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313-01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馀堂文集卷十一

  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撰

  记

  章丘学记

  自京师至天下郡县皆立学祀孔子师儒无缺既廪周
给经史之籍具在可不谓大备者乎教化之不兴士习
之不淳美其故何也古者士出于学师儒董戒教学相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313-0124b.png
长先以祭菜鼓箧之文诏以弦诵干羽之事董以夏楚
之威临以天子养老乞言之典重以世子齿让之礼历
以三年九年之期考校以小成大成之学其士畏敬而
不敢悖服习而不迁优游渐被以几于化学之入人深
也三代以下惟汉为近古高帝过鲁祠孔子太牢汉之
文治实始基之其后置博士弟子辨五经同异石渠白
虎之议天子亲临决焉于时士多厉廉耻起自荐辟用
经术为政事文章其季也亦矜尚节义太学诸生与汉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313-0124c.png
相为终始魏晋以下递兴递废唐太宗立学召名儒广
生徒颁注疏一时称盛及宋仁宗诏天下州县立学亲
谒孔子始行再拜礼纲目特书之而濂洛关闽诸儒后
先辈出聚徒讲学修明孔子之道以庶几不坠经学莫
盛于汉理学莫盛于宋盖春秋以来所再见也学之效
章章如是自元而明建学立庙祀孔子封爵典礼蔑以
复加至于今修旧举废著为令于乎何其盛也今之学
盖难言之其以教为职者名存实废无所董戒非台使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313-0124d.png
及学使者诣学行礼则诸生不至使者以讲书为故事
下务记诵塞责上益厌不听或顾左右言它漫无可否
毕则拂衣去诸生远且贫者奔走于馆餐其富贵子弟
纨绔相尚睥睨先生长者召以俎豆之事不应亦不敢
挍甚矣学之衰教之不行也齐鲁列郡首济南而章丘
又岩邑土高壤沃多山川人物之美而学废不治前学
使戴君咨于县令刘君佥谋于诸生分任厥役有差庙
学修举会刘君擢去未竣逾年闰章至亟进诸生践宿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313-0125a.png
诺而新令张君先之余又少助之先是两庑无木主置
则旋毁为横版书姓字其上享礼毕备诸生请记之嗟
乎道衰久矣闻人言圣贤大笑之闰章未得为圣人之
徒而不敢自外圣人之教夫以轻裘肥马酒食徵逐之
馀力出什一治学校罔不治以佔毕记诵时文之力治
经史罔不该以求富贵利禄之心求圣贤之道罔不进
以兹山川风土人物之美麟麟炳炳以日以年必有轶
汉宋而追三代之隆者敬书之以俟其有事斯役者具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313-0125b.png
载碑阴

  登州府修学记

  登州地界东海昔用武之国也古为斟鄩氏过浇伐之
周蒲姑乱成王命六师移之益封师尚父始就国有莱
君起兵争营丘春秋不与中国会盟终并于齐战国时
乐毅下齐七十馀城三国至五代群盗数起明初即苦
倭嗣寇氛海舶所至蹂躏终有明一代屡遭兵燹受祸
烈于他郡当是时城闉川谷流血积骸而欲以广厉学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313-0125c.png
宫修起礼乐必有迂其说而斥之者然登擅神山之异
而应析木之津磅礴郁积必有伟人故世多名公卿先
是赤风烈火邑里萧条产自登郡而游学江淮间者多
取上第以忠节文章著称海内非登之无人也太史公
曰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今

  天子定宇内海岱之间山高而水清岁丰而民乐士幸
生无事之时而得以专壹思虑于圣贤之学可无转移
迁徙之劳而群萃州处以习其业使犹诿诸断甓荆榛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313-0125d.png
而不为兴废举坠作兴文治其在上者之责与或曰学
之立否无系于人材郑子产为良大夫犹议毁乡校单
子假道于陈以台池苑囿之崇陂梁道路之茀占国不
治未闻以学校不立为讥田横兄弟得士五百人与横
俱死俾千古识君臣之义岂皆由学两汉立太学设博
士弟子员天子执经问难学士靡然乡风然多缘饰儒
术低回依阿而其后即有忠臣义士亦相与为矫激惊
世之行而不适于实效唐宋而下人才之兴废亦非尽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313-0126a.png
由学岂学宫可无修与先儒曰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
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养之则必讲肄有业游息有居瞻
向必崇观法必近此孔氏之宫墙不可以或圮而行于
天下未有废于其邻壤者也余视学之明年再行部至
登瞻拜圣学焕焉维新两庑及敬一亭尊经阁涂丹塈
黝不啻更始问其由则郡大夫李君所葺也余嘉郡大
夫之能兴学致治而亦欲登诸生之肄于学者旦夕观
瞻知昔为用武之国今幸生无事之时无迁徙之劳得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313-0126b.png
专壹思虑习诗书六艺之旨释褐于

  天子之庭相继为名公卿而亦欲使知黉序之间非仅
梯仕进为务昔鲁仲连以一布衣义不帝秦书遗燕将
卒高蹈东海为登人士之冠辕固生仅博士斥公孙丞
相为曲学言诗于齐学者宗之则学之所重者在此不
在彼也如仅安朴野矜功利后世考登郡之胜者徒在
于蜃楼岛屿之变幻蔽亏而罕钟于人则非所闻于泱
泱大风也郡大夫李君名经国南宫人已升任岢岚副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313-0126c.png
宪襄厥绩者郡丞马君名思才华州人别驾黄君名之
遴广宁人司理王君名鼐长治人而鸠工有成者学谕
任琪高密人例并书

  临江府学记

  蕲州高君培守临江之二年郡学荒圯惧无以宣教化
慨然兴复营画百计新孔子庙及殿阁门庑屏楔之属
既坚既饰丹雘有烂工事毕举君子谓良二千石之急
所先也学成集吏士释奠请为记示诸生于乎学记备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313-0126d.png
矣韩欧王曾诸家皆祖经祢传推明孔氏之指其详盖
不胜述云临江罹兵祸十馀年毁垣发屋书籍煨烬士
无比肩立或掇拾故业十亡六七漫不复省记又或坐
逋赋累疲薾奔走终岁不见宫墙遑诵习孔氏哉尊孔
氏之学在由其道近者以教学阔疏议罢师儒废科目
缝掖皇皇赖

  上嘉惠学校不果行嗟乎道之衰也繄无学使然哉前
事者后事之师余无暇远举尔郡之人物可略数也守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313-0127a.png
正不阿则孔公恂萧公燧理学醇恪则刘公清之彭公
龟年文章赡敏则刘公敞攽兄弟范公梈劲直敢言则
孔公文仲及武仲平仲慷慨赴国难则陈公乔李公邈
练公子宁乘时辅主则金公幼孜胡公俨数者行虽不
同其皆不见拒于孔氏之门矣维今国家军旅旁午犹置
师儒守科目不废而异能硕德魁垒之士罕闻焉其洵
有之伏而未彰耶夫修明孔氏之业上以称广厉师儒
至意下以嗣美其乡之贤士大夫垂耀史册后世奉之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313-0127b.png
与尸祝等士不可不任其责诸生其毋忘太守今日之
勤坠吾夫子之绪爰次厥词刻石庙门是役也郡丞杜
君养性别驾温君如璜司理陆君璿清江令张君暥先
后有助法得并书

  安福修学记

  天下之盛衰人才之得失皆视其学之兴废兵革未息
则不暇治学及其既平吏困于簿书士穷于衣食淹月
累岁卒以无成故非强干有为者不为功安福之学不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313-0127c.png
治久矣新野进士焦君荣治县之三年振窳扶萎赋充
而暴戢乃出力新夫子庙置学舍又以私钱买田租六
百斛赡士之来学者不数月而就邑人来告请记之此
盖安福之盛时所不数见者也今邑中比岁水旱逋负
相接漕艘之营作屯卒之勾补兵舰之驿骚山民之犷
悍事频节促不遑宵昼于此而从事学宫进诸生治俎
豆吾见其才行之去人远矣虽然古者有学无庙群师
弟子日习其中而因祭菜以明敬也后世有庙无学置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313-0127d.png
博士之长仅司俎豆而弟子不与居也然则学虽具而
阒无人焉以滋茂草犹无学也名𨽻而实背途一而趋
岐虽委粟于地以饱窭士犹无学也夫学者求诸圣人
之道而以之育才则才出以之莅事则事治者也汉人
多尚经学服官断狱之事无一不出于经今人首尚制
举业而以其馀力治经父师之所传子弟之所习诗易
春秋之指甚且稍谬于圣人非惟无学又无经也学圣
人之言而至于无经不其甚与安福于吉为中县土淳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313-0128a.png
而材茂旧多君子明正嘉间以理学称者邹公守益最
著次则刘公阳及文敏邦采诸公皆反身切理深入而
自得故一时从之者甚众其后学者之患或离经传侈
空谈于是刘公阳尝极论之以为世儒道尧舜之孝弟
而乡党无称小温公之诚实而然诺不践深言幽独而
无忌于可指可视高言著察乃未及乎行之习之吾读
其言未尝不抚卷叹息深吾道之忧也居今之世志圣
人之道虽凿岩而处负经而锄居孑孑行踽踽苟其气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313-0128b.png
专而力深吾知其必有获也况土淳材茂聚族于学而
弦诵饮食其中者乎工有肆农有畔士有学各其所也
亦各其业也由其涂者众而收效者寡则吾所不敢信


  永宁县治记

  永宁之为县也始自元至正间析永新胜业乡地而鹅
峰玉笥诸山盘错如蚕丛距郡最远壤僻以贫供赋不
给明末县治灾二十馀年不克复吏皆夺民舍庄君梯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313-0128c.png
云至三岁始力新之不请帑不浚民烝徒咸集期月以
成左为鹅峰书院悉仍旧观邑进士谢君上举来数百
里以其图谒记夫君子之于民也毋苟劳毋苟逸苟劳
则扰苟逸则窳古之人有听讼于树下者岂不欲简易
亲民哉而义取向明南面而治者所以明有等示民不
佻也故为政者在予民以可亲不予人以可狎宁固蕞
尔邑民社在焉今使一邑之长与荜门圭窦之氓比户
杂处执事无所尊卑上下无辨岂政体然哉予参藩湖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313-0128d.png
西四稔矣宁民之质讼者不数人甚矣其朴且简也庄
君又治以无事讼狱不作赋税克供其民安之谓邑父
母不有其署则吾侪小人弗有其庐故虽兴作而民不
为病民之愿也宓子贱宰单父不下堂而治在能取人
宁不乏二三贤士大夫试以时询其利病梳爬喣喔政
平事简其治绰尔也然山民易驯亦易犷宁北枕七溪
南接郑汉实与楚茶酃相逼处多盗贼薮岁比水旱山
谷僻远其暴桀犷悍之徒或相煽为奸往往有之其日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313-0129a.png
进父老子弟训饬之以礼义俾先赋税尚诗书敦本崇
让毋听邪说阻声教以椎野相雄长谢君曰诺请书之
乃作歌示吏民曰

  宁之山盘盘兮宅民以安兆人用欢宁之石齿齿兮人
民以理远人至止尔父兮尔母邑以永宁俾民淳古

  重修黄山谷先生祠堂记

  施而为政发而为言君子之所以垂世行远者也其人
有足传则所居不必有奇迹而一言一事俎豆之不衰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313-0129b.png
岂非其风流馀韵入人者深与昌黎之于袁子瞻之于
登到郡不过数十日膏泽未究去而民祠之凤之在冈
麒麟之在郊景星卿云之在天所见必书人争睹之以
为快贤人君子亦犹是也故其所生之乡所仕之地及
其所游处往往追思而俎豆之况其被泽既久予人以
不忘者乎于乎后之闻其风者可以兴矣山谷先生令
泰和数年史称治尚平易不与诸县争盐筴吏不悦而
民以安盖吏议之与舆颂其不相蒙久矣民之良牧岂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313-0129c.png
有赫赫可纪哉郡志载其政事之暇穷搜溪谷过胜处
辄题墨今考其集中西昌诗颇少而快阁盖偶然之作
无意求工者前人之阁遂举而归之先生且建祠其旁
与阁相终始屡废而必兴士大夫追和其诗至于今不
绝夫山谷之名得子瞻而振卒不免文史之祸迁谪以
死然小人能厄以迁谪不能掩其文词使不传于后世
则小人之忌之厄之者亦徒矣其诗为当时所宗尚称
西江诗派予未能多读独爱其书法而其杂著文词多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313-0129d.png
湛深性命之言非词翰诸家所及故虽殁于谪所超然
蝉蜕不以生死累其心子瞻所谓独立万物之表而亟
推其行谊文章有以也壬寅之秋予尝登快阁时久雨
江涨四望廓然凭栏移日而祠之芜秽久矣且假阁为
仓廪委积狼藉乃斥而修之与司李胡君各出其力以
属萧生伯升会邑令置仓别所阁既聿新祠用修举予
喜为书其事嗟夫山谷岂以祠重哉

  宁国府故太守袁公祠记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313-0130a.png
  郡东郭上下两桥石趾穿决缮修既有记其创始实维
豫章袁公桥侧旧有袁公小像僻寄僧庐众罔瞻睹父
老悲思久矣至此益追颂公德不衰图新其祠地故偪
水滨隘甚又为桥建也不可以它徙于是架层楼治水
榭址不加增而有廓其宇先后有事斯桥者次第列祀
费取诸修桥之馀家叔父独出已力补所不给工乃竣
郡人又属为袁公祠记余作而叹曰天下事其可为乎
为之未必皆成成者且以得谤于是畏愞者以有事为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313-0130b.png
戒矣夫至于戒有为则虽事之必不可已皆束手郤步
而天下事日以废坏今有一事于此利济日被万人功
可数百载不为则人殆而我安为之则任重责繁幸底
于成而或不免于难为行为止贤豪必早辨之矣吾每
过宛水两桥未尝不为郡太守袁公叹息流涕也当明
正统初公用辅臣荐守宁国兴去利弊果艺以达始至
则改建府学兴贤育才其它官舍仓廪条治井井盖元
之末季于象为蛊明之初造于象为蒙公奋然明作于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313-0130c.png
象为震为离功大而可久莫如东郭两桥其始联舟架
木遇暴涨立败公肇置石桥上曰凤凰下曰济川不耗
帑而用给不病民而事举语具桥记中是时诏举天下
治行卓异者十人公居第二无何坐泾人程御史蜚语
逮系以幽愤死郡人皆呜呜孺子泣今所谓程御史者
考其时案之泾志不问可得其人彼亦赫有时名或公
强正不善事贵人卒被齮龁事连督桥工医官荀存善
并逮榜治欲令诬服污公荀至死不波一言郡人义之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313-0130d.png
今置像于公侧者是也于乎人能戕公之生不能斩公
之泽能陷其身于一时不能夺其名于百世方公被难
时郡人已涕泣奉祠今垂三百年语贤太守莫不曰袁
公袁公也公亦可无憾矣公讳旭字廷辅江西抚州乐
安人永乐乙未进士初授津江令以官俸代民偿积负
其守吾郡可知也或言公既死为吾郡城隍之神数有
徵验事见王给事盖石溪閒笔今郡人犹户说云

  修旴江罗明德祠记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313-0131a.png
  近世言理学多推二江盖姚江王公文成旴江罗公明
德也罗功业不及王而其学相后先所在多祠祀旴水
姑山其生长讲学之所旧有专祠三今城东一祠仅存
水俯旴江山横大阜左芙蓉而右从姑于地称善偪处
驿舍经兵扰屋瓦失半上下弊漏子孙奉祀者惟日辉
一人𨽻学宫贫不能葺余进礼祠下顾瞻悚忾出橐中
金属郡守高君先易其漏瓦合力修治庶几不坏高君
及南城苗君皆欣然各出私钱择能者董其事先是罗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313-0131b.png
公尝守我宁国特祠在开元寺左岁久且圮余告郡别
驾陶公新之先生诚不以祠重学者之于先生若有求
而不能已其守宁时自僚吏大夫士下逮舆台𨽻卒之
属无不与之讲学即以事笞杖及囚服临刑之人无不
晓譬再三冀幸其一悟也有所质讼命甲以摄乙辰至
而已理民有兄弟争产者公徐问曰尔同父乎曰然同
母乎曰然尔父母举汝二人相贺也今尔相仇父母不
地下泣乎因叹曰尔有兄弟以产相失我有俸钱终鲜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313-0131c.png
兄弟不觉泪下曰是罪在我而讼者兄弟乃相向泣叩
头请杖公喜其悔改也谕而遣之其政尚德化多此类
盖其学劳于制欲逸于体仁充性以为用而行之若无
事其教人之术多端卒要归于孝弟慈言约而可守质
而可行至老而教学不衰后之人读其书游其里可以
慨然而兴矣而从姑山礧砢奇伟为先生寝处地祠馆
榛莽未尝不临风一叹也姑记之于此邦有贤大夫其
尚踵而从事焉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313-0131d.png
  重建永丰陆侯祠堂记

  古之功德在民者祀之礼也志民之不忘也近世亦稍
滥矣然不旋踵而墟无复问者若夫祠成于去官之后
而修废于殁身之馀使人过之太息思其所以致此者
将敦薄而廉顽在斯举也明崇祯乙亥武林陆梦鹤先
生知永丰县期年称治用调繁例改吉水又称治二县
之人思之并祀名宦而永丰有特祠丰左吉州称中县
丛山沓嶂阻荒数百里往往逋赋而薮盗君拜命京师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313-0132a.png
即上言残邑积逋请抚字状制可之闻常熟瞿公式耜
尝治丰有声又造请受治谱三卷具得其要领至则延
见父老问疾苦革耗羡以劝民义馀以次推行征徭讼
狱事皆如夙办盗以衰息先是筦库者舞文倒置完负
君内设掌簿综核瞭然故民莫敢后听讼务平恕甲词
既入辄秘不发摘空名捕讯乙词不相谋多得情实执
牍吏皆屏息其不刻而严多此类至于修治学校礼遇
士大夫人得尽所欲言虽里老田父一言之善一艺之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313-0132b.png
长皆被嘉与邑人大悦吉水大司马李忠肃公邦华方
里居讲学闻之叹曰吉丰咫尺独不可惠吾邑哉为语
按部御史梧阳刘公于是有吉水之役盖疏入而后以
语君君坚辞不得丰人请留不可至聚薪塞路戟手诟
吉民于界曰奈何生夺我侯其声呜咽君亦为堕泪既
去士大夫过吉问起居如家人礼仍置祠邑中临川陈
公际泰碑其事后三十年兵兴祠火父老嗟悼会君之
子圻来问祠所在邑人相见欷歔遂佥谋新之嗟乎县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313-0132c.png
故不易为也为于不得为之时用法严见德尤难盖百
不得一也是孰使然哉或曰丰吉被泽均也专祠在丰
何与夫吉人之得君于丰也如人子之终依慈母习安
其乳哺而丰人一朝见夺若失慈母于襁褓之中呱呱
之子不禁其啼失声也故丰人思君为独切君亦尝曰
丰水吾之桐乡魂梦犹眷此也其政绩既具陈碑及郡
志不胜书书其大者君讳运昌字梦鹤浙江钱塘人崇
祯甲戌进士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313-0132d.png
  赠太仆寺卿宋公益咏堂记

  往天启丙寅间莱阳宋公长元先生知清丰县以绩最
徵入京师清人皆孺子泣作祠于县之北郭岁时供祀
值公所生之辰咸酹酒醴拜舞鼓歌如事神礼或竟日
不罢及公死事之益虔民有弗直于吏者手瓣香叩头
曰使公在吾何至是顺治甲午春公之子琬自吏部出
为陇西备兵参议过清丰黄发父老皆扶杖携子孙迎
抱马首至则会祠下出公画像示之皆呜咽失声请留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313-0133a.png
之祠中旦日倾城出送相持泣恋不自胜其自西而还
也亦然久之参议君累迁按察浙江坐诬逮系清人闻
之愕曰公不庇乃公子耶皆哭祷于祠诸生程世则等
更议增重檐于前楹用障风雨今

  天子以琬事白复其官需次京邸清人来告讫工且踵
旧以丹雘盖自公去清之日迄今四十年谨奉祠事如
一日施子曰异哉吾见吏之有祠者矣其屋岿然其祀
忽焉孰是祠宋公其诚且久如是问之清人其父老曰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313-0133b.png
吾邑于古为顿丘俗颇淫侈少年无赖好摴蒱群饮即
负无偿者弯弓禦人于路甚或椎埋发冢剽劫无所惮
宋公不鄙吾民下车新孔子庙月进诸生课艺明约束
讲乡饮大射礼问民所苦有所谓白捶手者其人率豪
猾大姓收暴桀子弟要盟盘插裂帛书姓名奸胥市侩
屠狗之雄皆党附有所睚眦飞挺雨集重或击死其党
又诪张营搆先腾其词下有司率骫骳不得直里有好
女子豪欲之即朋媒党妁不彊纳不已公问其主名父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313-0133c.png
老嗫嚅相顾一夕尽廉得之敇骑卒曰冯进场者白捶
之豪也方与群儿博饮某所敢纵一人者死无赦食顷
缚数十人至括得其盟书遂杖杀进场大门外系其属
为耳目于是接踵归命愿燬其籍竟死不敢为恶清人
歌曰宋公来捶手灾有妇人毒杀其夫而诬其夫之弟
公察无戚容呼婢绐讯之立得奸状清多盗与滑浚曹
濮连属为渊薮公捕治其魁又善为盗备盗皆亡去戒
勿犯宋公剧贼谢小溪者南乐人也漕使索之急彊属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313-0133d.png
公捕公不敢以境外辞请期以匝月果得之河南界中
总河尚书李公若星最其能于朝县故输马太仆寺岁
择富民市解费不赀解又不辄收民破家无算公悉出
官帑为治办又免驿马之刍牧于民者岁可省二万缗
催科置大匦四使民自投不入私羡其他善政称是由
是讼衰赋给氓庶息肩谣颂喧路故虔祠事甲申寇起
火公私庐舍殆尽惟南将军霁云沈青霞鍊及公祠独
存清人之言如此呜呼士君子秉政一方或肉视其民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313-0134a.png
垄断其官者子孙计耳归则广田宅饰苑囿置歌儿舞
女自娱快居无何所治田宅苑囿或为他有矣问其子
孙曾烝尝之不供况于所治之邦有能通国祠祀再世
而不懈者乎呜呼若宋公者其可以风有位矣昔朱邑
为桐乡啬夫曰吾子孙祀我不如桐乡今清人既知德
公而公之子又能为显官遭大难不坠厥绪将益力为
善以张大先公之泽则是祠可永弗坏于是按察君流
涕属碑其略章亦为泣下公讳应亨字嘉父号长元天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313-0134b.png
启乙丑进士在清丰五年行取为礼部主客司主事改
吏部三迁至稽勋司郎中尝典试河南称得人以母李
太淑人老疏请终养归癸未莱阳陷公实死之事闻赠
太仆寺卿予祭葬其大节又如此清之乡先生吏部尚
书郎李公其纪撰祠碑题曰益咏堂所谓去而益咏者
也嘉清人之义作诗以侑公飨其辞曰

  有伟宋侯剖符顿丘千疮万痏徯来斯苏维氓蚩蚩奸
盗蜂蚁剽掠椎埋挺人于市公怒罔测歼渠斯得譬农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313-0134c.png
治苗务去蟊蠈有慝不闻公擿维神有噤莫愬公恻以
呻盗去其土氓熙于田作学翼翼伐鼓渊渊髦俊是师
征徭是釐涂无鸣镝狱罕赭衣凡公所为以养以教清
人翱翔昔咷今笑岳牧交让天子曰俞玺书徵入耆耋
叫呼崇祠邃宇百年丹雘祀公如生舞呈乐作公朅而
去骑箕大荒公降戾止灵车锵锵匪祠是歆维德永馨
百尔君子视此刻铭

  重修伏生祠记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313-0134d.png
  六经自大易外尚书最久远其所载二帝三王政治得
失之林最详钜秦弃书籍坏先王之法惧诸儒生引古
帝王得失相议论切切焉务磨灭无遗者宜莫先尚书
而齐伏生以一人晦迹终老年九十馀卒以腹记口授
传其书万世嗟乎初伏生以书授生徒其坑者不知凡
几伏生以博士得免幸也然人之童时诵习老不能举
其辞者众矣向使汉文帝不诏求尚书求矣而伏生不
待或老眊荒忽不复记忆或又言语迷惑无人焉能辨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313-0135a.png
而传述之则是书终亡也而上有其君生又有其年穷
惫且死能举其辞以授幼女女能述其辞以授晁错岂
非天哉邹平县北十八里有伏生祠其墓在焉盖伏生
故里宋封乘氏伯有司修祀惟谨历年既久祠寝废吏
亦不亲至今县令徐君甫受事诣祠行礼即率诸生新
之余至见其像修眉丰额垂旒秉圭如古侯王幼女及
晁错皆侍侧壁上画当日授书状如平生予不禁忾乎
其慕愀乎其悲也时诸生数十辈皆治尚书余告尔诸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313-0135b.png
生生于是乡读是书亦知先生传之之艰天之慭遗一
老之意乎谨尔俎豆以时习礼俾异日通达政事诸生
责也诸生皆拜受教已又拜请曰是祠也无长吏迹久
矣今徐侯之必躬必先新之必以其力也且惠邀先生
之莅止也其曷忍无以诏来者余既感伏生之事嘉徐
君之义而益以见伏生之教思与世无穷也故既为诗
歌又详次其事为之记

  鲁两先生祠记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313-0135c.png
  往读欧阳氏所为孙明复石守道两先生墓志铭伟其
文嗟异其人久之过泰安州有两先生祠知为先生游
息讲业之所因为文以祭之入其祠颓檐漏瓦门垣不
饬几筵不具而两先生像独存其儒衣冠上坐者孙先
生侍坐者石先生也孙先生晋州平阳人举进士不第
退居泰山之阳鲁人石先生辄师事之杖屦必侍登降
必扶执弟子礼甚恭鲁人观者皆叹息兴起今观其像
如生时余不觉流涕夫两先生学成行立传于后世无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313-0135d.png
可哀者余独念两先生躬耕力行居泰山徂徕之间虽
尝官于朝而不久其位不大伸其志卒为奸人所嫉谤
石先生作庆历诗褒讥大臣尤中奇祸至困踣身死几
不免发棺可谓阨矣然当时鲁人尊之太学诸生从之
宰相卿大夫折节下之以荐于天子天子加礼盖行修
于身而不可掩也自宋迄今六百馀年祠祀春秋不废
鲁人无贤不肖皆称曰泰山孙先生徂徕石先生而不
敢名泰山徂徕两山遂若为两先生所独有而向之奸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313-0136a.png
人乘权嫉谤者影响俱泯且不得与草木等太史公曰
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后之
有志于道者其毋味于利而怯于义毋竞刀锥之末而
失丘山之重亦可以自壮矣而吾侪承先人之训游圣
贤之乡不敢为不肖而窃恐其未逮不免与草木同尽
此后人之所以可哀也既撤祭召两先生之裔为存恤
惟石氏有奉祠生承基问其遗书已不存会理问苏君
署州事予出四十缗俾新其祠侍御赵公倡为之助苏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313-0136b.png
君既谋始而州守曲君至又踵治之属武举张子董其
成乃讫工夫闻先生之风者思见其人谒祠而见其像
如生俎豆肃然感兴者必众况泰安壤接阙里尤近圣
人之居者哉乃刻石告诸生且将以自励焉

  七忠祠记

  士君子仗义成仁以身殉国九死而不悔者岂役于其
名哉而后人之悲思者往往势不能禁时不能移崇卑
隐显无所岐视闻风称慕咨嗟涕洟不已者无他激于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313-0136c.png
义动于诚而不自知其然也济南旧有七忠祠以祀建
文时死事之七人其人为兵部尚书铁公铉礼部尚书
兼太子少保陈公迪刑部侍郎胡公子昭都督佥事平
公安都督府断事高君巍东平州吏目郑君华济阳县
教谕王君省以数公先后捐躯皆尝有事于兹土者也
万历三十九年巡抚王公克缵谒祠始黜平安进监察
御史丁君志方谓平安就擒曾事文皇帝为大宁都指
挥使及帝问无恙始自经死故也嗟乎平安血战奋不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313-0136d.png
顾身文皇几危者数矣不可谓不忠而以其死较晚隐
忍隳节君子斥之若丁御史潜遣妻子不屈而死族人
讳忌且百年陵谷迁徙台使者始表祀之得与七人之
列何其义终不泯也岂不可惧且劝哉方文皇之乘胜
而南也若疾风卷箨旦暮渡淮而济南为天下之中地
所必争铁公时为布政司参政挽刍粟收溃兵与胡高
诸公死守济南兵围数匝及三月不下当是时文皇欲
引兵北还向使天下得铁公等数人靖难师必不南而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313-0137a.png
卒以身殉天也余至济南问铁公绐文皇入城悬板几
中即今西门也未尝不仰首叹息泣下又闻公誓师水
面亭高君赋诗见志述一时忠勇之士甚众其人姓名
或传或不传痛惜久之而陈公抗节死最烈先是曾为
山东左参政多治迹济人思之与铁公等故七人者不
出百年立庙血食生气凛然可以见忠义之感人历久
而不替也自万历至今垂五十年地数苦兵求拜其祠
而已化为刍牧之场矣按祠碣故有祭田闰章请于台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313-0137b.png
使者徵祠田二年之租益以诸公之捐橐刻期修缮丹
楹崇宇视昔有加郑王二君秩卑皆铁公属旧附别祠
于东庑祭者不至秽亵尤甚余谓郑君婴城死守王君
以头触柱义至高合而飨之隆其祀也位则东西侍昭
其等也广其别祠为前楹邃其宇也祠田在大明湖凡
六十八亩岁租亩一金有奇以供祠事可永不废主者
怠失其业履亩而复之者为分巡济南佥事陆君朝瑛
而庀材鸠工则都使司李君承恩之力最多云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313-0137c.png
  提学道题名记

  山东提学道署在济南府治之北大明湖上凡天下官
署皆南面而此独北面其始盖至道书院也嘉靖间学
臣邹公善筑以教养多士士多向学江陵议毁书院始
改今署地与湖接水流至阶除余置石梁曰濯缨其上
有高楼名之曰四照俯瞰郡城内外如指掌湖中蒲苇
菱芡芙蕖之色来就几砚是可乐也余视事之暇登楼
纵目凭云驭风已而引领南望其隐然若可见者为岱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313-0137d.png
宗又其南则尼山凫绎诸峰也退自念曰学使者

  天子特简之儒臣多士之师也其学以孔子为法其书
以六经为宗其学宫之堂曰明伦其门曰礼路曰义所
以端本立教移易风俗也非独校艺之官也孔子布衣
倡学席不暇煖教成于天下后世尚已朱子之白鹿洞
陆子之鹅湖并能以官为师讲道考业而胡安定教授
湖州天下称湖州先生诏取其法著为令授国子监直
讲今学使者俨然为多士师操八股殿最虽有颜闵之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313-0138a.png
行非文不录而上亦以其所殿最之业定其官学使者
循文法救过为幸士日以跃冶风教未振夫教授之力
不逮学使者而以其盛若彼以衰若此是可愧也余绍
述先人理学之绪待罪齐鲁之都数引诸生讲业相告
诫或至流涕诸生亦有感动泣下者犹惧其未能格也
徬徨转侧未旦而兴一日顾视厅侧有题名记自薛文
清以下得六十有三人而理学惟薛公为著士称薛夫
子明末至今姓氏皆阙考名次补之又得七人因为述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313-0138b.png
今昔沿革之由湖山风物之美本

  天子倚毗学臣广厉风化之旨而重有感焉夫绍往学
诏来者司教之责也其敢不惴惴以求无失坠是为记

  分守湖西道题名记

  湖西道治临袁吉三郡分守使可得而考者自嘉靖四
十一年陈君大宾始事见丛芝碑记夫分守者以方岳
之职分藩外郡者也其专驻有所然自省会及属郡各
有署间行部问民利病大则陈请小则一切便宜虽守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313-0138c.png
也而有巡之义焉故事以备兵为职置守备供指臂使
猝有盗则发吏士或急不待报可躬擐甲以往武士之
画疆而守者通约束无敢后厥制与古方伯连帅近其
分巡一道明初用按察司佥事署在南昌岁一巡郡覈
吏士视其能否进退之讫事则还其体势又与巡按侍
御史近嘉靖辛酉广寇入虔掠万安泰和境始议驻吉
安兼制茶攸郴桂四州巡之权视守差重而三郡吏民
两道得通治之有大事皆关白行地故当百粤之冲实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313-0138d.png
偪三楚多猾盗故畀之参错相制与为犄角也章始到
官会岁饥巡抚中丞公令督属郡逋租仁煦义震山谷
逆命多悔罪供赋税其明年

  朝议罢道臣兵未几罢巡道而三郡之事兼并于分守
道矣

  天子既重念封疆不彊文弱吏问军旅所以责武备者
重且专自是使者非借兵于伍则左右缓急无所恃惟
督催科奉簿书期会而已夫道犹路也谓事之上下所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313-0139a.png
必繇也今郡邑或有事得直以便宜上请而使者拱受
成命若赘疣然昔两道兼治而不足今一道专治而有
馀岂昔难今易欤赖

  朝廷之庆底定四方守臣得以优柔苟安素餐累岁事
势所格材不塞职害未尽去譬如父母之于子视其疾
痛含泪拊摩而力不能医药中夜以思未尝不抚膺𢥠
然负疚也南昌旧有湖西道分司盖没宸濠废址而拓
之见大学士费文宪宏记今荡然无存至则以舟为馆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313-0139b.png
而临江地稍僻尤余所乐居者间览郡志自郡邑丞尉
百执事皆备书守巡两使则阙焉自明设此官迄今且
三百年其间濯磨奉职戮力旬宣兹土者当可指数今
不载其政迹且姓名湮灭不得比丞尉百执事无所劝
戒岂不可叹哉夫大法则小廉分守使虽备官亦所以
表帅三郡吏也爰采而记诸石得四十有三人

  宣城会馆记

  官之所居谓之署其宫室斋厨例皆吏民葺治官至如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313-0139c.png
归在外监司郡邑皆然惟官京师者入署视事退则人
自为庐或僦居民舍其力不给则旅食于荒祠客馆以
庶几无风雨忧士为贫而仕仕且益贫至求一投足地
不可得亦病矣吾宣城故有会馆乡之诸先达卜筑以
会邑之游宦往来者也改革初为大力者所据且将鬻
之己丑余释褐力争乃复出然则余之入居是馆固其
宜也乙未春服阕入都始就此解装时居人杂沓余备
官比部初未携家顾厅壁瓦墁榱桷皆颓污崩裂不可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313-0139d.png
住惜夫创之艰毁之易也颓者筑之污者垩之崩且裂
者葺而完之于事若无所损益以钱计之凡四十有三
缗耗郎官俸几半岁不亦计之左与猿之择木鸟之巢
林非谓其木与林为已有也而枝欲其固巢欲其安今
世士大夫传舍其官其去荼就荠若不可以终日而余
浮沉郎署他无所干进力既不能僦屋又不敢如张齐
贤估买大第以希主恩将卑栖坐啸以卒岁焉孰谓此
逆旅之馆乡人所共游者非吾庐也与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313-0140a.png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313-0140b.png








  学馀堂文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