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313-002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馀堂文集卷三

  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撰

  书集序

  四书大宗讲义序

  国家立学宫程以五经四子之书使天下髦士一出于
是岂颛为制举设哉道之不明也不能户说以𦕈论于
是归其指于传注又或病夫蒙引或问大全诸书之浩
卷三 第 1b 页 WYG1313-0026b.png
无纪极也于是学者又约其说于讲义缘圣人之言为
传注缘传注为讲义其言愈详其指或稍远今以一人
之言传诸众人之口自室而堂而阶而户外而国中未
有不异其辞者取一人之身四体百骸之通贯支分而
节解之以各名其处以胡越其肝胆说虽井井而其支
离捍格者亦不少矣近世所谓讲义又率取一二有声
帖括者所纂辑奉为宗旨由是学䆒之流司衡之吏悉
奉之为令甲尊之为蓍蔡设有负颖深思之士间出其
卷三 第 2a 页 WYG1313-0027a.png
所见不刺谬于圣人论者不以为异讲义也直谓之悖
传注然则今之所谓五经四子之书直弋取科第之嚆
矢也其不合者圣人复起或亦莫敢辩之矣尚君韦堂
少为经师沉酣渟演句研字剔尝有会于先圣诸儒之
说中岁悬车益殚蒐校数易其稿勒为是书盖本之传
注旁采讲义百虑折衷至于发语措辞神理维肖微独
圣人之言即制举之法强半具是矣或曰是书专为制
举不与圣言有间乎曰今国家之功令在是苟舍是弗
卷三 第 2b 页 WYG1313-0027b.png
从弗行也于韦堂奚惑焉先生服官饮冰既罢而归家
无长物安得一二有力好事者为之板行以引绳后学
乎夫圣人传道以言而言不尽意要贵得之意言之间
忆少时受经塾师日所讲解明旦必历取其言而复之
十九牴牾予以为其辞不胜纪也冥目反思视圣贤之
言等诸家常盐米琐近之语要明其义不惟其辞往往
雾解而冰释先辈有言熟读白文数过题义自了孟子
所谓博学反约此其一端也学者有因是而求诸心也
卷三 第 3a 页 WYG1313-0027c.png
其亦得鱼而忘筌也夫

  易经揆一序

  古今注易者无虑千百家言人人殊要不越于羲文周
孔四圣人之指四圣人画卦系辞彖爻十翼竭智殚思
而要不越乎先天之一画盖观于河洛中宫之一而知
奇耦相配三五相参其数皆始于一得一而两仪四象
八卦于是乎皆备极之三百八十四爻亦无出乎一者
故自伏羲始作一画之时而确然以全易示人无复馀
卷三 第 3b 页 WYG1313-0027d.png
事所谓得其一万事毕天地且不能外况于人乎然而
穷幽极眇探赜通类非有涵盖天地上下古今千态万
状不可纪算之神奇则所谓一者不可得而尽故昜者
不易之理而实变易无方之义也近世宗程朱传注颁
在学宫呫哔家罕通其蕴于是争尚讲义扣盘扪烛影
响支离差得其近似四圣人者出亦不能家置一喙矣
在中洪子受周易为文学耆宿探索有年简括诸家易
说勒成一编曰易解醒温陵大中丞曾公见而善之为
卷三 第 4a 页 WYG1313-0028a.png
之版行已流通数十载矣洪子研虑不已与年俱深又
复取旧所已行者增损参校略雷同之众解定犹豫于
微茫谓之易经揆一视旧本为尤善盖溯其一以递至
于无穷又综无穷以归于画一古圣人先后同揆者洪
子实有以窥之殆所谓即筌蹄而得悬解者哉夫易之
为书万世文字之祖六经之权舆也故百家诡奇之说
无不窃其绪馀而去易益远程子之言曰易止是天理
合乎理则合乎易大哉一言贯之矣洪子少以易名家
卷三 第 4b 页 WYG1313-0028b.png
今年逾八十而好之不衰拳拳以讨论为事其有出于
人也远矣

  重刻感应篇辑解序

  君子之劝善而遏不善也多方扶诱而悚厉之不尽其
力不止至于古人之嘉言懿训称道传诵不厌再三要
期于环听共观争相磨治此古圣人乐取诸人与人为
善有不自知其然者也广昌何印兹先生好学乐善尝
刻感应篇化书广示后学已见予感应篇辑解叹为善
卷三 第 5a 页 WYG1313-0028c.png
本偕同志诸君子重刻而黄君某又为之手书剞劂既
半适予过旴江相视欣然出此属叙予敬谢曰前已详
叙之矣今复何言毋已请略述一二旧事余少失怙病
疳濒死者数既八岁先君子手示一编曰孺子薄福多
病幸而免于殇若无忘此盖太上感应篇也闰章谨识
之及官京师小有戏豫辄梦神若冕服者厉声督过余
叩首谢罪神揖之起曰若家世理学能改过未晚也旁
睨其案头有牙签锦帙者彷佛见太上二字知为感应
卷三 第 5b 页 WYG1313-0028d.png
篇益厉志奉行遂版其书前序中所谓感异梦者此也
甲辰官临江复取诸书合校为感应篇辑解署中有古
柏高七丈大合抱南荫署室北覆庖厨会夏月家人咸
列坐其下忽大风雷自北至折柏如斧截不南仆而西
西正当土垣空处无一人伤者先是之夕内子梦神吏
数十人出入卧内倚柏墙立若有所伺察者予叹曰高
明之家鬼瞰其室行勉之矣日晡乃有折木之异予方
执卷据案但闻砉然声向使从风南仆其不麋于覆压
卷三 第 6a 页 WYG1313-0029a.png
者鲜矣岂神实司之而故折以西耶向闻王湘周篪诸
人奉持演说获应如响或疑为偶然今乃知其非谬语
也印兹先生闻之喜曰此即可以序矣请悉书之于乎
不视其履而沾沾刻书为功者陋也自称大道而迂视
此书者妄也信之真行之力而乐与人为无穷者智且
仁也旴江为明德先生故里讲学姑山从学者众去今
百馀年犹有诸君子乐善相劝明德之风远矣吾安得
尽与之游以相考德而讲业也

卷三 第 6b 页 WYG1313-0029b.png
  刻思贤操谱序

  欧阳子之送杨寘也酌酒进琴以为愈幽忧之疾释不
平之心将于琴有得其言琴之哀乐感人形容要眇有
听而忘倦者余尝夜宿东牟蓬莱阁月明风起海水激
喷崖石如孤舟拍浮洪涛怒号万籁交作感成连海上
事辄叹曰此亦将移我情安得伯牙其人者援琴以写
之既还历下有彭山人者能诗画鼓琴因人以请曰家
有思贤操谱少保殷公僎所刻也音节指法与世传异
卷三 第 7a 页 WYG1313-0029c.png
盖雅音也惜火其板请序以授剞劂余少尝好琴从海
阳高处士受思贤操未能卒学今疲于四方之役积其
幽忧之疾所为抚弦动操者不熟于手而未能忘于心
将以是愈吾疾焉召山人而山人老矣苍然抱琴来坐
定使鼓之怆然以感穆然以思于是知其音之悲调之
雅感人之深而霍然愈疾之速也丝之为声哀哀以立
廉廉以立志故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忠义之臣而思
贤操者琴之始事也斯谱之传于世也固宜山人又言
卷三 第 7b 页 WYG1313-0029d.png
家趵突泉之侧泉声潺潺然达吾耳水洋洋然濯吾目
老不自给以笔墨为生暇则拂琴鼓歌悠然若忘其身
之贫贱也盖将以终吾天年予闻之嗒然曰子盖闻成
连海上之说者乎能如是可以琴矣书以为思贤谱序

  稽古名异录序

  岁甲寅仲冬月朔获见禹航孙海门先生于宁阳客舍
坐语间出所辑稽古名异录盖取上古以来史传所载
名氏谥号岐异叠见者萃为一书用资徵考者也夫前
卷三 第 8a 页 WYG1313-0030a.png
人有同名录有同姓名录不过综其所同如两丘明两
秋胡之类近代陈士元心叔网罗邃古拾其名氏参错
舛驳者谓之名疑较称博奥先生汎览穷搜又杂采荒
史竹书汲冢外传纬书路史诸书怪异百出补所未补
前人皆蓝本矣间及轶事辨阙误如苍颉之非史官皋
陶之渔雷泽瞽瞍一作瞽□人但知其顽也不知其能
作十二弦之瑟免文王于羑里之难者人但知散宜生
不知又有阴竞也事非尽出僻书而后生困守帖括束
卷三 第 8b 页 WYG1313-0030b.png
书不观间一搜揽如游广莫而闻钧天他如此类更仆
不可胜数先生遽属余序乃序其略曰孔子之删书始
唐虞阙疑也上古荒忽不可考即有书契而漆书竹简
虫鱼鸟篆之文点画瞀乱古字多通用转相承写鱼豕
滋淆所见异辞所闻所传闻又异辞振古为然秦火而
后益难䆒诘周礼山海经尚疑非周公伯益所作其馀
附会杜撰各自名家多与经传牴牾学者乃欲以一人
之见蒐考三皇五帝以来史氏残阙之事盖其难已要
卷三 第 9a 页 WYG1313-0030c.png
之博闻强记有裨于道其说皆不可废今有人入贵胄
之家见其宫室樽彝珍怪器物皆为之目駴心怡况乎
上古之人物姓名掌故荒阙未全者而获睹于一朝乎
夫圣人存而勿论儒者不知为耻古之闳览博物君子
未可为鲜见拘墟者道也余不学善忘所交士大夫姓
字顷辄失记何论往古与之语半日惊其言若河汉也
先生性癖古多购秘本所至荒碑断碣手自扪录遇事
成书著有孔氏全书孟子外纪四书编年等编将次第
卷三 第 9b 页 WYG1313-0030d.png
行于世

  匡林序

  记事易论事难论古事尤难今夫州里耳目之事传述
略殊古人远矣本末曲折不具见于书持其一端不无
得失孔子作春秋褒讥笔削游夏不能赞一辞苏氏兄
弟工于文而富于辨所撰志林古史论或臆断其可否
有无余尝不敢尽信且夫书契以来贤愚同迹彼此异
宜或是或非间在毫芒判若渊岳不有圣人其孰能定
卷三 第 10a 页 WYG1313-0031a.png
之善乎毛子稚黄之言曰载籍博则尊夫经群言乱则
折诸圣其书有曰匡林者盖偶读子瞻志林有所擿正
者也附以杂说小著共为一编属余论定夫著书立论
有发前人所未闻有正前人所偶失者亦曰吾取其义
而无庸心焉故虽原情于论定而不以为恕抉慝于未
著而不以为苛至于古人行有偏至境有所不得已而
事有难安为之设身剂量伤其已甚虽使古人复起闻
其言亦必拊膺而流涕此所谓尚友也今观所论春秋
卷三 第 10b 页 WYG1313-0031b.png
鲁隐齐桓事多独见而足以明子臣之义其甚叔段之
不臣不弟所以严乱贼之防非独宽郑庄也于陵背兄
离母以廉废孝弟匡章出妻屏子不以生君违死父而
终置其母马栈下言之有重足悲者夫匡章之孝见礼
于孟子而稚黄惜之非好辨也将以明大伦而通古人
之穷也他如尊经驳纬擿杜注之牵附于唐宋八家中
痛绳安石于近代一二传人不苟徇可其持论不可具
举余不敢自谓知言其不合者或寡矣稚黄少以文辞
卷三 第 11a 页 WYG1313-0031c.png
名西陵晚而有志于道尝极论格物之旨磨切学者平
生善病不废书掩关执卷客至罕送迎盖馀十年矣往
时同起西陵诸子丽京既去为僧虎臣锦雯去矜强半
凋谢稚黄顾影感慨未尝不啸呼叱咤欲收千百䙫为
崇朝敦谓稚黄非与古为徒者乎或疑以去欲为格物
说悖朱子余曰唯唯否否夫志仁无恶立其本也闲邪
存诚修其业也禹谟论道先以人心之惟危盖已戛戛
乎欲之难去矣近代罗旴江服膺制欲非体仁之说盖
卷三 第 11b 页 WYG1313-0031d.png
本孔子之难原宪然所谓不行当与去欲有辨夫深之
乎穷理必无欲而全乎其去欲莫非理二者得一而毕
贯者也嗟夫诸家言格物讼矣观其会通皆可入于圣
人之道稚黄之主是说也亦所以匡救人心与若夫文
辞之恢博而雅驯又其馀也他所著书有巽书诗辨韵
学通指等编行于世

  陈总戎战功纪略序

  览古命世之英多历试于艰难而后成天下之肤功当
卷三 第 12a 页 WYG1313-0032a.png
其穷蹙困踣几不得苟活与佣贩者伍及功见名立天
下以伟人归之说者谓有天幸要非其智深勇沉经百
折出万死而不挫则尺寸不能以倖成譬若楩楠松柏
之材天固老之以待用向使其才不胜任则彫急雪而
殒崩崖其不为槁茎腐草者鲜矣陈公赞伯之以战绩
显也余旧闻而伟其人顷故人高使君尚孚分巡温处
二州说温镇陈将军不去口既相见抑抑礼让如儒生
语及战阵间事惟上称颂朝廷之福亲王贝子督抚将
卷三 第 12b 页 WYG1313-0032b.png
军之能及师武臣之力无一语自伐请至再乃出纪略
一册夫功业待时而建者也勇略不待试而具者也公
姿岸不过中人生而雄武有画地为阵之意明末寇大
扰其先公蒙难愤不共天聚乡人杀贼歼其渠群贼必
欲得公甘心公脱身独走冲虎豹披榛莽饥三日夜至
生啖野彘肩堕眢井深穴中伏匿得免可谓万死馀生
矣然终不肯黄项老牖下转徙川蜀国家拓定蜀土仗
剑效顺累功劄授都督同知佥书公始以敢战闻久之
卷三 第 13a 页 WYG1313-0032c.png
部补协守杭城会滇闽搆逆温处连陷金与衢且剥肤
督府大中丞李公谓公才可大任亲王贝子试可决策
推毂一二岁间大小三十馀战卒复温处而绥靖金衢
遂以总兵镇温州当是时贼众所在数万东阳义乌之
间蚕食豕突而金衢故浙西门户也温处又所以屏翰
金衢而闽海之冲也公料敌策胜于处则先夺桃花岭
于温则率其子纪先破石塘皆二郡最要害处要害既
夺迎刃节解二郡遂平公既负勇敢战数以寡歼众直
卷三 第 13b 页 WYG1313-0032d.png
捣中坚或仿阴平入蜀故智腾鸟道绕出山背皆身先
士卒或免胄冒矢石大呼而入间手举一炮摧锋折纛
应声而倒贼望之披靡呼为陈铁头及其师旋则又以
身殿全军无恙昔人有言使遇高帝万户侯宁足道哉
捷闻

  天子大悦于是以左都督加世职有一拖沙喇哈番之
命公感涕沾膺未尝不追痛出万死而重被国恩也客
请书其本末乃略纪之以劝有功以示后裔且志诸王
卷三 第 14a 页 WYG1313-0033a.png
督府之知人善任使也功臣宿将多渔猎子女玉帛以
侈娱乐公惩念少贱仳𠌯不置歌儿舞女戢部曲无淫
掠又多方从他将赎释俘妇于戏岂非所谓智仁勇廉
者哉余重公之为人欲就公谈悉具列战功备国史阙
遗以遄归不暇请爰叙其略如此

  池州府江防同知汪公崇祀名宦祠录序

  人臣服官受事有大功德于民或为王事死者皆祀之
礼也身卒于官而一时士民父老赍咨涕洟若奉考妣
卷三 第 14b 页 WYG1313-0033b.png
祠祀之不容须臾缓此尤有入人之深者君子于是叹
汪君云襄之死为不朽也云襄湛深文学由内阁典籍
中书舍人出为池州郡丞三年以督解滇饷抵贵州安
顺道病死郡人闻之雨泣呜呜作为讴思哀挽之言汇
成大卷又合辞请祀名宦附诸瞽宗嗟乎汪君何以致
此先是在中书余见之京师于时夙夜在公校理秘阁
群籍罔有缺遗议谥撰文惟谨无敢私

  天子嘉其能数被宠赉及佐郡池州洒然清立不索民
卷三 第 15a 页 WYG1313-0033c.png
一钱而赈凶饥赡窭士惟恐不给有所承谳令两造自
赴不以捕扰民家故饶益以守官廉惠致中落巡抚大
中丞徐公疏荐治行第一进官一级会滇饷告急选才
督解佥谓非汪君不可君慷慨奋身往而滇黔方用兵
虎穴羊肠役夫匮乏寇盗伏莽道警则相顾无人色又
会暑月瘴雨郁蒸劳不得休息遂以疾客死黔中呜呼
痛矣以云襄之学行既不能优游馆阁大展论思密勿
之才又不能专城秉节为国家当一面之任手佐太平
卷三 第 15b 页 WYG1313-0033d.png
而崎岖烽火毕命万里无人之境天之生之也亦独何
哉夫朱邑为桐乡卒告其子曰我子孙奉祠我不如桐
乡奉祠我今池州太守喻公既厚治其丧其孤斯善复
能奉其榇北归而池人之奉祠当与桐乡等余备官史
局流涕而书之将以告后之传循吏者

  平山堂诗记序

  士乘时奋起坐制一方其丰功渥泽必有浃诸人心可
垂史册者而后其登望游宴之所使人志之不忘及其
卷三 第 16a 页 WYG1313-0034a.png
迹之将湮也又有贤者慕而新之作为咏歌而善政流
风亦因以并存扬州故无山而平山堂特名以欧阳公
也范文正公与欧阳先后守扬而欧阳较著以其作堂
觞客于此又有子瞻太虚诸公往来赋诗故其传益在
人耳目自宋迄今不知兴废凡几而忽为浮屠之宫地
盖前时用兵处震荡摧隤以至此也今残锋断镞时时
出土中而第五泉以供饮马久矣金公长真拜命守是
邦汪蛟门舍人辄请复堂之旧会师旅踵接太守日夜
卷三 第 16b 页 WYG1313-0034b.png
筹刍饷缮戎器不给逾数月稍休乃出私钱为之堂成
置酒四远宾客咸集曹侍郎秋岳首为长律五十韵属
和者二十馀人一时江南北传盛事金公顾谓坐客以
宣城施子不与为恨已又寓书招甚力余未能往也今
年过金陵公迁秩副使已半岁而平山堂诗记裒然成
集余谓以太守为山堂馀事耳公之拳拳于斯者盖景
慕欧阳之遗烈因是以如见其人士大夫之竞为咏言
者亦以今太守有合于欧阳非独观游之美也桓宣武
卷三 第 17a 页 WYG1313-0034c.png
九日与孟嘉辈宴龙山至今山藉以显羊叔子登高叹
望自惧磨没无闻而岘山碑尤使人堕泪吾闻金公受
事时兵警荐至郡人汹汹而公宽和沉静拊之不动声
色卒以安集郡戴其德吾意他日登此堂殆有泣感其
流风善政如羊公之岘山者乎士不垂意千年而偷取
旦夕甘与腐草同泯视此奚若后之君子倘亦乐闻其
风与

  续苏长公外纪序

卷三 第 17b 页 WYG1313-0034d.png
  余多病寡欢以读书为卧游尝取古能言之家有得于
笔墨之外者以文则蒙庄司马太史苏端明以诗则陶
靖节王右丞李供奉韦左司白香山以记则柳柳州皆
诵之超然泠然可以解忧可以愈疾然合论数家或有
独诣无兼长求其旁见侧出嬉笑怒骂各极才趣自有
文人以来子瞻一人而已子瞻才冠当时不自检束讥
呵程子未免为大德之累及辗转迁谪琐尾于岭南瘴
厉之乡滨死而后返其所为文乃益奇其书画笔札言
卷三 第 18a 页 WYG1313-0035a.png
语之类往往散落于人间盈海内外无所不届殆非迁
谪不及此诗虽不逮唐人而古体长歌多非烟火人语
当时朝士尝举以方唐李白神宗曰白有轼之才无轼
之学其见推如此崇观间以党祸诏毁其墨迹禁其诗
文而禁之愈严传之愈盛士大夫以不能诵坡语为耻
盖其令名大节见于朝廷被诸天壤者既已炳然如日
星而其馀技杂见又无所不工故其流风为天下所爱
慕至于片言只字宝贵之不衰此得之天授非可强而
卷三 第 18b 页 WYG1313-0035b.png
致也王元美自负子长相如客有以长公拟之者笑而
不答晚乃摧心屈服坐卧不释手谓天下未能见公之
全也集长公外纪十卷捃拾殆尽今会稽徐野公好学
博闻又取元美所遗散见于诸书及后儒所语及者为
续外纪十二卷嗟乎苏氏之书家有之即增此不加益
而学者掇辑不能巳何哉蠹鱼三食神仙字为脉望持
以望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丹度世读是书者譬如仙
厨酒馔非世所有其所弃馀食之皆可仙去未可与世
卷三 第 19a 页 WYG1313-0035c.png
之吞腥啄腐者言也

  诗原序

  有适燕而南辕如粤而北指者众必笑之曰若迷于方
也守沟渎而忘海若汎黄河之水而未溯乎昆崙君子
又笑之曰是逐流而昧原也今之为诗者类是不殖学
而务涂其辞不已出而事剽贼不尚论远采而一二近
今是师是诗盛而愈亡也唐虞之赓歌商周之雅颂古
之人未尝学为诗也以圣贤之辞出为声律之言蔼然
卷三 第 19b 页 WYG1313-0035d.png
烂然以通上下而洽朋友播之乐章则天神降地祇出
鸟兽以舞风雨以时故太史采诗以观政治辨贞淫孟
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然则诗不亡春秋不作可也诗
之用宏而原远如此非不学无术之所能为也夫人之
哀至而哭乐至而嘻智愚所同情也今使庸夫牧竖抵
掌顿足言悲喜之状终日无足听者贤士骚人笔为史
作为诗虽累千百世人读之无不起舞长啸或乌乌然
泣下沾衣其言至而情出也三百篇以下屈宋苏李曹
卷三 第 20a 页 WYG1313-0036a.png
刘诸家之作苟可传者皆是类也人各有情而非贤士
骚人不能道何也沐浴芳泽者言馥郁于𦶜兰怀抱古
今者声流被于金石自然之势也后汉魏而雄于诗者
莫如子美其自叙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乐府
五言诸体不为拟古之作即事命篇意主独造而学集
其大成以是为不可及夫古今之势不同风雅颂已不
相袭而殊途同归自汉以来善作者大抵善述之流也
苏子瞻尝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与离骚曲折尽
卷三 第 20b 页 WYG1313-0036b.png
是矣今吾友见山编辑诗原首毛诗以正其始次楚辞
以综其变次选诗以峻其体次选赋以博其材次唐诗
选以严其则诗赋之选不尽于昭明于鳞而特从其本
志约也且取选体诗赋编次人代如列诸掌顾子才富
而学有本其知所先后如此余少好诵诗先君子命之
曰书称诗言志歌永言先之以直温宽栗孔子删诗三
百以思无邪蔽之诗之大原其在斯乎发情止义深思
而兼蓄之严择而善变之毋徒为优孟之衣冠则几矣

卷三 第 21a 页 WYG1313-0036c.png
  续宛雅序

  宣城以谢玄晖著名而宣之诗人漶漫莫考率就湮灭
禹金先生取宣之能诗者无虑搢绅布衣始唐人迄明
万历汇而存之名曰宛雅其言以采一方之书总核诸
家之集核欲其严采欲其备盖志恕也然已洋洋一国
之风矣万历以还又将百年作者云兴视昔加盛余又
虑其纷而将逸也同里蔡子广搜而严拔之属余论次
余芟之者十之三入之者十之一是为续宛雅踵事增
卷三 第 21b 页 WYG1313-0036d.png
华不忘旧也既以命梓人乃废卷而叹夫晋乘鲁史人
专典册郑歌卫什国纪风谣亦各存其地也网罗放失
有美必彰宜先土音然窃自悲悼文人骚客以一生之
智慧毕能竭虑磨精耗神焦髯发槁朱颜憔悴苦吟求
不朽于天地之间及其溘焉澌尽化为飘风百不传一
又或连篇累箧不如单词之岿存纡组飘缨不若带索
之遗响至于浮屠方外女伎之流无意于传往往见称
盖不可以势禁而力致其幸而传者又充栋盈床卒难
卷三 第 22a 页 WYG1313-0037a.png
省览如汉魏百家诗纪所录文选所收皆文词之渊岳
风雅之侨肸也近世士大夫得举其名诵其言者鲜矣
况其爵里平生乎又况穷壤僻邑之残编乎而吾侪区
区乃欲采一方之言成一国之书冀以传之将来岂不
戛戛惧哉虽然我两人之志则苦矣其曷可不一言使
后之君子或得之山巅水涯之间又复延颈望古而长
叹也

  龙眠风雅序

卷三 第 22b 页 WYG1313-0037b.png
  潘子蜀藻以文辞名江上多所辑撰间蒐其乡先进之
诗若干卷曰龙眠风雅寓书以示施子其言曰诵诗而
见其人以是为尚友集一乡一国者先土音也余观孔
子称述夏殷而叹杞宋之无徵伤文献之不足盖古史
竹简漆书虽以帝室天府之册纪载未详而殷之遗风
馀烈后世犹见一二于啇颂然已亡其七篇矣诗托始
国风汉广江永见于周南而楚大国无传曾不得与弼
鄘曹桧比岂以荆蛮摈楚而不见采录与抑太史采之
卷三 第 23a 页 WYG1313-0037c.png
而地远多故旋阙逸不存与三代以下太史既不采诗
以观风俗考政治于是有迹熄诗亡之叹而风雅遗音
不终绝于人间往往剩咏残篇垂耀简乘则存乎网罗
收辑之人盖得其人则传不得其人则废唐人选唐诗
如河岳英灵国秀箧中等六种所存不甚多而传之至
今杜清碧之谷音集元裕之之中州集亦铮铮焉盖全
集繁而易失选本合而易行也潘子之为是书也例仿
河岳英灵人叙崖略诗拔菁华其间有阙者摘数语附
卷三 第 23b 页 WYG1313-0037d.png
见呜呼桐城故望国昔之作者更阅数百年盈尺之书
强半为鼠蠹啖尽乡里不记其姓字子孙不能举其绪
言一旦揭揭焉若引星辰而联珠贝甚或轗轲老穷巷
贞人义士存其只语单辞可歌可涕所谓罗遗文于既
坠发潜德之幽光虽限以韵语不过一邑之书而知人
论世殆与汝南先贤襄阳耆旧相伯仲矣余闻之父老
江上人物盖称二城谓桐城宣城也吾宣之诗盛于宋
不乏继起明隆万间梅禹金先生辑有宛雅一书其后
卷三 第 24a 页 WYG1313-0038a.png
作者弥众吾友蔡君大美尝见约为宛雅续集会余视
学山以东大美又老病造次卒业其书不大显而潘子
乃独以风雅张龙眠余何敢望潘子哉诗有之曰维桑
及梓必恭敬止余虽浅见寡闻愿终有事于斯矣

  快阁纪存序

  古道之罕存久矣其发乎文辞咏歌者古人之馀也历
岁既久亦往往不存于是知仅存者之为可惜也西昌
之快阁盖登望江山之所而说者以为古也以黄山谷
卷三 第 24b 页 WYG1313-0038b.png
先生重也从而祠之歌咏之邑人刘鸿为辑存古录四
卷纪祠阁废兴祀典碑碣之属今其书缺逸过半欲求
残碑断碣而阁已数燬荡焉无复存矣然则人之务为
文词以寿金石者不亦惑欤删其烦附谓之快阁纪存
古人往矣亦何古人之系人思一至是乎

  萧江倡和集序

  古人之久于官者多喜山泽游岂非其性所耽悦哉嵇
生言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则必放乎长林丰草矣欧阳
卷三 第 25a 页 WYG1313-0038c.png
子在官作亭陶然意得于山水之间又何以云焉始予
官山左叔父家居为一阁曰待归盖忧予善病不善官
也而予未能归秩满数月未暇一日卧阁上又移官湖
西郡为临江地踞山阜署中木芙蓉始华出檐侧丈馀
烂若霞举予称之曰芙蓉屋久之作就亭已愚楼又成
皆因旧就简取便山川工不逾旬役不滋费人言跼蹐
我独相羊客至则觞焉主客醉歌留诗屏壁雨蚀风披
残轶过半一日命童子帙其仅存者为萧江倡和集或
卷三 第 25b 页 WYG1313-0038d.png
曰是其流风远矣即异日亭阁废而书存山川无恙不
犹之今日乎虽然是又适人之适也吾知吾适而已他
何计焉然余病久未能归忧且老矣岂所称仁智能乐
山水者哉

  练中丞金川集序

  中丞练公集凡三镂版兹复为版行之以往者木朽工
窳文字脱误也集本二卷后人取檄移故牒附会烦芜
属友人为之檃括存雅驯也刻之者知淦事高君以公
卷三 第 26a 页 WYG1313-0039a.png
故淦人官斯土者之事也集既成序曰于乎中丞之事
世莫不知其乡之樵夫牧竖具能道之余庸何言当时
坐公难死者百五十一人谪戍三百七十馀人其受祸
也烈滋累也多然未及百年郡丞王佐触冒忌讳收辑
遗文以俟表章其后或立祠血食或远求苗裔淦峡交
争以公为邑重公之后裔一至自德兴一至自长乐若
造物者为之位置有司为复其家俾奉俎豆是何疾风
震雷摧折之馀人心向慕感动勃然若江河之不可遏
卷三 第 26b 页 WYG1313-0039b.png
与夫义有分定事有难言齐黄诸公任用李景隆丧师
偾事公既廷争请诛景隆及纪善周公是脩等指摘政
府他人犹疾其诟厉公引咎曰国事至此尚怒言者乎
度公之心非徒视死如归即九死尚有馀痛余读史至
此辄废卷失声不待其裂眦天门舌血书地而后见其
气吞日月挥斥雷霆也公尝谒余忠宣祠慷慨以国士
自命盖其志趋已早辨矣世以谓死事诸臣自洪宣迄
隆万虽蒙赦宥未加显谥为义士所憾至今入其祠过
卷三 第 27a 页 WYG1313-0039c.png
其里指其墟墓皆叹息流涕称为练忠贞亦乌在乎易
名之及与不及也悲夫悲夫公为文炳朗朴茂并散逸
十不存二三自言嗜太白诗观其玉山东山诸作往往
似之向使无革除之难簪笔论思黼黻太平尽发其所
蕴积累编纂岂不卓然成一家哉公既不以文重而其
文不可磨灭故釐正成书附以遗事使后之诵且读者
得以尚论其人焉此予之志也夫此予之志也夫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

卷三 第 27b 页 WYG1313-0039d.png
  吾友金长真以比部郎出守汝宁盖何氏大复之乡也
因取其诗雠定而重版之寓书属序观其所论既推高
之出李上又引康德涵称其文有相如子长之遗惜世
无知者于信阳可谓功臣而此书又久行盖不待余序
也古人称诗莫尚于六经书曰诗言志歌永言诗曰穆
如清风曰其风肆好记称温柔敦厚诗教也于乎蔑以
进已风雅递变义归正始率多清明广大一唱三叹之
遗音焉明正德间李空同虎视鹰扬望之森森武库学
卷三 第 28a 页 WYG1313-0040a.png
者风靡固其雄也大复起而分路抗旌如唐之李杜各
成一家虽尝贻书辨论不相下而卒以相成至今称何
李当时又有高子业与空同并居汴中倡和希阔独为
清疏閒远之作视大复稍亚抑亦振古之士不随人踵
者也昔人目谢诗初日芙蓉自然可爱余谓惟大复不
愧此语及其深蔚警健未尝不泉涌而山立尝考其世
当刘瑾用事时大复官中书舍人名藉甚亟谢病归瑾
诛荐起复以中书入直内阁掌制慷慨上封事指斥宦
卷三 第 28b 页 WYG1313-0040b.png
官贵倖闻者咋舌幸而不及于难其忧时抗节厌进喜
退可谓独立不滓者矣年未四十卓然成一书垂后有
得乎风人之指其或孱而稍懈于古盖多少作向使及
空同之年手自编定其伯仲更不知何等至其所谓诗
弱于陶文亡于韩钱东涧尝力辨其非盖文人矫枉过
当有为而言也长真既盛推其文而兹集又专行其诗
其故何与余尝涉河洛登嵩高将求大复之故里而凭
吊其遗风以距大梁远不获至聊序其集以致余尚友
卷三 第 29a 页 WYG1313-0040c.png
之怀要其诗之定论久矣

  重刻陈蝶庵先生诗序

  郡太守于汉为最重其时辟官属典兵刑境以内太守
得专制然所谓良二千石者不在武健严酷而在抚柔
其民也近世吏道多杂专务击断以浚民生民困滋甚
有能稍稍休息治以宽大简易之风者如去霜雪而挟
重纩如出汤镬而濯以清泠也矧其文采风流有不尽
于吏事者与吾宁郡当顺治酉戌间

卷三 第 29b 页 WYG1313-0040d.png
  国家新定江南四郊多垒东讨贼而西献俘郡中骚然
多事吏或捕民为贼戮其人渔其所有可恣所欲为而
西蜀陈公蝶庵先生以名进士来守是郡释不忍问讼
狱裒息间置酒引宾客痛饮北楼为长夜之驩或谓公
沈湎不事事或曰公殆有不平于中托酒佯狂依隐以
玩世者然赋诗喜客若忘其官与左司之守苏坡公之
守杭略相似或劝其稍积官橐公咄曰我抱书数千卷
足矣安问钱为未几去官客死于芜江今二十馀年而
卷三 第 30a 页 WYG1313-0041a.png
胤子贫落旧所刻书籍散亡求之于蜀皆无有先生之
风流几尽矣更数十年后将谁复知先生者今菊水张
君谪仕郡幕乃蒐得其诗而版行之张君盖公之邑人
闾巷相接其舅氏朗仙又公之甥也用是相与校雠删
辑以存十一其用心良厚矣公为诗援笔立书奇诡间
出杂以滑稽不肯绳墨古人丙戌秋余初滥乡举尝以
诗谒公公出所著史记学风轮等书见属以余为赏音
而宦游吾郡以诗名者故无如谢宣城李供奉公酒酣
卷三 第 30b 页 WYG1313-0041b.png
时客举谢李以况公公笑而不答盖其跌宕自负类如
此今遗诗既刻余叙其平生以髣髴其为人若其诗则
已见于集矣





  学馀堂文集卷三