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1a 页 WYG0508-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三十
  舆地志
   古迹(一江宁一府/)
   江宁府
  江乘城在上元县北五十里秦县史记始皇三十
  七年自会稽还过吴从江乘渡即此
  湖熟城在上元县丹阳乡去县五十里淮水北汉
卷三十 第 1b 页 WYG0508-0001b.png
  县元和郡国志云在旧江宁县东南七十里
  石头城在上元县石城门西北金陵志云周显王
  三十八年楚城石头曰金陵邑汉建安十七年吴
  改为石头城丹阳记云吴时土坞后因山加甓为
  城因江为池地形最为险固
  冶城在上元县治西金陵图考云春秋时金陵未
  有城邑惟石头东有冶城相传夫差铸剑于此南
  畿志云孙吴冶铸之所在宋天庆观即今朝天宫
卷三十 第 2a 页 WYG0508-0002a.png
  雅游编云晋孝武建冶城寺安帝以寺为苑傍有
  卞将军墓谢安王羲之同登处亦曰冶亭宋义熙
  十一年刘钟领石头戍事屯冶亭是也别有东冶
  亭史称王导迁冶于县东七里盖东冶也
  金城在上元县东北三十五里相传孙吴所筑金
  陵新志云上元县金陵乡旧名金城戍晋太原八
  年谢安劳师于金城即此或称琅邪城咸康初桓
  温为琅邪内史镇金城齐书云南琅邪本治金城
卷三十 第 2b 页 WYG0508-0002b.png
  永明中移白下戚氏以为金城即句容之琅邪城
  是也今句容县有琅邪乡古都城在上元县秦淮
  北五里吴大帝所筑周回二十里十九步其城门
  悉用洛阳旧名自东晋始建康实录云都城三重
  外重六门宣阳广阳津阳清明建阳西明也后增
  置十二门宫苑记云南四门最西曰陵阳后改广
  阳正门曰宣阳稍东曰开阳后改津阳最东曰清
  明东面二门东曰东阳北曰建春后改建阳西面
卷三十 第 3a 页 WYG0508-0002c.png
  二门南曰阊阖北曰西明北四门西曰大夏中曰
  玄武齐时改曰宣平稍东曰广莫陈改北捷最东
  曰延熹又自晋以来秦淮南北两岸设篱门五十
  六所谓之郊门又有国门梁天监中作在越城东
  南亦曰望国门
  台城在上元县治北元武湖侧舆地纪胜云一曰
  苑城本吴后苑城也晋咸和中作新宫遂为宫城
  下及梁陈宫皆在此晋宋时谓朝廷禁省为台故
卷三十 第 3b 页 WYG0508-0002d.png
  谓宫城为台城城周六里百一十步有门六南曰
  大司马东曰万春曰东华西曰西华曰大阳北曰
  承明又自晋以后宫门初不立阙至梁天监七年
  始立石阙二于端门外陆倕为铭南都志云今四
  十八卫以南天津桥大街以北即台城故处(附/)
  陆倕石阙铭有序(昔在舜格文祖禹至神宗用变/商俗汤黜夏政虽革命殊乎因)
  (袭揖让异于干戈而晷纬冥合天人启惎克明峻/德大庇生民其揆一也在齐之季昏虐君临威侮)
  (五行怠弃三正刑酷然炭暴踰膏柱民怨神怒众/叛亲离蹐地无归赡乌靡托于是我皇帝拯之乃)
卷三十 第 4a 页 WYG0508-0003a.png
  (操斗极把钩陈翼百神禔万福龙飞黑水虎步西/河雷动风驱天行地止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
  (降火之祥龟筮协从人祇响附莫不援旗请奋执/锐争先夏首凭固庸岷负阻协彼离心抗兹同德)
  (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木通凶渠泥首弘舸连/舳巨舰接舻铁马千群朱旗万里折简而禽庐九)
  (传檄以下湘罗兵不血刃士无遗镞而樊邓威怀/巴黔底定于是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樊篱战)
  (同枯朽革车近次师营商牧如云士女冠盖相望/扶老携幼一旦咸集壶浆塞野箪食盈涂似夏民)
  (之附成汤殷士之归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八方入计四隩奉图羽檄交驰)
  (军书押至一日二日非止万几而尊严之度不愆/于师旅渊默之容无改于行阵计如投水思若转)
  (规策定帷幄谋成几案曾未浃辰独夫授首乃焚/其绮席弃彼宝衣归璇台之珠反诸侯之璧指麾)
卷三十 第 4b 页 WYG0508-0003b.png
  (而四海隆平下车而天下大定拯兹涂炭救此横/流功均天地祥分光岳于是仰协三灵俯从亿兆)
  (受昭华之玉纳龙叙之图类帝禋宗光有神器升/中以祀群望摄袂而朝诸夏布教都畿班政方外)
  (谋协上策刑从中典南服缓耳西羁反舌剑骑穹/庐之国同川共穴之人莫不屈膝交臂厥角稽颡)
  (凿空万里攘地千都幕南罢障河西无警于是治/定功成迩安远肃忘兹鹿骇息此狼顾乃正六乐)
  (治五礼改章程创法律置博士之职而著录之生/若云开集雅之馆而款关之学如市兴建庠序启)
  (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无文之典咸秩于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教臻侍子化)
  (洽期门区宇乂安方面静息役休务简岁阜民和/历代规模前王典故莫不芟薙剪截允执厥中以)
  (为象阙之制其来已远春秋设旧章之教经礼垂/布宪之文戴记显游观之言周史书树阙之梦北)
卷三十 第 5a 页 WYG0508-0003c.png
  (荒明月西极流精海岳黄金河庭紫贝苍龙元武/之制铜爵铁凤之工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治悬)
  (法或以表正王居或以光崇帝里晋氏浸弱宋历/逶迟礼经旧典寂寥无记鸿规盛烈湮没罕称乃)
  (假天阙于牛头托远图于博望有欺耳目无补宪/章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
  (地兴复表门草创华阙于是岁次天纪月旅太簇/皇帝御天下之七载也构兹盛则兴此崇丽方且)
  (趋以表敬观而知法物睹双碣之容人识百里之/典作范垂训赫矣壮乎爰命下臣式铭磐石其辞)
  (曰惟帝建国正位辨方周营洛涘汉启岐梁居因/业盛文以化光爰有象阙是惟旧章青盖南洎黄)
  (旗东指悬法无闻藏书弗纪大人造物龙德休否/建此百常兴兹双起伟哉偃蹇壮矣崔巍旁映重)
  (叠上连翠微布教方显火日初辉悬书有附委箧/知归郁崛重轩穹隆反字形耸飞栋势超浮柱色)
卷三十 第 5b 页 WYG0508-0003d.png
  (法上圆制模下矩周望原隰俛临烟雨前宾四会/却背九房北通二辙南凑五方暑来寒往地久天)
  (长神哉华观/永配无疆)
  建康城在上元县治南寰宇记云古建康县初置在
  宣阳门内晋咸和二年燬移入苑城六年又徙出
  宣阳门外御街西今建初寺门路东
  西州城在上元县治晋扬州刺史治所王导所创
  也及会稽王道子领扬州居东府故以此为西州
  城西则冶城东则运渎胡三省通鉴注云扬州治
卷三十 第 6a 页 WYG0508-0004a.png
  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怀德城在上元县钟山乡东晋为琅邪国人随帝
  过江者置建康志云怀德县旧置于宫城南七里
  建初寺前路东后改为费县移于宫城西北三里
  宋大明七年改置于江浦县西
  临沂城在上元县东三十八里独石山北临大江
  今摄山之西白常山即其地晋咸康三年分江乘
  县置自晋至宋常为南琅邪郡治齐移郡治于白
卷三十 第 6b 页 WYG0508-0004b.png
  下县属焉陈末废按南琅邪又常治金城见金城
  下
  宣武城在上元县西北九里宋沈庆之筑孝武阅
  武于其地亦谓为武帐冈
  檀城在上元县东四十里舆地志云在金华桥东
  本谢元别墅太傅谢安与奕棋所胜者宋属檀道
  济故名建康志云在墅城东八里地图谓之城子
  墅今清风乡有城子村在黄城桥之西即其地
卷三十 第 7a 页 WYG0508-0004c.png
  白下城在上元县西北十八里本名白石陂晋咸
  和三年陶侃讨苏峻从部将李根之计筑垒于此
  张敦颐本朝事迹云白下本江乘之白石垒也齐
  武帝以其地依山带江因移南琅邪郡治焉亦名
  琅邪城唐武德九年改金陵为白下县移治白下
  故城今靖安镇北有白下城故基属金陵乡胡氏
  通鉴注云盖即今之龙湾
  捍国城梁侯景筑在桐树湾即古大航地
卷三十 第 7b 页 WYG0508-0004d.png
  同夏城在上元县东长乐乡建康实录云梁武帝
  生于同夏里大同三年置县因城焉胡氏通鉴注
  梁武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在同夏里
  韩滉五城唐德宗狩梁州韩滉观察江东乃筑石
  头五城自京口至土山
  南唐都城在上元县杨吴顺义中筑初六朝旧城
  在北去秦淮五里及徐温改筑近南西据石头南
  接长干东至白下桥北临珍珠河设东西二水门
卷三十 第 8a 页 WYG0508-0005a.png
   贯淮水于城中内有子城周四里是为金陵府南
   唐因之建都宋初置升州治陆游笔记云李璟所
   作都城高三丈因江山为险固濠堑重复可坚守
   至绍兴间已二百馀年所损不及十之一
   旧紫禁城在上元县明都城东偏当钟山之阳去
   宋元东城外二里其西安门以北宫墙即都城故
   址东出青溪桥处也皇城前与正阳门对曰洪武
   门内承天门端门左东长安门右西长安门承天
卷三十 第 8b 页 WYG0508-0005b.png
   门之前东近北曰东华门内东上南门东上北门
   西近北曰西华门内西上南门西上北门北曰元
   武门内北上东门北上西门近子城东曰左阙门
   西曰右阙门大内六门正中曰午门左曰左掖右
   曰右掖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午门内曰
   奉天门左小门曰东角右小门曰西角东西隅有
   东西角楼东角南曰左顺西角南曰右顺
圣祖御制金陵旧紫禁城怀古诗(恭纪首卷附/)明郑普
卷三十 第 9a 页 WYG0508-0005c.png
  恭跋第一林泉后(嘉靖乙巳年闰正月二十四日/户部湖广司郎中臣郑普兵部)
  (车驾司郎中臣程秀民户部云南司郎中臣张邦/瑞以部命赴内科填销出入之数其日天和景晴)
  (相与循宫墙望旧阙苑外花园者我太祖高皇帝/时游息之所也内宫监太监张宣适率人扫除其)
  (中因得入观之修竹千竿老树百馀本土山一堆/环湖石数层上有御亭一屋仅数楹旁立第一林)
  (泉一石又一石刻龙穴二小字中有龙形无奇花/怪石崇台深沼以为乐因慨然有感于吾高皇之)
  (垂训立国其俭质类如此乃因张宣摹刷一幅置/之静斋使穷邑委巷之人或得与观之庶知我国)
  (家所以长久者固有在也臣普谨题城按苑外花/园郡志失载今㨿此文当在旧紫禁 内然遗迹)
  (不可考矣存此文以/志明太祖之俭质云)
卷三十 第 9b 页 WYG0508-0005d.png
  越城在江宁县聚宝门外报恩寺西宫苑记云周
  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图经云城周围二里八
  十步在秣陵县长干里建康志云在江宁县尉廨
  后遗址犹存人呼为越台
  秣陵城在江宁县东南五十里秦县建康实录云
  在故台城南八里是也宋书云本治去京邑六十
  里今名故治村即今秣陵关也
  白马城在故江宁县北三十里金陵故事云吴时
卷三十 第 10a 页 WYG0508-0006a.png
  烽火台二所一在石头左一在白马城
  丹阳郡城在江宁县东南寰宇记云郡城在今长
  乐桥东一里周一顷有东南北三门南畿志云今
  在武定桥东南有长乐巷盖自东城角之内外皆
  是郡治
  江宁故城在江宁县西南六十里宋书云晋太康
  初分秣陵立临江县寻更名江宁其治临江滨南
  为江宁浦隋开皇十年移于冶城故城始废今有
卷三十 第 10b 页 WYG0508-0006b.png
  江宁镇置驿
  东府城在江宁县旧皇城西安门外青溪桥东南
  临淮水晋会稽王领扬州宅在州东故曰东府舆
  地志云东府城安帝时筑宋以后常为宰相府第
  每建康有事必置兵守此亦谓之东城梁末燬陈
  天嘉末徙治府东三里齐安寺西临淮水
  王含五城在江宁县东南二十五里晋太宁初王
  敦党王含钱凤自栅塘西置五城宋大明五年使
卷三十 第 11a 页 WYG0508-0006c.png
  刘延孙于五城受封版南畿志云在丹阳郡城之
  东
  竹里城建康志云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东阳镇东
  齐永元二年张佛护等拒崔慧景时所筑胡氏通
  鉴注谓即建康竹筱镇在行宫东北三十里许二
  说不同
  杜城在溧水县南十二里隋大业末杜伏威屯军于此
  竹城建康志云在溧水县东南七十里新志谓
卷三十 第 11b 页 WYG0508-0006d.png
  在高淳县东六十里今固城渡有竹城圩未详
  孰是宋周邦彦诗竹城何檀栾层翠分雉堞王封
  尽四堑同有岁寒节似因竹名城也
  古固城在高淳县建康志云古固城春秋时吴筑
  在今溧阳之西溧水县界周七里馀故址尚存亦
  名平陵城新志谓在高淳县南三十里即固城镇
  滕公庙记谓即吴濑渚县地详见溧阳
  皇姥城在高淳县东南六十里
卷三十 第 12a 页 WYG0508-0007a.png
  开化城在高淳县南五十里寰宇记云开化城在
  固城东去溧水县九十里即溧水旧县
  薛城在高淳县西十五里俗传元末有邢光辅者
  筑此以禦寇明初以城来归今遗址尚存林木繁
  茂为游览之所
  曹城在江浦县西南三十五里相传曹操所筑
  黄龙城在江浦县西南六十里和阳旧志云在乌
  江山如伏龙因城此以断其脉
卷三十 第 12b 页 WYG0508-0007b.png
  棠邑故城在六合县北春秋时楚之棠邑
  吴王城在六合县姜家渡西吴主权分兵屯守处
  瓜步城在六合县瓜步山侧齐建元初徙齐郡治
  瓜步仍置临淄县为治
  胡墅城在六合县东三十里滨江南对石头城梁
  敬帝初陈霸先夜袭齐军断其运道即其地
  瓦梁城在六合县姜家渡西瓦梁堰上北齐瓦梁
  郡也即吴王城故基南唐时于涂水上立东西瓦
卷三十 第 13a 页 WYG0508-0007c.png
  梁城宋尝修故城开四门今馀址尚存
  晋王城在六合县宣化镇隋晋王广伐陈筑此对
  石头城
  盘城在六合县盘城山侧下有宋步军司庄及寨
  建康府治在上元县即南唐都城内子城也金陵
  图考云宋开宝八年复升州仍以宫为州治天禧
  二年升江宁府建康军节度使封寿春郡王为升
  王建炎三年改为建康府绍兴三年高宗驻跸明
卷三十 第 13b 页 WYG0508-0007d.png
  年徙府治于东锦绣坊
  御史台治在上元县大中街北宋初为转运司署
  绍兴三年改为建康府治元至元二十三年为行
  御史台治明太祖入金陵建军府于此后为吴王
  宫东沿青溪西接古御街后阻内桥东虹旧渎皇
  城既建遂称此为旧内今独存周垣
  集庆路治即今江宁县治金陵图考云元至元十
  二年即建康府治开省十四年更立建康路十六
卷三十 第 14a 页 WYG0508-0008a.png
  年徙治于西锦绣坊大军库内后迁徙不常而终
  于银行街东南佳丽楼地天历二年改名集庆(附/)
  明陈沂金陵历代互见图考(历代城邑变置若不/可悉辨然钟山自东)
  (北而迤逦于西南大江自西南而环抱于东北覆/舟阻其后聚宝当其前青龙石硊掖其左石头三)
  (山踞其右秦淮横其中考诸汉以后郡城皆在淮/水之南六朝宫城皆在淮水之北而近于覆舟楚)
  (秦隋唐之城皆在淮水西北而据于石头杨吴以/后之城皆跨淮水之南北而近于聚宝国朝因山)
  (距淮尽乎四极以是据方辨位庶几可得矣按六/朝宫城正门曰大司马门南对都城之宣阳门二)
  (里宣阳门南对朱雀门五里台省相望为御街朱/雀门临淮水上朱雀航北今考镇淮桥东南桐树)
卷三十 第 14b 页 WYG0508-0008b.png
  (湾处当是航所中正街府军营内小桥当是宣阳/门处直出北口西华门西大街当是大司马门处)
  (国学成贤街南口当是宫后平昌门处珍珠河正/在宫内也成贤街外号以东直抵西十八卫之后)
  (当为都之北城宋上元县西细柳营直北当为东/城武学以北当为西城其规模大略可见南唐之)
  (宫前临内桥东尽升平桥西尽大市桥北尽小虹/桥为子城之限宋行宫即此内桥南直抵镇淮桥)
  (此则南唐之御街也志云镇淮桥即朱雀桥者盖/萧梁时移航于此遂名旧航之处唐所谓长乐渡)
  (也南渡长乐一里抵东城角内外皆丹阳郡城之/基又东南近倪塘乃晋王含五城又南当是古扬)
  (州治清凉寺地以至石头山脊为楚金陵邑城又/北为唐韩滉五城少东南则隋蒋州城又东则冶)
  (城今朝天宫处又西扺下街有西州桥即西州城/地唐上元县城亦是其处皆石头之麓相去不远)
卷三十 第 15a 页 WYG0508-0008c.png
  (南循三山水关内下浮桥北为赏心亭少西为折/柳亭出水关中街水环绕处当为白鹭洲洲之上)
  (今普惠寺当是李白酒楼绕南城角高处即升元/阁旧基少北高阜皆凤凰台山少西即建初寺寺)
  (西即杏花村聚宝门外为长干向西为越城少南/为秣陵城东南为国门转东至通济跨城处当为)
  (东府城大中桥东畔为白下亭长安街西口当为/宋永安宫北抵竹桥之侧当为金华宫六朝城后)
  (今国学处为元圃小教场西门内为上林苑将台/处当为乐游苑蒋庙之西南当为商飙馆西北为)
  (亲蚕宫此皆可因/㨿而互见者也)
  临滁废郡在江浦县梁末置舆地纪胜云古临滁
  郡在清流县东南三十五里之葛城俗呼为罗城
卷三十 第 15b 页 WYG0508-0008d.png
  明初割属江浦新志云有东西葛城东葛城在今
  县西北三十五里西葛城在县西四十里
  阳都废县在上元县故临沂境东晋侨置宋大明
  中省入临沂又即丘废县亦晋侨置宋元嘉中省
  入阳都南史云齐高帝曾祖携为即丘令即此
  方山废县在六合县东方山下齐周时所置开皇
  四年省方山县入六合
  晋太社太稷坛在上元县古都城宣阳门外晋元
卷三十 第 16a 页 WYG0508-0009a.png
  帝立金陵志云在旧江宁县东二里
  晋北郊坛在上元县城北宋礼志云晋成帝立在
  覆舟山南太祖以其地为乐游苑移于西后以其
  地为北湖又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湿又移于白
  石村东其地又为湖乃移于钟山北东道西与南
  郊相值后罢白石东湖北郊复旧处
  宋耕坛在上元县东郊十五里宋元嘉二十年度
  宫之辰地八里之外整置千亩开阡陌立先农坛
卷三十 第 16b 页 WYG0508-0009b.png
  御耕坛梁普通三年移耤田于建康北岸别有祈
  年殿
  明天地坛在上元县洪武门外明京国图志云太
  祖以王者父天母地无异祀理乃建坛于此合而
  祀之坛制辟四门缭以朱垣内复为垣围列坛中
  上为大祀殿前为斋宫今废
  吴南郊坛在江宁县宋礼志云孙权太元元年祭
  南郊今秣陵县南十馀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
卷三十 第 17a 页 WYG0508-0009c.png
  南郊于已地宋大明三年移郊兆于牛头山西在
  宫之午地后以旧地为吉祥移还本处梁武帝南
  郊坛在今城东南与娄湖近
  晋雩坛在江宁县晋穆帝永和中立于南郊傍梁
  天监九年移于城东耤田之域内
  陈方明坛在江宁县娄湖侧陈宣帝太建十年立
  临坛分遣大使颁盟誓以禦周人
  晋太庙在江宁县秦淮西晋中宗立宋以后仍之
卷三十 第 17b 页 WYG0508-0009d.png
  通典谓庙门北有竹叶文石元嘉中得之陆澄云
  晋武帝郊禖石也
  宋明堂在江宁县乐游苑南宋大明五年立其墙
  宇规制一如太庙十有二间以应期数梁天监中
  修筑
  吴太初宫在上元县即孙策故府江表传云吴赤
  乌十年诏以建业宫材柱细小徙武昌宫材瓦更
  缮治之名曰太初宫晋渡江即以为府舍即位称
卷三十 第 18a 页 WYG0508-0010a.png
  建邺宫
  吴昭明宫在上元县后主甘露三年六月起新宫
  于太初宫东大开苑囿起土山作楼观饰以珠玉
  又凿城北渠引后湖水流入宫内巡绕堂殿穷极
  伎巧
  吴南宫在上元县旧江宁县治北二里吴太子宫
  宋置欣乐营即此地旧通志云在台城南
  晋建康宫在上元县台城晋咸和七年宫成名曰
卷三十 第 18b 页 WYG0508-0010b.png
  建康宫亦曰新宫
  晋永安宫在上元县吴东宫也宫苑记云在台城
  东华门外安帝立何皇后居此谓之永安宫桓元
  拆其材木入西宫以其地为射圃
  宋亲蚕宫在上元县台城西白石垒宋大明三年
  立皇后亲蚕宫于西郊上元县志云在钟山乡阇
  婆寺前纱市
  宋未央宫在上元县景和元年以东府城为未央
卷三十 第 19a 页 WYG0508-0010c.png
  宫石头城为长乐宫北邸为建章宫南第为长杨
  宫
  齐青溪宫在上元县东二里齐武帝纪云宋元嘉
  十七年生于建康青溪宅永明元年筑青溪旧宫
  即故宅也遗址仅存
  梁金华宫在上元县青溪东去台城三里大同中
  筑陆襄传云昭明太子蔡妃所居以襄为家令知
  金华宫事
卷三十 第 19b 页 WYG0508-0010d.png
  陈安德宫在上元县城南建康志云在宣阳门外
  直西即都城西南角宣帝为文皇后筑隋平陈移
  江宁县治于此明年复罢中有池人谓安德宫池
  南唐宫在上元县内桥北宋为建康府治高宗绍
  兴二年修为行宫元至元五年拆故宫材木输之
  大都遗址仅存
  明故宫在上元县旧紫禁城内正值古燕雀湖之
  地左顺门内殿曰文华右顺门内殿曰武英奉天
卷三十 第 20a 页 WYG0508-0011a.png
   门内大殿为奉天殿东曰文楼西曰武楼大殿左
   为中左门右为中右门后为华盖殿后谨身殿殿
   后乾清宫宫后坤宁宫宫左右二殿曰柔仪曰春
   和
圣祖御制再过明故宫诗(恭纪首卷/)
   吴梧园宫在句容县西乾道志云吴王别馆有梧
   楸成林古乐府云吴宫秋吴王愁
   魏行宫在六合县瓜步山上太平真君十一年建
卷三十 第 20b 页 WYG0508-0011b.png
   隋行宫在六合县东四十里方山上隋置方山府
   曾以此为行宫
   吴赤乌殿在上元县吴昭明宫内吴主亲见赤乌
   遂改元因以名殿
   神龙殿在上元县吴太初宫内
   晋太极殿在上元县建康宫内正殿也晋初造以
   十二间象十二月至梁武帝改置十三间以象闰
   山谦之丹阳记云太极殿周制路寝秦汉曰前殿
卷三十 第 21a 页 WYG0508-0011c.png
  徐广晋记云谢安作新宫造太极殿缺一梁忽有
  樟木流至石头城下因取为梁殿成画梅花于其
  上以表嘉瑞(附/)陈徐陵太极殿铭并序(夫紫盖黄/旗扬都之)
  (王气长久虎踞龙蟠金陵之地体贞固天居爽垲/太寝尊严高应端门仰模营室归于有德譬彼河)
  (图传我休明义同商鼎太极殿者法互象元王者/之位以尊左平右墄天子之堂为贵往朝煨烬多)
  (历年所世道隆平宜其休复监军邹子度启称即/日忽有一大樟木从流来泊在后渚岸嵯峨容与)
  (若汉水之仙槎摇漾波涛似新亭之龙刹孤拔灵/山允彰天贶昔梁氏承圣将图缮修定之方中亟)
  (兴师旅揆之以日辄有灾故是知秦人所止实汉/祖而为宫吴都佳气乃元皇而斯宅千栌赫奕万)
卷三十 第 21b 页 WYG0508-0011d.png
  (栱崚嶒植绿芰而动微风舒丹莲而制流火甘泉/远望观正殿之峥嵘函谷遥看美皇居之佳丽信)
  (可以齐三光而示宇宙会万国而朝诸侯爰命微/臣乃为铭曰雍畤相望参差未央偃仰回顾崔嵬)
  (德扬高扪太乙正睹瑶光峨峨灵柱赫赫流樟美/矣宫室嘉哉令日御扆垂旒当朝靖跸乐备韶夏)
  (礼兼文质帝旅无諠王旗斯谧肃肃卿士邕邕承/弼汉座雕屏周人槛棂城隅有勒殿省皆铭况复)
  (皇寝宜昭国经方/流典训永树天廷)沈炯太极殿铭并序(臣闻在天/成象紫宫)
  (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太极殿者资/两仪之意焉大壮显其全模土圭测其正景周曰)
  (路寝汉称前殿虽名号参差其实一也主上未明/求衣日旰忘食隳乐坏礼造次留神汉陛秦除莫)
  (不葺复而此殿兴造累岁未成外遘戎机内忧民/力劬劳深虑荏苒移时至陈永定六合既清五礼)
卷三十 第 22a 页 WYG0508-0012a.png
  (稍备雕楹玉舄华榱璧垱揆之有日而犹一柱楩/楠豫章地沦外寇楚材晋用非复我求既而新亭)
  (前江有流查甚壮盘根错节枝叶葱茜津人以闻/止堪时用于是将作受诏各官奉职百工并作屡)
  (降乘舆匠石磨砻必经天旨俭而不固泰而不奢/亿兆填填而乐成也曾未数旬焕然云构昔晋朝)
  (缮造文杏有阙梅梁瑞至画以标花自是迄今又/获神物即樟树焉殿之某间即某柱是也铭曰轩)
  (辕狭堂夏后卑宫文来质往蹇产弥崇体制入都/开兹万户灼烁雄梁徘徊大庑璧月宵悬卿云画)
  (聚岂伊闿阳飞来应柱嘉辰令月新寝告成青槐/赤棘郎将司兵翠被负扆百辟公卿钟鼓八佾箫)
  (韶九成庸臣再/拜天子万龄)
  清暑殿在上元县台城内晋孝武帝造殿前重楼
卷三十 第 22b 页 WYG0508-0012b.png
  复道通华林园爽垲奇丽虽暑月常有清风因以
  为名宋大明五年鸱尾中生嘉禾一株五茎遂改
  为嘉禾殿
  宋玉烛殿灵和殿在上元县台城内皆宋孝武帝
  造又有含章殿即寿阳公主梅花点额处
  紫极殿在上元县宋明帝造珠帘绮柱江左所未
  有
  齐凤华殿寿昌殿灵曜殿在上元县皆齐内殿齐
卷三十 第 23a 页 WYG0508-0012c.png
  书云永明十一年武帝诏谓此三殿皆亲制得奢
  俭之中谨勿坏去
  神仙殿永寿殿玉寿殿在上元县齐永元中别为
  三殿以居潘妃即凿金莲花贴地处
  梁重云殿在上元县梁武帝建于华林园隋志云
  殿前置铜浑仪是刘曜光初六年孔挺所造何承
  天以为张衡所造
  五明殿在上元县台城内梁武帝时有四人来建
卷三十 第 23b 页 WYG0508-0012d.png
  康里鹑衣蹑履貌可七十已经年无人识者帝召
  入仪贤堂始汤沐解御服衣之昭明一见如故旧
  目为四公子帝更加重焉移入五明殿大同末魏
  使崔敏来聘敏博赡儒释知天文医术帝选十人
  于此殿推论三教百家六籍五运九十馀日敏丧
  神呕血归未及境而卒事类记云四人姓名𦋅闯
  䨲杰越䵎仉䏿难敏者仉䏿也
  披香殿在上元县台城内庾子山诗宜春苑中春
卷三十 第 24a 页 WYG0508-0013a.png
  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指此
  光华殿在上元县台城梁武帝大通中施与草堂
  寺取珠贝直百万以其地起重阁又有宝云惠轮
  二殿武帝皆以施寺
  陈求贤殿在上元县台城内陈建后主沈皇后所
  居
  铜螭署在上元县台城铜螭本洛阳故物晋平姚
  秦迁此
卷三十 第 24b 页 WYG0508-0013b.png
  龙首仓在上元县石头城亦谓之石头津仓金陵
  记云吴置仓城在苑城中亦曰苑仓即东晋以后
  之太仓
  通天观在上元县华林园金陵故事云晋孝武帝
  讲孝经于此仆射谢安侍座尚书陆纳侍讲黄门
  侍郎谢石吏部侍郎袁宏执经丹阳尹王绲读句
  论者荣之宋元嘉中重建
  元风观在上元县旧都城宣阳门外东晋建武元
卷三十 第 25a 页 WYG0508-0013c.png
  年建迎风观在上元县建康宫西宋孝武大明年
  建
  玄武观在上元县玄武湖上宋时建陈江总有玄
  武观侍宴诗
  齐云观在上元县台城内陈建后主令采木湘州
  拟造正寝行至牛渚矶尽没既而渔人见筏于海
  上复起齐云观
  落星楼在上元县东北古临沂县前吴时山上置
卷三十 第 25b 页 WYG0508-0013d.png
  三层楼楼高故为此名有落星墩即建楼处吴都
  赋注云楼在建邺东北十里
  烽火楼在上元县石头城西南最高处晋温峤入
  讨苏峻直指石头峻登烽火楼望见军容有惧色
  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
  入汉楼在上元县晋义熙八年于石头城南起高
  楼加累入于云霄连堞带于积水名曰入汉楼
  景阳楼在上元县宋精锐中军寨内元嘉二十二
卷三十 第 26a 页 WYG0508-0014a.png
  年修广华林园筑景阳山始造景阳楼大明元年
  楼出紫云状如烟诏改为庆云楼宫苑记云齐武
  帝置钟景阳楼宫人闻钟声并起妆饰
  青漆楼在上元县台城内齐书云世祖兴光楼上
  施青漆时人谓之青漆楼
  朝日夕月二楼在上元县华林园内梁武帝于景
  阳山东起通天观观前又起重阁上曰重云殿下
  曰光严殿殿前当阶起二楼左曰朝日右曰夕月
卷三十 第 26b 页 WYG0508-0014b.png
  阶道绕楼数转
  观稼楼在上元县城东二十五里梁武帝建
  百尺楼在上元县南唐宫中类说云唐主于宫中
  作高楼召群臣观之众皆叹美萧俨曰恨楼下无
  井耳唐主问其故对曰以此不及景阳楼
  阅江楼在上元县明太祖欲建此楼于狮子山已
  而不果自为之记 明太祖阅江楼记(朕闻昔圣/君建造必)
  (询于贤而后兴噫圣人之心幽哉朕尝存之于心/虽万千之学犹不能仿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
卷三十 第 27a 页 WYG0508-0014c.png
  (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入谏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责朕以不急即日惶惧乃罢其工试令诸职事)
  (妄为阅江楼记以试其人及至以记来献节奏虽/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终无超者朕特假为臣言)
  (而自尊不觉述而满章故序云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坐东黄阁询臣某曰京城西北龙湾)
  (狮子山扼险而拒势朕欲作楼以壮之雄伏遐迩/名曰阅江楼虽楼未造而先为之记臣某谨拜手)
  (稽首而言曰臣闻古人之君天下作宫室以居之/深高城隍以防之此王公设险之当为非有益而)
  (不兴土阶三尺茅茨不剪诚可信也皇帝神谋妙/算人固弗及乃有狮子山扼险拒势之地将欲命)
  (工臣请较之而后举且金陵之形势岂不为华夏/之魁何以见之昔孙吴居此而有南土虽奸操忠)
  (亮卒不能擅取者一繇长江之天堑次丝权德以/沾民当是时宇内三分劲敌岂小小哉犹不能侵)
卷三十 第 27b 页 WYG0508-0014d.png
  (江左岂假阅江楼之拒势乎今也皇上声教远被/遐荒守在四方道布天下民情效顺险已固矣又)
  (何假阅江楼之高扼险而拒势者欤夫宫室之广/台榭之兴不急之务土木之工圣君之所不为皇)
  (上拨乱返正新造之国为民父母协和万邦使愚/夫愚妇无有谤者实臣之愿也臣虽违命文不记)
  (楼安得不拜手稽首以歌陛下纳忠款而敛兴造/息元元于市乡乃为歌曰天运循环百物贞颁真)
  (人立命四海咸安臣歌圣德齿/豁鬓斑亿万斯年君寿南山)宋濂阅江楼记(金/陵)
  (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㨿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
  (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
  (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谓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
卷三十 第 28a 页 WYG0508-0015a.png
  (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
  (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
  (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
  (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延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
  (内外之所及也四夷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
  (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之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
  (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
卷三十 第 28b 页 WYG0508-0015b.png
  (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
  (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
  (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
  (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流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孙楚酒楼在江宁县城西焦竑集云孙子荆酒楼
  遗址在今石头城莫愁湖侧
  芙蓉楼在江宁县旧名北楼在丹阳城北
  东南佳丽楼在江宁县建康志云在银行街今县
卷三十 第 29a 页 WYG0508-0015c.png
  治基旧为赏心楼宋景定元年马光祖重建改曰
  东南佳丽楼
  伏龟楼在江宁县城上东南隅宋景定元年马光
  祖增创八十八间
  层楼在江宁县建康志云在府治右南厢花行街
  宋咸淳中黄万石重建榜曰江淮奇观
  南涧楼在江宁县城西南近何尚之宅即跃马涧
  十六楼在江宁县金陵琐事云在城内者曰南市
卷三十 第 29b 页 WYG0508-0015d.png
  曰北市在聚宝门外之西者曰来宾东曰重译在
  瓦屑坝者曰集贤曰乐民在西关中街北者曰鹤
  鸣在西关中街南者曰醉仙在西关南街者曰轻
  烟曰淡粉在西关北街者曰柳翠曰梅妍在石城
  门外者曰石城曰讴歌在清凉门外者曰清江曰
  鼓腹俱洪武中建以为行人憩息游观之所并以
  处官妓焉今尽毁
  延祚阁在上元县冶城后冈上宋太始中建延祚
卷三十 第 30a 页 WYG0508-0016a.png
  寺因以名阁
  三阁在上元县台城陈至德二年建曰临春曰结
  绮曰望仙在华林园光昭殿前高数十丈并数十
  间窗牖户壁栏楹之类皆以沉檀为之又饰以金
  玉间以珠翠外施珍帘内设宝帐阁下积石为山
  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
  涵虚阁在上元县南唐建于后湖即凭虚阁金陵
  四十景曰凭虚听雨
卷三十 第 30b 页 WYG0508-0016b.png
  青溪阁在上元县东北青溪上本梁江总故宅宋
  为段约之宅有亭曰割青
  瓦官阁在江宁县城西南隅瓦官寺舆地纪胜谓
  梁所建邵思雁门野说云晋哀帝时造一说晋时
  陆地生莲因掘得瓦棺莲从僧舌底出始建寺遂
  名阁高二百四十尺运历图云瓦官寺阁西南久
  倾因风自正唐狄仁杰宴此有云散便凝千里望
  日斜常占半城阴之句坐客尽惊吴顺义中改为
卷三十 第 31a 页 WYG0508-0016c.png
  吴兴阁南唐升元初改为升元阁
  征虏亭在上元县丹阳记云太元中谢安为征虏
  将军立此亭故名胡氏通鉴注在方山南自元武
  湖头大路东出征虏亭建康志谓在石头坞东误
  甘露亭在上元县城北五里钟山乡陈太建七年
  闰九月甘露降于乐游苑诏于苑内覆舟山立亭
  舆地志云宋元嘉中移晋北郊坛出外以其地为
  北苑更造楼观于覆舟山上陈天嘉中更加修葺
卷三十 第 31b 页 WYG0508-0016d.png
  立甘露亭
  白下亭在上元县驿亭也唐李白诗五月金陵西
  祖余白下亭宋王安石诗门前秋水可扬舲有意
  西寻白下亭是亭在府西也安石诗又有东门白
  下亭摧甓蔓寒葩之句似又在府东意驿亭饯送
  东西各有亭耳
  翠微亭在上元县清凉山巅南唐时建宋乾道间
  毁绍熙中复建淳祐己酉陈绮新而大之遗址如
卷三十 第 32a 页 WYG0508-0017a.png
  砥
  不受暑亭在上元县清凉寺后南唐避暑宫内有
  是亭宋马光祖重建
  红罗亭在上元县古今诗话云南唐后主建四面
  栽红梅作艳曲歌之景定志作罗江亭
  望湖亭在上元县鸡笼山上南唐时建遗址存
  金山亭在上元县宋行宫内苏颂重建王安石怀
  府园诗有常忆小金山下路绿荷深处见游鯈之
卷三十 第 32b 页 WYG0508-0017b.png
  句
  忠孝亭在上元县冶城卞壸墓侧南唐即其墓作
  忠贞亭宋庆历三年叶清臣以其父忠子孝改为
  忠孝亭
  半山亭在上元县城北王安石故园元丰七年安
  石请舍为寺赐额报恩禅寺明焦竑亦有园在山
  侧仍其名曰半山
  此君亭在上元县华藏寺王安石与弟咏竹于此
卷三十 第 33a 页 WYG0508-0017c.png
  新亭在江宁县城南十五里丹阳记云吴所立晋
  隆安中司马恢之徙创今地王导传云过江诸人
  每至暇日辄相邀出新亭饮宴宋孝武帝讨劭柳
  元景将前军潜至新亭依山筑垒帝于新亭即帝
  位改曰中兴亭
  劳劳亭在江宁县西南按寰宇记劳劳山上有亭
  七间名曰新亭吴所筑中名临沧观亦谓之劳城
  舆地纪胜云新亭在江宁十里俯近江渚今名劳
卷三十 第 33b 页 WYG0508-0017d.png
  劳亭舆地志云新亭垄上有望远楼宋时改曰临
  沧观即劳劳亭故基是新亭与劳劳亭一处又按
  建康志新亭垒在城西南十二里垒石存其亭乾
  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即故基重修又临沧观在今
  城南顾家寨大路东㨿此似又是两处
  东冶亭在江宁县晋太元中置亭于汝南湾东南
  西临淮水为士大夫饯送之所南史云王裕之辞
  尚书令东归车驾幸东冶饯送即此宋乾道中史
卷三十 第 34a 页 WYG0508-0018a.png
  正志重建景定中马光祖又新之益以知稼瑞麦
  二亭
  白鹭亭在江宁县城西舆地纪胜云赏心亭西有
  白鹭亭下瞰白鹭洲宋景定元年马光祖重建苏
  轼赠王益柔诗有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
  白鹭之句题名于此亭柱石
  赏心亭在江宁县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
  览之胜宋丁谓建方舆胜览云谓始典金陵陛辞
卷三十 第 34b 页 WYG0508-0018b.png
  真宗出八幅袁安卧雪图付谓曰卿到金陵可选
  一绝景处张此图谓遂张于赏心亭景定元年亭
  毁马光祖复建又有临淮亭亦丁谓建后名朝宗
  观
  览辉亭在江宁县凤凰台侧保宁寺后有宋熙宁
  三年残碑苏辙有和孔武仲览辉亭诗
  三山亭在江宁县石城西对三山
  练光亭在江宁县保宁寺黄庭坚尝题云练光亭
卷三十 第 35a 页 WYG0508-0018c.png
  极是登临胜处
  折柳亭在江宁县赏心亭下张咏建为祖饯之所
  风亭在江宁县折柳亭东叶清臣建咸淳乙丑马
  光祖复创台缭以花竹游者舣舟以为览胜处相
  近有佳丽亭马亮建
  清水亭在江宁县城南三十里
  二水亭在江宁县下水门城上与赏心亭相对乾
  道五年留守史正志因修筑城壁重建
卷三十 第 35b 页 WYG0508-0018d.png
  木龙亭在江宁县西南七十里旧传有香木浮水
  而上土人迎之以为亭又号木牛亭
  木末亭在江宁县聚宝门外雨花台北梅冈之东
  高出林表旁有方孝孺祠祠南为先生墓北有景
  清祠
  二李亭在溧水县惠政桥北宋庐山李常父为尉
  时与兄野夫读书之所后名双玉今名忆李亭又
  有怀白亭在县城隍庙后
卷三十 第 36a 页 WYG0508-0019a.png
  寒光亭在溧水县下瞰梁湖
  项王亭在江浦县乌江镇(附/)唐李德裕项王亭赋
  并序(丙辰岁孟夏予息驾乌江晨登荒亭旷然远/览因观太尉清河公刻石美项氏之材叹其)
  (屈于天命且曰汉祖困阨之时生计非萧张所出予/以为不然矣自古聪明神武之主未尝不应天顺人)
  (以承大业项氏纵火咸阳失秦中之固迁主炎裔/伤义士之心违天违人霸业隳矣汉皆反是故能)
  (成功㨿秦遗业东制区夏数败于外常有关中为/旧主缟素以义动天下虽项氏犹存而王业基矣)
  (若乃蠖屈鸿门龙潜天汉始降志于一人终伸威/于四海则萧张之计亦不远乎予尝论之汉祖犹)
  (龙项氏如虎龙虽困而能变不测虎虽雄而其力/易摧一神一騺宜乎夐绝然舣舟不渡留骓报德)
卷三十 第 36b 页 WYG0508-0019b.png
  (亦可谓知命矣自汤武以干戈创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作赋以吊之曰登彼高)
  (原徘徊始曙尚识舣舟之岸焉知系马之树望牛/渚以怅然临乌江而不渡想山川之未改叹斯人)
  (之何遽思项氏之入关按秦图之割㨿恃八千之/剽疾弃百二之险固咸阳不留王业已去将衣锦)
  (于旧国遂扬旌而东顾虽未至于阴陵谁不知其/失路耻沐猴之丑诋乃烹韩而泄怒谓天命之可)
  (欺何伯王之不悟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
  (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
  (于智虑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呼雷奋重瞳/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
  (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之犹惧虽霸业之/未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如素听乔木)
卷三十 第 37a 页 WYG0508-0019c.png
  (之悲风感高秋之零露因献/吊于兹亭庶神明之可遇)
  六峰亭在六合县南远对定山六峰
  郭文举书台在上元县宋志云天庆太乙殿即文
  举读书处金陵故事谓文举为王导所重筑台于
  冶城以处之
  望耕台在上元县白上村宋文帝尝登此台以观
  公卿亲推之礼
  日观台在上元县台城内祥符图经云宋司天台
卷三十 第 37b 页 WYG0508-0019d.png
  也
  通天台在上元县台城内宋大明七年建
  昭明书台在上元县有二一在钟山定林寺后北
  高峰上亦名太子岩一在湖孰镇
  独足台在上元县旧宫城内陈后主时有一鸟独
  足上台以喙画地书云独足上高台茂草化为灰
  欲知我家处朱门傍水开后迁洛阳果赐第水傍
  南唐月台在上元县子城东北南唐李氏因城作
卷三十 第 38a 页 WYG0508-0020a.png
   台望月人呼为月台
   观象台在上元县鸡鸣上之巅元至正元年建明
   改为钦天台山侧有北极阁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御书旷观二字建亭勒石康熙三十八年
赐御书欣然有得四字额
御书阴长生诗临宋臣米芾帖刻石
 维余好道辟世自匿二十馀年名山之侧寒不遑衣饥
卷三十 第 38b 页 WYG0508-0020b.png
 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歇息奉事圣师承悦颜色面垢
 足胝乃敢哀识邂传要诀恩深不测妻子延年咸享无
 极黄白既成货财千亿役使鬼神玉女侍侧余得度世
 神丹之力
   周处台在江宁县城东南隅蟒蛇仓后亦名子隐
   台晋书云处仕晋为东观左丞曾读书于此(附/)
   梅摰周孝侯台记(府志东南有故台基曰周处图/志亡之都人称之登而四望江)
   (山表里与陈迹槩见豁如也按西晋史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弱冠好驰骋不修细行州里患之自)
卷三十 第 39a 页 WYG0508-0020c.png
  (知为众所恶慨然有改励之志里人以三害切讽/于是射虎斩蛟往见陆云具以诚告云曰古人学)
  (道贵朝闻夕死君前途尚可第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遂退而向学有文言必信行必谨如是)
  (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吴平入洛累迁/郡太守率有善状会擢御史中丞凡所纠刻不避)
  (权贵卒树功名没世远耀噫天地至大根一气陶/万化未始无过阴阳寒暑小有缪盭则从而改之)
  (卒归大顺而况于人乎古圣贤本天地之性以修/其性亦未尝讳过后之人不独讳之而已抑又从)
  (而文之自底悔吝良可嗟惜维子隐少而不逞长/乃自悟一旦翻然去恶即善遂为名世忠贤可不)
  (重乎则中人所禀因物染迁为时诖误德有小眚/言有小疵未甚于子隐之害于乡而又何惮乎改)
  (为哉予因表是台新是堂非止卜高明之居/夸游览之胜而与民同乐亦将有激时世云)
卷三十 第 39b 页 WYG0508-0020d.png
  凤凰台在江宁县保宁寺后南宋元嘉十六年秣
  陵王觊见三异鸟文彩五色众鸟附翼群集时谓
  之凤乃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因名按宫苑记又有
  凤凰楼金陵志云台与楼皆彭城王义康所建宋
  淳熙中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曰凤凰台
  雨花台在江宁县城南三里聚宝山上俯瞩城阙
  万家烟火与远近云峰相乱遥望大江如带方舆
  胜览云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天雨花故
卷三十 第 40a 页 WYG0508-0021a.png
   名山麓为梅冈
圣祖御制雨花台诗(恭纪首卷/)
   义台在句容县西南隅唐孝子张常洧旌表之所
   董水读书台在溧水县治西
   蔡邕读书台在溧水县太虚观东北吴顾雍传云
   邕以内宠恶之乃潜走吴会积十二年抱朴子云
   邕到江东得论衡后与诸儒论顿异察之见枕中
   秘知其果异书也
卷三十 第 40b 页 WYG0508-0021b.png
   炼丹台在高淳县东二十里谈溪渡口旧传许旌
   阳炼丹处又有茅城在县南二十里相传三茅炼
   丹处
   中堂在上元县古都城宣阳门外或谓之南皇堂
   六朝时建康有警多以亲贵出顿中堂晋纪云孝
   武以太学在秦淮南去台城悬远权以中堂为太
   学释奠金陵志云吴建中堂每岁暮习元会仪于
   此
卷三十 第 41a 页 WYG0508-0021c.png
  仪贤堂在上元县宣阳门内吴建本名延贤堂宋
  元嘉三年帝临听讼自是每岁三讯皆于此堂因
  名听讼堂梁天监七年改名仪贤策孝廉秀士于
  此
  乐贤堂在上元县台城内晋肃宗为太子时建
  宣猷堂在上元县晋置后在梁东宫梁纪云修饰
  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皇太子宣城
  王亦于是堂讲释老萧子显传云谢嘏出守建安
卷三十 第 41b 页 WYG0508-0021d.png
  于宣猷堂宴饯赋诗用十五剧部陈姚察传云察
  年十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武帐堂在上元县幕府山武帐冈上宋文帝建元
  嘉二十一年宴于此堂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
  所赐馔日旰食不至皆有饥色上曰汝曹少长丰
  逸不见百姓艰难今使汝曹识有饥苦知以节俭
  期物
  澄心堂在上元县南唐宫左后主建为藏书撰述
卷三十 第 42a 页 WYG0508-0022a.png
  之所也后主有巧思制澄心堂纸时甚珍之
  有美堂在上元县宋行宫内旧为府治
  周颙草堂在上元县钟山北颙隐居之所后出为
  海盐令舍宅为草堂寺孔德璋作北山移文
  郑侠读书堂在上元县清凉寺侠随父宦江宁读
  书于此惟冬至元日归省有漏随书卷尽春逐酒
  瓶开之句王安石深赏之
  戏䌽堂在上元县转运司堂后宋嘉定八年真德
卷三十 第 42b 页 WYG0508-0022b.png
  秀葺而名之马光祖王野皆公门下士宝祐中同
  持节于此新其堂刻石识之
  清如堂在上元县青溪渌波桥北马光祖建取御
  翰中一清如水之语名之梁椅为记
  大本堂在上元县明洪武初为太子诸王授经之
  所延四方耆儒于其中公侯子弟皆就学焉
  易并堂在句容县治中堂后宋淳祐间令张矩改
  建冰玉轩赵时侃为令尝请于朝均民赋税矩其
卷三十 第 43a 页 WYG0508-0022c.png
  婿也因记曰晋人语云妇翁冰清女婿玉润非敢
  自谓玉润继冰清也将以远挹前言近瞻往行云
  尔
  读书堂在六合县横山前世传昭明曾读书于此
  是仪宅在上元县台城西吴志云仪为人俭约不
  治产宅甚卑陋邻家起大屋大帝望见问左右以
  仪家对大帝曰仪俭必非及问果他宅其见信如
  此
卷三十 第 43b 页 WYG0508-0022d.png
  诸葛恪宅在上元县古元风观前南接青溪其东
  即江令宅
  骆统宅在上元县东二十五里崇礼乡土山下相
  传为骆监军宅
  陶璜宅在上元县石头坞其地名陶家渚
  王导宅在上元县乌衣巷南临骠骑航晋江左初
  立琅邪诸王皆居乌衣巷导使郭璞筮之云吉无
  不利子孙繁衍
卷三十 第 44a 页 WYG0508-0023a.png
  郤鉴宅在上元县青溪上
  谢元宅在上元县土山地名康乐坊旁有谢元走
  马路
  杜姥宅在上元县台城南掖门外晋成帝杜后母
  裴氏立第于此世谓杜姥宅
  宋明帝旧宅在上元县青溪中桥北后改为湘宫
  寺
  建平王刘宏宅在上元县鸡笼山宏笃好文籍文
卷三十 第 44b 页 WYG0508-0023b.png
  帝宠爱殊常为立第尽山水之美
  檀道济宅在上元县青溪
  谢灵运宅在上元县康乐坊故居灵运有还故园
  诗
  刘勔宅在上元县钟山蒋庙东北名东山园南史
  云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彷佛丘
  中朝士雅素者多往游之
  齐竟陵王萧子良宅在上元县钟山西子良有行
卷三十 第 45a 页 WYG0508-0023c.png
  宅诗
  刘瓛宅在上元县青龙山之前南史云瓛宅近檀
  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
  青溪竟陵王子良表武帝为立馆以檀桥地给之
  明僧绍宅在上元县摄山齐永明七年僧绍舍宅
  为寺即今栖霞寺
  梁武帝旧宅在上元县城东十五里长乐乡南史
  云帝以宋大明元年生于秣陵同夏里三桥宅后
卷三十 第 45b 页 WYG0508-0023d.png
  舍故宅为光宅寺
  沈约宅在上元县钟山之麓名东田南史云约迁
  尚书令名誉虽隆重而居处俭素立宅东田尝为
  郊居赋
  伏挺宅在上元县城东北南史云居宅在潮沟于
  宅讲论语听者倾朝
  韦载宅在上元县治北山下南史云载于江乘县
  之北筑室屏绝人事不出篱门者十载
卷三十 第 46a 页 WYG0508-0024a.png
  江总宅在上元县青溪侧相传鹫峰寺即其故址
  金陵故事云南朝鼎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胜
  地宋时为段约宅
  孙玚宅在上元县青溪其西即江总宅南史云玚
  家穿筑极林泉之美宾客填门轩盖不绝后主频
  幸其宅
  王昌龄宅在上元县青溪
  冷朝阳宅在上元县白下门外韩翃有送朝阳还
卷三十 第 46b 页 WYG0508-0024b.png
  宅诗
  顾况宅在上元县皇甫湜顾况集序云况以文入
  仕佐著作为众所排起屋茅山飘然若将续古之
  仙以寿终庆元志云顾著作山房在菖蒲潭
  宋齐丘宅在上元县古国子监巷
  南唐李建勋宅在上元县青溪上建勋有草堂閒
  兴诗
  徐铉宅在上元县舆地纪胜云在栖霞寺西园池
卷三十 第 47a 页 WYG0508-0024c.png
  甚盛中有来贤亭今陶庄即其地宋裴迪有结亭
  意在留贤者谁慕清风为驻留之句
  杨德逢宅在上元县城东北隅德逢号湖隐先生
  蔡宽夫宅在上元县青溪宋贡院基是其地南窗
  记谈云宽夫治地青溪南疏地深数尺见釜镬交
  错仆压知为前代人居也
  范蠡宅在江宁县治长干里丹阳记云蠡居长干
  古越城中
卷三十 第 47b 页 WYG0508-0024d.png
  张昭宅在江宁县治丹阳记云云大长干道西有张
  子布宅对瓦官寺门今来宾桥西南小桥即张侯
  桥也张悌宅在城南板桥
  陆机宅在江宁县秦淮之侧金陵故事云二陆读
  书堂带秦淮屏钟山最为幽邃后机入洛作怀旧
  居赋即此
  纪瞻宅在江宁县乌衣巷晋书云瞻厚自奉养馆
  宇崇丽园池竹石为一时之盛元帝尝幸其宅既
卷三十 第 48a 页 WYG0508-0025a.png
  进骠骑将军即其宅为骠骑府遂名其府侧浮桥
  曰骠骑航
  谢尚宅在江宁县竹格渡北永和四年尚舍宅造
  庄严寺宋改名谢镇西寺金陵志云今斗门桥北
  东岸是其地
  谢安宅在江宁县乌衣巷口秦淮之南图经云安
  居骠骑航之侧桓元欲以安宅为营谢混曰召伯
  之仁犹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亩宅耶元
卷三十 第 48b 页 WYG0508-0025b.png
  惭而止
  谢万宅在江宁县长乐桥丹阳郡城旁今桐树湾
  东
  吴隐之宅在江宁县城东南五里今双桥门内隐
  之为广州刺史还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堂
  六间妻子不免寒露
  顾恺之宅在江宁县瓦官寺东北恺之建层楼作
  画风雨寒暑不下笔必天气明朗乃登楼染毫即
卷三十 第 49a 页 WYG0508-0025c.png
  去梯妻子罕见
  何尚之宅在江宁县南涧寺侧城南落马涧是也
  谢几卿宅在江宁县东南十八里古白杨巷之石
  井几卿免官家居朝中交游者载酒从之客常满
  座
  沈庆之宅在江宁县城东南十里今上方桥左右
  南史云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
  有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
卷三十 第 49b 页 WYG0508-0025d.png
  官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
  萧坦之宅在江宁县城东傍秦淮旧东府城之东
  王僧虔宅在江宁县禁中里马粪巷与乌衣子弟
  分枝居焉
  谢朏宅在江宁县朏有脚疾角巾乘小车就席华
  林园明旦乘舆出幸朏宅宴语尽欢请自还迎母
  许之临发舆驾临幸赋诗饯别及到都敕材官起
  府于旧宅
卷三十 第 50a 页 WYG0508-0026a.png
  范云宅在江宁县城东南临秦淮梁何逊有经范
  将军三桥故宅诗
  到溉宅在江宁县东临秦淮
  伏曼容宅在江宁县西南瓦官寺东设高座于厅
  事有宾客辄升座为讲说生徒常数十百人
  张洎宅在江宁县秦淮北岸为南唐参政时赐第
  韩熙载宅在江宁县城南南唐故事云居朱雀门
  外戚家山
卷三十 第 50b 页 WYG0508-0026b.png
  孙晟宅在江宁县凤台山西冈垄之间韩熙载见
  门巷卑陋曰湫隘若此岂称为相第耶明年果拜
  相
  李琮宅在江宁县江宁镇桥西琮尝手植槐数株
  至元末犹存
  陈遇宅在江宁县遇字中行世居江宁明洪武初
  以荐召见询以国计称旨命之官不就帝称中行
  先生尝以厩马赐归第三幸其宅
卷三十 第 51a 页 WYG0508-0026c.png
  张益宅在江宁县聚宝门内正统初赐第
  倪谦宅在江宁县铁作坊所居列肆皆铁工见公
  起辄止之曰吾与汝同为乡里毋因吾妨汝工至
  再四咸称公为长者
  许长史宅在句容县雷平山西北南有井后为观
  周瑜宅在高淳县西二十里周氏世居于此以砖
  为垣周一里遗址犹存
  魏良臣宅在高淳县东十里南塘铺今有南塘井
卷三十 第 51b 页 WYG0508-0026d.png
  其旁即宅址
  招隐馆在上元县草堂寺侧宋为雷次宗筑
  商飙馆在上元县蒋祠西南去城十五里一名九
  日台齐武帝永明五年九日出商飙馆登高以宴
  群臣
  士林馆在上元县台城西梁武帝建梁书张绾传
  云城西开士林馆聚学者绾与右卫朱异太府卿
  贺琛递述制旨礼记中庸义
卷三十 第 52a 页 WYG0508-0027a.png
  别馆在上元县陈时六门之外有别馆诸王冠婚
  之所
  横江馆在江宁县赏心亭侧马光祖创以待四方
  宾客非李白诗中之横江馆也
  青溪小姑沉水处旧有祠在金陵闸相传汉秣陵
  尉蒋子文遇难小姑挟二女投青溪死明万历间
  改为节烈祠小姑蒋侯第三妹也
  昭文斋在上元县钟山王安石读书定林庵米芾
卷三十 第 52b 页 WYG0508-0027b.png
  榜其斋曰昭文
  高斋在上元县宋行宫内叶清臣建
  䌷书斋在上元县东北钟山楼下马光祖命周应
  合修志处有学斋在其中
  箨龙轩在上元县城西北铁塔寺王安石读书处
  南轩在江宁县保宁寺宋张浚开府时其子读书
  于保宁寺方丈小室号南轩真德秀建南轩先生
  祠于天禧寺方丈后
卷三十 第 53a 页 WYG0508-0027c.png
  桂林苑在上元县北落星山之阳吴都赋云数军
  实于桂林之苑
  别苑在上元县冶城一名西园晋王导移冶出石
  头以其地为西园成帝幸司徒府西园即此太元
  中立寺以冶城为名元兴三年桓元以寺为别苑
  乐游苑在上元县城东北八里晋之芍药园也义
  熙中刘裕筑垒即此处宋元嘉中为乐游苑寰宇
  记云在覆舟山南
卷三十 第 53b 页 WYG0508-0027d.png
  上林苑在上元县鸡笼山东归善寺后宋大明三
  年筑初名西苑梁改为上林其地有古池俗呼为
  马塘亦曰饮马池其西有望宫台
  青林苑在上元县篱门亭路枕后湖
  芳林苑在上元县古湘宫寺前寰宇记云亦名桃
  花苑齐高帝改青溪宫为之永明五年禊饮于此
  王融曲水诗序云载怀平浦乃眷芳林谓此
  方山苑在上元县方山侧湖熟西北方山顶四方
卷三十 第 54a 页 WYG0508-0028a.png
  上有池水齐武帝于此筑苑焉
  芳乐苑在上元县建康子城北南齐筑
  博望苑在上元县城东齐文惠太子所立沈约郊
  居赋云昔储王之旧苑实博望之馀基
  北苑在上元县城北南唐筑徐铉徐锴汤悦皆有
  北苑侍宴诗序曰望蒋峤之嵚崟祝为圣寿泛湖
  沟之清浅流作恩波
  南苑在江宁县瓦官寺东北宋明帝时张永请南
卷三十 第 54b 页 WYG0508-0028b.png
  苑即此梁改名建兴
  娄湖苑在江宁县新亭乡光宅寺齐武帝永明元
  年望气者言娄湖有王气帝乃筑青溪旧宫作娄
  湖苑以厌之
  灵丘苑在江宁县新林界齐武帝立梁天监中以
  其地为法王寺
  江潭苑在江宁县城西南新林梁大同九年立亦
  名王游苑
卷三十 第 55a 页 WYG0508-0028c.png
  谢公墅在上元县土山唐温庭筠有谢公墅歌
  王骞墅在上元县钟山南史云骞有墅八十馀顷
  与诸宅及故旧共佃之尝谓人曰我不如郑公业
  有田四百顷而食不周以此为愧
  华林园在上元县台城内本吴旧宫苑中有天渊
  池世说云晋简文帝在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
  不必在远翛然林水便有濠濮间趣觉鸟兽禽鱼
  自来相亲
卷三十 第 55b 页 WYG0508-0028d.png
  东篱门园在上元县东府篱门内即乌榜村南史
  云何点居东篱门园豫章王嶷命驾造园点从后
  门避去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望尘不及
  吾当望岫息心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冢侧每饮
  必举酒酹之
  沈约郊园在上元县钟山下约有憩郊园并与谢
  朓唱和诸诗
  古东园在上元县东冶亭侧面东有堂一曰钟山
卷三十 第 56a 页 WYG0508-0029a.png
  以尽得钟山之胜有亭二南曰见墩见谢安旧墩
  也北曰草移取孔德璋北山移文也宋乾道五年
  与东亭并创
  养种园在上元县城东宋南渡为行宫养种花木
  于内中有媐春堂玉雪堂清华堂又有亭二曰怀
  洛曰芳润
  乌衣园在江宁县城南乌衣巷之东王谢故居也
  旧有堂额曰来燕马光祖拓而新之一时称盛
卷三十 第 56b 页 WYG0508-0029b.png
  绣春园在江宁县旧社坛东宋端平三年高定子
  复筑有记
  瞻园在江宁县大功坊明魏国公徐达赐第内西
  偏竹石卉木为金陵园亭之冠赐第之南曰南园
  又有万竹园在城西南隅与瓦官寺近东园在武
  定桥东城下与回光寺近明武宗于此设钓移日
  西园在城内西南近骁骑仓有古松高可三丈相
  传宋仁宗为升王时手植以赐陶道士者下覆二
卷三十 第 57a 页 WYG0508-0029c.png
  石一曰紫烟一曰鸡冠宋梅挚有诗马光祖有铭
  明朱之蕃题曰六朝松石未知何据
  莫愁湖园在三山门外里许园中有楼徐达别业
  也
  同春园在江宁县城西南隅明王世贞金陵诸园
  记称此园与徐达园并胜
  息园在江宁县淮青桥东北明尚书顾璘造有楼
  曰见远
卷三十 第 57b 页 WYG0508-0029d.png
  逸园在江宁县驯象门街南明太保王以旂别圃
  也敝庐三楹乃未遇时所搆及贵不加修饰绕以
  竹树而已
  市隐园在江宁县武定桥东明姚鸿胪元白所创
  快园在江宁县武定桥东明徐霖所筑中有晚静
  阁长洲文徵明书台曰振衣刻名人题咏于上又
  有丽藻堂乔宇题
  栝园在江宁县大功坊东巷内旧为徐魏公达别
卷三十 第 58a 页 WYG0508-0030a.png
  业后归周亮工堂前老栝两株赵宧光题额左峙
  一巨峰沈周吴宽钱福皆有镌题
  元圃在上元县台城北齐文惠太子筑舆地志云
  圃内有明月观宛转廊徘徊桥梁书云昭明太子
  立馆于圃以延朝士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太
  子不答惟咏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
  音轨大惭
  青溪园亭在上元县旧志溪西自百花洲入临水
卷三十 第 58b 页 WYG0508-0030b.png
  小亭曰放船入门有四望亭榜曰天开图画环以
  四亭曰玲珑池曰玻瓈顷曰金碧堆曰锦绣段其
  东有桥曰镜中桥东为青溪庄南有万柳堤榜曰
  溪光山色北有亭临水曰撑绿其径前曰添竹后
  曰香远尚友堂西扁曰香世界先贤祠之东有亭
  曰花神仙清如堂南绿波桥西有亭曰众芳曰爱
  青其东又曰割青青溪阁之南清风关之北有桥
  曰望花随柳其中有亭曰心乐其前曰一川风月
卷三十 第 59a 页 WYG0508-0030c.png
  自清风关东折而北亭出溪东二曰看竹曰苍雪
  其后则为静庵庵后有石亭曰最高山后跨梁陟
  径为堂二前曰閒暇后曰近民诸亭惟割青为旧
  馀皆马光祖所建宋名青溪园为小西湖今废
  古御街在江宁县吴时自宫门南出朱雀门七八
  里府寺相属晋成帝因吴苑城筑新宫正中曰宣
  阳门南对朱雀门相去五里夹道开御沟植槐柳
  梁武帝克齐焚其奢淫异服六十二种于御街人
卷三十 第 59b 页 WYG0508-0030d.png
  亦号为焚衣街
  乌衣巷在江宁县秦淮南近朱雀桥晋南渡王导
  谢安居此巷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丹阳记云
  吴时乌衣营处所
  马粪巷在江宁县禁中里南史云僧虔以来门风
  多宽恕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粪诸王
  为长者
  纸务在六合县南唐主好蜀纸得蜀工使行境内
卷三十 第 60a 页 WYG0508-0031a.png
  惟六合之水与蜀同遂于扬州置务今浮桥南一
  带尚呼为纸房
  朱雀航在江宁县晋置即吴之南津桥也桥在宫
  城朱雀门南亦谓之南航又曰大航以秦淮诸航
  此为之最也舆地志云自石头东至运渎总二十
  四航而朱雀与竹格骠骑丹阳谓之四航宁康元
  年诏除丹阳竹格等四航税是也今聚宝门内镇
  淮桥即朱雀遗址
卷三十 第 60b 页 WYG0508-0031b.png
  竹格渚航在江宁县朱雀航西
  骠骑航在江宁县故东府城南秦淮河上相传会
  稽王道子所立亦曰东府城桥一云梁临川王宏
  为骠骑大将军居东府桥因以名或曰以纪瞻居
  此为骠骑将军而名又曰小航对大航而言也
  丹阳后航在江宁县丹阳郡城后
  五马渡在上元县幕府山前晋元帝与诸王渡江
  处当时有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之谣后人因
卷三十 第 61a 页 WYG0508-0031c.png
  建化龙亭于其地亦名五马亭
  麾扇渡在江宁县朱雀航之左晋永兴中陈敏㨿
  建业军临大航岸顾荣以白羽挥之其军自溃因
  以名渡
  桃叶渡在江宁县秦淮青溪合流处王献之爱妾
  名桃叶渡名因此今为利涉桥
  子游里金陵故事云在上元县东二十二里元金
  陵新志云按家语言偃吴人金陵亦吴也九域志
卷三十 第 61b 页 WYG0508-0031d.png
  谓言偃里在上元县
  长千里在江宁县舆地纪胜云建康南五里有山
  冈其间平地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并是地名小长干在瓦官寺南西出大江又天禧
  寺在城南门外始名长干寺宋改名乃大长干也
  今报恩寺前大道吴都赋长干延属注云江东谓
  山间为干建业之南其地平衍故号为长干
  乌榜村在上元县天庆观西庆元志云初立西州
卷三十 第 62a 页 WYG0508-0032a.png
  城未有篱门树乌榜而已故以名村
  射雉场在上元县东二十里六朝事迹云齐置五
  百所皆以七宝装翳
  燕雀湖在上元县图经云城东二里昭明墓侧湖
  周二里流入青溪宋元时为白荡湖一名前湖寻
  堙相传明代宫殿正值其处或云故元武门外有
  水一泓其遗迹也
  覆杯池在上元县东北古台城中晋元帝以酒废
卷三十 第 62b 页 WYG0508-0032b.png
  政王导谏之帝因覆杯池中以为戒
  善泉池在上元县东北台城东一名九曲池梁昭
  明太子所凿
  芙蓉池在上元县西唐李德裕有游金陵芙蓉池
  记
  长命洲在上元县石头城前梁武帝日市鹅鸭鸡
  豚之属放生于此置户十家以谷粟喂养以洲为
  长命洲
卷三十 第 63a 页 WYG0508-0032c.png
  新洲在江宁县金陵乡去城四十里南史云宋武
  帝微时伐荻新洲今薛家洲是其地
  舟子洲在江宁县近镇淮桥梁天监十二年以朱
  雀门东北淮水纡曲数有水患又舟行旋冲太庙
  湾乃凿通之中央为此洲诸郡秀士上计者憩止
  于此金陵记云洲在城南隅周回七里当朱雀航
  长乐渡之间今废
  梦笔驿在上元县东冶亭即江淹梦还郭璞笔处
卷三十 第 63b 页 WYG0508-0032d.png
  临江驿在江宁县北临大江旧县名因以名驿
  鸡鸣埭在上元县六朝事迹云齐武帝早游钟山
  射雉至此鸡始鸣是在青溪西南又按齐书裴后
  传载帝幸琅邪城事其埭又当近北今清化市是
  其处二埭皆当时所历
  方山埭在江宁县东南四十五里吴赤乌八年使
  陈勋于方山立埭号方山埭梁书沈瑀传云方山
  埭高峻冬月公私行侣以为艰难帝使瑀行治之
卷三十 第 64a 页 WYG0508-0033a.png
  乃开四洪断行客就作三日立办
  南埭在江宁县东水门王安石赠段约诗闻君更
  欲通南埭割取钟山一半青正对旧青溪阁
  贺若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隋平陈贺若弼过
  江于蒋山龙尾筑垒
  韩擒虎垒在上元县石头城西有平陈碑薛道衡
  作
  大业垒在句容县北晋郤鉴屯京口所筑与曲阿
卷三十 第 64b 页 WYG0508-0033b.png
  庱亭号为三垒胡氏曰大业里名在丹阳县北
  仁威垒在句容县白羊门内南史云梁承圣初周
  弘让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曰仁威垒
  谢公墩在上元县冶城北二里其形起伏曲折实
  城西北胜地相传谢安所尝登也吹剑录云荆公
  宅乃谢安所居地有谢公墩公赋诗曰我名公字
  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
  墩姓尚随公
卷三十 第 65a 页 WYG0508-0033c.png
  邀笛步在上元县青溪桥右王徽之邀桓伊吹笛
  处
  青溪栅在上元县城东
  秦淮栅在江宁县即栅塘吴时夹淮置栅梁天监
  中作两重栅皆施行马至南唐时置栅如旧
  朱年陇在江宁县南六十七里年生齐末遭乱母
  亡庐墓终日负薪有白兔紫芝生陇上至今名其
  居为孝感里
卷三十 第 65b 页 WYG0508-0033d.png
  藏冰井在上元县覆舟山宫苑记云宋孝武大明
  中凿上有凌室六朝每岁藏冰于此
  龙天王井在上元县台城前
  景阳井在上元县景阳楼下一名胭脂井
  应潮井在上元县酉阳杂俎云蒋山有应潮井在
  半山间俗传与江潮相应尝有破船朽板自井中
  出
  元和井在上元县郡圃石阑刻元和五祀四字
卷三十 第 66a 页 WYG0508-0034a.png
  保宁古井在江宁县东骁骑右卫仓内深数十丈
  中极空阔以四大铁人承之水甘美大旱不涸
  天禧寺义井在江宁县南报恩寺侧天圣中唐文
  遇令寺僧可政凿
  响井在江宁县西南陶吴镇以纱帛蒙其上击之
  作鼓声投以瓦砾则作钟磬声
  沸井在句容县东三十里闻人声则沸否则已异
  苑所云句容延陵季子庙前有井尝沸是也
卷三十 第 66b 页 WYG0508-0034b.png
  陶弘景井在句容县茅山华阳宫前
  上方井在溧水县西二十里上方寺中上刻字云
  唐贞元记
  玉兔泉在江宁县学宫内宋时有人逐兔至此掘
  地得泉因名刘基有铭
  卓锡泉在江浦县东北二十里定山寺内梁时僧
  达摩宴坐石岩思西域水以锡卓石遂得泉
  升元碣在上元县南唐末筑升元阁基得碣云抱
卷三十 第 67a 页 WYG0508-0034c.png
  鸡升宝位走马出金陵子建居南极安仁秉夜灯
  东陵骄小女骑虎渡河冰后皆验
  汉溧阳长校官碑在溧水县光和四年立后沈于
  固城湖滨宋绍兴十一年溧水尉喻仲远始得之
  置于官舍今在孔庙大门右
  同泰寺石在上元县台城本梁同泰寺杨吴顺义
  中置干福院院前有石四各高丈馀云此陈三品
  石也宋政和中取入汴京置延福宫王安石为之
卷三十 第 67b 页 WYG0508-0034d.png
  铭
  到公石在上元县庆元志云梁到溉家有礓石长
  丈六尺武帝命舁入华林园置宴殿前迎石之日
  倾都纵观谓之到公石
  金华石在上元县本金华宫中石高九寸引手可
  举至赵宋犹存于府治
  秦淮石在江宁县宋太祖建国四年改元乾德先
  是浚秦淮得此石有大宋乾德四年六字考㨿辅
卷三十 第 68a 页 WYG0508-0035a.png
  公祏有此伪号石出适值是时人以为符谶云
  古桂在溧水县城东察院内一本九干传是六朝
  时所植林古度为之赋
 
 
 
 
 
卷三十 第 68b 页 WYG0508-0035b.png
 
 
 
 
 
 
 
 江南通志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