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a 页 WYG0202-04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辨疑卷十 元 陈天祥 撰
孟子
公孙丒上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注曰孟子言也
自子诚齐人也下连此句皆孟子之言此处不当又
有孟子𤼵语之辞曰本衍字无疑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注阙
四书辨疑卷十 元 陈天祥 撰
孟子
公孙丒上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注曰孟子言也
自子诚齐人也下连此句皆孟子之言此处不当又
有孟子𤼵语之辞曰本衍字无疑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注阙
卷十 第 1b 页 WYG0202-0462b.png
改字学者各以意说未有定论改改变也盖言田野
开辟民人生聚与夏后殷周盛时无异地今不改变
三代盛时之开辟民今不改变三代盛时之生聚也
速于置邮而传命○注置驿也邮驲也
篇韵诸说驿皆训驿马驲皆训驿传驿马驿传义本
不殊驿传亦驿马也今以置为驿邮为驲置邮二字
皆为驿马置邮传命乃是驿马驿马传命不成文理
况玉篇网部诸字凡从四者皆是止而不动之义与
开辟民人生聚与夏后殷周盛时无异地今不改变
三代盛时之开辟民今不改变三代盛时之生聚也
速于置邮而传命○注置驿也邮驲也
篇韵诸说驿皆训驿马驲皆训驿传驿马驿传义本
不殊驿传亦驿马也今以置为驿邮为驲置邮二字
皆为驿马置邮传命乃是驿马驿马传命不成文理
况玉篇网部诸字凡从四者皆是止而不动之义与
卷十 第 2a 页 WYG0202-0463a.png
驿驲等字从马而义主驰驱者不同南北玉篇江南
广韵置字止训安置设立尝见汉书中有训驿处然
于事多难合中原广韵韵略与毛晃韵略俱兼训驿
盖以汉书为据也毛晃云汉书乌孙传有便宜因骑
置以闻师古曰即今驿马也此以骑置二字一衮说
为驿马义已不明又国家设置驿马通报远近事情
边方奏事理合乘骑何必更言因驿马以闻邪观因
字之意若指朝廷使者而言有便宜因其使者以闻
广韵置字止训安置设立尝见汉书中有训驿处然
于事多难合中原广韵韵略与毛晃韵略俱兼训驿
盖以汉书为据也毛晃云汉书乌孙传有便宜因骑
置以闻师古曰即今驿马也此以骑置二字一衮说
为驿马义已不明又国家设置驿马通报远近事情
边方奏事理合乘骑何必更言因驿马以闻邪观因
字之意若指朝廷使者而言有便宜因其使者以闻
卷十 第 2b 页 WYG0202-0463b.png
于上则可说也然以骑置为使者称呼亦无可据不
知何谓毛氏又释传字云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
谓之传车又云凡四马高足者为置传中足者为驰
传下足者为乘传此盖以置传为驿传意又指置为
驿也夫所谓驿传者乃其驿马传车诸传之总称也
今单指置传为驿传其言驰传乘传者遂不谓之驿
传乎以此观毛氏所引诸置字义皆不安况置邮之
置既有邮字相配为言与汉书中置字又难同论惟
知何谓毛氏又释传字云古者以车驾马乘诣京师
谓之传车又云凡四马高足者为置传中足者为驰
传下足者为乘传此盖以置传为驿传意又指置为
驿也夫所谓驿传者乃其驿马传车诸传之总称也
今单指置传为驿传其言驰传乘传者遂不谓之驿
传乎以此观毛氏所引诸置字义皆不安况置邮之
置既有邮字相配为言与汉书中置字又难同论惟
卷十 第 3a 页 WYG0202-0463c.png
从玉篇及江南广韵之训为是邮字又未尝有训驲
者字既从邑乃其停止人之处所也江南广韵中原
韵略皆训境上舍中原广韵毛晃韵略南北玉篇皆
训境上行书舍此训为近邮只是传舍广韵释传字
云驿马曰传此以邮为驿传之舍也今之传舍曰馆
驿亦曰马站又曰马铺步递之舍曰急递铺中原多
事之际至曾三十里置一马铺急递铺大槩十里一
铺为常道路相望通谓之邮亭然急递铺始于近代
者字既从邑乃其停止人之处所也江南广韵中原
韵略皆训境上舍中原广韵毛晃韵略南北玉篇皆
训境上行书舍此训为近邮只是传舍广韵释传字
云驿马曰传此以邮为驿传之舍也今之传舍曰馆
驿亦曰马站又曰马铺步递之舍曰急递铺中原多
事之际至曾三十里置一马铺急递铺大槩十里一
铺为常道路相望通谓之邮亭然急递铺始于近代
卷十 第 3b 页 WYG0202-0463d.png
孟子时犹未有也速于置邮而传命置止是设置邮
乃传舍驿邮也盖言德之流行速于设置驿邮以传
朝廷之命令也
我四十不动心○注四十彊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时孔
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
果如此说圣贤之不动心必须四十然后能之颜渊
犹为未能也告子之不动心既先于孟子则是在四
十以前此又当作何说也四十彊而仕止是言其年
乃传舍驿邮也盖言德之流行速于设置驿邮以传
朝廷之命令也
我四十不动心○注四十彊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时孔
子四十而不惑亦不动心之谓
果如此说圣贤之不动心必须四十然后能之颜渊
犹为未能也告子之不动心既先于孟子则是在四
十以前此又当作何说也四十彊而仕止是言其年
卷十 第 4a 页 WYG0202-0464a.png
方彊壮可以入仕之时耳道明德立能不动心非皆
必在此时也孔子自言三十而立乃是心已立定不
动之道已了非直事事不惑然后为不动也我四十
不动心本言自已实然之事非指年例而言也此句
经文本不须用注
不动心有道乎○注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
孟子言不动心自有许多话说非只心有主三字能
尽况人心所主有善有不善若其心主于不善岂有
必在此时也孔子自言三十而立乃是心已立定不
动之道已了非直事事不惑然后为不动也我四十
不动心本言自已实然之事非指年例而言也此句
经文本不须用注
不动心有道乎○注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
孟子言不动心自有许多话说非只心有主三字能
尽况人心所主有善有不善若其心主于不善岂有
卷十 第 4b 页 WYG0202-0464b.png
不动之理此处止是公孙丒所问之言说者但当解
其本文不动心之道且合尽与孟子说
孟施舍○注孟姓施𤼵语声舍名也
此说本因舍岂能为必胜之语单称舍字故以施为
𤼵语声也然于姓与名中间插一字为𤼵语声不成
语矣语录指舟之侨孟之反尹公之他之之字为例
亦恐未当近世如颜之推宋之问之徒用之字为名
为字者多矣之侨之反之类正与此同之虽助辞亦
其本文不动心之道且合尽与孟子说
孟施舍○注孟姓施𤼵语声舍名也
此说本因舍岂能为必胜之语单称舍字故以施为
𤼵语声也然于姓与名中间插一字为𤼵语声不成
语矣语录指舟之侨孟之反尹公之他之之字为例
亦恐未当近世如颜之推宋之问之徒用之字为名
为字者多矣之侨之反之类正与此同之虽助辞亦
卷十 第 5a 页 WYG0202-0464c.png
不可于姓名中间作𤼵语读况施字乎惟以施舍为
名则不牵强舍岂能为必胜哉舍字上本合有施字
盖传写之脱漏也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注惴恐惧之也
旧注解惴为小惧今言恐惧之皆未免为牵强诗云
惴惴其慄惴止是畏惧之意准此解为虽褐宽博吾
不畏焉亦不可通王滹南谓不字有误予因疑为亦
字盖言自反而不直虽褐宽博吾亦畏之也
名则不牵强舍岂能为必胜哉舍字上本合有施字
盖传写之脱漏也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注惴恐惧之也
旧注解惴为小惧今言恐惧之皆未免为牵强诗云
惴惴其慄惴止是畏惧之意准此解为虽褐宽博吾
不畏焉亦不可通王滹南谓不字有误予因疑为亦
字盖言自反而不直虽褐宽博吾亦畏之也
卷十 第 5b 页 WYG0202-0464d.png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注告子谓
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
于心有所不安则当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其助于气
不得不得于理也言有所不达心有所不安是皆不
得理而然也舍置不达之言正是心从理之功力制
不安之心正是气为助之验舍置便是心力制便是
气不求理于心岂能舍置不求助于气如何力制既
言舍置其言却说不必求其理于心既言力制其心
于言有所不达则当舍置其言而不必反求其理于心
于心有所不安则当力制其心而不必更求其助于气
不得不得于理也言有所不达心有所不安是皆不
得理而然也舍置不达之言正是心从理之功力制
不安之心正是气为助之验舍置便是心力制便是
气不求理于心岂能舍置不求助于气如何力制既
言舍置其言却说不必求其理于心既言力制其心
卷十 第 6a 页 WYG0202-0465a.png
却说不必求其助于气岂不悖哉不得于言勿求于
心盖谓言有不得于理事已𤼵见于外不可求其理
于心改其已然之失改则动其心矣不得于心勿求
于气盖谓心有不得于理事未𤼵见于外不可求其
助于气成其未然之非成则亦动其心矣告子之不
动心用此道也故孟子言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而不
助成心之非可也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而不改其言
之失不可也心之非不可助言之失必当改心与言
心盖谓言有不得于理事已𤼵见于外不可求其理
于心改其已然之失改则动其心矣不得于心勿求
于气盖谓心有不得于理事未𤼵见于外不可求其
助于气成其未然之非成则亦动其心矣告子之不
动心用此道也故孟子言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而不
助成心之非可也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而不改其言
之失不可也心之非不可助言之失必当改心与言
卷十 第 6b 页 WYG0202-0465b.png
皆合义然后可以不动矣
夫志至焉气次焉○注若论其极则志固心之所之而
为气之将帅然气亦人之所以充满于身而为志之卒
徒者也故志固为至极而气即次之
此以至为极就其极字为说也然极字地位非志之
所宜居也志虽气之将帅义又志之君主也若志不
遵义自处其极出入专恣帅气而行未有所行不乱
能使其心自然不动者也至字止当训至到之至南
夫志至焉气次焉○注若论其极则志固心之所之而
为气之将帅然气亦人之所以充满于身而为志之卒
徒者也故志固为至极而气即次之
此以至为极就其极字为说也然极字地位非志之
所宜居也志虽气之将帅义又志之君主也若志不
遵义自处其极出入专恣帅气而行未有所行不乱
能使其心自然不动者也至字止当训至到之至南
卷十 第 7a 页 WYG0202-0465c.png
轩曰志之所至气次之而至此说为当
持其志无暴其气○注人固当敬守其志然亦不可不
致养其气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此则孟子之心所
以未尝必其不动而自然不动之大略也
注文只是朦胧说过终未尝明其如何为持其志如
何为无暴其气中间节制其宜者果何物也夫志不
当使之自专以妄动遵义而动皆合宜是之谓持其
志也气不可使之自恣而妄𤼵循理而𤼵皆中节是
持其志无暴其气○注人固当敬守其志然亦不可不
致养其气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此则孟子之心所
以未尝必其不动而自然不动之大略也
注文只是朦胧说过终未尝明其如何为持其志如
何为无暴其气中间节制其宜者果何物也夫志不
当使之自专以妄动遵义而动皆合宜是之谓持其
志也气不可使之自恣而妄𤼵循理而𤼵皆中节是
卷十 第 7b 页 WYG0202-0465d.png
之谓无暴其气也节制者惟义而已此其内外本末
交相培养之道也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
反动其心○注壹专一也蹶颠踬也趋走也孟子言志
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然气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
为之动如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反动其心所以
既持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
壹虽训专乃专辄自用之意动者臲卼不安之意盖
交相培养之道也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
反动其心○注壹专一也蹶颠踬也趋走也孟子言志
之所向专一则气固从之然气之所在专一则志亦反
为之动如人颠踬趋走则气专在是而反动其心所以
既持其志而又必无暴其气也
壹虽训专乃专辄自用之意动者臲卼不安之意盖
卷十 第 8a 页 WYG0202-0466a.png
志与气皆不可自有所专俱当听命于义志则秉义
命以帅其气气则承志之所至次之以接于物则内
外相应𤼵皆中节各不违宜无所亏失故气充而无
馁心安而不动也若志不遵义而专壹自恣所行既
乱气必不得自宁气不循理而专壹自恣所行既乱
志亦不能自靖故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至
于颠踬趋走之际气又非专在是也正由素无所养
不能顺序循理而轻率妄𤼵故其举错失常以至于
命以帅其气气则承志之所至次之以接于物则内
外相应𤼵皆中节各不违宜无所亏失故气充而无
馁心安而不动也若志不遵义而专壹自恣所行既
乱气必不得自宁气不循理而专壹自恣所行既乱
志亦不能自靖故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至
于颠踬趋走之际气又非专在是也正由素无所养
不能顺序循理而轻率妄𤼵故其举错失常以至于
卷十 第 8b 页 WYG0202-0466b.png
此既已颠踬其气愈乱气乱则心自不安也
我知言○注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
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虽能究知天下之言识其是非得失而于己之行事
却不相关未见心之不动之理盖知言者知其言之
诐淫邪遁之病不使有之于己则言公事直心无愧
怍而不动矣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注配者合而有助之
我知言○注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
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虽能究知天下之言识其是非得失而于己之行事
却不相关未见心之不动之理盖知言者知其言之
诐淫邪遁之病不使有之于己则言公事直心无愧
怍而不动矣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注配者合而有助之
卷十 第 9a 页 WYG0202-0466c.png
意义者人心之裁制道者天理之自然言人能养成此
气则其气合乎道义而为之助使其行之勇决无所疑
惮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则亦
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有为矣
浩然之气集义所生须有是义则有是气若无是义
则无是气但见气须以义为主未见义须以气为助
配有助之意此过论也所谓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
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则亦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
气则其气合乎道义而为之助使其行之勇决无所疑
惮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则亦
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有为矣
浩然之气集义所生须有是义则有是气若无是义
则无是气但见气须以义为主未见义须以气为助
配有助之意此过论也所谓若无此气则其一时所
为虽未必不出于道义则亦不免于疑惧而不足以
卷十 第 9b 页 WYG0202-0466d.png
有为者此论窒碍尤多果无气则其义已不存如何
所为却出于道义所为果出于道义则其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往矣又岂有疑惧不足有为者哉一时所
为暂行遽止有始无终止是专以顾护私欲而已便
谓出于道义恐亦未当夫道本无物可指统而言之
乃其事物相交所由道路之总称义乃道中之物也
分而言之事事物物各有其道义亦自有义之道若
以道义兼言则可义与道对言则不可经言配义与
所为却出于道义所为果出于道义则其自反而缩
虽千万人往矣又岂有疑惧不足有为者哉一时所
为暂行遽止有始无终止是专以顾护私欲而已便
谓出于道义恐亦未当夫道本无物可指统而言之
乃其事物相交所由道路之总称义乃道中之物也
分而言之事事物物各有其道义亦自有义之道若
以道义兼言则可义与道对言则不可经言配义与
卷十 第 10a 页 WYG0202-0467a.png
道与字界在义道之间乃是配义而又配道义与道
何可分邪注文分义为人心之裁制分道为天理之
自然此又不察义亦无非天理之自然与道亦无可
分之理也然其气合乎道义之一句中撤去与字不
用而以义道兼言亦由见与字有窒故也又观前后
经文前言以直养而无害后言是集义所生皆说以
义养气之事惟此中间一节却说气助义道与前后
意义亦不相合配止当训合与当作为其为气也配
何可分邪注文分义为人心之裁制分道为天理之
自然此又不察义亦无非天理之自然与道亦无可
分之理也然其气合乎道义之一句中撤去与字不
用而以义道兼言亦由见与字有窒故也又观前后
经文前言以直养而无害后言是集义所生皆说以
义养气之事惟此中间一节却说气助义道与前后
意义亦不相合配止当训合与当作为其为气也配
卷十 第 10b 页 WYG0202-0467b.png
义为道无是馁也如此读之义乃可通恐经文与字
为误不然终无可通之理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注必有事焉而
勿正赵氏程子以七字为句近世或并下文心字读之
者亦通必有事焉有所事也如有事于颛臾之有事正
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如作正心义亦同此
与大学之所谓正心者语意自不同也此言养气者必
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其或未充则但当勿忘其
为误不然终无可通之理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注必有事焉而
勿正赵氏程子以七字为句近世或并下文心字读之
者亦通必有事焉有所事也如有事于颛臾之有事正
预期也春秋传曰战不正胜是也如作正心义亦同此
与大学之所谓正心者语意自不同也此言养气者必
以集义为事而勿预期其效其或未充则但当勿忘其
卷十 第 11a 页 WYG0202-0467c.png
所有事而不可作为以助其长乃集义养气之节度也
若依近世之说改心字属上文勿正心三字不成文
理王滹南曰或以心字属上句或以属下句以文势
观之语皆不安中间或有脱误未可为断然之说也
此论甚善勿正勿忘之间难容更有心字勿忘上只
当有一亦字心字盖亦字之误注文解正字为预期
语录曰正则有所待盖必之之意既以正为期待又
以期待为必之之意迁就甚矣必期二字义实不同
若依近世之说改心字属上文勿正心三字不成文
理王滹南曰或以心字属上句或以属下句以文势
观之语皆不安中间或有脱误未可为断然之说也
此论甚善勿正勿忘之间难容更有心字勿忘上只
当有一亦字心字盖亦字之误注文解正字为预期
语录曰正则有所待盖必之之意既以正为期待又
以期待为必之之意迁就甚矣必期二字义实不同
卷十 第 11b 页 WYG0202-0467d.png
必是必定不移之意期是期望未定之意如言期于
必取期于必得须有必字乃为定意单用期字与必
同说非也战不正胜若解为战不期胜连春秋传也
说不通正胜乃必胜之意如楚子玉所谓今日必无
晋矣者是也不正胜者谓其不可有准定必胜之意
也至于期望之心何可无也孔子行三军亦必好谋
而成者是与未尝不望有成也由是言之以正为期
误亦明矣注又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乃是专为
必取期于必得须有必字乃为定意单用期字与必
同说非也战不正胜若解为战不期胜连春秋传也
说不通正胜乃必胜之意如楚子玉所谓今日必无
晋矣者是也不正胜者谓其不可有准定必胜之意
也至于期望之心何可无也孔子行三军亦必好谋
而成者是与未尝不望有成也由是言之以正为期
误亦明矣注又言养气者必以集义为事乃是专为
卷十 第 12a 页 WYG0202-0468a.png
养气而集义也君子行义知此义为巳所当为而为
之日往月来义乃自集以渐至于事皆合宜则俯仰
无所愧怍浩然之气自成义不可有意于集气不可
专意于养惟能真实行义则义自有集气自有养是
之谓善养气者也彼专为养气而集义者其心本不
在义特欲假此义为养气之资所集之义非真实之
义也义既无实气亦岂能浩然哉又解勿正为勿预
期其效正不可为期辨已在前既以集义为事郤不
之日往月来义乃自集以渐至于事皆合宜则俯仰
无所愧怍浩然之气自成义不可有意于集气不可
专意于养惟能真实行义则义自有集气自有养是
之谓善养气者也彼专为养气而集义者其心本不
在义特欲假此义为养气之资所集之义非真实之
义也义既无实气亦岂能浩然哉又解勿正为勿预
期其效正不可为期辨已在前既以集义为事郤不
卷十 第 12b 页 WYG0202-0468b.png
期望其成效世间岂有为其事而不望其事之成者
乎又解勿忘为勿忘其所有事勿助长为不可作为
不知所有事果是何事作为果是如何作为皆不可
晓必有事焉而勿正亦勿忘勿助长也者事指义所
成之事功而言盖言行义则必有所成之事功在焉
然其心当正在行义不可正在事功亦不可忘此事
功于气无所顾藉又不可欲其事功之速成急假无
实之义以张其气如助苗之长也义根本也气枝叶
乎又解勿忘为勿忘其所有事勿助长为不可作为
不知所有事果是何事作为果是如何作为皆不可
晓必有事焉而勿正亦勿忘勿助长也者事指义所
成之事功而言盖言行义则必有所成之事功在焉
然其心当正在行义不可正在事功亦不可忘此事
功于气无所顾藉又不可欲其事功之速成急假无
实之义以张其气如助苗之长也义根本也气枝叶
卷十 第 13a 页 WYG0202-0468c.png
也义实则气充义虚则气馁假虚义以张其气是犹
拔根本以长枝叶也根本拔则枝叶槁矣故曰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也予尝推衍此论义极该广非但养
气而已凡其巳所当为之善为之于已皆有及物之
事功随之明明德则有新民之事功随之正心修身
则有治国平天下之事功随之然其心当正在明已
明德正心修身不当正在新民治国平天下之事功
亦不当忘此事功而无及物之心也正便有助长之
拔根本以长枝叶也根本拔则枝叶槁矣故曰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也予尝推衍此论义极该广非但养
气而已凡其巳所当为之善为之于已皆有及物之
事功随之明明德则有新民之事功随之正心修身
则有治国平天下之事功随之然其心当正在明已
明德正心修身不当正在新民治国平天下之事功
亦不当忘此事功而无及物之心也正便有助长之
卷十 第 13b 页 WYG0202-0468d.png
意勿正则自不至于助长矣前古圣贤凡说道义必
与成物之事功兼言君子笃于亲其下便说民兴于
仁慎终追远其下便说民德归厚人人亲其亲长其
长其下便说天下平如此之类不能遍举其心虽不
正在事功亦未尝忘其事功也董仲舒言明其道不
计其功此乃勿正而忘之也惟孟子勿正勿忘之言
妙尽其理非后人所能及也此一节与上段文不相
接必有事焉上疑有脱简今不可考
与成物之事功兼言君子笃于亲其下便说民兴于
仁慎终追远其下便说民德归厚人人亲其亲长其
长其下便说天下平如此之类不能遍举其心虽不
正在事功亦未尝忘其事功也董仲舒言明其道不
计其功此乃勿正而忘之也惟孟子勿正勿忘之言
妙尽其理非后人所能及也此一节与上段文不相
接必有事焉上疑有脱简今不可考
卷十 第 14a 页 WYG0202-0469a.png
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注公孙
丒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
命今孟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
行而有之然则岂不既圣矣乎
孟子本言我知言非谓我能言也今因我知言之一
语遂以为兼言语而有之非也此段疑有阙文不可
强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注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
丒言数子各有所长而孔子兼之然犹自谓不能于辞
命今孟子乃自谓我能知言又善养气则是兼言语德
行而有之然则岂不既圣矣乎
孟子本言我知言非谓我能言也今因我知言之一
语遂以为兼言语而有之非也此段疑有阙文不可
强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注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
卷十 第 14b 页 WYG0202-0469b.png
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也
若言所生之物各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则犬豕
马牛虎狼蛇蠍皆当有不忍之心此物何尝有此哉
孟子止言人能如此非谓物物皆然也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下文既有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之说注文于
此未宜多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人之心也
若言所生之物各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则犬豕
马牛虎狼蛇蠍皆当有不忍之心此物何尝有此哉
孟子止言人能如此非谓物物皆然也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下文既有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之说注文于
此未宜多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
卷十 第 15a 页 WYG0202-0469c.png
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注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情也仁义礼智性也
端端绪也丝之端绪即丝也麻之端绪即麻也仁之
端便是仁义之端便是义今乃分仁义礼智为性分
仁义礼智之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情岂有
一体而为两物者哉语录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矣与此说互相首尾亦以四端为情又说情既𤼵则
有善不善盖不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未尝涉
情也仁义礼智性也
端端绪也丝之端绪即丝也麻之端绪即麻也仁之
端便是仁义之端便是义今乃分仁义礼智为性分
仁义礼智之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情岂有
一体而为两物者哉语录论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矣与此说互相首尾亦以四端为情又说情既𤼵则
有善不善盖不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未尝涉
卷十 第 15b 页 WYG0202-0469d.png
于不善也情有善不善若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
而言则可归之四端则不可四端本只是仁义礼智
不可别指为情也后篇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有此明文岂容别
议
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注仁道之大如此而自不
为之岂非不智之甚乎
莫之禦三字注文无明说禦止遏之也盖言为仁由
而言则可归之四端则不可四端本只是仁义礼智
不可别指为情也后篇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有此明文岂容别
议
莫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注仁道之大如此而自不
为之岂非不智之甚乎
莫之禦三字注文无明说禦止遏之也盖言为仁由
卷十 第 16a 页 WYG0202-0470a.png
已莫之或有止遏之者而自不为之是不智也此与
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语意相类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注与犹许也助也
取彼之善而为之于我则彼益劝于为善矣
此说过于用巧而失之狭其功止可及于知识之间
而已不识不知者所遗多矣恐非孟子赞称舜德之
本指也若只言与人同为善则理平意足气象又广
大亦甚自然夫与人同为善诚难事也苟非大中至
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语意相类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注与犹许也助也
取彼之善而为之于我则彼益劝于为善矣
此说过于用巧而失之狭其功止可及于知识之间
而已不识不知者所遗多矣恐非孟子赞称舜德之
本指也若只言与人同为善则理平意足气象又广
大亦甚自然夫与人同为善诚难事也苟非大中至
卷十 第 16b 页 WYG0202-0470b.png
正之人莫有能者窃尝验之天下之人见人有技媢
嫉憎恶违之使不通挤之使不保如此以便己私者
比比皆然诚能克去己私以至公无我为心人之有
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夫然后可以与人
同为善矣视其规规然取彼之善为之于己以劝彼
善者相去岂不甚远哉南轩曰取诸人是与人同为
善也此最本分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注阙
嫉憎恶违之使不通挤之使不保如此以便己私者
比比皆然诚能克去己私以至公无我为心人之有
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夫然后可以与人
同为善矣视其规规然取彼之善为之于己以劝彼
善者相去岂不甚远哉南轩曰取诸人是与人同为
善也此最本分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注阙
卷十 第 17a 页 WYG0202-0470c.png
孟子曰衍文
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注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
也
近世以时日支干凑为动作吉凶之说者不可胜数
皆上古所未有也以此为天时恐非贤哲所宜谈者
至若彼邦离叛此国辑睦彼岁饥馑此年丰熟彼军
疾疫此众康宁又如舟师遇春水骑兵得秋风涉险
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注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
也
近世以时日支干凑为动作吉凶之说者不可胜数
皆上古所未有也以此为天时恐非贤哲所宜谈者
至若彼邦离叛此国辑睦彼岁饥馑此年丰熟彼军
疾疫此众康宁又如舟师遇春水骑兵得秋风涉险
卷十 第 17b 页 WYG0202-0470d.png
而无雨雪袭击而逢阴晦敌国之所谓天时者皆此
类也南轩曰用兵乘机得其时也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注言四面攻围旷日持久必有值天时之
善者
旷日持久乃是地利之功不可与四面攻围一衮解
为天时之善也说者宜云四面攻围必有值天时之
善者然而旷日持久师老卒墯而不能胜者由其城
类也南轩曰用兵乘机得其时也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注言四面攻围旷日持久必有值天时之
善者
旷日持久乃是地利之功不可与四面攻围一衮解
为天时之善也说者宜云四面攻围必有值天时之
善者然而旷日持久师老卒墯而不能胜者由其城
卷十 第 18a 页 WYG0202-0471a.png
池险固易守难攻是为天时不如地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注域界限也
注与经文通读则是界限民不以封疆之界界字重
复不成文理域与下句固字威字相对为文皆是动
作从已字样域惟训处为是盖言聚处其民不必以
封疆之界限禁之也
是或一道也○注是或别有一种道理
是或别有一种道理此是猜想揣度之言曾子既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注域界限也
注与经文通读则是界限民不以封疆之界界字重
复不成文理域与下句固字威字相对为文皆是动
作从已字样域惟训处为是盖言聚处其民不必以
封疆之界限禁之也
是或一道也○注是或别有一种道理
是或别有一种道理此是猜想揣度之言曾子既言
卷十 第 18b 页 WYG0202-0471b.png
我以吾仁我以吾义则所指之道亦已明矣孟子之
言不应如此猜度也盖言曾子所言非不义也今我
此事亦或与曾子所言同是一个道理也故继言天
下有达尊三盖以齐王之爵比晋楚之富贵已之齿
德比曾子之仁义所以明其一道之无异也或者谦
逊之意盖不欲直比曾子也
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注去之
杀之也
言不应如此猜度也盖言曾子所言非不义也今我
此事亦或与曾子所言同是一个道理也故继言天
下有达尊三盖以齐王之爵比晋楚之富贵已之齿
德比曾子之仁义所以明其一道之无异也或者谦
逊之意盖不欲直比曾子也
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注去之
杀之也
卷十 第 19a 页 WYG0202-0471c.png
若以杀之为问子之失伍也亦多矣乃是指孔距心
亦可杀之也孟子之言何其疏戆如是邪前篇见不
可焉然后去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去与杀自有分
别去之止是逐去不用非杀之也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注
不得谓法制所不当得得之为有财言得之而又为有
财也或曰为当作而
不得之意止是谓其无财非有关于法制也经既明
亦可杀之也孟子之言何其疏戆如是邪前篇见不
可焉然后去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去与杀自有分
别去之止是逐去不用非杀之也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注
不得谓法制所不当得得之为有财言得之而又为有
财也或曰为当作而
不得之意止是谓其无财非有关于法制也经既明
卷十 第 19b 页 WYG0202-0471d.png
言自天子达于庶人岂有不当得之法制哉注文为
见两言不可以为悦疑其重复故以法制之说与无
财分之为二也试于常话中体认语意类此者每每
有之虽两言之而无财一句乃是故重前句自解其
不得之由耳先言不得不可以为悦后乃再言只是
无财故不可以为悦也后又总言得之为有财则其
自解不得之意止在于无财岂不甚明不可于经文
之外增加法制为说也注又解得之为有财引或曰
见两言不可以为悦疑其重复故以法制之说与无
财分之为二也试于常话中体认语意类此者每每
有之虽两言之而无财一句乃是故重前句自解其
不得之由耳先言不得不可以为悦后乃再言只是
无财故不可以为悦也后又总言得之为有财则其
自解不得之意止在于无财岂不甚明不可于经文
之外增加法制为说也注又解得之为有财引或曰
卷十 第 20a 页 WYG0202-0472a.png
之说改为字为而字读经文为得之而有财则益牵
强不成文理矣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注比必二
反比犹为也化者死者也恔快也言为死者不使土亲
近其肌肤于人子之心岂不快然无所恨乎
棺椁为死者护其肌肤虽愚夫愚妇共皆知之孟子
何必谆谆言此邪充虞本以木若以美然为问孟子
所答之言必须说出棺椁敦厚欲其耐久不致速有
强不成文理矣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注比必二
反比犹为也化者死者也恔快也言为死者不使土亲
近其肌肤于人子之心岂不快然无所恨乎
棺椁为死者护其肌肤虽愚夫愚妇共皆知之孟子
何必谆谆言此邪充虞本以木若以美然为问孟子
所答之言必须说出棺椁敦厚欲其耐久不致速有
卷十 第 20b 页 WYG0202-0472b.png
朽坏之意则与元问相合而注文但说设置棺椁之
常意于木之美恶厚薄略不相关则是未尝答其所
问也是岂经之本意哉旧说棺椁敦厚比亲体之变
化无令土亲肤南轩曰比及其化不使土亲其肤二
家之解虽其文有小异大意则同皆以比为比及化
为变化其理诚是然于上下之文犹未尽通也且姑
且也者字乃普该众人之辞盖言七寸棺椁自古以
来人皆用之虽共知其亲之体终皆不免朽坏且于
常意于木之美恶厚薄略不相关则是未尝答其所
问也是岂经之本意哉旧说棺椁敦厚比亲体之变
化无令土亲肤南轩曰比及其化不使土亲其肤二
家之解虽其文有小异大意则同皆以比为比及化
为变化其理诚是然于上下之文犹未尽通也且姑
且也者字乃普该众人之辞盖言七寸棺椁自古以
来人皆用之虽共知其亲之体终皆不免朽坏且于
卷十 第 21a 页 WYG0202-0472c.png
比变化者不使土近其肌肤于人为子之心谁独无
此快悦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注送终之礼所当
得为而不自尽是为天下爱惜此物而薄于吾亲也
人有吝物之心亦皆止是为已今言为天下爱惜此
物不知持此物于天下与谁也又况一人送终之物
大都几何而为天下爱惜邪夺之于其亲施之于天
下不惟君子不为虽小人亦无此事不以天下俭其
此快悦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注送终之礼所当
得为而不自尽是为天下爱惜此物而薄于吾亲也
人有吝物之心亦皆止是为已今言为天下爱惜此
物不知持此物于天下与谁也又况一人送终之物
大都几何而为天下爱惜邪夺之于其亲施之于天
下不惟君子不为虽小人亦无此事不以天下俭其
卷十 第 21b 页 WYG0202-0472d.png
亲盖言君子作事立法不欲使天下之人俭薄于其
亲也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夫士也亦无王命○注仕为官也士即从仕之人也
从仕为官也士乃未为官者也解士为从仕之人误
矣经中观亦字文势仕士本是一个字仕当作士传
写之差也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注季孙子叔疑不知何时人盖
亲也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夫士也亦无王命○注仕为官也士即从仕之人也
从仕为官也士乃未为官者也解士为从仕之人误
矣经中观亦字文势仕士本是一个字仕当作士传
写之差也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注季孙子叔疑不知何时人盖
卷十 第 22a 页 WYG0202-0473a.png
子叔疑者尝不用而使其子弟为卿季孙讥其既不得
于此而又欲求得于彼
旧注以季孙子叔为孟子弟子季孙不喜孟子之意
故言异哉子叔亦疑之今以子叔疑三字为一人亦
无考据子叔疑既已不用却得使其子与弟并为卿
相此又不可晓也大抵此章自季孙曰之下文多未
详不可强解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注泄柳
于此而又欲求得于彼
旧注以季孙子叔为孟子弟子季孙不喜孟子之意
故言异哉子叔亦疑之今以子叔疑三字为一人亦
无考据子叔疑既已不用却得使其子与弟并为卿
相此又不可晓也大抵此章自季孙曰之下文多未
详不可强解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注泄柳
卷十 第 22b 页 WYG0202-0473b.png
申详缪公尊之不如子思然二子义不苟容非有贤者
在其君之左右维持调护之则亦不能安其身矣
义不苟容者道合则留不合则去二子在鲁君则不
顾于己已则盼盼然望人于君之左右维持调护求
区区一身之安此非苟容而何此段经文本与上文
缪公尊礼子思之说相对为言上文注云缪公尊礼
子思常使人伺候道达诚意于其侧乃能安而留之
也此说诚是所谓伺候者伺候子思之颜情也准此
在其君之左右维持调护之则亦不能安其身矣
义不苟容者道合则留不合则去二子在鲁君则不
顾于己已则盼盼然望人于君之左右维持调护求
区区一身之安此非苟容而何此段经文本与上文
缪公尊礼子思之说相对为言上文注云缪公尊礼
子思常使人伺候道达诚意于其侧乃能安而留之
也此说诚是所谓伺候者伺候子思之颜情也准此
卷十 第 23a 页 WYG0202-0473c.png
以解本段之义泄柳申详亦是常使人候伺缪公颜
情道达诚意于其侧以安其身也然则人君以此礼
贤则可人臣以此事君则不可注文亦是见此一节
义有不安故宛转其意特加贤者二字指君侧之人
为贤人以成二子义不苟容之说然经中本无贤字
意脉彼其在君之侧候伺颜情道达人之诚意通布
腹心者盖亦只是左右亲信与人媒合就事之人非皆
可谓贤者也夫中正特立之士虽因贤者荐达至于
情道达诚意于其侧以安其身也然则人君以此礼
贤则可人臣以此事君则不可注文亦是见此一节
义有不安故宛转其意特加贤者二字指君侧之人
为贤人以成二子义不苟容之说然经中本无贤字
意脉彼其在君之侧候伺颜情道达人之诚意通布
腹心者盖亦只是左右亲信与人媒合就事之人非皆
可谓贤者也夫中正特立之士虽因贤者荐达至于
卷十 第 23b 页 WYG0202-0473d.png
行事之际可否进退有义存焉亦不直须常有贤者
维持调护恃以为安也况泄柳又非中行之士推闭
门不内之心乃其狷介之有甚焉者也君自造门欲
就见之犹不可得岂有望其君侧之人维持调护之
理又以一章之文势言之至其结意处止言虑而不
及子思于泄柳申详未尝再有干涉亦难通解窃尝
撤去泄柳以下十七字读之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
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如
维持调护恃以为安也况泄柳又非中行之士推闭
门不内之心乃其狷介之有甚焉者也君自造门欲
就见之犹不可得岂有望其君侧之人维持调护之
理又以一章之文势言之至其结意处止言虑而不
及子思于泄柳申详未尝再有干涉亦难通解窃尝
撤去泄柳以下十七字读之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
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如
卷十 第 24a 页 WYG0202-0474a.png
此则语意通顺而无疐碍十七字义实未详
王庶几改之○注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不可考矣
孟子去齐盖为道之不行非由一二事偶不如意悻
悻然去之也若专望齐王止改一事意亦狭矣王庶
几改之者普言王之素习果能悛改而有自新之志
犹可足用为善也其所责望于王者大矣不可单指
一事而言也
王由足用为善○注杨氏曰齐王天资朴实如好勇好
王庶几改之○注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不可考矣
孟子去齐盖为道之不行非由一二事偶不如意悻
悻然去之也若专望齐王止改一事意亦狭矣王庶
几改之者普言王之素习果能悛改而有自新之志
犹可足用为善也其所责望于王者大矣不可单指
一事而言也
王由足用为善○注杨氏曰齐王天资朴实如好勇好
卷十 第 24b 页 WYG0202-0474b.png
货好色好世俗之乐皆以直告而不隐于孟子故足以
为善
直告不隐固为朴实只朴实亦恐未至于足用为善
也况好勇好货好色好世俗之乐有因不得已而言
者有因惭怒而言者意皆自谓不能行先王之道此
不几于自暴自弃乎指此为足用为善义无可取孟
子平昔许齐宣王之意惟在不杀觳觫之牛所谓是
心足以王矣者是也足用为善意正在此非指朴实
为善
直告不隐固为朴实只朴实亦恐未至于足用为善
也况好勇好货好色好世俗之乐有因不得已而言
者有因惭怒而言者意皆自谓不能行先王之道此
不几于自暴自弃乎指此为足用为善义无可取孟
子平昔许齐宣王之意惟在不杀觳觫之牛所谓是
心足以王矣者是也足用为善意正在此非指朴实
卷十 第 25a 页 WYG0202-0474c.png
而言也
吾何为不豫哉○注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
不豫也
上文彼一时此一时之语正是自明其不豫之心在
此时不得不有也今言实未尝不豫于经文前后意
已差别而注文两句又自有窒果以实未尝不豫为
真则其虽若有不豫然者为假矣假者固不必论而
真者于理亦非也见天下无有治期生民困于虐政
吾何为不豫哉○注孟子虽若有不豫然者而实未尝
不豫也
上文彼一时此一时之语正是自明其不豫之心在
此时不得不有也今言实未尝不豫于经文前后意
已差别而注文两句又自有窒果以实未尝不豫为
真则其虽若有不豫然者为假矣假者固不必论而
真者于理亦非也见天下无有治期生民困于虐政
卷十 第 25b 页 WYG0202-0474d.png
而恬然不以为意仁人之心固如是乎观孟子夫天
未欲平治天下之言乃是忧先王之道不行生民之
困无已不豫之心盖为此也吾何为不豫哉为当读
为去声言我之不豫正为此耳我为何事不豫哉言
其非为己也
四书辨疑卷十
未欲平治天下之言乃是忧先王之道不行生民之
困无已不豫之心盖为此也吾何为不豫哉为当读
为去声言我之不豫正为此耳我为何事不豫哉言
其非为己也
四书辨疑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