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第 1a 页 WYG0508-06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五十八
  河渠志
   运河(一/)
  古者粟米之赋近出畿甸而川陆贡道远达荒服
  其后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粟武牢之仓就纳江
  南之米大率转输之利莫如水漕陆运之费几于
  百倍然则穿漕渠置堰闸可不究悉欤今江南之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WYG0508-0669b.png
  地自禹时贡道北则浮淮泗以达河南则沿江海
  以达淮泗至吴开䢴沟通江淮隋益广之遂为转
  漕长利矣然宋熙宁间复以避淮险开复河元江
  淮岁漕仟一令海运明初犹海运河运并行当时
  熟计利害岂得云淮险于海抑亦黄河南徙之后
  淮水入海之故道为浊流所淤是以南常患于奔
  冲北常虞于浅涩遂为漕梗欤然宋元诸臣言漕
  事者不及河患前明嘉靖初河益徙而南不得不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WYG0508-0669c.png
  议治河济运而河之为漕梗者亦屡矣我
朝辟清口开中河资黄之利复避黄之害而于南北运
  河灌输捍护之宜虽极于枝洔涧渠经途区别无
  不审黄淮江海及诸湖河之全局而治之尽人之
  功实顺水自然之性所以安澜告庆飞挽应时闾
  阎之间不复知有雇载赁驮皲瘃重趼之苦此由
圣谟睿画超越万古实我
 国家之本计在焉天庾岁入数百万石禄廪所出亦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WYG0508-0669d.png
  动盈万计度支取给悉东南惟正之供舳舻衔尾
  北向溯流自中河入泇河过济浮卫直抵天津实
  惟山东河南二省运道在江南之北其馀漕运涉
  江者会瓜仪四闸涉淮者会清口是江南为运道
  纲络而瓜仪清口尤江南运道门户也
  谨按江南运河一自浙江之嘉兴府王江泾北入
  江南苏州府吴江县境凡三十里径平望镇曰南
  塘河一自湖州府南浔镇而东入莺脰湖凡五十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WYG0508-0670a.png
  里出平望与南塘河合曰西塘河二河合而西北
  凡四十里径吴江县城东又引而西北曰北塘河
  亦曰古塘河凡二十里入夹浦为长洲县境又三
  十里径府城西阊门
   昆山新阳二县漕运自县西二十里至巴城巡
   司十里至唯亭又三十里至府城娄门又十里
   至阊门
   松江府华亭奉贤娄金山上海南汇青浦福泉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WYG0508-0670b.png
   八县漕运俱经青浦县北大盈浦出吴淞江入
   娄江绕昆山县南而太仓州镇洋县漕运自东
   四十里来会又西七十里并达于阊门
  又西北三十里径浒墅关又十五里径望亭
   常熟昭文二县漕运自县五十里至吴塔二十
   里为长洲县之冶长泾又十里为漕湖又十里
   至望亭
  望亭北为常州府无锡县境又北二十里曰新安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WYG0508-0670c.png
  又北三十里径县城南引而西北十里至高桥
   江阴县漕运自县南十里经蔡泾闸又南二十
   七里至青阳镇又南三十里为五泻河出高桥
   合无锡运河
  又北二十里径洛社又北二十里径横林为武进
  县境又引而东北十里径戚墅堰十里径丁堰二
  十里达常州府城
   宜兴县漕运自县北三里桥五十里至钟溪过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WYG0508-0670d.png
   五洞桥入府城南运河
   镇江府溧阳县漕运由氿湖绕宜兴县之荆溪
   出西蠡河来会
  又北三十三里为奔牛闸又引而东北三十里径
  吕城为镇江府丹阳县境又稍迤西北二十里径
  陵口十三里至七里桥
   金坛县运河自荆城港出珥渎河至七里桥合
  又北十里径县城南四十里径新丰又二十七里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WYG0508-0671a.png
  径丹徒镇又引而西北达镇江府城又稍迤东北
  五里出京口闸涉大江入瓜洲口为扬州府江都
  县境十五里径八里铺又十里为三汊河口有扬
  子桥其西为瓜仪运河
   瓜仪运河为江安等诸府州县及湖广江西二
   省通江入运总会之要路
   江之南岸江宁府上元江宁二县漕运自石城
   桥三十里至观音山渡江而北至六合县瓜步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WYG0508-0671b.png
   镇会江浦六合运船自江北开行十里至矾山
   三十五里至青山而句容运船自龙潭渡江会
   于扬州府仪徵县治又东七十二里出三汊河
   口
   太平府漕运当涂县北出采石河二十五里入
   江芜湖县西七里入江繁昌县出澛港入江五
   十里至东梁山又四十里至采石镇又五十里
   至江宁府之江宁镇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WYG0508-0671c.png
   宁国府宣城宁国南陵泾旌德太平六县漕运
   并会于府北湾沚河北出扬清口合黄池下流
   出水阳河入江江口即太平府之东梁山
   池州府漕运贵池县自广济河入江建德县自
   尧城渡经东流县入江青阳县自大通镇入江
   铜陵县西距江一里而近自东流县西江行一
   百三十五里至池口驿又八十五里至铜陵县
   又六十里至太平府繁昌县之荻港驿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WYG0508-0671d.png
   江之北岸庐州府合肥舒城巢三县漕运并是
   巢湖一水贯注经运漕镇出和州之裕溪口入
   江庐江县无为州由黄洛河经运漕出裕溪口
   又二十里至太平府西梁山与东梁山对峙
   安庆府漕运怀宁县濒江潜山太湖二县并自
   北至府有水次仓在怀宁境桐城县自枞阳河
   入江望江县在府西南距江才十五里宿松县
   自西经泊湖出望江县之吉水镇入江自望江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WYG0508-0672a.png
   江口东北行九十里至府同安驿十里至桑园
   二十里趋南岸为池州府贵池县之黄湓又七
   十里至池口驿
   已上诸府州县江运漕船随地远近递续交会
   俱由龙江关北二十里渡江北至瓜步又东北
   六十里至北新河入仪徵四闸达三汊河与苏
   松常镇太五府州漕船并会
  自扬子桥迤西折而东北十五里达扬州府城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WYG0508-0672b.png
   泰州漕运自州治六十里至宜林五十里至府
   城东门
  又北十五里径茱萸湾又北三十里径邵伯埭又
  北三十里过露筋庙又北三十里迤西而北为高
  邮州
   泗州天长县漕运自石梁河出邵伯湖入通湖
   闸口东直高邮城而兴化县漕运自西出口直
   高邮州之北二十里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WYG0508-0672c.png
  又引而东北二十五里径清水潭又北十五里为
  六漫闸又引而东北二十里径界首驿又东北二
  十里径汜光湖口人稍迤东北折而西北凡四十
  五里径宝应县又折而西北二十里为黄浦双闸
  入淮安府山阳县境又西北十里为泾河闸十里
  为平河桥又折而东北五十里径杨家庙十里达
  淮安府
   盐城县漕运自涧河径淮安府北出口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WYG0508-0672d.png
  又折而西北稍迤东北凡十五里为版闸淮关在
  焉又迤东而北十五里为清江浦又西北三十里
  为天妃闸折而东出为清口之对岸是为运口
   淮之北岸淮安府之桃源县徐州府之铜山萧
   砀山三县及邳州之睢宁县凤阳府之怀远虹
   灵璧三县及宿州颍州府之阜阳县颍上县亳
   州蒙城县太和县直隶泗州之五河县
   淮之南岸凤阳府之定远寿州凤台直隶六安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WYG0508-0673a.png
   州并英山霍山二县颍州府之霍邱直隶泗州
   及盱贻县已上各州县漕运俱会入淮出洪泽
   湖由清河县帅家庄入黄河运道
  黄河自西横绝而东淮自西南挟七十二溪之水
  奋涌出清口汇河直注大海势若建瓴粮运越甘
  罗城顺流过惠济祠折而西北入杨庄运口西为
御示闸又西为盐河闸
   海州并赣榆县运河即盐河也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WYG0508-0673b.png
  径清河县北又西北径三坌凡十七里入桃源县
  境是为下中河五里径来安集五里径众兴集八
  里径悦来集又西北入宿迁县境为上中河又三
  里径仰化集
   海州之沭阳县漕运东由硕项湖西经盐河南
   出仰化集
  又四十里径宋家庄又北而西四十里径宿迁县
  北西宁桥又西迤南三十里为中河口南为黄河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WYG0508-0673c.png
  北为骆马湖故俗谓之十字河也又西北四十里
  为窑湾竹闸入邳州境又北五里为马庄闸十五
  里径猫儿窝二十五里径徐塘口
   邳州漕运自东来会
  又北三十里为泇口又北二十五里为汶河口南
  越梁王城北接台庄入山东省境
   沛县漕运自刘昌庄四十八里至山东兖州府
   鱼台县之王家口有夏镇杨庄珠梅三闸是为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WYG0508-0673d.png
   泇河
   各府州县有白粮附运折色抵饷之不同并详
   漕运
 夏浮于淮泗达于河(徐州/贡道)
  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扬州/贡道)书蔡传沿江入海自海
  入淮泗禹时江淮未通故沿于海
 周吴城䢴沟通江淮左传注于䢴江筑城穿沟东北
  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宋一/作末)入淮通粮道也今广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WYG0508-0674a.png
  陵韩江是禹贡锥指吴越春秋吴将伐齐自广陵
  阙江通淮曰渠水汉志江都县有渠水首受江北
  至射阳入湖是也又名中渎水水经注中渎水首
  受江于江都县县城临江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
  自广陵城东南筑䢴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
  曰䢴溟沟自广陵出山阳白马湖径山阳城西又
  东谓之山阳浦又东入淮谓之山阳口是也
 汉吴王濞开䢴沟自扬州茱萸湾通海陵仓及如皋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WYG0508-0674b.png
  蟠溪
 三国魏正始四年秋九月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
  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馀顷自是淮北仓
  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隋开皇七年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
  大业元年发河南道诸州郡兵夫五十馀万开通
  济渠自河起荥泽入淮千馀里又发淮南诸州丁
  夫十馀万开䢴沟自山阳至扬子江三百馀里水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WYG0508-0674c.png
  面阔四十步曾子固集荥阳之西有广武二城汴
  水自二城间小涧中东流而出济水至此乃绝桓
  温将通之而不果者晋太和之中也刘裕浚之始
  有湍流奔注以漕运者义熙之间也皇甫谊发河
  南丁夫百万开之起荥阳入淮千有馀里更名之
  曰通济渠者隋大业之初也后世因其利焉
  六年十二月敕开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郡八百
  馀里水面阔十馀丈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WYG0508-0674d.png
 唐开元二十二年齐浣迁润州刺史润州北界隔大
  江至瓜步尾纡汇六十里船绕瓜步多为风涛所
  漂损浣乃移漕路于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
  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自是免漂损之
  灾岁减脚钱数十万数年复为汴州刺史淮汴水
  运路自虹县至临淮一百五十里水流迅急旧用
  牛曳竹索上下流急难制乃奏自虹县下开河三
  十馀里入于清河百馀里出清水乃开河至淮阴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WYG0508-0675a.png
  县北岸入淮免淮流湍险之害唐书地理志宿州
  虹县广济新渠齐浣开自虹至淮阴北十八里入
  淮以便漕运既成湍急不可行遂废
  广德元年刘晏分官吏主丹阳湖禁引溉自是漕
  河不涸贞元四年节度使杜亚自江都西循蜀冈
  之右引波趋城隅以通漕溉夹陂田唐书杜亚传
  亚拜淮南节度使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
  中以通大舟夹堤高卬田因得灌溉疏启道衢彻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WYG0508-0675b.png
  壅通堙人皆悦赖
  元和三年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筑漕渠堤堰以
  防不足泄有馀名平津堰
  八年常州刺史孟简开古孟渎长四十一里唐书
  地理志武进县有孟渎引江水南注通漕溉田四
  千顷元和八年刺史孟简因故渠开无锡县有泰
  伯渎东连蠡湖亦元和八年孟简所开
  十一年十二月置淮颍水运使运扬子院米自淮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WYG0508-0675c.png
  阴溯流至寿州四百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
  丘界五百里
  宝历二年王播复领盐铁转运使时扬州城内官
  河水浅遇旱即滞漕船乃奏自城南阊门西七里
  港开河向东屈曲取禅智寺桥通旧官河开凿稍
  深舟航易济所开长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
  省钱当使方圆自备而漕运不阻后赖其利
 五代周显德五年正月己丑世宗欲引战舰自淮入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WYG0508-0675d.png
  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
  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工甚多乃自往视
  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工甚
  省巨舰数百艘皆达于江三月浚汴口导河流达
  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此宋之漕运所由始也
 宋开宝间议征江南诏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
  和州丁夫及乡兵凡数万人凿横江渠于历阳令
  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运而军用无阙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WYG0508-0676a.png
  雍熙中转运使刘蟠议开沙河以避淮水之险未
  完而受代乔维岳继之开河自楚州至淮阴凡六
  十里舟行便之宋史乔维岳传乔维岳为淮南转
  运司淮河西流三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悍运舟
  多罹覆溺维岳规度开故沙河自末口至淮阴磨
  盘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至淮澨五堰运舟所至
  十经上下其重载者皆卸粮而过舟时坏失粮纲
  卒缘此为奸潜有侵盗维岳始命创二斗门于西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WYG0508-0676b.png
  河第三堰二门相距踰五十步覆以厦屋设县门
  积水俟潮平乃泄之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
  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矣
  至道中王嗣宗为江浙荆湖发运使初漕运经泗
  州浮桥舟多覆坏嗣宗徙至城隅遂获安济
  景德三年七月汴水决南至亳州合浪宕渠东入
  于淮是年内侍赵守伦建议自京东分广济河由
  定陶至徐州入清河以达江湖漕路役既成遣使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WYG0508-0676c.png
  覆视以地有隆阜而水势极浅虽置堰埭又历吕
  梁滩碛之险非可漕运罢之时制置江淮等路并
  发运使李溥因高邮军新开湖水散漫多风涛令
  漕舟东下者还过泗州因载石输湖中积为长堤
  自是舟行无患
  天禧二年江淮发运使贾宗言诸路岁漕自真阳
  入淮汴历堰者五粮载烦于剥卸民力罢于牵挽
  官私船舰由此速坏今议开扬州古河缭城南接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WYG0508-0676d.png
  运渠毁龙舟新兴茱萸三堰凿近堰漕路以均水
  势岁省官费十数万功利甚厚诏屯田郎中梁楚
  阁门祗侯李居中按视以为当然明年役既成而
  水注新河与二堰平漕船无阻公私大便
  四年开扬州运河
  天禧中知江阴军崔立开横河六十里通运漕
  天圣间张纶除江淮制置发运副使筑漕河堤二
  百里于高邮北旁锢巨石为䃮以泄横流梦溪笔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WYG0508-0677a.png
  谈淮南漕渠筑埭以蓄水不知始何时旧传召伯
  埭谢公所为按李翔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
  谢公时已作此埭天圣中监真州排岸司右侍禁
  陶鉴始议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是时工
  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副使表行之
  始为真州闸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
  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闸成始为四百石
  船其后所载寖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WYG0508-0677b.png
  馀囊囊二石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
  废革至今为利
  嘉祐三年钟离瑾为江淮制置发运使殿直王乙
  者请自扬州召伯埭东至瓜洲浚河百二十里以
  废二埭诏瑾规度以工大不可就止置闸召伯埭
  旁
  是年郑向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
  于江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WYG0508-0677c.png
  是年徐的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
  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
  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计得钱八百万缗遂为制
  是年李禹卿判苏州筑堤太湖八十里为渠益漕
  运又蓄水溉田千馀顷
  元丰二年浚淮南运河自召伯堰至仪徵十四节
  六年正月戊辰开龟山运河至二月乙未告成长
  五十七里阔十五丈深一丈五尺初发运使许元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WYG0508-0677d.png
  自淮阴开新河属之洪泽避长淮之险凡四十九
  里久而浅涩熙宁四年皮公弼请复浚治起十一
  月壬寅尽明年正月丁酉而毕人便之至是发运
  使罗拯复欲自洪泽而上凿龟山里河以达于淮
  帝深然之会发运使蒋之奇入对建言上有清汴
  下有洪泽而风浪之险止百里淮迩岁溺公私之
  载不可计凡诸道转输涉湖行江已数千里而覆
  败于此百里间良为可惜宜自龟山蛇浦下属洪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WYG0508-0678a.png
  泽凿左肋为复河取淮为源不置堰闸可免风涛
  覆溺之患帝遣都水监丞陈祐甫经度祐甫言往
  年田棐任淮南提刑尝言开河之利其后淮阴至
  洪泽竟开新河独洪泽以上未克兴役今既不用
  闸蓄水惟随淮面高下开深河底引淮通流形势
  为便但工费浩大帝曰费虽大利亦溥矣祐甫曰
  异时淮中岁失百七十艘若捐数年所捐之费足
  济此役帝曰损费尚小如人命何乃调夫十万开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WYG0508-0678b.png
  治既成命之奇撰记石刻龟山后至建中靖国初
  之奇同知枢密院奏淮水浸淫冲刷堤岸渐成垫
  缺请下发运使及时修筑自是岁以为常
  是年蒋之奇为江淮荆浙发运副使请凿龟山左
  肋至洪泽为新河以避淮险自是无覆溺之患(互/见)
  (淮/水)
  元祐四年十二月京东转运司言清河与江浙淮
  南诸路相通因徐州吕梁百步两洪湍浅险恶多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WYG0508-0678c.png
  坏舟楫由是水手牛驴牵户盘剥人等邀阻百端
  商贾不行朝廷已委齐州通判滕希靖知常州晋
  陵县赵竦度地势穿凿今若开修月河石堤上下
  置闸以时开闭通放舟船实为长利乞遣使监督
  兴修从之
  是年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置上下闸以时启
  闭其后京口瓜洲奔牛皆置闸
  绍圣二年诏武进丹阳丹徒县界沿河堤岸及石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WYG0508-0678d.png
  䃮石木沟并委令佐检察修护劝诱食利人户修
  葺任满稽其勤惰而赏罚之从工部之请也
  四年水部员外郎赵竦请浚十八里河令贾种民
  相度吕梁百步洪添移水磨诏发运并转运司同
  视利害以闻
  绍圣中曾孝蕴管干发运司粜籴事建言扬之瓜
  洲润之京口常之奔牛易堰为闸以便漕运商贾
  既成公私便之又提举两浙常平徙江淮荆湖发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WYG0508-0679a.png
  运泗州议开直河以避涨溢沙石之害孝蕴以淮
  汴不相接不可成既而工役大集竟成之未几河
  果塞
  苏京令丹阳募民重浚练湖易置斗门十数
  元符元年正月知润州王愈建言吕城闸常宜车
  水入澳灌注闸身以济舟若舟沓至而力不给许
  量差牵驾兵卒并力为之监官任满水无走泄者
  赏水未应而辄开闸者罚守贰令佐常觉察之诏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WYG0508-0679b.png
  可
  是年二月诏苏湖秀州凡开治运河港浦沟渎修
  叠堤岸开置斗门水堰等许役开江兵卒
  是年三月甲寅工部言淮南开修楚州支家河导
  涟水与准通赐名通涟河
  是年王宗望为江淮发运使楚州沿淮至涟州风
  涛险舟多溺议者谓开支氏渠引水入运河岁久
  不决宗望始成之为公私利代吴安持为都水使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WYG0508-0679c.png
  者
  二年闰九月润州京口常州奔牛澳闸毕工先是
  两浙转运判官曾孝蕴献澳闸利害因命孝蕴提
  举兴修仍相度立启闭日限之法
  是年吴居厚为江淮发运使疏支家河道通漕楚
  海之间赖其利召拜户部尚书
  崇宁二年十二月诏淮南开修遇明河自真州宣
  化镇江口至泗州淮河口五年毕工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WYG0508-0679d.png
  大观二年八月诏常润岁旱河浅留滞运船监司
  督责浚治
  政和四年二月工部言前太平州判官卢宗原请
  开修自江州至真州古来河道堙塞者凡七处以
  成运河入浙西一百五十里可避一千六百里大
  江风涛之患又可就土兴筑自古江水浸没膏腴
  田自三百顷至万顷者凡九所计四万二千馀顷
  其三百顷以下者又过之乞依宗原任太平州判
卷五十八 第 23a 页 WYG0508-0680a.png
  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诏
  沈鏻等相度措置
  六年八月诏镇江府傍临大江无港澳以容舟楫
  三年间覆溺五百馀艘闻西有旧河可避风涛岁
  久堙废宜令发运使浚治
  重和元年二月前发运副使柳廷俊言真扬楚泗
  高邮运河堤岸旧有斗门水闸等七十九座限则
  水势常得其平比多损坏诏检计修复
卷五十八 第 23b 页 WYG0508-0680b.png
  宣和二年九月以真扬等州运河浅涩委陈亨伯
  措置三年春诏发运副使赵亿以车畎水运河限
  三月中三十纲到京宦者李琮言真州乃外江纲
  运会集要口以运河浅涩故不能速发按南岸有
  泄水斗门八座去江不满一里欲开斗门河身去
  江十丈筑软坝引江潮入河然后倍用人工车畎
  以助运水从之四月诏曰江淮漕运尚矣春秋时
  吴穿䢴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汉吴王濞
卷五十八 第 24a 页 WYG0508-0680c.png
  开䢴沟通运海陵隋开䢴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
  雍熙中转运使刘蟠以山阳湾迅急始开沙河以
  避险阻天禧中发运使贾宗始开扬州古河缭城
  南接运渠毁三堰以均水势今运河岁浅涩当询
  访故道及今河形势与陂塘潴水之地讲究措置
  悠久之利以济不通可令发运使陈亨伯内侍谭
  正条具措置以闻六月臣僚言比缘淮南运河水
  涩逾半岁禁纲舟篙工附载私物今河水增涨其
卷五十八 第 24b 页 WYG0508-0680d.png
  令如旧初淮南连岁旱漕运不通扬州尤甚诏中
  使按视欲疏浚运河与江淮平会两浙有方腊之
  乱内侍童贯为宣抚使谭正为制置使贯欲海运
  陆辇正欲开一河自盱眙出宣化朝廷下发运使
  陈亨伯相度亨伯遣其属向子諲视之子諲曰运
  河高江淮数丈自江至淮凡数百里人力难浚昔
  唐李吉甫废闸置堰治陂塘泄有馀防不足漕运
  通流发运使曾孝蕴严三日一启之制复作归水
卷五十八 第 25a 页 WYG0508-0681a.png
  澳惜水如金比年行直达之法走茶盐之利且应
  奉权倖朝夕经由或启或闭不暇归水又顷毁朝
  宗闸自洪泽至召伯数百里不为之节故山阳上
  下不通欲救其弊宜于真州太子港作一坝以复
  怀子河故道于瓜洲河口作一坝以复龙舟堰于
  海陵河口作一坝以复茱萸待贤堰使诸塘水不
  为瓜洲真泰三河所分于牝神相近作一坝权闭
  满浦闸复朝宗闸则上下无壅矣亨伯用其言是
卷五十八 第 25b 页 WYG0508-0681b.png
  后滞舟皆通利云
  五年三月诏吕城至镇江运河浅涩狭隘监司坐
  视无所施设两浙专委王复淮南专委向子諲同
  发运使吕淙措置车水通济舟运是月臣僚言镇
  江府练湖与新塘地理相接八百馀顷湖水一寸
  益漕河一尺其来久矣今堤岸损缺不能贮水乞
  候农隙次第补葺诏本路漕臣并本州县官详度
  利害检计工料(互见水利/)
卷五十八 第 26a 页 WYG0508-0681c.png
  六年九月从卢宗原请开池州车轴河口宋史河
  渠志卢宗原复言池州大江乃上流纲运所经其
  东岸皆暗石多至二十馀处西岸则沙洲广二百
  馀里谚云拆船湾言舟至此必毁拆也今东岸有
  车轴河口沙地四百馀里若开通入社湖舟经平
  水径池口可避二百里风涛拆船之险请措置开
  修从之
  七年九月丙子又诏宗原措置开浚江东古河自
卷五十八 第 26b 页 WYG0508-0681d.png
  芜湖由宣溪溧水至镇江渡扬子趋淮汴免六百
  里江行之险
  建炎间吴中甫为江淮发运使自洪泽凿渠六十
  里以避长淮漕运之险
  绍兴七年两浙转运使向子諲增置练湖斗门石
  䃮(附/)向子諲疏略(镇江府吕城夹冈形势高仰因/春夏不雨官漕艰勤寻遣官属)
  (李涧询究练湖本末始知此湖在唐永泰间已废/而复兴今堤岸弛禁致有侵田冒决故湖水不能)
  (潴蓄舟楫不通公私告病臣已令丹阳知县朱穆/等增置二斗门一石䃮及修补堤防尽复旧迹庶)
卷五十八 第 27a 页 WYG0508-0682a.png
  (为永久/之利)
  十六年五月浚运河
  乾道六年淮东提举徐子寅言淮东盐课全仰河
  流通快近运河浅涩自扬州湾头港口至镇西山
  光寺前桥垛头计四百八十五丈乞发五千馀卒
  开浚从之
  七年二月诏令淮南漕臣自洪泽至龟山浅涩之
  处如法开撩
卷五十八 第 27b 页 WYG0508-0682b.png
  是年臣僚言丹阳练湖幅员四十里纳长山诸水
  漕渠资之故古语云湖水寸渠水尺在唐之禁甚
  严盗决者罪比杀人本朝寖缓其禁以惠民然修
  筑甚严春夏多雨之际潴蓄盈满虽秋无雨漕渠
  或浅但泄湖水一寸则为河水一尺矣后废不治
  堤岸圮阙不能贮水彊家因而专利耕以为田遂
  致淤淀岁月既久其害滋广望责长吏浚治堙塞
  立为盗决侵耕之法著于令庶几练湖渐复其旧
卷五十八 第 28a 页 WYG0508-0682c.png
  民田获灌溉之利漕渠无浅涸之患诏两浙漕臣
  沈度专一措置修筑(互见水利/)
  淳熙五年以漕臣陈岘言于十月募工开浚无锡
  县以西横林天井及奔牛吕城一带地高水浅之
  处以通漕舟浙西运河自临安府北郭务至镇江
  江口闸六百四十一里
  九年知常州章冲奏常州东北曰申港利港黄田
  港夏港五斗港其西曰灶子港孟渎泰伯渎烈塘
卷五十八 第 28b 页 WYG0508-0682d.png
  江阴之东曰赵港白沙港石头港陈港蔡港私港
  令节港皆古人开导以为溉田无穷之利者也今
  所在堙塞不能灌溉臣尝讲求其说抑欲不劳民
  不费财而漕渠旱不乾水不溢用力省而见功速
  可以为悠久之利者在州之西南曰白鹤溪自金
  坛县洮湖而下今浅狭特七十馀里若用功浚治
  则漕渠一带无乾涸之患其南曰西蠡湖自宜兴
  太湖而下止开浚二十馀里若更令深远则太湖
卷五十八 第 29a 页 WYG0508-0683a.png
  水来漕渠一百七十馀里可免浚治之扰至若望
  亭堰闸置于隋之至德而彻于本朝之嘉祐至元
  祐七年复置未几又毁之臣谓设此堰闸有三利
  焉阳羡诸渎之水奔趋而下有以节之则当潦岁
  平江三邑必无下流淫溢之患一也自长洲至望
  亭一百三十五里运河亦有所节则沿河之田旱
  岁资以灌溉二也每岁冬春之交重纲及使命往
  来多苦浅涸今启闭以时足通舟楫免车畎灌注
卷五十八 第 29b 页 WYG0508-0683b.png
  之劳三也诏令相度开浚
  十四年扬州守臣熊飞言扬州运河惟藉瓜洲真
  州两闸潴积今河水走泄缘瓜洲上中二闸久不
  修治独潮闸一座转运提盐及本州共行修整然
  迫近江潮水势冲激易致损坏真州二闸亦复损
  漏令有司葺理上下二闸以防走泄从之
  绍熙五年从淮东提举陈损之议筑高邮宝应等
  处堤堰并斗门石䃮宋史河渠志淮东提举陈损
卷五十八 第 30a 页 WYG0508-0683c.png
  之言高邮楚州之间陂湖渺漫茭葑弥满宜创立
  堤堰以为潴泄庶几水不至于泛溢旱不至于乾
  涸乞兴筑自扬州江都县至楚州淮阴县三百六
  十里又自高邮兴化至盐城县二百四十里其堤
  岸傍开一新河以通舟船仍存旧堤以捍风浪栽
  柳十馀万株数年后堤岸亦牢其木亦可备修补
  之用兼扬州墟镇旧有堤闸乃泰州泄水之处其
  闸坏久亦于此创立斗门西引盱眙天长以东众
卷五十八 第 30b 页 WYG0508-0683d.png
  湖之水起自扬州江都经由高邮及楚州宝应山
  阳北至淮阴西达于淮又自高邮入兴化东至盐
  城而极于海又泰州海陵南至扬州泰兴而彻于
  江共为石䃮十三斗门七乞以绍熙堰为名镵诸
  坚石奏闻除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
  庆元五年两浙转运浙西提举言以镇江府守臣
  重修吕城两闸毕再造一新闸以固堤防庶为便
  利从之
卷五十八 第 31a 页 WYG0508-0684a.png
  嘉泰元年浚常镇运河修闸堰宋史河渠志守臣
  李珏言州境北边扬子大江南并太湖东连震泽
  西据滆湖而漕渠界乎其间漕渠两傍曰白鹤溪
  西蠡河南戚氏北戚氏直湖州港通于二湖曰利
  浦孟渎烈塘横河五泻诸港通于大江而中间各
  自为支沟断汊曲绕参错不以数计水利之源多
  于他郡而常苦易旱之患何哉臣尝询访其故漕
  渠东起望亭西上吕城一百八十馀里形势西高
卷五十八 第 31b 页 WYG0508-0684b.png
  东下加以岁久浅淤自河岸至底其深不满四五
  尺常年春雨连绵江湖泛涨之时河流忽盈骤减
  连岁雨泽愆阙江湖退缩渠形尤亢间虽得雨水
  无所受旋即走泄南入于湖北归大江东径注于
  吴江晴未旬日又复乾涸此其易旱一也至若两
  傍诸港如白鹤溪西蠡河直湖烈塘五泻堰日为
  沙土淤涨过潮高水泛之时尚可通行舟楫若值
  小汐久睛则俱不能通应自馀攴沟别港皆已堙
卷五十八 第 32a 页 WYG0508-0684c.png
  塞故虽有江湖之浸不见其利此其易旱二也况
  漕渠一带纲运于是经由使客于此往返每遇水
  涩纲运便阻一入冬月津送使客作坝车水科役
  百姓不堪其扰岂特溉田缺事而已望委转运提
  举常平官同本州相视漕渠并彻江湖之处如法
  浚治尽还昔人遗迹及于望亭修建上下二闸固
  护水源从之
  嘉定间臣僚言国家驻跸钱塘纲运粮饷仰给诸
卷五十八 第 32b 页 WYG0508-0684d.png
  道所系不轻镇江闸口河道淤塞不复通舟乞今
  漕臣等开撩从之
  汪纲知高邮军以兴化民田滨海昔范仲淹筑堰
  以鄣潟卤守毛泽民置石䃮函管以疏运河水势
  岁久皆坏乃增修之部使者闻于朝增一秩
  陈居仁守镇江治古海鲜界港为石䃮丹徒境上
  蓄泄以时以通漕运
  李庭芝主管两淮制置司事至扬凿河四十里入
卷五十八 第 33a 页 WYG0508-0685a.png
  金沙馀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
  二百馀万亭民无车运之劳
 元至元二十一年二月辛巳浚扬州漕河
  二十六年正月议江南运米由江阴入江至直沽
  仓元史世祖本纪海船万户府言山东宣慰使乐
  实所运江南米陆负至淮安易闸者七然后入海
  岁止二十万石若由江阴入江至直沽仓民无陆
  负之苦且米石省运估八贯有奇乞罢胶莱海道
卷五十八 第 33b 页 WYG0508-0685b.png
  运粮万户府而以漕事责臣当岁运三十万石诏
  许之
  大德四年春正月癸卯浚淮东漕渠
  十年浚吴淞江等处漕河又浚真扬等州漕河令
  盐商每引输钞二贯以为佣工之费
  延祐元年遣官浚扬州淮安等处漕河
  四年复浚扬州运河
  六年浚镇江练湖
卷五十八 第 34a 页 WYG0508-0685c.png
  至治三年浚镇江路漕河及练湖役丁万三千五
  百人通漕类编至治三年江浙行省言镇江运河
  全藉练湖之水为上源漕运商贩舟楫无不由此
  以供亿前朝尝浚此湖潴蓄潦水若运河水浅开
  放练湖一寸可添河水一尺近年淤浅以致递运
  不通乞加修治制可工毕又置河兵百人专任修
  理
  泰定元年真州珠金沙河松江府吴江州诸河淤
卷五十八 第 34b 页 WYG0508-0685d.png
  塞诏所在有司佣民丁浚之
 明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以通运
  五年二月命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移通泰等州批
  验所于仪真县仍疏浚运河以便商旅
  十四年十一月浚扬州府官河自扬子桥至黄泥
  滩凡九千四百三十六丈
  十五年十二月浚扬州仪徵湖九千一百二十丈
  置闸坝十三处
卷五十八 第 35a 页 WYG0508-0686a.png
  十七年闰十月修筑江都县申港坝浚河道五百
  六十七丈
  二十年正月命工部主事杨德礼往高邮督有司
  修筑并湖堤岸因扬州府同知任祥之言堤岸圮
  坏故有是命
  二十六年八月命崇山侯李新往溧水县督视有
  司开胭脂河上面谕之曰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
  实浩繁一自浙河至丹阳舍舟登陆转输甚劳一
卷五十八 第 35b 页 WYG0508-0686b.png
  自大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朕甚悯之
  今欲自畿甸疏凿河流以通于浙俾运输者不劳
  商旅获便故特命尔往督其事尔其莅事惟勤役
  民勿暴新顿首受命而行暨河成人皆便之
  建文四年修常州府武进县剩银河闸
  永乐元年七月户部尚书郁新等言淮河至黄河
  多浅滩跌坡馈运艰阻请自淮安用船可载三百
  石以上者运入淮河沙河至陈州颍岐口跌坡下
卷五十八 第 36a 页 WYG0508-0686c.png
  复以浅船可载二百石以上者运至跌坡上别以
  大船载入黄河至八柳树等处令河南车夫运赴
  卫河转输北京从之
  闰十一月浚扬州府江都县瓜洲坝河道
  十二月修扬州府江都县永真沙边江圩岸
  二年正月扬州府高邮州耆民言自州北门至张
  家沟湖岸两京之要路民田之巨防湖纳天长盱
  眙诸水雨潦涨溢风波冲决堤岸每岁修筑旋复
卷五十八 第 36b 页 WYG0508-0686d.png
  倾圮阻绝驿路伤损民田乞遣人相度重为修理
  从之
  十一月镇守淮安都指挥施文言淮安诸坝舟航
  往来每遇天旱坝下淤浅重劳人力近城旧有清
  江浦二闸比年坍坏乞命有司修砌以便往来从
  之
  浚仪真清江坝下水港
  三年五月淮安府海州言临洪场民岁于筦渎场
卷五十八 第 37a 页 WYG0508-0687a.png
  界耕种输作陆运艰难州北旧有河上通高桥下
  接临洪近年淤塞乞疏浚以便舟楫从之
  七月浚淮安府山阳县运盐河计一十八里
  十一月浚淮安府攴家河长一万一千九百七十
  丈
  四年八月工部言吕梁洪霖雨水决近河路并圈
  沟桥一十九丈六尺宜发民修理从之
  九月扬州府泰州判官黄通理言州境旧有运盐
卷五十八 第 37b 页 WYG0508-0687b.png
  官河每遇霪雨辄泛溢伤民田宅乞于普定秦潼
  河及西溪南仪阡三处各开水口使下流经兴化
  盐城界入海仍各置闸以时启闭永为民利从之
  十一月户部言高邮州东河等处塘岸倾圮江都
  县刘家圩港淤塞命有司发民修浚
  十二月常州府孟渎河闸官裴让言河自兰陵沟
  北至闸六千三百三十丈南至奔牛镇一千二百
  二十丈年久堙塞艰于漕运乞发民疏治命右通
卷五十八 第 38a 页 WYG0508-0687c.png
  政张琏发苏松镇江常州民丁十万浚之
  八年三月修镇江府丹阳县练湖塘
  十二月苏州府吴江县言石塘官路右临太湖左
  边松江南至平望嘉兴连年土石坍塌桥梁断坏
  请及时修理计用三万七千四百馀人半月可完
  从之敕通政使赵君任督之务令坚固毋虚劳民
  力
  九年正月扬州府高邮州言城北张家沟塘岸三
卷五十八 第 38b 页 WYG0508-0687d.png
  十里旧用砖石包砌防遏甓社等九湖及天长诸
  水近因春雨浸淫各水暴涨冲决塘岸九百八十
  丈又自张家沟北至宝应县南至江都县东至兴
  化县界塘岸百馀里间有坍塌乞发丁夫如旧修
  治令工部覈实修筑
  三月浚扬州府瓜洲坝河道及修通江减水二闸
  修苏州至嘉兴石土塘桥路七十馀里泄水洞百
  三十一处
卷五十八 第 39a 页 WYG0508-0688a.png
  六月淮安府沭阳县知县王泰言县南沭河北连
  山东南通淮安洪武间常疏浚以便转运今壅塞
  四十馀里转输既艰水复为患乞于农隙浚治从
  之
  八月浚常州府江阴县青旸等处河道
  十年十一月修扬州府仪徵县缘江堤岸及浚夹
  港等处河道
  浚镇江府京口新港甘露三港达于江
卷五十八 第 39b 页 WYG0508-0688b.png
  十二年八月浚淮安府海州城南官河二百四十
  里
  十月常州府江阴县请浚万岁河及塘泾等河从
  之
  十一月浚苏州府昆山县太平河
  是年平江伯陈瑄请凿徐吕二洪以通漕运更于
  洪口建闸按宋元祐四年京东转运司言清河与
  江浙淮南诸路相通因徐州吕梁百步两洪湍浅
卷五十八 第 40a 页 WYG0508-0688c.png
  险恶多坏舟楫朝廷已委官度地势穿凿此即瑄
  所凿之道也
  十三年五月开清江浦河明太宗实录凡漕运北
  京舟至淮安过坝度淮以达清河口挽运者不胜
  劳平江伯陈瑄时总漕运故老为瑄言淮安城西
  有管家湖自湖至淮河鸭陈口仅二十里与清河
  口相直宜凿河引湖水入淮以通漕舟瑄以闻遂
  发军民开河置四闸曰移风曰清江曰福兴曰新
卷五十八 第 40b 页 WYG0508-0688d.png
  庄以时启闭人甚便之
  是年建淮安五坝运船经坝入淮南河全考仁字
  坝义字坝在新城东门外东北自城南引湖水抵
  坝口外即淮河遇清江口淤塞运船经此入淮礼
  字坝智字坝信字坝在新城西门外西北引湖水
  抵坝口外即淮河遇清江口淤塞则官民商船经
  此达于淮
  十四年四月设直隶淮安府山阳县之清河福兴
卷五十八 第 41a 页 WYG0508-0689a.png
  清河县之新庄邳州之乾沟徐州之沽头上沽头
  下沛县之金沟山东济宁州之谷亭孟阳泊鲁桥
  十闸置闸官各一员按明初都金陵则漕于江其
  饷辽卒犹漕于海自永乐都燕后岁漕东南四百
  万石由江涉高宝诸湖绝淮入河经会通河出卫
  河白河溯大通河以达于京师诸洪泉坝闸以次
  修举
  五月修扬州府邵伯镇上下二闸
卷五十八 第 41b 页 WYG0508-0689b.png
  是年平江伯陈瑄疏浚故沙河置闸通舟南河全
  考先是漕至淮安悉从府东北车坝入淮逆水行
  六十里至是瑄因宋乔维岳所开沙河旧渠益加
  疏治置闸通舟踰年而功成漕人德之为立祠焉
  十五年五月遣官巡视北京通州至仪徵河道
  十九年九月修直隶高邮州新开湖塘岸
 
 江南通志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