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130-02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书卷四十
宋 陈祥道 撰
礼书卷四十
宋 陈祥道 撰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130-0241c.png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130-0242a.png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130-0242b.png
汤沐之邑
王制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
视元士(给齐戒洁清之田/浴用汤沐用潘)春秋桓二年郑伯以璧假许
田左氏曰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三月郑伯以璧
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榖梁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
非假而曰假讳易地许田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
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用见鲁之不朝于周而郑
之不祭泰山也(泰山非郑境内从天/王巡狩受命而祭也)公羊曰许田者何
王制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
视元士(给齐戒洁清之田/浴用汤沐用潘)春秋桓二年郑伯以璧假许
田左氏曰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三月郑伯以璧
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榖梁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
非假而曰假讳易地许田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
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用见鲁之不朝于周而郑
之不祭泰山也(泰山非郑境内从天/王巡狩受命而祭也)公羊曰许田者何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130-0242c.png
鲁朝宿之邑也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郊诸侯皆有朝
宿之邑此鲁朝宿之邑也则曷为谓之许田讳取周田
也曷为谓之许近许也此邑也其称田何田多邑少称
田邑多田少称邑(诸侯来朝当有所住止故赐邑于远/郊其实天子地诸侯不得专也桓公)
(专以与郑背叛当诛/故深讳之若暂假借)定四年召陵之会卫祝鮀私于苌
弘曰卫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有阎卫所/受朝宿邑)取于相土
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为汤/沐邑)周本纪曰郑怨桓王与鲁
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泰山田也魏公子传公子无
宿之邑此鲁朝宿之邑也则曷为谓之许田讳取周田
也曷为谓之许近许也此邑也其称田何田多邑少称
田邑多田少称邑(诸侯来朝当有所住止故赐邑于远/郊其实天子地诸侯不得专也桓公)
(专以与郑背叛当诛/故深讳之若暂假借)定四年召陵之会卫祝鮀私于苌
弘曰卫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有阎卫所/受朝宿邑)取于相土
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为汤/沐邑)周本纪曰郑怨桓王与鲁
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泰山田也魏公子传公子无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130-0242d.png
忌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汤沐朝宿之邑也不
曰朝宿而曰汤沐者斋戒以见君也
古者诸侯于王畿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汤沐之邑王
制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县内视元士
则凡非方伯其邑不得视元士也不然诸侯汤沐之
邑多矣尽王畿其足以容之乎许田鲁侯汤沐之邑
也祊郑伯从祭泰山汤沐之邑也邑非诸侯之所得
专鲁郑专而易之此春秋所以讥也昔祝鮀盛称鲁
曰朝宿而曰汤沐者斋戒以见君也
古者诸侯于王畿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汤沐之邑王
制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县内视元士
则凡非方伯其邑不得视元士也不然诸侯汤沐之
邑多矣尽王畿其足以容之乎许田鲁侯汤沐之邑
也祊郑伯从祭泰山汤沐之邑也邑非诸侯之所得
专鲁郑专而易之此春秋所以讥也昔祝鮀盛称鲁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130-0243a.png
卫晋国之封而卫有汤沐之邑则汤沐之邑岂诸侯
之所均也汉诸侯皆有邸于京师武帝令诸侯各治
邸泰山下盖先王之遗制也先王之时汤沐邑皆有
所赋汉初民无盖藏高祖于是省禁轻租自天子以
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
(见食/货志)
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
(之/一)
之所均也汉诸侯皆有邸于京师武帝令诸侯各治
邸泰山下盖先王之遗制也先王之时汤沐邑皆有
所赋汉初民无盖藏高祖于是省禁轻租自天子以
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
(见食/货志)
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
(之/一)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130-0243b.png
商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与夏世室同而其屋两重耳)
周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
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
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
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
二筵(郑氏曰世室宗庙也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明堂者明政教之堂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
(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月令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青阳左个/大寝东堂)
周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
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
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
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
二筵(郑氏曰世室宗庙也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明堂者明政教之堂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
(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月令孟春天子居青阳左个(青阳左个/大寝东堂)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130-0243c.png
(北/遍)仲春居青阳太庙(东堂当/大室)季春居青阳右个(东堂/南遍)孟夏
居明堂左个(大寝南堂/东遍也)仲夏居明堂太庙(明堂云庙南/堂当大室也)季
夏居明堂右个(南堂西/遍也)中央居太庙太室(中央/室也)孟秋居总
章左个(大寝西/堂南遍)仲秋居总章太庙(西堂当/大室也)季秋居总章右
个(西堂/北遍)孟冬居玄堂左个(北堂西/遍也)仲冬居玄堂太庙(北堂/当太)
(室/)季冬居玄堂右个(北堂/西遍)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
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
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
居明堂左个(大寝南堂/东遍也)仲夏居明堂太庙(明堂云庙南/堂当大室也)季
夏居明堂右个(南堂西/遍也)中央居太庙太室(中央/室也)孟秋居总
章左个(大寝西/堂南遍)仲秋居总章太庙(西堂当/大室也)季秋居总章右
个(西堂/北遍)孟冬居玄堂左个(北堂西/遍也)仲冬居玄堂太庙(北堂/当太)
(室/)季冬居玄堂右个(北堂/西遍)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
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
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130-0243d.png
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
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
东上六戎之国西面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
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
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又曰太庙天
子明堂诗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月令季秋大飨
帝唐月令九月大享于明堂乐记祀乎明堂而民知孝祭
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
东上六戎之国西面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
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
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又曰太庙天
子明堂诗曰我将祀文王于明堂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月令季秋大飨
帝唐月令九月大享于明堂乐记祀乎明堂而民知孝祭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130-0244a.png
义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玉藻曰天子听朔于南
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南门谓国门也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
(制明堂在国之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路寝亦如之闰月非常月也听其朔于明堂门中还处路)
(寝门/终月)左传曰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孟子称齐宣王问曰
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
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家语曰孔子观于明堂观四
门墉有尧舜桀纣之象各有善恶之状废兴之诫荀子强
国篇曰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使殆可也孔颖
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南门谓国门也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
(制明堂在国之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路寝亦如之闰月非常月也听其朔于明堂门中还处路)
(寝门/终月)左传曰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孟子称齐宣王问曰
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
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家语曰孔子观于明堂观四
门墉有尧舜桀纣之象各有善恶之状废兴之诫荀子强
国篇曰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朝诸侯使殆可也孔颖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130-0244b.png
达曰孝经纬云明堂在国之阳又异义淳于登说明堂在
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故知南门亦谓国城南门也在国之阳
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水木用事交于东北木火用
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中央金土用事交于西南金
水用事交于西北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大戴礼盛德篇云
明堂九室室有四户八窗三十六户七十二牖盖之以茅上
圜下方其外水名辟雍明堂月令说曰堂高三丈东西九
仞南北七筵九室十二堂四户八牗宫三百步在近郊三
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故知南门亦谓国城南门也在国之阳
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水木用事交于东北木火用
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中央金土用事交于西南金
水用事交于西北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大戴礼盛德篇云
明堂九室室有四户八窗三十六户七十二牖盖之以茅上
圜下方其外水名辟雍明堂月令说曰堂高三丈东西九
仞南北七筵九室十二堂四户八牗宫三百步在近郊三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130-0244c.png
十里又云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圜径二百一
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
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圜盖方载六九之道也八闼以象
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应十二辰三十六户七
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十之数也户皆外设而不闭
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
十八柱列于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
四乡五色各象其行外博二十四丈以应节气也又戴
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三十六丈通天屋径九
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圜盖方载六九之道也八闼以象
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应十二辰三十六户七
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十之数也户皆外设而不闭
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二
十八柱列于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
四乡五色各象其行外博二十四丈以应节气也又戴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130-0244d.png
德云明堂辟雍是一物周礼孝经说以明堂为文王庙
左传鲁僖公五年既视朝遂登观台服氏云人君入太
庙视朔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文公二
年服氏云明堂祖庙并与郑说不同郑注玉藻云天子
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即郑意以为三者名异而同制
云小学在公宫之左大学在郊即云天子曰辟雍是学
不得与明堂同为一物又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孝经
纬云明堂在国之阳玉藻又云听朔于南门之外是明
左传鲁僖公五年既视朝遂登观台服氏云人君入太
庙视朔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文公二
年服氏云明堂祖庙并与郑说不同郑注玉藻云天子
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即郑意以为三者名异而同制
云小学在公宫之左大学在郊即云天子曰辟雍是学
不得与明堂同为一物又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孝经
纬云明堂在国之阳玉藻又云听朔于南门之外是明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130-0245a.png
堂与宗庙别处不得为一也蔡邕明堂章句云明堂者
天子太庙所以宗祀周谓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
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人君南面故主以明堂为名
在其五堂之中央皆曰太庙飨射养老教学选士皆于
其中故言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
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大学取其周水
圜如璧则曰辟雍虽各异名而事实一也袁准正论明
堂宗庙太学事义同各有所为而代之儒者合为一体
天子太庙所以宗祀周谓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
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人君南面故主以明堂为名
在其五堂之中央皆曰太庙飨射养老教学选士皆于
其中故言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
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大学取其周水
圜如璧则曰辟雍虽各异名而事实一也袁准正论明
堂宗庙太学事义同各有所为而代之儒者合为一体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130-0245b.png
取诗书放逸之文经典相似之语推而致之考之人情
失之远矣宗庙之中人所致敬幽隐清净鬼神所居而
使众学处焉飨射于中人鬼慢黩死生交错囚俘截耳
疮痍流血以干鬼神非其理也茅茨采椽至质之物建
日月乘玉辂以处其中非其类也夫宗庙鬼神之居而
祭天于人鬼之室非其处也王者五门宗庙在一门之
内若在庙而张三侯又辟雍在内人物众多非宗庙之
中所能容也如准所论与郑义合或以周时德泽洽和
失之远矣宗庙之中人所致敬幽隐清净鬼神所居而
使众学处焉飨射于中人鬼慢黩死生交错囚俘截耳
疮痍流血以干鬼神非其理也茅茨采椽至质之物建
日月乘玉辂以处其中非其类也夫宗庙鬼神之居而
祭天于人鬼之室非其处也王者五门宗庙在一门之
内若在庙而张三侯又辟雍在内人物众多非宗庙之
中所能容也如准所论与郑义合或以周时德泽洽和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130-0245c.png
蒿茂以为宫柱名蒿宫此天子之路寝也吕氏春秋曰
茅茨蒿柱土阶三等汉武帝封泰山泰山东北阯有古
时明堂处俭不敝上欲理明堂奉高旁未晓制度济南
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其制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
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昆崙
天子从之以拜祀上从之隋无明堂而季秋大享尝寓
雩坛唐高祖太宗时寓于圜丘贞观中礼部尚书豆卢
宽国子助教刘伯庄议从昆崙道上层以祭天下层以
茅茨蒿柱土阶三等汉武帝封泰山泰山东北阯有古
时明堂处俭不敝上欲理明堂奉高旁未晓制度济南
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其制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
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昆崙
天子从之以拜祀上从之隋无明堂而季秋大享尝寓
雩坛唐高祖太宗时寓于圜丘贞观中礼部尚书豆卢
宽国子助教刘伯庄议从昆崙道上层以祭天下层以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130-0245d.png
布政而太子中允孔颖达以为非侍中魏徵以谓五室
重屋上圜下方上以祭天下以布政自前世儒者所言
虽异而为如此者多同至于高下广狭丈尺之制可以
因事制宜也秘书监颜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雉
门之制以此知为王者之常居尔其青阳总章玄堂太
庙左右个皆路寝之名也文王居明堂之偏带弓韣礼
高禖九门磔禳国有酒以合三族推其事皆与月令合
则皆在路寝也大戴礼曰在近郊又曰文王之庙也此
重屋上圜下方上以祭天下以布政自前世儒者所言
虽异而为如此者多同至于高下广狭丈尺之制可以
因事制宜也秘书监颜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雉
门之制以此知为王者之常居尔其青阳总章玄堂太
庙左右个皆路寝之名也文王居明堂之偏带弓韣礼
高禖九门磔禳国有酒以合三族推其事皆与月令合
则皆在路寝也大戴礼曰在近郊又曰文王之庙也此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130-0246a.png
奚足以取信哉且门有皋库岂得施于郊野谓宜近在
宫中徵及师古等皆当世名儒其论止于此高宗时改
元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示欲必立之而议者纷然或
以为五室或以为九室而高宗依两议以帟幕为之与
公卿临观而议益不一乃下诏率意班其制度至取象
黄琮琮上设鸱尾其言益不经而明堂亦不能立至则
天始毁东都乾元殿以其地立明堂制度淫侈无复可
观皆不足纪其后火焚之既而又复立开元五年玄宗
宫中徵及师古等皆当世名儒其论止于此高宗时改
元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示欲必立之而议者纷然或
以为五室或以为九室而高宗依两议以帟幕为之与
公卿临观而议益不一乃下诏率意班其制度至取象
黄琮琮上设鸱尾其言益不经而明堂亦不能立至则
天始毁东都乾元殿以其地立明堂制度淫侈无复可
观皆不足纪其后火焚之既而又复立开元五年玄宗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130-0246b.png
遣将作大匠康䛒素毁之䛒素以为劳人乃去其上层
易以真瓦而迄唐之世季秋大飨皆寓圜丘
明堂之名见于周颂孝经左传孟子荀卿考工记礼
记家语其制不见于经特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
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
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商人重屋修七寻
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凡室二
筵此三代明堂之别也(南北为修东西为广夏堂修/二七则十四步也其广益以)
易以真瓦而迄唐之世季秋大飨皆寓圜丘
明堂之名见于周颂孝经左传孟子荀卿考工记礼
记家语其制不见于经特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
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
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商人重屋修七寻
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凡室二
筵此三代明堂之别也(南北为修东西为广夏堂修/二七则十四步也其广益以)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130-0246c.png
(四分修之一则十七步有半也室三四步四角室各/三步也四三尺则东西益广各三尺而中四尺也以)
(此计之南北室各一丈八尺与大室二丈四尺则六/丈也东西室亦一丈八尺而各益三尺大室亦二丈)
(四尺而益四尺则七丈也门堂三之二以堂修之十/四步三分取二而南北九步二尺矣堂广十七步者)
(半三分取二而东/南十一步四尺矣)夏世室商重屋周明堂则制渐文
矣夏度以步商度以寻周度以筵则堂渐广矣夏言
堂修广而不言崇商言堂修而不言广言四阿而不
言室周言堂修广崇而不言四阿其言盖皆互备郑
康成曰夏堂崇一尺商堂广九寻理或然也月令中
(此计之南北室各一丈八尺与大室二丈四尺则六/丈也东西室亦一丈八尺而各益三尺大室亦二丈)
(四尺而益四尺则七丈也门堂三之二以堂修之十/四步三分取二而南北九步二尺矣堂广十七步者)
(半三分取二而东/南十一步四尺矣)夏世室商重屋周明堂则制渐文
矣夏度以步商度以寻周度以筵则堂渐广矣夏言
堂修广而不言崇商言堂修而不言广言四阿而不
言室周言堂修广崇而不言四阿其言盖皆互备郑
康成曰夏堂崇一尺商堂广九寻理或然也月令中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130-0246d.png
央太室东青阳南明堂西总章北玄堂皆分左右个
与太庙则五室十二堂矣明堂位前中阶阼阶宾阶
旁四门而南门之外又有应门则南三阶东西北各
二阶而为九阶矣(考工记五/室九阶)盖木室于东北火室于
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土室于中央其外别
之以十二堂通之以九阶环之以四门而南门之外
加以应门此明堂之大略也大戴礼白虎通韩婴公玉
带淳于登桓谭郑康成蔡邕之徒其论明堂多矣特
与太庙则五室十二堂矣明堂位前中阶阼阶宾阶
旁四门而南门之外又有应门则南三阶东西北各
二阶而为九阶矣(考工记五/室九阶)盖木室于东北火室于
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土室于中央其外别
之以十二堂通之以九阶环之以四门而南门之外
加以应门此明堂之大略也大戴礼白虎通韩婴公玉
带淳于登桓谭郑康成蔡邕之徒其论明堂多矣特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130-0247a.png
淳于登以为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其说盖
有所传然也何则听朔必于明堂而玉藻曰听朔于
南门之外则明堂在国之南可知成王之朝诸侯四
夷之君咸列四门之外而朝寝之间有是制乎则明
堂在国之外可知然大戴谓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
牖上圜下方公玉带谓为一殿居中覆之以茅环之
以水设之以复道通之以楼郑康成谓明堂太庙路
寝异实同制(康成以春秋书世室屋坏明堂位称鲁/公之庙文世室武公之堂武世室则以)
有所传然也何则听朔必于明堂而玉藻曰听朔于
南门之外则明堂在国之南可知成王之朝诸侯四
夷之君咸列四门之外而朝寝之间有是制乎则明
堂在国之外可知然大戴谓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
牖上圜下方公玉带谓为一殿居中覆之以茅环之
以水设之以复道通之以楼郑康成谓明堂太庙路
寝异实同制(康成以春秋书世室屋坏明堂位称鲁/公之庙文世室武公之堂武世室则以)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130-0247b.png
(考工记所谓世室为庙重屋为/寝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蔡邕谓明堂太庙辟
雍同实异名其岂然哉诸侯之庙见于公食大夫有
东西房东西夹而巳天子路寝见于书亦东西房东
西夹又东序西序东堂西堂而巳则太庙路寝无五
室十二堂矣谓之明堂太庙路寝异实同制非也宗
庙居雉门之内而教学饮射于其中则莫之容处学
者于鬼神之宫享天神于人鬼之室则失之渎袁准
尝攻之矣则谓之明堂太庙辟雍同实异名非也彼
雍同实异名其岂然哉诸侯之庙见于公食大夫有
东西房东西夹而巳天子路寝见于书亦东西房东
西夹又东序西序东堂西堂而巳则太庙路寝无五
室十二堂矣谓之明堂太庙路寝异实同制非也宗
庙居雉门之内而教学饮射于其中则莫之容处学
者于鬼神之宫享天神于人鬼之室则失之渎袁准
尝攻之矣则谓之明堂太庙辟雍同实异名非也彼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130-0247c.png
盖以鲁之太庙有天子明堂之饰晋之明堂有功臣
登享之事乃有同实异实之论是不知诸侯有太庙
无明堂特鲁放其制晋放其名也四时之气春为青
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则青者春之色春
者阳之中故春堂名之总者物之聚章者文之成故
秋堂名之明者万物之相见玄者万物之复本故冬
夏之堂名之左右之堂曰个以其介于四隅故也中
之堂曰太庙以其大享在焉故也古者鬼神所在皆
登享之事乃有同实异实之论是不知诸侯有太庙
无明堂特鲁放其制晋放其名也四时之气春为青
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则青者春之色春
者阳之中故春堂名之总者物之聚章者文之成故
秋堂名之明者万物之相见玄者万物之复本故冬
夏之堂名之左右之堂曰个以其介于四隅故也中
之堂曰太庙以其大享在焉故也古者鬼神所在皆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130-0247d.png
谓之庙书与士虞以嫔宫为庙则大享在焉谓之太
庙可也明堂之作不始于周公而武王之时有之记
曰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是也不特建之于内而外之
四岳亦有之孟子之时齐有泰山之明堂是也(荀子/强国)
(篇曰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堂/朝诸侯使殆可也汉有奉高明)月令言明堂之制
则然其言四时乘异路载异旂衣异衣用异器则非
也明堂位言朝诸侯于明堂则然其言周公践天子
之阼负扆而受朝则非也何则王者迎五气则于东
庙可也明堂之作不始于周公而武王之时有之记
曰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是也不特建之于内而外之
四岳亦有之孟子之时齐有泰山之明堂是也(荀子/强国)
(篇曰虽为之筑明堂于塞外而堂/朝诸侯使殆可也汉有奉高明)月令言明堂之制
则然其言四时乘异路载异旂衣异衣用异器则非
也明堂位言朝诸侯于明堂则然其言周公践天子
之阼负扆而受朝则非也何则王者迎五气则于东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130-0248a.png
南西北之四郊礼六神则以苍黄青赤白玄之牲玉
象四时以巡岳顺闰月以居门而天地之间罔不钦
若则十二月之异堂听朔不为过也若夫车旂之辨
见于巾车司常衣冠之等见于弁师司服皆无四时
之异礼运曰五色十二衣旋相为质郎顗曰王者随
天自春徂夏改青服绛非古制也书曰周公位冢宰
正百工诗序曰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乃率以祀文
王盖成王宅忧周公位冢宰而百工总巳以听焉及
象四时以巡岳顺闰月以居门而天地之间罔不钦
若则十二月之异堂听朔不为过也若夫车旂之辨
见于巾车司常衣冠之等见于弁师司服皆无四时
之异礼运曰五色十二衣旋相为质郎顗曰王者随
天自春徂夏改青服绛非古制也书曰周公位冢宰
正百工诗序曰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乃率以祀文
王盖成王宅忧周公位冢宰而百工总巳以听焉及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130-0248b.png
既成洛邑辅成王以朝诸侯诗序言朝诸侯乃率以
祀文王则朝不在庙而在明堂可知也若曰周公代
之而受朝则误矣且周公之东征也称王命然后往
其居东也俟王察已然后复则周公事成王如此孰
谓敢代之乎代之之说始于荀卿盛于汉儒于是以
复子明辟为还政之事以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为
还政之时是皆不知书者也
礼书卷四十
祀文王则朝不在庙而在明堂可知也若曰周公代
之而受朝则误矣且周公之东征也称王命然后往
其居东也俟王察已然后复则周公事成王如此孰
谓敢代之乎代之之说始于荀卿盛于汉儒于是以
复子明辟为还政之事以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为
还政之时是皆不知书者也
礼书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