北四十里西接新泾东北入
卷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0508-0746c.png
  海
   此上皆沿海沿江而泄三江之支流者也
   其经络于白茅港许浦梅李塘李墓塘者
  元和塘即常熟北来运河俗讹云和塘南属长洲
  县北属常熟县
  柴泾        徐墅泾
  罗墩荡       六里塘
  大和塘       官禄塘
卷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0508-0746d.png
  黄庄塘       五丫塘
  西陈泾       
  魏泾        东横泾
  徐泾塘       莫门塘
  卫泾塘       南张泾
  周泾        黄泾
  龙泾        南桑浜
  曹家浜       时泾塘
卷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0508-0747a.png
  北艾泾       朱堰塘
  严舍泾       悬泾
  徐泾        杨尖泾
  戈庄泾       五瞿塘
   此以上诸水流梅李塘者东北入许浦流李墓
   塘者东入于白茅港流福山塘者北入于扬子
   江
   其经络于七浦者
卷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0508-0747b.png
  茜泾
   其沿湖泄水之口可指名者
  鲇鱼口在太湖北去吴江县十八里流为澹台湖
  自分水墩南流径吴县城东南为庞山湖
  胥口太湖支流东出香山胥山之间者曰胥口东
  流为木渎
  白洋湾太湖支流东出吴山南曰白洋湾北流为
  石湖东一溪北流横塘曰越来溪与木渎水合入
卷六十一 第 21a 页 WYG0508-0747c.png
  胥门运河曰胥江
  管渎        小溪港
  瓜泾        夹浦
  张家河       北车桥
  漾湖溪       上渎港
  陆家浜       虎山桥
  石家浜       南宫塘
  蒯家泾       九曲江
卷六十一 第 21b 页 WYG0508-0747d.png
  后塘桥      梅梁溪
  龙堂河      迎城山
  菱湖港      太平桥
  泽塘浜      灌渎浜
  和尚浜      长洛浜
  王家漾      山泾港
  渡水港      黄渎港
  后保河
卷六十一 第 22a 页 WYG0508-0748a.png
   其他水不可殚记皆泄太湖之水以东入三江
   诸浦而归于大海者也
   湖之次大者
  石湖在吴县吴江县分界上承太湖东接澹台湖
  澹台湖在苏州府西南十八里太湖之东其水过
  宝带桥入运河分流入黄天荡陈湖金泾渰北行
  经葑门环城为濠至娄门东入于娄江
  庞山湖在苏州府南二十里当澹台湖之东太湖
卷六十一 第 22b 页 WYG0508-0748b.png
  之水自吴江县之鲇鱼口及长桥下东北出者皆
  汇于此导流为吴淞江东南流为黎湖菱湖叶泽
  湖新湖叶泽湖东为九里湖急水港又东姚城江
  白蚬江小龙港杓头潭西禊裤湖笑面湖与汾湖
  接皆吴江县界
  尹山湖在苏州府东南二十五里西北接渎墅湖
  及车坊漾之水委流入于三泖
  渎墅湖在府城东南十里南接尹山湖东入大洮
卷六十一 第 23a 页 WYG0508-0748c.png
  港及陈湖
  唐家湖在吴江县南三十四里西连盛墩湖及夹
  马路为太湖之委流东注于运河复溢而东出播
  为诸荡漾凡数十计又北潴为三白荡西北去县
  二十五里又北接白蚬江其东出则为急水港接
  松江之淀山湖
  莺脰湖在吴江县南四十里其上流纳烂溪荻塘
  诸水出平望安德桥汇流成湖南达于汾湖北接
卷六十一 第 23b 页 WYG0508-0748d.png
  太湖
  汾湖在吴江县东南六十里与浙江嘉善县分界
  东合诸湖荡又东通三泖入华亭界其北连诸湖
  荡又入莺脰湖
  陈湖在苏州府东南三十五里湖广十八里接昆
  山县界宋志陈湖自大姚港界浦渡头浦朱里浦
  入吴淞江今渡湖而东南三十五里即淀山湖路
  出松江三泖
卷六十一 第 24a 页 WYG0508-0749a.png
  沙湖在苏州府东二十里北对阳城湖湖中有至
  和塘岸道出昆山其南通吴淞江有湖堤
  阳城湖在苏州府东北二十里上接吴淞江东流
  入昆山县界常熟县南境之水亦流汇焉吞吐群
  川波流浩瀚灌溉甚溥东为包湖傀儡诸湖皆馀
  流所浸溢也东北为巴城湖
  巴城湖在昆山县西北二十里其地有古巴城因
  名西为施泽泾出阳城湖南曰尤泾出至和塘东
卷六十一 第 24b 页 WYG0508-0749b.png
  曰焦温泾达城
  尚湖在常熟县西南四里长十五里广九里虞山
  峙其北东通运河西出江阴县
  昆承湖在常熟县东南五里长三十六里广十八
  里水经云广长各十八里无锡以东长洲以北之
  水泛滥而出汇流于此昔时分流入白茅许浦以
  达于江其后诸浦渐湮湖流亦日狭土人于滩浅
  处占为田而分为泾港散入于太仓昆山之界从
卷六十一 第 25a 页 WYG0508-0749c.png
  七鸦浦刘河诸口入海
  淀山湖一名薛淀湖在松江府西北七十二里与
  青浦昆山县接界吴淞江水汇流处也唐宋以来
  淀湖深阔境内无水灾宋南渡后渐至堙废其源
  自长洲白蚬江经急水港而来北由赵屯浦东由
  大盈浦泻于松江东南由烂路港以入三泖潮沙
  淤淀渐成围田今赵屯大盈浦去湖益远由何家
  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泄于松江非复淀湖之
卷六十一 第 25b 页 WYG0508-0749d.png
  旧矣
  泖湖在松江府西三十五里亦曰三泖泖有上中
  下三名图经西北抵山泾水形圆者曰圆泖亦曰
  上泖南近泖桥水势阔者曰大泖亦曰下泖自泖
  桥而上萦绕百馀里曰长泖一名谷泖亦曰中泖
  泖湖之水上承淀山湖凡嘉湖以东太湖以南之
  水多汇入焉下流合黄浦入海
   此以上皆与太湖联属广袤历数百里其水则
卷六十一 第 26a 页 WYG0508-0750a.png
   东南出嘉定吴淞江及松江黄浦东出昆山娄
   江及东北出常熟白茅港而入海入江者也
   泾渎港浦与吴淞江相贯注者
  白蚬江在吴江县东南四十里西北与庞山诸湖
  相通又东为小龙港引流入吴淞江其西与诸湖
  荡相连汾湖之水亦流汇焉
  姚成江在吴江县东北三十里亦与白蚬江相接
  新江在昆山县宋嘉祐间所开西接吴淞江南入
卷六十一 第 26b 页 WYG0508-0750b.png
  陈湖
  千墩浦在昆山县南四十里新洋诸江之水汇流
  于此浦接吴淞江入海
  大虞浦在昆山县西南九里又有小虞浦在县西
  南二浦皆北出新塘南通吴淞江
  白鹤江在嘉定县西南四十三里自松江府青浦
  县流入境北入吴淞江
  大盈浦在嘉定县西南五十里自松江府流入境
卷六十一 第 27a 页 WYG0508-0750c.png
  注于吴淞江
  大卢浦在嘉定县西南南通青龙江北径冯浦入
  吴淞江亦曰渡头
  黄渡浦在嘉定县西南四十里南通吴淞江对岸
  即大盈浦也
  练祈塘在嘉定县南东西长七十二里自县中分
  曰东西练祈今自顾浦纳淞江之流东折贯于吴
  塘又东过盐铁塘贯县城而东抵罗店镇稍东北
卷六十一 第 27b 页 WYG0508-0750d.png
  入于大海
  走马塘在嘉定县东南二十里西通至于横沥东
  南由湾浦入吴淞江
  赵泾在嘉定县西南二十里北通练祈南为月河
  出吴淞江
  赵屯浦在松江府西北七十里旧当淀山湖北直
  受湖水泻于吴淞江后水利不修浦去淀湖益远
  湖水南入漕港分支北流愈北愈隘仅通舟楫其
卷六十一 第 28a 页 WYG0508-0751a.png
  接曹港处又名新河浦分二友一曰南小赵屯浦
  一曰北小赵屯浦俱入吴淞江
  顾会浦在松江府西北二十二里其上源为通波
  塘出府城北流为五里塘又北为泽祥湖别流为
  崧子浦北出凤凰桥又往北簳山入青浦界又北
  通新江塘西接青龙江东为艾祈等浦入吴淞江
  崧子浦在松江府北十五里自顾会浦分流经县
  之东北五十里入吴淞江
卷六十一 第 28b 页 WYG0508-0751b.png
  盘龙浦在崧子浦东其上流曰盘龙塘自府东三
  里北流绝俞塘及上海青浦境内之六磊泗泾横
  塘蒲汇诸塘而北入于吴淞江长八十里其入江
  处曰盘龙汇
  沙冈塘在盘龙浦东南绝黄浦至捍海塘北入吴
  淞江
  横沥塘在沙冈东其北绝吴淞江入嘉定县界
  西上澳浦东上澳浦二浦皆南通乌泥泾北入吴
卷六十一 第 29a 页 WYG0508-0751c.png
  淞江西芦浦大芦浦亦北入吴淞江
  上海浦即黄浦下流合吴淞江处
  新泾塘在松江府东八十里华亭濒海塘浦之一
  也亦曰新泾浦北过吴淞江其支渠甚多皆能引
  水以灌田畴
  沈泾塘在松江府西五里南接秀州塘北合诸泾
  港之水北流为神山塘经佘山西又分流会诸泾
  港之水西北入大盈浦东入顾会浦而合吴淞江
卷六十一 第 29b 页 WYG0508-0751d.png
  此塘所以泄西南上流之水岁旱浚之可引吴淞
  江水以资灌溉
  朱泾在松江府西南二十七里自秀州塘分流而
  东合于三泖为淞江西出之要路
  张泾在松江府南西接新运盐河
  艾祈浦在青浦县东北二十八里南接顾会浦东
  北流达于吴淞江
   吴淞江南诸浦之著名者
卷六十一 第 30a 页 WYG0508-0752a.png
  北平浦      破江浦
  养蚕浦      南澥浦
  梁纥浦      石臼浦
  分桑浦      内勋浦
  石浦       道褐浦
  萧市浦      金灶浦
  注浦       张潭浦
  棠梨浦      同邱浦
卷六十一 第 30b 页 WYG0508-0752b.png
  诸天浦      张浦
  帆归浦      甪直浦
  渡头浦      甫里浦
  东齐浦      刹刀浦
  界浦       浮高浦
  顺德浦      大姚浦
  破墩浦      盏头浦
   此以上皆西受陈湖等水而入吴淞江者也
卷六十一 第 31a 页 WYG0508-0752c.png
   吴淞江北诸浦之著名者
  安亭浦      徐公浦
  北澥浦      瓦浦
  三林浦      顾墓浦
  金城浦      木瓜浦
  下界浦      奣浦
  广浦       社城浦
  马仁浦      尤泾浦
卷六十一 第 31b 页 WYG0508-0752d.png
  梁里浦      华祥浦
  心渎浦      乐浦
  薛庄浦      黄渎浦
  直义浦      下里浦
  戴墟浦      上顾浦
  青邱浦      凤里浦
  任浦
   此以上皆西受阳城湖诸水横绝至和塘而入
卷六十一 第 32a 页 WYG0508-0753a.png
   于吴淞江者也
   娄江之西
  至和塘自苏州府城娄门东经沙湖又东入唯亭
  诸水至昆山县一南绕城为濠东行北转一北行
  而东横行城中并入娄江
   其支流相贯注者
  半泾横带太仓州城东数里南入娄江北径湖川
  杨林属于刘家港
卷六十一 第 32b 页 WYG0508-0753b.png
  吴塘在太仓州城西三里南入娄江
  太仓塘引娄江水入州城大西门相传为至和塘
  稍南为陈门塘引娄江水入小西门
  湖川塘在太仓东环出小塘子入娄江
  徐公浦在嘉定县西北南通顾浦北达刘河
  刘家港在太仓州城南自昆山县流入境又东南
  七十里为刘河口即古娄江入海之口自此抵崇
  明一百二十四里为滨海要道元人海运由此入
卷六十一 第 33a 页 WYG0508-0753c.png
  海水面寥广与他港不同自刘家港而西为北澛
  漕为糜长河又西为北时沟为扬子泾为小塘子
  为三江口为石婆港南盘曲处为湄场湾北为新
  开河为青福泾为菖蒲泾为半泾
   此以上皆引诸河水而入于娄江以达海者也
   其通吴淞江而达娄江者
  夏驾浦在昆山县东南二十里志云新洋江南口
  即夏驾浦明夏原吉以松江自夏驾而东沙涨猝
卷六十一 第 33b 页 WYG0508-0753d.png
  不可去江北岸有刘家河入海乃凿夏驾浦掣江
  接浦汇于刘家河故名
  新洋江在昆山县东南六里吴淞江北南通松江
  下其流溉于冈身北通至和塘即娄江
  横沥在嘉定县治东南北袤六十里自县治中分
  有南北横沥之名自县西南二十七里孙基港口
  受吴淞江水折而东合上槎等浦经南翔镇又北
  二十里贯城而北出抵南北十二里之娄塘又东
卷六十一 第 34a 页 WYG0508-0754a.png
  北折而为双塘复少折而西北曰公塘俱入刘河
  今渐微
  盐铁塘在嘉定县西十五里南接陆皎浦抵吴淞
  江北贯练祈塘经葛隆镇达于刘河
  顾浦在嘉定县西南五里引吴淞江水入吉泾自
  吉泾塘稍东复北为下戚虞泾与南盐铁张泾
  沥水东西相并俱入娄江南盐铁在戚虞泾之左
  张泾横沥在戚虞泾之右而盐铁横沥其所通犹
卷六十一 第 34b 页 WYG0508-0754b.png
  甚远
   此以上皆吴淞交会于娄江而入海者也
   黄浦之源委支流
  秀州塘在金山县西俗呼为官塘其源出杭州西
  湖历嘉兴县而东至枫泾镇入界去府六十里由
  镇而东过白牛塘绝长泖至万安桥北流合滕港
  又合黄门桥合斜塘过李塔汇石湖塘过吉阳汇
  合古浦塘东流入市为沈泾塘过小青河至平政
卷六十一 第 35a 页 WYG0508-0754c.png
  桥入郡之西水门出东门与俞塘诸水合循西城
  而南合张泾米市塘入官泾塘北过采花泾东北
  合顾会浦自万安桥东流为朱泾自斜塘东流入
  横潦泾为黄浦
  斜塘在金山县西北自大泖来与黄桥门水皆湍
  悍东入横潦泾
  横潦泾在金山县北即潦泾黄浦之首也楚黄歇
  所开今东江注焉西起秀州塘东入上海境又有
卷六十一 第 35b 页 WYG0508-0754d.png
  小横潦泾西引秀州塘水东南入于黄浦
  御史泾在松江府东门外起南俞塘北为斜塘
  南俞塘自松江府东门经三里汀至吕塘庙南入
  盐铁塘分流东南为语儿泾入黄浦华亭上海二
  县于此分界
  盐铁塘自吕塘庙南入黄浦
  北俞塘自松江府东门东流贯沙竹冈横泺新泾
  东入黄浦
卷六十一 第 36a 页 WYG0508-0755a.png
  蒲汇塘在上海县西南四十里自青浦县受盘龙
  泗泾之水绝沙冈竹冈横沥诸水东经县南入于
  黄浦
  六磊塘在上海县西南自盘龙塘分支东北流为
  乌泥泾入黄浦
  乌泥泾在上海县南三十里其西南与华亭县分
  界北为郑家漕曹湖泾等浦并自西南入黄浦
  界泾在松江府城西南接嘉善县界北通秀州塘
卷六十一 第 36b 页 WYG0508-0755b.png
  东南为横泖
  横泖其源自当湖长泖来华亭县与平湖县分界
  其交流为华家泾丁家洋丁家洋之东为惠高泾
  彭巷港北为处士泾又北沥渎塘
  胥浦塘相传伍子胥所凿自长泖接界泾而东尽
  纳惠高彭巷处士沥渎诸水东为驱塘掘挞泾二
  水并出横潦泾
  望湖泾在南桥北入黄浦
卷六十一 第 37a 页 WYG0508-0755c.png
  运盐河自金山卫城北流经张堰镇西为张泾
  前后冈塘高蒋泾等北至张泾桥与郡城河接凡
  西南诸水皆由之以入于黄浦
  闸港在上海县东南新场镇西入黄浦其入处乃
  浦之折而北行处
  都台浦在运盐河西因明巡抚崔恭浚故名通运
  盐河入浦
  沈庄塘在上海县西入黄浦
卷六十一 第 37b 页 WYG0508-0755d.png
  周浦塘在上海县西入黄浦
  三林塘在周浦塘北西入黄浦
  杨溜港在三林塘北入黄浦
  南跄浦在上海县东北三十六里即永乐中导黄
  浦由此入江处今故址已湮而县东北有跄港大
  跄浜南近都台浦相传即南跄旧流
  沪渎江在上海县北二十里吴郡记曰松江东泻
  海曰沪海亦谓之沪渎即黄浦
卷六十一 第 38a 页 WYG0508-0756a.png
   此皆黄浦之水也皆苏松二郡治于下流者也
   以上见太湖灌注之水绵亘四郡一州而入江
   入海以全收其利者也其别为水利如江宁之
   秦淮等则续见次卷
 
 
 
 
卷六十一 第 38b 页 WYG0508-0756b.png
 
 
 
 
 
 
 
 江南通志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