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360-04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选补遗卷二十七
            元 陈仁子 辑
 序
  战国策序
   刘向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
书馀卷错乱相揉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360-0442b.png
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
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
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
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脩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
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事继春秋以后讫
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
写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
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360-0443a.png
莫不晓然论孝弟之义惇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
下卒致之刑错四十馀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
咏恩德其上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及春
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馀业遗烈流而未灭五霸之
起尊事周室五霸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
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
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
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360-0443b.png
耻小国得其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让
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及春秋之后众贤辅
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
然分明以匹夫无埶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
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
非埶不行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
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
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360-0443c.png
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
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
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
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
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
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
得施设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
守其国故孟子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360-0443d.png
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
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
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然当此之时秦国
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
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
秦国埶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
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
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360-0444a.png
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
杖于诈谋之弊终无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
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
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
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
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
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360-0444b.png
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
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
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埶而为资据时而为(脱/字)故其谋扶
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
埶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
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
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
  孟子题辞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360-0444c.png
   赵岐
孟子题辞者所以题号孟子之书本末指义文辞之表
也孟姓也子者男子之通称也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
揔谓之孟子其篇目则各自有名孟子邹人也名轲字
则未闻也邹本春秋邾子之国至孟子时改曰邹矣国
近鲁后为鲁所并又言邾为楚所并非鲁也今邹县是
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故孟子仕于齐丧母而
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360-0444d.png
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
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
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
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
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
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
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
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360-0445a.png
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
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化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
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
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
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
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
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
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360-0445b.png
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
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
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孔子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
秋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
而作者也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论语
者五经之錧辖六艺之喉衿也孟子之书则而象之卫
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答以俎豆梁惠王问利国孟子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360-0445c.png
对以仁义宋桓魋欲害孔子孔子称天生德于予鲁臧
仓毁鬲孟子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
合同若此者众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正
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
放而托之者也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
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
籍得不泯绝汉兴除秦虐禁开延道德孝文皇帝欲广
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360-0445d.png
士独立五经而已讫今诸经通义得引孟子以明事谓
之博文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其言曰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为得之矣
斯言殆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
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孟
子以来五百馀载传之者亦已众多余生西京世寻丕
祚有自来矣少蒙义方训涉典文知命之际婴戚于天
遘屯离蹇诡姓遁身经营八纮之内十有馀年心𠞰形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360-0446a.png
瘵何勤如焉尝息肩弛担于济岱之间或有温故知新
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眷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余
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聊欲系志于翰墨得以
乱思遗老也惟六籍之学先觉之士释而辩之者既已
详矣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舆难见宜在条理之
科于是乃述己所闻證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
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究而言之不敢以当达者
施于新学可以寤疑辩惑愚亦未能审于是非后之明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360-0446b.png
者见其违阙傥改而正诸不亦宜乎
  公羊传序
   何休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
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传春秋者非一本据乱而作其
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任意反
传违戾者其势虽问不得不广是以讲诵师言至于百
万犹有不解时加酿嘲辞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360-0446c.png
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
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羊可夺左氏可兴
恨先师观听不决多随二创此世之馀事斯岂非守文
持论败绩失据之过哉余窃悲之久矣往者略依胡毋
生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
  谷梁传序
   范宁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杀逆篡盗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360-0446d.png
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
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
鬼神为之疵厉(又/疠)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
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之篇奏骨
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
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
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冰所由者渐四夷
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360-0447a.png
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
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荡荡
王道尽矣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
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于是就太
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
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
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
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戒拯颓纲以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360-0447b.png
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
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
虽贵必屈故附埶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
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
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绝笔于斯年成天
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春秋之传有三
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
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360-0447c.png
币为用礼榖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
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以兵谏
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
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纳
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以废君为行权是神
器可得而窥也以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若
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通者也凡传以通经为主
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360-0447d.png
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绝
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
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
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
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
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
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
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360-0448a.png
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升平之末
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吏我
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
羊则有何严之训释榖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
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
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
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太山其颓匍匐墓次死亡
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360-0448b.png
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下坠从弟彫落二子
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
名曰春秋榖梁传集解
  论语序
   何晏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
记诸善言也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
贤及子玄成等传之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360-0448c.png
句颇多于鲁论琅邪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
皆以教授故有鲁论有齐论鲁共王时尝欲以孔子宅
为宫坏得古文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
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
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安昌侯张禹本
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包
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
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大司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360-0448d.png
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
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受师说虽有
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
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
易名曰论语集解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
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
顗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兰亭诗序(徐师川云苏端明尝言鲁直杂文专法/兰亭遁斋闲览云余季父虚中云王右)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360-0449a.png
   (军兰亭记其文甚丽但天朗气清春言秋景/以此不入选余亦谓丝竹管弦语亦重复)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已于溱洧两水上/执兰招魂祓除不祥韵语阳秋云上已于流)
(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谓之祓禊禊者洁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
觞曲水(晋束晰传武帝问三日曲水之义晰曰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汎酒逸诗云羽觞随波)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360-0449b.png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选谢叔源诗惠风满繁/囿注谓春风施惠万物)
(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
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脩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360-0449c.png
每观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
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庄子齐/物论天)
(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陶渊明集序(愚曰昭明此序齐梁习气已见毫端/特其深知渊明差为可取至若贬驳)
   (闲情一赋东坡云此乃小儿/强作解事亦识趣之未超耳)
   昭明太子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360-0449d.png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踰于
道亲已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
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
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
畏汲汲役于人间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
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
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360-0450a.png
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之生
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
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
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
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
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
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
众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360-0450b.png
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
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披褐而负薪
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
也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
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
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
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360-0450c.png
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
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
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諌何足摇其
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尝谓有
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
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
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说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360-0450d.png
  籍田说
   曹植
春耕于籍田郎中令侍寡人焉顾而谓之曰昔者神农
氏始尝万草教民种植今寡人之兴此田将欲以拟乎
治国非徒娱耳目而已也夫营畴万亩厥田上下经以
大陌带以横阡此亦寡人之封疆也日殄没而归馆晨
未昕而即野此亦寡人之先下也菽雚特畴禾黍异田
此寡人之理政也及其息也涌庇重阴怀有虞抚素琴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1360-0451a.png
此亦寡人之所亲贤也莱藜臭蔚弃之远疆此亦寡人
之所远佞也若年礼岁登果茂菜滋则臣仆小大咸取
验焉又曰封人有能以轻凿脩钩去树之蝎者树得以
茂繁中舍人曰不识天下者亦有蝎者乎寡人告之曰
昔三苗共工鲧驩兜非尧之蝎与问曰诸侯之国亦有
蝎乎寡人告之曰齐之诸田晋之六卿鲁之三桓非诸
侯之蝎与然三国无轻凿脩钩之任终于齐篡鲁弱晋
国以分不亦痛乎曰不识为君子者亦有蝎乎寡人告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1360-0451b.png
之曰固有之也富而慢贵而骄残仁贼义甘财悦色此
亦君子之蝎也天子勤耘以牧一国大夫勤耘以收世
禄君子勤耘以显令德夫农者始于种终于穫泽既时
矣苗既美矣弃而不耘则改为荒畴盖礼年者期于必
收譬修道者亦期于没世
  髑髅说
   曹植
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蓁秽之薮萧条潜虚经幽践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1360-0451c.png
阻顾见髑髅块然独居于是伏轼而问之曰子将结缨
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
陨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叩遗骸而叹息哀白骨
之无灵慕庄周之适楚傥托梦以通情于是伻若有来
恍若有存影见容隐厉声而言曰子何国之君子乎既
枉舆驾闵其枯朽不惜咳唾之音而慰以若言子则辩
于辞矣然未达幽冥之情死生之说也夫死之为言归
也归也者归于道也道也者身以无形为主故能与化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1360-0451d.png
推移阴阳不能更四时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
于恍惚之庭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挹之不充
注之不盈吹之不凋嘘之不荣激之不流凝之不渟寥
落冥漠与道相拘偃然长寝乐莫是踰曹子曰余将请
之上帝求诸神灵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于是髑髅长
呻廓然叹曰甚矣何子之难语也太素氏不仁劳我以
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何子之好
劳而我之好逸乎余将归于太虚于是言卒绝响神光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1360-0452a.png
雾除顾将旋轸乃命仆夫拂以玄尘覆以缟巾爰将藏
彼路滨覆以丹土翳以绿榛夫存亡之异世乃宣尼之
所陈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1360-0452b.png
 
 
 
 
 
 
 
 文选补遗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