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133-00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书纲目卷首上     婺源江永撰
  朱子乞修三礼劄子
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
乐先坏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
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
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其义疏耳前此
犹有三礼通礼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得以诵习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133-0045b.png
而知其说熙宁以来王安石变乱旧制废罢仪礼而独
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诸
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至于其间亦有因仪法
度数之寔而立文者则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议
率用耳学臆断而已若乃乐之为教则又绝无师授律
尺短长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有知其说者而不知其
为阙也故臣顷在山林尝与一二学者考订其说欲以
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133-0046a.png
皆以附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而
私家无书检阅无人抄写久之未成会蒙除用学徒分
散遂不能就而钟律之制则士友间亦有得其遗意者
窃欲更加参考别为一书以补六艺之阙而亦未能具
也欲望圣明特诏有司许臣就秘书省关借礼乐诸书
自行招致旧日学徒十馀人踏逐空闲官屋数间与之
居处令其编类虽有官人亦不系衔请俸但乞逐月量
支钱米以给饮食纸札油烛之费其抄写人即乞下临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133-0046b.png
安府差拨贴书二十馀名候结局日量支犒设别无推
恩则于公家无甚费用而可以兴起废坠垂之永久使
士知寔学异时可为圣朝制作之助则斯文幸甚取进

 (按光宗熙宁五年朱子为侍讲草此奏未几去国不/果上宁宗庆元二年始修礼书又越五年而朱子卒)
  朱子考定汉书艺文志(见仪礼经/传目录)
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此/朱子曰按)
(即今仪礼也十七本作七十临江刘敞云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永嘉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133-0046c.png
(疑后汉学者见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召之也)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
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明堂阴阳说
五篇周官六篇传四篇(王莽时刘散置博士师古曰即/今周官礼也亡其冬官以考工)
(记充之传/即周官传)刘歆曰易曰有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
义有所错而帝王质文世有损益至周曲为之防事为
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朱子曰按礼经威仪礼/器作经礼曲礼而中庸)
(以礼经为礼仪郑玄等皆曰经礼即周礼三百六十官/曲礼即今仪礼冠婚吉凶其中事仪三千以其有委曲)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133-0046d.png
(威仪故有二名按臣瓒曰周礼三百特官名耳经礼谓/冠婚吉凶盖以仪礼为经礼也而近世括苍叶梦得曰)
(礼经制之凡也曲礼文之目也先王之世二者盖皆有/书藏于有司祭祀朝觐会同则大史执之以莅事小史)
(读之以喻众而卿大夫受之以教万民保氏掌之以教/国子者亦此书也愚意礼篇三说礼器为胜诸儒之说)
(瓒叶为长盖周礼乃制治立法设官分职之书于天下/事无不该摄礼典固在其中而非专为礼设也故此志)
(列其经传之目但曰周官而不曰周礼自不应指其官/目以当礼篇之目又况其中或以一官兼掌众礼或以)
(数官通行一事亦难计其官数以充礼篇之数至于仪/礼则其中冠婚丧祭燕射朝聘自为经礼大目亦不容)
(专以曲礼名之也但曲礼之篇末见于今何书为近而/三百三千之数又将何以充之耶又尝考之经礼固今)
(之仪礼其存者十七篇而其逸见于他书者犹有投壶/奔丧迁庙衅庙中霤等篇其不可见者又有古经增多)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133-0047a.png
(三十九篇而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数十篇及河间献王/所辑礼乐古事多至五百馀篇倘或犹有逸在其间者)
(大率且以春官所领五礼之目约之则其初固当有三/百馀篇亡疑矣所谓曲礼则皆礼之徵文小节如今曲)
(礼少仪内则玉藻弟子职篇所记事亲事长起居饮食/容猊辞气之法制器备物宗庙宫室衣冠车旗之等凡)
(所以行乎经礼之中者其篇之全数虽不可知然条而/析之亦应不下三千有馀矣若或者专以经礼为常礼)
(曲礼为变礼则如冠礼之不醴而醮用酒杀牲而有折/俎若孤子冠母不在之类皆礼之变而未尝不在经礼)
(篇中坐如尸立如斋毋放饭毋流歠之类虽/在曲礼之中而不得谓之变礼其说误也)及周之衰
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
具至秦大坏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孝宣世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133-0047b.png
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朱/子)
(曰此节即上文/误作七十篇者)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苏林曰/淹中里)
(名也得朱子曰按及孔氏旧注属下句刘敞云孔氏安/国所 壁中书也当属上句今按此即上文五十六卷)
(者其读当/从刘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朱子曰按与/本作学十七)
(本作七十刘敞云学当作与七十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七正多三十九其说是也盖上文经七十篇本注)
(后氏戴氏又言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后仓二戴皆其/弟子则彼所谓后戴之礼即是传此高堂生之所得而)
(今号仪礼者也况刘氏所考于所增多篇数适合而上/文经目又别无高堂生十七篇之礼其證甚明贾公彦)
(疏亦云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故知此误错三字皆当从刘氏说)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133-0047c.png
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虽
不能备犹瘉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师古曰瘉/与愈同愈)
(胜也相朱子曰按诸记自一百三十一篇以下与经文/本不 杂疑今亦多见于本篇后记及二戴之记孔子)
(家语等书特不可考其所自耳又张淳云如歆所言则/高堂生所得独为士礼而今仪礼乃有天子诸侯大夫)
(之礼居其大半疑今仪礼非高堂生之书但数篇偶同/耳此则不深考于刘说所订之误人不察其所谓士礼)
(者特略举首篇以明之其曰推而致于天子者盖耑指/冠婚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有是礼而可推耶)
  孔颖达礼记正义序略
夫礼者经天地理人伦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礼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133-0047d.png
者理也其用以治则与天地俱兴但于时质略物生则
自然而有尊卑若羊羔跪乳鸿雁飞有行列岂由教之
者哉是三才既判尊卑自然而有但天地初分之后即
应有君臣治国但年代绵远无文以言案谯周古史考
云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则嫁娶嘉礼始于伏羲也
案帝王世纪云神农始教天下种谷故号曰神农案礼
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燔黍捭豚蒉桴土鼓又明堂
位云土鼓苇籥伊祁氏之乐又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133-0048a.png
蜡蜡即田祭与种谷相协土鼓苇籥又与蒉桴土鼓相
当故熊氏云伊耆氏即神农也既云始诸钦食致敬鬼
神则祭祀吉礼起于神农也又史记云黄帝与蚩尤战
于涿鹿则有军礼也易系辞黄帝九事章云古者葬诸
中野则有凶礼也又论语撰考云轩知地利九牧倡教
既有九州之牧当有朝聘是宾礼也若然自伏羲以后
至黄帝吉凶宾军嘉五礼始具其唐尧则舜典云修五
礼其文亦见经类于上帝则吉礼也百姓如丧考妣则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133-0048b.png
凶礼也群后四朝则宾礼也舜征有苗则军礼也嫔于
虞则嘉礼也虞夏商周各有当代之礼夏商亦有五礼
但书篇散亡故据周礼有文者而言明堂位云周公摄
政六年制礼作乐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仪礼今行
于世者唯十七篇而已故汉书艺文志云汉初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是也至武帝时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
篇献之又郑康成六艺论云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
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133-0048c.png
七篇外则逸礼是也其周礼汉书说河间献王开献书
之路得周官有五篇失其冬官一篇乃购千金不得取
考工记以补其阙礼记出自孔氏但正礼残缺无复能
明至孔子没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录
旧礼之义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序得失中
庸是子思伋所作缁衣公孙尼子所撰郑康成云月令
吕不韦所修卢植云王制汉文时博士所录其馀众篇
未能尽知所记之人也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133-0048d.png
  贾公彦仪礼篇次说
戴德戴圣与刘向别录十七篇次第皆冠礼第一婚礼
第二士相见第三自兹以下则异刘向别录即此十七
篇之次是也(按十七篇之次士冠士婚士相见乡饮乡/射燕礼大射聘礼公食觐礼丧服士丧既)
(夕士虞特牲/少牢有司彻)皆尊卑吉凶次第伦叙故郑用之至大戴
即以士丧第四既夕第五士虞第六特牲第七少牢第
八有司第九乡款第十乡射第十一燕礼第十二大射
第十三聘礼第十四公食第十五觐礼第十六丧服第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133-0049a.png
十七小戴于乡饮乡射燕大射四篇亦依别录次第而
以士虞第八丧服第九特牲第十少牢第十一有司第
十二士丧第十三既夕第十四聘礼第十五公食第十
六觐礼第十七皆尊卑吉凶杂乱故郑皆不从之 仪
礼见行事之法贱者为先故以士冠为先无大夫冠礼
诸侯冠礼次之天子冠又次之婚礼亦士为先大夫次
之诸侯次之天子为后诸侯乡饮酒为先天子乡饮酒
次之乡射燕礼以下皆然又以冠婚士相见为先后者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133-0049b.png
以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四十强而仕即有贽见乡大夫
见己君之等又为乡大夫州长行乡饮乡射之事已下
先吉后凶凶尽则行祭祀吉礼次序之法其义可知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录略
周公制礼之日礼教兴行后至幽王礼仪纷乱至于孔
子更脩而定之时已不具孔子卒后复更散乱故艺文
志云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
其害已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至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133-0049c.png
高堂生博士传十七篇孝宣世后仓最明礼戴德戴圣
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案儒林传汉兴高堂生
传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
官大夫而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也
事萧奋以授后仓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
授戴德戴圣郑云五传弟子则高堂生萧奋孟卿后仓
戴德戴圣是为五也此所传者谓十七篇即仪礼也周
官孝武时始出秘而不传周礼后出者以其始皇特恶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133-0049d.png
之故也是以马融传云秦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
官相反故始皇禁挟书搜求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百
年孝武时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
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孝成皇帝达才
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其
冬官一篇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
唯歆独识其年尚幼末年乃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迹
具在斯遭天下兵革并起弟子死丧有里人河南缑氏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133-0050a.png
杜子春年且九十能通其读郑众贾逵往受业焉众逵
以经书记转相證明为解多所遗阙融年六十有六念
前业未毕者唯周官自力补之郑玄序云大中大夫郑
少赣名兴及子大司农仲师名众故议郎卫次仲侍中
贾君景伯南郡太守马季长皆作周礼解诂窃观二三
君子之文章其所变易灼然如晦之见明其所弥缝奄
然如合符复析然犹有参错同事相违则就其原文字
之声类考训诂捃秘逸二郑同宗之大儒明理于典籍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133-0050b.png
存古字发疑正读亦信多善今赞而辨之庶成此家世
所训也然则周礼起于成帝刘歆而成于郑玄附离之
者大半故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
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为六国阴谋之书
唯有郑玄遍览群书知周礼乃周公致太平之迹故能
答林硕之论难使周礼义得条通是以周礼大行
  陈祥道礼书序略
先王之治以礼为本其宫室衣服车旗械用有等其冠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133-0050c.png
婚丧祭朝聘射御有仪即器以观礼无非法象之所寓
即文以观义无非道义之所藏使人思之而知所以教
守之而知所以禁奢者不得逞无度之心俭者不得就
苟难之节奇者不得以乱常邪者不得以害正此上下
所以辨而民志所以定也晚周而下道散于异政之国
法亡于殊俗之家君子不得以行礼小人得以行非礼
故两观大辂朱干玉磬天子之礼在诸侯塞门反坫素
衣朱襮诸侯之礼在大夫由是先王之制浸以埽地天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133-0050d.png
下学者亦失其传故随武子不知殽烝孟僖子不知相
礼范献子不知问讳曾子不知奠方鲁不知尚羔卫不
知立市则时之知礼者盖亦鲜矣汉兴叔孙通制礼仪
徒规当时之近功而其法失于太卑齐鲁二生之论礼
乐必期百年然后兴其言失于太高贾谊有修礼之志
而困于绛灌曹褒有定礼之议而沮于酺畋傅咸极论
于晋而诮于流俗刘蕡发策于唐而弃于一时由汉以
来千有馀载其间欲起礼法于上者非一君欲成礼法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133-0051a.png
于下者非一臣有是君而下之人不足以副之则礼之
道终不明有是臣而上之人不能任之则礼之事终不
行此庞政薄俗所以继作而唐虞三代之治不复见也
  杨复序丧祭礼通解
昔文公朱先生既修家乡邦国王朝礼以丧祭二礼属
勉斋先生编之迨文公属纩之前所与手书尤拳拳以
修正礼书为言先生服膺遗训不敢少忘然其书久未
脱藁嘉定己卯先生归自建邺奉祠家居先取向来丧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133-0051b.png
礼稿本精专修改至庚辰之夏而书成凡十有五卷复
尝伏而读之大哉书乎秦汉而下未尝有也复何足以
窥其阃奥然窃闻其略曰礼时为大要当以仪礼为本
今仪礼唯有丧服士丧士虞仅存而王侯大夫之礼皆
缺近世以来儒生诵习知有礼记而不知有仪礼士大
夫好古者知有唐开元以后之礼而不知有仪礼昔之
仅存者皆废矣今因其篇目之仅存者为之分章句附
传记使条理明白而易考后之言礼者有所依据不至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133-0051c.png
于弃经而任传遗本而宗末故总包尊卑上下之服则
有丧服明士礼之节文次序则有士丧礼上士丧礼下
士虞礼(凡上下通用之礼有与士丧/礼士虞礼相关者亦附于此)王侯大夫之礼关
于纲常者为尤重仪礼既缺其书后世以来处此大变
者咸幽冥而莫知其原取具临时沿袭鄙陋不经特甚
可为慨叹余因小戴丧大记一篇合周礼礼记诸书以
补其缺而王侯大夫之礼于是粲然可考故有丧大记
上丧大记下本经士丧士虞补经丧大记皆至虞礼而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133-0051d.png
止而王侯大夫士卒哭附练祥禫之礼又无所稽决故
有卒哭附练祥禫记本经丧服之外凡服之散见于传
记注疏者莫得而推寻故有补服哀杀有渐则变除有
节其文错出于经传者不可不表而出之故有丧服变
除丧服当辨其名物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故有丧
服制度圣人制服之意文理密察不可以不明故有丧
服义丧礼之外三年通行之礼其目不一有丧通礼变
礼非常情文尤密故有丧变礼宾吊主人之礼不可以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133-0052a.png
无所考故有吊礼礼之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故有丧
礼义于是丧礼之本末经纬莫不悉备既而又念礼条
目散阔欲撰仪礼丧服图式一卷以提其要而附古今
沿革于其后草具甫就而先生没矣呜呼此千古之遗
憾也先生所修祭礼本经则特牲少牢有司彻大戴礼
则迁庙衅庙(已上四卷未分/章句入注疏)所补者则自天神地祗百
神宗庙以至因事而祭者如建国迁都巡狩师田行役
祈禳及祭服祭器事序始终其纲目尤为详备先生尝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4b 页 WYG0133-0052b.png
为复言祭礼用力甚久规模已定每取其书翻阅而推
明之间一二条方欲加意修定而未遂也呜呼礼莫重
于丧祭文公以二书属之先生其责任至不轻也先生
于二书也推明文王周公之典辨正诸儒异同之论掊
击后世蠹坏人心之邪说以示天下后世其正人心扶
世教其功至远也而丧服图式祭礼遗稿尚有未及订
定之遗憾后之君子有能继先生之志者出而成之是
先生之所望也抑复又闻之先生曰始余创二礼粗就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133-0052c.png
奉而质之先师先师喜谓余曰君所立丧祭礼规模甚
善他日取吾所编家乡邦国王朝礼其悉用此规模更
定之呜呼又文公拳拳之意先生欲任斯责而卒不果
也岂不痛哉同门之士以复预闻次辑之略不可以无
言也复因敬识其始末如此以告来者丧礼十五卷前
已缮写丧服图式今别为一卷附于正卷帖之外以俟
君子亦先生平日之志云嘉定辛巳七月日门人三山
杨复谨序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133-0052d.png
  张虙刋丧祭二礼序
南康旧刋朱文公仪礼经传与集传集注而丧礼祭礼
俄空焉盖以属门人勉斋黄干俾之类次而未成也虙
来南康闻勉斋已下世深恨文公之志不终士友间有
言勉斋固尝脱藁今在南剑陈史君处欲全此书索之
南剑可也南剑知之果以其书来且并遣刻者数辈至
于是锓木更一年而后毕是虽丧祭二门而卷帙多前
书三之一以是刋造之日长点勘之功乡贡进士杨用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133-0053a.png
为多又助以王镇圭童居钦黄嵩三君披阅精彊错简
脱字往往无之虙生不为晚而不能一识文公文公不
可得而见得见勉斋者斯可矣又复失之分符星渚乃
文公遗爱之地高山仰止惓惓兴怀兹又得全其所欲
述之书以毕其平日传爱之志岂非幸欤第闲习礼度
不如式瞻仪刑讽咏遗言不如亲承音旨诚有如古人
之论抚卷为之三叹也嘉定癸未孟秋上浣四明张虙

礼书纲目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133-0053b.png
 
 
 
 
 
 
 
 礼书纲目卷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